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风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经济投资、健康选择还是日常决策,我们都会面临各种风险。
然而,每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可能存在差异,有些人更为谨慎,有些人则更愿意冒险。
心理学提供了一些解释人们对风险态度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一、心理阈值理论心理阈值理论认为,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是由他们的阈值决定的。
这个阈值用于衡量个体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
根据心理阈值理论,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分为风险规避型和风险趋避型。
1. 风险规避型风险规避型的人更加倾向于避免风险,他们对可能的损失更为敏感。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安全和稳定的选项,即使潜在收益可能较小,也不会轻易冒险。
这种态度常见于那些注重经济安全、偏好稳定的人群。
2. 风险趋避型相反地,风险趋避型的人更愿意冒险和承担风险。
他们更加关注潜在的回报,愿意接受更大的风险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这种态度在那些追求刺激和冒险的人中较为普遍。
二、损失厌恶理论损失厌恶理论认为,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受到损失心理的影响。
具体而言,人们往往对损失产生的负面情绪比同等数额的获得产生的正面情绪更为敏感。
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潜在的收益。
损失厌恶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对于同等的风险,人们更愿意选择稳定的选项,以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一理论也对经济决策中的投资行为有所解释,人们宁愿选择低风险的投资,即使潜在收益较小。
三、认知偏见的影响人们对风险态度的形成还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
认知偏见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采用了某种主观判断,而不是完全基于客观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认知偏见对风险态度的影响:1. 保守偏见保守偏见是指人们倾向于对新信息持怀疑态度,更偏向于使用既有的信息。
在风险决策中,这种偏见会导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选项,规避潜在的风险。
2. 信息偏见信息偏见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只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重要的信息。
行为心理学解析人类风险决策与行为
行为心理学解析人类风险决策与行为人类在面临风险决策时,常常会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行为。
行为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对风险决策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倾向,揭示了人类决策的根本动机和机制。
本文将通过行为心理学的视角,解析人类风险决策与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风险决策的心理过程人类进行风险决策时,通常会经历以下心理过程:信息获取、风险评估、决策选择和结果评估。
这些过程相互影响,决定了个体的决策行为。
1. 信息获取在面临风险决策时,个体会努力寻找相关的信息,以增加对决策问题的了解。
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体的认知偏差、情绪状态以及外界提供的信息。
认知偏差如过度自信和保守偏差会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取和解释。
2. 风险评估在获取到足够信息后,个体会评估和判断可能的风险和回报。
人类往往在评估风险时存在一种非理性的倾向,即对低概率事件的高估和对高概率事件的低估。
这种倾向被称为“概率加权效应”,即个体在评估风险时会赋予低概率事件更高的权重。
3. 决策选择基于对风险的评估,个体会作出决策选择。
在面临风险决策时,大多数人往往会选择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可能的回报。
这种决策倾向被称为“损失规避效应”。
另外,个体的决策也会受到先前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4. 结果评估决策的结果会对个体的后续决策产生影响。
人们往往会根据决策结果的反馈来调整对风险的感知和行为倾向。
若结果为积极回报,个体可能会更倾向于冒险决策;反之,若结果为损失,个体可能更加谨慎。
二、影响人类风险决策的因素人类风险决策除了心理过程外,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1. 个体特征个体的性格特质、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等与风险决策密切相关。
例如,有些人更具冒险精神和好奇心,更愿意承担风险;而另一些人则更谨慎和保守。
认知能力的差异也会影响个体对风险决策的处理。
2. 环境因素决策环境对人类风险决策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决策环境中信息的可获得性、信息的质量和决策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等都会影响决策结果。
心理学视角下的决策过程
心理学视角下的决策过程人们每天都要做出许多决策,无论是将要吃什么,还是要购买哪个产品,抑或是关于职业选择的大决策。
决策是指在不同选择之间做出选择并执行的思考过程。
心理学家们通过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来解释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因素。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决策过程。
一、认知偏差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指在信息处理和决策中出现的心理偏差。
这些偏差可能会导致人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例如,损失厌恶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过分重视可能的损失,并且对可能的收益不那么敏感。
这个偏差会导致人们在决策中选择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潜在的收益。
二、决策风险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是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决策风险指的是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程度。
人们在面对不同风险水平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决策策略。
例如,人们对于小概率事件的判断往往不准确,会倾向于低估风险。
这些判断和偏差在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决策环境决策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环境对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决策环境可以分为确定性环境和不确定性环境。
在确定性环境下,人们可以知道每个选择的结果,因此做出决策相对容易。
而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人们无法准确地知道每个选择的结果,需要依靠风险评估和认知加工来做出决策。
决策环境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
四、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情绪对决策过程和结果也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决策时可能会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如愉悦、焦虑、恐惧等。
情绪的不同会改变人们对决策的态度和偏好。
例如,人们在愉悦状态下更容易接受冒险和决策风险,而在焦虑状态下更倾向于保守和避免风险。
五、决策后悔决策后悔是指在决策后,人们对自己的决策结果感到不满意或后悔。
这种后悔感往往是因为人们担心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或者认为其他选择可能会更好。
决策后悔会影响人们对于决策的满意程度,也会对下一次决策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心理过程。
决策的心理学解读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
决策的心理学解读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决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选择早餐吃什么,还是决定是否要购买一件新衣服,我们每天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
