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教案与案例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教案与案例一、主题活动背景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庭,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我们设计了这次主题活动《我爱我家》。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家庭的基本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认识家庭的基本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2. 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学会感恩。
4.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主题活动内容1. 家庭基本成员的认识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3. 家庭亲子活动案例分享4. 幼儿家庭画作展示5. 感恩家庭教育故事分享四、主题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歌曲、图片等形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称,初步了解家庭基本成员。
2. 讲解:教师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让幼儿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3. 案例分享:分享家庭亲子活动案例,让幼儿感受到家庭活动的快乐,进一步增进对家庭的热爱。
4. 创作环节: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画作,并分享创作思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5. 故事分享:讲述感恩家庭教育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家庭亲情。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正确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
2. 幼儿在创作画作时,能观察到家庭成员的特点,展现出家庭的温馨氛围。
3. 幼儿在分享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幼儿在故事分享后,能表达出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家庭成员的图片,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2. 视频:亲子活动的视频片段。
3. 画作:幼儿家庭画作样本。
4. 故事:感恩家庭教育故事文本。
5. 活动材料:画纸、画笔、彩色糖果纸、剪刀、胶水等。
七、教学环境布置1. 教室布置成家庭氛围,可使用温馨的背景音乐。
2. 设置画作展示区,展示幼儿的家庭画作。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通用)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 的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受和需求。
倾听与理解
父母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 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给予 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 一,父母可以通过拥抱、亲吻、抚 摸等方式来增强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
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了解 父母的期望和责任,理解父母的 辛苦和付出,从而培养孩子的感
父爱通常表现为深沉、严格和有距离 感,父亲通常会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和 期望,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
母爱的特点 母爱通常表现为温柔、细致和无微不 至的关怀,母亲通常会给予孩子更多 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 自信心和情感表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表达
父母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和支持,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
详细描述:学生观察并记录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分析爱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作业四:分享家庭中的爱的小故事
01
总结词:口头表达
02
详细描述:学生分享家庭中关于 爱的温馨小故事,提高口头表达 能力,增强家庭情感联系。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教学用具
黑板
用于书写重要知识点和总结。
投影仪
播放PPT和其他教学资料。
教学软件
提供在线测试和互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理解亲子之间的“爱的冲突”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探究园”中的“节日的礼物”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的爱教学难点理解“爱的冲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问导入)老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学生异口同声:父母活动一:爱的清单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老师:世界上较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故事)一、《天亮了》的创作背景二、唐山的地震中以对父母为救自己的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三、《青春的童话中》莫南和妈妈的故事父母对我们的爱河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教案与案例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教案与案例一、主题活动背景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通过本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培养幼儿爱家的情感,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让幼儿知道家庭的基本组成,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珍惜亲情,感受家庭的温暖。
3. 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主题活动内容1. 家庭组成: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
3. 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节日庆祝、亲子活动等。
4. 家庭文化:家庭传统、家庭价值观、家庭教育等。
5.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成员的影响,如何营造和谐家庭环境等。
四、主题活动实施1. 开展家庭主题谈话活动,让幼儿谈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
2.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游戏,增进亲子间的互动。
3. 进行家庭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4. 开展家庭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作品,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5. 举办家庭主题摄影比赛,让幼儿观察家庭生活的点滴,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五、主题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家庭主题谈话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家庭关系的认识。
2. 关注亲子活动中的互动情况,评估亲子关系的改善。
3. 评价幼儿在家庭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4. 赏析家庭手工艺作品,了解幼儿对家庭主题的认知。
5. 评选家庭主题摄影作品,鼓励幼儿观察和表达家庭生活的美好。
六、主题活动案例分析案例一:在家庭主题谈话活动中,幼儿们分享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小明说:“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们每天一起吃饭、看电视,很开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家庭关系的认识。
案例二: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了手工艺品。
《父母的爱》教学案例
《父母的爱》作文教学案例小语二班王卫东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突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
