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教案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教案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认识到辨别是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抵制不良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辨别社会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助人为乐、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观点。

2. 新课导入按照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辨别是非的方法,讨论如何判断事物的对错。

3. 例题讲解选取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现象。

4. 随堂练习出示一组社会现象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给出判断。

对学生的讨论、分析进行点评,强调辨别是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后延伸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辨别是非。

六、板书设计1. 擦亮眼睛,认识世界2. 内容:社会现象的复杂性辨别是非的方法道德判断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个正面现象和三个负面现象,并进行分析、判断。

(2)谈谈自己在辨别是非方面的心得体会。

2. 答案:(1)示例:正面现象:助人为乐、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

负面现象: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插队。

分析、判断:正面现象有利于社会和谐,值得提倡;负面现象影响社会秩序,应予以抵制。

(2)心得体会: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1. 图片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涵盖正面和负面现象,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学生共鸣。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我们的班级》2.第二课《我们的学校》3.第三课《家庭与亲情》4.第四课《遵守规则》5.第五课《关爱他人》6.第六课《诚信做人》7.第七课《热爱祖国》8.第八课《我们的环境》9.第九课《安全与健康》10.第十课《快乐学习》一、第一课《我们的班级》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班级的基本组织结构,培养团队精神。

(2)教育学生遵守班级纪律,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2.教学重点(1)班级的基本组织结构。

(2)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3.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如何让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纪律。

4.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班级的概念。

(2)讲解:介绍班级的基本组织结构,强调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重要性。

(3)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如何自觉遵守班级纪律。

二、第二课《我们的学校》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培养爱校情怀。

(2)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2.教学重点(1)学校的基本情况。

(2)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3.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

(2)如何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4.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学校的美景,引出爱校情怀。

(2)讲解: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强调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重要性。

(3)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如何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三、第三课《家庭与亲情》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培养家庭责任感。

(2)教育学生关爱家人,尊敬长辈,传承良好家风。

2.教学重点(1)家庭的基本结构。

(2)关爱家人,尊敬长辈。

3.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未来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未来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未来版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认识到世界的多彩。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引入多彩的世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章: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的态度。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的需求。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庭关系。

2.3 教学活动讨论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对家人的感情。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家庭作业,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第三章: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重要性,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培养学生尊重老师,关心同学的态度。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校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关心同学的需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建设和谐校园。

3.3 教学活动讨论学校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策划学校活动。

校园参观,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设施和资源。

第四章:朋友是我们生活中的财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朋友的重要性,体验到朋友的温暖。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态度。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朋友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需求。

4.3 教学活动讨论朋友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与朋友的美好时光。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感受。

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分享任务。

第五章:我们的祖国大家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家庭,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团结互助的态度。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大家庭概念。

教育学生尊重不同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的国家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

1.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2. 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3. 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学会与家人相处,感受家庭的温暖。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和结构。

与家人相处的技巧,感受家庭的温暖。

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 教授与家人相处的技巧,如倾听、沟通、尊重等。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学会遵守学校的纪律。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

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3.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设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 讨论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第四章:我们的社区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学会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的方法。

社区意识的重要性。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认识到社区对生活的重要性。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向着我们的小目标》的第9课时《学会合作,共同进步》。

内容主要围绕合作的意义、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合作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作的概念,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合作的意义,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团队合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人在做什么?2. 教学新课(15分钟)教师讲解合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作。

通过实例讲解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好处。

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合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合作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共同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复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会合作,共同进步2. 板书内容:合作的概念合作的重要性如何实践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回忆一下,本周你在学校或家庭中遇到过哪些需要合作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合作的理解。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描述遇到的合作场景及处理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阐述对合作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如拔河、接力等,锻炼合作能力,将合作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合集6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合集6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合集6篇〕篇一: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当冲突发生后教学目的:1、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别人。

2、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防止矛盾的发生。

3、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4、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重点难点: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别人。

难点: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1、"狼孩的故事"。

2、制作学消费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和友谊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1、老师讲述"狼孩的故事"。