然而,背后隐藏着许多心理机制,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本文将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决策的心理机制。
1. 信息加工与理性决策决策的第一步是信息加工,在我们做出决策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然而,研究表明,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并非始终理性而客观。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信息加工存在一些认知偏差,例如选择性收集信息和确认偏见。
选择性收集信息是指我们倾向于选择有利于我们已持有观点的信息,并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行为可以提升我们对决策的自信,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我们忽略了关键的事实。
确认偏见是另一种常见的信息加工偏差。
它指的是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与我们已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对于与之相悖的信息则持怀疑态度。
2. 情绪与决策我们的情绪状态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正面情绪能够促使人们更加乐观和大胆,倾向于冒险和接受更高的风险。
相反,负面情绪则会使人们更加谨慎和保守,更倾向于避免风险。
此外,情绪还会对推理和判断能力产生影响。
一项实验发现,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思维更为灵活和创造性,更容易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而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时,他们的思维更为保守和局限,更容易陷入固定思维模式。
3. 决策的认知负荷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面对决策时,我们需要调动大量的认知资源来处理信息和评估各种选择。
而过高的认知负荷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败。
研究发现,当人们同时面临多个选择时,他们会感到决策的困难。
这需要我们进行对比、权衡和评估,而这些过程会占用大量的认知资源。
随着选择的增加,我们的决策效果可能会下降,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4. 社会心理与决策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决策也常常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群体决策会受到集体智慧和群体压力的影响。
集体智慧是指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为准确和优秀。
决策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常常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决策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常常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决策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常常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
无论是小事还是重大决策,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以实现最优的结果。
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我们常常会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这引发了人们对决策心理学的关注,希望能够了解为什么我们会做出这些不合理的决策。
1. 决策的心理机制决策的心理机制是我们做出决策的基础。
在大脑中,多个脑区相互协作,参与了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其中,杏仁核(amygdala)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是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脑区。
杏仁核负责情绪和激励的加工,而前额叶皮质则控制着我们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然而,这两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总是平衡的,导致我们在做出决策时容易被情绪所主导。
2. 影响决策的心理因素除了基本的心理机制外,还有许多心理因素可以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从而导致不理性的选择。
2.1 信息加工的偏见我们在处理信息时往往存在许多常见的偏见,比如确认偏见、选择性注意、归纳偏见等。
这些偏见使得我们在决策时倾向于过度重视某些信息,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信息,导致不理性的决策。
2.2 风险态度每个人对风险的态度不同,有的人偏向冒险,有的人偏向避险。
这种个体差异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使我们在面对风险时做出的选择偏离理性。
2.3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也是影响我们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我们置身于一个有竞争性或者有群体压力的环境中时,我们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做出与我们本人意愿不符的决策。
3. 心理误导与决策心理误导是指我们在做出决策时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判断能力,使我们做出了不理性的选择。
3.1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在做决策时,我们通常会以已知的信息为基准进行判断。
比如,在购物时看到降价的标签,即便我们并不需要该物品,也可能因为降价而被“锚定”,做出不理性的购买决策。
行为心理学解析人类决策中的风险与效用
行为心理学解析人类决策中的风险与效用人类决策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涉及到风险与效用的权衡。
行为心理学正是研究这一过程的学科之一,通过对人类决策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们在面对不同风险和效用时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本文将通过行为心理学的视角,解析人类决策中的风险与效用。
1. 决策的心理过程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到饱受关注的效用和风险。
效用是指人们对决策结果的期望值,而风险则表示决策结果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
在决策的过程中,人们会基于效用和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最合适的选择。
2. 风险与效用的权衡在面临风险时,人们通常会倾向于选择较低的风险。
这是因为人类存在一种风险规避的心理倾向,即宁愿选择较低的风险,也不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
这种心理倾向在金融投资领域中尤为明显,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相对低风险的投资方式。
然而,人们的风险偏好并非完全一致,不同个体在决策时存在着不同的倾向。
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愿意冒险和尝试新事物,而有些人则更加谨慎,偏好较低的风险。
这种差异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经验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3. 选择与决策的偏差在人类决策中,存在着许多常见的偏差,这些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做出次优或错误的选择。
其中一个典型的偏差是确认偏差,即人们更倾向于寻找和采纳支持自身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
这种偏差可能使人们陷入信息的局限中,无法全面评估风险和效用。
此外,心理账户效应也是一个常见的决策偏差。
人们倾向于将同一账目中的收益和损失分开考虑,对待收益和损失的态度不一致。
具体而言,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要远远高于对同等金额收益的敏感度。
这种心理账户效应在投资决策中尤为突出,可能导致过度谨慎或过度冒险。
4. 心理学原理在决策中的应用对于风险和效用,行为心理学已经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应用原理和建议。
一些研究发现,通过增加信息透明度和提供决策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风险。
心理学解读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心理态度