设计目的:针对学生作文中叙事空洞,感情牵强附会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
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教学目的: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学习目标:1、围绕本组主题“父母的爱”,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用生活中的细微小事表现父母的爱。
从事例中体现父母爱的细节,从而产生感恩情结。
3、学习借鉴一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布局谋篇更加完美。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观察父母亲为自己做的一件事,观察动作、语言、神情等;教学重难点:1、如何在平凡的小事中让学生体悟到父母的爱。
2、细节描写(本单元的课文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去描写)。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感受爱1、课前打开课件,播放阎维文的《母亲》。
见百度视频搜索2、让同学欣赏跟唱。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师:是呀!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在我们的生命里,时时刻刻离不开父母的爱。
古往今来,这种爱被多少人讴歌,被多少人惦念。
让我们一起重温父母的爱的故事,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5《孩子与父母》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
(3)游戏:设计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相互关爱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家庭的温暖,提高家庭素养。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的角色以及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孩子与父母的知识点和技能。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孩子与父母的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孩子与父母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孩子与父母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孩子与父母的知识点,掌握孩子与父母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分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C.集体反馈: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体点评,分享优秀作业和常见问题。
D.个性化反馈: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2篇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 了解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课文: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 PowerPoint或者黑板、粉笔3.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分享一段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有趣故事。
2. 引发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思考,提出“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25分钟)1. 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例如关心、呵护、支持、教育等。
3. 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如言语、行动、沟通等。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带领学生讨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份感激之情。
四、情感表达(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并列举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达方式,例如关心、支持、鼓励等,并将这些方式写成一首感恩诗。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用真诚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五、小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在课后思考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并进行反思和行动。
3. 鼓励学生与父母进行交流,传递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思考、创作教学评估:1. 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是否理解。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教案——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学设计课题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案例《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对象三年级授课教师日期听课人数教学目标案例来源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如下:通过实际的案例探讨分析,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还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和沟通问题等作出思考,引导家长要学会转变自己,敬重与理解孩子,爱与管双管齐下,以行为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安康地成长。
《父母课堂》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一文引言:师:欢送各位家长来参与今日的家长学校的学习。
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音〕曾经这样说过:“他们害了你,你的爸爸和妈妈,虽然不是有意的,但是他们确实害了你。
”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争论的一个话题。
为什么有些家长爱孩子,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甚至他们的感受和你的初、衷有格外大的差距,或者适得其反?我们又应如何管教孩子?孩子的成长事关整个家庭,但教案育孩子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来自家庭的教育同样不行或缺。
那今日我们就一起学习和探讨,例共同进步。
展首先,大家先阅读《父母课堂》这本杂志中“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这篇文章,文章的作者示叫边玉芳,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试验室教授,20 年来,她始终从事青教学少年进展、心理安康等专业领域的争论。
她在文章中提到一位 80 后妈妈的来信,案例中的母过程亲对于是否应当让孩子赢在在起跑线上产生了很深的忧虑。
这样的案例对您有何启发?PPT 呈现案例,教师旁述〔4mins〕师:阅读完了文章,大家都知道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很多家长育儿焦虑的、一个起点。
家长们都很爱孩子,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
您觉得案例中的母亲应当如何做案呢?假设是您,您会这么做?请问有哪些家长能共享自己的看法?例分点评:〔家长共享发言 5mins〕析L 您说的很对,这位母亲应当主动地迈出第一步,做孩子的朋友,进展共同的兴趣爱好,对吧。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整体关联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的主题下,《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起着深化主题、引导学生表达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口语交际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感受与看法的平台,让学生将在阅读中积累的情感体验通过口语表达出来。
(二)教材内容特点教材呈现了三个事例:一是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每天逼孩子喝牛奶;二是爸爸对孩子严厉要求,经常让孩子做各种课外作业;三是父母在孩子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保护孩子。
这些事例涵盖了父母之爱中关怀、严格要求、保护等常见的表现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每个事例都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能够激发学生不同的观点碰撞,为口语交际活动创造了丰富的话题资源。
