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学案
高考地理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习题】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区域差异性B.区域整体性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河南省西南部某山村因山韭菜经济效益高,农民在山上大肆开垦坡地种植山韭菜,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下图为该村山韭菜种植与生态问题关系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村因过度种植山韭菜,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坡地土壤肥力下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区域性C.稳定性D.差异性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地表的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
我国西藏、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流石滩地貌。
下图为我国某地流石滩景观。
据此回答5~6题。
5.判断流石滩地表岩石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冰川侵蚀C.物理风化D.风力侵蚀6.流石滩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日温差大,风力强B.云雾缭绕,光照弱C.地势陡峭,多砾石D.植被稀少,多冻土下图是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运用地图,说出石油资源的主要分布地、生产地与消费地。
2.理解石油资源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
3.能够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保障国家石油资源安全的对策。
4.理解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必备知识梳理1.石油资源分布范围特点表现世界________各国石油探明储量差异甚大,前10位的国家,合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85%以上,而________占全世界的近一半中国不均衡主要集中在________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珠江口以及近海________等地[知识链接]世界主要石油产业中东波斯湾(世界最大石油储藏区、生产区、出口区)、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第二巴库、秋明)、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2.石油生产与消费(1)石油生产①环节(过程):分为勘探与________两个阶段。
②影响石油开采和开发方式的因素:________、地质条件等因素决定了石油的开采方式;受________、技术、经济、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石油开发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
(2)石油消费石油消耗量受________状况、人口数量、________等多种因素影响。
3.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面临的问题①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________石油储量较低;②我国石油________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③在油气资源丰富的海域,我国面临着与邻国的国际纠纷,严重制约了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________迅速攀升;⑤石油供需矛盾逐渐突出,石油________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主要的措施①开拓国际石油________;②提高石油________;③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________”;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________【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保障我国能源的措施精讲点拨1.石油危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2.中国油气进口通道3.我国石油储备基地(1)原则:储存成本低;调配效率高。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运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结合季风分布示意图,分析并说明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分布。
必备知识梳理一、大气活动中心1.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具体差异如下:季节原因陆地上的气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气压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形成低气压[温馨提示]大气环流的组成2.影响(1)北半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表现: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所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填图)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所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填图)(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_状分布。
(3)大气活动中心对气候的影响①大气活动中心:冬、夏两季,海洋与陆地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②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其______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二、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________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成因:________________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________季风B________季风7月C________季风D________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体系构建】)感悟: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简图法示意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精讲点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洋流
洋流(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世界洋流模式图和分布图,能够识别洋流类型及名称,并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结合具体案例,能够解释某一大陆东西岸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1.概念: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________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2.影响因素:盛行风、密度差异、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
3.分类依据类型成因____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____流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性质(水温状况)暖流从水温__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______的海区的洋流寒流从水温__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______的海区的洋流[知识链接](1)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大西洋的海水比地中海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下图)。
(2)补偿流秘鲁寒流受东南信风吹送,秘鲁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
4.洋流分布(1)世界主要洋流及分布①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洋流名称。
海域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________、E____________、F 加利福尼亚寒流、G 东澳大利亚暖流、H 秘鲁寒流、I____________A 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西洋J 墨西哥湾暖流、K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M 加那利寒流、N________、P 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 厄加勒斯暖流、R 西澳大利亚寒流②结合主要洋流分布,在下图中绘制大洋环流模式图。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1.大气运动的原因:________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______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______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概念:由于地面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________的形式。
3.热力环流基本规律(1)一个过程:用箭头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并填写形成过程。
