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河南筝派
音乐(心得)之浅析古筝颤音技法风格流派及教学策略
音乐论文之浅析古筝颤音技法风格流派及教学策略【摘要】:本文以古筝颤音为研究内容,从多个角度对颤音的地域流派、学习颤音常见问题、教学策略以及独特的审美趣味等角度探讨了古筝这一特色的技术。
【关键词】:颤音风格流派古筝教学审美趣味—1—刖S古筝这一乐器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地域的不同,古筝演奏在历史的演变下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色。
丰富的演奏技法使得古筝成为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颤音技法是古筝演奏技法中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技法,在每一个风格流派中颤音都有着不同的韵味,因此,掌握好颤音技法,是想要弹好古筝的必经之路。
—、不同风格流派中的颤音1、陕西筝派陕西筝派的筝曲大多来自戏曲秦腔、碗碗腔以及各地区的民歌小曲,有着强烈而独特的地域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筝曲“以苦为主,苦欢结合”的风格特点。
筝是以韵补声的一种乐器,在陕西筝派中,颤音的运用极好的体现了古筝以韵补声这一特色。
陕西筝曲中多用二度下滑音和左手重颤来表现抑郁、悲伤的情境,其中颤音不仅具有润饰调式骨干音色彩音的装饰作用,还拥有完成特殊调式功能作用。
fa和Si这两个音, 在陕西筝曲苦音调式演奏中,往往被弹奏成微升fa和微降si,并且还会加入左手重颤来增强这种悲伤的情绪,例如《秦桑曲》《云裳诉》等典型秦腔筝曲,这种演奏技法无不孕育着陕西筝派悲壮、凄苦的音乐风格。
2、河南筝派河南筝乐乂称中州古调,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
以韵补声也体现在河南筝曲中,颤音技法在河南筝曲中极具特色,可分为小颤音、滑颤音和大颤音。
小颤音用以表现肝肠寸断的凄苦悲愁悄绪,有很强的感染力;大颤音揉动幅度较大,动宕有情,形成大、小三度的音色变化,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还是快板,无论曲情欢快与悲伤,都不刻意追求清丽。
大颤音是河南筝派最具特色的表现技巧。
3、山东筝派山东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山东筝曲有着刚劲、清丽、音韵浓郁的艺术特点,山东筝曲结构精炼简洁,节奏富于变化,旋律优美柔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作品散发出时代气息。
也谈河南方言及其对河南筝流派艺术风格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周青青最早就河南方言对河南筝曲风格的影响发表文章[1],该文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运用杨荫浏先生的语言音乐学理论讨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文献之一,也是较早运用音乐形态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重要文献之一。
该文从方言音韵与音调发生的关系入手讨论了河南方言音韵对于河南地方音乐、河南筝曲曲调进而对河南筝曲风格的影响,是河南筝曲风格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对河南筝曲的演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河南筝曲演奏多年的学习者,也从周青青的论文中获得很多教益。
今结合笔者的演奏实践及其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谈点体会,以就教方家。
一、河南方言与河南筝派概述(一)河南方言区间的选取及音韵特点杨雄在汉代著作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首次提出“方言”一词[2],该词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的定义。
通常,我们所说的“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际上是指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也称为“地方语言”“白话”“土话”或“土音”。
在中国现今的方言中,“河南方言”这一术语在学术上比较宽泛,通常指的是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通行的各种方言。
河南方言的正确分类应该归于“中原官话”的一部分,1985年,李荣在他的论文《官话方言的分区》中将此前在方言学界常被称为“北方方言”的官话划分为七个区域: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北方官话、兰银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和江淮官话。
他指出“中原官话的特性是古次浊入声今读阴平,与其他六区别开来”。
[3]自此以后,中原官话才被看做一个整体,并得到了更多学术界的关注。
但是中原官话的范围涵盖非常之广,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甚至新疆南部的部分地区都属中原官话的一部分。
因此在语言学的研究中,往往把河南方言放到中原官话的大背景下去做研究。
河南位于中原地带,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语言历史悠久,地位显赫。
周祖谟在《宋代汴洛音与〈广韵〉》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汴梁即今之开封,与洛阳居天下之中区。
河南筝曲演奏风格初探
河南筝曲演奏风格初探王少杰班级:顺德区音乐1班学校:大良实验中学发布时间:2011-11-3010:24:19 一、中文摘要:中国古筝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筝,这件经过历史洗礼、古朴的民族乐器,在历史上它曾经有过经辉的时代,被誉为“国宝”,甚至外国人称之为东方钢琴、“东方乐器之王”。
其中,许多地域形成了具有地方上特色的流派,古筝第一大流派就是河南筝曲流派,并且我还发现对现代古筝的发展贡献特别大的一些古筝名家,如:焦金海先生,王中山先生等都是来自河南,都受到过河南筝派筝乐的影响,都有着很深的河南筝派筝乐的底蕴和功底。
他们的一些筝乐作品中都借鉴了许多的河南筝派特有的演奏技法,使整个作品更具有地方上的韵味性和完美性。
因此,研究和学习中国古筝最大流派河南筝派以及具有河南风格的筝曲,对于我们学筝者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古筝、演奏风格、演奏技法、河南筝派、曲式结构、古筝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
具有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它的历史悠久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使大量的乐曲和丰富的技法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古筝在民间、宫廷中都有流传,但在各阶层的人士中,主要弹奏和传播古筝音乐的,还是地方上的民间艺人,这些人使古筝的音乐文化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相结合,特别是与当地的戏曲、说唱及民间音乐相融合,就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古筝流派。
如: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
河南筝派是中国四大筝派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
