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细胞培养

成骨细胞培养
成骨细胞培养

成骨诱导液:

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维生素C,

OB或3T3-E1:α-MEM+10%FBS+50ug/ml ascorbic acid+10mM β-glycerophosphate

PG(磷酸甘油)和Vc配好放四度,

Vc尽量分装保存,减少与空气接触,

三种分开配,不能配一起,培养液也是现用现配

成骨细胞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取出新生鼠的颅盖骨,置入冷PBS中,剔除附着的结缔组织。用PBS液清洗3次,将其置入盛有DMEM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剪成0.5 mm×0.5 mm大小碎块,约30块,加入0.25%胰蛋白酶5 mL,置入孵箱中消化20 min,血清终止消化,弃上清液,加入1.0 g/L Ⅰ型胶原酶10 mL,置于孵箱中消化90 min,1 000 r/min 离心10 min,使细胞沉淀,用PBS洗涤细胞2次,200目滤网过滤去除骨碎片。所沉淀物以含体积分数10%的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吹打均匀,接种至多个25 cm2培养瓶。于37 ℃,含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培养。48 h后换液,以后隔日换液1次。

成骨细胞的培养,纯化及传代:在原代培养过

程中,每48 h换液1次至细胞融合成单层,密度长至80%融合时,1∶3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成骨细胞的纯化。

成骨细胞鉴定:

活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培养后每日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并拍照。

Giemsa染色:将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5×107 L-1,接种到12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接种0.75 mL,以后每3 d换液。待细胞分布均匀、约80%融合时,PBS洗3次,甲醇固定10 min,Giemsa 染液染2 min,蒸馏水冲洗,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接种方法同上,体积分数95%乙醇固定30 min,

按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核固红复染细胞核,自然干燥后中性树胶封固。

阳性细胞可见蓝黑色颗粒沉积在胞浆碱性磷酸酶活性部位。

? 茜素红染液

操作 1. 成骨诱导分化结束后,吸走六孔板中的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用

1×PBS冲洗 1-2次。每孔加入2 mL 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30 min。

2.吸走中性甲醛溶液,用1×PBS冲洗2次。每孔中加入1 mL茜素红染液染3-5 min。

3.吸走茜素红染液,用1×PBS冲洗2-3次。

4. 将培养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成骨染色效果。

用4周龄大鼠,用全骨髓贴壁法取得原代细胞,消化传代,用第3代培养至80-90%融合后,胰酶消化,接种在事先明胶包被的六孔板中,当细胞生长达接近80-90%时,使用cyagen的成骨诱导培养液诱导,每2-3天换液,诱导28天后,吸去六孔板中培养基,用PBS冲洗,加入4%中性甲醛固定30min,再次用PBS冲洗,加入茜素红染4min,PBS冲洗后观察。

骨科手术中获得成

人松质骨,经PBS 或者D-Hanks 液冲洗数次后剪成1 ~3 mm3 左右小粒,在1%庆大霉素中浸泡30 min。如不能立即使用,可浸泡于含12% 胎牛血清及青霉素、链霉素的Ham’s F12 培养液中,放在4℃冰箱过夜。②用PBS 或者D-Hanks 反复冲洗至小骨粒发白,移入小瓶中,加0. 25% 胰蛋白酶,37℃孵箱中消化20 min,弃去上清。

③剩余小粒移入培养瓶,加入Ham’s F12 培养液,将培养瓶竖放或瓶底向上,并使小粒均匀分布; 将培养瓶放入5% CO2、37℃孵箱中培养2 h 后轻轻将瓶底翻转向下,继续培养5 ~7 d,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酌情换液。( 为避免组织块脱落要轻拿轻放) ④细胞长满后可除去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离心法收集细胞,传代培养。(此法较难)

---人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人骨髓梯度离心法提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培养

成骨诱导液: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维生素C, OB或3T3-E1:α-MEM+10%FBS+50ug/ml ascorbic acid+10mM β-glycerophosphate PG(磷酸甘油)和Vc配好放四度, 25 成骨细胞的培养,纯化及传代:在原代培养过 程中,每48 h换液1次至细胞融合成单层,密度长至80%融合时,1∶3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成骨细胞的纯化。 成骨细胞鉴定:

