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伯牙鼓琴PPT完美版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4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0ec58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2.png)
谢谢观看!
目标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能说出对最后一句 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回忆学法
在你以往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你都积累 了哪些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多诵读 看注释
查资料
联系上下文 ……
伯牙鼓琴
题目中“鼓”字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伯牙鼓琴》,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
伯牙鼓琴
学完课文,再 结合“资料袋”, 你有什么感受?
畅谈感受
①
薛谭学讴 于秦青,未穷青之
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
②
③
止,饯行于郊衢 ,抚节 悲歌,
④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
⑤
求反 ,毕生不敢言归。
拓展阅读
注释
______________
①[讴]这里指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打着节拍。 ④[谢]道歉。 ⑤[反]同“返”。
问题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办好。
善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于,善于。
善哉乎鼓琴
好啊。
问题三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仔细视察插图中的两个人物,他们分别 在干什么?神态是怎样的?
他们是怎么说的?可能会 想些什么?
小锦囊
+
仔细视察插图,放大细节,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方面追问几个问题,将问题的答案组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讲故事。
(选自《列子·汤问》)
课后作业
②背诵《伯牙鼓琴》。
谢谢观看!
伯牙鼓琴 答疑课
问题一
√ “shǎo选”还是“shào选”? shào 年纪轻 少 shǎo 数量小 时间短暂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1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人教(部编版)(共27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1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人教(部编版)(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32b62d10a6f524cdbf850b.png)
伯牙鼓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 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 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āi
wēi
xián
哉 巍弦
互动课堂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 节奏和韵味。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 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 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研读课文: 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研读课文: 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 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 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 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 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流传千 古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 人公 伯牙 与 锺子期 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 情,以及 知音难觅 、 珍惜知音 的情感。
拓展延伸
俞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 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 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 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 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 上无知音”。
译文:一会儿又想着流水, 锺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 像流水一样浩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 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 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āi
wēi
xián
哉 巍弦
互动课堂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 节奏和韵味。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 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 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研读课文: 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研读课文: 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 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 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 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 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流传千 古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 人公 伯牙 与 锺子期 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 情,以及 知音难觅 、 珍惜知音 的情感。
拓展延伸
俞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 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 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 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 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 上无知音”。
译文:一会儿又想着流水, 锺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 像流水一样浩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0ddad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d.png)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 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 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 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三)深悟绝弦,体味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穷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音难上难。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太山,锺子 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 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 足复为鼓琴者。
鼓:弹。 志:心志,情志。
要求:1、借助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流感受。
伯牙摔破琴,扯断弦,毕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
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和锺子期以琴声相知,成
为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悼知音,从此不再弹琴。
可见他对知音的一片深情。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朗读悟情,再叹知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 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 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成语积累
•
也 比 喻 乐 曲 高 妙 。
比 喻水
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 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 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 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三)深悟绝弦,体味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穷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音难上难。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太山,锺子 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 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 足复为鼓琴者。
鼓:弹。 志:心志,情志。
要求:1、借助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流感受。
伯牙摔破琴,扯断弦,毕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
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和锺子期以琴声相知,成
为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悼知音,从此不再弹琴。
可见他对知音的一片深情。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朗读悟情,再叹知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 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 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成语积累
•
也 比 喻 乐 曲 高 妙 。
比 喻水
《伯牙善鼓琴》PPT(完美版)
![《伯牙善鼓琴》PPT(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1d66fa01f69e31433294a3.png)
2、俞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 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 出来。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3、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 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鲁迅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伯牙善鼓琴 善于、擅长
(1)善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好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练习巩固
(2)之
钟子期必得之代词,代伯牙的心意。
乃援琴而鼓之 代词,代琴。
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结构助词, “的”。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 对知音,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 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 曲高雅精妙。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 的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钟伯 子牙 期所 必念 得, 之 。
《伯牙善鼓琴》PPT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 出来。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3、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 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鲁迅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伯牙善鼓琴 善于、擅长
(1)善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好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练习巩固
(2)之
钟子期必得之代词,代伯牙的心意。
乃援琴而鼓之 代词,代琴。
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结构助词, “的”。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 对知音,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 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 曲高雅精妙。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 的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钟伯 子牙 期所 必念 得, 之 。
《伯牙善鼓琴》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49014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7.png)
方:刚刚 志:心志,文中指“想到” 曰:说 善哉:好啊 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译句:伯牙刚弹琴时,想到高山。锺子期 说:“琴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这乐曲中描画的是一 幅怎样的画面,你能想象一下吗?