①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1)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区的气压值;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2)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常见热力环流形成及影响精讲点拨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但是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1.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及应用: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及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和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2.沙漠和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①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低气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气压;白天在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带在________、海水运动、_______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感悟:续表二、冰川地貌1.冰川(1)概念: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类型:________冰川和________冰川。
(1)概念: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
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主要地貌及其特征①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②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字母“U”。
③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④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挟带的物质堆积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地表形态。
知识链接]冰川地貌的分布①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故冰川地貌也分布于这些地区。
②在第四纪大冰期,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留下了大量的冰蚀湖(北美五大湖)、峡湾(挪威西海岸)等冰川地貌遗迹。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海岸线精讲点拨海岸线是指海洋与陆地的界线,形态不一,有的平直,有的曲折,并且在不断变化中。
1.海岸线形态海岸线有的平直(如非洲大陆),有的弯曲、破碎(如欧洲)。
其形成因素及影响如下:2.海岸线进退的判断方法(1)地壳运动(如果试题中没有说明一般不予考虑)。
(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原来海岸,海岸线后退。
(3)河流:输沙量增大,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输沙量减小,海岸线向外延伸速度变慢甚至后退。
(4)海浪:基岩海岸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海岸线倒退;砂质海岸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淤泥质海岸以陆地径流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外延伸。
真题感悟[典例][2022·全国甲卷]如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导学案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学会运用外力作用原理分析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二、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1)峡谷: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河床深且窄,一般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2)V”形河谷(上游):①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②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3)河谷(下游):堆积作用强,呈宽而浅的槽形。
(4)河曲(地势平缓地区):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特别提醒】河流“凹凸”岸的判别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1)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地势突然趋于,河道变得→水流速度→搬运能力→洪积扇或冲积扇→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堆积物颗粒由变(2)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形成机制:凹岸,凸岸→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或继续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3)河口地区(口或口)的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形成机制:入海处水下坡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水流速→泥沙堆积→三角洲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状鸟嘴状:;扇形:;鸟趾状:;(4)冲积岛:河流泥沙堆积形成的岛屿,如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岛【特别提醒】流水沉积作用的规律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密度的总是先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颗粒、密度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1)“西气东输”主体工程: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___铺设管线到________,全程4 167千米。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该工程外连____________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____________,南至广州、深圳和________,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3)意义: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有效防止____________,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提醒]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等优势。
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4.西电东送我国“西电东送”线路示意图5.北煤南运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可靠的________,资源调配________,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________问题。
【知识体系构建】)感悟: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答题思路精讲点拨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三大区域、三大效益这两大方面。
(1)三大区域3.真题感悟[典例][2020·浙江1月卷]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变式演练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1~2题。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运用相关地理工具,能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的过程,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结合相关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其意义。
必备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定义:地球绕________运行。
2.公转方向:北极上空俯视:呈南极上空俯视:呈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个________年。
4.公转轨道与速度[方法技巧]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①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②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
(2)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________的平面。
(3)黄赤交角:________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约________。
[特别提醒]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2)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互余,即图中90°-α。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规律(以北半球为例)①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5°,最南到达南纬23.5°。
②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
③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移动;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移动。
(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一个________。
[方法技巧]关注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图中的“一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
学会正确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对我们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时间计算
时间计算(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1.地方时(1)概念:因______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特别提醒]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数值越大,位置越靠东。
[特别提醒]两个特殊时间(1)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而不是北京(116°E经线)的地方时。
(2)世界时为0°经线地方时或零时区的区时。