老师:听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

2、老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安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

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

二、分析^p 冲突的前因后果1、老师播放学消费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2、学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境的处理方法。

3、老师: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类似的冲突吗?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讨论:冲突的事件是什么,冲突的起因在哪儿,冲突的双方是谁,双方当时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老师引导学和领悟:〔1〕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在于使冲突双方保持情绪冷静。

〔2〕互惠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原那么。

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寻找一个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双方的利益有保障的方法。

〔3〕解决冲突的关键往往在于沟通。

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也是有效解决冲突的一个重要原那么。

许多冲突都因误解而生,沟通有助于澄清事实,而冲突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双方的宽容和理解。

三、寻找"人缘好"的人1、老师:通过前一课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朋友之间发生矛盾、闹别扭都是难免的,但是有的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和朋友发生冲突,这样做很不值得。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一、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区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环境、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

3. 教学活动(1)观看社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环境。

(2)小组讨论:我们在社区中的日常生活。

(3)分享个人经历:我在社区中的趣事。

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说出社区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环境,关心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第二章:我们的家庭1.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教育。

3. 教学活动(1)讨论:我们的家庭成员有哪些关系?(2)分享:我的家庭成员趣事。

(3)小组活动:绘制家庭结构图。

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说出家庭的关系、家庭结构,热爱家庭,关心家人。

三、第三章:我们的学校1. 教学目标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的情感。

2. 教学内容学校的基本概念、学校环境、学校设施。

3. 教学活动(1)观察学校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学校的各个部分。

(2)小组讨论:我们在学校中的日常生活。

(3)分享个人经历:我在学校中的趣事。

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说出学校的基本概念,了解学校环境、设施,热爱学校,关心同学。

四、第四章:我们的朋友1. 教学目标了解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心他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朋友的意义、友谊的培养、关心他人。

3. 教学活动(1)讨论:朋友对我们的重要性。

(2)分享:我与朋友的故事。

(3)小组活动:制作友谊卡片。

4. 教学评价学生能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珍惜友谊,关心他人。

五、第五章:我们的节日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2. 教学内容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节日习俗、节日意义。

3. 教学活动(1)讨论:我们了解的传统文化节日有哪些?(2)分享:我过节的趣事。

(3)小组活动:制作节日手抄报。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的学习我作主2. 安全伴我行课文内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爱我家乡,爱我浙江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4.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课文内容:认识资源的重要性,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4. 增强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认识资源的重要性,学会节约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习记录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主学习、提高安全意识、热爱家乡、节约资源等。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课后拓展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关键词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安全宣传海报,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拟一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2. 答案:作业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

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细节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人口特点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理解其含义2. 安全防护,我们在行动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防火、防水、防电、防拐骗等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3. 爱心传递,关爱他人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学会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了解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爱心4. 环保行动,从我做起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关注全球环境问题,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政治、文化等基本知识,增强国家认同感掌握安全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提升沟通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国家荣誉感、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实践国家认同感的提升2. 教学重点: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国旗、国徽、国歌播放设备安全防护知识挂图、环保宣传册录音机、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2. 学具:笔、纸、绘画材料等个人学习用品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如调查问卷、环保宣传单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我国风景名胜、重大事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国家的美丽与伟大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们的国家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国家的知识2. 讲解新课讲解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特点等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理解其含义结合安全防护、关爱他人、环保等主题,讲解相关知识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安全防护、关爱他人、环保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5. 小组讨论与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所学内容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2. 内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安全防护,我们在行动爱心传递,关爱他人环保行动,从我做起3. 板书: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特点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安全防护知识要点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环保意识与实践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们的国家知多少(填空题、选择题)安全防护小能手(简答题、实践题)关爱他人,从我做起(实践题、感悟题)环保行动,我们在行动(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小组讨论与展示的指导4.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题和感悟题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 教学难点: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防火、防水、防电、防拐骗等安全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实践教案了解社会职业与尊重劳动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实践教案了解社会职业与尊重劳动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实践教案了解社会职业与尊重劳动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实践教案——了解社会职业与尊重劳动导语:本文是一份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实践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并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的品格。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学生将深化对社会职业的认识,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一、活动背景在小学四年级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及其对社会的贡献。