活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培养后每日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并拍照。 Giemsa染色:将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5×107 L-1,接种到12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接种0.75 mL,以后每3 d换液。待细胞分布均匀、约80%融合时,PBS洗3次,甲醇固定10 min,Giemsa 染液染2 min,蒸馏水冲洗,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接种方法同上,体积分数95%乙醇固定30 min, 按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核固红复染细胞核,自然干燥后中性树胶封固。 阳性细胞可见蓝黑色颗粒沉积在胞浆碱性磷酸酶活性部位。 ? 茜素红染液 操作 1. 成骨诱导分化结束后,吸走六孔板中的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用 1×PBS冲洗 1-2次。每孔加入2 mL 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30 min。 2.吸走中性甲醛溶液,用1×PBS冲洗2次。每孔中加入1 mL茜素红染液染3-5 min。 3.吸走茜素红染液,用1×PBS冲洗2-3次。 4. 将培养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成骨染色效果。

软骨细胞培养

软骨细胞培养 (1)豚鼠脱颈处死,备皮,用75%酒精消毒背部及四肢皮肤。 (2)无菌操作下取下双侧股骨头及膝关节(保留周围肌肉,软骨不能暴露),75%酒精浸泡5分钟,转移至PBS缓冲液中,带入超净工作台,剔除关节周围附着的软组织,打开髋、膝关节,用尖刀削取关节软骨组织,置入装有PBS缓冲液的无菌培养皿,防止软骨组织被风干。 (3)PBS缓冲液充分漂洗软骨小块3次,然后用小剪刀将软骨块切碎至约lmm3大小。 (4)再次用PBS缓冲液冲洗3次,滤干,将细小的软骨块置入放有0.2%的Ⅱ型胶原酶3ml的广口瓶里,摇匀后置于37℃恒温震荡箱中消化,40分钟后将上层消化液转移至15ml规格离心管中,800r/min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物),加入含10%的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4ml并吹打混匀,制成软骨细胞混悬液。 (5)把消化所得的软骨细胞混悬液收集于离心管中,经滤网过滤后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并把细胞混悬液密度调整为2×105/ml接种于25cm2规格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条件为37℃、5%CO2。 (6)未消化完的软骨小块继续用Ⅱ型胶原酶如上法消化,直至软骨块基本消失。 (7)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保存。 药物制备 龟甲胶、鹿角胶各10克,氨基葡萄糖1.5克,分别加PBS缓冲液30ml配成 10g/30ml、10g/30ml和1.5g/30ml的溶液。然后分别取上述溶液各0.25ml、0.5ml、1ml、2ml、3ml、4ml放于不同的15ml离心管中,加PBS定容至10ml,各配成6管分别为2.5%、5%、10%、20%、30%、40%含药的PBS,放4℃冰箱备用。药物组:将上述6管含药PBS分别各取1ml放于不同的15ml离心管中,加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定容至10ml,分别配成10%含药的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避免胎牛血清的干扰),做好标记,放4℃冰箱备用。另外取1ml PBS缓冲液加到9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配成10ml 10%PBS的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组,放4℃冰箱备用。