心理学解读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心理态度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态度。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风险态度和不确定性心理可以通过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本文将从认知角度、情感角度和行为角度三个方面来解读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心理态度。
认知角度:风险知觉和判断认知角度主要关注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知觉和判断过程。
在心理学中,风险知觉是人们对风险事件概率和严重性的主观评估。
人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信息来源和社会文化背景,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
例如,对于经济衰退的风险,有些人可能倾向于悲观和谨慎,认为经济形势将变得更加不确定,而有些人则可能更加乐观,对经济的复苏抱有信心。
此外,人们的判断偏误也可能影响他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
例如,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低概率事件的评估往往存在着乐观偏误,即他们低估了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性。
这种乐观偏误使得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从而在决策时可能会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情感角度:恐惧和期望情感角度主要关注人们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所经历的情感体验。
恐惧和期望是人们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常见的情绪体验。
恐惧是一种对潜在威胁的情感反应,当人们感觉到自身面临风险时,往往会产生恐惧情绪。
例如,对于可能的疾病风险,人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导致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如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相反,如果人们对风险事件抱有期望,他们可能会对风险采取更加乐观的态度。
例如,对于可能的财务投资风险,有些人可能会期望通过投资获得高回报,并对风险的出现过度乐观。
这种期望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使他们更倾向于承担更高的风险。
行为角度:风险厌恶与风险接受行为角度主要关注人们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的行为表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分为风险厌恶和风险接受两种类型。
风险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潜在风险事件的回避倾向。
当人们认识到可能的风险时,他们倾向于选择避免风险的策略,即选择较安全且收益相对较低的选项。
心理学中的决策和行为研究
心理学中的决策和行为研究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决策和行为是两个常见的研究方向。
决策和行为研究涉及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外在因素等都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与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心理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决策和行为研究中的复杂性。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中常见的决策和行为研究的例子:1. 风险决策研究风险是指可能的损失或不确定性。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必须作出决策来协调损失和可能获得的利益,特别是在涉及风险的环境中。
因此,风险决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人们作出风险决策的因素,如控制和管理风险,喜好和激励,以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方式等。
2. 社会行为研究社会行为研究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个人如何与他人交互和相互影响。
心理学家研究人们为什么会给予别人帮助或恶意攻击,以及人们之间的合群行为和协作行为。
社会行为研究通常采用实验方法和调查问卷等。
3. 内在动机研究内在动机是指产生行动的人内部的因素,如兴趣、享受和玩乐等。
心理学家研究了内在动机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例如,他们研究通过游戏、拼图等自我驱动的学习方式,同时探究食物、性和智力等方面的欲望驱动。
4. 注意力和决策研究注意力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有了注意力,我们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
在决策过程中,注意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影响个人如何评估可行方案和采取最终决策。
心理学家研究了注意力和决策之间的关系,包括心理自我控制、工作记忆和情绪等。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心理学研究的分支,例如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认知心理学等。
但是,决策和行为研究在心理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研究将会拓展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并在不同环境中采取行动。
心理学角度解读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
心理学角度解读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决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选择早餐吃什么,还是决定是否买下心仪已久的新手机,我们都需要做出决策。
然而,决策过程中常常出现非理性行为,即我们做出的决策与理性思考相悖。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常常表现为冲动购物、投资失误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行为,我们可以从认知偏差的角度来分析。
认知偏差是指我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个人经验、情感和刻板印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信息的感知和理解出现偏差。
这些认知偏差在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确认偏差是决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非理性行为。
确认偏差指的是我们倾向于寻找和接受与我们原有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使得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决策,而不愿意考虑其他可能性。
例如,当我们决定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时,我们往往会主动搜索和接受该品牌的好评,而忽视其他品牌的评价。
这种确认偏差导致我们对决策的效果和风险评估不够全面,从而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其次,损失厌恶是另一种常见的非理性行为。
损失厌恶指的是我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对同等价值的收益的敏感程度。
这种偏差使得我们在决策过程中更加谨慎和保守,害怕承担风险。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可能的损失时,我们往往会做出不合理的决策,为了避免损失而放弃可能的收益。
这种损失厌恶使得我们错失了一些机会,限制了我们的决策空间。
此外,羊群效应也是决策过程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
羊群效应指的是我们倾向于跟随他人的决策,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判断和信息进行决策。
这种偏差源于我们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从众心理。
例如,当我们看到身边的朋友都购买某个产品时,我们很容易受到影响,也会跟着购买,而不去思考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这个产品。
这种羊群效应使得我们的决策缺乏独立性和理性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些非理性行为呢?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非理性行为与我们的认知和情感有关。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风险决策行为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风险决策行为引言风险决策一直是人类行为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在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和选择时,都需要做出决策来管理风险。
