冠心病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名词解释护理学名词解释1、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2、支气管扩张: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慢性异常扩张。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

4、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如病人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5、慢性肺源性心脏疾病(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6、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引起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7、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后48小时后在院内发生的肺炎。

8、呼吸衰竭(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心愿性水肿:是指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静脉淤血,致致使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

9、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新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是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10、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心房多个异位节律点各自以不同的速率发放冲动所致。

11、心室颤动(室颤):是心室肌各部分的不协调颤动。

影像诊断复习之名词解释

影像诊断复习之名词解释

1.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人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2. 平片: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之为自然对比,依靠自然对比所获的X线图像,常称之为平片。

3.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月和年)来表示即骨龄。

4.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5.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6.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7. 骨质增生: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这是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8.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9. Colles 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0. 骨“气鼓”:结核侵犯短骨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常为多发,初期改变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又有骨囊样结核和骨“气鼓” 之称。

11. Codman 三角:恶性骨肿瘤常有广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而且后者还可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或称Codman 三角。

12. 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

13. 青枝骨折: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

常见于儿童。

14.关节肿胀: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致关节肿大。

15.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16.关节退行变:软骨变xing、坏死和溶解,并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取代,引起关节间隙狭窄。

胸科名词解释

胸科名词解释

胸科名词解释:1.肋骨骨折:是指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

2.气胸:即胸膜腔内积气。

3.胸膜:系附着于胸壁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

4.血胸:系指胸部损伤导致胸膜腔积血。

5.血气胸:血胸与气胸同时存在则成为血气胸。

6.心脏挫伤:是由于胸部受到撞击、减速、挤压、冲击等暴力后所致的钝性心脏损伤。

7.进行性血胸:大量持续出血所致的胸膜腔出血称为进行性血胸。

8.脓胸:是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有较强传染性的慢性肺部疾患。

10.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所造成的一根或多根支气管异常性、永久性扩张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11.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一个亚群,是由于病理性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胃粘膜的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病变。

12.心导管检查术:是将心导管插入心脏的不同部位,以了解心脏的血流动力学、血氧含量及其影像学改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13.先心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胎儿期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部分停顿或有缺陷所造成的。

14.房间隔缺损:系指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所致的、存在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

15.室间隔缺损:是指室间隔在胎儿期间发育不全、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异常交通,室间隔缺损所引起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

16.法洛四联症:是包括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的联合心脏畸形,是常见的复杂的发绀型先心病。

17.二尖瓣狭窄:是二尖瓣受损害,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瓣膜狭窄。

18.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指二尖瓣瓣膜受损害,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瓣口关闭不全。

19.主动脉瓣狭窄:指主动脉瓣受损害导致瓣叶增厚粘连和瓣口狭窄。

2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指主动脉瓣受损害引起瓣叶纤维化、增厚和缩短、影响舒张期瓣叶边缘对合和导致瓣口关闭不全。

21.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内科学名词解释2

内科学名词解释2

心律失常: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的激动次序方面异常,即心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发生障碍,致使整个心脏或部分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舒张性心力衰竭:指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下降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发生的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由于冠状动脉所致,几乎完全都在静息状态下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常伴随ST段抬高表现。常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猝死。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冠状动脉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结缔组织中,如果一段冠状动脉行走在心肌内,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行走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
风湿性心瓣膜病:系由于反复风湿性心脏炎发作,发生心瓣膜及其附属结构(腱索、乳头肌)病变,导致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瓣膜功能异常,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即为-
DCM:即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以单侧或者双侧的心腔扩大,心肌的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伴有或者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心律失常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
HCM:即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左心室或者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且累及室间隔,左心室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以一侧或双侧心室充盈首先和舒张期容量降低为特征,收缩功能和室壁厚度正常或接近正常,间质纤维化的心肌病
房性期前收缩: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心电图检查发现P没提前。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人体之间的平衡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打破,原来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也可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移动过程。

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表现感觉过敏或引起疼痛。

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代谢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出血斑、肝脾大等。