河南筝是由秦筝传入河南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发展形成后来有名的中州古调。
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与其他筝派还是有较大区别,不仅富有歌唱性,而且还大量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曲艺的艺术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韵味。
同时,河南筝派筝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有自己独特之处,特别是“点”和“小颤音”、“大颤音”、“游摇”、快速“托劈”等技法。
近代河南筝曲的形成,基本上是从河南豫剧与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两部分演变而来的。
古筝九大流派的演变及其风格特点
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不刻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高山流水》《剪剪花》、《满舟》、《叠落》
“齐鲁大板”的山东古筝
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
纯朴古雅
《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凤翔歌》、《叠断桥》
“韩江丝竹”的潮州古筝
左手按滑音的变化,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物加花奏法
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哀伤悲切,律调很有特点。
活泼明快、流畅秀丽
《高山流水》《云庆》、《四合如意》《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
内蒙草原“雅托葛“(蒙语)——蒙古古筝
雅托葛主要是用右手的大指托、劈和食指勾、挑等技巧来演奏单声部乐曲。左手的指法大致和汉族筝的指法相同:主要是以按、揉、滑、颤弦为主
高昂、开阔、奔放
情绪欢快、节奏明朗
多用于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
《柳青娘》《寒鸦戏水》、《月儿高》、《锦上添花》
“汉皋古韵”的客家古筝
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56123 56123 56123)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F调;D调或C调很少使用
悠扬深长,古朴典雅
《出水莲》
“武林逸韵”的杭州古筝(即浙江筝)
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56123 56123 56123;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
根据筝曲《西江月》和《云庆》浅谈古筝的流派特点
根据筝曲《西江月》和《云庆》浅谈古筝的流派特点作者:李颖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9期摘要:追溯古筝历史由来,介绍南北流派所分的八大流派特点;详细对比潮洲筝曲与浙江筝曲的不同。
通过对筝曲《西江月》和《云庆》的比较,浅析两首乐曲在演奏方法和处理方式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古筝的由来;南北流派;潮洲筝曲;浙江筝曲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55-03一、古筝的由来与发展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
《战国策·齐策》中有描述:“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筝。
”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
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宰相李斯在《谏逐客令》中记:“夫击瓮叩击、弹筝博脾,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故素有“秦筝”之称。
筝与琴不同,流行于民间,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
”中国原始的筝,是用大竹筒做的,到秦朝时摹仿瑟的造型,改用木板制作;筝最初只有五弦,后发展为十二弦,到隋唐时增至十三弦。
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筝没有由于时间的推移而灭绝,而是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在唐代最为盛行,在民间和宫廷都可听到筝乐。
筝已经发展成为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流行乐器了。
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的诗歌中了解其影响:“深宫高楼人紫清,金作蛟龙盘乡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1]“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扬岸。
”[2]两首诗均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筝所表现的情感或抒怀。
筝的音色优美动听,清脆悦耳,伴随着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筝还远传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二、古筝的流派划分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又以汉族人口占最多数。
河南筝的音乐特征及乐曲
理论研究·音乐
河南筝的音乐特征及乐曲分析
徐 颖 (武昌理工学院音乐系 湖北武汉 430223)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筝的文化溯源,并对河南筝所具有的乐 律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还通过音阶特征、调式特征、风格特征和演 奏特征从曲调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通过借用潮州筝名曲进行对比 分析,
关键词:河南筝;音乐特征;乐曲分析
一、河南筝的文化溯源 “民族器乐曲牌的多种来源中,有的是从声乐曲牌一直变 换而成,有的则是由此乐器移植到彼乐器……”最早的河南民间 说唱艺术大调曲子中便存在着河南筝最早的板头曲和唱腔曲牌音 乐,在20年代50世纪之前“河南筝乐流派”这个具有艺术流派定 义的称谓都被“板头曲”代替,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河南筝乐的 主要来源之一是“板头曲”。目前,所有板头曲曲目大多都是由 古筝独奏曲形式记录下来的,这些记录下来的板头曲也是河南筝 乐流派中传统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曲艺音乐·南阳地区 卷(上下)》中收录的板头曲共有42首,包括了河南传统筝乐曲 目总量的80%以上。河南平顶山、驻马店地区主要为大调曲子的 流传地,在这些地方的曲艺志中同样以古筝独奏形式演奏的曲谱 记载了38首河南筝曲谱。尽管如此早期的河南筝乐也是以“板头 曲”的演奏形式依附于大调子曲子而演奏,并未成为一种独立的 艺术形式,于是就有了“板头曲”这一称谓。 除直接沿用到河南筝乐来的板头曲音乐,河南传统的筝曲 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将大调曲子的唱腔曲牌音乐进行重新编排而 来的,河南音乐的全部曲目便由这些改编而来的曲目和板头曲组 成。任志清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创作了《新开板》《幸福渠》等 乐曲,将传统传统唱腔曲牌乐曲从最初“照搬”的改编模式发展 为“新形势与新内容”的创作。