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在京成功举办徐德龙
【期刊名称】《应用声学》
【年(卷),期】2012(31)6
【摘要】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于2012年10月9日到1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举办,科技处承办,是继1999年、2003年和2009年前三届青年学术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青年学术大会。

声学所所长王小民和所党委书记张春华等所领导出席了会议。

【总页数】1页(P422-422)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党委书记
【作者】徐德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在京成功举办 [J],
2.“声学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成功举办 [J], 《声学技术》编辑部
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成功设计并验证了水下声学隐身毯 [J],
4.“走进声学世界、探索声音奥秘”系列科普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
究站成功举办 [J],
5.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成功举办2016“相约东海”系列学术报告会[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和香港中文大学互派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和香港中文大学互派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19 ,.
f 1 Gf l r K W i .I wa M u ia c g o n n p e ito 4 el e t S o t sc l Ba k r u d a d Ap r c a i n
Qu so n i ( B ) 】IwaCt: iesyo Iwa 19 . et n ar I AQ 【 .o i Unv rt fo .9 8 i e M M y i
使用 者 的音 乐感 知 的评估 系 统 ,通 过对 音 乐不 同构 成 元 素 进 行 拆 分 组 合 测 试 来 量 化 评 估 人 工 耳 蜗 使 用 者对 音 乐识 别基 本要 素 的感 知 能力 ,同时辅 以 问 卷 调 查 ,综 合评 价人 工耳 蜗 使用 者 的实 际音 乐聆 听
i l n n o a e rn se e s a e s e y t eM o te l mp a ta d n r l a i g l t n r sm a ur d b h m h i n r a
和 噪 声 中言语分 辨 率等 评估 结 果 。后 续我 们 希望 和 医 院、康 复 中心 等机 构 合作 ,建 立一 套 完整 的人 工
S e c c g io t r r yt oa u sJ. c n e 1 9 , p e hr o nt nwi p i i mp rl e [ S i c , 9 5 e i h ma l e c ] e
2 0 0 —0 7 3 3 3 4
犁 在 人工耳 蜗使 用者 招 募和 调 查 问卷方 面 的帮 助 。
me t o s ecp in i o he r i ln i e esJ Otl n fmu i p re t n c c la mpa tl tn r[ c o s ] o Ne r tl2 0 , 9 2: 4 —5 . u oo , 0 8 2 ( ) 1 9 1 5 [] C o e , o e 3 o p r W T b y E,L i u P o z Mu i ec pin b o he r o s p re t y c c l c o a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制度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制度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制度
1
2020年6月23日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制度
( )
一、工作时间
1、每周工作五天(星期一至星期五)
2、每天工作8小时(8:00-17:30)(午餐时间:12:00-13:30)
二、各类假期规定
1、法定节假日: 按国家、北京市规定执行;
2、带基本工资年休假: 执行国家规定的带薪年休假制度, 在国家规定的各种休假期间, 声学所为职工支付基本工资(不包括创新岗贴及绩效津贴)。

国家规定的假期如下:
2
2020年6月23日
注: 上述假期均包含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
三、建立请、销假登记制度
1、职工本人事假、病假、产假、婚假、丧假、探亲假以及因私出境都应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
2、职工事假、病假三天以内应向部门(研究部、处、室)负责人请、销假, 四天以上者由部门负责人向所人事教育处请、销假;
3、职工产假、探亲假、婚丧假以及因私出境应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向人事教育处请、销假;
4、人事教育处将根据规定办理工资、福利及其它手
3
2020年6月23日。