超敏反应:某些抗原或伴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伴有功能下降。

半衰期:药物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多数药物根据血浆半衰期确定给药次数。

发绀:当体表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g/100ml血液以上,皮肤、黏膜呈浅蓝色,称为发绀。

抗原:一类能与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上独特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足集体的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药物成瘾性:由于长期、反复使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应用这类药物产生一种舒适感(欣快症),因而有继续要求使用的欲望。

一旦停药,可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状态(戒断症状),如疲倦、乏力、恶心、呕吐、流涎、出汗、失眠、震颤、激动等,病人可由于难以忍受这些戒断症状而不能自控。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处于完好状态。

2.疾病:疾病相对健康而言,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其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3.脑死亡:脑死亡指包括端脑、间脑、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停止。

1.主诉:主诉为患者感受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2.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度至40度左右,一天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见于伤寒和肺炎球菌肺炎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等。

4.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良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5.腹泻:凡因肠粘膜的分泌旺盛、吸收障碍、肠管的蠕动增强,使肠内容物通过的速度加快,造成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称为腹泻。

6.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中胆红素增多,皮肤、粘膜和巩膜呈黄染的现象。

7.水肿:组织间隙液体增多的现象,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8.痛经:凡在经前或月经期出现明显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

1.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俗称大三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难以转阴。

2.蛋白尿: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

3.管型尿:管形尿是蛋白质在肾小管腔中凝聚而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物。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

3.恶病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心内科名词解释、简答题

心内科名词解释、简答题

心血管内科名词解释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受累动脉从内膜开始,先后可出现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和逐渐退化的钙化,从而导致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2、t Heart e rate 丫己心旧世丫:指24小时内每个心动周期间差值的变异度。

正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指标应有较大的变化,心率变异度减少或消失,反映了机体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减退,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意外事件。

3、缺血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以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两者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4、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

高血压危象发生的机制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和循环儿茶酚胺增加。

收缩压可高达33.8kPa(260mmHg),舒张压15.6kPa(120mmHg)以上。

5、I VVI 起搏综合征::心室起搏后,由于失去房室正常的收缩顺序,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一系列症状,如血压下降、头晕、眼黑或心衰症状,称为VVI起搏综合征。

6、变异型心绞痛s (Prinzmetal's t variant a angina pectoris)::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T 段可压低。

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塞。

7、猝死(n sudden c cardiac death):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 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障碍,进而发生生物学死亡。

大致分前驱期,终末期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

冠心病的名词解释(精选范文)

冠心病的名词解释(精选范文)

冠心病的名词解释(精选范文)【简历范文】“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

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1、有冠心病的人常把急救药带在身上,免得临时措手不及。

2、春节病人禁忌:高血压患者忌,冠心病患者忌累,胰腺病患者忌酒。

胆道疾病患者忌油,肝病患者忌酒,脉管炎患者忌烟,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3、目的,为了探讨寸口脉脉象图和冠心病的关系.4、方法:对38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螺旋CT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目的探讨胸痹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机制。

6、严重的心肌缺血,引发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并发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造成猝死。

7、选择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发生头痛的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

8、目的研究冠心病与血尿酸的关系。

9、目的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划。

10、钙离子拮抗剂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但该类药物可以导致部分病人牙龈增生。

11、结论血清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2、目的,为了探讨脉象冠心病概率和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13、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86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

护理继续教育护理类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名词解释下

护理继续教育护理类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名词解释下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的出血。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指因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最终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传播。

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全脊髓麻醉系硬膜外阻滞时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及时发现,并将超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而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

肺脂肪栓塞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致心搏停止等。

CVP(中心静脉压)是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1~10mmHg。

苦笑面容是破伤风感染的典型症状之一,病人面肌抽搐出现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

吸入性损伤既往称之为呼吸道烧伤。

致病原因不仅是热力本身,还包括热力作用(燃烧)时产生的含有损害性化学物质的烟雾,后者吸入支气管和肺泡后,具有局部腐蚀和全身毒性作用,因吸入性窒息,有些甚至无体表烧伤既已死亡。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绒毛心: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外表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搏动牵拉而呈绒毛状,故称绒毛心。