他在60年代先后又为中国唱片录 制了《山谷开红花》《汉江韵》等乐曲,将河南筝乐曲目创作推 向一片新天地。 1953年之后,板头曲筝乐和曲牌筝乐渐渐融入了中央音乐学 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中。“河南筝乐” 这一称谓便是在这个时期由这些专业的音乐院与艺术院校用来区 别与潮州筝、客家筝、山东筝等其他筝派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 筝乐流派名称。这表示着河南筝乐由板头曲和唱腔曲牌体的形式 上升到一种独立的筝乐表演形式。 二、河南筝的乐律 河南筝曲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 阶,但二变的音高,并非绝对不变,音高往往会更靠近于宫音和 徵音;旋法上是以五声音阶为骨干,虽然也是“七音、六律以奉 五声”,但已远远超出了“奉五音”的关系,从整个刚音方面来 看,二变音已经与其它五音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用这两变 音来突出河南筝所独有的音乐上的色彩与风格。 乐律上基本上采用的也是三分损益律,不同的是河南筝曲 虽然也有大颤与游移的现象,但音高相对比较稳定,音级上的微 升、微降现象较少,使得整个音乐仍统一在三分损益律的律制
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
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作者:宋曼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宋曼(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发展比较广泛,流传到各地并与当地音乐融合,因此,古筝艺术风格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
关键词:河南筝派;音乐风格;演奏技法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0-0158-02筝,是我国传统的乐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时候筝也称为秦筝,由此可以看出秦、汉时期筝的辉煌。
自秦、汉之后,筝就广泛流传全国,并与当地的音乐、戏剧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并且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三国时的曹植有诗句曰:“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奋逸响”恰恰符合河南人的性格,所以我们所谈论的河南筝派具有泼辣与细腻兼具、奔放与委婉并存的特色,并以其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浓烈的乡土气息著称于世,深受人们喜爱。
一、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1.河南筝曲的素材。
河南地处中原,古时河南称中州,所以河南筝乐又称为中州古调。
河南筝派主要以河南南阳为中心,流传范围很广。
河南筝曲的形式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但河南筝派的渊源主要依托于“河南曲子”,这些乐曲的素材多来源于河南地方戏曲、曲艺、民间乐曲、民歌小调等。
2.河南筝派的风格特点。
河南筝曲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七声音阶。
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大跳很多,所以给人明朗流畅、粗犷有力的感觉。
并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特色。
在演奏风格上,都以浑厚纯朴见长。
二、河南筝派的分类早在明朝,一种当地的民间说唱音乐被称为“河南曲子”,河南筝曲依托于这种曲调,大至分为板头曲和牌子曲两部分。
1.板头曲。
板头曲是纯器乐曲。
作为大调曲子演奏开场时的前奏曲,用于调节渲染气氛,多数的曲子既能合奏,又能独奏。
各派筝曲《高山流水》的比较
各派筝曲《高山流水》的比较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古筝不断受到各地民俗、语言影响,并广泛吸纳民间音乐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音乐风格、演奏技法和地方色彩的流派。
《高山流水》作为我国民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筝曲之一,共有三个地方性版本,分别为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和浙江筝派,这三个版本无论是乐曲内容还是音乐风格均存在较大差异。
《高山流水》原为古琴曲,相传为伯牙所创,而筝曲《高山流水》则是艺人在民间音乐的“母曲”基础上加以整合改编而创作的,所以从纯粹的音乐角度讲,筝曲和琴曲之间并无实质性的联系。
然而,三个地方性的筝曲均被作者冠以“高山流水”之名,足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产生了对“伯牙子期”典故的共同联想,也可以说明三个筝派的《高山流水》虽然乐曲不同、风格各异,但其内在精神却是契合的。
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是高自成先生改编《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小曲形成的联奏,在出版的乐谱中注明“此曲以山东老八板筝曲为素材创作而成”。
可见,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是从我国民间传统曲乐“老八板”发展来的。
高自成先生将原曲进行了结构上的变动,添加引子,删去与整个乐曲意境不甚吻合的部分,并在旋律和演奏技法方面进行了创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质。
比如,在《琴韵》这一部分的前面加上了庄重的和弦,以表现“高山”之巍峨雄壮,同时使用古筝的“花指”技法,对行云流水、山涧瀑布进行模拟,而在演奏中又运用托、劈、挑等技法,形象地表现出清风回荡于林间的效果,最后又用大指加花奏出欢畅的主旋律,使音乐的艺术形象与高山流水的自然形象有机地融为一体。
河南筝曲《高山流水》是曹东扶先生所作,称“大调曲子”或“板头曲”。
此曲既能独奏又能和其他乐曲合奏,极具河南地方特色。
从总体上看,该曲以河南传统的“流水十六板”为基础,同时又加入明显的创新,如对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内容进行了扩充、紧缩或加花,使之突破了传统板头曲的束缚,与主题更为吻合,艺术表现更加充分。
浅谈古筝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浅谈古筝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作者:刘雪琦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4期【摘要】古箏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
古筝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逐渐派生出各种不同的流派、曲目等,我们也看到了属于每个时期的独有的特征。
【关键词】历史悠久;民族传承;发展创新;艺术魅力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083-01一、古筝的起源(一)“古筝”名字的由来筝,通常人们又把它叫作古筝。
这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有关。
早在战国时代,筝就已经流行于秦、齐、赵等国。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
