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优质公开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教学设计精品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采集信息,形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四、教学设计思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教学用品:实验药品: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CaCO3(s)、稀盐酸、石灰水、B 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试液等;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
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鉴别及相互转化的常见方法;3.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对比实验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教学过程】【活动一:我说你猜】它是制作面包的发酵粉、食用它可治疗胃酸过多、它可制作泡沫灭火器。
它是__________【活动二:分组探究实验1】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物理性质的异同药品和仪器:Na 2CO 3和NaHCO 3固体、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活动三:探究实验2】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的热稳定性233写在表格最后一列。
药品和仪器:Na 2CO 3和NaHCO 3固体、澄清石灰水、试管、酒精灯步骤:如左图所示,取2支洁净干燥的试管,将Na 2CO 3和NaHCO 3分别进行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这一反应可用于鉴别Na 2CO 3和NaHCO 3。
【活动四:分组探究实验3】比较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药品和仪器:Na2CO3和NaHCO3固体、稀盐酸、试管、胶头滴管233【思考与交流4】等质量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谁生成气体更多?为什么?【使用反馈】1、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不准确的是( )A.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B.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C.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时生成CO2的量一样多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2、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取固体样品,滴加同浓度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科学探究1
请通过实验证明,称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0.5g,分别加入滴加水(注意水的滴加,加的过多得不到结论),观察那种物质先溶解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滴加酚酞溶液,探究其碱性强弱。
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得结论。
成员讲述、归纳
请其中2组成员讲述该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然后进行评价,总结出结论
固体加热分解的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2
提问
结论
板书(表格设计)
Na2CO3和NaHCO3的加热
我们看见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有水珠生成,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热,浑浊的石灰水有开始变澄清,说明什么?碳酸钠是否有这种现象?
物质
名称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Na2CO3
无
无
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
NaHCO3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加热,使NaHCO3固体分解。
选择
如何选择装置?(学生思考后)安装装置。
Na2CO3+2HCl=
NaHCO3+HCl=
板书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1.在水中溶解性 Na2CO3>NaHCO3
2.与盐酸反应
a.CO32-+2H+=H2O+CO2↑
b.HCO3-+H+=H2O+CO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文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教材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参考了三套教材并对其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做了分析: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放在离子反应之后的。
设计了3个实验:(1)取固体分别溶解,滴加酚酞观察颜色;(2)分别加热;(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二者与盐酸反应。
苏教版: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放在离子反应之前的。
设计了3个实验:(1)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CaCl2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使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3)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用试纸);用碳酸钠溶液洗沾有油污的铜片,通过这三个实验探究碳酸钠中CO32-与Ca2+、H+的反应,以及其碱性。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与钙离子生成沉淀;碳酸钠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气体;碳酸钠溶液的碱性。
另外涉及到如何由碳酸钠制备碳酸氢钠。
鲁科版: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安排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之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还涉及到如何由碳酸钠溶液得到碳酸氢钠,以及碳酸氢钠溶液如何得到碳酸钠。
三种教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见表1。
表1 三套教材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2.学生分析(1)高中生普遍具有的特点: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而不深入理解。
高中生对物质的兴趣不局限在表面,而是对更本质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
他们希望能够从更本质的角度去看问题。
而化学就是从分子、原子水平来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我们从微观离子之间的反应来解释现象。
不喜欢盲目地做实验而没有一定的方法。
常常会遇到学生上课学得很好,但是一到实验室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浪费。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工业用于哪些领域?同学们有没有蒸过馒头?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什么一小块面团能蒸出一个大馒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
过渡
引导
板书
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
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
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碳酸钠: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
颜色及晶形:碳酸钠:白色粉末,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高中化学优质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Na2CO3+H2O+CO2=2NaHCO3 (创新亮点:本实验利用一些简单易找的器材,增强实验创新,特别是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两
种对比鲜明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也直接诱发和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意义建构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名称化学式 俗称
碳酸钠(Na2CO3 )
碳酸氢钠 (NaHCO3 )
探究四 Na2CO3、NaHCO3 的相互转化 资料卡片——侯氏制减法 原理:NH3+CO2+NaCl+H2O=NH4Cl+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 演示实验:600mL 雪碧一瓶,碳酸钠粉末。倒掉约三分之二的雪碧,加入 5-6g 碳酸钠粉末, 迅速盖上盖子,观察现象;摇匀后,再观察现象。 现象:先观察到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泡沫充满瓶内。充分摇匀后,观察到瓶子瘪了。 原理:雪碧中的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充分摇匀后,瓶内的二氧化碳与多 余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这是碳酸钠转变为碳酸氢钠的途径。
操作 1:将 2mL 盐酸缓慢注入 Na2CO3 溶液中。 现象 1:气球不胀大,溶液颜色变为浅红色。 操作 2:将 2mL 盐酸同时、缓慢注入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中。 现象 2:气球同时迅速胀大,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现象分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实质是分步进行的,所以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 碳的速率大于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速率。 (创新亮点: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本实验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 现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微观本质的探究,加深了学生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化学学科 特色。深入对科学知识本质的探究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必须过程。) 问题 5:根据以上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是如何进行相互转化的?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精品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学校课时教学流程(试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新课