2.动脉硬化:是指一组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疾病。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细动脉硬化症。

3.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内膜粥瘤、粥样化或纤维斑块形成为病变特征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使动脉管腔狭窄和中膜弹性减弱。

4.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缺乏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临床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5.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和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部位的压榨性疼痛感,可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6.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

△7.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动脉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的改变,并伴全身代谢性改变。

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X压≥90mmHg被定为高血压。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8.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响性疾病。

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常形成特征性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病变。

最常累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脑和血管等。

△9.Aschoff小体:是由成群的风湿细胞聚集于纤维素样坏死灶内,并有少量渗出的淋巴细胞共同构成。

Aschoff小体的形成是在纤维素样坏死的根底上,附近的组织细胞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使胞体变形转变为风湿细胞。

Aschoff小体对诊断风湿病有意义,提示有风湿活动。

△一、名词解释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2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4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5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7 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8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9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10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11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12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13 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14 动脉瘤〔aneurysm〕15 风湿病〔rheumatism〕16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17 绒毛心〔cor villosum〕18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19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20 扩X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21 瓣膜狭窄〔valvular stenosis〕22 瓣膜关闭不全〔valvular insufficiency〕四、问答题1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病变。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论)l、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长大,或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长大,致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增生: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或组织器官因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3、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缩小;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致器官实质部分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通过增生,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有的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变性。

6、细胞水肿:细胞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细胞水肿。

7、组织水肿:组织间隙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组织水肿。

8、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中性脂肪滴)或脂滴数量明显增多。

9、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H.E.染色为均匀一致的红染的物质,称玻璃样变性。

10、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血管壁原有结构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红染的、有折光性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样变性,也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l、黏液样变性:组织间隙内出现了类黏液(粘多糖和蛋白质)聚积,称为黏液样变性。

12、病理性钙化:除牙和骨外,机体其他组织内出现了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除牙和骨组织外,变性坏死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沉积,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14、转移性钙化: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清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牙和骨以外的正常组织内固体钙盐沉积,称这为转移性钙化。

15、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经溶酶体酶的自溶作用,出现的死亡后形态改变,称为坏死。

16、凋亡:是通过机体细胞内的基因协调活化(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宿主细胞“自杀性"死亡,故也称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膜系统不破裂,不发生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以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的形式出现,类似树叶凋枯脱落,故名。

17、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伴腐败细菌生长,使坏死组织变黑、发臭,称为坏疽。

冠心病等危症名词解释

冠心病等危症名词解释

冠心病等危症名词解释一、冠心病等危症的定义冠心病等危症是指患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导致未来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但目前尚未达到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二、常见的等危症疾病除了冠心病,常见的等危症疾病还包括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之间存在相似的危险因素,并且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等危症的评估方法评估冠心病等危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

其中,实验室检查中的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指标是评估冠心病等危症的重要依据。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还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评估患者未来发生冠心病的风险。

四、冠心病等危症的预防措施针对冠心病等危症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具体措施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同时,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以降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

五、冠心病等危症的治疗方法对于已经存在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包括降压、降糖、降脂等。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是针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等病变的治疗方法。

六、冠心病等危症的预后和影响冠心病等危症患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及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而如果放任不管,任由危险因素继续发展,则可能会进展为冠心病或其它相关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七、冠心病等危症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冠心病等危症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例如高脂肪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和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进而增加发生冠心病等危症的可能性。

