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课件.doc
2024版把字句教学PPT课件
目的和背景提高学生把字句的运用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帮助学生掌握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理解把字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通过对把字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汉语水平。
把字句的定义、结构、用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把字句的含义和用法,能够运用把字句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
教学目标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把字句与被动句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把字句表达复杂的语义关系;如何避免把字句的误用和滥用。
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目标01定义02特点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通过使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强调对宾语的处置或影响。
把字句具有强调动作变化结果、突出宾语、语序灵活等特点。
把字句定义及特点基本结构主语+ 把+ 宾语+ 谓语+ 其他成分谓语表示动作或状态,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把介词,用于引出宾语。
主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其他成分包括补语、状语等,用于补充说明动作或状态。
把字句结构分析与其他句式比较与被字句比较被字句和把字句都是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但它们的结构和语义有所不同。
被字句强调动作对主语的影响,而把字句强调对宾语的处置或影响。
与一般主谓宾句比较一般主谓宾句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式之一,与把字句相比,它的语序更为固定,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在谓语后面。
而把字句则通过“把”字将宾语提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序。
03把字句可以表示主语对宾语的一种处置行为,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表示主语“我”对宾语“书”的处置是“放在桌子上”。
表示处置把字句可以表示主语的行为导致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结果,如“他把门踢坏了”表示主语“他”的行为导致宾语“门”坏了。
表示致使在特定的语境下,把字句可以表示被动意义,强调受事受到动作行为的影响,如“书被我把放在桌子上”表示书是受事,受到“我”的处置。
表示被动语义功能解析01口语与书面语把字句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可使用,但书面语中使用频率更高,且多用于正式场合。
2024年《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课件鲜版
2024年《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课件鲜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对外汉语教材《把字句》的第五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把字句的定义、用法、句型转换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重点讲解把字句的结构特点、使用场合以及与其他句型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把字句的定义、用法和句型转换,能够正确运用把字句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提高汉语水平。
3. 增进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字句的句型转换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把字句的定义、用法和结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的书包丢了,请用把字句描述这个情景。
2. 讲解:详细讲解把字句的定义、用法、句型转换,结合例句进行分析。
(1)定义:把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用来强调动作对宾语产生的影响。
(2)用法:把 + 宾语 + 谓语。
(3)句型转换:将一般句式转换为把字句。
3. 例题讲解:给出几个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把字句描述生活中的情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把字句》2. 定义、用法、句型转换3. 例句4. 课堂练习5. 小组讨论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答案:(1)小华把书放在桌子上。
(2)我把你的手机找到了。
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请认真检查,确保句子通顺、语法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把字句进行实际交流,提高汉语水平。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把字句的句型转换和实际应用。
2. 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详细讲解。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设置和答案的详细解释。
对外汉语教学是字句把字句ppt课件
我写完作业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把作业写完了
5
注意
• 把字句后的宾语是已知的人或物
例子: ➢ 你把那本书拿来。(√) ➢ 你把一本书拿来。(×) • 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你。(√) • 我把一个秘密告诉你。(×)
6
注意
• 副词在”把”的前面 1)不 今天你不把作业写完就别睡觉。
2)时间(曾经、才、终于) ➢ 我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 ➢ 我昨天才把面包吃完。
是字句 把字句
1
是字句
···是···
这本书是我的。
这个电脑是我的。
2
是字句
• ···是···吗?
她是老师吗?
她是学生吗?
