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第3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优质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优质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附带的货物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 数日,国内居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
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朝贡 人数——都有具体的规定
3)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政治目的大于 经济目的。
这幅《万国来朝图》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代表向清廷朝贡的情况 ,其中左上角的是英吉利国,即现在的英国。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思考: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①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 ② 自大、保守的心态(天朝上国思想); ③ 惧怕外的侵略;
②但更重要的是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 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逐渐落在了世界潮流的后面, 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A.戚继光 哈赤
B.岳飞
C.康熙帝
D.努尔
• 3.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大帝国, 不顾时势, 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幻想
自欺。 ”(马克思语)出现上述现象最直接原因是( )
A.自给自足农耕经济 禁政策
B.清朝政府实施海
C.中国专制主义统治需要 缓慢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1.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B.实行这一政策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这一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
• 2. “开心辞典”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 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谁?( )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设计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设计

旗舰100吨,长 120吨 24.5米,宽6米, 100吨 其他二舰50吨、 50吨 40吨
所谓朝贡贸易,即入贡国家表明臣属于 中国,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奇珍异物以贡品 的名义进献给中国皇帝,中国再将丝绸、金 银、瓷器等以“赏赐”的名义回赠给“入贡 国”。………明政府规定外商“非入贡即不许 其互市”。——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3:“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几也,大抵非为生于 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不知凡几也,无中国绫绵 丝缎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 而趋之者愈众。私通不得则攘夺随 之” ——明平倭官员谭纶
《海澄县志》记载:“月港自昔号巨镇,店肆蜂 房栉蓖,商贾云集,洋艘停泊,商人勤贸,航海 贸易诸蕃”,当时已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 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 会”。
朝贡贸易的特点
有限制的贸易 薄来厚往
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朝贡贸易目的 安抚四夷、张显国威、联系友邦
……中国的海上事业,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 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 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 的交易,那就莫 过于向中国进贡了。这并不是中国呆如木瓜,而 是一种荣誉心和类 似父母或长兄、长姊,那种 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依靠中 国的友邦失望。 ——柏杨《中国人史纲》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 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 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赀:计算)。” 郑和下西洋——明朝朝贡贸易的顶峰 此后,衰落
明初为什么要实行海禁

材料一:《明代倭寇考略》载,仅洪武二、三 两年,倭寇入侵中国沿海竟达11起之多。洪武 四年(1371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禁濒海民 不得私出海” 材料二:“禁滨海民不得私入海,时方国珍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余党多入海剽掠故也” 依据上述材料,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 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设计

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设计

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设计市西中学金睿【内容主旨】当欧洲走出狭隘的区域,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全球时,古老的中国却在明清时期渐渐沉溺于天朝美梦和闭关自守之中,徘徊在传统农耕社会的藩篱中,逐渐与迅速崛起的西方国家拉开差距并失去世界领先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朝从海禁到开禁;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势力东来并建立起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太平洋丝绸之路等重要史实;了解明朝“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实质;理解明清对外贸易从开放到海禁再到闭关的走向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地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明清对外政策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拓展型思维;通过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中西方社会的不同发展道路,使学生体会比较史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对外开放交流对于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清对外贸易的走向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比较史学方法在课堂的运用【教学过程】环节1 课堂导入:讲述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故事,提问“从中可以看出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用“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呢?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自然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2海禁与朝贡贸易:运用《大明律》中“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条例、《明代倭寇考略》等史料讲述明初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出海禁政策下,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途径,说明两者的相辅相成性,结合书本说明朝贡贸易的概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结合书本落实基础知识点。

环节3 朝贡贸易的特点与实质:出示《明代海外贸易史》中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总结朝贡贸易的特点;讲述郑和下西洋,宣扬推行朝贡贸易政策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朝贡贸易的实质,结合钱穆、柏杨等人对朝贡贸易的评价,总结朝贡贸易的实质:彰显国威、安抚四夷、联系友邦,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优质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优质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结合以上四个材料,归纳朝贡贸易的特点
一、朝贡贸易
1、概念:
朝贡贸易是指海外诸国与明政府间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 制的贸易。明朝海禁后,朝贡贸易成为海外贸易唯一合法途径。 外国贡使来华朝贡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品货物进行贸易 1)薄来厚往, 倍偿其价 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
附带的货物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 数日,国内居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
• 1.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B.实行这一政策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这一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 • 2. “开心辞典”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 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谁?( ) A.戚继光 B.岳飞 C.康熙帝 D.努尔哈赤 • 3.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大帝国, 不顾时势, 安 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幻想 自欺。 ”(马克思语)出现上述现象最直接原因是( ) A.自给自足农耕经济 B.清朝政府实施海禁政策 C.中国专制主义统治需要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 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 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 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 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 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 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大明律》
一、明朝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
2、特点:
2)有限制的贸易
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朝贡 人数——都有具体的规定
3)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政治目的大于 经济目的。