3.区时的换算(1)同一时区,采用________的区时。
(2)不同时区,采用各自的区时。
(3)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________小时。
(4)同一日期内,________早________迟。
4.日期分界线________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①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________到180°经线。
②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________到180°经线。
[特别提醒]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时间变化(1)越过180°经线有三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不变。
(2)越过国际日界线有四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加一天、减一小时;减一天、加一小时。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精讲点拨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求地方时的步骤与规则:2.区时的计算3.与行程有关的三种时间计算[方法技巧](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时间计算的一般流程(3)两地东西方向的判断①若两地都在东经度,则数值大的在东,数值小的在西;若两地都在西经度,则数值大的在西,数值小的在东。
②若两地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则根据劣弧来判断东西方向。
③地方时或区时数值大的在东,数值小的在西。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分析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说明我国水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况。
2.结合高考题,分析水资源危机的成因,并从不同角度提出水资源安全保护的措施。
3.说明水资源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增强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必备知识梳理1.水资源(1)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________。
(2)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________,即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径流,流入江河、________、沼泽和水库的地表水,以及渗入地下的________。
[方法技巧]地区缺水的判断所谓的地区缺水,一是该地区提供的可用水资源量少;二是该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供需矛盾越突出,缺水程度越高。
降水多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降水少的地区不一定缺水。
[注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2.我国水资源概况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较为贫乏。
目前,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1)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问题表现____分布不均南____北____、东____西________分配不均夏秋____、冬春____和____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间不匹配性的矛盾日益突出供求总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受____、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多为________缺水,而南方地区由于不合理用水、水体受到________等,以________缺水为主(2)水污染问题严重污染物来源工业生产、农业生产、________等表现我国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排放量明显较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处理率也不高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沿海地区,由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海水侵入滨海地区的地下水中,使灌溉用水变咸,导致土壤盐渍化,并引发________缺水(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农业用水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土渠输水”“________”等传统灌溉方式,在输水过程中渗漏、蒸发损失严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工业用水____________低于发达国家城镇居民用水________现象十分严重;城镇居民的便器水箱漏水、跑水造成水资源损失较大3.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1)________,优化水资源配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冰雪长津湖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要求】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以长津湖地区为载体定位区域位置,学会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把握长津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成因、变化。
2.综合思维:结合长津湖地区的实例,学会综合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影响、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并构建逻辑关系。
3.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导图】【温故知新】(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内涵1.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等要素组成。
2.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相互、相互,形成了一个整体。
3.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途径:地理要素通过、和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其他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是的重要表现形式。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1:苦寒之地】(一)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材料一:盖马高原位于朝鲜东北部,北以鸭绿江与中国吉林省为邻。
平均海拔约1340米,称“朝鲜屋脊”,东高西低。
年平均气温1-2℃,月平均最低25℃。
年降水量580—750毫米,水力、森林资源丰富。
土壤主要由玄武岩、花岗岩残积物构成的褐土,60%是酸性土壤,表土平均厚度只有1520公分。
问题1:1950年10月接紧急通知,志愿军战士们准备奔赴战场。
请你以指导员的身份,根据作战地(盖马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列出所需要的作战物资并说明理由。
【总结】【活动探究2 :天寒地冻】(二)“一果多因”解释区域内某种现象的成因材料二: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方,位于盖马高原上,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
东临日本海,距离海岸线不足100公里。
长津湖地区纬度与我国北京大致相当,但入冬时间更早,冬季平均气温20℃。
寒潮爆发南下时,盖马高原受蒙古冷高压反气旋系统影响,风向为偏北风,容易形成暴风雪天气。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1.河谷形态变化的原因:流水对流经的河谷不断________和________。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河流袭夺精讲点拨1.概念: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袭夺产生的条件(1)两条河川间的距离较近且流向垂直;(2)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溯源侵蚀强烈;(3)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方法技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凹岸水流速度快,受流水侵蚀形成河崖;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把挟带的泥沙堆积在凸岸,形成河漫滩。
如下图所示:真题感悟[典例1][2022·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
下图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6分)[解题能力培养][答案]变式演练[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
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相对较弱。
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
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
(6分)能力点二河流阶地精讲点拨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形成时间越早。
2.形成过程[注意]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运用资料,说明海洋权益的含义和范围。
2.结合实例,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紧迫性。
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战略布局及其内容。
必备知识梳理一、海洋权益1.含义:是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称。
2.主要权益:主要包括在领海的________,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________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________、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________权等。
3.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法、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国内法、国家实践和历史证据等。
