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先勇《一把青》随想

合集下载

《台北人》阅读感想

《台北人》阅读感想

《台北人》阅读感想《一把青》是白先勇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的一篇,通过师娘秦太太的视角,描绘了明国时期女性代表朱青坎坷而悲伤的爱情故事。

全文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上、下部结构的鲜明对比,以及精炼的语言,将人物与情感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朱青刚出场时,是一个典型的明国时期年轻女性形象,一身学生打扮,眼睛里有“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她善良、单纯而有灵性。

然而,郭轸的离世使朱青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她的一张脸像是划破了的鱼肚皮,一块白、一块红,血汗斑斑”“朱青变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面皮死灰,眼睛凹成了两个大窟窿”,通过对比朱青的肖像描写,作者写出了郭轸离世对朱青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到了台北,朱青的形象与之前判若两人,“有一个衣着分外妖娆的女人走了上来……笑吟吟地没有半点儿羞态”“她穿了一身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一双鞋……便闪闪发光起来”。

这时的朱青时尚、华丽,“一身金片,与闪闪发光”更体现出她强烈的物欲感。

同时,朱青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腼腼腆腆”,而是“笑吟吟地没有半点儿羞态”,这种性格的对比,更能体现出朱青的前后变化。

朱青这个名字也具有对比色彩,“朱”是红色,代表着上部作品中朱青对郭轸的真情,也代表着她积极向上的心态;“青”则给人一种没落感,萧条的景象,代表着朱青在下部作品中沉沦的一面。

朱青是全文中改变最大的一个人,但她其实一直都活在过去,没能走出来。

文中上部和下部中提到了朱青的两个男人,郭轸以及小顾。

他们都是空军飞行员,都十分体面,年轻英俊,结局都是坠机身亡,所以都不曾长久陪伴着朱青。

小顾与郭轸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细读之下,不难发现两人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郭轸英气勃勃,充满神气,心性也十分高,但为了朱青,却被革除了小队长的职位,有些年少轻狂。

相比之下,小顾死气沉沉,畏缩胆怯,唯一的爱好便是打打麻将。

再者,郭轸照顾朱青,而小顾却被朱青照顾。

郭轸是在朱青年轻、充满灵气的时候出现的,他的形象积极向上;而小顾是在朱青开始沉沦后才出现的,他的形象中又有物欲与肉欲在其中。

经典歌曲介绍的文章

经典歌曲介绍的文章

经典歌曲介绍的文章
听蔡琴这首《最后一夜》,再搭配作家白先勇《台北人》这本书中《一把青》阅读的话,会特别有感触。

《一把青》描述的是1945年代空军爱情故事,众人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时,马上面临继起的国共内战,再次被战火无情催逼、生死两隔的动人情感。

在国共内战当时的许多飞官的家庭;当妻子看著丈夫出门时,一颗心却悬著等待任务的结束。

想起郭轸留给朱青的那句话:误你青春,悔不当初,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人生,勿祭。

九泉之下见你孤单,我必痛入骨髓,魂飞魄散。

那个年代,死去的人一下去了,留给活着的只有悲痛,就像朱青说的:“他倒好,轰地一下便没了——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呢。

”然后,她叫喊着,脸上似哭似笑地扭曲起来。

如果当时没有收到: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

她是不是还是那个单纯的大学生。

其实真实的空军史,原比电视剧和小说所呈现的要更为残酷,那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悲情故事。

白先勇.一把青

白先勇.一把青
白先勇.一把青
〈一把青〉人物簡析 白先勇《台北人》的今昔之感
師娘 與 朱青 比較
身世背景相同:
•皆是空軍太太,死了丈夫。 先住南京,後住台北。
相異:
•師娘:始終是一副好心腸,有人情味。
缺乏往日朱青的敏感,也沒有今日朱青的麻木。
•朱青:師娘 庸
變:不變 極端:中
師娘 與 朱青 比較
•朱青:活在過去 •(南京)新婚喪夫。(台北)變得愛吃
杜甫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十五、二十年後,年華老去 •2.有段難忘的「過去」,過去的重負,
影響到他們目前現實生活。今昔之比Βιβλιοθήκη 過去1949 現在


