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第2课时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地位: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3)影响①孟子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判断正误(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实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 ×)提示“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而非实指。
(2)诸子都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提示此说法绝对化,不是“百家”中的所有学者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如孔子就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的“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的发展。
( √)提示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孔子的“仁”属于伦理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属于政治思想。
问题思考材料“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思考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先秦儒学的哪一重要思想?提示仁政的主张。
反映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2.荀子(1)地位: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3)影响: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题思考材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况《荀子·天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况《荀子·大略》思考据材料归纳荀子的思想有哪些?反映了荀子思想的什么特点?提示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
百家争鸣上课PPT课件
自主先学一(5分钟)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万物都有其运行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其自然。 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
2.请你写出孔子的主要思想、政治主张 及教育成就和文化成就。
思想: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 化知识教育. 文化成就: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
学 代表 代表作 派 人物 或名言
主要思想
儒 家
孟子 荀子
《孟子》 《荀子》
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 之 礼治,明尊卑
道 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 自由,保贤能的人治理 国家,提倡节俭
法 家
韩非
《韩非子 治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
》
势,中央集权等等。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孔子学院 106个国家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 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合作探究
孔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请你思考 一下,这对我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自主先学二(5分钟)
阅读《百家争鸣》子目,找到各派代表人物以及主张,考虑百家争鸣的 影响。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原因?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 不断壮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 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紧扣教学内容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板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百家争鸣的定义和背景
-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和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和商鞅
-各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目标: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百家争鸣”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 “百家争鸣”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百家争鸣”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历史案例进行分析,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
a.PPT:制作多媒体PPT,展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案例。
b.视频:播放与百家争鸣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
c.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方便学生交流和分享观点。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7百家争鸣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历史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4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思想。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流派,理解各家学说的基本理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室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主要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家学说的异同,并尝试用摩登视角解读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安置学生自行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PPT,以辅助教学。
3. 准备教室讨论和辩论的题目,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邀请几位学生代表在教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整体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社会影响等。
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历史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2. 介绍百家争鸣: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观点,同时简要介绍其他流派。
可以通过展示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和互相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哪种思想最适合当今社会?”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 教室辩论: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辩论。
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辩论。
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5. 总结与评判: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判。
教师简要回顾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观点,同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进行评判,必定他们的积极思考和表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思想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百家争鸣
4. [2024 重庆期末]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 想是“仁”。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 同情心。孔子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 子,其中包含贵族子弟、商人及一大批出身贫贱的平 民,如穷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等。材料体现出孔子 的教育主张是( C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学思结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图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B
材料二:战国以来赋役逐渐加重,一方面强化了国 家职能,另一方面也成为生产者的沉重负担,引起社会 各界广泛关注。诸子轻徭薄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一般认识。春秋末期,孔子已提出“敛从其薄”“使 民以时”的观点,除法家稍有不同外,先秦诸子的赋役 主张大多遵奉这一原则。
答案:(1)政治主张:实行德政、礼教。(2 分) 主张:人们互爱互利。(1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体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 思想。(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 的原因。(2 分) 答案:思想:轻徭薄赋。(1 分)原因: 农业的发展;赋役沉重,民众不堪 重负。(一点1 分,共2 分)
A. 社会转型 C. 战争频繁
B. 经济发达 D. 文化昌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思想文化是 一定现实的反映”就是其中一条基本结论。百家争鸣 的学术局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B )
A. 国君提倡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 B. 社会急剧变化并经历动荡变革 C. 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 D. 经济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脑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句话,对 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 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 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实行“礼治”
“兼爱”“非攻”;选贤能 之人治国;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 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道 家 庄周(庄子)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无 为而治;人生应追求精神自 由,保持独立人格;发展了
老子的思想
