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4节 光和颜色 教案(第2课时)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内容与地位《光和色彩》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四节,是对颜色之谜的揭秘。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知道级,与前后知识点联系不太紧密,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颜色,但对颜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较迫切的了解需求。
因此,本节课确定为让学生掌握白光色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用实验来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四)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4)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5)会用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成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机、手电筒、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三张玻璃片(红、绿、蓝)、三色陀螺(不同比例的三原色)3个、紫光灯、餐巾纸、洗衣粉。
3、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准备引入]我们能看到太阳,是因为犹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欣赏各种花的图片,五彩斑斓的自然界总会让我们赏心悦目,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题揭示]阳光下的肥皂泡会展现什么颜色?展示图片:肥皂泡的图片。
与这个现象相似的还有天空中的彩虹。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名师教案(第一课时)浙教版
课题1、4 光和颜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
力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
直线传播。
知道白光是复合光。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进行判断、归纳、实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
展,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辅以多媒体
教具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学生课前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光的速度,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紧扣声音的内容进行联想光的内容,取得良好地效果。
教学程序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光和颜色名师教案(第一课时)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二4光和颜色2
《光和颜色2》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备课人:莫美雅【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色是复色光2、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等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光和颜色》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四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和颜色。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视觉后对光的探究,为接下来学习光的传播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能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到学习中去。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种类、物体的颜色教学难点:不可见光的特点、物体的颜色【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电视摇控器一个。
【教学过程】【作业】完成作业本及《课时集训》2.4.2相关练习【板书设计】光和颜色一、光的色散二、物体的颜色三、看不见的光。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2新版浙教版
2.4光和颜色课题 2.4光和颜色(2)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重点难点分析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课题揭示]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
同时观察泡泡的颜色?展示图片:彩虹图片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新课展开]四、光的色散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
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五、物体的颜色5.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
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
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
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小游戏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4节光和颜色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
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设疑激趣: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蓝色、而有的又是黑色,夏天雨过天晴,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带上蓝色的有色眼镜看物体会是什么样子?新课教学光源:设问:哪些物体能够自己发光?哪些是人照的?哪些是天然的?学生举例归纳: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为:人照光源、天然光源。
人照光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设问:光发出后是如何传播的?直线、曲线?在水中呢?玻璃中又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1: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观察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实验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注意:可以在最后使光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让学生观察到:虽然光在空气、水中、玻璃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的,但在空气与水、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以加深对“光沿和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讲述光的折射现象打下伏笔。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三点一线”,射击、站队、栽树。
光速演示:闭合开关整个教室几乎同时被照亮。
设问:是离灯近的地方和远的地方,哪个先被光照亮?光传播需要时间吗?讲解光速:光在不同的物质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相当于每秒钟围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真空中的3/4。
设问:光在一年可以传播多远?L=9。
4608×1012千米。
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比赛时,记时员,是见到发令枪冒烟就记时,还是听到枪声记时?设疑:光速是如何测出来的?谁最先测出来?请同学们下去查找有关资料,下节交流。
《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光和颜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光与颜色的初步探索”。
通过对光的物理特性及颜色产生的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并初步了解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光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光波的传播原理及颜色产生的科学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学会分析光的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光学科学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和颜色产生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分析光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光学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彩的图像和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对光的感知和认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光的基本物理特性和颜色产生的原理。
重点讲解光的传播、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颜色产生的科学机制。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心得,深化对光和颜色知识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重点知识,拓展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光学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和颜色产生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
作业内容应涵盖本课时的重点知识,以巩固学生对光和颜色知识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4 光和颜色(第1课时)
光和颜色(第1课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光源,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学会光线的画法;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光速的应用;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三、教具PPT课件、蜡烛、火柴、激光灯、玻璃砖、水、牛奶、烧杯、玻璃水槽、镜、三棱镜、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纸、白纸、手电筒、绿叶、橘子(黄皮)。
四、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对光有哪些了解,学生个别回答。
教学意图:通过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的水平,对接下来的教学有一个准备。
师:什么是光源?(1)光源活动: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它们之间各自发光的特点,并思考,哪些属于光源?定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附)点击“进入人造光源发展史”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光的传播演示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水中掺入少量牛奶演示2: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演示3: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结论: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按直线传播的。
5【七年级下科学教案精选】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
1.光在真空中光速是:3×108m/s 光在真空中光速是: 光在真空中光速是 22.计算: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3.板书:1 光年=9.46×1015m/s(强调光年是距离的单位) 光年= (强调光年是距离的单位) 24.提问: (1)百米赛跑裁判以看见发令枪冒的烟为准还是听到枪声为准?(光传播 比声音快,所以以烟为准) (2)想想议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估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多远?需 要知道什么?测出什么?公式? 需要知道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 v=340m/s,要 测出声音从发声处传到人耳的时间 t。(看到闪电计时,听到雷声结束)。根据 路程=速度×时间 算出距离。 25.探究实验: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1)提出问题: (2)猜想和预测: (3)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 (4)得出结论和解释: (5)反思评价: 26.评价板书:五、小孔成象: 五 小孔成象: (1) 小” 是指孔与物的距离大大于孔与屏的距离 ) “ : (2) 象” 实际光线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实象 ) “ :实际光线所成的倒立、 (3)象的形状是与物体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象的形状是与物体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27.习题精讲: (1)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例子吗?请举出。 A、影子的形成 B、手影 C、日食和月食 D、立竿见影 (2)下列所举的例子是光源的是( ) A、电影屏幕上的太阳 B、水中的太阳 C、电视屏幕中的太阳 D、画中的太阳 (3)光和声音都从水中向空气中传播,则它们的速度是否要变化? 28.课后作业: (1)你能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测旗杆的高度?写出过程。