2023华师大版第3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ppt1

2023华师大版第3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ppt1

开禁
(移民走私)
(福建月港出港 广州宁波进港)
清 初: 海禁
开禁
闭关
(设立四海关)(广东十三行 )
• “初,方国珍踞温、台、处,张士诚 踞宁、绍、杭、嘉、苏、松、通、泰, 诸军皆在海上,方、张既降灭,诸贼豪 强悉航海,纤岛倭入寇。”
• 朱元璋也曾说:“朕以海道可通外 邦……苟不禁戒,则人皆惑利而陷于刑 宪矣。故尝禁其往来。”
——《清实录·高宗实录》卷533, 中华书局,1987年
文献选读
(乾隆帝“圣谕”)大皇帝君临万 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 系大皇帝百姓。
——《海国四说》卷六
(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敕谕”)天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 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发止500石以上,双桅船出洋…… 出洋商人三年内必须回籍,否则永远 不准回籍……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 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 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赀:计算)。”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篇一:华师大版第3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word教案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学说明]这节讲的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知识的容量很大,经济史不容易上的很生动。

由于容量大,所以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把民间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清代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根源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对教材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整合与拓展,比如把明清前期的海禁政策放在一起讲授;在讲到民间对外贸易的影响,也补充了民间海外贸易对欧洲的影响,因为贸易是双边的,影响也是双向的。

为了增加趣味性,在材料的选取了作了认真的研究,引入了大量油画史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引入了一首小诗,既能为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除了重视能力目标外,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视也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如通过对乾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味的苛求不是科学的态度,而是需要同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知道明朝“朝贡贸易”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及清初民间贸易的特征以及影响,理解明清两朝从海禁到开放、再到限制对外贸易的实质。

能力目标:能运用和归纳所学史实,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能根据所掌握的确切的史料,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不为成见所局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和地图资料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对乾隆时期十三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相关史料的研究,获取其发展的信息,进而得出认为乾隆以后中国走向闭关自守的说法不够科学,应该是一种有限制的对外贸易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明清民间贸易的史实的学习,认识到对外交流时保持文明活力的有效方式。

2.通过对乾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味的苛求不是科学的态度,须要同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难点:如何设身处地的理解清朝乾隆时期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学案设计)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学案设计)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①知道朝贡贸易的特点;②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从海禁到闭关;理解:理解“朝贡贸易”以及明清海外贸易的走向(海禁—开进—闭关)与实质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朝贡贸易”以及明清海外贸易的走向(海禁—开进—闭关)与实质三、学习过程:(一)、阅读教材46-51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一、朝贡贸易★:思考1:阅读P.46.2何谓朝贡贸易?它有何特点?实质?特点:实质:二、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探究1:想一想,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的原因是什么?何时占领的?产生了什么影响?澳门是何时回归祖国的?中间经历了什么一系列事情?三、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1、海禁政策【文献选读】材料:“永乐二年,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思考2:明末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四、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探究2:阅读相应教材,思考清朝由“海禁”——“设关”——“闭关”一系列政策的演变,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和历史影响?1、原因:2、主要内容: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3、历史影响:【文献与选读】关于朝贡贸易古代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门户,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互相传播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当时广州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市舶贸易两种。

什么是朝贡呢?原来,封建时代,前来中国的外国使节称为"贡使"。

外国使节来华的任务,就是前往京城朝见皇帝,递交和接受两国外交文件,并把一些珍贵的本国土特产贡献给皇帝。

高二历史《明清对外贸易》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明清对外贸易》教案、教学设计
-请简要分析郑和下西洋对明清对外贸易的影响。
-请阐述闭关锁国政策对明清对外贸易的利与弊。
2.练习方式: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明清对外贸易的知识点,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这些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商品在明清时期是通过什么途径走向世界的?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有哪些特点?”
3.目的:激发学生对明清对外贸易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容: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明清对外贸易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作用。
-广州十三行的设立、运作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2.讲解方法:结合史料、地图等教学资源,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深入剖析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3.目的:使学生掌握明清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2020年高中历史 6.27《明清对外贸易》学案 华东师大版

2020年高中历史 6.27《明清对外贸易》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学案一、明朝“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1、明初:不许入海”,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并以严刑峻法惩处违禁者。

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

明朝规定,外国贡使来华朝贡,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品货品进行贸易。

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

附带的货物,则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数日,国内市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