3
对话练习
• 例: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吗? • 不,我是韩国人。
4
把字句
• 主语(施事)+把+名词(受事)+动词 S+把+O+V
我吃饭
我把饭吃了
他看书
他把书看了
老师讲课
老师把课讲了
• 我把饭吃了 • 他把书看了
O+被+S+V 饭被我吃了 书被他看了
• 老师把课讲了
课被老师讲了
10
练习
• 分别用把字句和被字句改下面的句子
• 我买衣服。 • 他喝饮料。 • 妈妈批评他。 • 我打扫房间。
11
练习
• 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
• 风把乌云吹散了。 • 我把手帕洗干净了。 • 我把新买的铅笔丢了。 • 我把水喝光了。 • 爸爸把窗户修好了。 • 我把书放进书包了。
7
被字句
• 被动句:将受事名词移到句首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精编版课件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精编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实用汉语课本》第4册第5课“把字句”。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和使用“把字句”的结构,掌握把字句的语法规则,以及与之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进行日常交流。
3. 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运用“把字句”进行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如何正确运用“把字句”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以及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动作,引出“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例句,讲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
3. 随堂练习(15分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听写视频中的“把字句”,并进行小组讨论,核对答案。
4.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把字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把字句2. 内容:1)把字句的结构: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2)例句展示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所给图片,用“把字句”进行描述。
2)仿写一段对话,运用“把字句”进行交流。
2. 答案:1)例: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2)例:A:你把手机借给我用一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把字句”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把字句”的练习,提高其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
可推荐相关学习资料,如:课外阅读、网络课程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课件2024鲜版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课件2024鲜版教案课件:《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版,第27课,主要讲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把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表示动作的结果对宾语产生了影响。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并能正确运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2. 学生能够运用把字句进行日常交流;3. 学生能够通过把字句表达动作的结果对宾语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难点:把字句的运用和实际语境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教案;3. 练习题;4. 黑色和白色的板书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情景,引出把字句的概念,例如:“我把他放进书包里。
”让学生猜测“把”字的用法。
2. 讲解:用PPT展示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用例句进行解释,例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表示动作的结果对宾语产生了影响。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把字句的练习,例如:“请你用把字句造句。
”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把字句。
4. 拓展:讲解把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变化,例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变成:“我已经把书放在桌子上了。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的多种表达方式。
六、板书设计1. 把字句的结构:S + V + OB + 把 + O + 放在 + P2. 把字句的用法:表示动作的结果对宾语产生了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把字句造句。
答案: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2. 作业题目: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
原句:他已经把书放在桌子上了。
答案:他把书放在桌子上已经完成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并能正确运用。
但在实际语境中的变化讲解还不够详细,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补充。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把字句的实际运用,例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把字句进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把字句PPT
把 把
+东西/人+V.到+地方 椅子 搬到 教室后面了。
老师
哥哥
把
把
书
信
翻到
寄到
第23页了。
中国了。
请你挑一件东西说“把字句”,让你的同学 表演。
人
人 人
+ 把 +东西/人 + V.在
+地方
+ 把 +东西/人 + V.到 +地方 + 把 +东西/人 + V.给 +人
女士
门
打开了
用“把”完成句子
要有动作的对象,通过把字,动作的对象发 生了变化
•
• • •
人 + 把 +东西/人 + V.在 老师 你 把 把 小兔子 水杯
+地方 黑板上了 桌上
贴在 放在
人
+
把
+东西/人+V.给& 把
糖
本子 钱
给
给 给
你了。
老师了。 售货员了。
过生日的时候,朋友把礼物送给我了。
人 老师
+
把字句教学思路
1.复习旧课(重新温习语法,词汇,对话) 2.导入语法点(把字句) 3.讲解语法点,举例子,造句 4.练习 5.复习语法点,留作业
• • • • • •
Wǒ bǎ mén guān shang 我把门关上 我——动作的实施者 把——介词 门——动作的对象 关——动作 上——补语,修饰动词,关
孩子们 树 种
在院子里。
• • • 端 了
服务员 可乐鸡翅
过来
2024年《把字句》对外汉语精彩教案精编版精彩课件
2024年《把字句》对外汉语精彩教案精编版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对外汉语》教材第七章第三节“把字句”。
详细内容包括把字句的定义、用法、构成要素及常见句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把字句的语法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交际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把字句的定义,掌握其构成要素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把字句进行日常交流,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字句的构成要素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把字句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卡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一个人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引导学生用汉语描述图片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把字句。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把字句的定义、用法及构成要素。