作业本 B、新同步 第二课时
1.复习:讲述前次课留下的题目,并回顾 2.引言:清晨,太阳冉冉升起,花园里的花朵在阳光照耀下争奇斗艳,粉红 色、橙红色、紫罗蓝色等等。每朵花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丽色彩。阳光让 你清晰地看到了每种颜色,但阳光是白色,究竟是什么使花朵呈现出不同的 颜色呢?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六、光的色散 六 3.观察实验:图 1-32 太阳光的色散 4.演示实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42光和颜色
光和颜色(二)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第2课时教学内容第4节光和颜色(二)浙教版内容分析(教材处理)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光的色散、不可见光、颜色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必须以实验与生活实例为基础,让充分的事实去“说话”,从而形成科学的现实主义事实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及色光照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验,分析色散实验的规律及色光在不同物体上的发生反射、透射后的物体颜色,形成以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及色光照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验,认识自然界各现象的奥妙,树立科学的实验观。
教学重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用具教师准备:三棱镜、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电视摇控器一个、三块玻璃(红、绿、蓝)。
情境设置情境一: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模拟彩虹实验。
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情境二:(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以什么实现频道转换的?情境三:你知道验钞机是利用什么原理的?情境四:(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情境五:(演示实验1)实验一: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演示实验2)分别使用红、绿、蓝、黑、白五种颜色的纸屏,直接接受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观察纸屏上分别出现什么颜色的条纹?情境六: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模拟彩虹实验。
《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理解光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透射、吸收等光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能将所学的光的基本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如光源、光线及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感受等。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特性和传播原理,特别是关于颜色是如何通过光来表现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如何产生及其在不同物质中发生的复杂的光学反应,包括颜色的折射、反射等。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互动探究来理解这些概念。
三、教学准备教学前,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光源、棱镜、各种颜色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等,以及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同时,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指导材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操作。
此外,教师还需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课堂互动问题,为了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探索和交流的环境,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必须确保所有设备都经过安全检查,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指导。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教师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课堂互动问题,有助于在授课过程中更自如地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
这样的准备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一个活跃、开放和有深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在互动和探索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这样,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既教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 导入话题: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通过展示多彩的图片或短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讨论并理解“光”和“颜色”的概念。
2.4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3.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在线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实验,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线操作,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光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请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请说明光的折射定律,并举例说明。
4. 请描述光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5. 请解释颜色的三原色理论,并说明颜色混合的原理。
答案:
1. 光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3×10^8 m/s和2.99×10^10 m/s。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光学的故事》:一本介绍光学发展历史的书籍,讲述了从古至今光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发明。
- 《色彩的魅力》:一本关于色彩应用和设计的书籍,探讨了色彩在艺术、设计、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 《光学实验手册》:一本包含光学实验的书籍,提供了多种光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
- 《光的奇迹》:一部介绍光学现象的纪录片,展示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奇妙之处。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对于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讲解的深入性和直观性,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和颜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1.4 光和颜色温州十二中何建国徐海青【教学目标】(一)认知与技能1、确认什么是光源,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使学生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知道在不同物质中光速不同,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6、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完成“阳光下的树荫中圆形光斑成因”的探究活动。
2、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大量的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我国光学的发展等知识的介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并能解释某些现象难点: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验所需器材学生准备:根据作业本P3制作的小孔成像装置【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预设】(一)什么是光源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揭示课题: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学生举例:那么光从哪里来?我们周围哪些物体会发光?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归纳: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学生评价: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
介绍:人造光源漫长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二)光的传播提问: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它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学生举例:(可用图片展示)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演示实验:(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注:让光通过“水雾”效果非常明显)(2)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学生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1新版浙教版.doc
2. 4光和颜色课题 2.4光和颜色(1)日期教学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X105千米/秒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2、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题揭示]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展开]一、光源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白身发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展示儿幅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彩虹、日食、影子、海市蜃楼、筷子为什么在水屮会折断等。
问:你知道这些现彖是怎么形成的吗?讲述:自然界中有大量与光有关的有趣现彖,我们将一一学习。
提问:1、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3、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演示: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2 (新版)浙教版
2.4光和颜色
、
难点
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红、橙、黄、绿、蓝、靛、紫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
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
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
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
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
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
小实验:每个小组中的一个同学用一幅自制的眼镜,观察一张白纸。
现象交: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
阳光下的一张白纸,。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第2课时)
看到的 是黑色
全部吸收
看到的 是白色
全部反射
思考下列各种颜色
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 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
黑色
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 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
黑色
绿色
供探究实验的器材:手电筒、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纸、橘子、绿叶等。
是黑色,因为绿纸只能反射绿光,所以红光照在绿纸上将 被吸收。
课堂小结
第 一 课 时
第 二 课 时
课堂练习
常见光的问题
课堂练习
请你设计:在舞蹈表演中,演员通过服装色 彩的变换使表演的节奏、动作更加优美。如果让 你来做舞台设计,要求演员只穿着一套服装却在 舞台上出现红、橙、黄、绿、紫光循环变化的服 装色彩效果,你该如何设计?