而认知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记忆和学习等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对人类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风险决策行为,分析认知心理学如何影响人们的风险决策,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来改善风险决策。
第一部分:认知心理学对风险决策的影响1. 信息加工的差异认知心理学指出,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会受到大量的信息输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筛选和加工,最终产生决策。
而不同的个体在信息加工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他们的风险决策行为。
有些人更倾向于根据直觉和情感做出决策,而有些人更依赖于理性和分析。
这种信息加工差异会导致不同的风险决策行为,有些人更愿意承担风险,有些人则更倾向于避免风险。
2. 决策偏好的形成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在风险决策中会受到各种偏好的影响。
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通常比对于收益的敏感度更高,这就导致了人们在风险决策中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愿意承担风险。
人们还存在着对于不同风险的偏好,比如有些人更愿意接受小概率的大损失,有些人则更害怕大概率的小损失。
这些决策偏好的形成会在风险决策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3. 对风险的感知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风险的感知存在认知偏差,即他们会高估某些风险或低估某些风险。
在面对潜在的损失时,人们通常会高估风险,并表现出更加保守的风险决策行为;而在面对潜在的收益时,人们则会低估风险,并表现出更加冒险的行为。
这种对风险的感知偏差会影响人们的风险决策,使他们在风险决策中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1. 风险沟通的优化在实际生活中,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优化风险沟通,提高人们对风险的认知水平。
在面对健康风险时,可以通过使用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来传递风险信息,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风险的大小和潜在的影响,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风险决策。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类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类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对人类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理解人们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时,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解释和理论,涉及到个体差异、情感、认知、社会因素等。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类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并结合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阐述。
1. 个体差异的解释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面对风险和冒险时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人们的性格特质、基因、环境背景等因素都会对其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的冒险倾向性会直接影响其对冒险行为的接受程度。
一些人可能愿意冒险尝试新事物,而另一些人则更加谨慎。
此外,人们对不同风险和冒险的态度可能存在差异,有些人对经济风险更加谨慎,而对冒险旅行却更加乐观。
2. 情感的解释情感是人类对风险和冒险态度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较大。
例如,人们对于带来负面情绪或不确定性的风险可能更加谨慎,而对能够带来积极情绪或刺激的冒险可能更加倾向。
这说明人们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受到情感预期的驱动。
同时,人们对过去风险经历的记忆和情感反应也会对其对未来风险行为的态度产生影响。
3. 认知的解释认知解释强调人们在风险和冒险决策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们在评估风险时会依据自身的认知加工进行判断。
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决策模型,如期望效用理论和对应理论,来解释人们在面对风险和冒险时的决策行为。
其中,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会对潜在好处和损失进行加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
而对应理论则认为人们会根据对风险的主观感知进行判断和选择。
4. 社会因素的解释人们的风险和冒险态度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认同、文化背景、群体压力等都会影响人们对风险和冒险的态度。
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加鼓励冒险精神,而某些社会环境可能更加强调安全和稳定。
此外,社会交往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研究表明,人们的风险态度可受他人意见和群体选择的影响,存在从众行为和风险偏好的现象。
决策心理学如何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机会
决策心理学如何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机会决策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
然而,每个决策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机会。
为了更好地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机会,决策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模型,帮助人们更全面、科学地做出决策。
一、决策风险的评估决策风险是指在决策中出现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损失的可能性。
为了评估决策的风险,决策心理学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是一种常用的决策评估方法。
它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根据不同选择的概率和效用来衡量风险。
具体而言,期望效用理论通过将每种选择的概率乘以其相应效用的值,然后加总得出最终的期望效用值。
这样,人们可以基于这些期望效用值来进行决策,并评估决策的风险。
2. 主观概率主观概率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经验、信念和情感来估计事件发生概率的一种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来评估决策的风险。
然而,主观概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可能受到个体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
3. 应对偏差应对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决策风险时,可能会出现的倾向性偏差。
例如,人们在面对小概率事件时常常过于乐观,而在面对大概率事件时又过于悲观。
了解和认识这些应对偏差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决策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或降低风险。
二、决策机会的评估决策机会是指在决策中出现的有利可能性或潜在的收益。
为了评估决策的机会,决策心理学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 多准则决策分析多准则决策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决策机会的方法。
它可以将决策问题转化为多个准则,并根据这些准则对不同选择进行评估和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选择在各个准则上的得分,人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决策的机会。