展示
探究1
探究2
展示碳酸钠片及其说明书
老师前两天胃疼,在医生的建议下老师买了一瓶碳酸氢钠片,这是碳酸氢钠片的说明书,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疾病,大家知道碳酸氢钠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吗?
碳酸氢钠的兄弟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为什么不使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呢?今天我们将重新认识一下这两个兄弟,通过深入探究他们的性质,同学们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3====Na2CO3+H2O+CO2⬆
教
学
反
思
收
获
困
惑
改
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钠的化合物知识,本节课将深入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物质,课堂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应用展开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的视角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使用
教材
构想
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建构物质性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小节共安排了两个科学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法、对比法、归纳法、等各种科学方法交织运用。教材在本节以钠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为载体,建构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模型,为学生后续学习铁及其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这两个兄弟名字也有相似性,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比较两者物理性质
比较水溶液的酸碱性
提问:如何比较溶液的酸碱性?
演示实验:分别向(3)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教师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如烘焙中的膨化剂、制作洗涤剂等,并引出课题。
2.利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结构及物理性质。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酸碱性。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别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酸碱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一些基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如小苏打在清洁去污中的应用等。
2.学生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知识框架。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总结的成果。
第六部分: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的常见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答题。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批判性地思考,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第七部分:课堂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课程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进行反馈。
评价方法:1.实验操作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数据,评价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和实验技巧。
2.学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在课堂反馈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提前规划并配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2.学生参与度: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总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那么两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
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2.看来呀姐姐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妹妹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优秀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介绍俗名。
2、学生自主探究书本56页科学探究〔1〕,并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外形、加水后的变化及放热情况、溶解性及碱性强弱。
3、教师演示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比拟二者的热稳定性并得出结论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4、学生自主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响的实验
结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响,碳酸氢钠反响速度更快生成的CO2更多。
离子反响方程式:HCO3- + H+ = H2O + CO2↑
CO3 2 - + 2H+ = H2O + CO2↑
5、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1)滴加酚酞
(2)滴加稀盐酸
(3)参加可溶性钡盐和钙盐
四、板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碱性强弱
(2)热稳定性
(3)与盐酸反响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教案:化学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及化学反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器材和药品: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2. 硝酸银溶液(0.1mol/L)。
3. 盐酸溶液(1mol/L)。
4. 化学试剂瓶、滴管、试管、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分别称取适量,分别加入试管中。
2. 碳酸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加入一个试管中,用蒸馏水溶解,摇匀。
3. 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另一个试管中,用蒸馏水溶解,摇匀。
4. 酸碱中和反应: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5. 酸碱中和反应: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试剂(盐酸溶液),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1. 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正确使用和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1. 示范实验法:教师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课堂讨论: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拓展练习:1. 尝试使用其他试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结果。
2. 制定一份安全实验操作规范,要求清晰明确。
教学延伸:1. 可与其他相关实验内容进行结合,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2. 可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3. 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及反应产物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教学难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典型反应及其机理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及实验仪器2. 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的PPT3. 相关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题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如洗涤剂、小苏打等,引起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兴趣。
Step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2.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
2.2 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情况。
Step 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3.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3.2 通过逐步展示实验现象和相关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典型反应及其机理。
Step 4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4.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态和熔点等。