细胞培养室管理方法

细胞培养室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医药作者:徐家英秦立强等 【摘要】本文从培养室的服务职能,培养室的技术交流,细胞培养室的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充分发挥细胞培养室的潜能,从而达到有效提高研究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细胞培养室;技术服务与交流;培养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科研的重要基地,营造一个好的实验研究环境对实验室管理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是否进展顺利。良好的实验室建设,能给研究者带来愉快的心情,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研究质量。 细胞培养室是综合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技术之一。对于高等医学院校来说,各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均建有细胞培养实验室,其规模、档次、技术水平、使用效率、管理模式、服务保障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普遍存在着小而全、投资分散、资金浪费、缺乏有效管理、无法提供服务保障、不利于技术交流和创新等诸多问题。本文总结了笔者在细胞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并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1 细胞培养室的服务职能 细胞培养除了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外,更多的体现在培养技术的过程复杂,无菌要求严格。研究人员掌握该门技术的时间周期较长。如果成天陷入清洗,包装和消毒等简单繁琐的劳动中,就会影响研究人员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活动中更重要的环节。建立大型细胞培养室,由专人进行工作流程服务,实验室按研究人员的要求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用品和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成功率,确保实验器材符合细胞培养的要求,减少研究人员的无谓劳动。因此可以将研究人员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安心从事更重要的研究活动。 2 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技术交流 细胞培养是一项通用的技术平台。但针对各个研究课题而言,每个研究人员进行细胞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又各不相同,即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一个学科自建的细胞培养室,一般仅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有限的研究方向所必需的细胞培养方法和技术,对其它的特殊方法了解不多,因此不利于技术创新。即便是某个研究生掌握的新方法,常常由于毕业分配等原因离开科室,而使新的特殊技术不复存在,不利于特殊技术的建立和完善。 如果大型细胞培养室面向全校开放,自学科的研究人员中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研究人员、博士、硕士等不同层次、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要求,他们相互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容易交流,毫无技术保留。每个人的经验和教训很快为大家所用,可极大缩短技术学习的周期和提高新技术的交流。同时,实验室建立了技术档案制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探索的新技术不会因走人而流失,可以极大地丰富和积累特殊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为后来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3 细胞培养室的建设 3.1 细胞培养室面积和房间安排实验室的面积应由实验台的长度、净化工作台的大小等仪器设备情况决定,同时还应考虑科研及实验人员有足够的空间,

人成骨细胞原代培养

人成骨细胞原代培养 1.人成骨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自体骨移植患者少量的松质骨,装入无菌HANK’S液中,迅速运送至实验室,充分剥离骨膜及软组织,把将骨块置于盛有DMEM培养液的培养皿中修整为 1mm×1mm×1mm大小的碎块,将松质骨块置入含有2~3mlPBS的EP管中,用力摇动数次,然后静止30秒,令骨块沉下,小心倒掉含有造血组织和细胞的上清液,无菌PBS冲洗3次。在松质骨块粒内加入红细胞裂解液(碳酸氢钠840mg、乙二胺四乙酸37.2mg、氯化铵8.023g、双蒸水1000mL,pH为7.2),体积比为1∶2,裂解8min,离心去上液,至骨片发白放入离心管内。 2.酶消化法: 加入10倍的2.5g/L胰蛋白酶,在37℃恒温箱振荡预消化20min,胎牛血清终止消化,弃去消化液,PBS清洗两遍。再加入体积比为1∶8的0.1%的Ⅰ型胶原酶密封置于37℃水浴箱内振荡消化1h,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用PBS洗涤后再1000r/min离心5min,沉淀用DMEM-F12完全培养液重新悬浮反复吹打均匀,将细胞悬液通过200目不锈钢筛网,去除可能存在的非成骨细胞和杂质成分,保留骨粒。剩余骨粒重复Ⅰ型胶原酶消化,共3次。然后将3次消化所得的细胞悬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制成5×107L-1的细胞浓度(台盘蓝染色显示存活的细胞不少于95%),接种于无菌培养皿中,在体积分数5%CO2、95%湿度培养箱中37℃条件下培养。48h后换液,弃去悬浮细胞,每隔2d换液1次,细胞接近融合时传代。 3.组织块法: 将消化过的骨块,先用血清润湿,然后用吸管均匀接种至25 cm2的培养瓶中,翻转培养瓶,小心加入5 mL DMEM-F12完全培养液后,放入体积分数5%CO2、95%湿度培养箱中37 ℃条件下培养4 h后小心翻瓶。每周换液1次,第3周起每周换液2次,细胞接近融合时按1∶ 2传代。传代后剩下的骨片,再加入DMEM完全培养液,37 ℃,体积分数5%CO2孵箱中孵育。如此反复两三次。

