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过程的安全护理 (1)

合集下载

医院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一、输血前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患者或授权委托人谈话,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单,正确准备试管,并将试管条码粘贴在经管医生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

3.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4.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的试管,床边PDA扫描患者的腕带二维码,清醒患者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无误后才能采血,准确采血量。

5.凡申请输注血小板、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者,一般情况下无需交叉配血。

6.同时有两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检查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7.护士采集标本并核对后,在电脑标本采集系统进行签名确认;由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将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并签名。

8.输血科血液备好后,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凭(领血证)到输血科领取血液,采用冷链箱密闭式转运。

9.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对”核对相关信息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运送。

10.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二、输血时11.输血时应挂上具有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告知患者血型。

12.输血时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注意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13.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执行输血反应紧急预案与流程,并按照输血反应处理及报告制度上报输血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三、输血后14.输血完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

将血袋放入专用的单独存放的黄色垃圾袋中,由护士或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及时送输血科冷藏保存。

15.做好输血相关的护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量、血型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

16.病房定期进行输血安全的培训、学习、考核并记录。

输血的护理措施

输血的护理措施

输血的护理措施引言输血是一种医疗技术,在一些疾病或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而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护士在输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士在输血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成功。

1.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等。

这是为了避免输血出现输错血的情况。

2.查看输血医嘱:护士需要仔细阅读输血医嘱,确认输血的类型、输血的速度以及输血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监测特定的生命体征等。

3.制备输血设备:护士需要准备输血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输血袋、输血管、输血针等,并确保这些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期。

4.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输血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获取患者的同意。

5.做好必要的评估工作: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过敏史、肺音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输血过程的护理措施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任何异常的变化都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2.观察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背痛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并记录这些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3.确保输血安全:护士需要确保输血安全,包括核对输血袋上的信息、核对输血的血型和配血信息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保证输血设备的密封性和无菌性。

4.监测输血速度:护士需要根据医嘱要求监测输血的速度,确保输血按照指定的速度进行。

如果输血速度过快或过慢,护士需要及时调整。

5.保持血液畅通:护士需要保持输血管道的通畅,定期检查输血管的通路情况,防止管路堵塞或渗漏。

6.给予适当护理措施:在输血过程中,护士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防止感染等。

医院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一、输血预防控制1.护士应定期接受输血安全知识培训,掌握输血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护士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有关的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输血需求,并与医生沟通确认。

3.护士需要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配对,包括A型血患者输A型血、B 型血患者输B型血等。

4.护士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不适宜输血的患者应及时上报,并与医生进行讨论。

6.护士应确保输血所需的器材、药品和设备完好无损,且符合卫生要求。

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确认患者的身份及基本信息,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接受血液制品的情况。

2.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护士应告知患者输血的具体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

4.护士需要准备适当的输血韧带和适用的输血管道,确保输血的顺利进行。

5.护士应向患者提供舒适的输血环境,包括调整良好的床位、适宜的室温和舒适的照明。

三、输血操作流程1.护士在输血前应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彻底洗手,并戴好手套。

2.护士需要熟悉并掌握输血的操作流程,包括输血管路的建立和接通、血液制品的输注速度和输注量等。

3.护士应在输血前将输血韧带在患者的上臂上适当位置缠绕,并通过触摸动脉,确认适当的压力。

4.护士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中规定的输血速度进行输血,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输血反应。

5.护士应观察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1.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感染等。

2.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护士需要及时收集必要的样本,如尿液、血液等,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判断。

4.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间、症状和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给相关的上级。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血液容量、改善血液成分等。

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输血的具体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输血的流程。

1. 评估患者的输血指征,在决定进行输血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2. 确定输血血液类型,根据患者的血型和配血结果,确定所需的输血血液类型,以避免发生输血不合适的情况。

3. 准备输血设备和场地,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液器、输血管、输血袋等设备,并确保输血场地的清洁和安全。

4. 采集供血者的血液,从合格的供血者中采集新鲜的血液,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5. 进行输血操作,将采集到的供血者的血液通过输液器输送到患者的体内,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