(二)古筝的构造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筝体近似于长方形,面板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有音箱孔,方便扩音。
筝体的头部和尾部,分别是前岳山和后岳山,两岳山连接了21根琴弦,琴弦由琴柱支撑起来。
筝的音色由木头的好坏决定,因为桐木的张力较好,所以古筝面板的大部分是桐木材质,筝首、筝尾和其他部分一般用红木制作,同时会在筝首和筝尾装饰上一些图案。
二、古筝早期的发展历史(一)古筝在古代的发展筝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关于筝的最早记载,是在司马迁《史记》中《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一文中:“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中国古书籍《战国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宝,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筝。
”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可见,自筝出现以来人们就对筝很是喜爱。
汉代以来,筝不仅继续流传于民间,也成为文人雅士们喜好的乐器。
东汉候瑾在《筝赋》中所述:“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
”这也表明筝发展到汉代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转调。
魏时的阮璃著有《筝赋》一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帏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
论筝的南北差异
论筝的南北差异作者:王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6期摘要:筝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
其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之中,因各地不同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及民俗风情等因素的影响,与民间音乐的结合下,形成了其具有不同音韵、技巧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九大筝艺流派,从整体地域上来看,有南北筝派之分。
本文选择了南北较有代表性的河南筝派及浙江筝派进行论述,进一步看到南、北筝派的地方风格特点。
关键词:筝;河南筝派;浙江筝派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筝就己广泛流传,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故它又有“古筝”之称。
它音色悦耳动听,性质有没大方,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于筝的记载,人们现在所知的,最早谈及筝的文字记载,是在公元前237年《史记·李斯列传》中的《李斯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击,弹筝博髀,而歌乎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据此可以看出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己在秦地广为流传。
因此筝也有“秦筝”之称。
在两千多年之中筝由秦地起源,东渐南移,在各地区扎下根来,由于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及民俗风情等的影响,特别是与各地民间音乐的融合,逐渐派生出和形成了各种具有不同音韵、演奏技巧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流派、曲目等。
从地域特征上有南北两大流派之分。
从具体风格特征上则有“茫茫九派流中国”之说,他们分别是:陕西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派、浙江筝派、福建筝派、蒙古筝派以及朝鲜伽耶琴筝派。
每个流派的产生及传承都经过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时期。
本文对南北方流派中较有代表性的两个筝派加以介绍、分析、比较,从而引出不同筝艺流派所具有的不同的地方特色。
一、北方流派在传统筝流派当中陕西筝派、河南筝派以及山东筝派按地域属北方流派,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横跨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被称之为“黄土地”。
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四季分明,以陆路运输为主。
人们性情豪情率直,各地方言语音普遍粗犷高亢。
河南筝曲的音乐特征
摘要:在我国众多的古筝流派中,河南筝派因为它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脍炙人口的旋律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河南筝派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众多筝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研究河南古筝曲目的特点延伸出河南筝曲的风格以及成因,揭示河南筝派独特的音乐特征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河南筝曲;演奏技巧;音乐特征我国有许多的古筝流派,而河南筝曲因为它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旋律而获得人们的喜爱,河南筝派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在众多筝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是,河南筝派并不是只有一种单一的风格,随着时间的递增,在地方方言、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它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支系,创造了河南筝派的艺术辉煌。
古筝作为我国现在最受欢迎的弹拨乐器之一,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进行学习与研究,但是,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中的学习场所都越来越注重对演奏技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筝曲的研究,从而也忽略了古筝的传统艺术魅力。
河南筝曲主要来源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音乐。
“河南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流行在开封的小曲为基础逐渐演化而来的,清末民初,有人将鼓子曲中易于传唱的小曲、杂调作为民间歌舞踩高跷的曲子,名为“小调曲”,即为河南曲剧前身。
之后,洛阳、开封等地的鼓子曲衰微,唯独南阳一支独存,并有新的发展为有别于“小调曲”而称“南阳鼓子”或“南阳大调曲子”。
它的伴奏形式以弹拨乐器——三弦、琵琶、筝为主,有时还加上扬琴、月琴、胡琴等。
这些乐器除了为声乐伴奏外,还有一种合奏形式,叫“板头曲”。
被称为“三大件”的三弦、琵琶、古筝在合奏时既能默契配合,又能独具其趣,成为各具特点的独奏乐器。
河南传统筝曲就是长时间在大调曲子的基础上不断提炼、丰富而形成的。
由于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在古代居于九州之中,便有了“中原”之称,因此,流传于河南地区的筝乐也被称之为“中州古调”。