成骨细胞培养

成骨诱导液: 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维生素C, OB或3T3-E1:α-MEM+10%FBS+50ug/ml ascorbic acid+10mM β-glycerophosphate PG(磷酸甘油)和Vc配好放四度, Vc尽量分装保存,减少与空气接触, 三种分开配,不能配一起,培养液也是现用现配 成骨细胞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取出新生鼠的颅盖骨,置入冷PBS中,剔除附着的结缔组织。用PBS液清洗3次,将其置入盛有DMEM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剪成0.5 mm×0.5 mm大小碎块,约30块,加入0.25%胰蛋白酶5 mL,置入孵箱中消化20 min,血清终止消化,弃上清液,加入1.0 g/L Ⅰ型胶原酶10 mL,置于孵箱中消化90 min,1 000 r/min 离心10 min,使细胞沉淀,用PBS洗涤细胞2次,200目滤网过滤去除骨碎片。所沉淀物以含体积分数10%的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吹打均匀,接种至多个25 cm2培养瓶。于37 ℃,含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培养。48 h后换液,以后隔日换液1次。 成骨细胞的培养,纯化及传代:在原代培养过 程中,每48 h换液1次至细胞融合成单层,密度长至80%融合时,1∶3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成骨细胞的纯化。 成骨细胞鉴定:

活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培养后每日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并拍照。 Giemsa染色:将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5×107 L-1,接种到12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接种0.75 mL,以后每3 d换液。待细胞分布均匀、约80%融合时,PBS洗3次,甲醇固定10 min,Giemsa 染液染2 min,蒸馏水冲洗,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接种方法同上,体积分数95%乙醇固定30 min, 按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核固红复染细胞核,自然干燥后中性树胶封固。 阳性细胞可见蓝黑色颗粒沉积在胞浆碱性磷酸酶活性部位。 ? 茜素红染液 操作 1. 成骨诱导分化结束后,吸走六孔板中的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用 1×PBS冲洗 1-2次。每孔加入2 mL 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30 min。 2.吸走中性甲醛溶液,用1×PBS冲洗2次。每孔中加入1 mL茜素红染液染3-5 min。 3.吸走茜素红染液,用1×PBS冲洗2-3次。 4. 将培养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成骨染色效果。 用4周龄大鼠,用全骨髓贴壁法取得原代细胞,消化传代,用第3代培养至80-90%融合后,胰酶消化,接种在事先明胶包被的六孔板中,当细胞生长达接

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及设备

一、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及设备 (一)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与其他一般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要求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目前,超净工作台的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组织细胞培养工作,并使一些常规实验室有可能用于进行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实验室应能进行六方面的工作:无菌操作、孵育、制备、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储藏。 1.无菌操作区 (1)无菌操作室: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他无菌操作的区域,最好能与外界隔离,不能穿行或受其他干扰。 理想的无菌操作室应划为三部分: a) 更衣室—―供更换衣服、鞋子及穿戴帽子和口罩。 b) 缓冲间—―位于更衣间与操作间之间,目的是为了保证操作间的无菌环境,同时可放置恒温培养箱及某些必需的小型仪器。 c) 无菌操作间—―专用于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其大小要适当,且其顶部不宜过高(不超过2.5m)以保证紫外线的有效灭菌效果;墙壁光滑无死角以便清洁和消毒。工作台安置不应靠墙壁,台面要光滑压塑作表面,漆成白色或灰色以利于解剖组织及酚红显示pH的观察。

无菌操作间的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产生臭氧,并且室温度及湿度均较高,不利于工作人员健康。 空气过滤的恒温恒湿装置—-最好。 表1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洁净度级别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浮游菌/立方米沉降菌/皿 100级3,500 0 5 1 10000级350,000 2,000 100 3 100000级3,500,000 20,000 500 10 300000级10,350,000 60,000 - 15 无臭氧紫外线消毒器 电子消毒灭菌器—-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电子管的外电极发生强烈电子轰击,使空气电离而将空气中的氧转换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同细菌的胞膜及酶蛋白氢硫基进行氧化分解反应,从而靠臭氧气体弥漫性扩散达到杀菌之目的,消毒时没有死角。消毒后空间的残留臭氧只需30~40min即能自行还原成氧气,空气不留异味,消毒物体表面不留残毒。