因此,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等危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医学事业编制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处于完好状态;2.疾病:疾病相对健康而言,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其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3.脑死亡:脑死亡指包括端脑、间脑、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停止;1.主诉:主诉为患者感受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2.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度至40度左右,一天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见于伤寒和肺炎球菌肺炎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等;4.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良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5.腹泻:凡因肠粘膜的分泌旺盛、吸收障碍、肠管的蠕动增强,使肠内容物通过的速度加快,造成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称为腹泻;6.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中胆红素增多,皮肤、粘膜和巩膜呈黄染的现象;7.水肿:组织间隙液体增多的现象,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8.痛经:凡在经前或月经期出现明显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1.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俗称大三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难以转阴;2.蛋白尿: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3.管型尿:管形尿是蛋白质在肾小管腔中凝聚而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物;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3.恶病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5.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1.传染病:是指病原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2.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3.大三阳:是检查中,、e抗原和核心抗体为阳性;4.小三阳:是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5. 慢性活动性肝炎:反复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肝脏有轻压痛;上述症状都加重且持续一年以上,机体耐力明显下降,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肝功能明显异常;6.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破坏机体免疫功能,是一种慢性致命性综合征;7.PGL: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期;8.DOTS:全程督导短程化疗;9. 结核菌素PPD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有细胞免疫能力及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10. 肠蛔虫症: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1.肺性脑病:2.干性支扩: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的化脓性炎症,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咯血,而咳嗽、咳痰不明显,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症” ;3.呼吸哀竭:简称呼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2.心绞痛:指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候群,临床特点为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3.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是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其临床特点的一组症候群;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机体内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肾实质广泛损害,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和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2.缺铁性贫血: 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3.AA: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白血病: 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1.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严重表现,主要诱因为精神刺激、感染、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2.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达不到诊断标准者,须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表现为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1.蝶形红斑: 在面颊部首发,突然出现小片淡红、鲜红或紫红色斑,逐渐扩展到鼻梁,并相连成蝶翼样;2.抗核抗体: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百度3.晨僵:晨僵是指晨起之后或关节长时间静止后出现的关节发紧,僵硬,胶着感,活动不灵或受限;持续多在1小时以上;4.类风湿结节:是血管炎的一种表现,好发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在内脏、周围神经鞘内和肌肉组织内也可形成小结;1.麦氏点:在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2. Charcot三联症:因结石阻塞胆总管而发生黄疸、腹痛、寒战和发热;3.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1.沙眼:指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病程可达数年或数十年;1.浅部真菌病:又称皮肤癣菌病,简称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浅部真菌侵犯表皮、毛发、甲板所致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皮肤病;2.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3.荨麻疹: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以风团为主要表现的暂时性、局限性水肿反应;4.痤疮:俗称为“青春痘”或“粉刺”,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溢出部分;5.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俗称“黄水疮”;6.冻疮: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皮肤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临床医学概论名词解释症状学1.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

2.体征:是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发热:当人体处于热原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会过度升高出正常范围。

4.发热类型: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量的体温值记录在体温表上,每个体温值点相连起来形成体温曲线。

体温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5.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患者吸入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明显凹陷。

6.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7.咯血:指喉部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出。

8.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致组织肿胀。

9.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有意义的反应能力。

10.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严重的意识障碍处于昏迷状态。

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它们是评估生命活动的存在和质量的指标。

2.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3.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的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经常在受压后变红和褪色。

4.板状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腹壁强直硬如木板。

5.揉捏感:结核性腹膜炎时,腹壁柔软,有抵抗力,不易塌陷。

6.压痛:腹部触诊时由浅入深触诊发生疼痛。

7.反跳痛:腹部触诊出现压痛后,迅速抬起手,加剧腹痛。

肿瘤学概论1.肿瘤:是人体内正常细胞在不同启动和促进因子的长期作用下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体。

2.肿瘤标志物:指肿瘤组织细胞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循环系统疾病1.冠心病: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起的心脏疾病。

2.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急症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症。