二、设计理念(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交流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且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二)情境创设与引导启发相结合通过创设各种与父母之爱相关的情境,如播放亲情视频、讲述感人故事等,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恰当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完善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父母之爱,学会感恩父母,增进亲子关系,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清晰阐述三个事例中父母的做法以及自己的看法。
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能够抓住要点进行回应,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表达有条理、有说服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本文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就生活中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但是,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父母的爱,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父母之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或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
2.准备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话题,用于课后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呈现(15分钟)呈现本文,让学生自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父母之爱。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父母之爱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口语交际展示,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以及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父母多爱我 第一课时(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年级:三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和回报。
2. 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良好品质。
3. 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教学内容:1. 父母的关爱与付出2. 孝敬父母的方式3. 感恩父母的实际行动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关爱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父母的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父母有多爱你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父母的爱。
二、新课内容1. 讲述父母关爱的事例,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2. 讨论如何孝敬父母,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帮助父母做家务等。
3. 讲解感恩父母的实际行动,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为父母制作一份礼物等。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如何孝敬父母,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2. 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以及自己将如何孝敬父母。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家中是否孝敬父母,如何改进。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2. 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如:倒一杯水、扫一次地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学会关爱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2. 学生能将感恩父母的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关心父母、帮助父母等。
3. 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中的“父母的关爱与付出”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中的“父母的关爱与付出”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关爱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下功夫,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付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通用)
难点与疑点解析
难点
如何理解父母之爱和子女之爱的 差异与联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
运用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
疑点
亲子关系中的“过度溺爱”和“ 忽视”现象;父母如何在爱与教
育中找到平衡点。
解析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亲子 关系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 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 章的主题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在思考和表达 方面得到了锻炼。
教学方法运用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课堂氛围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 生自由发表观点和提问,使得课堂互动更加活跃。
提问、讨论环节设置
1 2 3
针对性提问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有 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自 由交流观点和感受,增加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 。
分享与交流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 会,促进全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自我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识别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反思日记
要求学生写下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伴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彼此的成长 和进步。
06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方法
课堂表现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针对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的问题,可以在后续教学中通过设置更有趣味性的教 学环节和增加互动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年级教学案例父母爱
五年级教学案例父母爱五年级教学案例父母爱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狂风暴雨。
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付出。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WTT和大家分享的五年级教学案例父母爱材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学目标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点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教学难点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狂风暴雨。
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付出。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板书:父母之爱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出示课件1)1.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交际要求:①认真倾听;②表达清楚;③文明有礼;④大胆发言。