成骨细胞培养问题

鄙人做成骨细胞培养检测相关指标,走了许多弯路,今将自己的总结的经验贴出,望后续战友做成骨细胞培养时少走弯路,加快实验进程,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耗费在培养上! 1.成骨细胞的取材: 选取新生SD大鼠的乳鼠(有参考书上新生24h的,鄙人试过72h的乳鼠,消化下来的成骨细胞活力也是很不错的),具体取材方法不详述。 2.将去除血管及结缔组织的骨片放置在1mlPBS液体中(PBS不要放太多,否则延长剪碎时间),用剪刀剪成1*1mm的组织快,越小越好(越小越能消化完全),一只乳鼠的头盖骨加胰酶2ml,37℃水浴中消化30min(目的是消化掉附着骨片上的结缔组织),离心去酶,加入2ml胶原酶2,水浴中继续消化1h(中间间隔晃动,使消化下来的胶原离开团块溶于液体中)。如此消化下来的混悬液可能比较稠,可以加适量的PBS,尽量让胶原溶于液体中,否则不利于离心细胞沉降到离心管的底壁。离心后去掉上清液,用PBS悬浮细胞,如果发现还有很多的骨片,将骨片单独取出继续用胶原酶2做第二次消化,第一次胶原酶2消化的细胞悬液和第二次胶原酶2消化的细胞悬液混匀(如果担心胶原酶2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可以将两次的悬液离心,去掉上清液后,用培养基重悬) 3.培养基问题: 当时选取培养基问题确实弄苦了自己,因为师兄他们的论文说使用的是高糖DMEM,所以也用这个,但是消化下来的细胞很难成活,后来改成同实验室做神经细胞培养使用的DMEM/F12培养基,消化下来的细胞完全可以成活下来。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到了第五天时发现细胞铺满底壁的60%,此时只要一换液,第二天绝对培养基混浊,没有一瓶细胞活过7天的(比如今的公司倒闭的都快),怀疑是污染问题(因为正值夏季雨天),折腾到最后绝对保证所有的添加物都是过滤后才使用,死亡现象依然在上演。 后来联系到丁香园的一个战友,他那里用的是低糖的DMEM培养基,没有出现我的问题,

成骨细胞骨形成机制

浅谈骨不断地进行着重建,骨重建过程包括破骨细胞贴附在旧骨区域,分泌酸性物 质溶解矿物质,分泌蛋白酶消化骨基质,形成骨吸收陷窝;其后,成骨细胞移行至 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而形成新骨。破骨与成骨过程的平衡是维持 正常骨量的关键。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 矿化。目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发展及其调控的分 子机制也逐渐得以揭示。 1成骨细胞的起源 成骨细胞起源于多能的骨髓基质的间质细胞,除成骨细胞外,基质细胞还可分 化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或肌细胞。成骨细胞来源谱系有以下几种:(1)骨髓克隆形成单位(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2)骨祖细胞,可分化 成前成骨细胞和前软骨细胞谱系,常位于骨髓腔中,有很强的自身增殖能力;(3)

前成骨细胞,即最近的成骨前体,能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和增殖能力[ 1,2]。成骨细胞由多能的间质干细胞在体内的各种调控因素的调节下发展而来, 调控因素主要有bmp-2,bmp-2能诱导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具体就是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形成骨祖细胞进而形成前成骨细胞[3]。 2成骨细胞发展阶段及骨形成机制 成骨细胞在骨形成过程中要经历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成熟、细胞外基质 矿化和成骨细胞凋亡四个阶段。很多因素可调节这几个阶段,从而最终调控骨形成 。 成骨细胞增殖期成骨细胞数量增加,以形成多层细胞,并合成、分泌?型胶原 以便最终可以矿化形成骨结节。对成骨细胞增殖的调控具体说来即是对细胞周期的 调控,后者包括细胞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复制dna和细胞分裂的调节机制,典型的