6.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7. 结束输血并处理废弃物,当完成输血后,及时停止输血操作,处理输血设备和废弃物,确保输血场地的清洁和整洁。

二、输血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在进行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注意输血速度和量,在进行输血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避免输血过快或过多导致输血反应。

3.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4. 注意输血反应的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输血反应,需要立即停止输血操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补充液体、使用抗过敏药物等,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5. 注意输血后的护理,在完成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避免发生输血后并发症,如感染、过敏等。

输血护理安全ppt课件

输血护理安全ppt课件

总结词
操作不规范引发的事故
VS
详细描述
护士在取血时,误将血浆取出,而未取到 红细胞,导致患者未得到应有的治疗。
案例三:输血设备故障导致的输血事故
总结词
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
详细描述
输血过程中,由于血袋连接管破裂,导致血液外流,患者未得到足够的血液,威胁生命 安全。
案例四: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要点一
输血护理的重要性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医疗手段之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手术成功率 具有重要意义。输血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质量,因此必 须高度重视。
输血护理安全的目标和原则
输血护理安全的目标
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防止患者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的 发生,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检查其输血护 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高其专 业水平。
资质认证
对从事输血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资质 认证,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输血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观察与记录
对输血过程中的患者进行密切观 察,记录输血量、输血速度、不 良反应等信息,及时发现并处理
伦理规范
在输血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尊重患 者的知情权、自主权和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同时 也要关注献血者的权益和健康。
02 输血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
CHAPTER
患者因素
患者病情复杂
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可能 导致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增加。
患者认知不足
患者对输血知识了解不足,可能 导致在输血过程中出现恐慌、焦 虑等情绪,影响输血安全。

安全输血护理工作计划

安全输血护理工作计划

安全输血护理工作计划安全输血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

为了确保安全输血,医护人员需要有严密的工作计划和流程。

以下是一个安全输血护理工作计划的范例,供参考。

1.识别患者信息在进行输血前,首要的任务是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给予正确的人。

这包括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并与输血单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2.准备适当的输血设备和材料为了进行安全输血,需要准备适当的输血设备和材料,包括输血输液袋、输液管路、输血针头、消毒棉球等。

这些设备和材料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3.身体评估和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在开始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包括确定输血的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4.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配血和交叉试验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配血和交叉试验。

这需要在输血前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患者的血型和配血策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阐明输血的风险和禁忌症在开始输血前,需要充分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说明输血的风险和禁忌症。

这包括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感染的风险、输血相关疾病传播的潜在风险等。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和家属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正确核对输血血袋和输血信息7.监测输血过程和患者的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感染症状等。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报告上级医生和检验科。

8.完善输血记录和患者交接在输血过程结束后,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血袋的编号、输血量、输血速度、患者的反应等。

同时,进行患者的交接工作,确保后续的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9.进行输血后护理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输血后是否出现血小板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并加强感染控制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术中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术中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术中输血安全,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需要进行术中输血的科室和医务人员。

三、职责1. 医生:负责患者输血前的评估、输血方案制定、输血过程监控和输血后观察。

2. 护士:负责输血前的核对、输血过程中的护理、输血后观察和记录。

3. 输血科:负责输血物品的采购、检验、制备和分发。

4. 质量控制科:负责对术中输血进行质量监督和评估。

四、管理制度1. 输血前评估(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输血。

(2)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匹配。

(3)对有输血史、过敏史、传染病史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并记录。

2. 输血方案制定(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血型,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

(2)输血方案应经科室主任或上级医师审核批准。

3. 输血物品准备(1)输血科负责输血物品的采购、检验和制备。

(2)输血物品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合格。

4. 输血过程(1)护士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确认无误后开始输血。

(2)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

(3)输血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5. 输血后观察(1)输血后,护士应继续观察患者病情,至少观察30分钟。

(2)发现输血相关并发症,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6. 输血记录(1)护士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输血量、输血时间等。

(2)医生对输血情况进行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

五、质量监督与评估1. 质量控制科定期对术中输血进行质量监督和评估。

2. 对术中输血相关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原因,改进措施。

3.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输血安全意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输血安全护理ppt完整课件