(2)举例讲解把字句的常见句型。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把字句的用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把字句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把字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把字句2. 内容:(1)定义:介绍把字句的概念。
(2)用法:列举把字句的常见用法。
(4)例句:展示几个典型的把字句例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把字句描述一下你的房间。
2. 答案:(1)我的房间很干净,我把地拖得很干净。
(2)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把字句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把字句,下节课进行分享。
(2)鼓励学生用把字句进行创作,如写一段话或一个小故事,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精编版课件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精编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把字句》。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把字句的用法和意义,学会运用把字句进行造句。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把字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把字句的用法和意义,学会运用把字句进行造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把字句的用法和意义,学会运用把字句进行造句。
难点:把字句的运用和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引入,例如:“老师把课本发给了同学们。
”让学生注意到把字句的用法。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把字句的用法和意义。
3. 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把字句的用法和意义,举例说明。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把字句进行造句,分享彼此的成果。
5.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把字句进行造句,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运用把字句进行造句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把字句的用法和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把字句造句,至少三个。
答案:(1)我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2)妈妈把饭菜做好了。
(3)我把作业写完了。
2. 请用把字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下你的学校。
答案:我的学校是一座美丽的校园,校园里有绿树成荫,有宽敞的操场,还有明亮的教室。
我们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用心去学习,用心去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把字句的用法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把(bǎ)emphasizes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verb. It appears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direct verb and therefore change the word order of the sentence to “subject–object –verb”. Note the object that follows把(bǎ)is always a definite noun.1.把(bǎ)+ object + verb + 了他把书拿来了。
(tā bǎ shū ná lái le.)他拿来了书。
(tā ná lái le shū.)2.把(bǎ)+ object + verb + directional complements(qù、lái)This construction can be used to express “take something to somewhere.”爸爸把他带进来。
(bà ba bǎ tā dài jìn lái.)爸爸带他进来。
(bà ba dài tā jìn lái.)3.把(bǎ)+ object + verb + complement of result他把饭吃完了。
(tā bǎ fàn chī wán le.)他吃完了饭。
(tā chī wán le fàn.)4.把(bǎ)+ object + verb + frequency complement他把书看了三遍。
(tā bǎ shū kàn le sān biàn.)他看了三遍书。
(tā kàn le sān biàn shū.)5.把(bǎ)with a modal verb or negator他应该把书放在桌上。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课件2024鲜版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课件2024鲜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对外汉语中《把字句》的教学。
该内容隶属于《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册第 Chapter 5 的“把字句”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把字句的构成、用法、语法点及相关的语言功能。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把字句进行语言表达。
2. 学生能够通过把字句的学习,掌握句子结构的转换,提升句子表达的丰富性。
3. 学生能够借助把字句,进行日常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字句的结构理解及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把字句的构成要素、语法功能及表达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字典、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描述日常生活中使用把字句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表达。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讲解把字句的构成、用法及语法点,通过例句进行解释。
a. 把字句结构: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b. 语法点:宾语前置、谓语后置、句式转换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例句,进行句子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把字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把字句》2. 结构: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3. 例句:把书放在桌子上。
4. 注意事项:宾语前置、谓语后置、句式转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把字句改写下列句子:他拿着一本书。
b. 请用把字句描述一下你的房间。
2. 答案:a. 他把一本书拿着。
b. 我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把字句的用法。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汉语文章,找出其中的把字句,进行分析和模仿。