至于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和朝贡人数等,明朝政府都有具体规定。

②民间对策·海禁政策的效果:(外贸的重要性)宋元以来,欧亚间海上贸易渐趋活跃,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明朝的海禁政策与之背道而驰。

然而,经营海上贸易或移民开发海岛,正逐渐成为沿海居民谋生的一种手段,禁令并不能完全阻止这种自发的经济活动。

(民间对策)受利益驱动,东南沿海形成一些规模不等的武装走私集团,一些走私者竟与日本海盗相勾结,终于在明朝中期酿成为害甚烈的“倭患”,使当地的民生和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摧残。

2、明代后期:明代后期,朝廷受舆论影响,被迫逐步开放海禁:政府允许民间商船经福建漳州海澄县的月港出洋从事海外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两地市舶司输入商品。

月港开放后,成为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范围)由此出行的民间外贸海船东至日本,西达欧洲,遍历东南亚24个国家和地区。

(内容)输出的商品主要为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进口的多为香料之类的奢侈品。

(全球背景下的明代对外贸易)自15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船纷至沓来:葡萄牙人选择中国澳门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

此后,澳门发展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枢纽。

以澳门为中心的转口贸易,将中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的网络中。

②西班牙人的中美贸易:随后而来的西班牙人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站,开辟了一条东向的新航路。

200余年间,往返于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商船,将汇集在马尼拉的中国生丝与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往美洲。

