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

合集下载

15课 诫子书

15课 诫子书

◆一词多义

意与日去 消失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静以修身 连词,表目的,来
以 歌以咏志 介词,用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一词多义
学 夫学须静也
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成 非志无以成学
成就
遂成枯落
变成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adj做v,增长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有成 非宁静无以致远 adj做n,远大的目标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
非/淡(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 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 岁月而消失,于是就像枯叶那样凋落年老志 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可悲地守着简陋的屋舍,又怎么来得及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❶告诫儿子要立志、学习、惜时, 以此来增长才干、修养品德,做一个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
翻译:君子的品行,是摒除杂念和干扰,宁 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的,是用勤俭节约来培养 品德的。
翻译: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 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 标。
翻译:学习必须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 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 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 情。
1、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找 出相应的语句

第15课《诫子书》(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第15课《诫子书》(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二读,节奏分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得抑扬顿挫
(1)读文章时,分句与分句之间换气, 每一个分句内保持气息连贯。 (2)读“夫”要短暂停顿一下,以引出下文;读“也”要悠长一 点,肯定一点。 (3)相对而言, 虚词要读得轻而短, 实词要读得重而长。 (4)从情感角度说, 阴、阳、上、去这四种声调,通常阴平亲和, 阳平高昂, 上声强烈,去声哀伤。(不绝对,根据文意来理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子孙传承君子风
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出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 抗,后退守今天的绵竹。邓艾派人来劝降,意欲封诸葛瞻 为琅琊王,被诸葛瞻大骂,并斩杀使者,与诸葛尚率军抵 抗,后英勇牺牲。
揣摩语气悟君子情
二读,节奏分明
请同学们结合《诫子书》注释及补充练习, 理 解句子并划分节奏,力争读得节奏分明。
重点词理解补充
1.选出与“君子之行”中的“行”意思相同的义项( )
A.日月之行
B.与友期行
C.行舟绿水前
D.高山景行
联系以前所学,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重点词理解补充
2.下列成语与“静以修身”中的“身”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解读君பைடு நூலகம்人格
诸葛亮为只有8岁的儿子确立了“君子立德”的人 生目标,指出了修身之道在静与俭,并阐释了成才需 要具备的条件——立志、学习、惜时。结合你对这三 者关系的思考,以图示展现你对君子人格的解读。

第15课《诫子书》课件

第15课《诫子书》课件

诫 劝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书信
《诫子书》,家训,家书。高度概括了作者 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夫(f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操守、品德。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 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说话句式的变化上。 变换句式读:请把句式变成肯定句来读,并体会双重否定句式之妙。
双重否定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比较读,体会在句意一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什么不用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
诲与无限的期望,即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 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
运用双重否定句,强调“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不受世俗的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 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以 “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前提。
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 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 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43页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43页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重点解读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 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 己的高尚品德。内心不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 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 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 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 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第15课《 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
险要。)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
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一词多义
•学
•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成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完成、实现)
• 遂成枯落
(动词,成为、变为)
•行
• 君子之行
(名词,品行、行为)
• 日月之行
(动词,运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动词,行走)
•去
• 意与日去
(动词,失去)
• 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距离)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成语积累 俭以养德: 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优良品德。 淡泊明志: 指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趣。
任务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 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淡泊”“宁静” 是“明志”“致远”的前提条件,即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淡泊”“宁 静”,才能使志向明确、坚定,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任务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 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 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 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 作用。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可以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是内心淡泊的话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勤奋学习。

不勤奋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5.诫子书

15.诫子书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核心是什么?“俭以养德” 与“静” 有什么关系?
核心:静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内心世界 始终保持宁静,不要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本文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俭以养德
)。
);非澹泊无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弛,(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 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 途而废。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 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 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
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15 诫子书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
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 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
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
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 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 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 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 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15.诫子书

15.诫子书
人教版
15.诫子书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蜀汉丞 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诫子书》等。
◆主题解说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淫慢”“险躁”。
◆结构图解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字左右) 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我深受教育,再也没有做过不诚实的事。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孙叔敖疾.( 生病或生重病 )
(2)王数.封我矣( 多次或屡次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___这__个__地__方__的__土__地__贫__瘠__(_不__好__)_,__而__且__地__名__十__分__凶__险__(不__好__,__不__吉__)_。_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 (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谈__了__饮__酒__问__题__。__待__人__接__物__,__饮__酒__要__控__制__酒__量__,__适__度__而__止__,__不__可失礼。
(二)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 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 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 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 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 神和灾祥。