青春、愛情、榮耀、 理想、傳統
年衰、腐朽、失敗、 色慾、西化
靈—愛情、精神
肉—性慾、肉體
•人們沒想到: 流動的時間,無法載納凍結之片刻。 「過去」,永遠不可能變成「現在」。
•白先勇對於這些人不肯放棄過去,雖然 有點嘲諷的味道,但「同情」遠過批評, 「憐憫」遠過譏誚。
杜甫 三吏三別
•背景:安史之亂。 為補充兵力,四處徵兵。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童子雞」,專喜歡空軍裡的小夥子。

一把青教育意义

一把青教育意义

一把青教育意义2015年的台剧《一把青》改编自白先勇的同名小说,故事背景基于抗战后期,一直到国共内战后国民党退守台湾这一段残酷得赤裸裸的历史。

以女学生朱青与空军飞行员郭轸的爱情为主线,讲述1945年到1981年间,民国空军及其眷属被战火无情摧逼、生死两隔的故事。

这是一部非常小众的剧篇,不靠炒作不靠噱头,完完全全凭借口耳相传让人们了解关注它。

播出之后更是拿下金钟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最佳原创音乐等六大奖项,成为2015年台剧中当之无愧的经典好剧。

该剧首先在故事题材上就亮点十足,敏感的政治环境,真实独特的女性视角都极大程度填补了内地在民国爱情剧上的短缺。

这部原著作品仅是不过万字的短篇小说,却被加工的如此细腻,婉转。

作为一个台湾作品,《一把青》叙事方式相对比较中立,导演并没集中在战争中的大家大国,历史人物上,反而将着点放在鲜有人知的空军村里的空军太太们,这些历史中的女性小人物。

通过这群对战争最无力的一群普通人侧面反应战争的残酷,时代的悲剧。

不再是让观众通过触不可及的英雄事迹,触目惊心的血肉战场,而是真实感受到女人们每日心惊肉跳日复一日的生活反而更加有代入感,生活气。

尤其对于女性观众而言,这种情感的共鸣格外深刻。

同时利用南京空军村这一无法逃脱的地理位置,将人物的压抑和无力感侧面渲染。

《一把青》里着重描写的三个家庭,每个人都有着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也通过这些角色反应那个时代的人性。

倔强勇敢的女学生,隐忍体贴的师娘,泼辣蛮横的副师娘,贯穿全剧视角的小墨婷。

在如此乱世风云的背景下,师娘和副师娘是《一把青》的底色,她们有着普通人的自私与懦弱,只求岁月静好。

军属们平时在眷村里互相安慰打气,一旦有飞机坠毁,没有一个不希望罹难的是同村其他女人的丈夫。

如果说秦芊仪和小周是委曲求全的现实,那么朱青就是导演和编剧的理想。

虽然在丈夫郭轸死后迫于生计沦落风尘,为旧友不齿,但她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失去自己的诚实和善良。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白先勇,这位在华文文学世界中熠熠生辉的作家,以其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在他的小说世界里,悲剧意识如同一股深沉的暗流,贯穿始终,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悲剧意识,并非仅仅是悲惨事件的罗列,而是对人生苦难、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深刻洞察与体悟。

白先勇的小说中,这种悲剧意识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人物命运的无常是其悲剧意识的显著表现。

在《台北人》中,我们看到了众多人物从大陆迁徙到台湾后的沧桑变化。

他们曾经在大陆有着辉煌的过去,或荣华富贵,或春风得意,但到了台湾,却在时光的洪流中逐渐迷失、落魄。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的金大班,曾经是上海滩的红舞女,风光无限,可最终只能在台北的夜场中缅怀过去。

她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从巅峰跌落谷底,无法挣脱。

这种命运的无常,让人感叹人生的变幻莫测,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唏嘘。

其次,时代的变迁对人物的冲击也是白先勇小说悲剧意识的重要来源。

《永远的尹雪艳》中,尹雪艳的存在仿佛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她见证了上海的繁华与衰落,又在台北的社交圈中继续周旋。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曾经的繁华与荣耀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人物在时代的浪潮中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他们无法阻挡历史的进程,只能被裹挟其中,承受着时代变迁带来的痛苦和失落。