浅谈体外培养成骨细胞

浅谈体外培养成骨细胞 张杰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081班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成骨细胞是骨形成和骨代谢的核心部分,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许多动物的颅骨、骨髓基质、骨膜及骨外组织中成功培养出了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特性的细胞,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是研究骨代谢和成骨机制的重要手段。现就成骨细胞的来源、分化调控因子、复合移植及中医药方面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成骨细胞;细胞培养技术;移植;中药;影响因素; 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细胞,对骨组织的生长发育、骨代谢平衡、骨量平衡和损伤修复起关键作用。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许多动物的颅骨、骨髓基质、骨膜及骨外组织中成功培养出了具有典型成骨细胞特性的细胞,研究表明培养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形成骨组织,现就成骨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成骨细胞的来源 国内外文献报道新生动物的颅骨或胚胎颅骨为成骨细胞的常用来源。有不少学者尝试用新生大鼠的颅骨分离成骨细胞,结果表明所培养的成骨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生物学活性及发生钙化的功能。有学者研究兔盖骨的成骨细胞增殖.代谢及钙化的能力发现,来自兔盖骨的成骨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但碱性磷酸酶的生成较低,而且兔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以形成有序的钙化结节和羟基磷灰石(HA)结晶。骨膜是骨骼膜性成骨的细胞来源,若将体外培养的骨膜细胞移植入体内,在理论上能形成骨组织,修复骨缺损,很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并取得成功。Turhani等【1】将骨膜细胞接种到HA支架上进行培养,观测到HA上细胞具有良好的活性,表达骨特定因子,如骨钙素和骨桥蛋白,三维HA 对骨膜间充质细胞的生长行为起着积极作用。从研究中可知,骨膜源性细胞(PDC)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成骨潜能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还存在于胚胎时期间充质来源的骨外组织,如脂肪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胚胎干细胞等。骨髓MSCs在体外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潜能。Gronthos等【2】把人骨MSCs分离体外扩增后与HA/磷酸三钙载体复合,再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发现载体周围有骨髓和新骨组织形成,而且通过原位杂交显示新骨组织中的骨细胞是人来源。Cowan等【3】一和Wan等【4】研究发现小鼠脂肪来源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体内移植成功的修复了颅盖骨缺损。近年来对脐血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多。并指出脐血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Yang 等【5】一成功将脐血MSCs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此外Wan等渴。报道外周血来源间充质细胞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参与骨损伤修复。Henning等研究羊水来源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结果显示其增殖、分化能力比成人组织来源的MSCs更强,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也更为理想。在不同来源成骨细胞的研究中,增殖能力以骨髓基质干细胞最好,钙化能力以骨膜成骨细胞和松质骨成骨细胞最好,而胶原合成,骨钙素表达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以骨膜成骨细胞最好。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所需要的种子细胞应具备强的增殖能力和良好的成骨功能,可见3种来源细胞都不能达到骨组织工程的理想要求,解决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途径是建立标准成骨细胞系,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成骨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转变为既有较强增殖能力.又有较强成骨能力的标准细胞。 2 成骨细胞的分化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细胞培养实验室操作准则.10版

细胞培养实验室操作准则 任何首次准备开展细胞实验的人员必须首先认真阅读以下准则,然后在已经熟练掌握细胞培养操作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细胞实验,并在以后的实验过 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准则。 一、细胞实验准备 1.进入细胞房前要换鞋,穿无菌服(干净实验工作服),戴手套,接触细胞前喷75%酒精消毒手套。 2.将所需实验用品:培养基(完全培养基、空白培养基)、胰酶(含ETTA)、枪头(1ml、200ul、10ul)、离心管,预先放置到超净工作台,打开紫外照射30min后开始细胞实验。 3.观察细胞前,用75%酒精纱布擦拭显微镜镜头及台面,进行消毒后方可开始观察细胞。 4.观察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数量(汇合度)、形态、分布情况(是否均匀)、有无漂浮的死细胞和污染等,观察完及时放回培养箱。(如图,汇合度约90%,分布均匀) 5.每次开始细胞实验前,需关闭紫外照射,打开超净台风机及灯。用含75%酒精的纱布擦拭超净工作台。超净台内物品放置情况:左侧(各式枪头,及可常温放置的试剂如PBS等),右侧(5ml枪头及镊子),废弃瓶位于右上角,尽可能远离操作区域,正前方为枪和酒精灯,培