河南筝曲的曲调高亢,因此力度和音色的对比比较大,《掐筝诗》形象的描绘出了河南筝派的演奏技巧: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
浅谈古筝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三、古筝在近现代的发展
五十年代时期,曹正、曹东扶、罗九香、刘天一、苏文贤 等经验丰富的古筝艺术家,促进了全国各高校古筝专业的发 展,为古筝艺术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十年代初,第一 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古筝学生离开学校并走进了社会。他们具有 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特别是他们汲取了各筝派的优点,并逐 步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从此,古筝艺术在更高层次上返回民间。 八十年代学筝的人越来越多,古筝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李 婉芬、邱大成、何宝泉、孙文妍、王昌元、项斯华、范上娥等, 这些人被称为第二代筝人,并各自影响着一方。九十年代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动,群众性古筝教育蓬勃发展,新的 现代风格筝曲作品也层出不穷,比如《幻想曲》《溟山》等, 古筝艺术的发展已经愈来愈多彩、强大。
(二)古筝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派 1、陕西派:“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亦称“秦筝”,古 朴典雅,是各筝派的始祖。筝曲既有秦腔的悲壮气势,又有 风格细腻的凄凉调。代表曲目有《秦桑曲》《姜女泪》《云
裳诉》等。 2、河南派:河南筝由秦筝传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
卫之音”融合后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曲以 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代表曲目有《打雁》《陈杏元 和番》《高山流水》《汉江韵》等。
3、山东筝:“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曲多为宫调式。曲 风刚柔并蓄,铿锵深沉。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四段锦》 《天下同》等。
4、浙江派:“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流行在杭州一带。 曲子的抒情性及戏剧性非常强,节奏明快、流畅秀丽。代表 曲目有《月儿高》《将军令》等。
5、潮州派:“韩江丝竹”的潮州筝主要流传于广东潮 州一带。潮州筝以其变化细腻、微妙的风格著称。代表曲目 有《寒鸦戏水》《秋思曲》等。
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
当代音乐2021年第5期MODERNMUSIC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王明瑶[摘㊀要]古筝又名汉筝㊁秦筝ꎬ属于弹拨乐器ꎬ具有悠久的历史ꎮ在古筝发展的历史长河中ꎬ经过几代传人不断地创作与发扬ꎬ现在已经是中国独特的㊁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ꎮ它的音色优美㊁音域宽广㊁曲目风格多样㊁演奏技巧丰富ꎬ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ꎬ所以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ꎮ古筝有九大流派ꎬ其中河南筝派没有南方筝派的优雅婉约ꎬ但曲风高昂明亮ꎬ特色鲜明ꎬ演奏技法也是高超且独特ꎬ代表曲目则为«汉江韵»ꎮ听到了这首曲子ꎬ就想到了河南人质朴㊁豪放㊁粗犷㊁正直的形象ꎬ使人深深地沉浸在其中ꎮ本文主要分析«汉江韵»这部作品ꎬ以左右手演奏技巧的处理为主线ꎬ介绍其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ꎮ[关键词]河南筝曲ꎻ«汉江韵»ꎻ技巧ꎻ韵味[中图分类号]J632 3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5-0135-04[收稿日期]2020-12-17[作者简介]王明瑶(1996 ㊀)ꎬ女ꎬ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ꎮ(青岛㊀266100)一㊁河南筝派音乐风格河南筝派是由秦筝(陕西筝派)传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而来的ꎬ后来成为著名的中州古调ꎮ付玄曾给予河南筝派 曲高和寡ꎬ妙技难工 的高度赞赏ꎬ寓意是音乐极具内敛沉稳㊁慷慨大方ꎮ传统民间说唱艺术中的大调曲子(河南鼓子曲)ꎬ是一种以曲牌连缀为其演唱特点的曲艺形式ꎬ由明清两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小曲和民歌衍变而成ꎬ后来慢慢被分成两大类别ꎬ分别是 板头曲 和 牌子曲 ꎮ板头曲是流行于中原的民间乐种ꎬ以筝㊁琵琶㊁三弦这三样民族乐器演奏为主ꎬ再夹杂月琴㊁京胡㊁箫㊁板等乐器ꎬ基础三大件也可以独奏ꎮ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ꎬ河南大部分筝曲都是由 板头曲 筝声部演化而来的ꎬ因此河南筝曲都一直被人们称为 板头曲 ꎬ«汉江韵»就是其中的一首ꎮ河南筝曲的板拍只分为两类ꎬ慢板和快板ꎬ都为2/4拍ꎮ慢板筝曲每小节分为一板一眼ꎬ快板筝曲是有板无眼ꎮ但是无论慢板还是快板ꎬ无论曲子情绪是欢快还是哀伤ꎬ都不会特意追求清新素雅㊁精巧秀美㊁不同凡俗的风格ꎬ而是以深沉质朴㊁沉稳大气㊁慷慨激昂为风格特点ꎬ这恰恰符合了河南人豪爽的个性ꎮ所以河南筝曲多嘹亮ꎬ与当地人民民俗的语言腔调特色㊁当地传统地方戏曲独一无二的声腔相结合ꎬ时时刻刻体现了音乐的独特戏剧性ꎮ二㊁乐曲创作背景与段落结构特点(一)乐曲创作背景乐曲主要取材于 河南曲子 中的两个曲牌ꎬ分别为«汉江»«书韵»ꎬ因此名为«汉江韵»ꎮ本曲是乔金文先生根据以前在信阳农村体验生活时候的内心感触所创作ꎬ乐曲短小精致㊁轻松活泼㊁以粗犷奔放的音符旋律抒发了辛苦劳作的百姓对田野劳动的热爱之情[1]ꎮ«汉江韵»属于筝曲类别中的河南小调ꎬ 小调筝曲 就是民间弹筝人通过对 小调曲子 河南说唱 等音乐进行加工而成的ꎬ具有深沉淳朴㊁戏剧化的特点ꎬ深受河南当地听众的喜爱ꎮ«汉江韵»由板头曲演变而来ꎬ当板头曲三大件乐器分开独奏时ꎬ筝曲的部分可以立刻独奏ꎬ体现出起伏有致㊁刚柔并济的特点ꎬ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形成独立的河南筝曲ꎮ(二)段落结构特点«汉江韵»按照旋律可以把曲牌分为书韵一+曲牌+书韵二这三大段ꎮ它的旋律结构基本以经典四小节为一个乐句ꎬ始终围绕旋律主题进行重复和变奏ꎮ调式上由 宫 音开头ꎬ逐渐下行四度到 徵 音ꎬ再下行四度到 商 音ꎬ最后回到 宫 主音ꎬ特点是多用变徵少用清角[2]ꎮ531全曲基本上都是民族调式ꎬ是没有和声的ꎬ后来被王中山改编后的«汉江韵»综合了西方大小调式特征使和声更加丰满ꎮ以下将三大段进行逐一分析:第一段(书韵一):以欢快热烈的快板ꎬ铿锵有力的节奏ꎬ情绪激昂的旋律ꎬ表现了大地回春㊁万象更新㊁生机勃勃的景象ꎮ和曲剧大起板的段落几乎一样ꎬ在这样的音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劳动人民欢呼雀跃㊁喜笑颜开的丰收场景ꎮ这一段的旋律机智敏捷ꎬ虽短小但并不缺乏精致ꎬ有十足的底气ꎬ一气呵成ꎬ半终止以一个长摇指将速度突然慢下ꎬ结束第一个乐段ꎮ第二段(曲牌):乐曲的慢板由汉江的唱腔和间奏音乐组成ꎬ夹叙夹议ꎬ仿佛是人们互相问候的亲切对答ꎬ里面既有对艰难心酸的回忆又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ꎮ以婉转如歌的慢板为起点ꎬ演奏者在这一段充分发挥左手的按颤柔滑等技巧ꎬ来修饰主旋律ꎬ使曲子中的河南韵味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ꎮ八度向高音跳进时速度逐级加快ꎬ一直达到全曲的高潮 急板速度ꎬ此处情绪与速度虽然已经达到最高涨ꎬ但是需要稳定ꎬ左手按滑音和右手要保证音准㊁音色㊁音强ꎬ这无疑是有相当高的难度ꎮ第三段(书韵二):是第一段音乐旋律的缩短变化再现部分ꎬ与第一部分的不同主要在于速度更加的欢快ꎬ情绪更上一层楼ꎬ力度增加ꎬ等等ꎬ音符稍微有些变化ꎬ篇幅减小ꎬ需要在演奏时把感情和韵味充分表达出来ꎬ结尾慢下来给予听者意犹未尽的遐想ꎮ三、左右手演奏技巧以及其体现的音乐风格和处理(一)左手演奏技法的处理«汉江韵»这首乐曲的特点就在于左手的按弦㊁按滑等技巧ꎬ韵味与音色不容易掌握ꎮ它的左手按弦一定要快速并且到位ꎬ古筝弦不像有固定音高的乐器ꎬ它需要左手按弦来达到音高ꎬ具有不稳定性ꎬ所以涉及到一个音准的问题ꎮ音准是演奏者必须掌握的能力ꎬ一个曲子没有音准是不能够称作完整的ꎮ此曲的左手利用按㊁揉㊁颤㊁吟㊁点等技法ꎬ使旋律变得更加柔美润和ꎬ从而加强体现出地方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感染力㊁表现力ꎬ即称之为 以韵补声 ꎮ还有就是右手的夹弹㊁游摇㊁扎桩等技法ꎬ只有深刻了解体会河南筝曲«汉江韵»的地方民俗音乐风格特点ꎬ才能更加周到地诠释㊁演绎好这首曲子ꎮ1.