2. 沃斯顿偏好模型沃斯顿偏好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决策机会的心理模型。
它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基于自身的偏好和价值观来选择最佳的决策。
通过了解个体的偏好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评估决策的机会,并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3. 效应启发效应启发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受到效应的影响而做出决策。
心理学视角下的决策行为分析
心理学视角下的决策行为分析一、引言决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偏好、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等。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可以为我们解开决策行为背后的秘密。
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人们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
二、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在决策过程中,人们会运用不同的认知策略来处理信息。
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决策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思维流程模型和双系统模型。
1. 思维流程模型思维流程模型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会通过认知阶段、评估阶段和决策阶段来完成决策。
在认知阶段,人们会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决策的基础。
在评估阶段,人们会对每个决策选项进行评估和比较,以确定最佳选项。
在决策阶段,人们会根据经验和直觉做出最终的决策。
2. 双系统模型双系统模型认为,人们的决策行为由一个反思性系统和一个直觉性系统共同驱动。
反思性系统负责慎重思考、理性判断和深入分析。
而直觉性系统则依赖于直觉、情感和直觉经验,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人们在决策时往往会同时运用这两个系统,但两者的权衡比例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三、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情绪是人们决策行为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处理和选择。
1. 情绪启动效应情绪启动效应指的是人们在情绪激发下做出更冲动、更冒险的决策。
例如,当人们处于高兴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可能更愿意承担风险,而在沮丧的情绪状态下,他们可能更加保守。
2. 选择困难情绪还可能导致选择困难。
当人们处于情绪激动或焦虑的状态下,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选择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做出决策困难、犹豫不决的行为。
四、社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社会因素是另一个会影响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
1.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所遵循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往往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
如果某个决策被认为是社会规范所接受的,那么人们更有可能选择这个选项。
决策心理学的原理和启发式思维
决策心理学的原理和启发式思维决策心理学是研究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原理和思维模式的学科。
它涉及到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的思考过程、决策原则和判断偏差。
启发式思维则是人们在决策时运用的一种快速而经验性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决策心理学的基础原理以及启发式思维的应用。
一、决策心理学的原理1. 局限性思维效应:个体容易受到自身经验和信息获取的限制,从而产生有限的思维和判断。
例如,过度自信和确认偏差使得个体倾向于信任自己的判断而忽视其他可能性。
2. 损失厌恶:个体对损失的敏感度高于对同等价值的收益的敏感度。
这种心理倾向导致人们宁愿避免风险而选择损失较小的选项。
3. 确认偏差:个体倾向于从信息中选择那些与自身观点相符的部分,并过度关注证实自己观点的信息。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忽视反对观点和证据。
4. 前瞻偏见:个体在决策时通常倾向于过度关注和重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和结果,而忽略当前已经发生的实际情况。
5. 群体思维:个体在群体决策中容易受到群体压力和共识寻求的影响,导致决策的结果与个体预期不符。
二、启发式思维的应用1. 代表性启发式:个体倾向于根据事件或对象在某些特征上的代表性来进行判断。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具备某些典型的特征时,我们会倾向于认为他们属于某个特定的群体。
2. 可得性启发式:个体倾向于根据信息在记忆中的可得性来判断其重要性和可能性。
如果某个事件在个体的记忆中更容易回忆起来,个体可能会认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更高。
3. 锚定和调整启发式:个体倾向于根据给定的起始点(锚点)来进行估计和调整。
例如,在定价中,初始价格通常会对个体的定价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4. 可能性启发式:个体倾向于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进行决策,而忽视事件的实际概率。
这种启发式使个体更容易受到稀有事件的吸引,而忽视常见事件的影响。
5. 处理方式启发式:个体倾向于根据事件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例如,个体可能更愿意选择直觉和情感驱动的决策方式,而忽视更为理性和分析的决策方式。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风险决策行为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风险决策行为风险决策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面对的一种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上、生活中还是投资理财中,我们都需要不断进行风险决策。
而这种决策行为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我们的认知心理过程会影响我们对风险的感知和决策。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风险决策行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认知心理学影响了个体对风险的感知。
人类是感知风险的动物,我们通过认知心理过程来感知和理解风险。
在认知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关于风险感知的理论和模型,比如“三维风险模型”、“双系统理论”等。
这些理论揭示了人们对风险的感知过程,并指出了认知心理过程对风险感知的重要影响。
“三维风险模型”认为风险感知有三个维度,分别是认知控制、认知经验和认知运动。
认知控制是指个体对风险的自我评估和控制能力,认知经验是指个体对风险的过往经验和认知偏好,认知运动是指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决策过程。
这三个维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和评估。
而“双系统理论”认为人的决策过程由两个系统共同作用,一个是反应迅速的直觉系统,另一个是反应较慢的理性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不同认知过程会影响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影响了个体对风险的决策行为。
在面对风险时,个体的决策行为受到认知心理过程的影响,比如决策风格、风险偏好和决策模型等。
决策风格是指个体在面对决策时的偏好风格,比如是积极冒险还是保守稳健。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决策风格受到认知心理过程的影响,比如对风险的认知偏好和认知控制能力等。
风险偏好是指个体对风险的倾向和偏好,不同的认知心理过程会影响个体的风险偏好,比如对风险的感知和评估。
决策模型是指个体在决策过程中所采取的认知策略和决策规则,不同的认知心理过程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模型,比如决策的效用函数和决策的权衡模型等。
认知心理学影响了个体对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面对风险时,个体需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来降低风险,而这些应对策略也受到认知心理过程的影响。
比如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等。
风险评估中的心理学因素与决策偏差