输血安全护理ppt完整课件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安全知识的考核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施输血安全的持续改进计划
建立输血安全Leabharlann 持续改进机制, 定期对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和改进。
加强与供血机构和临床科室的沟 通与协作,共同推进输血安全工
作的落实。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输血安全 的改进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
建议。
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01
02
03
04
输血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血的目的 、意义、注意事项等,提高其 对输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安 慰和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情绪。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 给予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身
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 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
输血安全护理ppt完整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输血安全概述 •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 输血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01 输血安全概述
输血的定义与分类
输血的定义
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输入 患者体内,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 、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 进免疫力和促进凝血等。
复。
05 输血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建立完善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 范,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
工作流程。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过程
中的问题。
定期对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 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
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输血安全护理

输血安全护理
医生写错血型 血库工作人员将B型血错定为A型 护士输血时没核对
环节:护士输血没有认真核对
护士取血时张冠李戴拿错血 护士输血没有实行二人查对
万分之一的误差就会 造成
100%的灾难
输血管理要做到零 缺陷
输血工作要做到零 误差
输血工作一定要在 法律、法规指导下 进行
输血三个独立环节
•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可将输血护 理全过程划分为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三个独立环节进 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3 反复输血的患者应抽取新的标本作配血试验,避免因 回忆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漏检。
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采 错人)
采错血标本(护士同时采集两位 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 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
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 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 释)
血标本量少、溶血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
标本,必须一人一次一管。(新生儿科 事件)
(3)采血后在“输血记录单”上双签 字及时间(护士和家属)。
血液标本采集规定
1 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制度,即检验科做血常规时做 正定型,输血时由血库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
2 使用EDTA抗凝的血标本,送检的配血标本不超过三 天,无稀释和溶血,能代表受血者当前的免疫学情况。
•输注过程如发生堵塞时,要及时更换 输血器,决不可强行挤压过滤网和输 血管,以免凝块进入血管,造成血管 栓塞;
•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 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 余血。
LOREM IPSUM
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 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 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 在4℃冰箱保存24h;红 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 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 钠注射液、5%葡萄糖 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 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 固、凝集或溶血。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用于补充患者失血或缺乏某种特定成分的血液。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有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本文将介绍输血的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输血的原则1. 适应症:输血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如急性失血性休克、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避免过度或不必要的输血。

2. 血型配对: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相符。

ABO血型和Rh血型必须严格匹配,以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3. 交叉配血:在输血前进行交叉试验,目的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以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

4. 血液安全性:血液及其成分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筛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供血者进行疾病筛查,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的检测。

5.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应适当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过慢的输血速度又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6. 术前准备: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需要输血的患者应空腹,也要遵守禁食规定。

二、输血的注意事项1. 护理观察: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如出现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皮肤红斑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对于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应持续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3. 注意感染防控:输血过程中要注意感染的防控。

护士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无菌手套等操作规范,避免污染血液样本和输血器具。

4.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年幼、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输血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

5. 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效果。

如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以及出现贫血的原因进行评估。

安全输血护理考试题(一)(定稿)

安全输血护理考试题(一)(定稿)

安全输血护理考试题(一)(定稿)第一篇:安全输血护理考试题 (一)(定稿)三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安全输血护理考试题(一)考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医师下达输血医嘱并开具输血申请单后,护士打印配血条形码,并进行两人核对无误后,携至床旁核对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采集血标本并同输血申请单(大量输血携带大量输血审批表)一起送输血科。

2、_________ 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

3、输血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必要时可进行四肢轮扎,每__________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

4、大量输血一般指在________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量。

常见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血液应放于_______________中运输,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______________引起溶血。

6、输血时出血倾向的原因为长期反复输血或超过病人原血液总量的大量输血,由于库血中的_________破坏较多,使__________减少而引起出血。

7、输血前由__________医护人员对患者床号、__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标签内容、____________、血液质量进行再次核对后备输。

8、严格把握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各个环节,是预防输血反应的关键。

9、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___________而引起不良反应,如为库存血,需在室温下放臵________________后再输入。

10、输血时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需要与其亲属共同进行确认,或确认患者________及___________信息。