养基及胰酶放置左侧便于取用。 6.超净台在使用前后,都需用含75%酒精的纱布擦拭台面至纱布上看不到明显脏物为止,每天操作后废液缸需清洗用紫外照射,此外,从外面拿进超净台的东西都要喷75%酒精消毒。 7、每周四需更换培养箱中高压过的超纯水,每周五对超净台(包括风机)、细胞培养房卫生进行打扫,每月对培养箱进行消毒清洗,确保细胞不受污染。 8、检查培养箱的CO2含量是否正常,如出现异常及时联系细胞平台相关负责人。 9、5mL枪头清洗高压的流程:(1)用洗洁精将枪头超声一遍(2)更换干净的自来水超声清洗3遍(3)用超纯水超声清洗1遍(4)将枪头捞出后再用超纯水荡洗3遍(5)放入烘干箱烘干(6)装在铁盒中,注意枪头放置顺序一致,放入高压锅,选择橡胶类(7)高压后放入烘干箱烘干后方可拿入细胞房使用 1ml、200ul、10ul装入枪盒后放入高压锅高压烘干后方可拿入细胞房使用 二、细胞传代 1.细胞传代前要观察细胞,细胞汇合度达到80%-90%时可以进行传代。图片 2.以25cm2培养瓶为例:打开培养瓶瓶盖,将盖子地面朝下放在超净台台面上,然后将培养瓶倾斜,用量程5ml的枪将旧培养基吸走,然后用量程1ml枪加1ml 空白培养基轻轻摇匀清洗,用5ml枪将清洗的培养基吸走。注:75cm2加3ml空白培养基清洗 3.加入胰酶(含EDTA)500ul;然后轻轻摇晃培养瓶,注意让所有细胞都要接触到胰酶,放入37度培养箱消化。注:75㎡大瓶加1500ul胰酶、6孔板加300ul 胰酶、12孔板加200ul胰酶 4.消化时间长短根据不同细胞有不同选择,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变圆,见大部分细胞脱落即可终止消化。 5.25cm2培养瓶加入2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注:75cm2培养瓶加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6孔板加1.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12孔板加1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6.用5ml枪头轻轻吹打细胞后,观察底部大部分细胞已脱落,然后倾斜培养瓶,将细胞混悬液转移到15ml离心管,800r/min条件下离心3min。 7.离心时,准备新的培养瓶,标记好细胞的名称、日期、代数。

软骨细胞培养

实验方法 各种溶液的配制 1、配制D-Hanks液(无钙镁)1L,PH8-9 (1)称量Nacl8.0g,kcl0.4g,Na2Hpo4.H2o 0.06g, kH2po40.06g,NaHco30.35g,酚红0.02g (2)依次将各成分逐个溶解于800ml水中。 (3)用5.6% NaHco3溶解酚红0.02克。 (4)将酚红液(3)加入(2)中。 (5)补加水至1000ml,混匀。 (6)将Hanks液分装盐水瓶内,110℃、8镑高压蒸汽消毒灭菌20分钟,4℃冰箱保存备用。 2、配制0.25%胰蛋白酶溶液75ml (1)称取胰蛋白酶187.5mg,用少量D-Hanks液先将胰蛋白酶粉末调成糊状。(2)补足Hanks液至75ml,搅拌混匀,置40℃水浴搅拌帮助溶解。 (3)冷却至室温后,置4℃冰箱过夜。 (4)用滤纸粗滤,再用0.22μm微孔过滤膜过滤除菌。 (5)分装小瓶,低温冰箱冰冻保存备用。 3、配制0.3%Ⅱ型胶原酶溶液49.5ml (1)称取Ⅱ型胶原酶150mg,用D-Hanks液溶解。 (2)补足Hanks液至49.5ml,搅拌混匀。 (3)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4)分装小瓶,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4、配制闪烁液 (1)用电子天平称取POPOP 0.2g,PPO 2.0g。 (2)将上二者溶解在500ml二甲苯中,避光保存,备用。 取材与培养 (1)取3kg重6月龄青紫蓝兔一只(购自首都医科大学动物房),兔耳静脉注射5ml空气致死。 (2)无菌条件下取双侧下肢膝,髋关节面软骨,置于D-Hanks液中漂洗2次,并用眼科剪将软骨剪碎至1mm3大小,继续用D-Hanks液漂洗2次。 (3)吸去漂洗液,加入0.25%胰蛋白酶溶液,并置入37℃、5%CO2孵箱中消化30分钟,中途不时摇晃。 (4)吸出胰蛋白酶溶液,加入0.3%Ⅱ型胶原酶溶液,置入37℃、5%CO2孵箱中继续消化3小时。每1小时更换Ⅱ型胶原酶溶液1次。用离心管留取各次消化液,离心2000rpmX10min,去除上清液。 (5)用加了青霉素及链霉素的Hanks液洗1次,以同样方法再离心一次。(6)过120目纱目,去除上清液。 (7)用含10%FBS的DMEM制成细胞悬液,调细胞悬液浓度至7.5X104。(8)将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1ml)及96孔培养板(200μm)中,24孔板及96孔板各2板。