风险评估中的心理学因素与决策偏差风险评估是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收益进行评估和决策的过程。
在风险评估中,人们经常会受到心理学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决策偏差。
本文将分析其中的心理学因素,并探讨其对决策偏差的影响。
一、认知偏差1.1 信息选择偏差人们在面对风险评估时,往往会更倾向于选择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忽视其他相反的信息。
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人们对风险的评估和决策往往不够客观和全面。
1.2 顺应偏差人们在风险评估中,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意见和行为影响,而产生顺应偏差。
当别人对某种决策持肯定态度时,人们更有可能做出与之一致的决策,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1.3 可得性启发人们容易受到可得性启发的影响,将那些容易想起来的事件或信息视为更加可能发生的风险。
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人们对风险的评估容易被过多关注某些明显或突出的事件而忽视其他可能的风险。
二、情感偏差2.1 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的感知比对收益更加敏感,容易因为对损失的厌恶而做出保守的决策。
这种情感偏差使得人们对风险的评估更倾向于过分关注潜在的损失,而忽视可能的收益。
2.2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提出了人们对风险的理解和评估与其当前的状态有关。
人们对于潜在的损失更加敏感,而对于相同数量的收益则相对不太敏感。
这种情感偏差使得人们在风险评估中对潜在的损失更加担忧,而对可能的收益相对乐观。
三、判断偏差3.1 过度自信人们常常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忽视了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存在。
这种判断偏差使得人们对风险的评估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决策的风险扩大。
3.2 锚定效应人们常常受到某个特定信息的影响,将其作为评估其他风险的基准。
例如,当人们收到一个初始估计时,后续的评估会围绕这个初始估计进行调整,从而产生锚定效应。
这种判断偏差使得人们的决策往往无法脱离最初所获得的信息。
四、行为偏差4.1 损失追逐人们常常为了避免损失而追逐高风险的决策,这种行为偏差使得人们对风险的评估更加偏激和不理性。
决策心理学中对风险偏好的研究分析
决策心理学中对风险偏好的研究分析决策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面对决策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其中,对风险偏好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决策心理学对风险偏好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风险偏好的定义风险偏好是指个体在决策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或不确定性事件的态度或倾向。
一些人倾向于对风险采取保守的态度,他们更乐意选择风险较小的选项;而另一些人则更偏好冒险,他们更愿意选择风险较大的选项。
2. 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决策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风险偏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1 个体特征个体的性格特征对风险偏好有较大影响。
例如,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外向的人更倾向于冒险,而内向的人更倾向于保守。
此外,个体的经验和知识水平也会影响其对风险的认知和态度。
2.2 情境因素决策情境中的各种因素也会对个体的风险偏好产生影响。
例如,当个体面临较大的压力或时间限制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选项。
此外,个体对于潜在利益或损失的主观价值评估也会影响其对风险的选择。
3. 风险偏好的测量为了研究个体的风险偏好,决策心理学研究者发展了多种测量方法,常用的包括期望效用理论和风险偏好量表。
3.1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是决策心理学中最经典的理论之一,它认为个体在决策时会权衡不同选项的潜在效用和概率,从而做出最佳选择。
该理论通过计算期望效用来反映个体对风险偏好的态度。
3.2 风险偏好量表风险偏好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调查工具,用于测量个体的风险偏好程度。
通常,该量表会提供一系列关于风险程度的描述,并要求个体根据自己的偏好程度进行选择和评估。
4. 风险偏好的实际应用对风险偏好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金融领域,了解个体的风险偏好可以帮助投资者更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
此外,在医疗决策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也需要考虑人们的风险偏好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5. 风险偏好的调节对于风险偏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个体在决策中的行为模式,还帮助人们发现一些调节风险偏好的方法。
心理学视角下的决策行为与风险偏好
心理学视角下的决策行为与风险偏好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
无论是职业发展、投资理财还是个人生活,决策都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为什么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的抉择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呢?为了理解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心理学家们开始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决策行为与风险偏好。
决策行为是指当人们面临抉择时,根据不同的选择条件来进行判断,并做出决定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其中,风险偏好是决策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风险偏好是指个体在面对有潜在风险的选择时,对不同风险水平的态度和偏好。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们在风险偏好上存在着个体差异。
有些人更倾向于冒险,他们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来获得更高的回报;而有些人则更加保守,在面对风险时更倾向于选择较低的风险选项。
这个个体差异的存在可以归因于不同的心理因素。
第一个影响风险偏好的心理因素是情感。
研究发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与他们的情感状态密切相关。
当人们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时,他们更有可能选择更大的风险。
这可能是因为积极情感可以降低人们对潜在风险的感知,从而使得冒险行为更加吸引人。
相反,当人们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较低的风险。
这是因为消极情感会增加人们对潜在风险的敏感度,使得他们更加谨慎小心。
另一个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是认知偏差。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存在许多认知偏差,即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判断。
其中最著名的是“损失厌恶”效应和“确认偏差”。
损失厌恶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对同等价值的收益的感受,也就是说,人们更加厌恶损失,更加不愿意承担风险。
而确认偏差指的是人们更容易相信与自己已有观念相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些认知偏差使得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风险偏好。
此外,社会因素也会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人们的决策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心理学角度看待人类决策与风险偏好
心理学角度看待人类决策与风险偏好在人类的生活中,决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简单的选择,还是在重大的决策中面临风险与机遇,我们的决策行为都受到心理学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决策与风险偏好。
首先,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当我们面临一个决策时,我们通常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经验来做出判断。