张艾群简历.doc-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张艾群简历.doc-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作为主要完成者,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作为第一完成人的"YQ2型无人遥控潜器"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自走式海缆埋设机”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名人才;担任十五和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2012年被推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获科技奖情况:
1.中型水下机器人产品开发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排名第五;
2.中型水下机器人产品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排名第五;
3.YQ2型无人遥控潜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排名第一;
4.自走式海缆埋设机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排名第一;
3.Shaowei Zhang, Jiancheng Yu,Aiqun Zhang, Lei Yang and Yeqiang Shu, 2012,Marine Vehicle Sensor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ProtocolDesigns for Ocean Observation,Sensors, 2012,12, pp.373-390
从1984年起从事水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参加了海人一号、CR-01自治水下机器人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完成了YQ2型遥控潜水器和自走式海缆埋设机项目;作为总体组成员参加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制,1000米~7000米级海试工作全过程;参与了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深海探测技术战略研究报告和“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在任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期间,组织并开展了多项国家重大水下机器人项目,使水下机器人技术实现了引进消化向自主研发、浅水轻作业向重载作业型、区域调查型向长航程作业型能力的转变。提出并开展的水下滑翔机、ARV新概念水下机器人,使我国深海探测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促进了我国深海运载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仿生耳与声音技术实验室团队参加“创业中国”2018第六届创业大赛年度总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仿生耳与声音技术实验室团队参加“创业中国”2018第六届创业大赛年度总
method based on error whitening criterion[J1.Journal of Instru- mentation,2010,3l(8):1693.169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东海研究站仿生 耳与声 音技术实验室团队 参加 “创业中国"2018第六届创 业大赛年度总决赛
headphones: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C1/厂 ipei:IEEE In.
ternational C0nfefence on Consum er Electronics.2015:264.265.
f10】孙 金 玮,孙 琳,刘 剑,等 .一种含 次 级通 道在 线 辨识 的 窄带有 源 噪 声控制 系 统 [J].仪器 仪表 学报 ,2011,32(2):253.254.
LIU Jian.Per formance analysisof narrowband ac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FXLM S algorithm[D1.Harbin:Doctoral Disser—
tation of Harbin Inst itute of Technology,201 l:105.106. 『91 VU1H S,CHEN K H ,F0NG T M .Ac tivenoise controlforin-ear
SUN Jinwei。SUN Lin.LIU Jian,et a1.One narrowband active noise cont rol system with online secondary-pat h m0de1ingf J1l Jour n al ofInstrumentat ion,201l,32(2):253.254. 『l11 ZHANG L,WU L,QiU X.Causality study on a feedforward active noise contro1 headset wi th different noise com ing directions

周光平,男,1963年9月生,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周光平,男,1963年9月生,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附件:2008年深圳市人才驿站—“双百计划”人选简介一、深圳大学(5名)1、邢锋,男,1965年7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992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曾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南粤优秀教师‛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80篇,其中SCI或EI收录24篇,主、参编著作各1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建筑材料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主持研究或完成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题),3项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及11项省部市级项目,纵向科研经费累计达到401万元,主持重大横向课题多项,近五年合同金额达2475万元以上。

现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及应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础理论研究、土木工程结构使用寿命评估理论及应用、新型智能建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2、阮双琛,男,1963年10月生,教授,分别于1986和1989年在西北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在天津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3年至1994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修。

1994年晋升为教授。

长期从事光纤激光器、光纤非线性特性和超快光学器件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

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王大珩光学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谢维信,男,1941年12月生,1965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并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别作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1986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90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至今在深圳大学工作。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
研究生姓名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入学年月
指导教师
年月日制
填表说明
一、本培养计划由导师或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本人特点制定。

二、本培养计划一律用钢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楚。

三、本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并归入研究生本人学业档案袋内。

四、研究生毕业申请答辩时,应向研究生管理部门交验本人培养计划,无培养计划或培养计划未完成者不能申请答辩。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条例》、《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结合声学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声学所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初审机构是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是研究生部。

第三条声学所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审查申请研究生学位人员的建议名单。

第二章研究生学位申请人资格与要求第四条学位申请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身体健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并具有规定的学术水平;(二)应根据相关培养方案和原订培养计划,修完全部课程和必修环节,考核成绩合格;(三)科研成果应达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中规定的标准;(四)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论文质量符合所申请学位的标准,格式符合要求。

第五条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二)了解本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国内外动态和发展方向;(三)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四)学位论文要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实用价值,学位论文必须是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五)论文的理论部分要概念清楚,分析严谨,实验部分数据可靠,数据处理有根有据,结果正确无误。

论文的内容应反映出在理论分析及实验技术上有一定的新见解;(六)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学术用语规范。

