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8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福工 土木14)201705

土的类别
b
d
淤泥和淤泥质土
0
1.0
红粘土
人工填土
e 或 I L 大于等于 0.85 的粘性土
含水比 w >0.8 含水比 w ≤0.8
0
1.0
0
1.2
0.15
1.4
压实系数大于 0.95、粘粒含量 c ≥10%的粉土、
大面积
0
1.5/m3 的级配砂石
[s]—地基变形允许值,
2.沉降变形特征 一般分为四种: 1)沉降量——指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
值; 2)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 3)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4)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 6~10m 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
2
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基础埋置深 度(简称埋深)是指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选择基础埋深就是选择合适的 持力层。
为了保证基础安全,同时减少基础的尺寸,要尽量把基础放在良好的土层上。 但是基础埋置过深不仅施工不方便,并且提高基础的造价,因此,应该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一个合理的埋置深度。 (二)荷载组合
z/b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2 9.6 10.0 10.4 10.8 11.2 11.6 12.0 12.8 13.6 14.4 15.2 16.0 18.0 20.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土木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基础工程课程的特点在于它以较多的力学课程为基础,以土层中的复杂的基础结构为研究对象,又涉及到建筑、交通、水电等多个领域,这就决定了课程具有内容杂、概念多和理论较深的特点。
课程设计其主要目标是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重点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概念和知识。
课程设计对理解和掌握工程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同学们由理论学习通往工程实践的一座桥梁。
基础工程的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反过来又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同学们在本科学习期间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应该重视课程设计带给同学们的动手机会,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到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同学了解地基基础设计的全过程,掌握一种常用的基础结构和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能力。
基础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上部结构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在确定的场地条件下选择适宜的地基基础方案并确定其技术细节,使设计的地基基础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和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够安全正常地工作,在此基础上满足降低造价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基础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
基础工程设计的任务通常包含:1.方案设计:目的是确定地基基础的技术方案,包括地基持力层的选取和基础结构形式的确定。
2.技术设计:包括地基检算和基础结构设计两者。
其任务是通过力学计算和结构措施两方面的手段来保证所设计的地基基础满足设计总体目标的要求。
同学们在做课程设计时应充分发挥主动性,按时完成所要求的设计任务,实现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为此要求:1.计算书必须字迹端正,书面整洁,条理清楚,便于查询校核。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5
∑Ni——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各桩的净反力设计值之和; 三桩三角形承台(图 4)可按下式计算:
Fl ≤ [β ox (2by + a y1 + a y2 ) + (β oy1 + β oy2 )(bx + a x )]β hp f t h0
(26)
式中 ax 、 a y1 、 a y2 ——冲跨,冲切破坏锥体侧面顶边与底边间的水平距离;
(17)
M2
=
N max 3
(αs
−
0.75 4 −α 2 c2 )
(18)
4
As 2
≥
γ 0M2 0.9 f y h0
(19)
式中 M1、M2 ——分别为由承台形心到承台两腰和底边的距离范围内板带的弯矩设计 值;
s——长向桩距; α——短向桩距与长向桩距之比,当α小于 0.5 时,应按变截面的二桩承台设计; c1、c2——分别为垂直于、平行于承台底边的柱截面边长。 (2)、桩基承台受冲切计算 a、柱对承台的冲切 矩形承台受柱冲切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3)
清晰。 7.提交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施工图纸 2 张(建议用 2 号绘图纸,1:10~1:30)。
