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 陈情表
苏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必修五陈情表_课件1
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 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 宠命优渥(wò),岂 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 敢盘桓,有所希冀! 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迫近西山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 的人,气息微弱,生命不可能维 息奄奄,人命危浅, 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 朝不虑夕。 夕的境地。
提出孝之大理 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愿乞终养 不能就职
“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 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
远;愿乞终养。 (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 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梳理探究 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 1、臣侍汤药,未曾远离 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为远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 臣具以表闻,辞 不就职。诏书切峻, 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 奔驰,则刘病日笃, 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 不许。臣之进退,实 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 为狼狈。 境狼狈不堪。
教学目标 1.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 2.学习本文陈事抒情叙理的方法,概括段落与
全文意思。
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
陈事抒情叙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分析理解归纳法
作家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 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 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 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 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 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 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 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 于家中。
苏教版必修五 高一年级下学期 《陈情表》课件(共52张PPT)
b.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品析:强调“无(鲜)”字,“儿 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 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 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 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因为
第一段: 同悯,怜悯
4、李密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态,是怎样
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回应武帝的?在文中找 出体现李密态度的句子。(3句)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 进退,实为狼狈。
处境狼狈:如果是先直截了当地提出 “愿乞终养”,很可能激怒武帝遂致罹难,这 里形式上提出两难,正是作者与事为文的高超 所在。
(自谦之词)这样卑微低贱的人
去担任侍奉太子之职,这不是
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的。
❖ 臣具以表闻,辞不 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 迫,催臣上道;州 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欲苟 顺私情,则告诉不 许。臣之进退,实 为狼狈。
我全部写进奏章向皇帝报
告,辞谢不去就职。但是 诏书(又下),言辞急切 严厉,责备我有意逃避, 怠慢上命;郡县长官催促 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 促,比流星的火光还要急。 我很想奉命赴京就职,但 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 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 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 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 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 堪。
区区。形容感 情恳切。
假设你是晋武帝,你能不能对李密 提出的终养祖母的请求用一两句话就 把他驳得哑口无言?
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 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 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尔既终养祖母,何以出仕伪朝?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陈情表》课件220.pptx
辛苦
辛酸苦楚
一词多义
1、薄 门衰祚薄 浅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迫近
2、矜 犹蒙矜育 怜惜 不矜名节 自夸
3、命 辞不赴命 任命 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 更相为命 生活
4、以 臣以险衅 因为
猥以微贱 凭 臣具以表闻 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用 但以刘日薄西山 因为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因此 谨拜表以闻 相当于“ 而” 连
5、当 当侍东宫 任,充当 臣生当陨首 应当
6、见 慈父见背 “ 我”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 州牧伯所见明知 看见
早年的不幸 当下的困境 未来的决心
李密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愿乞终养,死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以上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 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 人,在适当的时机下, 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 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 感情。
亚里士多德
险衅
闵凶 见背 成立
期功
夙 婴 废离
理解生难词
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忧患不幸,指不幸的遭遇。 婉辞,指长辈去世。 成人自立 指关系比较近的亲戚 早 缠绕 停止照料,离开
逋慢
理解生难词 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告诉
狼狈 宠命优渥 盘桓 区区 乌鸟私情
申诉 比喻进退两难
恩命优厚 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乌鸟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5《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时数: 3 课时课前预习:1 、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 、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二、重点讲解:1 、四位学生分读全文。
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兄弟期功强近常在床蓐猥以微贱岂敢盘桓侥幸2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 、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 )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 )向谁陈情?晋武帝。
(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 )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设疑讨论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四、典题拓展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
陈情表教学目标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后人又续:“读太史公《报任安书》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一、题解:陈,陈述、禀报。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