这种因时代变迁而导致的悲剧,让人深刻感受到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和悲哀。

再者,人性的弱点与缺陷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

在《谪仙记》中,李彤的骄傲和自负使她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无法承受,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人性中的贪婪、自私、虚荣等弱点,往往成为人物命运的绊脚石,将他们引向悲剧的深渊。

白先勇通过对这些人性弱点的刻画,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和脆弱性,让我们看到了悲剧产生的内在根源。

此外,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还体现在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描绘上。

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一把青读后感

一把青读后感

一把青读后感《一把青》读后感。

《一把青》是一本由陈忠实所著的小说,它以一个农村少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变化。

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也让我对中国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康的少年,他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长大。

在小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落后和封闭。

小康的父亲是一个顽固的保守派,他对新生事物抱有排斥和怀疑的态度,而小康则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少年。

小康在农村学校里学到了知识,也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让小康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他不断努力学习和探索,最终走出了农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小康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过程。

小康在面对困难时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和奋斗。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家庭和乡村的命运。

小康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艰辛和成就,也让我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在小康的成长过程中,作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小康的父亲虽然顽固固执,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对家庭和乡村的深深眷恋。

小康的母亲虽然朴实善良,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对儿子的深深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康的老师虽然严厉要求,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对学生的深深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整个小说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通过阅读《一把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忽略内心的渴望和向往。

然而,正是这些渴望和向往,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小康在农村的成长过程中,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改变了家庭和乡村的命运。

《一把青》的悲剧意识解读-7页精选文档

《一把青》的悲剧意识解读-7页精选文档

《一把青》的悲剧意识解读白先勇的小说《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

《台北人》中的人物,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贫富各殊,行业各异,但每个人都背负一段沉重的往事,都和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小说《一把青》中朱青前期的幸福生活和后期在台湾的浪荡沦落生活构成了强烈反差,更能够体现白先勇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其中饱含强烈的悲剧意识。

对于悲剧,叶朗提出:“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①雅斯贝尔斯也有过相类似的论述,他认为悲剧气氛表现为笼罩人们的不可思议的险恶命运,存在着威胁人们而人们又无从逃避的异己的东西。

无论到哪里,无论看见什么、听到什么,冥冥中存在着将会摧毁人们的东西,无论人们做什么或祈望什么都是无济于事的。

《一把青》就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悲剧情怀,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注定,人的骄傲、执拗和抗争除了让人在现实的泥潭中愈陷愈深外,几乎对改变其既定命运不起任何作用,所以爱情注定夭折,生命注定漂泊,文化注定没落。

以下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解读《一把青》的悲剧意识。

一、爱情的悲剧《一把青》中最令人动容的可能就是主人公朱青与郭轸之间至真至诚的爱情。

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空军军官郭轸真诚地爱上了朱青,一个青涩、腼腆、单薄而水秀的黄花闺女。

他们真心地相爱,甚至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忘掉了社会规则:郭轸因过于心系朱青而把飞机开到她的学校上空打转,引得女学生都从课室里伸出头来看热闹。

郭轸因此被记过而且革除了小队长的职务,而朱青也被学校开除了,这也正是他们最甜美最珍贵的爱情的证明。

这对伉俪的结合,按着他们的爱情轨道,本应是最幸福也是最值得祝福的,正如他们新婚时,同学给他们送的喜匾所写的那样,他们应当“白头偕老”。

但不幸的是战争之神很快就将新婚的丈夫带走了,而且一去不回。

得知消息的朱青痛不欲生,几次欲寻短见,几个礼拜下来,已经“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面皮死灰,眼睛凹成了两个大窟窿”,这一切都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诚笃和忠贞。

《一把青》的悲剧意识解读-7页精选文档

《一把青》的悲剧意识解读-7页精选文档

《一把青》的悲剧意识解读白先勇的小说《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

《台北人》中的人物,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贫富各殊,行业各异,但每个人都背负一段沉重的往事,都和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小说《一把青》中朱青前期的幸福生活和后期在台湾的浪荡沦落生活构成了强烈反差,更能够体现白先勇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其中饱含强烈的悲剧意识。