四、设计步骤(供参考) 1. 确定桩型,桩基持力层,承台埋深及高度,桩长。 2. 初步确定基桩承载力。 3. 初步确定桩数、桩的平面布置及承台平面尺寸。 4. 确定基桩承载力设计值及其桩数。 5. 确定承台尺寸。 6. 计算桩顶荷载设计值。 7. 承台抗冲切验算。 8. 承台抗剪验算 9. 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及其配筋计算。 10.承台局部受压计算。 11.绘制施工图。
λoy = aoy / ho
(25)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基础工程设计题目桩基础设计2014年9月桩基础的设计步骤设计桩基础时,首先应该搜集必要的资料,包括上部结构型式与使用要求,荷载的性质与大小,地质和水文资料,以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
据此拟定出设计方案(包括选择桩基类型、桩长、桩径、桩数、桩的布置、承台位置与尺寸等),然后进行基桩和承台以及桩基础整体的强度、稳定、变形验验,经过计算、比较、修改,以保证承台、基桩和地基在强度、变形及稳定性方面满足安全和使用上的要求,并同时考虑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最后确定较理想的设计方案。
1、桩基础类型的选择选择桩基础类型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的条件,并考虑各种类型桩基础具有的不同特点,综合分析选择。
(1)承台底面标高的考虑承台底面的标高应根据桩的受力情况,桩的刚度和地形、地质、水流、施工等条件确定。
承台低稳定性较好,但在水中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可用于季节性河流、冲刷小的河流或旱地上其它结构物的基础。
当承台埋设于冻胀土层中时,为了避免由于土的冻胀引起桩基础损坏,承台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对于常年有流水,冲刷较深,或水位较高,施工排水困难,在受力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采用高桩承台。
承台如在水中或有流冰的河道,承台底面也应适当放低,以保证基桩不会直接受到撞击,否则应设置防撞装置。
当作用在桩基础上的水平力和弯矩较大,或桩侧土质较差时,为减少桩身所受的内力,可适当降低承台底面标高。
有时为节省墩台身圬工数量,则可适当提高承台底面标高。
(2)柱桩桩基和摩擦桩桩基的考虑柱桩和摩擦桩的选择主要根据地质和受力情况确定。
柱桩桩基础承载力大,沉降量小,较为安全可靠,因此当基岩埋深较浅时,应考虑采用柱桩桩基。
若岩层埋置较深或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不宜采用柱桩,则可采用摩擦桩,但在同一桩基础中不宜同时采用柱桩和摩擦桩,同时也不宜采用不同材料、不同直径和长度相差过大的桩,以避免桩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丧失稳定性。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总学时:1周,学分:1)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任务: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熟悉和使用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混凝土设计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学生CAD制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档编排能力等综合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学习和理解基础设计及施工的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规范;针对一般的工程问题,能够进行常规设计;对于复杂的基础工程问题,能创造性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与解决办法;使工程不仅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能考虑到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二、设计要求1.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并熟悉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的使用。
学生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全部规定内容,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设计内容。
设计计算正确无误,算式应注明引用资料的出处,并列出公式及其各符号意义、单位等;设计计算说明书一律手写,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表达清晰,文理通顺,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课程设计文字总数应超过10000字。
3. 课程设计必须附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图,设计图件要求布置合理、线条清晰、整洁美观,符合有关制图规范。
图件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绘图,也可采用手工绘制。
4. 设计中需引用10个以上参考文献,且按规定格式标注。
5. 装订顺序:封面—评语栏—目录—前言(或摘要)—正文—附图。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的内容(1)设计方案是否充分与合理;(2)设计计算书是否符合要求,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施工图绘制是否正确、图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4)出勤情况(无故缺勤2天以上,设计成绩为不及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力学》、《基础工程》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也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和桩基础设计三部分内容。