第二十七课 明清对外贸易

第二十七课  明清对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与海外 各国进行“朝贡贸易” 各国进行“朝贡贸易” ,宣扬明朝强盛的国 力
2、主动出击的国际贸易
明朝国际贸易是由官方垄断的对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之后才采取“派出去”与“请进来” 相结合的办法
3、海禁政策
自明朝初 年,日本就不 断派使者来华, 断派使者来华, 两国邦交正常
一、“朝贡贸易”与明朝的海禁政 朝贡贸易” 策 厚往薄来” 1、“厚往薄来” 的朝贡贸易
所谓“朝贡贸易” 所谓“朝贡贸易”, 实际上就是被一层薄薄 的政治面纱遮盖起来的 官方贸易
海外各国派遣使臣来中国以 来中国以“ 海外各国派遣使臣来中国以“贡”的形式,向 的形式, 中国皇帝进献“方物” 土特产) 中国皇帝进献“方物”(土特产) 中国皇帝派遣使臣以 中国皇帝派遣使臣以“赐”的形式,赏给海外 的形式, 各国所需的丝绸、瓷器、 各国所需的丝绸、瓷器、铁器等物件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说: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 无所不有, 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嘉庆帝 的上谕也说: 的上谕也说: “天朝富有 四海, 四海,岂需 尔小国些微 货物哉? 货物哉?”
英国使者阿美士德 清朝嘉庆皇帝
※随着西欧殖民者的东侵,清统治者找不到对付的 良策,加上对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一无所知,只能 出此闭关下策 ※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 闭关锁国、拒绝交流是清廷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 闭关锁国、拒绝交流是清廷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 清朝对外关系的着眼点决定了对外交往的排斥态度 军器、火药、硝碳、铜铁可以制造武器,均在 严禁出口之列 米麦、杂粮、马匹因内地缺少,亦禁出口 书籍则可能泄露中国状况,也不许运往国外
中国本来能制造巨大的帆船,出航远洋。到康 乾时期,世界各国的航海业突飞猛进,船只越 造越大,而清廷却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 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 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 边卫充军” 边卫充军 对于出洋的水手、客商,防范极严,“各给腰 各给腰 刻明姓名、年貌、籍贯, 牌,刻明姓名、年貌、籍贯,庶巡哨官兵易于 稽查” 稽查 中国人到外国贸易,立定年限回国,如逾期不 归,永远不许返回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二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课件(共23张PPT)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二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课件(共23张PPT)
1、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加强防范自卫的需要 32、、自清给政自府足自的大自保然守经的济思对想外意来识货物需求甚少
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 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 或“洋货行”。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 广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 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 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 广州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以怎样的途径进行对外交流?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隋唐: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并达到全盛; 宋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频繁 明清: 康乾盛世下的对外贸易?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前期 后期
顺治 康熙
海禁
开禁 海禁 开禁
乾隆 闭关
官方 民间 西欧 朝贡 贸易 来华 贸易 发展 贸易
所谓朝贡贸易,即入贡国家表明臣属于中国,将 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奇珍异物以贡品的名义进献给中国 皇帝,中国再将丝绸、金银、瓷器等以“赏赐”的名 义回赠给“入贡国”。………明政府规定外商“非入 贡即不许其互市”。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进行朝贡贸易什么前提? 朝贡贸易是以谁为主体的贸易行为?
明朝前期的朝贡贸易有何特点?
走私
倭患
Back
背景:开放民间海外贸易
地区:福建月港出洋
民间贸易发展 概况
广州宁波进港
日本、欧洲
商品:丝织品瓷器 奢侈品 影响:东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繁荣
Back
随着明后期开民间海外贸易和新航 背景:路的开辟,西欧商人纷纷来华贸易
西欧来华贸易 表现
➢葡萄牙 ——以中国澳门(东西方 转口贸易中心),将中国市场纳入世 界性贸易网络之中
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怎样的趋势?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讲义 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讲义 华东师大版第三册
海禁: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 “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 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应与西洋、东洋、日本等国出洋贸易,以充军饷。” ——福建巡抚吴兴祚
“自一禁海之后,而此等银钱(指外贸收入)绝迹不见 一文,即此而言,是塞财源之明验也。”
——左都御史慕天颜
“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 待?”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明清对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
清朝的对海外贸易的政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是海禁(1644年—1683年), 第二阶段是多口通商时期(1684年—1759年), 第三阶段是广州贸易时期(1760年—1842年)。
——樊树志《国史概要》
明清对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
对象
内容
影响
海禁
朝贡 贸易
中国人 禁 止 下 海 (民间) 活 动 与 倭
寇往来
外国人 (官方)
到中国朝 贡者才能 有商业活 动
朝贡的前提是,这些国家接受中国皇帝的承认与册 封,在国王交替之际,以及庆慰谢恩典礼之际,必须 派遣使节前往觐见皇帝,呈现贡品。并且接受皇帝的 赏赐(称为回赐)。这就是朝贡体制,一种以中国为 中心的呈放射状的,用朝贡——回赐方式维系的国际 关系。因此朝贡体制的政治意义是首要的,经济意义 是次要的。在朝贡中附带一些贸易,称为朝贡贸易, 或者叫做贡舶贸易贸易、勘合贸易。……这些贸易都 是朝贡体制的附属部分。
②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朝贡人数——都有具 体的规定
特点: (1)由官方控制和垄断 (2)薄来厚往, 倍偿其价 (3)有限制的贸易 (4)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①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 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②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二上册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课件(共20张PPT)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二上册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课件(共20张PPT)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 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 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 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 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 先进,航程之长,都是哥伦布、麦哲 伦所不及的。
朝贡贸易的特点:
闭关锁国是防范侵略的 明智之举还是误国误民
的愚蠢之举?
马噶尔尼使团画师绘 马噶尔尼使团拜见大清皇帝乾隆
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来 华,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 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 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 中国回赠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美术品等。
乾隆实施闭关政策 含义:一方面是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 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内容:规定外商只在广州一地进行有限
制 的通商。
材料一:(乾隆帝“圣谕”)大皇帝君临万国,恩 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海国四说》卷六
材料二:(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敕谕”)天朝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必需 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
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
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二: “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术 与造纸术、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 驯服了蒸汽的国家把它们的发明结合起来,那么中国 与欧洲双方都会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 的文化革命呀!”
——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1925-1999)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材料三:“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 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 (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中夏,则数十年后又 议通商朝市(京城)矣。”

华师大版高二历史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课件

华师大版高二历史第三分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课件
2、明朝中期以来,受经济利益驱使,东南沿海的一些 武装走私集团与日本海盗勾结酿成___________。
3、明朝后期逐步开放海禁,___________开放后成为 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4、自15世纪末开始,随着_________________,欧洲商 船纷至沓来。葡萄牙人以___________作为贸易中转站, 发展东西方贸易;西班牙人以__________________为 中转站,开辟了一条东向的新航路。
闭关——乾隆 原因:自然经济的特点;
对西方势力的戒备;自大、保守的心态
措施: 广州一地通商,加以严格限制 (广东十三行)
评价: 消极防御手段,一定自卫作用(积极) 不利正常交往,阻碍中国发展(消极)
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太平洋丝绸之路
提示:比较角度: 1、路线走向2、主导者 3、转运商
路线 项目
1、明初“海禁”的内涵是( ) A 严厉禁止任何海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官方海外贸易 C 严格限制民间海外贸易 D 严厉禁止海上航行活动 2、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 这些活动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 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D 明政府加强同各国交往的
一种手段
3、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殖民者 纷纷东来。这一现象的客观影响是( ) A 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B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中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
1、明朝前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 _____________政策,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当时, 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 _________________。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清对外贸易》ppt1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清对外贸易》ppt1
——《论南洋事宜》
“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几也,大 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 里者不知凡几也,无中国绫绵丝缎之物 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 而趋之者愈众。私通不得则攘夺随之。”
——明平倭官员谭纶
《海澄县志》记载:“月港自昔号巨镇,店肆蜂 房栉蓖,商贾云集,洋艘停泊,商人勤贸,航海 贸易诸蕃”,当时已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 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 会”。

