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试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复习与练习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1.兴起的原因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重税、酷刑、徭役兵役繁重)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盛行的时间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3.具体内容(特点):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①从来源上讲,基础是早期的道家理论;在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法家的思想,可以说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②其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即有为,无为就是一种作为,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作为,是在政治上少作为的办法缓和社会矛盾。
在哲学上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4.盛行的状况(教材小子部分的介绍,阅读框还补充了“萧规曹随”的典故)5.对西汉社会的影响和之后地位的衰落黄老之学作为西汉初年的一种有效的过渡学说,其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是“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中央的丞相、地方的郡守、王国的诸侯权力很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央集权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构成了对最高统治者的严重威胁。
如: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骄淫逾制,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与中央政权对立等。
)6黄老之学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观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汉的国力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反击匈奴,建立强势国家。
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同步检测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同步检测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C.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D.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答案 C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5.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 B6.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董仲舒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二人都认为治国者应当()A.以古鉴今B.尊崇天道C.施行仁政D.因时改革答案 C7.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答案 D解析“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不是为了探寻世界本原和总结历史的变化,而是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故A、C项错误,D项正确;董仲舒的天命观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是作用,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
8.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A.“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答案 C解析按照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示,材料正是天人感应的具体表现,故C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测试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件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3.董仲舒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当时其进步性在于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 C.限制君权D.独尊儒术4.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 B.《春秋》 C.《礼记》 D.《韩非子》5.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①“君权神授”②“天人感应”③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④提出“民贵君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7.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的建议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8.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B.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C.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D.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10.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谴告之;不知自省……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高中历史1.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综合题1.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解析:汉高祖刘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政策的调整都是适应国家政治需要而做出的。
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原创)“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这是《汉书》对某位思想家的评价。
材料中的横线处应该填(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解析:A、B、C、D四位人物都曾“为群儒首”,但前三位都没有生活在“汉承秦灭学之后”,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3.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取高官厚禄B.把儒家学说发扬光大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D.使儒学适应现实需要解析:一定的思想是一定时代的产物,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反映了西汉的现实需要。
答案:D4.西汉某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大臣以谢天。
该奏稿内容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主张( )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君为臣纲”解析:“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杀不法大臣以谢天,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答案:C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单项选择题1.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2.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
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
”这说明汉武帝时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4.《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5.《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6 . 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7.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8.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
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这说明了董仲舒A. 宣扬君权神授B. 将儒学神学化C. 倡导儒学,推行教化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
(完整word)历史ⅲ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选择题1、〔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A、《佛经》B、《圣经》C、《五经》D、《道德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讲经图”中的“经”指儒学经典,此题选C项。
2、〔江门市2018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表达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董仲舒思想。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题干中认为皇帝治理国家需要与天意相符,如果与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会打乱,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与天意相同,这表达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行为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意思不变。
3、〔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极’这样的字样。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曾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B、董仲舒C、李贽D、梁启超【答案】B【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容易排除ACD三位思想家,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小国寡民”与材料所述无关;李贽是明末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梁启超是维新思想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此题选B项,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等,极力维护封建集权统治,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
4、〔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4、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精编作业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堂练习(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是解析:B 本题属于识记层次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是董仲舒。
选B。
2.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解析: C 汉武帝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刘非服从自己的统治。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观点正是适合于此。
其他,A项为老子的观点,B项为韩非子的观点,D项为朱熹的观点。
3.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A 题干涉及到的这个转变过程中,自然经济的鼎盛是看不到的,故排除④。
4.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杜会环境的变化D.其它学说的衰落解析:A 汉代儒学进行自我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这些思想适合了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为统治着所倡导,成为官方学说。
注意此题容易错选B。
统治者所以倡导儒家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适应其统治需要的原因。
5.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训练试题及答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训练试题及答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典型例题】例1西汉初年,大臣陆贾在评论秦的统治时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J##Y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解析】本题是多种能力综合考查题。
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汉初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理解本段材料。