3.指名讲述。
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
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5.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出示课件2)出示三个小故事:故事1: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
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出示课件3)1.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小学科学5《孩子与父母》教案
小学科学5《孩子与父母》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伴侣和支持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来认识家庭中的父母角色。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形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父母的观点。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2.学习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并认识到父母是孩子的成长伴侣和支持者。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家庭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与父母的关系。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展示一段亲子关系的短视频,并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情况。
二、学习和探究(30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阅读教材《孩子与父母》中相关的篇章,记录并整理出教材中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关爱的方式和行为,并总结归纳。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分享各自理解和发现的情况。
3.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就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三、拓展延伸(30分钟)1.教师播放与父母相处的小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情景,并根据理解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表演和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思考并整理出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帮助,并用一个故事或图文表达出来,并与同学分享。
四、归纳总结(15分钟)1.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家庭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父母陪伴自己成长的认识和体会。
五、课后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何?2.是否有合适的多媒体资源用于教学展示?3.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提高?4.对本节课教学设计方面的改进和完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教案题目:亲子之爱情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重要性;2.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3.培养孩子感恩父母的能力;4.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时间:60分钟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纸笔、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材料;音乐、小游戏等课堂互动项目。
教学流程:引入活动(5分钟)1.播放一段亲子关系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2.通过提问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启示:你们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什么特别之处?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故事等教学材料,向学生介绍亲子之爱的概念和重要性;2.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如陪伴、鼓励、关心、理解等;3.给学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爱的多样性。
情感体验(20分钟)1.为学生分发卡片,要求每位学生写下一句感恩父母的话,并在课堂上朗读出来;2.组织学生讨论:你们觉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哪些贡献?3.通过自由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4.放一首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自由舞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通过教材、故事、图片等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家庭类型的亲子关系,如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等;2.组织学生讨论对不同亲子关系的尊重和理解;3.鼓励学生用画画或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4.启发学生思考: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总结与反思(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3.鼓励学生回家与父母分享和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和感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亲子之爱的理解。
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情感体验、拓展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维度深入体验和认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多种表现形式;2.掌握怎样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3.培养孩子的独立心态和责任感;4.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哪些表现形式;2.孩子对父母的爱应该怎么表达;3.孩子应该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摩擦;4.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5.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孩子对父母的爱应该怎么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教师提供一份课前作业,让学生描述一件他们认为让自己感动、感激的事情。
让学生将这件事情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讲述。
2.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亲身经历的事例,学生们讨论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
教师也可以引用其他的细节生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反映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 孩子生病了,父母照顾了他几天;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安慰他,帮他想出了一些方法来提升成绩。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让每组学生彼此提问,了解对方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讨论:1.你有什么感觉到自己的父母爱你吗?为什么?2.你能描述一下,你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你有什么影响?3.你能举出一些你认为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吗?它们怎样影响你?4.在你父母眼中,你觉得你是属于哪一类孩子?4. 活动演练以四人一组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孩子在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技巧。
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别扮演孩子、父亲和母亲,进行一番简单的对话。