随堂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 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老百姓种庄稼, 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这样一来),老百姓因 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也只是一个习惯,只 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2.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老 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 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姓李名耳,做过周 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 藏书。他学识渊博,据 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 多问题。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思想: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 题。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起源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使学生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主要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学派思想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百家争鸣的背景与起源2. 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3. 道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4. 墨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5. 法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起源及其各个学派的基本思想。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学派思想的异同,提高分析、批判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中国古代思想史》、《百家争鸣》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案:详细记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与起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3. 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学派思想的异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以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5. 总结:概括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百家争鸣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设计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百家争鸣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了解古代思想文化。
2.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百家争鸣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背景。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百家争鸣相关的书籍,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2. 家长反馈:通过家访或通讯方式,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合作。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 课时练02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1.对联对于培养家国情怀有着重大价值。
“讲屋宏开,群仰海邦领袖;吟坛载启,争承尼父渊源。
”此对联体现孔子教育方面的主张是()A.豫时孙摩B.有教无类C.仁者爱人D.因材施教2.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来源于()A.老子的学说B.孟子的学说C.孔子的学说D.墨子的学说3.下表是先秦诸子关于国家安危问题的讨论(部分)。
材料认为,国家“安危”的关键是()材料出处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慎子》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
《吕氏春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A.国君B.民众C.道义D.宗庙4.据《道德经》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反映出道家学派主张()A.顺应自然B.以德治国C.互爱互利D.以法治国5.战国时期,有思想家指出:之前尧舜用禅让的方式传承帝位,受人尊敬,被誉为圣王,但燕王禅让给大臣却使燕国因内乱而亡国……由此看来,是非善恶随时势而变化。
该观点属于()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6.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兼爱非攻尚贤B.无为而治C.树立君主权威D.取得民心7.“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意思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这一言论应出自()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8.老子认为:“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要求统治者()A.爱惜民力B.提倡节俭C.无为而治D.以德治国9.墨子指出:“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据此可知,墨子主张()A.社会成员间要相互救济B.建立大同的和谐社会C.政府要赈济贫困的人口D.社会财富为人民共有10.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体现出他的治世理念源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1.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
2-7《百家争鸣》课件精品
3.学派及主张
学派 代表 人物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著作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目录
老子和《道德经》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壹 老子和《道德经》
1.简介
姓名 李耳,字聃 时期 春秋晚期
马
地区 楚国
学派 道家学派创始人
王 堆
著作 《道德经》(又称《老子》) 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
汉 葛 出
土
的
“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前期,
帛 书
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 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 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 有借鉴意义。
积极意义:
提高劳动人民的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局限性: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3.孔子的教育成就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其 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2-7《百家争鸣》课件精品
孔子的政治主张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 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 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 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孔子的教育主张
孔子的文化遗产
①整理古代文献资料,传承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
②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被弟子 整理成《论语》一书。
《论语》书 影
孔子的文化遗产
儒家学说: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道德规范: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 有深远影响。
文化:私学兴起,文化普及,知识分子阶层壮大
材料三: 周礼规定,“学在官府”只准“国之贵游子 弟学焉”一般人被排斥在“官学”之外,没有接受教 育的权利和机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打破了以往少 数贵族垄断文化知识的格局。原先深藏在宫廷的文化 典籍也流传于民间,成为一般平民的读物,“天子失 官,学在四夷。”“官学”的崩溃,必然促成“私学” 的兴起。
老子的政治主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政治主张:
——《道德经第三章
“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孔子其人
个人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 贵族。
——摘编自张宏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四大学派
阅读教材第43~44页, 完成下列表格
自主探究
学派 儒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8课 百家争鸣》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老子的思想观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2.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一、老子1.地位:春秋后期人,学派创始人。
2.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在政治上主张“”。
3.相关著作: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家的经典——《老子》()一书中。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主张(1)核心思想是“”,提出“仁者爱人”。
(2)主张,反对苛政。
3.教育成就(1)创办,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2)注重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一书。
5.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当堂达标】1.(绍兴中考)《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这说明老子()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2.(衡阳中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3.(安徽中考)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精品
材料三 :“西周时,“学在官 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知识, 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下层贵族 降为平民者有之,官方学者流落 民间者有之,因而出现了文化知识 下移的现象,文化知识开始传播 到社会上,学在“私家”,私人 讲学之风兴起,打破了“官学”独 占局面。”
新学期刚刚开始,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校七年级甲班的同学,上 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
纪律委员说:“我建议实行重罚,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 法家 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 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儒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成因》
原因三:私学的兴起
二 百家争鸣
Q8:根据课本梳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派,包含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代表作。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代表作
儒家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孟子》
诸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维护社会秩序 《荀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 然的法则,人们应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该顺应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 其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相互依存、相 互转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③政治上主张“无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 []
政
王室衰微,诸侯 治 战争频繁,礼崩 乐坏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精品教学课件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外在的道德规范
用自己的感受推及他人