21.伯牙鼓琴
锺 子 期
俞 伯 牙
(一)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 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 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 句子读通顺
◆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 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g,不 要读成tāng。
我想对伯牙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峻峭、高耸入云、连绵起伏……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这“巍巍太山”让你联想到哪些诗句? 《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之间:过了一会儿 志:心志,想到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译文: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 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③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弹 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2)“汤汤乎若流水”描画的又是一幅怎 样的图画?
春天来了,积雪融化,雪水汇入小溪,小溪汇入 江河,江水……
“弹得真好啊!像________一样_明__亮___。”
译句:伯牙刚弹琴时,想到高山。锺子期 说:“琴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这乐曲中描画的是一 幅怎样的画面,你能想象一下吗?
21.伯牙鼓琴
锺 子 期
俞 伯 牙
(一)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 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 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 句子读通顺
◆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 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g,不 要读成tāng。
我想对伯牙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峻峭、高耸入云、连绵起伏……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这“巍巍太山”让你联想到哪些诗句? 《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之间:过了一会儿 志:心志,想到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译文: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 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③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弹 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2)“汤汤乎若流水”描画的又是一幅怎 样的图画?
春天来了,积雪融化,雪水汇入小溪,小溪汇入 江河,江水……
“弹得真好啊!像________一样_明__亮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共2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207ca9240c844769eaeec5.png)
我有个朋友兢兢业业,碌碌无为。有次 她和她 的一个 朋友共 同去参 加一个 比赛, 她的朋 友看上 了她的 一幅画 ,于是 带走拿 去参加 比赛了 ,说好 的署名 写两个 人,可 是后来 ,这幅 画真的 获奖了 ,署名 没有我 的这个 朋友。 她朋友 说会去 给组委 会解释 ,于是 后来有 个饭局 ,她们 一起去 参加了 ,我的 这个朋 友全程 没插上 几句话 ,因为 所有的 功劳全 部被她 的这个 朋友独 领风骚 了,我 的这个 朋友不 想解释 ,也似 乎解释 不清。 后来, 她们疏 远了。 我们知 道隐情 的朋友 都明白 到底是 怎么样 的情况 ,可是 不知道 的人永 远都会 觉得这 幅画就 是署名 上的那 个人。
年青人赶紧找来石匠,石匠与石头打了 一辈子 的交道 ,听的 懂石头 的语言 。左看 右看, 石匠认 定这就 是智慧 老人所 说的孪 生石, 石匠和 年轻人 找来村 子里的 其他人 费了很 大的劲 把石头 搬到村 里的庙 里。
石匠用手摸摸孪生石,感觉右边的有灵 性,有 质感! 问石头 ,你愿 意做石 佛吗? 石头回 答到“ 愿意” 石匠“ 砰砰砸 了几下 !”右 边石头 说:太 痛了。 石匠说 :肯定 会痛。 右边石 头:为 了成为 石佛, 我能忍 受。石 匠说: 每凿一 下,你 就流出 鲜血和 汗珠, 一天、 二天、 三天、 十天… …二十 天,就 在雕琢 面部的 最后期 限,那 块会凿 的更痛 。
“像我这样庸俗的人
从不喜欢装深沉
怎么偶尔听到老歌时
忽然也晃了神” 我们本就是这世界上的凡夫俗子,会吃 喝拉撒 ,会犯 错,会 动感情 ,会难 过。所 以,不 管我们 赢得了 多少掌 声,受 到了多 少尊重 ,夜晚 褪去光 环的时 候,我 们都是 一个嘴 巴两只 眼睛的 凡人。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 (共21张PPT)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505b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b.png)
不复(再次)鼓琴,以为/(认为)世/无足/(值得)复为/鼓
琴者(……的人)
文段翻译
2
0 2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
3
六 年
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级
语 文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
上
册 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2 0 六2 年3 六 级 年 语 级 文 语 上 文 册 上 册
2
六 年 级 语 文 上 此 处 可 以 修 改删 除023
➢ 新课导入
➢ 可以编辑修改 ➢ 最新 2023-2024学年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课件
册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年
级 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
语
文 上
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
册 学说于一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
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
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
千金易得 知音难寻
写法积累
2
0
2
3
六 年
1常用字字义
级
语
文 上
足:值得
册
2仿写例句
袅袅炊烟、滔滔江水
课后小结
2
0
2
1
3
六
年
课 级
语 文
后 上 小 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8a727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e.png)
比较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
把赞美之词放到前面,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能更强 烈地表达锺子期对伯牙琴艺的赞美。把赞美之词放 到后面这种效果会减弱。
伯牙鼓琴,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 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 无足/复为/鼓琴者。
小组学习:
(1)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 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2)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 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 话的意思。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 记录下来。
鼓掌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鹿鸣》
弹奏
研读课文
得知音之喜 失知音之悲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鼓琴,为谁而鼓? 鼓得如何?
锺子期
善哉
从文中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喜欢弹琴,锺子期则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 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 般奔腾不息的情感。而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 的听出来。
伯牙鼓琴,志在 ,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志在
,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志在