5. 总结与回顾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这次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切忌在家庭中说出对父母不尊敬的话语,引导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理解彼此,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前作业和课堂练习表现;2.角色扮演的表现;3.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改变和认识。
六、课外拓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加或自己组织一场活动——让学生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或制作一个小礼物,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关注和思考。
2.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感受父母的爱。
2. 分享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事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学生们从小到大,父母对他们说过哪些关心的话?做过哪些关心的事?2. 分享事例或故事:教师分享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事例或故事,如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付出的努力等。
3.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或感受。
第二章: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关心饮食、照顾健康、辅导学习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并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步骤:1. 讲解父母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教师讲解父母的爱如何通过关心饮食、照顾健康、辅导学习等方面体现出来。
2. 学生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观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行为,并记录下来。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父母之爱,互相交流感受和体会。
第三章:父母的期望与支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期望和支持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1. 探讨父母的期望和支持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应父母的期望和支持,以及如何感恩和回报。
教学步骤:1. 讲解父母的期望和支持的重要性:教师讲解父母的期望和支持如何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 学生思考和分享:让学生思考父母的期望和支持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感恩和回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期望和支持,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四章:沟通与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父爱之舟》教学案例研究
《父爱之舟》教学案例研究一、案例背景现如今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进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实现客观性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养。
而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其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为学校和自己的家庭。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来回顾自己的生活与家庭,提高小学生的感恩,之情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情感品质,增强其综合素养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生活学习场所,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案例描述在为学生讲述《父爱之舟》的课文时,我以父爱如山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了专题学习。
首先,在学习文章之前,基于提问引导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感知,请学生讨论从文章的名字中所获取的信息、感悟、感受。
一名学生表示,从文章标题中自己感觉这是一篇描述父亲和小船的故事;也有学生表示,这篇文章有可能是将父爱比作了小船,描述了父爱的伟大。
学生众说纷纭,各成一派,在学习之前便对文章的内容与主题进行了讨论,如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以揭谜或猜谜的形式引导大家后续对于课文进行深度研究。
案例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感知能力、语文信息理解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与表达,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感和互动交流水平。
之后,由于班内有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与家长接触和相处的机会较少,因此,为了进一步贯彻新时代小学的德育引导工作,拉近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亲近感,我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真情实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场景。
基于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宛若身临其境,切实体会文章中的父子之情。
比如,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喜欢逛庙会的场景,琳琅满目的趣味商品,人山人海的热闹情境,都和农村老家的庙会相仿,没到庙会的时候自己也会和爸爸一起出去玩,爸爸会给自己买好吃的和好玩的玩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执教:王丽(湖北省咸宁高中)【教学标准】1、在预习过程中了解弗洛姆和他的《爱的艺术》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阅读时尽力能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来把握文章思路。
3、细读文本,理解作者对“爱”的定义,“理性对待爱”的观点阐述。
4、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5、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深入更理性的理解,进而受到教育,更利于他们的成长。
【课堂实录】师: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母爱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父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
母爱父爱是人间唱不完的歌、道不完的情。
这些都是我们对母爱父爱的感性认识,这种爱又如何理性地看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洛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他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明确学习本文所要达到的几点目标。
(ppt展示)师:现在就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关键句,能有助于你理清文章思路。
生1:第四段开头一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师:为什么你要抓住这个句子呢?生1:因为我认为这个句子是个结构上的过渡句,文章1-3讲的是孩子爱的能力的发展过程,而后文4-7讲的是爱的对象由与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与父亲的关系密切,这恰恰就是孩子爱的对象的发展,所以这是个结构上的关键句。
师:嗯,不错,这位同学分析得有理有据,不仅让我们明白他的答案是通过科学的分析推理得出的,而且还让我们再一次明确到所谓的关键句原来有一种就是结构上的关键句,谢谢这位同学的精彩回答,除了这一句,还有关键句吗,谁有补充的?生2:文章最后一段“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师:那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你选择了这个句子吗?生2:因为刚才那位同学说了,孩子的爱的对象由与母亲的紧密关系会发展到与父亲的紧密关系,而作者写这个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孩子最后要达到把这两种爱综合起来,从而完成他们灵魂人格的成熟,而这个我认为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