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决策行为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认知偏差是指我们在信息加工和决策过程中的主观判断和偏好。
例如,我们往往更容易受到最近经历的影响,即顺势而为的效应,或是受到过度自信和乐观的影响。
这些认知偏差可能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性或错误的决策。
其次,风险偏好是指人们在决策中对风险的态度和偏好。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风险偏好与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相关。
例如,一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冒险,喜欢追求刺激和挑战,这与他们的人格特质有关。
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倾向于保守,更注重风险的规避和安全性。
此外,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风险偏好也会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下时,他们更愿意承担风险,而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下时,他们更倾向于回避风险。
此外,决策与风险偏好还受到个体经验和文化的影响。
个体经验是指个人在过去的决策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研究表明,个体经验会影响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判断。
比如,在多次失败的经验后,人们可能会更加谨慎和保守。
而文化也对决策与风险偏好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容忍程度会有所不同。
一些文化可能更强调风险规避和稳定性,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加注重创新和冒险。
最后,在决策与风险偏好的研究中,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决策模型和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期望效用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中会比较不同选择所带来的预期效用,并选择效用最大化的选项。
然而,这个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因为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认知偏差和个体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心理学家也提出了其他的决策模型和理论,如厌恶损失理论和双系统模型等来更好地解释人类的决策行为。
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对风险的态度
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是一个多样且复杂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一问题不仅能深入探究个体的行为动机,还能为风险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风险态度的定义与分类风险态度是指个体在面对潜在风险时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倾向。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风险态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风险厌恶、风险中立和风险偏好。
风险厌恶者倾向于避免潜在风险并追求低风险收益;风险中立者对风险持中立态度,不偏好高风险或低风险;而风险偏好者则愿意承担高风险以追求高回报。
二、风险态度的心理机制1. 心理剖析理论:心理剖析理论认为个体对风险的态度受到内心深层的欲望和冲突的影响。
例如,风险厌恶者可能具有对损失的恐惧感和控制欲望,而风险偏好者则可能有冒险和刺激欲望。
2. 期望-价值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指出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是基于对可能结果的预期价值进行评估的。
个体的决策倾向往往受到期望价值的权衡。
当预期价值趋同时,个体更可能选择相对低风险的决策。
三、风险态度的形成原因1. 个人特质:个体的性格、经验和价值观等个人特质对风险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乐观主义者通常对风险持中立或偏好态度,而焦虑倾向者则更倾向于风险厌恶。
2.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存在差异。
例如,东方文化普遍强调谨慎、稳妥和避免潜在风险,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体追求创新和冒险。
3. 信息获取和加工方式:对风险的信息获取和加工方式也会影响个体的风险态度。
研究表明,个体倾向于从正面信息中获取启示,忽略或低估负面信息,从而导致风险态度的偏差。
四、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1. 决策行为:个体的风险态度会直接影响其决策行为。
风险厌恶者在决策时更趋向于选择保守策略,而风险偏好者更倾向于冒险和高风险决策。
2. 投资行为:个体的风险态度也会对其投资行为产生影响。
风险厌恶者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稳健的投资方式;而风险偏好者则更喜欢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提要本文认为,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经历了三个方面的发展:从以效用值和主观概率为主的研究到以信息加工思想为主导的启发式策略的研究,从主要侧重于静态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到更加侧重于动态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从只注重于封闭性风险决策任务到更注重于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
并且指出,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应当成为心理决策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静态风险决策动态风险决策封闭性风险决策开放性风险决策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始于大约半个世纪以前,研究者们试图运用有关的决策心理学理论去描述、解释、预测人类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进行的各种决策过程。
风险决策的心理学研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但是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为数不多,因而困难重重。
尤其在国内有关决策的心理学研究文献中,风险决策任务的心理学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决策心理学的书籍都没有提及风险决策的概念及其研究情况。
然而事实上,风险性才是人类决策的最大特征。
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今日中国,各项改革措施、信贷投资、股票证券、企业经营、市场开发,无不充满着风险性决策。
从寻常百姓到领导人物,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性决策。
因此,风险性决策的心理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成为当今决策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哈沃德(Howard,1968)〔1〕指出,决策情境是由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构成的三维空间。
其中,不确定性是指存在着决策者无法完全准确预测事件的决策情境。
这是决策情境的最为重要的维度;动态性是指由于决策情境随着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所呈现出来的可变性与可更改性。
任何一项决策任务都可以用相应的三维坐标来表示,可以根据每一种决策任务在决策情境中所处的坐标来确定出决策任务的类型。
不确定性维度不为零的决策任务称为风险决策任务,在风险决策情境中,决策者无法确切在预测决策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赢还是输。
对决策者来说,这两种决策的结果在决策之前最多不过是具有某种概率或可能性而已。
风险性决策任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静态风险决策任务(动态性维度为零),另一类是动态风险决策任务(动态性维度不为零)。
静态风险决策任务(SRT)可以表示为SRT=(A,H,W),其中A=(a[,1],a[,2],……,a[,n])表示一系列有限数目的备择方案,决策者从中选择一项符合其决策目标的方案。
H=(h[,1],h[,2],……h[,m])表示一系列有限数目的对于决策结果性质的预测或假设,通常以某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来表示。
W=(w[,1],w[,2],……w[,m])表示当某种决策结果以相应概率发生时,决策者选择某种备择方案后产生的决策后果,通常以其对于决策者的价值(收益或报偿)来表示。