由于时间限制,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只需进行其中一项。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任务(1)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的任务包括:①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③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④确定基础高度;⑤确定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⑥编写设计计算书;⑦绘制基础平面图及施工图并给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2)桩基础设计的任务包括:①确定桩长及截面尺寸;②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③确定桩数并进行桩的布置;④桩身和承台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⑤编写设计计算书;⑥绘制桩基础平面布置图及施工图并给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2、要求(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要求:掌握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原则、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内力计算方法、配筋计算方法及绘制基础平面图、施工图的技巧。
(2)桩基础设计的要求:掌握桩基础设计过程中的桩长、截面尺寸确定原则、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桩数确定方法及承台设计方法,了解构造要求,掌握桩基础平面布置图及施工图绘制方法,并能给出必要的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地基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上部结构条件(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建筑布置以及上部结构类型等)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地基岩土和气候条件等),结合考虑其他方面的要求(工期、施工条件、造价和节约资源等),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桩基础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已知其柱底荷载、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筑物的环境等进行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对桩基础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基础设计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二、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步骤1、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验算和稳定性验算:(1)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应对桩身和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且长径比大于50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尚应按施工阶段的吊装、运输、堆放和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算;(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础应验算整体稳定性;(5)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6)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下列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形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
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效应、风载效应标准组合;(3)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完整版)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桂林理工大学本科课程设计·基础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设计资料 . .................................................................1.1上部结构资料 .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 1 1 1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 (2)2.1桩型 . ................................................................2.2桩长 . ................................................................ 2 2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3.1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 . .................................................. 