活动二:将三棱镜放置于投影机光线前,并在黑板旁的幕 布上仔细观察。
在幕布上出现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原理图
三棱镜
太线
点击进入色散和色光动画
白纸屏
红 橙分 黄解
成 各
绿种 单 色
蓝光 靛 紫
光的色散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思考下列各种颜色
3.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为什么呈白色?戴蓝色眼镜 的人看红,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让红光照射到绿纸 上,绿纸会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因为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太阳光照在白纸上呈白色。
是黑色,因为红纸只能反射红光,而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 光,红光通过蓝色的眼镜将被吸收,故只能是黑色。
活动四: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狭缝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可以发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征?
2、光在这些物质中传播时,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践检验:老师准备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找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光,我们看看他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什么状态!
二、光的传播
1、传播途径
举例: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在什么情况下在光的传播路径中有微小物质存在的环境。
展示图片:
实验探究: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课题揭示]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泡泡的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新课展开]
四、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光能从太阳传到地球,说明光能真空中传播。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1秒钟内绕地球七圈半。地球上任意最远的两点之间光走一走只需1/15秒,眼睛眨一眨要1/10秒。可见光速之大。光从月球传播到地球只需1.3秒。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以1000km/h的速度行驶的赛车不停的跑,要经过十七年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应用吗?
讨论:你们平时整队时,你们需要将队伍排整齐,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队伍是否排整齐的?1、步枪瞄准(展示图片)2、激光准直
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
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
提问:1、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3、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
演示: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问: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了吗?你能否作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科学探究: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课堂小结: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步枪瞄准。激光准直。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
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 红、绿、蓝——白色
六、看不见的光
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
问:你看到红外线了吗?它确实存在吗?
讲述:人的眼能看到光也是有一定范围的。
五、物体的颜色
5.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
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
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课题揭示]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展开]
一、光源
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
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
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
小实验:每位学生用自己做的有色眼镜观察放于太阳光下的一张白纸,观察白纸呈什么颜色?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与作业本
小游戏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回忆:耳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吗?20——20000HZ
2、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的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准备引入]
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展示几幅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彩虹、日食、影子、海市蜃楼、筷子为什么在水中会折断等。
问:你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
讲述:自然界中有大量与光有关的有趣现象,我们将一一学习。
你知道古代的计时方法吗?学生回答。(古时人们在圆形石板上刻有表明时间的刻度,圆心立一小棍,从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阴影由长而短又由短而长的印在刻度上,由此可标示时间。“寸阴”即阴影缩短或延长一寸的长度,通常用来表示时间极为短暂,后来人们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劝导大家珍惜分分秒秒。)
三、光速
看看你的记忆能力: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是多少?(1、5亿千米)
你认为光与声音的传播速度哪个快?你能用一个自然现象说明你的判断吗?
自然现象:在雷雨交加的天气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闪电、听到雷声,你记得是行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吗?为什么呢?
讲述: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较精确地测定了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师生配合演示)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演示:将光斜射入玻璃砖,观察光的传播路线。从而强调“同一种物质中”
问:光能否在真空中传播?你能用一事实说明你的观点吗?
2、光线
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课件展示:光线的表示方法: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的表示。
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光透过的颜色,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显示什么颜色。如:红色透明体只能透过红光。
观察:我们的教室玻璃窗用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思考:你有没有见过家里的阳台上用的是蓝色玻璃?白天你在室内是感到亮还是较暗?为什么呢?家里物体的颜色有变化吗?
5.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演示:课件演示各种光的反射与颜色的关系。
讨论:现在你能说说:红色的花为什么会呈红色?白色的衣服为什么呈白色?黑色的布为什么呈黑色?
那么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吗?
小实验:每个小组中的一个同学用一幅自制的眼镜,观察一张白纸。现象交流:
思考:你认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形成,是因为对太阳光的反射还是某种色光能透过形成的。
电脑展示:激光准直的过程。
教师介绍:在安装北京饭店电梯时,怎样使80多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呢?工程技术人员用一束激光代替了铅垂线。在激光的帮助下,工程又快又好地竣工了
4、小孔成像
展示小孔成像实验。
小孔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实像与虚像:
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演示:分别将一个玻璃片和一个铁盒子放在了光源前。
观察:哪个物体形成了影子?
想想: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形成影子?
教师总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动画演示,请大家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
问:影子的长度为什么改变了?(动画分步演示说明光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人,在人身后形成影子,人与光源的位置改变,影子长度也在改变。)
资料: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问:你知道验钞机是利用什么原理的?举例说明:请你再举出一些有关紫外光的例子。紫外线——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