对于悲剧,叶朗提出:“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①雅斯贝尔斯也有过相类似的论述,他认为悲剧气氛表现为笼罩人们的不可思议的险恶命运,存在着威胁人们而人们又无从逃避的异己的东西。

无论到哪里,无论看见什么、听到什么,冥冥中存在着将会摧毁人们的东西,无论人们做什么或祈望什么都是无济于事的。

《一把青》就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悲剧情怀,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注定,人的骄傲、执拗和抗争除了让人在现实的泥潭中愈陷愈深外,几乎对改变其既定命运不起任何作用,所以爱情注定夭折,生命注定漂泊,文化注定没落。

以下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解读《一把青》的悲剧意识。

一、爱情的悲剧《一把青》中最令人动容的可能就是主人公朱青与郭轸之间至真至诚的爱情。

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空军军官郭轸真诚地爱上了朱青,一个青涩、腼腆、单薄而水秀的黄花闺女。

他们真心地相爱,甚至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忘掉了社会规则:郭轸因过于心系朱青而把飞机开到她的学校上空打转,引得女学生都从课室里伸出头来看热闹。

郭轸因此被记过而且革除了小队长的职务,而朱青也被学校开除了,这也正是他们最甜美最珍贵的爱情的证明。

这对伉俪的结合,按着他们的爱情轨道,本应是最幸福也是最值得祝福的,正如他们新婚时,同学给他们送的喜匾所写的那样,他们应当“白头偕老”。

但不幸的是战争之神很快就将新婚的丈夫带走了,而且一去不回。

得知消息的朱青痛不欲生,几次欲寻短见,几个礼拜下来,已经“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面皮死灰,眼睛凹成了两个大窟窿”,这一切都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诚笃和忠贞。

一把青读后感

一把青读后感

一把青读后感《一把青》读后感。

《一把青》是一部由韩寒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不禁有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小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是一个内心敏感、善良而又坚强的少年,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行。

他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都应该像小北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小说中对友情和爱情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小北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友情是那么真挚,他们在彼此需要的时候总是默默支持着对方,这让我明白了友情的珍贵和宝贵。

而小北和小南之间的爱情也是让人动容,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最终选择了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力量,它能够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最后,小说中对生活的描写也让我有了很多思考。

小北所处的环境虽然并不富裕,但他却依然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现美好,用心感受生活的点滴。

这让我明白了生活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像小北一样,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

通过阅读《一把青》,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成长的思考,也深刻领悟到了生活中的许多道理。

这部小说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希望我们都能像小北一样,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用一颗勇敢的心去追求梦想。

愿我们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
故事里的爱情,那可是在战火纷飞中挣扎着生长的花朵。

郭轸和朱青这一对啊,刚开始就像所有小年轻谈恋爱一样,带着那种青春的冲动和炽热。

郭轸这个飞行员,那是带着一身的潇洒和不羁,穿着飞行服的样子肯定帅得没边儿。

朱青呢,就是个单纯又有点倔强的小女生。

他们俩的爱情啊,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就像是风中的烛光,看似美好却摇摇欲坠。

郭轸开着飞机在天上飞的时候,我都能想象朱青在地上仰头张望的样子,那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担忧和爱意。

可战争这玩意儿,它就像个大怪兽,无情地把这美好的一切都搅得粉碎。

郭轸在战争里的遭遇,就像一把冰冷的刀,把朱青的心给割得七零八落。

朱青从那个单纯的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推进了无尽的黑暗里。

再说那些空军眷属们,她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表面上是热热闹闹的,可每个人心里都藏着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大家都在害怕哪一天丈夫就回不来了,这种感觉就像头顶上一直悬着一块大石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砸下来。

而且她们的命运还不只是丈夫的生死,还有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生活一下子从正常的轨道被甩到了一个完全陌生又残酷的世界。

白先勇写得特别细腻,那些场景描写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播放。

比如说描写那些空袭后的废墟,一片狼藉,就像人们破碎的生活一样。

还有那些人物的对话,简单几句就把那种无奈和绝望给表现出来了。

我看的时候,一会儿为他们的爱情感动得稀里哗啦,一会儿又为他们的命运气得直跺脚。

就像朱青后来的转变,从一个被保护的小媳妇变成了一个看似洒脱却内心千疮百孔的女人,这种变化让人特别心疼。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这故事里的爱情,就像是在战火中挣扎的小鸟,看着让人心疼得很。