第六条博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了解和熟悉本门学科的前沿情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三)至少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基本达到四会(听、说、读、写);(四)博士学位论文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五)论文的内容应有独特的理论分析或创新性科研成果;(六)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学术用语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活动
实施细则
为落实中科院“网络新媒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要求,为声学所新入学研究生创造课余时间参与科研创新的机会,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声学所的科研学习活动中,特举办“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0年9月启动,每年举办一届(试行三年)
二、主办单位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支持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生部
四、承办单位
声学所研究生会学术部
声学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研究中心团支部
四、赞助单位
北京中科智网科技有限公司
五、组织机构
“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活动(以下简称挑战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支持单位、承办单
位、赞助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挑战赛组织领导工作及参赛项目的评审。

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挑战赛的日常事务。

六、参赛说明
1、参赛选手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或中国科技大学网络传播与控制系统联合实验室)正式注册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

参赛对象必须在保证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前提下,有兴趣、有能力进行网络新媒体项目相关的科研,并得到研究生导师的同意。

2、参赛团队由两人至三人组成,采取自愿组合、优势互补的原则自由组队,申报人为该项目负责人,其他成员作为项目组成员。

申请项目需有指导教师(可以是研究生的导师,也可自行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每个研究生限报一个参赛项目。

3、参赛项目可以是一项创新技术的实现、一项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

具体来源有:
(1)组委会命题项目:由组委会提供项目命题。

(2)自命题项目:申请学生提出与新媒体相关的科学研究命题。

5、参赛项目执行周期为1-2年,每年9月进行参赛项目的申报工作和已完成项目的表彰工作,每年8月举办决赛。

6、挑战赛所获成果的相关知识产权归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中科智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所有,知识产权申报工作由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相关管理制度统一组织,相关的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要求署名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培训及实验场地:
“中科智网杯”挑战赛实施过程中,由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各参赛队提供以下支持,特殊需求可向组委会申请。

(1)网络新媒体技术与业务实验环境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实验相关的服务器、路由交换设备、试验网络等技术验证与实验环境,各参赛队可按需向组委会申请。

(2)学术论坛
利用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部的论坛,参赛队伍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

(3)学术及科普讲座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挑战赛活动期间将举办“新媒体新网络新空间”为主题的系列讲座。

七、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
1、每年九月硕士一年级研究参加入所培训时,研究生部公布
挑战赛通知、介绍挑战赛相关事宜。

通过承办单位和研一班委进行广泛动员,鼓励一年级研究生精心组队、积极参赛。

2、组委会派人举办项目解读讲座,介绍参赛办法、实施步骤,
并解答疑问。

3、自行组建的参赛队填写《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项目申报表》,并将申报表发送至组委会邮箱tiaozhansai@,进行申报工作。

4、10月初组委会根据各队的申报书以书面评审方式选出8-16
项参赛作品入围预赛。

(二)预赛阶段
1、每年3月对正在运行中的挑战赛项目进行预赛评估,届时
有各参赛队填写《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预赛报告表》,发送至组委会邮箱,并制作预赛答辩PPT。

2、对于1年的项目,预赛阶段为项目启动时间(11月)至第
二年3月,进行一次预赛评估;对于2年的项目,预赛阶段为项目启动时间(11月)至第三年3月,进行两次预赛评估。

3、预赛评估方式采用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两种方式之一或其组合,评估合格的项目进入决赛阶段,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将退出比赛。

(三)决赛阶段
1、每年8月,举办决赛评估。

决赛通过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组委会核实项目的预期目标,针对有论文或专利等科研成果的项目可适当加分,最终从预赛作品中评选出获奖项目。

2、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
其余参加决赛评估的项目获参与奖
以上奖项均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由赞助单位提供。

(四)总结表彰阶段
每年9月,在下一届挑战赛启动之前,组委会将对本届“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获奖项目进行表彰。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9-1
附件1:组委会名单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组委会名单
组长:王劲林
副组长:卢美英、齐向东
秘书长: 邓浩江
成员:赵志强、程钢、孙鹏、刘学、尤佳莉
组委会下设秘书处,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秘书处挂靠研究生部.
组委会邮箱:tiaozhansai@
附件2:项目申报表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活动项目申报表批准日期:项目编号: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组委会制
附件3:预赛报告表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科智网杯”网络新媒体创新挑战赛活动预赛报告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