滑音本曲中有大量的上滑音ꎬ乐曲开头第一个音要求左手上滑音快速一步到位ꎬ没有过渡ꎬ非常直爽ꎬ音高从高音la到倍高音dolꎬ小三度必须准确无误ꎬ表现出流水和河南人说话声调的特点ꎬ他们爱把句头加重音ꎬ例如 吃饭了没有?你干啥去了? 那个 吃 和 你 的语气就重些ꎬ河南音乐也是这样ꎬ所以要在第一句弹重音ꎬ句子的音头要强ꎮ因为弦位在第二根上ꎬ弦细并且容易断ꎬ所以要求演奏者拿捏好按弦位置ꎬ往左一点音高达不到ꎬ靠右一些会快速崩断弦ꎮ左手按弦用二㊁三㊁四三个手指靠近手指甲的肉ꎬ重心靠四指会更有力量ꎬ手腕和手掌支撑住ꎬ手指弯曲呈半圆ꎬ小臂下方发力ꎬ大臂放松ꎬ敏捷无迹ꎮ比较有难度ꎬ难以拿捏风格ꎮ谱例1:下滑音和上滑音一样也没有过渡ꎬ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点ꎬ下滑音并不是正常滑半圈的下滑音ꎬ而是婉转的下滑音ꎬ左手先重心在食指上ꎬ然后用手腕带动食指回滑到无名指上ꎬ重心从右转移到左ꎬ回滑了一个半圆回到原位ꎬ这样就会呈现出一种饱满的音色ꎬ具有十足的韵味ꎬ而不是直上直下耿直的音色ꎮ下滑音分为慢下滑和快下滑ꎬ慢下滑音在第二段慢板体现得淋漓尽致ꎬ突出了 以韵补声 的特点ꎮ快板中的下滑音也必须快速ꎬ以下例子下滑高音la必须从倍高音dol一步到位到高音laꎬ使音乐具有粗犷奔放的感觉ꎬ令人心旷神怡ꎬ这也是河南筝曲左手演奏技巧特点和风格之一ꎮ谱例2:慢板谱例3:快板2.按音按音分两种ꎬ一种是fa和xi的原位音高ꎬ另一种是固定按音ꎮ例如谱例中在高音la上按倍高音dolꎬ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按音第一是要右手弹和左手按音同时发力ꎬ第二要同时进行密颤音ꎬ也就是快速的幅度小且频率高的颤音ꎬ并且在开头的地方要弹出重音头ꎬ这也是河南筝曲的演奏特点和风格之一ꎮ谱例4:631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3.颤音曲子里的颤音有密颤和大颤ꎬ这是河南筝曲极具特色的一点ꎬ密颤的韵律要求快㊁短ꎬ即速度快㊁幅度极小㊁频率高ꎬ因为颤音会使音升高ꎬ所以在弹fa和xi的时候会比原位的音高要高一些ꎬ微升高ꎬ但是还不能高到小二度ꎬ而且颤音不能按得很稳定ꎬ需要游移一些ꎬ左手肌肉发力需要单手练习ꎬ使曲子变得有弹性ꎬ微波起伏ꎬ所有的按音同之前所说都要加上密颤ꎮ大颤音需要左手的揉颤力度比较大ꎬ手腕和小臂撑住发力ꎬ可以在大小三度之内重颤ꎬ夸张了揉弦ꎬ渲染气氛和情绪ꎮ谱例5:密颤谱例6:大颤4.点音乐曲中的点音很有意思ꎬ它使得曲子变得幽默无比并且耐人寻味㊁别具风味ꎮ左手按弦快速下上ꎬ敏捷ꎬ不能产生滑音的效果ꎮ点音在慢板和结尾处均出现ꎬ结尾把乐曲推向高潮ꎬ表现出河南人泼辣㊁豪爽的性格ꎬ成为全曲结束前的黄金点ꎮ谱例7:(二)右手演奏技法的处理1.摇指«汉江韵»曲中所运用的摇指技法称为 游摇 ꎬ游摇的特点是音色旋律略为稀疏ꎬ根据情感需要ꎬ共同进行弹奏时的右手要从靠近筝码的位置开始弹ꎬ逐渐过渡到靠近面板最右边 岳山 的位置ꎬ反之一样ꎮ音色由朦胧到最大共鸣再到最后清脆明亮ꎬ或者由弱暗渐变到明亮再渐变到弱暗ꎬ力度由弱渐强渐弱ꎬ但是托劈的频率始终很密集ꎬ不会随着力度而改变ꎮ与此同时ꎬ左手做较大幅度的揉颤ꎬ音乐表现极富于喜剧性ꎬ效果明显ꎮ滑音是上行的小三度音程ꎬ其特点是音色的颗粒性极强ꎬ音头强且具爆发力ꎮ与其他的派别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ꎬ例如南派多为小指扎桩摇指ꎬ手腕左右运动为主ꎬ食指捏住大指ꎬ大关节始终保持固定不动ꎬ音色清脆秀美㊁均匀流畅ꎻ而北派河南筝曲对指摇的颗粒流畅性和指尖爆发力要求极高ꎬ一旦基本功不到位ꎬ则会使乐曲的韵味风格和整曲的完整性大打折扣ꎬ神韵降低ꎮ2.夹弹夹弹就是有依靠的 托 ꎬ指的是右手无名指扎桩ꎬ大指弹完 托 一个音后落到下一根弦上ꎬ多用于技法大指 托劈 ꎬ因为扎桩弹出来音色比不扎桩更加的稳定㊁实落ꎬ音色浑厚㊁圆润㊁饱满ꎬ铿锵有力ꎬ一笔一画ꎬ河南味道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ꎮ河南筝曲在连续托劈这个演奏技法上更加突出强调音头重音的重要性ꎬ因为如此演奏更加显现出乐曲上下跌宕起伏的旋律线条感ꎬ使听众听起来更加体会到河南筝曲独具鲜明的地方音乐风格特色ꎬ明亮㊁快速㊁俏皮㊁有力ꎬ从而突出了粗犷㊁热情㊁奔放的艺术特点ꎮ3.扫摇曲目中多次运用了相比于平常的不同于右手的 双托 ꎬ此技法要求右手快速果断发力 力弹两个音ꎬ极具爆发力ꎬ左手在右手发力快速弹奏同时迎音上滑ꎬ从而强调音头ꎬ为曲子极大烘托了气氛ꎮ以上«汉江韵»中河南特殊技法使得旋律更加具有河南本土风俗韵味ꎬ令听者深刻感受到中原儿女的粗犷豪放㊁浑厚质朴的情怀和泼辣爽快㊁心直口快的性格ꎮ(三)音乐风格处理各个地方的民间音乐都和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㊁风俗㊁性格特点㊁语言文化有极大的关系ꎬ因为民间音乐来自于民间生活和语言文化ꎬ所以«汉江韵»作为河南筝派典型代表曲目之一ꎬ表现了河南人的语言文化特色ꎬ充分体现了河南劳作百姓的生活民俗㊁风俗习惯㊁文化素养㊁风格特点ꎮ曲目以慷慨㊁热情㊁奔放的音律表达了人民对春天的憧憬㊁对劳作的热爱㊁对丰收的欣喜㊁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情的期盼ꎮ右手的铿锵有力ꎬ左手的婉转润和ꎬ都显现出河南特色和河南韵味ꎮ«汉江韵»的难得之处是通过左手的技巧体现出真与美的统一ꎬ吸引听众的是它来自于艺术的美ꎬ而且这种美是如此熟悉㊁亲切而新鲜ꎬ因为是民族土生土长ꎬ来自根里的语言文化㊁语言特色而形成的音乐ꎮ因此要想把它弹好ꎬ这些演奏技巧是远远不够的ꎬ在技术的基础上ꎬ还需要在强弱㊁音色㊁速度㊁气息㊁渐变等几个方面加以细致地处理ꎬ才能更加完整的呈现出河南韵味ꎬ弹得再活泼风趣一些ꎬ托劈再更加有弹性㊁果断ꎬ张弛有度ꎬ重音突出ꎬ表现出浓厚的本土乡镇气息ꎮ一定要把河南人性子里的那股劲儿ꎬ那种热情㊁泼辣㊁大方㊁豪爽㊁高亢的北方青年性格表现出来ꎬ再加上演奏者的高超技法ꎬ如此深刻演奏出731王明瑶:河南筝曲«汉江韵»双手演奏技巧及其音乐风格河南当地的风土韵味ꎮ有一首民间诗ꎬ描述河南筝的演奏特点:名指扎桩四指悬ꎬ勾摇剔套轻弄弦ꎬ须知左手无别法ꎬ按颤推揉自悠然ꎮ每一个演奏技法都是河南曲子的特征ꎬ都散发着河南味儿ꎮ«汉江韵»作为河南筝曲的代表ꎬ将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以及地方的文化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ꎮ河南筝在渊远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耀眼光芒ꎬ不论是现代的传播或者是传承都具有着本体自身的文化功能ꎬ为中国伟大古筝艺术增添色彩ꎮ后来经过几次改编ꎬ作为现代河南筝曲的代表曲目的«汉江韵»将河南筝派以崭新的生命力继续向前发展ꎬ在中国古筝的历史发展中ꎬ河南筝派必定会前途光明ꎮ综㊀述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民族ꎬ音乐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民族语言ꎬ后逐渐形成民歌ꎬ再衍变成传统曲目ꎬ直到发展成近现代创作曲目ꎮ音乐作品根植于民族音乐ꎬ所以创作要扎根于民族音乐ꎮ在近现代创作作品流行的时代ꎬ一定不能忘了音乐的根㊁音乐的本ꎮ没有传统曲目的基础就没有现代曲目的创作ꎬ没有原来的技法也就没有现在的创新技法ꎬ没有原来的曲式就没有现在的曲式ꎮ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音乐㊁追求西化ꎬ要考虑创作的本身对于乐器是否适合ꎮ«汉江韵»既保留了河南筝的音乐风格韵味又加入了现代新的技法㊁织体㊁音乐元素ꎬ使听众感受到河南民间浓郁的音乐气息与现代创作新技法相融合的独特魅力ꎬ令人耳目一新ꎮ«汉江韵»是小调筝曲河南筝派音乐风格不断成熟的体现ꎬ是长期艺术实践活动中逐渐脱颖出来的标志ꎬ是演奏家反复实践㊁不断升华的艺术成果与精华ꎬ它的发展既丰富了河南流派ꎬ也使我国不断发展的传统筝曲得到了宝贵经验和升华ꎬ既体现了地方民族民俗的炽热情感和独特个性 接地气的旋律㊁音调和风韵ꎬ又获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与尊重ꎮ随着时代的进步ꎬ音乐潮流的不断发展ꎬ我们既要保留和传承传统音乐的韵味ꎬ又要推陈出新ꎬ使之在原有基础上放光溢彩ꎬ做到民族与时代结合ꎬ才是新时代新中国音乐人应该努力做的事ꎮ注释:[1]朱晨雯.