在静态风险决策任务中,我们假定,对决策者而言,有关备择方案及其结果的信息在决策开始到决策结束这段时间(t[,1],t[,n])内是不变的,A、H、W、主观概率和效用函数都是不变的,这就是说,在整个决策过程当中,决策者不接收任何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只是在决策结束后才能体会到决策结果的价值。
显然,静态风险决策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着的世界中,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不可能不面对着时刻变化着的信息,这使得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决策情境都是变化着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风险决策情境。
动态风险决策任务(DRT)可以表示为DRT=〈A,H,W,D〉,其中,D=(d[,1],d[,2],……,d[,k])表示来自各个信息源的信息。
有关动态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大多数早期的实验研究注重研究的问题是,各种来源的信息在决策者对于结果发生的主观概率评估中所起的作用。
当新的信息在时间区间(t[,1],t[,n])输入到决策系统中时,决策者会对原先的决策结果的主观概率(先验概率)进行相应的修正,变成当前时刻的新的主观概率(后验概率)。
这整个的修正过程称之为判断过程。
最后的主观概率称为判断结果,它是根据决策结果假设系列作出的后验概率的函数。
可以说,在所有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领域的决策者的风险决策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判断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作出理性的行为呢?早期的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类决策者是按照贝叶斯理论模型所说的那样,象一位直觉的统计专家一样作出理性的决策。
许多而后的研究者认为这至少是过于偏激了。
在有关主观概率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研究者们忽视了后验概率对备择方案、决策后果及其主观效用值的影响。
信息对于决策过程的重要影响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比如信息的有效利用对提高决策质量的作用的研究就相当缺乏。
当然,最重要的困难在于我们对信息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还知之甚少。
在上述两种风险决策任务中,A,H,W,D都是现成的,即决策者事先知道所有的备择方案及其各种可能的后果,这类风险决策任务我们称之为封闭性风险决策任务。
企事业单位的较低级的行政部门的日常行政任务就属于这一类。
而在实际决策中有相当一部分真正带有风险性的决策是在正式决策之前需要决策者自己先提出可行的备择方案并对各种备择方案的结果做出预测,也就是在上述时间区间内,A,H,W,D都不是现成的,都是需要决策者自己找出来的,我们称这样的风险决策任务为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
如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与决策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
因为改革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举措,没有现成的算法规则可以依循,也没有现成的备择方案,更无法准确预知各种备择方案的后果,各种可能出现的、影响决策结果的信息也无法准确预测,只能等到方案实施之后才知道结果如何,因而风险性是最大的。
心理学对于风险决策行为的研究表明,风险决策过程主要是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的:对风险决策任务作出内部表征;对每种决策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对影响决策结果的事件进行预测;对各种备择方案作出风险选择。
决策者在进行风险决策时,首先就是对风险决策任务作出内部表征。
即决策者在其大脑中就风险决策任务建立其相应的、内在的心理模型。
研究者们认为,封闭性风险决策任务的内部表征可以分成三类,即概率表征、归因表征和确定性表征。
风险决策过程是由一系列赌注构成的。
当决策者把这一系列的赌注看成是具有已知结果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时,该决策者就是对这项决策任务形成了概率表征。
然而,在实际生活里的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很少使用诸如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等专业术语,他们会更多地使用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风险性大或小等描述任务特征的日常用语。
对决策者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决策的风险水平。
斯劳威克等人(Slovic和Lichtenstein,1969)〔2〕曾经指出,决策者往往倾向于把他所面对的风险性按照其重要性程度加以排列,在其大脑中形成了一种把每种决策备择方案的风险性排列起来的内部表征,称为归因表征。
许多因素都会对归因表征产生重要影响。
高尔(Gaul,1977)〔3〕的研究表明,决策者的人格特征对归因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他的研究发现,低焦虑感的决策者更加看重于成功的可能性,因而宁愿冒更大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而高焦虑感的决策者则因为更加看重失败的可能性而把自己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定得很低,宁肯保守一些也不愿意冒他认为比较大的风险。
这些有趣的发现无疑将促进进一步深入的实验研究。
第三类内部表征是确定性表征。
但是已有研究证据表明,在实际决策中的确存在这种现象。
当决策者面对风险性决策任务时,有些决策者会在心理假定这项任务不是由任何随机变量构成的,每种决策备择方案的结果都可以是由一些只要我们想建立就能建立的规则严格预定好了的,决策者应该有可能对决策后果作出完全确定的预测。
使用确定性表征的决策者,试图找出隐藏在风险性决策任务背后的那些控制风险性决策任务的规则,把本来看来是不确定的问题转换成确定性问题,把风险性决策转化成完全理智的、可以找出确定性规则的问题。
研究表明,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决策情境及风险决策任务以图式或表征的方式反映到决策者的大脑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转换过程。
风险决策的内部表征有如下特点:1.是由决策任务结构决定的,但它并不是决策任务结构的内部拷贝,决策者会对决策任务信息进行主动的组织与加工,不同的决策者对于同样的决策任务可能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内部表征。
2.是一种动态结构,可以在决策过程中被不断地加以修正。
3.对于风险决策任务的信息加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该决策任务所形成的内部表征。
一般而言,风险决策任务内部表征的结构决定了该决策任务信息加工的程序。
4.能否正确地进行风险决策,还取决于决策者选用的内部表征的种类是否合适。
因为研究已经表明,只有适应于某种决策任务的相应的内部表征才真正有利于决策过程的进行,否则,可能成为一种不利于决策正确进行的障碍。
适当的内部表征已经使风险决策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对于风险决策内部表征过程的研究,是心理决策过程研究的重点问题。
但其中主要都是关于封闭性风险决策任务的研究。
对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涉及的并不多。
施特曼克(Shtemenko,1968)〔4〕曾经就斯大林(Stalin)的政治军事决策做过富有启发意义的探讨。
贝尔曼与斯密斯(Bellman & Smith,1973)〔5〕曾对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过研究。
有关的实验研究就更为不多了。
考茨莱基(Kozielecki,1969)〔6 〕做过一项名为“军事侦察”的实验,研究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的内部表征问题。
在实验中,让被试想象自己是一位在军事中心工作的、必须不断搜集敌人军事力量情报的军事专家。
他可以从五种信息呈现中获取有关“情报”:每种信息以两种符号(X和L)、七个字符的方式直线排列,被试的任务是找出七列字符的共同特征(敌军情报)。
被试必须事先自己提出种种备择方案,然后进行选择。
而且必须连续破译五个这种类似的“情报”。
结果发现,被试都会犯一种考茨莱基称之为“判断衰减”的错误:他们都不能完全正确地提出所有的备择方案。
同时,他们还会犯的另外一种错误是,提出一些并不能描述七列字符共同特征的假设。
考茨莱基认为,备择方案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抽象性是直接影响开放性风险决策任务内部表征的重要因素:决策任务越是复杂、越是需要抽象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备择方案就越不容易被形成内部表征,越不容易被提出,越容易发生“判断衰减”的错误。
备择方案中被描述的对象越是有特色,这项备择方案就越容易被表征、越容易被提出。
而判断衰减又会导致更多的判断错误。
这是决策者进行开放性风险决策时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
减少这种决策失误的一种方法是“专家同时工作法”,即让一组专家各成员同时分别地提出各自的备择方案,以提高开放性风险决策的质量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