11、在输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使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输血的流程
1. 检查医嘱:护士需要核对输血是否有医嘱指示,检查患者输血量是否符合医嘱,查看患者输血史等。

2. 取血:护士需要准备患者的输血液,根据患者的血液类型和血浆类型以及预定出血量,取血。

此外,在取血过程中,也需要护士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核对血标签上的用户信息,防止取错瓶号等。

3. 输血过程:护士需要检查输血管,检查输血穿刺点以及患者输血的身体部位,然后将输血管的一端连接输血瓶,另一端连接患者的血管。

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每隔一定时间检查患者的血压及呼吸,以便更好地控制输血过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注射:在输血开始之前,护士需要为患者注射血清,血清可以起到预防血块等作用,预防输血过程出现意外。

5. 后续护理:输血完成后,护士需要检查患者输血病情是否转变,然后做好血压、呼吸、肢体、皮肤等护理,控制体温,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二、输血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患者血型进行输血,防止出现输血类型错误。

2. 护士需要严格检查血液标签,防止取错瓶号或重复输血。

3. 在输血开始前,注射抗凝血药物,防止出现血块。

4. 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时检查患者血压和呼吸,以便更
好地控制输血过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5. 对于有输血史患者,应当仔细检查患者的输血史,防止出现重复输血或患者输血过量。

6. 输血完成之后,护士要做好血压、血糖、体温等后续护理,及时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安全输血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避免输血相关的风险和感染的发生。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输血措施和预防输血感染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1.输血前准备(1)患者确认:与患者核对相关信息,确保患者身份、血型、血液配型等。

(2)血液筛查:对供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包括血型鉴定、血红蛋白测定、传染病筛查等。

(3)血液保存:确保血液保存和运输的质量,按照规定条件保存血液,并核对血液有效期。

2.输血设备准备(1)输血器具: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道、输血袋、输血针等。

(2)输血设备检查: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器具完好、无损伤,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3.输血操作规范(1)消毒操作:对输血部位进行消毒,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液和消毒方式,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

(2)输血采样:在输血前后,定期进行血液采样,检测血红蛋白、病原体感染等指标,确保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

(3)输血速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输血目的,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4)观察监测: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监测和记录,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指标。

(2)不良反应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快速处理措施,包括停止输血、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适当的药物等措施。

5.输血感染预防制度(1)供血者感染筛查:对供血者进行感染筛查,包括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2)血液质量控制:确保血液的质量可靠,定期检测血液相关指标,并设立质控机构进行质检。

(3)输血器官消毒:对输血器官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输血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安全输血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操作技能。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第一项交叉配血的内容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第一项交叉配血的内容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第一项交叉配血的内容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第一项交叉配血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核对患者身份:在进行任何输血程序前,护士必须与患者核对其身份信息,如姓名、病历号码或其他身份标识。

2. 采集血液样本:护士需要标本管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用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这个步骤需要仔细遵守血液样本采集的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无污染。

3. 检测血型:血样收集后,护士需要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血型鉴定。

实验室技术人员会使用相应的试剂和技术来确定血液的血型。

4. 交叉配血测试:交叉配血测试是在确定患者血型之后进行的。

这一步骤旨在确保输血过程中没有发生血型不匹配,以防止可能导致输血反应的风险。

在交叉配血测试中,将患者的血浆与所使用血液制品的红细胞进行配对,观察是否会出现凝集、沉淀等异常反应。

5. 核对血液制品:在输血前,护士必须仔细核对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或血小板浓缩物)的标签信息,包括血型、数量、有效期等。

核对的过程中应有两名护士参与,并使用独立的验证系统,如扫描条形码,确保血液制品的准确性。

6. 核对医嘱:护士需要核对医生的输血医嘱,确认输血的目的、
输血品种和输血速率等信息是否正确。

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步骤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交叉配血工作要根据医院的具体政策和流程进行。

护士需要仔细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和相关的安全措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能够帮助患者获得血液及血液制品,从而维持生命,缓解疾病的症状。

而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1. 输血适应症:输血是一项治疗措施,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通常情况下,输血适应症包括:严重贫血、大出血、术后失血、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等。