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域的划分[知识链接]内水与内海内水是国际法概念,内海是政治地理概念,二者都是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海港、内海峡(如琼州海峡)、内海湾(如渤海)、河口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
二、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1.海洋强国含义: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________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2.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1)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________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2)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________。
三、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1.主要内容: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推动________发展、创新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2.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区,是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示范区。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聚焦海洋热点精讲点拨1.南海诸岛问题(1)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组成部分的原因①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学案 太阳辐射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学案太阳辐射【知识点】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周长因素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越多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太阳辐射越强,如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烈天气因素晴天云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多;阴雨天相反大气通透度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弱穿过大气层的路程穿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太阳辐射强;穿过大气层的路程长,太阳辐射弱坡向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习题】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与阴天相比,该比值晴天低的主要原因是晴天()A.冰川积雪消融量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C.冰川积雪消融量小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2.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C.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D.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3.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A.阴天增大,晴天减小B.阴天和晴天都增大C.阴天减小,晴天增大D.阴天和晴天都减小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完成4~5题。
4.仅从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考虑,最有利于太阳能开发的地区是()A.甲——青藏高原B.乙——塔里木盆地C.丙——长江中下游平原D.丁——四川盆地5.太阳的主要成分是()A.氢和氮B.氧和氦C.氨和氧D.氢和氦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吸引了众人围观。
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板反射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熟的一种装置,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
据此完成6~7题。
6.仅考虑太阳辐射,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A.拉萨B.海口C.成都D.呼和浩特7.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A.太阳辐射为人类直接提供光热资源B.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C.人类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是由太阳辐射产生的D.人们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无关下图示意某平原站点测量的2006—2008年近地面太阳短波辐射的变化。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通过相关图文材料,分析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分析不同地区土壤形成因素及土壤特征的差异。
2.通过土壤野外研学考察或观察土壤标本,分析土壤的剖面结构及特征。
3.通过学习,认识土壤的重要性及养护措施,保护和改良土壤,促进土壤生产力的持续利用。
必备知识梳理一、土壤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功能:为植物________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知识链接]土壤的组成二、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因素影响________岩石的风化物,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生物土壤_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其他因素地形、时间、人类活动[特别提醒]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三、土壤剖面1.概念: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________,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________的土层所构成。
2.土壤剖面3.常见土壤(1)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________均有广泛分布。
有机质主要以地表________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________,向下________。
我国主要的森林土壤类型及特点如下:类型特点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________,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________,肥力较低(2)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
有机质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内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学会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地貌二、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地貌的形成:是在内力和外力下生成和发展的。
内力作用促使地表,增加;外力作用地表,地势高差;地貌类型成因背斜谷、向斜山岩层在挤压作用下形成背斜和向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产生裂隙,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内力作用下形成谷,河流携带泥沙在谷地而形成河流阶地在地壳垂直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作用形成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下图为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河流阶地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2.图示地区地壳运动上升的次数最可能是()A.1次B.2次C.3次D.4次【对点精练】海平面基准线是海拔0 m的起算线。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海平面基准线以下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3.该地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A.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断裂升降B.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C.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4.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地受风力侵蚀,地势低平B.乙地因断裂下陷,蓄水成湖C.丙地因岩浆活动,奇峰林立D.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二)特殊地貌景观及等高线判读1.火山口2.风蚀蘑菇3.岱崮地貌4.梯田5.新月形沙丘6.山前冲积扇【对点精练】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其形成受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的综合作用。
下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5.地壳抬升前,该地()A.河道位置不易摆动迁移B.背斜构造使砂岩更趋坚硬C.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D.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6.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A.河曲发育B.定向侧移C.持续下切D.游移不定7.环崖是弧型主要是因为()A.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成B.页岩成环形崩塌形成C.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D.后期河流侧蚀砂岩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练习案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影响(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通过绘制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并说出其特征。