郭轸和朱青,这一对小年轻啊,一开始那爱情甜得就像蜜饯似的。

郭轸那小子,开着飞机的时候肯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酷的男人,能把朱青这样的小女生迷得神魂颠倒。

朱青呢,柔柔弱弱的,就像一朵小花,满心满眼都是郭轸这个大英雄。

可是啊,战争这玩意儿,就像个大恶魔,一下子就把他们那美好的小世界给搅得乱七八糟。

郭轸开着飞机上战场,每次起飞的时候,朱青的心肯定就悬在嗓子眼儿了。

我都能想象到她站在那儿,眼睛死死盯着天空,就盼着那架飞机能平安回来。

但是,战争哪有那么多的幸运呢?郭轸的飞机没了,就像一颗流星坠落了,朱青的天也就塌了。

看到朱青后来的变化,我这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儿。

她从那个单纯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有点麻木的女人。

她在那些军官之间周旋,脸上带着笑,可心里的苦啊,估计就像那苦胆一样。

她对郭轸的那份爱,就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被生活的泥沙一层一层地盖住。

再说说那些空军们吧,一个个看着都挺神气的,穿着制服,开着飞机在天上飞。

可实际上呢,他们的命运就被绑在了战争的战车上,一点都由不得自己。

他们的生命就像风中的蜡烛,说灭就灭。

那些个飞行员的太太们,每天也是提心吊胆的,聚在一起的时候,表面上嘻嘻哈哈,可心里都在害怕听到那可怕的消息。

白先勇把那个时代描写得太细致了,就像把我拉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能闻到那飞机燃料的味道,能听到空袭警报的尖叫,还能感受到那些人在战争阴影下的绝望和无奈。

而且啊,书里的那些人物就像活在我身边一样。

我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有时候真想冲进书里去,把郭轸从飞机上拽下来,让他和朱青好好过日子。

一把青读后感

一把青读后感

一把青读后感《一把青》读后感《一把青》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青年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鲁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内心矛盾,展现了青年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青年的成长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青年,他在社会的洪流中挣扎,面对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又无力改变现实。

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对社会的不公和现实的无奈感到愤怒和无助。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恰恰是许多青年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的真实写照。

在当今社会,青年面临着就业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又无力改变现实。

这种挣扎和矛盾,让人感同身受。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无助。

他对社会的不公和现实的无奈感到愤怒,却又无法改变这一切。

这种愤怒和无奈,让人感到心痛。

在当今社会,许多青年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他们愤怒于社会的不公,却又无法改变现实。

这种愤怒和无奈,让人感到心痛。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青年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关注青年的成长和发展。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他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又无力改变现实。

他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却又被现实所束缚。

这种挣扎和矛盾,让人感到心痛。

在当今社会,许多青年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他们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却又被现实所束缚。

这种挣扎和矛盾,让人感到心痛。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关注青年的内心世界。

通过阅读《一把青》,我对青年的成长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青年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揭示了青年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当今社会,青年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又无力改变现实。

这种挣扎和矛盾,让人感到心痛。

读完这部小说,我更加关注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也更加关心青年的内心世界。

电视剧《一把青》观后感

电视剧《一把青》观后感

电视剧《一把青》观后感——时代所造就的悲剧我曾经一直无法理解网上所说的“年少时不要遇见太惊艳的人,易误终生。

”直到观看完这部台湾的电视剧《一把青》后,我才对这句话有了理解,剧中的女主朱青便是因此被男主郭轸误了终生,此后余生再难平静。

电视剧《一把青》改编自白先勇小说《台北人》中的故事,电视剧讲述了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南京,杭州师范女学生朱青从杭州跑来南京寻找飞机代号为‘513’的飞行员郭轸,因发现战争时郭轸留下的一张纸条上写的“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度此生”而好奇,想见上一面,自此二人的命运纠葛在一起。