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二、背景简介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课件
人命危浅: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
息微弱的样子。
朝不虑夕: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
时间短。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患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 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 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 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 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但是叙 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 川省彭 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 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 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 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 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 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词类活用
1、祖母臣无以终余年 2、愿陛下矜悯愚诚 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次之童。 7、猥以微贱 8、则刘氏病日笃。
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 形-名,诚心
形-名,老人 形-动,远离 动-使动,使--闻 名-状,在家之外 名-状,在家里
陨
(y ǔn )首 责臣逋(bū) 慢 日笃(dǔ)
拔擢(zhuó ) 宠命优渥(wò )
陈情表
谁在“陈情” 向谁“陈情”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陈情表 》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全文;(2)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李密及其生平等;(3)分析并掌握《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为国、敬业爱岗的精神品质;(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学的激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陈情表》;(2)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李密及其生平等。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2)修辞手法的辨识和分析;(3)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李密及其生平等;(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文本内容;(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 课堂讲解:(1)讲解《陈情表》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2)分析《陈情表》的篇章结构,阐述其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练习:(1)翻译《陈情表》中的重点句子;(2)模仿《陈情表》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小文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陈情表》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陈情表》;2. 完成《陈情表》相关练习题;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3.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5(江苏专用)课件2.1 陈情表
(2)薄 (3)拜 (4)矜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4.古今异义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古义:不会走路。今义:不可以。 ① ② (2)至于 成立 .. .. ①古义:一直到。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②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 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 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臣欲奉诏奔驰 .. 古义:奔走效劳,文中指赴京就职。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李密是从哪些角度打动皇帝的?
提示:(1)诉说苦难的身世:半岁丧父 ,四岁离母,孤苦伶仃,令人同情。 (2)体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孤独无靠的祖母含辛茹苦养大 孙子,孙子成人之后,力辞多次征召,苦求允许终养祖母;祖孙二人生死相 依,其情可悯。(3)如实表明自己在无法割舍的祖孙至情与朝廷非陨首不 能报答的恩遇之间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并说明自己的辞官奉养正是 遵循皇上倡导的孝道。(4)力避气节嫌疑,表达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 尤其是表示一旦终养祖母 ,愿意为皇上尽节效忠以报知遇之恩的感情。 (5)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上的处置有很大的社会反响, 关乎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字注音 险衅 (xì n) . 门衰祚 薄(zuò) . 茕 茕独立(qióng) . 猥 以微贱(wěi) . 逋 慢(bū) 矜 育(jīn) . .
夙 遭闵 凶(sù mǐn) . . 期 功强 近(jī qiǎng) . . 床蓐 (rù) . 陨 首(yǔn) .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陈情表(三种) (苏教版)
陈情表(三种)(苏教版)[第一种]【教学目标】1、从了解李密所处的时代入手,理解他为什麽向晋武帝陈情,“乞愿终养”、“辞不赴命”。
2、体会本的语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语和习用语。
【教学设想】1、本语言富于节奏和感情色彩,应让学生熟读并疏通字。
2、了解这一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全。
3、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学生散读。
二、有关情况介绍。
1、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2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王朝。
为了稳定民情,笼络人心,对于西蜀的名人贤达,或征召他们到洛阳供职,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做官。
晋武帝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
)2、李密为什麽要委婉陈情?2 (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
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
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
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三、教师指导学习。
1、点拨疑难字、词。
鲜——少废——停止察——举荐除——拜授官职矜——注重、崇尚擢——提拔过——过分盘桓——徘徊2、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2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
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
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
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苏教版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想】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
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的心灵世界。
阅读熔铸深刻的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
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
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
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奏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
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别一聚,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
《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