b.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把字句进行日常对话,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课件
使用把字句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确,同时也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 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04
把字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针对学生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生发音问题
对于把字句中动词的发音,学生可能存在发音不准确的 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语音对比和模仿练习的方式,帮助 学生纠正发音。
学生理解问题
把字句与其他相关句型的比较与辨析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比较与辨析
总结词
二者在语法结构、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上有显著区别。
详细描述
首先,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法结构不同,把字句通常由 “把+受事+动词”构成,而受事在句子中充当主语; 被字句则由“被+施事+动词”构成,施事在句子中充 当主语。其次,二者的语义表达不同,把字句强调动作 对受事的影响或结果,而受事通常是受益者;被字句则 强调施事承受或遭受的动作或结果。最后,二者的语用 功能也不同,把字句通常传达一种致使、诱因或原因的 意义,而被字句则传达一种遭受、受害或结果的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把字句的特点
总结词
结构特殊,强调动作和受动者关系
详细描述
把字句的结构与常规的汉语句子结构不同,它强调了动作和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在把字句中,受动者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前面,而动作则出现在后面。这种结构使 得把字句在表达动作或状态变化时具有特殊的语用效果。
02
把字句的类型和结构
把字句的基本类型
动词后置型
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 掌握把字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用法、能够正确使用把字句表达等 。
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和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把字句的用法。
2024年《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精编版课件
2024年《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精编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对外汉语教材《把字句》的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把字句的定义、用法、构成要素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重点讲解把字句的结构:“把 + 宾语 + 谓语”,通过实际例句,使学生掌握把字句的用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把字句的定义、用法,并能正确运用把字句进行表达。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把字句的结构及用法,宾语的选定。
2. 教学重点:把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把字句的学习,如:“小王把书放在桌子上。
”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结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把字句的定义、用法、构成要素,结合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把字句的结构。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他把手机忘在家里了。
”讲解把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把字句进行句子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把字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把字句》2. 内容:定义: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构成要素:把、宾语、谓语例句:小王把书放在桌子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小张把衣服晾在阳台上。
(2)他把钥匙放在桌子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把字句进行日常交流,提高汉语水平。
同时,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把字句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课外阅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把字句的结构及用法,宾语的选定。
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把”字句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
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
例:(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喝那瓶水完了(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放包到柜子里(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2.为什么用“把”字句2.1.要强调结果例如:(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
(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
例如:(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例如:(4)A:她怎么那么高兴?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存,钱,在银行里。
我们不可以说:(5)他存钱在银行里。
(X)而要必须说:(6)钱(他)存在银行里。
(7)他把钱存在银行里。
在“把”字句中,“把”是虚词,这种句型是用“把”(或“将”)将动词的支配、涉及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特殊的主谓句。
例如:A)我们一定要抓住小偷。
——我们一定要把小偷抓住。
(We must catch the theft)B)你打扫一下房间吧!——你把房间打扫〈一下吧〉!(You clean the room ,please.)说明:“把”字句一般都具有一种处置作用,动词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事物对象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出于某种状态。
有些“把”字句,动词后头另有了宾语或复杂的补语,“把”字后的对象事物不能还原到动词后边去做宾语。
【精品】《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
【精品】《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教案:《把字句》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册第六课。
本课主要教学“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把”字句的构成和基本含义,能够正确运用“把”字句进行交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2. 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进行交际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语法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难点:理解“把”字句的语义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把”字句进行交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练习册;3. 录音机和磁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汉语进行描述,激发学生学习“把”字句的兴趣。