同时,他们也需要培养尊重劳动的意识,懂得劳动的重要性。

因此,本次品德与社会实践教案以了解社会职业与尊重劳动为主题。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和不同职业的特点;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懂得劳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珍惜和感激劳动者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1. 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并讨论身边的不同职业以及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例如,医生、教师、消防员、农民等。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家长访谈、图书阅读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

然后,学生在班级中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并形成小组展示。

2. 职业探索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职业进行深入了解,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专家访谈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学生可以制作展板、口头报告、图文并茂的PPT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同时,每个小组需要就自己所了解的职业特点向全班做简短的介绍。

3. 实践与体验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实地参观的机会,走进社会职业工作场所,实地观察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并对当地劳动者表示敬意和感激。

可以考虑参观医院、学校、消防队、农田等。

4. 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

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社会职业和劳动的新认识,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体验与感受。

鼓励学生用素材制作一份反思日记或写一篇感悟文章。

五、扩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社区劳动者来学校进行职业分享,给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或企事业单位,让他们亲身感受并了解生产和服务过程。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教学内容:1、困难是什么;2、我也失败过。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和研究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诱导和便是价值观的渗透。

让学生懂得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教学准备:类似战胜困难的故事,写有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困难是什么一、谈话导入。

二、看图讲故事,认识困难11、学生自学: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每图讲什么2、和同桌讲讲图片,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每幅图片,说说困难是什么。

4、引发学生思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的含义。

5、教师小结。

三、讲故事,悟道理1、请学生观看第二组图片,并讲故事。

2、学生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对于‚勇士‛战胜‚困难‛的举措很简朴的看法。

3、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交流看法。

5、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

6、学生填写课文的空白框。

7、教师讲类似的故事,进一步帮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开展举动,启发学生1、观看课文的最下面的图片。

2、帮XXX小女人想想别的的举措。

3、联系自己,启发学生找出自己‚能够做又最怕做的事‛来尝试。

4、小组讨论怎样克服困难。

五、布置作业2回家去尝试找一件自己可以做又怕做的事来尝试。

[教学后记]:第二课我也失败过一、谈话导入二、结合名人档案理解第一段主题文字。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你在生活和研究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第1课《我们一家亲》,第2课《不一样的环境》。

2. 第二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3课《我为自己点赞》,第4课《他人眼中的我》。

3.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第5课《美丽的祖国》,第6课《我们的民族》。

4. 第四单元:我们的文化,第7课《传统文化的传承》,第8课《民间艺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3.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4. 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接纳不同的环境,培养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环境,以及自己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的。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环境,以及如何适应这些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场景,模拟在不同环境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六、板书设计1. 不同的环境2. 适应环境的方法3. 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不同环境中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环境,以及如何适应这些环境。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教案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教案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章《我们的社会》,详细内容为“擦亮眼睛”,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学会识别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营造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道德判断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片中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擦亮眼睛”。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如何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

b. 讲解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

a. 情景一:公交车上,一位老人上车,一位年轻人主动让座。

b. 情景二:学校里,一位同学欺负另一位同学,其他同学围观。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阐述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

2. 作业题目:列举三个你认为具有正能量的人物或事件,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了解,列举具有正能量的人物或事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道德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

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

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

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

”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标题:培养品德与社会意识的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积极履行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资源共享意识。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讲究卫生,保护身边的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情感态度。

2.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1.制作学生品德宣传海报。

2.准备电子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学校附近环境指导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言行举止规范教育1.利用电子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好的言行举止规范。

2.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社交礼仪,如问候礼貌、说谢谢、向老师请示等,让学生了解并模仿。