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4(01):79.[2]袁姗姗.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J].戏剧之家ꎬ2016(17):78.(责任编辑:庄㊀唯)建党100周年作品征稿启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ꎬ为表达人民群众对党的无比热爱ꎬ为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ꎬ«当代音乐»特开设[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栏目ꎬ现征集有关歌颂党的光辉历史㊁抒发爱党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ꎮ投稿作品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㊁高度的艺术性ꎬ结构严谨㊁条理清晰ꎮ单旋律歌曲1 2页为宜ꎬ附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3 4页为宜ꎬ器乐曲4 6页为宜ꎮ征稿作品必须是五线谱版ꎬ简谱不收ꎮ作品如有音频视频ꎬ请一并发送至作品邮箱cnjlddyy@163.comꎮ本次征稿至5月31日结束ꎮ期待词曲作者投稿!«当代音乐»编辑部831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
中国古筝的演变及其流派特色
中国古筝的演变及其流派特色詹皖【摘要】Zither is a unique and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of Chinese people, and its history can date back to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Zith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olk songs and dramas, and has been in-fluenced by other instruments in many districts. In this way, different schools have been formed, such as Shan ’xi School, He’nan School, and Shandong School. Since modern times, many other schools have emerged, such as Mongolian School, North Korean School, Chaozhou School, Hakkaness School, Fujian School and Zhejiang School.%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特有民族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筝在各地的民歌说唱戏曲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与各个地区的器乐相融合,形成了秦筝陕西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近代以降,又产生了蒙古筝派、朝鲜伽耶琴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浙江筝派,最终形成中华筝乐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相互争奇斗艳的局面。
【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7页(P89-95)【关键词】筝;古今;演变;流派【作者】詹皖【作者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32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之一,被誉为“仁者之器”、“众乐之师”,历千年而不衰。
古筝
70年代:
这一时期摇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长摇的基础上了,产生了“扫摇”、“二指摇”等“亚品种”。
扫摇:是一种组合技术。是“扫弦”和“摇指”两种技巧相组合而来的。扫摇的方法是:在右手做大拇指摇的同时,中指快速地勾扫两根或三根弦。使弦发出“扫弦”的效果,将此动作连续不断的弹奏,就是“扫摇”。扫摇最初的技术构成是中指重勾(扫弦)与大指托、劈、托的组合,后来改为中指重勾(扫弦)与大指摇指的组合。
四指摇:是在二指摇和三指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要求在手腕带动下,由大指、食指、中指、名指在不同的弦上同时,快速连续劈托、抹挑、勾剔、打摘而成。与二指、三指摇相比,四指摇的音响效果更加浓烈。
90年代:
90年代是古筝双手演奏技术趋于平衡,筝曲繁荣发展的时期,尤为突出的是左手大量移植右手高难度弹奏技术。如:左手摇、双手摇。
总之,现代筝曲中复杂多样的摇指,是借鉴和吸收了传统流派摇指加以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变迁,摇指的技法也有了创新和发展:传统摇指运用到各自流派的筝曲中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征;而发展变化后的摇指运用到现代作品中,使作品的表现力进一步加强。新技法的产生与使用,会给古筝演奏带来新的生命力,散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古筝摇指的发展演变-艺术论文
古筝摇指的发展演变
一、不同流派摇指的特点
河南筝派技法特点
河南筝派技法特点
河南筝派是中国古代筝乐的一支重要流派,有着独特的技法特点。
下面我将从弹奏方式、音色表现、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河南筝派的弹奏方式独具特色。
河南筝派的弹奏方式以指甲弹奏为主,弹奏时手指的动作轻柔而灵活,能够准确地控制音符的长短和音量的大小。
与其他流派相比,河南筝派的指甲弹奏更加纯熟,能够在弹奏中表现出更多的细腻情感。
河南筝派的音色表现丰富多样。
河南筝派注重对音色的处理和表现,能够通过细微的指法和手指的力度变化,使音色在不同音域和音高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河南筝派的音色表现独特而饱满,能够更好地表达曲调的情感和意境。
河南筝派的演奏技巧独具特色。
河南筝派注重演奏技巧的培养和运用,弹奏时能够巧妙地运用颤音、滑音、泛音等技巧,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韵味。
同时,河南筝派还注重节奏的掌握和变化,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节奏变化,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河南筝派的技法特点还体现在对曲调和曲式的处理上。