所以我认为它是关键句。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解答,我不能不说令人赞叹,这是对文章提出的一种高屋建瓴式的见解。
而且与上一位同学一样让我们明确到所谓的关键句还有一种就是内容上的主旨句,把掌声送给这个同学。
(ppt展示)师:抓住了这两个关键句,我们现在就在这两个句子的基础上来理清文章的思路:首先是孩子爱的能力的发展(1-3)此时是人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其次是爱的对象发展及原因(4-7)此时是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是文章的(8-10)讲的是人把母爱父爱综合起来,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所以至此,孩子才真正发展成为有成熟的爱的成熟的人。
(ppt展示)师:从以上思路的把握中,同学们是否有了对本文一种不同于起初时的认识,本文的作者是否同大多数的作品一样旨在于歌颂母爱父爱呢?生:从幻灯片展示的东西来看,我发现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就是“发展”,所以我想作为哲学家的弗洛姆写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来歌颂母爱父爱的伟大,而是在对如何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就母爱父爱以及孩子爱的能力发展进行理性剖析。
师:这是大家从文章的思路把握中,领会到这篇文章的主旨的确有些于众不同。
而这一点的把握很重要,是航向,接下来我们就来细读文本,进一步明确哲学家弗洛姆是如何理性地分析“爱”的。
师:现在请某某来朗读课文4-7段,余者思考:题目中心语是“爱”,而且题目也明确告诉我们文章写了三类爱,父爱、母爱、孩子对父母的爱。
那么这三类爱各自都有哪些特点,文本中阐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要求依课文思路作答,讨论交流)(ppt展示)师:文章除了讲明三类爱的各自特点,还谈到了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试想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ppt展示)师总结:回顾我们所探讨的一些问题,其实我们会发现这节课突出了两个词“发展”与“成熟”,所以在此我们得重申一下之前我们归纳出的文章主旨,同时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弗洛姆自己在《爱的艺术》前言中的一段话:(ppt展示)师:看完了这段话,请学生们讨论交流,上述文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点拨小结:爱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师:讲到这里,我们也许已经看清了作者弗洛姆对爱确实有他自己独到的理性的认识,可是说到这儿,我就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对于别人习以为常的爱,弗洛姆为何有如此独到深入的见解呢?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要求学生能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答)过程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2、教师ppt展示师:看完了吧,我们从ppt中知道,那时12岁的弗洛姆不理解那位女子的行为,请问现在的弗洛姆可以理解那位女子的行为了吗?生:可以。
师:那你们现在理解了那位女子的行为了吗?生:我觉得这位女子对他父亲的爱很真挚很深厚,可谓可歌可泣,我很感动。
师:看来这位同学真的被感染了,那么试问大家:你们是很赞同这位女子的行为做法是吗?你们就觉得父亲去世了,大家就该陪着父亲一起去死是吗?生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的笑声说明了什么?生1:女子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因为爱父母,就因他们的去世而自杀。
生2:可是女子之所以自杀完全是出自于她离不开父亲,她太爱自己的父亲,这没有什么错啊。
生3:我在想她为什么离不开父亲呢,仅仅只是太爱父亲吗,我想还有一点是因为她不够自立,她不够成熟吧。
……师:大家的探讨十分精彩。
从大家的笑声到最后的辨析,我们确实明白了,女子的自杀行为是愚蠢可笑不可取的,虽然她对父亲是爱,但是那爱是一种不成熟的爱,它未能体现出爱的能力。
所以在将要学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们到底从中吸取怎样的精神营养?生:我觉得以前我对爱的认识原来是那样的简单浅薄,以为爱就是简单的喜欢,现在知道了爱更需要的是付出奉献,而且爱更强调能力,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轻言爱的。
生:要爱,更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是一个日益成熟的过程,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能有担当的成熟的人,可以更加成熟地面对我的父母,我身边的朋友。
生:我很急切地盼望着长大成熟,因为成熟的爱是更加博大的爱,是不易让别人伤害也是不易让自己受伤害的爱。
生:从文章中,我也明白了母爱与父爱是不同的,原来以为父亲不怎么爱我,现在知道了,其实父爱是伟岸的,更具力量,我会珍惜父爱,理解父爱。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大家对弗洛姆观点的认可甚至是佩服,但这也是一篇哲学随笔,主要为了阐述作者的哲学观点,但也是一家之言,你同意作者所有的观点吗?(目的是在明确了爱之后,再来质疑,辨辨爱,在辨析中读出个性)教师准备:1、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并且说“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使人生疑”等。
2、课后练习二3、作者说,母爱给孩子安全感,父爱给孩子世界,成熟的人是二者的综合。
那我们如何理解现实生活中单亲家庭甚或者孤儿的成长、成熟呢?(设计这一环节的原因是针对每个班级都可能存在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他们以信心和温暖)。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及时引导点评,不必统一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师:明晰了作者所言的爱,也辨明了爱,接下来想请同学们能否用一句简洁精练的话来表达自己对爱的感悟。
生:爱是一种基本的又是最遥远的追求。
生:爱是一种情怀,爱更是一种能力,高山流水是真挚的爱,地老天荒是浪漫的爱,孟母三迁是爱,岳母刺字是爱,发乎情止乎理也是爱,我们更相信更推崇理性的爱,成熟的爱,因为只有它们才会使爱飞得更高、更远、更持久!……师:在同学们文采飞扬的抑或是慷慨激昂的陈述中,我们为这节课就此划上了句号,我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在感受母爱父爱中完善自我,获取健康的灵魂,进而成为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成熟的人,幸福一生。
学生掌声。
【执教感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篇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作者弗洛姆旨在于告诉人们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所以,倘若学生能真正领会到这一点的话,将会使他们清醒,感到增添某种向上的力量,以致终生受益。
基于这个认识,所以我也努力引导学生深入地读懂文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关于母爱父爱的歌颂这个层面上。
由于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学生未必能理解通透,所以我在安排教学时,遵循一定的梯度,首先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感受作者所言的爱,其次抓几个紧要的问题,细读文本,明晰爱,最后再读文本,辨析爱,这样学生由浅入深,能领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真正在精神层面上有所悟,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促使他们成熟人格的形成。
教完这篇文章后,我认为以上目的是达到了的,而且效果还不错。
【同行观察】(何功义)据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观察,学生一般对议论性的文艺随笔、杂文等难以理解,而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类带有哲理性的随笔,况且又是外国译作,学起来更是味同嚼蜡。
针对这种现状,王老师在备课时吃透了两头(学生、教材),首先采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来组织教学,继而又让学生在民主讨论中轻松抓住两个关键词,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抓住了文章主旨,起步不难,但起点很高。
其次,王老师整个课堂教学有梯度,他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从弗洛姆的身世故事中去探讨去明确什么是成熟的爱什么是不成熟的爱,而且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确实是很好地达到了通过本文进而教育孩子的目的。
实在地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熟的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总之,王老师的这堂课可谓是每课一法的精品之作,当然若是时间更充裕,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发言,尤其注意出现对立的观点时,让学生在激辩中更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那样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