材料三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让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脊梁。
铁制农具和牛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士阶层崛起
私学勃兴,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荀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
1.“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征的学习,知道百家争鸣的背景,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而树立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掌握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通过对各个学派的学习,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3.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认识百家争鸣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构建时空观念,培养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
B
2.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高中历史《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附课时训练及答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梳理】一、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社会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
2.社会原因:大变革时代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各阶级、各学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一个平台。
3.政治原因: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网罗人才,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4.教育方面:私学兴起使教育逐渐普及和平民化。
二、百家争鸣(一)儒家1.孟子(1)孟子其人:孟子,名,邹国人,是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
(2)思想主张①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要求统治者以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发展:提出“”的主张。
实现途径: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
、、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②性善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③义利观(道德思想):倡导“”;他强调先后、舍取;要求人们应具有“”的人格精神。
影响:“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
(3)地位及影响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②唐代以后,《》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1)荀子其人:荀况是末期赵国人,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
(2)思想主张①哲学思想(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是他思想的最精华的部分。
)②道德思想——“性恶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顺从人的本性就会引发争夺和暴乱,所以和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政治思想核心是“仁” B、以德治民 C、“克己复礼” D、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 主张“有教无类”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 ···
二、道家和法家
1.老子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 3、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 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 市),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 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 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 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 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 著作。
(1) 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 老子 这叫“无为而治”。 (2)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 孔子
(3) 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 庄子 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孟子性本善 ,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 荀子 (5) 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舟民水,故人君者, 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韩非 (6) 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 子 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 比较 仁的思 想 民本思 想 人性论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礼法并施 以礼为主
异
治国之 道
以德、礼治国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⑴ 孟子和荀子简介
⑵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⑶ 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蔚然大宗
•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 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 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 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 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 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
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
理
想主义代表。
荀子的简介
•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 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 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 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 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
民至老死 道:指无形无迹,玄妙莫测, 塞翁失马; 不相往来 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 福祸相依
体
二、道家和法家
1.老子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
庄子(约前369-前286 年),名周,战国时期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 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 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 (又被称为《南华经》)阐 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 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 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从孔子的言论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想?
感想:志向专一,执 著探索, 不断完善,追 求完美。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⑴ 孟子和荀子简介
⑵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的简介
现实主义代表。
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比较(孔子)、孟子、荀 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 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 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 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第 1课( 第二课时)
二、道家和法家
1. 老子的思想: 老子:名聃,传说姓 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 老子退隐后,著有《老 子》,又学思想(1)世界万物的本 原是 “ 道 ”(世界观) (2)世界万物和人 类社会总在运动,事物是相互 依存和不断转化的(方法论) 政治主张(3)无为而治,小 鸡犬相闻, 国寡民
四、百家争鸣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 道德准则,道家学说则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 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也成为历代变革者的思想 武器。)
3、宽松的文化环境及对人才的重视促进了文化 的发展,产生的人类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乃至亚 洲的文化基本精神。(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庄子的思想 继承: (1)世界本原是道 (2)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发展:(1)“齐物论” (任何事务在本质上是相同) (2)“逍遥”的人生态度 (3)天与人“不相胜”,顺应自然 庄子的散文非常富有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 结合,如《逍遥游》等。
你知道有关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 朝三暮四
• • • • • • • •
韩非子的思想
(1)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将法、术、 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 权国家 韩非子认为,"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订立的办法、规 章之类的强制性制度,应明文公布,"法"应 是静态的和公开的, "术"则是统治者控制其臣下的技巧,应当潜藏 胸中,择机使用,不轻易示人。"术"则是动 态的和隐秘的。
5、看看以上思想各是谁的主张?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 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韩非子的思想
(1)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将法、术、势相 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变法革新 影响: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 要,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有关韩非子的成语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三、墨家
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 战国初期鲁国人。他主张 “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 人;宣扬“非攻”,谴责战 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 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 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 任人 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 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