从而拉开了这个动人故事的篇章。

乍一看,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空军飞行员与女大学生的故事。

在当今流行小说圈和电视圈中这类题材并不算新颖,可在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下去讲述这个故事时,你会体会到命运的无常和那个时代的残酷。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到1981年,地点由南京逐步转至台湾,无尽的战火以及空军与眷属随时可能会发生的生离死别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此,这部剧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细腻,体现出了人性这个大主题。

电视剧的故事主线是郭轸与朱青的爱情。

一开始,两人的爱情还算得上是甜蜜的,看着也还能令人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

从开始时在那辆列车上,失去队友独自存活下来,满身颓废失意的郭轸给尚且单纯的朱青让座时说的那句“女学生像燃烧弹一样可怕。

”令人看着,尚能期待这两个人能有个好结局。

可越到后面,那种命运无常与悲剧之苦却只能让观众潸然泪下,刚结束抗日战争的中国又遭受了新一次的战火。

而这次,郭轸却要开着飞机‘513’去往东北,并要对中国同胞下手,他的心理遭受着巨大的折磨,内心中人性的善良令他无法心安。

而且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只留朱青一人,后来在台湾成了小卖花女,余生尝尽世间苦楚。

看到此,只觉得当初还不如放朱青随姨丈离去,总好过被郭轸误了终生,从此生活再无半点欢愉。

可全剧看下来,似乎也无法责怪郭轸。

一把青——精选推荐

一把青——精选推荐

⼀把青 ⼀年前,港台⽂学的课程上讲到⽩先勇,提到《台北⼈》中的名篇《游园惊梦》,找来读过,颇对⼝味,便将书中其余的篇⽬⼀并读了。

⼗四个故事,有浓有淡,⼀年过去,有些已记不真切了,模模糊糊,只剩个影⼦。

但其中有⼀篇,当时读了虽有触动,但并不怎样深切,况且书中尚有《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孤恋花》等名篇,花枝缭乱,它在其中,故事写法都不算出挑,竟然记得很真。

那⼀篇叫做《⼀把青》。

想来想去觉得是篇名的功劳,⽬录上,⼀排名⽬争奇⽃艳——“亮晶晶的星星”,“⾎⼀般红的杜鹃花”“⾦⼤班的最后⼀夜”——这三个字夹在其中,如鱼贯⽽列的艳妆美⼈中唯⼀不施脂粉的那个,苍⽩素净,反教⼈难忘。

记得当时读完最后⼀段,回过头再想这个名字,⼼头明明⽩⽩,涌过⼀脉凉凉的哀惜。

英译本译作“A Touch of Green”,真是好,教⼈恣意怜。

⼤概正是因为这个名字引起了这⼀种很奇异的感觉,所以印象格外深刻。

时间来到⼤半年之后的寒假,⼤年初⼀的午后,⽆聊中看到电影公众号照例推送的⽂章,还未点开,⼀眼瞥见所配海报上歪歪斜斜的那三个字——⼀把青。

苍绿⾊的背景上⽩⾊的字体,像⽩粉笔的划痕,且被风吹得站不住脚似的,飘摇凄怆。

⼏乎是条件反射,故事的情节还在⼀⽚混沌未及苏醒,那熟稔的哀凉已经漫过来,激起⼀个战栗。

紧接着看到图⽚下的标题:这部评分最⾼的台剧,不该被埋没。

先是惊讶,这也能拍成电视剧?⼩说只是万余字的短篇啊!继续看下去,⽂中提到,导演是曾经成功改编⽩先勇《孽⼦》、《孤恋花》的曹瑞原。

这⼀部最新的作品15年播出,在对岸获奖⽆数,但因题材敏感⽆法正式引⼊内陆,这边知道的⼈不多。

⽴刻去⾖瓣搜索,两千多⼈标记已看,评分9.1。

翻看剧照,都是陌⽣⾯孔。

看到下⾯这张,⼀惊,即刻知道这是朱青和郭轸,还真像。

 ⼩说⾥的郭轸着墨不多,最集中的描写就是出场时的这⼀段: 当他从美国回来,跑到我南京的家来,冲着我倏地敬个军礼,叫我⼀声师娘时,我着实吃他唬了⼀跳。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一把青》是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一书中的第二篇短文,这篇作品无论在内容还是情节主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探讨本篇的内涵以及与几大人物的对比。