3.分组设计小游戏:模拟不同场景中的社交礼仪,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4.学生制作品德宣传海报,描述他们认为良好的言行举止规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第二课:团队合作培养1.老师向学生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合作能够完成更多的任务。

2.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完成一个小型团队合作任务,如搭建一座高塔、解决一个难题等。

3.学生团队合作后,进行反思讨论,让学生能够从团队合作中认识到个人的重要性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第三课:环境保护教育1.分发学校附近环境指导图,带领学生对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观察。

2.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如乱扔垃圾、浪费资源等。

3.组织学生进行清理环境的活动,如捡垃圾、整理花坛等,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环境保护行动中。

4.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行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总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言行举止规范、团队合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反思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品德带来的积极影响。

小学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结构以及功能。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增强家庭观念。

3. 引导学生懂得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教学内容1. 家庭的组成:父母、子女及其他成员。

2. 家庭的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

3. 家庭的功能:情感交流、生活照顾、教育培养、社会化过程。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庭的组成、关系和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家庭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和功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认识,讨论家庭中的亲情和关爱。

5. 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作业布置1. 画一幅家庭图,并写上自己对家庭的认识。

2.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

第二课:学校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懂得与同学老师相处,学会尊重和合作。

教学内容1. 学校的组成部分:教室、图书馆、操场等。

2. 学校的功能:教学、科研、体育、艺术等。

3. 与同学、老师的相处:友谊、尊重、合作。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日常生活。

2. 新课导入:讲解学校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场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学校中的场景,体验与同学、老师的相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学校的认识,讨论在学校中的友谊和合作。

5. 总结:强调学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与同学老师相处,学会尊重和合作。

作业布置1. 画一幅学校生活的画,并写上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2. 回家后,向父母分享在学校学到的新知识。

第三课: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懂得尊重邻居,关心社区发展。

教学内容1. 社区的组成:居民、公共场所、服务机构等。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自我认知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一、课程目标: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互助、关爱、宽容的品质;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式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观摩体验: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进行“友爱互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友谊故事并展开互助活动;2. 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4. 进行“感恩父母”教育活动,让学生写感恩信给父母,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5. 举办情绪管理工作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五、评估方式: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3. 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评估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评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一课时总第1节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吉林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第二课时总第2节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吉林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一、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二、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三、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第一课时总第3节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第二课时总第4节教学目标:1.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2.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一.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二.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三.活动: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浓浓乡土情第一课时总第5节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总第6节教学目标:1.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第三课时总第7节教学目标:1.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一、家乡文化节活动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

(以说、唱的形式展示)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

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学生展示活动)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

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

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二、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

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学生交流,谈感受)三、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

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总第8节1、我的家乡在省,简称----,省级行政中心是-----,面积有------万平方千米,家乡相邻省市有---。

2、看地图时,要先看地图上的、------和。

确定,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方位;知道,才能计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了解------,才能读懂地图上的内容。

3、我国五种地形是------、------、、、。

河北主要自然环境是、。

4、老家就是我们祖辈长期、的地方。

5、的白帝城位于三峡的起点,有“”和“------”的称呼。

李白的诗《》就是写这里的。

白帝庙里有三国人物、、、等的塑像。

6、四川名人你知道唐代诗人、宋代文学家、现代国画家、现代作家、现代史学家、革命烈士。

7、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中成长起来。

8、虽然社会的进步已使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乡的和,仍在静静地诉说着家乡人过去的生活,它们是家乡宝贵的-。

9、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园林是-,天下第一关是,河北省赵县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被誉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0、长期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在我国各民族生活中,我们应该民族风情,----民族团结。

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

我国实行了--,使聚居或杂居的少数民族都享有的权利。

11、1961年4月,周总理到云南和---族人一起过盛大的节日————。

12、我们河北的艺术皮影、------、和-----等流传久远。

吴桥被称为。

13、民居特点:陕西、安徽、福建西部------、西南苗家、北京的。

14、地方特色小吃:北京、四川、南京、云南、沿海地区、东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