【答案】B例2、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解析】本题以特定的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要求阐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分析其因果关系。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经历了创立、发展、遭禁、提倡、改造、独尊等曲折过程。
正确认知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儒家学派的发展史,有助于深刻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经历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历史阶段性特点加以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诸侯割据称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推动了“诸家蜂起”和“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
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的儒家学派由创立到继承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一个颇具影响的学派。
它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和社会理论的精华。
秦统一后,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法家学说成为专制主义皇权的理论依据。
儒家学派受打击甚至被禁止,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极端严重摧残。
西汉初年,儒家学派从秦代被摧残压抑状态中开始复苏,但尚未被重视。
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派的大一统思想、君臣伦理观念适应了当时政治大一统的需要,统治者开始提倡儒家思想。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政策,为汉武帝采纳。
董还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解放与发挥,这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此时的儒家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儒家思想已有所不同,它吸收了法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经过改造,成为新儒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②倡导“待时而动”③倡导“因时制宜”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 儒学内部的改造B. 统治集团的斗争C. 社会环境的变化D. 其他学说的衰落3. 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兵家⑤阴阳家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4.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 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 融合道家、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发展儒学C. 新儒学从根本上放弃了“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D. 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5.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 “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6.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D.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7.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同步练测(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百家争鸣”到法家独尊,再到“独尊儒术”的过程。
上述转变过程体现了()①由群雄割据到国家统一并不断巩固②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③思想控制的日益加强④儒家以外学术派别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的主要原因是()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比黄老之学地位高C.黄老之学的实施使西汉社会元气大伤D.汉武帝勤于治国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是因为()A.汉武帝很器重董仲舒B.新儒学思想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C.新儒学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D.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4.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学经典的解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二、非选择题(共40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汉武帝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而今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己见,是无法统一思想的。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试题1.儒学在与佛教、道教的斗争中发现自身的弱点——对宇宙本体缺乏系统思考,缺乏思辨色彩,所以有人引佛入儒、引道入儒,儒、佛、道三教合一,产生理学(新儒学)。
由此可知理学A.关注社会现实,提倡忍耐顺从B.坚信因果轮回,重视气节品格C.崇尚积极入世,提倡为政以德D.重视哲学思辨,思考宇宙自然【答案】D【解析】“对宇宙本体缺乏系统思考,缺乏思辨色彩”是儒学自身的弱点,正因为如此,才引佛入儒、引道入儒,所以说明理学重视哲学思辨及对宇宙系统思考,故选D;A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中的“积极入世”是宋明理学能反映的,但是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
2.董仲舒说:“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他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
他提出的这一理论A.使民间封建迷信思想氛围更为浓厚B.促使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神学教育C.鼓励人们遵从道家提倡的顺其自然D.便于汉武帝假借“天”来巩固统治【答案】D【解析】董仲舒这一思想是针对加强君权提出的,领域民间封建迷行无关,故A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推广不足,故B错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学说并加以借鉴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不是道家,故C错误;该理论把皇权与上天意志联系起来,加强了皇权的神秘色彩,增加了权威性,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故D正确。
3.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
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亲亲得相首匿”体现的是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即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是得到强化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权力滥用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法律与儒家伦理的兼顾而非法律与道德兼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经典一直未成为法律基本原则,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试题1.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据题干“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的信息,主要体现了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故选A项;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而不是向外部世界探求,故B项错误;“漫从故纸费精神”说明王阳明不主张从书籍中增长知识,故C项错误;“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说明王阳明不主张向人求问,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王阳明的思想主张2.儒学在与佛教、道教的斗争中发现自身的弱点——对宇宙本体缺乏系统思考,缺乏思辨色彩,所以有人引佛入儒、引道入儒,儒、佛、道三教合一,产生理学(新儒学)。
由此可知理学A.关注社会现实,提倡忍耐顺从B.坚信因果轮回,重视气节品格C.崇尚积极入世,提倡为政以德D.重视哲学思辨,思考宇宙自然【答案】D【解析】“对宇宙本体缺乏系统思考,缺乏思辨色彩”是儒学自身的弱点,正因为如此,才引佛入儒、引道入儒,所以说明理学重视哲学思辨及对宇宙系统思考,故选D;A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中的“积极入世”是宋明理学能反映的,但是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
3.《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
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
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
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这种现象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D.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汉明帝崇儒,重视教育和文化,从而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推动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选官制度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620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2,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不包括:A、举贤良对策B、全面肯定儒学C、起用儒考数百人D、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4,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
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请回答:(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2)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而墨家学派却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何在?(3)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4) 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5,隋唐时期,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时期,其原因不包括:A、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B、唐太宗尊孔倡儒学C、佛教、道教被禁止传播D、出现儒家经典标准读本6,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7,关于汉初黄老之学的形成和内容,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二是治国B、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C、只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不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黄老之学是黄帝和老子学说的综合8,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制主张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历史试题岳麓版必修3 第1单元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1.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解析:汉初经济困难,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汉高祖奉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到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但面临着王国问题的威胁,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政策的变化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故选B项。
答案:B2.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佛经》B.《圣经》C.《五经》D.《道德经》解析:汉代“讲经图”应为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
答案:C3.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逐步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