4桩数和平面布置的确定 . ......................................................4.1荷载组合 . ............................................................4.2初步估算桩数 . ........................................................4.2初选承台尺寸 . ........................................................5桩顶作用验算 . ..............................................................6软弱下卧层验算 . ............................................................7桩基础沉降验算 . ............................................................7.1计算沉降量 ...........................................................7.2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 .................................................... 8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 .........................................................8.1单点起吊 ............................................................8.2桩身强度验算 ........................................................9承台设计 ..................................................................3 4 4 4 4 5 6 7 7 9 10101112 121213 139.1柱对承台的冲切(冲切锥内无桩体)....................................9.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 ...................................................9.3斜截面抗剪验算 . .....................................................9.3斜截面抗剪验算 . .....................................................10参考文献 . (15)柱下独立承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1设计资料1.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 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部分柱式墩配多排桩基础1 拟定桥墩及基础尺寸1.1 标高推算及铅垂方向尺寸拟定墩帽顶面标高:从水文角度出发,推算墩帽顶面标高。
计算水位=设计水位+波浪壅水等梁底标高=计算水位+安全净空裸梁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梁高墩帽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支座及垫石厚度墩帽厚度:根据桥的规模,满足《桥规》有关最小厚度的要求,自行拟定。
承台顶面标高:考虑冰冻、撞击及方便基础施工决定。
承台厚度:为谋求较大刚度,按照《桥规》,承台厚度应不小于1.5m。
承台底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承台厚度墩高=墩帽顶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墩柱长度=墩高—墩帽厚度。
桩长及桩底标高:由计算决定。
1.2 顺桥方向尺寸拟定墩帽宽度:根据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支座垫板宽度、《桥规》有关C1、C2的规定,进行设计:B≥(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支座垫板宽度+2 C1+2C2墩柱直径:墩帽宽度—2C1,且应满足《桥规》的有关规定。
承台宽度:根据墩柱直径、桩的排数、桩的直径(1~2m)、桩的中距要求(≥2.5倍成孔直径(摩)、≥2.0倍成孔直径(柱))、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见《桥规》或笔记),自行拟定。
1.3 横桥方向尺寸拟定墩帽长度:根据主梁间距、横桥向主梁片数、支座垫板宽度、《桥规》有关C1、C2的规定,满足安放主梁的要求。
同时考虑施工方法。
墩柱间距:对墩帽受力有利,参照标准图。
承台长度:根据墩柱间距与直径、桩的排数、直径、间中距要求、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自行拟定。
2 承台底面形心荷载计算2.1 荷载类型(本次时间有限,简化如下)(1)承台底面形心竖向荷载包括:恒载(栏杆、人行道、桥面铺装、主梁、盖梁、墩柱、承台等)、汽车(及冲击)人群布载方式:简支梁为该墩相连两跨满载,计算该墩分担的量;连续梁需按该墩的支反力影响线进行最不利布载(2)承台底面形心水平荷载包括:制动力布载方式:整联制动,边支座不分担,其余各墩分担,正常应按刚度分配 (3)选哪个墩计算高墩自重大,刚度小水平力分得少,但力臂长;矮墩则相反。
实际工程中应逐个计算,本次择一即可。
2.2 各项荷载计算方法简述 2.2.1恒载先按单跨各项恒载的总重量计算 (1)栏杆、人行道自重根据构造图,取单侧每延米混凝土用量,乘以钢筋混凝土容重,容重可取25KN/m 3,得到每延米重量。
再乘以跨径,再乘以双侧。
(2)桥面铺装自重桥面铺装为双层,上层一般是沥青混凝土,100mm 等厚,铺满整个行车道,即“净”的部分,容重23KN/m 3;下层一般是钢筋混凝土调平层,80mm 等厚,铺满整个桥面,即主梁之上铺满,容重25-26KN/m 3;(3)主梁可根据标准图边主梁和中主梁混凝土用量,估算每个同学自己的边主梁和中主梁混凝土用量m 3,乘以容重26KN/m 3得到重量,再考虑自己的桥宽需要用几片边梁几片中梁。
单梁混凝土用量(含预制及现浇部分,不含调平层) m 3(4)盖梁、承台根据混凝土的用量计算重量。
容重26KN/m 3; (5)墩柱首先决定计算几号墩,从而可知墩柱的高度和混凝土用量。
容重26KN/m 3。
注意本次一般为双柱墩。
2.2.2汽车及汽车冲击力(1)按照规范计算k k P q 和。
(2)通过支反力影响线计算,注意双车道,注意双孔布载: 2.2.3人群通过支反力影响线计算,注意人行道宽度,注意双侧布载,注意双孔布载:(双侧)人2)(⨯⨯Ωq 。