根据临床指南和医生的建议,确保输血是患者真正所需要的。

2. 输血前的准备:在输血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型、体重、血清学检查等,以确保患者和供血者之间的输血配型相匹配。

此外,还要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以便在输血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血液安全:输血过程中,血液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确保血液来源可靠,遵循严格的采血和储存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另外,输血时要将血袋标记清楚,确保输血的血液和患者相匹配,防止出现输错血型的情况。

4.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同时,还要定期检查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浓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5. 输血速度控制:输血的速度对于患者的安全和耐受性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不应超过每小时2毫升/千克体重,开始输血的前30分钟应控制在每小时半个血容量以内。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输血速度,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6. 输血反应的处理:虽然输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措施,但仍然可能出现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可以是轻微的过敏反应,也可以是严重的溶血反应或过敏休克。

在出现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或抗休克治疗,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7. 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输血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观察下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输血效果和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此外,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促进恢复和康复。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范文为保证输血的安全进行,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应制定规范的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篇1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5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流程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信息收集。

医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信息、输血资料信息、心理状况,评估病人是否需要输血治疗,以及全面考虑输血病人的安全性,并进行相关检查,确定血液类型及数量。

(2)输血前准备。

在输血之前,应检查输血组及其他支持设备,以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输血前应完善病人的输血诊断、病史、安全卫生、饮食和护理措施,并签字确认。

(3)输血注射:在准备好输血管具后,将活化红细胞液缓慢输入病人体内,应控制每小时输血量,在全程过程中按照规定运行程序和使用设备,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有无反应。

(4)输血后处理:输血后做好护理工作、严格检查体征,检查部位有无反应、密切监测输血效果,如果有反应则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输血的安全。

(1)个人血液资质的要求:输血者的资质必须经过审核,并且应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血液。

(2)输血前要把血液过滤洗涤,以避免病毒、细菌和其他易导致感染的微生物滋生。

(3)输血前要根据输血详细情况,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4)输血的程序及时间要符合规定,按照正常步骤一步步完成,不要给病人给用不安全的血液。

(5)选用血液要根据血液分类系统选择,确保血液类型和量与病人要求一致,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6)输血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以避免血压下降及发生过敏反应等危险情况。

(7)术中如有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保证安全顺利完成输血。

总之,输血涉及许多安全性问题,输血前后的的检查及输血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及操作措施执行,以保证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病人疗效创造良好的条件。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篇11、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输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

2、护士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把关,保护患者、医院、供血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输血治疗安全。

3、严格无菌操作规程,签输血协议书,输血前准备、输血实施到输血副作用及对策各个环节,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严禁同时采集两个人的血标本。

5、取回的血液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6、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核对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7、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携病历共同到患者身旁核对,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方可输血。