4.2 通过实验演示和展示相关实验数据,加深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的理解。
Step 5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5.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玻璃制造、纸张制造、食品加工等。
5.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这些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Step 6 小组讨论及总结6.1 分组讨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其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
6.2 讲解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加深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的理解。
6.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Step 7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分别与酸、碱、盐反应的性质差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以及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碳酸钠、碳酸氢钠,对两者的性质和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两者的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差异成因并没有本质认识。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以及离子反应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差异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从微观角度理解造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差异的原因,并能正确书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酸、碱、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差异,并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结合实际需求正确选择、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
4.能够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用合适的方法除掉其中混有的杂质。
5.了解侯德榜的事迹、纯碱工业的发展史和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体会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发展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四、重难点Na2CO3、NaHCO3的化学性质对比。
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任务新课导入在课堂派发布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文献两篇,让学生阅读论文后梳理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的性质和用途,整理成笔记,并拍照上传到课堂派。
同学们,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给大家安排了一项阅读文献的任务,并让大家整理出其中包含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教学设计
【课题】 3.2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课程基本安排
【教材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陕西师范大学黄傲聪
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课标分析】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认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这一内容:应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关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要通过它们性质的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要通过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初步学会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①专题2的第二单元内容。
在专题1中介绍了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从专题2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这是一节典型的物质性质的课,也是学生第一次完整地学习一种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碳酸钠是典型碳酸盐,虽然碳酸钠不是直接从海水中获得的,但工业制碳酸钠是以氯化钠为原料,表明了碳酸钠主要也是从海水中转化来的,与本专题的其它内容一脉相承;前面关于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钠、碳酸钠相关的反应也大部分在溶液中进行,这些都是为了下一课时“离子反应”做准备,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把碳酸钠的教学安排在此能为离子反应做铺垫,分散难点。
2.主要内容
教材(对本教学内容)并没有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逐条呈现,而是设计了“碳酸钠的性质”、“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案设计”两个“活动与探究”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使学生在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总结归纳、表达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探究能力。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使学生在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分析
学生已经在人教版初三第十一章《生活中常见的盐》中学过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还有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
专题1中也学习了研究物质的方法,对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专题2中学习了典型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金属元素——钠的性质和用途,对物质分类的分析、化合物性质的分析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因此总体来说,在此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将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晰、有条理。
2.认知分析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普遍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进行较高级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成就欲望,渴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心中的“为什么”。
3.非智力因素
学生连续学习两章全新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很琐碎,且需要记牢,这使学生心理上难免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在学习上会增加难度。
而高一的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较浓厚,喜欢科学探究,因此比较适合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
苏教版普通高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3.2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2)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掌握其相互转化并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3)了解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进一步学会进行科学观察、操作与探究的方法,发展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中找出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
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3)初步发展个性与共性,对立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教学重点】 Na
2CO
3
和NaHCO
3
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良好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养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发现、讲授法、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实验器材:具支试管、小试管、烧杯、酒精灯、气球、pH计等媒体用具:黑板,粉笔,计算机,投影仪, PPT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2、与稀盐酸的反应:
3、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二、实验分析:
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理念上: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教师只是引导者。
积极渗透化学教育中的STS 教育,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内容上:紧扣主题,围绕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展开,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进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形式上:教学设计没有采用传统的表格式呈现方式,而是采用更加具有直观性,流程化的概念图,顺应学生思维流程,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