,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锺在 ,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fda5ac7fd5360cbb1adb3c.png)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 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 拿扁担的樵夫。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 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 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 的魅力。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后人不仅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 妙,还把它当做知音的代名词。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 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 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补充拓展: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的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 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 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 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 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 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 拿扁担的樵夫。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 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 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 的魅力。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后人不仅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 妙,还把它当做知音的代名词。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人教部编版(25张ppt)公开课课件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 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 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补充拓展: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的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 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 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 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 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4.伯牙鼓琴》(共21张PPT)部编版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4.伯牙鼓琴》(共21张PPT)部编版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76d116b14e852459fb5762.png)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知音难觅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增广贤文》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 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俞伯牙 锺子期 刘备、关羽、张飞 蔺相如、廉颇
作业:查找这些小故事,试着 讲给同学听。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知音
1.本义:通晓音律 2.现在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初解“知音”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初解“知音”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 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 汤汤乎 若 流水。”锺子期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 (wéi)世 无足 复为(wèi)鼓琴者。
初解“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查工具书,如《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问老师
小组汇报,疏通文意。
总结概括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 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伯牙 与 锺子期 的 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真挚友情,以及 知音难觅 、 珍惜知音 的情感。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6张PPT)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8179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c.png)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yī yū xī
哉、乎:语气助词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荀子》: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mò)。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钟子期,春秋战 国时代楚国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 斗笠、披蓑衣、背扁 担、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是春秋战国 时期楚国人。他是杰 出的琴师,创作了许 多传世之作,被人尊 为“琴仙”。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唐 孟浩然《示孟郊》
释意:锺子期俞伯牙一相见,便知道遇知音,高山流水的故事流传千秋。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唐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此为PPT课件母版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六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二则》》
此 处
可
以
(2023版)课件系列
修 改 删
除
➢ 深入探究 ➢ 备用PPT母版可以编辑修改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乎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巍巍太山 汤汤流水… …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下课!
同学们再见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yī yū xī
哉、乎:语气助词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荀子》: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mò)。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钟子期,春秋战 国时代楚国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 斗笠、披蓑衣、背扁 担、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是春秋战国 时期楚国人。他是杰 出的琴师,创作了许 多传世之作,被人尊 为“琴仙”。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唐 孟浩然《示孟郊》
释意:锺子期俞伯牙一相见,便知道遇知音,高山流水的故事流传千秋。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唐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此为PPT课件母版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六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二则》》
此 处
可
以
(2023版)课件系列
修 改 删
除
➢ 深入探究 ➢ 备用PPT母版可以编辑修改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乎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巍巍太山 汤汤流水… …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下课!