2. 讲解“把”字句(15分钟)利用PPT讲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把”字句的语义和用法。
3.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对“把”字句的理解和运用。
4. 讲解练习(10分钟)讲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对“把”字句的掌握。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把”字句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六、板书设计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七、作业设计1. 用“把”字句描述下面的情景:把的书借走了。
2. 用“把”字句完成下面的句子:我_____(吃)了一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需加强。
课后可以让学生多进行“把”字句的练习,如进行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把”字句的运用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句型,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教案中,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把”字句的语义和用法理解,以及能够正确运用“把”字句进行交际。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课件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荷叶母亲》,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写,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本文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通过对荷叶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 能够学习并运用把字句的句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把字句句式,学会运用。
2. 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荷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把字句的用法。
4. 句式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把字句,进行句式练习。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六、板书设计荷叶母亲把字句:把荷叶比作母亲,荷叶为儿子遮风挡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把字句的形式,写一写你的母亲。
答案示例:我的母亲就像一颗大树,为我遮风挡雨。
2. 作业题目:读后感。
答案示例:我觉得《荷叶母亲》这篇文章很好,它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我要好好珍惜妈妈对我的爱,也要学会关心妈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荷叶母亲》,让学生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运用把字句的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学会感恩。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荷叶母亲》。
文章通过描绘荷叶为小鱼遮风挡雨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讲课讲稿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
“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
“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
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
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
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
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3.“把”字句的结构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正文: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
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
例如:(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喝那瓶水完了(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放包到柜子里(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2.1.要强调结果请看下面两个例子:(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
(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
例如:(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4)A:她怎么那么高兴?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
“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
“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
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
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
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
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3.“把”字句的结构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正文: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
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
例如:(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喝那瓶水完了(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放包到柜子里(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2.1.要强调结果请看下面两个例子:(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
(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
例如:(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4)A:她怎么那么高兴?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2.2.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放,包,在柜子里。
我们不可以说:(5)他放包在柜子里。
(X)而要必须说:(6)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7)他把那个包放在柜子里。
但,这两个句子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主体行为的状况。
(6)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7)句说的是“他”怎么样。
3.“把”字句的结构通过研究《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教材,总体来说,语言家的观点基本一致: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 到/ 给主语把宾语动词在/ 给/ 到地方我把它们(书)放在书架上你把电脑放在桌子上我把它(画儿)挂在墙上我们把衣架放在床的右边你把包放到柜子里例如二: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给+谁主语把宾语动词给谁(某人)大卫把车钥匙递给小明他把钱递给售货员了我没把词典借给美丽国大卫想把他的照片寄给妈妈②“把”字句表处置例如:他把那本书放在桌子上。
