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复习提纲
1.单选题(10×2’)
2.名词解释(5×2’)
3.简答题(4×5’)
4.论述题(2×15’)
5.材料分析(1×20’)
可能的名词解释:
依恋:依恋是婴儿依附于养育者(大多是母亲)的一种社会情绪性联系。依恋关系是后天形成,非先天预定。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绝对阈限:刚刚能够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感觉后效: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感觉后像:指感觉后效在视觉中的表现。
学习: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单选,简答)
A.构造主义心理学
人物:1879年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铁钦纳
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强调意识的结构。
B.机能主义心理学
人物:詹姆斯
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强调意识的机能,意识是连续变化的,是一条“永远变化着和流淌着的表象和感觉的河”
C.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创始人)、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S—R)之间的联结;人类的一切心理现象或问题,只需要注重行为即可。
D.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完形、样式、结构、组织)
代表人物:M·韦特海默、K·考夫卡、W·苛勒
主要观点: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似动现象)
E.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
基本假设:人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无意识”的东西。
主要观点: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
弗洛伊德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深远。
F.人本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A·马斯洛(创始人)、C·罗杰斯
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能力,成长和潜能,主张心理学研究人的自我概念、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趋于实现自我的潜能。
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知觉的特征:(单选,简答)
1.知觉的对象性(选择性):知觉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的对象。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互相转换。
2.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
整体反映的过程。
知觉组织的主要原则: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闭合原则
3.知觉的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
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指在知觉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
的变化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性
睡眠周期(单选)
睡眠的四个阶段:
1.躯体肌肉放松,反射肌抽搐,脑电波出现小而不规则的波动(α波,清醒
时β波)
2.体温进一步下降,脑电波出现纺锤波(睡着的标志),浅睡阶段。
3.出现Δ波(深度睡眠的标志)
4.深度睡眠
5.脑波迅速改变,出现与清醒状态相似的高频率低波幅脑波。
睡眠的两种基本状态:
1.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阶段5(梦境出现在此状态)
2.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 sleep,阶段1 –阶段4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的实验范式(简答,论述)
单独使用铃声不分泌唾液;喂肉末分泌唾液(无条件刺激);铃响后立即喂肉末重复多次——响铃即分泌唾液(条件刺激);多次响铃不喂肉末唾液分泌越来越少直至不分泌唾液(消退)。
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1.强化:指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或者指与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
或比条件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肉末为强化物)
2.习得与消退
习得:指条件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试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
消退:指条件作用习得之后,由于条件刺激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逐渐减弱,从而使个体对条件刺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
3.泛化与分化
泛化:条件作用习得之初,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分化: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4.次级条件作用:如果一种条件作用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这个条件刺激相结合,还可以形成次
级条件作用。
5.第一与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物,如声音、光等)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
心理学对遗忘的解释:(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消退说(衰退):遗忘是记忆痕迹(指记忆活动使脑神经细胞或大脑活动所产生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
消退的结果。
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丧失的重要原因。
2.干扰说(干扰):干扰是指新记忆对旧记忆的提取和恢复造成的障碍。
理论依据:刺激—反应学说。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再现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再现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提取失败说(提取失败)
舌尖现象:指明明知道某件事,但一时就是回忆不出来。
遗忘可能只是暂时性的,所记忆的信息依然保存在那里,只是一时提取不出来而已,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因此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遗忘与否取决于信息的易得性,即获得可用信息的难易程度。
4.动机性遗忘:由一定的动机驱使所出现的主动性遗忘。不愉快的事件较愉快的事件更容易遗忘。如果消除掉造
成压抑的原因,阻断记忆材料与消极情绪的联系,那么遗忘也能够得到克服。
压抑(弗洛伊德):记忆系统会对让人痛苦的信息进行监控,并抑制住这些信息,从而缓解焦虑、保护个人的自我同一感。
5.编码缺失:对信息的编码缺失,是我们无法回忆起某事的主要原因。(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才能使信
息存入长时记忆。)
情绪表达(名词解释、单选、简答)
情绪的表达:个体将其情绪体验表露于外在的行为活动,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以期与外界沟通。
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称为情绪表现,也称表情。它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书)
情绪表达的方式:
1.面部表情:负责表达各种不同情绪的最主要面部器官是眼睛和嘴。
2.肢体语言:能传递、释放能量。
3.言语表情:在语言中能够表现出情绪。
4.微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话语等。基本原理:通过微表情分析情绪波动。
情绪表达的特点:
1.情绪反应与生俱来。
2.表情具有普遍性。
3.文化与情绪表达: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固定的面部表情模式。
智力结构说(简答,论述)
把智力看成具有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的观点称为智力的结构说。
一、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以一般因素为基础,设想出因素间的层次结构。
二、吉尔福德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德通过分析检验许多与智力相关的任务提出了智
力三维结构模型。
这三个维度是:内容或信息类型、产品或信息表征的形
式、操作或心理活动表现的类型。
每一个“内容—产品—操作”的结合都代表一种独立的
心理能力。
三、林崇德的三棱智力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