主要描写方法上,本篇采用了内视角叙述,以师娘的口吻,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主人公朱青在经历丧夫这一毁灭性事件前后的巨大变化。

师娘这一人物的存在具有多重作用,她不仅能够描写朱青的生活、推动故事发展,还能在言语中客观地评价朱青的行为,同时将自己与朱青进行对比。

这种描写方法使文章更加立体,通过对比叙事,讲述者“我”和主人公朱青同为空军太太,都经历了丧夫与离乡之痛,却在同一片土地上开启了不同的生活。

这种强烈的反差,反映出朱青可悲可叹的人生经历和悲剧性的故事主题,给予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朱青和师娘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丈夫去世前,师娘表现得十分通透。

她明白身为空军太太可能随时面临丧偶的风险,但仍勇敢地嫁给了伟成,并且保留着清醒独立的意识和在国家动荡时期为国效力的大局观。

她的爱平淡而平凡,如细水长流。

师娘并非不如朱青关爱自己的丈夫,只是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后,她更加懂得如何热爱生活,需要用力地生活。

相比之下,朱青是一个不谙世事、怕生且单纯的女孩,她并不清楚空军太太需要承担的巨大风险,却与郭轸热恋并糊里糊涂地结了婚。

新婚之夜的分别让她难以忍受孤独,“抽抽搭搭地哭泣着,在她脸旁被面上,却浸着一块碗大的湿印子。

朱青面色青黄,眼睛肿得眯了起来,看着愈加瘦弱了。

”郭轸离开后,她“一步远门也不肯出,天天守在村子里”,这足以看出她的痴情。

然而,当郭轸去世后,朱青的表现与师娘大不相同。

她得知郭轸的死讯时,“乱踢乱打,刚跑出村口,便一头撞在一根铁电线杆上”,“她的脸像是划破了的鱼肚皮,一块白、一块红,血迹斑斑。

她的眼睛睁得老大,目光却是涣散的。

她没有哭泣,可是两片发青的嘴唇却一直开合着,喉头不断发出一阵阵尖细的声音,好像一只瞎耗子被人踩得发出吱吱的惨叫来一般”。

唱尽一曲乱世悲歌——谈白先勇小说《一把青》

唱尽一曲乱世悲歌——谈白先勇小说《一把青》

唱尽一曲乱世悲歌——谈白先勇小说《一把青》
王慧瑶
【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42)003
【摘要】对人生的同情与悲悯一直是贯穿白先勇小说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战争成为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现实.对于那些出征战场的军人而言,为自己的党效忠就成为了他们的永恒使命,但对于那些留守的军人眷属而言,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亲人能平安归来.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一把青》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讲述了女主人公朱青在丈夫因战争不幸罹难后整个人生轨迹的转变,谱写了一曲令人唏嘘的时代挽歌.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王慧瑶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一曲禾黍悲歌一把遗民血泪——张岱诗歌研究 [J], 刘燕玲
2.一曲爱情二重唱的悲歌--《日瓦戈医生》的奏鸣曲式结构 [J], 黎永娥
3.乱世红尘乱世悲歌——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 [J], 温静;宋丹
4.凡人故事,时代隐喻——白先勇小说《一把青》的跨媒介分析 [J], 俞巧珍
5.论白先勇小说《一把青》的女性悲剧 [J], 苏安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白先勇《一把青》随想
作者:黄长胜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7期
摘要白先勇的小说笔下的女性人物居多,而这些女性人物的命运多半是悲惨的。

《一把青》中的朱青更是如此,新婚丧夫的痛苦,一个年轻女子面对这样的一种人生打击,却用另外一种态度继续着自己的人生,或许,人活着,心已死。

但是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从朱青的性格特点中透视出白先勇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白先勇苏青对比命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初读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便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台北人》由十四篇小说构成,每篇小说在构建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上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部小说集分开了都是一篇篇优秀的小说,然而每篇小说的思想却又浑然一体,合起来便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人生观、世界观。

小说集基本都是围绕着女性的主题来写的,比方说《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比方说《一把青》中的朱青;比方说《游园惊梦》中的马夫人等等。

这些女性形象基本上囊括了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性角色,有上层的贵妇,有下层的舞女,有做生意的老板娘等等。