常见疾病名词解释

常见疾病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疾病康复:是以针对临床各学科常见疾病和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为中心,以残疾预防为宗旨,以康复评定为依据,以康复治疗为手段,改善和消除常见疾病及损伤引起的身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为目标的一门学科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记性传染病又称小儿麻痹症腰椎间盘突出: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踏破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脊柱侧凸: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位正位X线影像中的脊柱侧方弯曲度,如果角度大于十度,则定义为脊柱侧凸肩手综合征:骨折:是指骨或者骨小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或骨的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中断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因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颈椎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周围颈神经,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肩周炎:指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因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烧伤:是指由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皮肤,黏膜,肌肉骨骼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脊髓休克:简答题冠心病适应症: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或称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心衰分期:前心衰阶段,前临床心衰阶段,临床心衰阶段,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心衰)NYHA心功能分级:一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痛②二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痛③三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④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如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①关节症状:晨僵,关节痛和压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特殊关节,关节功能障碍②关节外症状:类风湿关节,类风湿血管炎,其他阿尔茨海默病康复评定方法:①简单神经状态评定②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③7min神经认知筛查量表④画钟测验⑤阿尔茨海默病病评估量表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①感觉障碍②运动障碍③反射障碍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处于完好状态。

2.疾病:疾病相对健康而言,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其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3.脑死亡:脑死亡指包括端脑、间脑、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停止。

1.主诉:主诉为患者感受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2.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度至40度左右,一天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见于伤寒和肺炎球菌肺炎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等。

4.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良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5.腹泻:凡因肠粘膜的分泌旺盛、吸收障碍、肠管的蠕动增强,使肠内容物通过的速度加快,造成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称为腹泻。

6.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中胆红素增多,皮肤、粘膜和巩膜呈黄染的现象。

7.水肿:组织间隙液体增多的现象,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8.痛经:凡在经前或月经期出现明显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

1.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俗称大三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难以转阴。

2.蛋白尿: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

3.管型尿:管形尿是蛋白质在肾小管腔中凝聚而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物。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

3.恶病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内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1.内科学
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成人的非外科疾病。

2.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一种由于动脉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导致的动脉壁增厚和失去弹性的疾病,会导致动脉狭窄或阻塞。

3.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压力持续升高的疾病。

常见的高血压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觉模糊和心悸等。

4.心脏病
心脏病是指心脏发生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

5.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

6.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的感染或炎症。

常见的肺炎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和发热等。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吸烟和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引起。

常见的COPD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

8.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而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肺结核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等。

9.痛风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尿酸在体内沉积引起。

常见的痛风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红肿、热痛和运动障碍等。

10.脑卒中
脑卒中是脑血流中断或出血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

常见的脑卒中症状包括突然的头痛、面部麻木、言语困难和肢体无力等。

以上是一些内科学常见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绒毛心: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搏动牵拉而呈绒毛状,故称绒毛心。

2.动脉硬化:是指一组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疾病。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细动脉硬化症。

3.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内膜粥瘤、粥样化或纤维斑块形成为病变特征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使动脉管腔狭窄和中膜弹性减弱。

4.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临床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5.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部位的压榨性疼痛感,可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6.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

△7.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动脉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的改变,并伴全身代谢性改变。

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被定为高血压。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8.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常形成特征性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病变。

最常累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脑和血管等。

△9.Aschoff小体:是由成群的风湿细胞聚集于纤维素样坏死灶内,并有少量渗出的淋巴细胞共同构成。

Aschoff小体的形成是在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附近的组织细胞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使胞体变形转变为风湿细胞。

Aschoff小体对诊断风湿病有意义,提示有风湿活动。

△一、名词解释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2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4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5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7 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8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9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10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11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12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13 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14 动脉瘤(aneurysm)15 风湿病(rheumatism)16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17 绒毛心(cor villosum)18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19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20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21 瓣膜狭窄(valvular stenosis)22 瓣膜关闭不全(valvular insufficiency)四、问答题1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名词解释
1、冠心病名词解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

可产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2、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般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心肌细胞得不到充足能量及氧气,甚至出现坏死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3、当冠状动脉内有粥样斑块形成引起血管的狭窄时,狭窄较轻尚能满足心肌的血供氧供,一旦体力劳动心率增快时便会导致血供不足,缺氧会使心肌细胞局部酸性代谢物增多引起疼痛。

狭窄较重时可能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致急性心肌梗死。

在冠心病治疗上,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聚集;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比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