15《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15《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理解题目
诫 子 书
1、诫:劝诫、劝勉
2、子: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3、书:书信,一种文体
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中写给儿子的家书,不久后病逝,病逝前嘱咐儿子什么呢?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写作背景
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翻译:追求过度享乐的放纵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拓展迁移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第15课《诫子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性,养性。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 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句式上看,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 感强。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对称、匀称的 感觉;注意押韵的字,注意反复的词,可以读 出一咏三叹的感觉,朗朗上口的味道。
对偶句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朗读与其:夫、也读出平和舒缓的语气。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与时驰, 意与o) (suì)
更正字音
淫(yín)慢
淡泊(dàn
穷庐(lú)

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 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 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 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 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 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 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

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多义:
意与日去(消失)

离开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静以修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歌以咏志( 介词,) 用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生字
夫( fú)

遂( suì)●来自淡泊( dàn )bó 淫慢( yín)
●●

穷庐(

lú)
险躁(zào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行文脉络
修身
诫子书
治学
惜时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特色: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 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 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 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 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疾行,指迅速逝去。 岁月。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 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

二、读出节奏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句读:指文言文 中需要停顿的地 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译读课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才德的人
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XXX专一来修养身心, 以
三、译读课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学习必须XXX专一, 才干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析: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
学问,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学习才有目标,有了动力。
三、译读课文
振奋精神
修养性情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节俭来培养品德。
析 :只有内心XXX,方能自省自查;养成俭朴的习
惯,才不会耽于物质享受,随便浪费。
三、译读课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
不能
译:不能(做到)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
(做到)XXX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大目标。
析:不受外界影响,不为名利所诱惑,才能明确内心
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放纵懈怠
轻薄浮躁
译: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
析:从反面说明不“静”的害处,彰显“静”的价值。
三、译读课文
疾行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副词,又
译:年纪随同时光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诫子书 复习重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诫子书 复习重点

15 诫子书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诫:告诫、劝诫。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行:品行。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静:静心专一。

广才:增长才干。

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冶性:修养性情。

冶,修养。

年与时驰:年级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复,又。

何,怎么。

二、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是诸葛亮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四、知识点1、古今异义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

今义:只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一词多义学:夫学需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3、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2)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长。

4、文章短小,说理透彻本文短短86个字,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雪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因此,他告诫儿子:“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15 诫 子 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15 诫子书

15  诫子书

(3)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诸葛亮 ,字 孔明 ,三国 时期的 政治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三顾茅庐 ,俗 语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本文题目中,“诫”的 意思是告诫、劝勉,“书”的意思是 书信 。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劝miǎn( 勉 ) 遂( suì ) 淫慢( yín ) 淡泊( bó ) 夫君子之行( fú ) 险zào( 躁 )
课堂检测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诫子书
诸葛亮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读一读


yín
淫慢

今义:指环境安静,不嘈杂
பைடு நூலகம்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惊险
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非学无以广才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古义:懈怠; 淫慢则不能励精 今义: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
的时间长)
一词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要想有才学必须 通过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成就学业
不努力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 ,不明确 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 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于是,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 月而消失,于是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凋落, 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 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典故、故事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
赤壁之战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 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 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 相”。
学习时要心境清净,同时学习态度也要端正。
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
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无益,而 且有害于品格修养。
薛谭学讴ōu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qú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 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 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lú) ,将/复何及!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高唱 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 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 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 证。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修身养性、 勤学励志,要从淡泊宁静中下 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老师寄语心中记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 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 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 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立志”是成才的前 提和基础,而“学习和惜时”是成才的必备条件。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 (2) 于:向; (3)穷:尽,完; (4)遂辞归:于 是就告辞回家;辞:告辞 (5)弗止:没有劝阻; (6)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 (7)抚节:打着节拍: (8)遏:阻止; (9) 谢;古义:认错,道歉;今义:感谢 (10)反:通 假字,通“返”,返回。
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方法:“静”与“俭”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 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是节俭、简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 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不因过多的欲望影 响自身品德的养成。
“静”与“ 明志”“成才”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守道不移;
“宁静”则指心情安宁,内心澄静。不受世俗影响。
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淡泊宁静方能明确内心真 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 大抱负。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 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非淡泊 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 必然是孤独寂寞之旅,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 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 学有所成。
诸葛亮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 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 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是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不是身心宁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不努力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 , 不明确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 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凋落,衰残,对社 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 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品德高尚的人 修养身心 节俭
夫(fú)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行
培养品德
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 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身心宁静 非淡泊 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
不是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没 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静心专一 才学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