而朱青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

《一把青》上篇主要写的是一个名叫朱青的女子,少女时代在南京与一个年轻的飞行员郭轸恋爱,然后结婚。

但是婚后没几天,国共内战爆发,郭轸随着空军队伍被调离南京,不久便不幸身亡。

下篇主要写的是朱青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去游戏人生,唱歌、跳舞、打麻将,上下二篇的朱青判若二人。

小说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很鲜明,分为上下二部分。

上篇讲述的是南京时候的朱青,那是她还是一个单纯的学生,一个青涩的女孩,作者对她的形容是这样的:“原来朱青是一个十八九岁颇为单瘦的黄花闺女,来做客还穿着一身半新旧直统子的蓝布长衫,襟上掖了一块白绸子手绢儿……”。

婚后的朱青依然是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家庭妇女,依然苦苦地恪守着最初的爱情,痴情地等待着郭轸的归来。

不幸的是,噩耗传来了,朱青的第一反应就是:“朱青刚才一得到消息,便抱了郭轸一套制服,往村外跑去,一边跑一边嚎哭,口口声声要去找郭轸。

有人拦她,她便乱踢乱打,刚跑出村口,便一头撞在一根铁电线杆上,额头上碰了一个大洞,刚才抬回来,连声音都没有了”。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于是,生的本能没有了,死的欲望油然而起。

下篇写的是台北时期的朱青,这个时候的朱青让人有些“惊艳”,惊艳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她的衣着与之前相比有多么的华丽,更多的是她的生活态度。

师娘在晚会上看见的朱青是这样的:“她
穿了一身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一双高跟鞋足有三寸高,一扭,全身的金锁片便闪闪发光起来。

”这样的描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舞女的形象,很难让人想象到这就是上篇中那个内敛、文静的朱青。

”郭轸死的时候朱青是要死要活的,而小顾死了的时候,朱青却显得那么的处乱不惊,当师娘在去准备安慰那个她以为受伤的朱青的时候,却看见朱青正坐在窗台上,穿了一身粉红色的绸睡衣,捞起了裤管跷起脚,在脚趾甲上涂蔻丹,一头的发卷子也没有卸下来。

小顾死了,朱青却异常的镇静,似乎是听到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的死讯,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话,“小顾这里没有亲人。

他的后事由我和他的几个同学料理清楚了。

昨天下午,我才把他的骨灰运到碧潭公墓下了葬。


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多半是悲情的,朱青亦是。

经过了一番生离,从前有过的小女生的内敛、清纯、朴素、拘谨摇身变成了一种成熟女性的矫作、世俗、华丽。

郭轸死了,朱青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死。

只有这样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才能得到永久的幸福。

我会将下半场那个玩世不恭的朱青的行为动作当做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解,对社会的一种报复。

但是,不管怎么样,肉身的存在依然是需要一种方式一种载体存活在人世间。

游戏人间,不过是对朱青后来的人生最好解释。

你可以说,朱青后来的路都是她自己选择的,但是却不能否认这样的路早就被规定好了。

谁都会说,胸怀要像大海般宽广,可以海纳百川,但是若是朱青就这么按部就班地逆来顺受的话,像是一个没有知觉没有痛苦的人一样去继续她未完成的生活的话,试问:我们是否真的就心安理得了,我们是否就真的安了心?若此,小说的意义又在何处?显然,白先勇是高明的。

白先勇小说中的揭示女性不幸际遇的主题,已经由对人外部世界的展现,转而进入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索、追问。

在让她们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辛酸苦辣的悲剧人生之后静静地聆听她们对于命运的蛮横与霸道以及戏谑捉弄的一种控诉。

这所有的问题的出路在哪里?是否就注定了要在这样的迷宫中不停地盘旋和周转,白先勇给出的答案犹如雾里看花。

聆听别人在命运的掌控之中的悲喜交加,而我们自己呢,是不是可以超尘脱俗。

看客与被看者之间,谁又能说清楚谁是谁。

其实,人生不过是一场华丽的闹剧而已,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到那个最初的原点,没有谁可以逃脱这样的宿命。

注释
①②③④白先勇.台北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⑤张训涛.《一把青》的精神分析学解读.广西社会科学, 20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