8、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并报告医生。

9、根据输血反应程度报告相关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按要求妥善保管剩余血量。

10、严格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观察记录输血过程。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篇2一、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 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一) 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二) 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有效期;(三)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警语
❖ 输血可以挽救生命 ❖ 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科学合
理的管理 ❖ 它便会成为邪恶与死亡的载体
❖ 原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衣梅处长说:
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挽救人类的生命, 也能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医生写错血型 ❖血库工作人员将B型血错
定为A型 ❖护士输血时没核对
环节:护士输血没有认真核对
万分之一的误差就会 造成
100%的灾难
输血管理要做到零 缺陷
输血工作要做到零 误差
输血工作一定要在 法律、法规指导下 进行
❖ 输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 是较常用的风险较大的一项技术操作,在实施 输血治疗过程中,从患者输血的准备、标本 的采集和送检、血液的领取和输注,直到输 血后的护理,整个过程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 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会 影响到医疗安全、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及 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同时 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风险。
输血过程的 安全护理
张继明
2016-03-03
输血发展史
❖ 古人把血液和生命相联系,视血液为一种赋予生命的力量。 ❖ 早在1665年英国牛津大学医生Lower首先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
一条健康狗的动脉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这一实验 证明了输血能够救命。 ❖ 英国医生Blundell首先开创了直接输血法,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了人。 ❖ 早期输血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也不是用于失血或贫血的治疗,而 是带有浓厚的宗教或迷信的色彩,以为输血可能改变行为或使人返老 还童。 ❖ 19世纪末之前,由于没有血型方面的知识,输血中出现致的命事故, 归因于血管内凝血,当时输血既不安全,也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 ❖ 输血医学以一项真正的、里程碑式的发现开始进 入20世纪。 ❖ 1900年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发现了ABO 血型,此后又相继发现了M、N、P、Rh血型系统, 使人类输血得以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输血 技术开始成为临床治疗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
❖护士取血时张冠李戴拿错血 ❖护士输血没有实行双人查对
一起输血事故的背后
❖ 2006年12月3日,河南省 泌阳县老河乡村民寇娜 来到乡卫生院待产串 的工作"失误",导致本 是O型血的寇娜输入了B 型血,一度造成生命危 险。
齐鲁医院因输血原因 造成孕妇死亡案
新华社2008年10月15日电
10月8日,孕妇董明霞入住山东省济阳县中 医院,9日上午9时多,清宫手术中突发大出 血,在准备输血时,发现血型是Rh(-)O型 血;11时多董明霞被送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医院向血液中心申请血液,17时20分,4个 单位(约800毫升)的解冻Rh(-)O型血终 于送到医院。但为时已晚。
❖ 照片上的女孩叫谢晓蓉,1997年她曾因车 祸被送到天津医院抢救,在治疗过程中医 院给她输了2800毫升AB型Rh阳性的血。可 后来得知谢晓蓉的血型是AB型Rh阴性。后 来她的母亲认为:谢晓蓉就是因为输血产 生了抗体,抗体产生后作为女性将来一旦 孕育血型为Rh阳性的胎儿,在生产时就可 能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导致婴儿死亡。
输血发展史
❖ 随着输血实践的增多,输血一方面在治疗中特别是对失血性疾病 的救治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 和致命的事故。这对输血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推动了输 血医学奇迹般的创新。
❖ 随着输血实践的增多,输血一方面在治疗中特别是对失血性疾 病的救治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不良反 应和致命的事故。这对输血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推动了 输血医学奇迹般的创新。
❖ 导致一系列纠纷………。
西安交大一附院输血出事故
❖ 2010年1月6日,陕西省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在为一名O型血女患者手术时,对 其输入了200毫升AB型血液,导致病人出现 溶血反应。经48小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 事故原因:出错护士接受调查
❖ 事故直接责任人是一名有着近5年工作经验 的护士,现已停职接受调查。医院将按规 定进行严肃处理。医院在血液出库的管理 方面有着严格的查对制度,该护士责任心 不强,没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腕带核对至关重要
❖ 2013年8月30日上午江苏省泰州姜堰中医院 脑外科手术中输错血,导致病人死亡,经核 查发现,巡回护士在输血前未认真执行核对 制度,错误将另一患者的备血(B型)输注到 患者(O型)体内,术中有责任的人员被停职。 该护士三查八对均做,但是没和病人腕带 核对,核对的是另外一个病人的资料。
❖ 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少 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并认为越是新鲜的 血越是好;个别医生明知术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 病人“平安 ”;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 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
❖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手术前应根据 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出血量在 10毫升/公斤体重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积 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 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 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 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 良输血反应。
❖ 首先是血型学、血液免疫学和输血相关病毒学的深入发展,把 输血置于更加安全的轨道;从输全血向成分 输血的过度;替补性输血向治疗性输血的迈 进;各种血液代用品和生长因子的出现,使 输天然血难以根除的免疫问题和严重传染病 的困扰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和缓解。
输血发展史
❖ 1998年10月1日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十六条明 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 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济阳县中医院副院长陈跃说:“Rh(-)型血 不是常规检查项目,医院事先没有做这项检 测,也没有准备相应血液。”
山东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9日13点10 分,接到齐鲁医院用血申请后,立即把库存4 个单位(800毫升)的冰冻Rh(-)O型血解 冻后送医院。
央视《东方时空》播出《血型之谜》 节目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