2.利用地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等形式,简述主要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必备知识梳理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典型植被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______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________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________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________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2.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干旱炎热,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______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而形成的______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二、气候与自然景观1.气候影响自然景观的原因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______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气候影响自然景观的具体表现(1)同一纬度地区,不同气候类型自然景观不同:地区气候特点景观特点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________、________,温差大,________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________地貌广布,河流稀少只有少数________的植物生存,形成______景观我国南方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河植被繁茂,形成____________区网密集,__________作用强,________地貌景观广泛发育(2)同一纬度地区,同一气候类型的不同时间,自然景观不同——非洲热带草原气候。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夜弧(1)划分:晨昏线(圈)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如下图所示:(2)意义昼弧和夜弧的________,反映了该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
昼弧长于夜弧,则________;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昼弧短于夜弧,则________。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________。
(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________小时。
[知识链接](1)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变化①“北进南扩”是指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推进,极昼范围从北极点向南扩大。
②“南撤北缩”是指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撤,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缩小。
(2)昼夜长短的空间对称特点①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与B、C与D)(即纬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
②相对于赤道对称的点(A与C、B与D)或地心对称的点(A与D、B与C):南北半球昼夜相反(即北半球点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点的夜长)。
(3)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①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②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A):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二、四季的更替1.成因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知识链接]二十四节气图判读(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基本规律①任意相邻的两个节气,时间上相隔约15天。
②相对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同一纬度。
对任何一地,此两天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均相同。
如芒种与小暑、立冬与立春。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精讲点拨1.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地域分异规律。
1.结合资料,说明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和景观特征。
2.结合图表,说明地域分异的含义和基本规律。
3.结合图文资料,比较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差异,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形成和特点,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必备知识梳理1.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定义自然带沿着______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沿着________变化(垂直于海岸线)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影响因素______(太阳辐射)________(海陆位置)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______方向)________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________变化方向(南北方向)________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________纬度和________纬度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思维拓展]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1)沿海地区纬度增加,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2)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2.主要陆地自然带(1)分布(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2)主要类型及特点名称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典型类型森林自然带________和半湿润地区生产量________热带雨林带、____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____、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和寒带苔原带等草原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的内陆地区以________植物为主热带草原带、________草原带荒漠自然带________地区多生长旱生植物,种类贫乏,结构________;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________________带和温带荒漠带3.地方性分异规律(1)规律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________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学案 考纲展示(明确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网络构建(知识再现)要点整合(核心突破)考点一、经纬线及经纬度12、同一纬线和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1)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2πR 地=2π×6371千米),在赤道上经度10长的纬线(弧长)是111.1(4万千米3600)。
(2)度数为θ的纬线上经度过10的弧长为111×cos θ千米(θ为所求纬线上的地理纬度),故南北纬600的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3)所有经线都等长,长度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即约2万千米。
因此,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0,对应弧长也是111.1千米,即纬度10的经线长是111.1千米。
这样,同一纬线和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距离便可求出。
地球仪与地图 地图三要素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地球仪 地轴、两极、赤道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黄赤交角值等于回归线值; 900减去黄赤交角度数等于极圈度数数) 经线和经度 本初子午线,1800经线 东西两半球的划纬线和纬度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两半球的划区时的计算 日界线 时区和日界线 时区的划分 经纬网 地理坐标3、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1)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
最短航程经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北极点后,再向南(如图1)。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南极点后,再向北(如图2)。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讨论(如图3)。
(2)若两地经度和不等于1800,过这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
而是与经线圈斜交。