同学们再见 !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文言文二则 伯牙善鼓琴 课件(共26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文言文二则 伯牙善鼓琴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f430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d.png)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有人劝 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得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 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 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 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 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 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同学们下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列子
三、课文理解
理清本文的层次,并说说各层的意思
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心句) 二、主要写两个场景来表现两人“心有灵犀 一点通”的知音情谊。 1、伯牙弹高山流水等情景,钟子期都能体会到。 2、伯牙弹被暴雨阻于岩下的情景,钟子期体会的和伯牙想象的一样。
第四节
CONTENTS
壹贰叁肆伍
作
课
课
问
主
三、课文理解
字词解释: 而: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初:开始时。 霖雨:连绵的大雨。(课文注释)。之:的。 操:琴曲名。(课文注释)。 更:再。 辄:就。
三、课文理解
字词解释: 穷:穷尽。形容词用作动词(课文注释)。 趣:旨趣,意旨。(课文注释)。 舍:丢开。 善:好。 子:你。 之:的。 志:叙述,讲述(课文注释)。 逃:逃避。
五、主旨探究
拓展延伸:君子之交淡如水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 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 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 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 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 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 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 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 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 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 传了下来。
同学们下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列子
三、课文理解
理清本文的层次,并说说各层的意思
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心句) 二、主要写两个场景来表现两人“心有灵犀 一点通”的知音情谊。 1、伯牙弹高山流水等情景,钟子期都能体会到。 2、伯牙弹被暴雨阻于岩下的情景,钟子期体会的和伯牙想象的一样。
第四节
CONTENTS
壹贰叁肆伍
作
课
课
问
主
三、课文理解
字词解释: 而: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初:开始时。 霖雨:连绵的大雨。(课文注释)。之:的。 操:琴曲名。(课文注释)。 更:再。 辄:就。
三、课文理解
字词解释: 穷:穷尽。形容词用作动词(课文注释)。 趣:旨趣,意旨。(课文注释)。 舍:丢开。 善:好。 子:你。 之:的。 志:叙述,讲述(课文注释)。 逃:逃避。
五、主旨探究
拓展延伸:君子之交淡如水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 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 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 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 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 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 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 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 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 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 传了下来。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课件(共30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e67d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0.png)
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
伯牙 → 所念
牙 鼓
> 知音难得
琴
钟子期 → 必得之
接下来,就让我们读读这 个故事吧。
通过自学,你知道伯牙和 锺子期是什么关系吗?
伯牙和锺子期互为知音。
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锺子 期互为知音?
知音:能彼此了解,心心 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在遇到锺子期之前,伯牙会缺少 赞美吗?别人会如何赞美?
为什么偏偏锺子期是为知音?
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 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
怎么样?
后来,当你遇到了子期你 的心情怎么样?
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 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
流水,你如何赞叹?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 出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音乐鉴 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下,伯牙的琴声还能表现哪
交友名言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Hale Waihona Puke 些动人的场景?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如果此时你就是锺子期,请赞美 伯牙:
方鼓琴而志在____,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 。”
这正是“伯牙所念,锺 子期必得之”。
请同学们带着对知音之情 的感受诵读第2-3句。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
伯牙 → 所念
牙 鼓
> 知音难得
琴
钟子期 → 必得之
接下来,就让我们读读这 个故事吧。
通过自学,你知道伯牙和 锺子期是什么关系吗?
伯牙和锺子期互为知音。
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锺子 期互为知音?
知音:能彼此了解,心心 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在遇到锺子期之前,伯牙会缺少 赞美吗?别人会如何赞美?
为什么偏偏锺子期是为知音?
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 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
怎么样?
后来,当你遇到了子期你 的心情怎么样?
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 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
流水,你如何赞叹?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 出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音乐鉴 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下,伯牙的琴声还能表现哪
交友名言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Hale Waihona Puke 些动人的场景?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如果此时你就是锺子期,请赞美 伯牙:
方鼓琴而志在____,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 。”
这正是“伯牙所念,锺 子期必得之”。
请同学们带着对知音之情 的感受诵读第2-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