让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
学习本专题文章,要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人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感情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本文编排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苏教版)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要求,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借本篇体会亲情的真挚美好,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人格。
本文在阅读上有难度,教学时要扫除文言理解的障碍,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和品味。
【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7 陈情表一、语言积累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B.零丁孤苦C.四十有四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B.晚有儿息.息:子C.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D.臣之辛苦..辛苦:身心劳苦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B.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一致的一项是()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急于星火C.州司临门D.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夙遭闵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沐浴清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举臣秀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臣之进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谨拜表以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译文:(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译文:(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文:(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7)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二、一法一练——理解古今同形异义词黄宗羲,字太冲,馀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
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
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
至则逆阉已磔①,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
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
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
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
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明亡,清诏征博学鸿儒。
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
张献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
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
贼见其重创,免之,与父俱归。
明王驻桂林,授行人。
时国势阽危,诸臣仍日相水火。
夫之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
明亡,益自韬晦..。
归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顾炎武,字宁人,昆山人。
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
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
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累致千金。
注①磔: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血被.体被:覆盖B.狱.竟狱:官司C.益自韬晦..韬晦:收敛锋芒,隐蔽行迹D.炎武自负..用世之略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三、走近高考9.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2011·江西)(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山东)(3)乌鸟私情,____________。
(2010·安徽)10.(2009·宁夏、海南)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答案1.D2.D3.B4.C5.B6.(1)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2)清化: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3)孝廉:名词用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4)秀才:名词用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5)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6)进退:动词用作名词,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进,出仕,做官;退,退职,隐退,归隐(7)故老: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而德高的旧臣(8)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祖母)(9)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7.(1)臣子因命运不好,年幼遭遇不幸。
(2)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3)做了晋朝的臣民,我蒙受了清明的教化。
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举荐我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举荐我为秀才。
(4)我想手捧诏书赴京就职,只因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我进退两难,处境十分狼狈。
(5)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惠优厚,怎么敢徘徊不前,有过分的企求呢!(6)只因为祖母刘氏已经像接近西山的落日,只剩一缕将断的气息,生命垂危,早晨不能想到晚上会怎样。
如果我没有祖母,就无法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就无法安度余年。
(7)我怀着乌鸦反哺之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白知晓的,连天地神明,也都能明察。
(8)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让您闻知。
8.D参考译文黄宗羲,字太冲,馀姚人,是明朝御史黄尊素的长子。
黄尊素因为弹劾太监魏忠贤死在诏狱里。
明思宗即位后,黄宗羲赴京师为父亲申冤。
抵达时太监魏忠贤已被分尸处死,便写了奏疏请求皇帝处死曹钦程、李实。
正逢朝廷审问许显纯、崔应元,黄宗羲和他们对簿公堂,拿出衣袖中所藏的铁锥子刺许显纯,刺得遍体流血。
当时曹钦程已经牵连到魏忠贤的逆案中,李实上疏申辩原先的奏疏并非出自自己之手,暗地里送给黄宗羲三千两银子请求他不要出面对质,黄宗羲立即把这件事奏报朝廷,在和李实对簿公堂时又用铁锥子刺他。
官司了结以后,他和受害者各家的子弟到狱门前设祭台对亲人祭奠,痛哭声传到皇宫里。
明思宗听到以后,叹息说:“忠臣孤子,朕的心中很可怜他们。
”明朝灭亡后,清廷下诏征求博学鸿儒。
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
张献忠攻陷衡州,王夫之避居南岳,张献忠抓住他父亲作为人质。
王夫之自己举刀遍刺肢体,被人抬去交换父亲。
对方见他伤重,放了他,和父亲一起回家。
明王驻扎桂林,任命他担任行人一职。
当时国势危急,大臣们仍然水火不容。
王夫之多次弹劾王化澄,王化澄想杀他。
明朝灭亡,王夫之更加收敛锋芒,隐蔽行迹。
回到衡阳石船山,学者称他船山先生。
顾炎武,字宁人,昆山人。
他看到明末变故很多,所以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
南明的鲁王授他为兵部司务,事情没有成功,他的母亲便绝食而死,死前告诫顾炎武不要到异姓的清朝做事。
顾炎武认为自己怀有为世所用的策略,不得一展自己的志愿,因此在所到的地方就稍稍地试一下。
他在山东的长白山下开垦农田,在山西的雁门北面放牧,积累了千两白银。
9.(1)既无伯叔门衰祚薄(2)茕茕独立形影相吊(3)愿乞终养10.C参考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代理守城事。
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
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十分孤立。
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抵御敌人的攻击。
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
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
”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追逐,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