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①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如图4);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②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如图5);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讨论,方法同上。
4、关于地心对称点地理坐标的写法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等,且南、北纬度相反;两点所在经线一定构成经线圈,经线圈,经度之和等于1800,东、西经相反。
如(1140E ,300N )地心对称点的坐标为(660W ,300S )考点二 比例尺1、比例尺的计算注意:单位的统一(一般化成厘米)2、比例尺的大小及影响(1)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比值大的比例尺大,比值小的比例尺小。
(2)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其所示的范围越小,所表达的内容越详细。
(3)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3、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缩放的计算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 。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n 1,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n 1,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1) (2)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3)实地面积的计算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2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考点三 地图上的方向考例聚焦(方法点拨)【例1】(2008·厦门模拟)下图为局部经纬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一年中的气温最高月一般出现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2)洪涝灾害是甲区域所在国的最大天敌,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乙区域的气候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4)丙区域的气候特征与,同纬度同类气候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点?【思路点拨】结合甲、乙、丙的经纬度范围进行区域定位可判断:甲位于恒河三角洲附近,乙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丙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地区。
第(1)题,恒河三角洲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最热月出现在雨季来临前一个月,原因从太阳高度角、天气状况分析。
第(2)题,洪涝从气候、地形方面分析。
第(3)题,乙地区属温带大陆气候,降水少,但光照强,对农业生产各有利弊。
第(4)题,丙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海洋性强。
【参考答案】(1)5月(雨季来临前一个月)。
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
(2)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易产生洪灾;该国又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洼地多,易积水成涝。
(3)气候干旱,降水少,水源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最大因素;晴天多,光照强,光合作用充分,农作物产量高,质量好。
(4)气温的日、年较差较小,降水比较均匀,海洋性显著。
方法点拨1利用经纬网定位准确利用经纬网定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取几条重要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0经线、200W 、1600E 、1200E )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
(2)在复习大洲、大洋以及区域地理时(这是可再加上南北纬300、400、500、600纬线以及300E 、500E 、1000E 、700W 、1200W 经线,中国境内以及东南亚再详细些),试图掌握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和大洋、重要的大地形区和气候区等。
(3)在复习高中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88.50900丙 甲 乙 1400 141.50 240220 400 380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产基地、旅游点等。
如下图用北回归线定位其周围的事物。
变式训练:例1 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纬度位置:甲 _______,丙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位于寒带的有__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
图1-4(3)甲位于乙的__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_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飞住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________,其最短距离应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2 222. 2千米。
(4)丙、丁之间的距离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例2【2008 ·全国文综Ⅱ】读图1-5回答(1)(2)题。
图1—5(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 、①B 、② C、③ D、④(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km2 B 、0.5km2 C 、5km2 D、 50km2【思路点拨】(1)选D,(2)选A。
第(1)题,通过分析可知本赶的关键是注意等高践的疏密状况。
由图中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等高线的疏密状况。
由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地段长相等,但④地段所跨等高线最多,故④地段坡度最陡。
第(2)题,通过分析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区域面积的估算。
利用"修补"的办法把400米以下的区域看成一个矩形,测得图上距离长和宽长度后.再结合线段比例尺,可求得所示区域面积。
方法点拨2利用公式法,在带有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坡度大小。
由公式:坡度=等高距实地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推导出:坡度=∙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由此可进行如下坡度计算、比较:(1)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和比例尺都相同,坡度大小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图上距离成反比,即与等高线疏密有关,一般等高线越密,坡度就越大。
(2)在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时,可由公式估算而得,如下面两幅图坡度大小比较所示:甲图:等高距为200m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即图上距离)设为a ,比例尺为1/10 000,坡度可表示为:坡度=120010000a ⨯=150a图1-6乙图:等高距为50m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约为0.5a ,比例尺为1/40 000,坡度可表示为:坡度=150400000.5a⨯=1400a 由此可得知:甲图的坡度大于乙图。
变式训练2、读甲、乙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1—7(1) 图中所示国家: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2) 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图,其所示区域范围较______,图示内容较______。
(3) 就五带而言,甲区域位于_____带,乙区域位于____带,图甲区域位于图乙区域的_______方向。
(4) 图甲国家南北距离大约是多少A 290kmB 190kmC 400kmD 600km课堂巩固(能力演练)1、用长宽各一米的纸,绘制中国地图,采用的比例尺应接近A 、1:5 500 000B 、1:5000 000C 、 1:4 500 000D 、1:6000 0002、下列4张地图图幅均相等,其比例尺最大的是A、中国地图B、北京地图C、山东地图D、世界地图读图1—6 回答 3—5 题图1—83、有关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A 、若甲、乙两箭头表示地球自转,则正确的是甲箭头B 、若丙、丁两箭头表示西风漂流,则正确的是丁箭头C 、若图中虚线①②为晨昏线,则北京为昼短夜长D、若图中最大的纬线圈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为9004、如果以B点为起点,依次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各走10千米,最会到达A 、原地 B、原地以东 C 、原地以西 D、原地以北5、若图中A点为21点,此时北京时间为A 、2时 B、 8时 C 、12时 D 、14时读图1-9,回答6、7题6、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的A 、东北方B 、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7、该国国土面积为A 、0.11万KM2 B、 1.1万KM2C 、11万km2D 、110万km28、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9(1)判断图中各地的方向关系:A在B的______方,D在C的_______方,B在D的______方,C在B的______方。
(2)若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D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是_______(3)若一架飞机从B地飞往C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是_______课后作业(拓展提升)人们通常以经线00,北纬380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称为“水半球”(如图,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阴影代表陆半球),据此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