——《海国四说》卷六
明清由海禁到闭关政策变化的历史原因
• 政治:君主专制加强皇权的需要 •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商业贸易
的排斥 • 思想: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思想
讨论: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谈谈 明清由海禁最终走向闭关的政策
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1840年,中国人均粮食仅200公斤, 美国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 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内因是中国社会的专职皇权 的加强,自然经济的顽固,思想文化的压抑,对外交往 的收缩;外因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 科技的进展及对外殖民的扩张。
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 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依靠中国的友 邦失望。

——柏杨《中国人史纲》
练习与测评
同意。因为朝贡贸易确实是各国唯有接受中国册封, 才能获准与中国通商,明廷希望借此达到“四夷宾服” 的目的。由于朝贡贸易的目的不是为了通商获利,加上 统治者的恩威四方的指导思想,往往在朝贡贸易上出现 “厚往薄来”的现象。明成祖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也 消耗了明朝大量的物资,再加上西方殖民者的东侵,致 使明朝的朝贡贸易逐渐萎缩。
厚往薄来
• 《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 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第3册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教学说明]
这节讲的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知识的容量很大,经济史不容易上的很生动。

由于容量大,所以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把民间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清代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根源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对教材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整合与拓展,比如把明清前期的海禁政策放在一起讲授;在讲到民间对外贸易的影响,也补充了民间海外贸易对欧洲的影响,因为贸易是双边的,影响也是双向的。

为了增加趣味性,在材料的选取了作了认真的研究,引入了大量油画史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引入了一首小诗,既能为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除了重视能力目标外,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视也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如通过对乾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味的苛求不是科学的态度,而是需要同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知道明朝“朝贡贸易”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及清初民间贸易的特征以及影响,理解明清两朝从海禁到开放、再到限制对外贸易的实质。

能力目标:能运用和归纳所学史实,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能根据所掌握的确切的史料,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不为成见所局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和地图资料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对乾隆时期十三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相关史料的研究,获取其发展的信息,进而得出认为乾隆以后走向闭关自守的说法不够科学,应该是一种有限制的对外贸易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明清民间贸易的史实的学习,认识到对外交流时保持文明活力的有效方式。

2.通过对乾隆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味的苛求不是科学的态度,须要同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
难点:如何设身处地的理解清朝乾隆时期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教学设计]:
特征:厚往薄来
朝贡贸易
实质: 怀柔远人
概况:海上丝绸之路
对:促进东南经济发展;白银大量流入 民间海外贸易 影响
对西欧:丰富了西欧人的社会生活
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趋势:海禁——开禁——有限对外开放(根源)
资料附录: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自是,殊方异域鸟言之使,辐辏阙廷。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明史 列
传第二百二十
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 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进贡了。

这并不是呆如木瓜, 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 似父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

靠的友邦失望。

——柏杨《人史纲》
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
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处斩。

……”
——《明清史料》丁编第2册,155页“皇帝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督抚镇:海逆郑成功等窜伏海隅,至
今尚未剿灭,必有奸人暗通线索,贪图厚利,贸易往来,资以粮物,若不立法严禁,海氛何由廓清?
——1656年正式发布《申严海禁敕谕》“闻往时闽中巨室,皆擅海船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日本之吕宋、长崎,每一舶至,
则钱货充牣。

……嗜利走死,习以为常,以是富甲天下。


——王胜时《漫游纪略》卷1闽游因此,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将近48,000吨白银,可能还通过马尼拉获得了10,000吨甚至更多的白银,另外还从亚洲大陆上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及自身获得一些白银。

这些加起来,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弗兰克《白银资本》
•她的胸中燃烧着怎样的狂喜?
•为何她的眼中又充满惆怅的憔悴?
•每当她令我欢喜的眼神从我身边扫过,
•我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可是新的疑惑和恐惧在我内心挣扎,
•难道有什么样的情敌在我旁边?
•一个瓷罐。

•瓷器就是她心中的热情,
•一尊杯,一只盘,一片碟,一个碗,
•就能使她心中充满希望,
•就能点燃她的欢欣,或着打碎她的宁静
•——John Gay, 1725年
“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即将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现结合起来,那么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呀!”
——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
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乾隆帝“圣谕”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致乔治三世敕谕
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