答案:B4.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答案:C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解析:太学规模的扩大,太学生人数的剧增,反映人们对儒学的重视,说明儒学地位的上升,故A项正确;太学是官立学校,不是私人讲学,故B项错误;官立学校在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不是地方教育系统,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试题 2019.09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虽走过一些弯路,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请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通过哪些宪法、法律和方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2,下列有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表述,比较准确的是()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包括了后者 C、前者解释了后者 D、前者融化了后者3,已经具有一定技能的计算机是()A、第一代B、第二代C、第四代D、第五代4,在量子力学的影响下出现的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不包括()A、半导体B、激光器C、电视机D、电报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1)1953年开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全国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 1959年(我国的)谷物产量下降15%,1960年又下降了10%,直接威胁着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
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203公斤下降到1960年的163.5公斤,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更是下降了23.4%,导致大量人口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
(2)为什么在1959-1960年出现了材料一所说的这种历史现象?材料二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成家分别在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副春联:1974年的春联: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
横批:永跟党走。
(3)材料二中湖北农民彭立成家贴出的三幅春联反映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4)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伟大贡献。
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5)在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于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美元)材料三近10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贫富悬殊情况却日益严重。
如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高低分成五等分,则全球最高20%国家与最低20%国家所得差距,已由1987年的57倍扩大至92倍。
据世界银行1995年公布数据,世界最贫穷国家莫桑比克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0美元,最富的卢森堡高达39850美元1993年,占世界总人口20%的富人拥有全球83%的财富,占世界20%的穷人仅享有世界财富的1.4%。
材料四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问题:(1)根据材料二、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一回答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简要评价材料四中的观点。
7,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2)“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3)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儒学之所以能持续2000多年,主要是因为它不断地吸取新的内容。
”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如何吸收百家思想而不断发展完善的。
(4)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对儒家传统思想产生了影响和冲击。
李贽对孔孟及其思想的态度是什么?(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陈独秀尖锐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8,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影响了思想的创造和文化的繁荣,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政治经济的新一轮变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以上图片发反映了欧洲近代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析说明其中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3)上述三人分别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大三次变化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人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
材料三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4)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怎样的作用?9,下列关于相对论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是物理学最伟大的革命②完全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危机③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④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⑤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⑥为人类提供了辨证地看世界的途径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10,半导体和激光器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发明的?()A.牛顿力学 B.狭义相对论 C.广义相对论 D.量子力学11,到19世纪,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科学的长足发展,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其基础是()A.牛顿经典力学 B.相对性原理 C.光速不变原理 D.量子理论12,被誉为人类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是指()A.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 B.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试植C.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D.人类第一次进行哺乳动物无性繁殖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亚伯拉罕在教廷看到了什么呢?他看见那些神职人员,什么教士呀、主教呀、甚至教皇,都是些贪杯好色的家伙,不是买卖人口,就是拿圣职作交易,连基督教徒的血肉也敢当货物出卖。
-- 对《十日谈》内容的介绍见《世界文学五千年》材料二《悲惨世界》……控诉了法律对穷人的冷酷不公,对穷苦百姓的苦难遭遇也寄予了无限同情。
主人公冉阿让是个工人为了一片面包,竟做了半辈子的牢;一生没有能逃脱法律的追踪迫害。
仇恨一度使他变得冷漠,可是卞福汝主教的感化却唤醒了他心中善良的本性。
他最终成了宽恕一切、舍己为人的圣人。
不管这么写是否真实可信,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人物,雨果阐述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世界文学五千年》材料三在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主要流派出现于文坛的同时,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也在继续发展。
一八五0年到一八七七年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写成他的代表作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正好是积极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创作的重要阶段。
在时代潮流影响之下,虽说雨果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成分比前一时期大为增强,但在艺术风格上,他始终保持着充满抒情气氛的浪漫主义特色。
--德尼兹.加西尔等著《欧洲文学史》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出作者的思想倾向。
(2)材料二揭露了资本主义什么弊端?作者在作品中设想怎样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3)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欧洲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重要流派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据此你得到什么启示?14,20世纪中国发展的三个台阶:孙中山的救国道路,毛泽东的建国道路,邓小平的强国道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的主要救国思想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2)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是什么?(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该理论何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15,试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16,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是主要得益于:()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17,作为唐都长安的贵族子弟,你可能()A.与少数民族王公子弟、东亚一些国家的留学生一起在国学中学习儒学B.喜欢吟诵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C.偶尔使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D.热衷于收藏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18,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19,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20,汉武帝“举贤良对策”的背景不包括A、边境不宁B、王国势力威胁中央C、土地兼并剧烈D、国家财政困难试题答案1, ①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③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④1993年《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⑤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2, B3, D4, D5, (1)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2)“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3)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农民对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衷心拥护。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此后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
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5)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方针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扩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 (1)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发达国家掌握着先进的全球性技术,在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3)全球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其原因是复杂的,发展中国家自我抵制全球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并不可取。
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来看,对世界各国都有好处。
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一定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7, (1)有教无类;民贵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