我把包放在柜子里。
③语法特点:“把”字后边的名词应该是已知的、确定的、可以理解的;“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要加其它成分,最少也要加“了、着”;例如:他把门关上了。
他正在挂着一幅画。
4.“把”字句的教学设想“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突出难点,是令许多留学生头疼的一个语法项目,但同时又是汉语中一个很重要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法项目。
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把”字句,也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尤其是要给初级阶段的学生讲清楚“把”字句,更是对汉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一下两个步骤进行讲解“把”字句:第一步:用尽量简明和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列出“把”字句的两种基本结构:1. 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宾语、补语等)同时说明,格式中的宾语指的是“把”所涉及的事物,即“把”的宾语,而不是动词的宾语,且这个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也就是说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动词后必须要有其他成分,包括宾语、补语、动词重叠式(VV) 、动态助词“了”、“着”等。
然后举例如下:( 刮风了) ,你把窗户关上吧。
( “窗户”是你我共知的,“关”后带补语“上”)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
( 一般不说“一本小说”,“看”后带补语“完”)我们把房间打扫打扫吧。
( “房间”是有定的,动词用重叠式)我把那个盒子给她了。
( 动词“给”后带宾语“她”)我把行李托运了。
( 动词“托运”后带动态助词“了”)2. 主语+想/要/能/已/没+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说明:格式中的“想”、“要”“能”等代表能愿动词,还有“会”、“可以”“应该”等;“已”还包括“已经”;“没”包括“没有”。
也就是说,能愿动词、表示已然的副词以及否定副词等都应放在“把”字之前,而不能放在动词的前边。
举例如下:我想把剩下的胶卷都照完。
你要/应该把口袋里的东西都掏出来。
他能把这些馒头吃光。
我已经把借她的书还回去了。
老师,您可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吗?你没有把昨天的练习做完。
第二步:向学生讲清“把”字句在语义上的要求:1. 主语一定是谓语动词所示的动作的发出者。
例如:我把那个盒子给空姐了。
( “盒子”是“我”“给”空姐的)你把空调开开吧。
( “空调”是要“你”来“开”的)2. “把”字句中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而且必须能使宾语产生位置移动、形态变化等。
所以,有些动词如“有、是、来、去”以及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觉得、想、喜欢”等不能作“把”字句的主要动词。
比如,不能说:我把词典有了。
我妈妈把北京来了。
她把京剧喜欢了。
我把爸爸妈妈想了。
再举正例如下:他把那张桌子搬到楼上去了。
( 动词“搬”使宾语“桌子”发生了位置移动)我把那些饺子都吃进肚子里去了。
( 动词“吃”使“饺子”进了“我”的肚子)第三步:加强对比教学教材中的语法练习, 也常常是以单句形式出现的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主谓宾句和“把”字句都可以。
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错觉, 这两种句子没什么区别。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比教学;教学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变换句型的练习方法。
教学时可采用“把”字句、“被”字句和一般“主——谓——宾”句语义对比的方法。
如小王动了我的电脑,结果是我的电脑坏了,汉语可以用“把”字句来说:小王把我的电脑搞坏了。
也可以用带宾语的一般主谓句说成“小王搞坏了我的电脑”,但是多数中国人会选择用“把”字句来说。
上句也可以转换成“被”字句,但当人们回答“你的电脑怎么了”或者“你的电脑呢”这样的问题时,人们更倾向于用“被”字句。
又如,“他”修冰箱,结果是冰箱好了,用“把”字句说就是:他把冰箱修好了。
中国人常常把受事成分“冰箱”放在主语位置上,用受事主语句表达,说成“冰箱他修好了”,也可以用带宾语的一般主谓句说成“他修好了冰箱”,但这样的说法要少于前两种说法。
句子变换举例:小王搞坏了我的电脑。
←→小王把我的电脑搞坏了。
←→我的电脑被小王搞坏了。
通过讲解阶段,让学生掌握“把”字句的基本用法以后,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还需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运用好“把”字句的语法句式,换句话来说,在那个环节下,可以准确的使用“把”字句。
笔者认为,这属于每位教师的情景设计。
如果,老师设计好情景练习就可以容易让学生掌握语法点。
下面提出一个比较有价值、效果的情景设计。
桌子上有电子词典、一支笔、一瓶矿泉水,一张空白纸。
大卫走过来,看看四周没有人,就拿起词典,放到自己的书包里了。
玛丽走过来,正在打电话,看到桌子上的笔,拿起来记什么东西,结果用力太猛,笔坏了,她就把笔扔了,扔到垃圾箱里了。
金哲焕跑过来,累得满头大汗,于是坐下来休息,看到桌子上的矿泉水,就一口气喝光了,只留下一个空瓶子。
这时,一阵风吹来,吹跑了桌子上的纸。
过了一会儿,东西的主人民熙回来了。
他看到桌子上什么也没有。
于是,询问大家,东西到哪儿去了。
听到回答后,他哭了。
根据情景展示,我们要求学生针对民熙的问题进行回答(先口头回答,然后写下来)。
当学生尚未习得“把”字句时,他们会用主动宾句来描述上述情景,得出的句子往往不流畅自然,不符合语境,甚至不合语法,更不合语用的简约性、经济性原则。
而按照汉语母语者的表述方式,在上述情景中,共出现了三种意义的“把”字句和两种结构的“把”字句。
a.表示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移动。
结构为:S + 把O1 + V 在/到/给/向/进+ O2,如:(1)大卫把词典放进包里了。
(2)玛丽把笔扔到垃圾箱里了。
b.表示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
结构为:S + 把+ O + V + 结果补语,如:(3)玛丽把笔弄坏了。
(4)金哲焕把矿泉水喝光了。
c.表示不如意的情况。
结构为:S + 把+ O + V + 结果补语,如:(5)风把纸刮跑了。
(6)把民熙气哭了。
本情景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把”字句的核心意义、处置义和致使义。
需要指出的是,把“风”句和“气哭”句列入,是为了避免学生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人才可以发出处置性意义,使学生不仅在真实世界里懂得“处置”致“使”,也可以在概念上理解这种意义。
且宾语不仅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
这样可以避免在提高阶段学生不能理解表示致使义和客体为施事的“把”字句。
掌握了“把”字句的要素,就可以进入造句阶段。
此外,在讲解“把”字句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练习设计的问题。
除了学习练习以外还需要有交际性练习的环节。
5.“把”字句的限制条件1. “把”字句的宾语一般要求是有定的,这一规则基础阶段的习得者应该理解。
但还有一条,即如果该宾语的限定条件无法识别或是无须识别,如:汽车把一个小孩撞倒了,就不能要求该宾语是有定的。
这一规则最好不要和前一条同时讲解。
我们可以消极地解决,即在出现问题时才解决,以免增加习得难度。
2.与“把”字句的动词有关的难点很多。
一是难以确定中心动词。
二是选择动词。
三是选择动词附加成分。
可以和必须让习得者理解的,一是光杆动词不能单独做“把”字句的谓语成分,二是状态动词与“把”字句的不兼容性。
如:知道、喜欢、享受、是。
三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可以进一步教给学生动词加“了”的结构形式,以及该形式对动词的要求。
从情态类型出发对动词的分类,对于掌握“把”字句动词的限制条件很有帮助。
动词可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结果指向动词(又分为创造类和消耗类)、结果实现动词四类。
其中,习得者对动作动词和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能否与“了”一起做“把”字句谓语成分不太清楚,所以出现了一些病句,如:她把门敲了/他把一封很长的信写了/把房子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