2.2.4制动力目前一般使用桥面连续,为节约时间,近似地,某桥墩分得的制动力=整联的制动力/本联内布置固定铰支座的墩得数量。
例如,五孔一联,五孔一起制动产生的制动力,除以四个墩。
假设标准跨径30米,加载长度=30*5,单车道制动力k k P q +⨯=150。
再与165KN 或90KN 比较。
虽然是双车道,但同向行驶仅一条车道,故不要再乘以2了。
2.3计算承台底面形心荷载将以上算得的各个荷载汇集承台底面形心处,注意力臂,得到H M N 。
3桩顶荷载计算3.1假定桩长根据荷载、桩数及地质等情况,假定桩长。
3.2变形系数α的计算 3.2.1m 值m 土质当最大冲刷线以下)1(2+=d h m 米深度内有两层土时,21)1(m m m γγ-+=式中:⎪⎪⎩⎪⎪⎨⎧>-⨯-≤⨯=2.0)1(25.112.0)(5121121mm mm h h h hh h h h γ21m m 和分别为最大冲刷下以下第一层和下一层土的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 1h 为最大冲刷下以下第一层土的厚度。
3.2.2 桩的计算宽度1b)1(1+=d kk b f (当m d 1≥)式中:f K ——形状换算系数,表k ——平行于水平力作用方向的桩间相互影响系数;1L ——H 作用方向,桩间净距 1h ——最大冲刷线以下计算深度()131+⨯=d h ,且h h ≤1(h 为局部冲刷线以下)d ——桩柱直径。
书曰:钻孔桩取设计直径b ——表(n ) 11+≤B nb B ——两侧边桩外缘间距3.2.3 弹性模量EIC E 桩身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
依据所选用的桩身混凝土标号,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9)或结构设计原理教材。
3.2.4 变形系数 3.3判定刚性桩与弹性桩5.2>h α →弹性桩(桩基础)3.4桩顶刚度系数1ρ、2ρ、3ρ、4ρ计算 式中:0l ——桩的自由长度;h ——最大冲刷线以下埋深;ξ——沉桩)21(32γξ'+=;灌注桩)1(21γξ'+=;γ'——桩底荷载与总荷载之比,摩擦桩取0,柱桩取1; A ——桩身截面面积;c E ——桩身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0m ——桩底土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0A ——摩擦桩取小值⎪⎩⎪⎨⎧+=2204)4tan 2(Sh dA πϕπ,柱桩420d A π=;ϕ——桩所穿过土层平均内摩擦角;S ——桩底中心距; d ——桩底直径;Q x 、M x 、M ϕ根据h h α=和00l l α=查“附表17、18、19”3.5承台底面形心位移0a 、0b 、0β计算对于竖直对称等直径桩基 3.6桩顶荷载i P 、i Q 、i M 计算4 桩长计算或验算4.1桩顶外载选择max i P 取2.4条中各i P 中最大者。
4.2桩长验算根据假定的桩长,计算单桩荷载和单桩容许承载力,如单桩容许承载力略大于单桩荷载,则假定合理;如单桩容许承载力远大于单桩荷载,则表明假定桩长过大;如单桩容许承载力小于单桩荷载,则表明假定桩长过小。
无论假定桩长过大还是过小,均需调整桩长,回到“2 桩顶荷载计算”,重新计算,直至通过。
①桩上全部向下的外载 ②土提供的向上的承载力③比较max i P 与[]a R 或与[]a R R γ。
或4.2’桩长计算设桩长为未知量,分别列出单桩荷载和单桩容许承载力得表达式,令二者相等,解得桩长。
对解得的桩长略加调整,带回到“2 桩顶荷载计算”,重新计算,直至假定桩长略大于等于解得桩长。
①桩上全部向下的外载 ②土提供的向上的承载力 ③令[]a R V = h4.3桩端最大最小压应力验算5 桩身内力计算取单桩及桩顶i Q 、i M ,采用教材公式(3-47c ),查“附表3、附表7”,得m m B A 、,计算并绘出桩身弯矩图。
用教材公式(3-51),查本指导书“附表13”,通过KQ 值,计算并标出最大弯矩值。
5.1求解最大冲刷线处0M 、0Q 5.2求解最大冲刷线以下Z M 、Z Qm m z B M A Q M 00+=α(5.2>⋅h α的摩擦桩、5.3>⋅h α的柱桩)0.4≥⋅h α时,α=h 以下,0=Z M 、0=Z Q5.3桩身最大弯矩m ax M①最大冲刷线以下桩身最大弯矩max z MQ z Q Q K Q M K C Q M αα0max 0=→→=——用本指导书表13通过Q K 计算,避免在4.13.1z --=α附近m K 值的歧异。
②当最大冲刷线以下)1(2+=d h m 米深度内有两层土时,桩身最大弯矩按下式修正:式中:00M H 和的单位分别为m kN kN .和;1h 为最大冲刷下以下第一层土的厚度。
③自由长度段0l 桩身最大弯矩lo M max由Z M 、Z Q 做出0l 上桩身弯矩表及图,找出该段最大弯矩lo M max④ 在②和③的结果即m ax M 和lo M max 之间选绝对值大者为m ax M 。
5.4绘制桩身弯矩图绘制桩身弯矩图及标出最大弯矩m ax M 及位置。
6 编制设计说明书6.1 前置封皮、任务书、目录; 6.2 正文写明拟定尺寸、桩顶荷载计算、桩长计算或验算、桩身内力计算、桩顶水平位移和转角计算等各步骤的依据、过程和结果; 6.3 参考文献7 绘制桥墩及基础一般构造图标准的工程制图。
须手工绘制,标出结构尺寸、结构主点(墩帽顶、承台顶、桩基底高程)、河床及冲刷线高程、水位),并说明单位、比例尺。
纵横比例尺须一致。
第二部分肋板式桥台设计1 拟定桥台及基础尺寸1.1 标高推算及铅垂方向尺寸拟定计算水位=设计水位+波浪壅水等梁底标高=计算水位+安全净空裸梁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梁高背墙顶面标高≈裸梁顶面标高+铺装台帽顶面标高=梁底标高-支座及垫石厚度台帽厚度:根据桥的规模,参照图例,自行拟定。
承台顶面标高:考虑冰冻、撞击及方便基础施工决定。
台高=背墙顶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肋板高度=台高—背墙高度—台帽厚度承台厚度:为谋求较大刚度,按照《桥规》(JTG D63-2019)。
承台底面标高=承台顶面标高—承台厚度桩长及桩底标高:先行拟定桩长,最终由计算决定,本次参照桥墩桩长。
1.2 顺桥方向尺寸背墙厚度、耳墙长度、台帽宽度、肋板顶宽、肋板底宽,参照图例,自行拟定。
承台宽度:根据肋板底宽、桩的排数(一般两排)、桩的直径(一般1~2m)、桩的中距要求(≥2.5倍成孔直径(摩)、≥2.0倍成孔直径(柱))、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见《桥规》或笔记),自行拟定。
1.3 横桥方向尺寸背墙及台帽的宽度、肋板厚度、肋板间距,参照图例,自行拟定。
承台长度:根据肋板间距与厚度、桩的排数(一般两排)、桩的直径、桩间中距要求、边桩外缘到承台边缘的最小净距要求,自行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