河南筝派的曲调多样,既有悠扬婉转的抒情曲,也有豪放激昂的曲调,能够通过不同的曲调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曲式上,河南筝派注重曲式的完整和发展,能够巧妙地运用重复、变奏等手法,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变。
总的来说,河南筝派技法的特点包括指甲弹奏、音色表现、演奏技巧和曲调曲式的处理等方面。
河南筝派的技法独具特色,能够通过灵活的指法和丰富的音色表现,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河南筝派的技法特点不仅丰富了筝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对后来的筝派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
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古筝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二千多年来,古筝的流传范围已遍及祖国各地乃至海外。
在其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因地域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及民俗民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各地民间音乐的融合,逐渐派生和形成了各种具有不同音韵、演奏技巧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流派、曲目等。
从地域特征上有南北两大派系之分,从具体风格特征上则有“茫茫九派流中国”之说。
我们知道,每个筝派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其民间性、区域性、保守性、延续性等共性的特征,又有着它们所依存的客观环境、形成过程、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质等个性因素。
它们的个性因素和民间性决定了它们必须依附于某个区域性的乐种之中,表现该乐种的内容,并成为该乐种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它们还具有它所依附乐种特定的技法、音律、音韵、调式、调体、节奏、板式结构、套曲程序等,包括了一些专用名词、术语,以及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
相对固定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每一流派存在的基础和传承载体,并被其音乐功能所决定。
一个流派还必须具有系统的曲目(包括记谱法)、典型的代表人物,因为系统的曲目标志着流派形成条件的成熟,典型代表人物对流派的奠定、流派的承上启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个流派承传在某一个地区,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中,经过孕育、生长、开花、结果全过程,由渐变、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本文拟对古筝主要流派的成因、流变、衍展、风格特点、演奏技法及代表人物等进行探讨,目的在于让我们在对各流派的学习中,可更好地把握各流派的精髓,发扬光大各流派的艺术特点,不足之处,尚祈专家和同仁们雅正。
一、浙江筝派浙派古筝又称武林筝,起自浙江杭州,盛于上海,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古筝流派。
据《白居易集》记载: 唐代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时,有一名随身歌妓,名谢好,善弹筝歌唱,而诗人本身也常以弹筝自娱。
唐末五代时杭州已成为文化名城。
南宋都城临安,即今杭州,当宫廷需要用乐时即“追呼市人”、“临时点集”,可知此时宫廷和民间的筝已在杭州广泛流传,筝曲曲目《会群仙》等都被记录在南宋周密所辑的《武林旧事》一书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河南筝派
发表时间:2009-10-30T17:19:22.140Z 来源:《戏剧之家》第5期供稿作者:李滢[导读] 由于河南地处中国北方,地方乐种的曲调多高亢悲壮,力度音色对比较大由于河南地处中国北方,地方乐种的曲调多高亢悲壮,力度音色对比较大。
传统的河南筝为十六弦钢丝筝,演奏以右手大指大关节快速托劈最为出色,加上大调曲子演唱时的咬字习惯,因此快速托劈第一音多带音头,音色铿锵有力。
河南筝常采用音色丰富的“游弹”。
弹奏时由靠近码子内侧逐渐向岳山方向弹奏,反之亦有。
并配合左手大幅度按颤。
由于河南筝多使用大指托劈指法或大指托加中指勾而组
成的大撮,食指的运用较少,弹奏八度合音的剔托指法应运而生。
此技法常接大指连托或带上滑的八度大撮,保持了弹奏力度的连贯及不连续重复中指的概念。
河南筝曲常使用左手多变的按滑音、按弹音及颤音。
按滑音的快慢随乐曲内容而有所不同,其中最富特点的为揉弹间奏,使得虚实交错,更有韵味。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快板或慢板,无论欢快于悲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雅典、纤巧秀美的风格,而已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计难工”。
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
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
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画入微。
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
河南筝的音阶特点,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但二变音高,亦非绝对不变,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真可谓“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了;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
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
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
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
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牌子曲是由鼓子曲的曲牌演变而来,大多较短小,清新活泼,别具一格,如《剪剪花》、《满舟》、《叠落》等。
但也有《码头》那样三百余板的大曲牌。
板头曲是以弦索演奏的合奏曲,同时又是筝、琵琶、三弦的独奏曲,这和汉魏相和乐的“但曲”非常相象。
民间的表演方式,多是在鼓子曲演唱之前合奏或独弹一、二曲,调弦活指,称作开场或闹台;或在唱段之间,弹奏一曲,用以变换气氛。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调曲子趋于衰落,板头曲常以独奏的形式出现了。
河南筝的传统曲目中板头曲,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
在河南曲子中,一些短小的曲牌在流传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有角色分工,可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小调曲子”,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剧种“河南曲剧”。
小调曲子原来比较简单,但后来,旋律发展了;筝在伴奏中地位重要,在演奏上也逐渐具备了它的个性,这两者的结合。
形成了它在音乐上独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