喜格细胞培养实验室设计之配置标准

1. 超净工作台 目前绝大部分细胞实验室使用超净工作台实现无菌操作,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且净化效果很好。安徽人和净化为您介绍两种主要超净工作台-侧流式(垂直式)和外流式(水平层流式)。工作原理一般是将室内空气经粗过滤器初滤,由离心风机压入静压箱,再经高效空气过滤器精滤,由此送出的洁净气流以一定的均匀的断面风速通过无菌区,从而形成无尘无菌的高洁净度工作环境。 (1)侧流式工作台:空气净化后的气流由左或右侧通过工作台面流向对侧,也有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流向对侧,形成气流屏障保持工作区无菌,工作台结构为封闭式; (2)外流式工作台:净化后的空气面向操作者流动,因而外方气流不致混入操作,工作台结构为开放式,但进行有害物质实验操作对操作者不利。超净工作台应需要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查洁净度,符合要求的超净工作台其洁净度应达到100级,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粒径≤5μm的尘埃粒子数量不应超过3.5个/L;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根据无菌状况必要时需要置换过滤器。 2. 显微镜 倒置式显微镜是细胞培养实验室日常工作常规必备设备,主要用于日常了解细胞的生长情况并观察有无污染发生。如资金允许,建议选用配置有照相系统的高品质相差显微镜、解剖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录像系统或缩时电影拍摄装置等,可随时拍摄并记录细胞生长情况。 3. 培养箱 体外培养的细胞和体内细胞一样,需要在恒定的温度下生存,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7℃,温差变化不应超过±0.5℃。温度升高2℃时,变不利于细胞生存,温度达到40℃以上细胞将很快死亡。因此,可精确控温的恒温培养箱、CO2培养箱是最佳选择。 (1)恒温培养箱:应选隔水式或晶体管式自控温培养箱,此类培养箱灵敏度高,温度控制较稳定。一般的恒温培养箱价格较便宜,其缺点是只宜于作密闭式培养。 (2) CO2培养箱:目前多数的细胞培养室已广泛使用。CO2培养箱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进行细胞培养时所需要的一定量的CO2(常用浓度为5%),易于稳定培养液pH,适用于开放或半开放培养。使用培养瓶时,为使培养瓶内与外界保持通气状态,可将瓶盖略微旋松,为避免细胞被污染,使用这种培养方式时,培养箱内空气必须保持清洁,需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或酒精消毒,同时培养箱内应放置盛有无菌蒸馏水的水槽,防止培养液蒸发,保持箱内相对湿度在100%。 (3)细胞培养耗材:培养细胞的器皿可用培养皿、培养板或培养瓶。 4. 烘箱(干燥箱) 用于细胞培养的一些器械、器皿必须烘干后才能使用,玻璃器皿等须干热消毒。干热消毒时,烘箱内温度一般要达到160℃以上,通常使用鼓风式烘箱。其优点是温度均匀、效果较好,缺点是升温过程较慢。升温时不能先升温后鼓风而应鼓风与升温同时开始,至100℃时,停止鼓风。需注意避免包裹器皿的纸或棉花烧焦,烧焦的碎屑可影响细胞的生长。消毒

成骨细胞骨形成机制研究解读

成骨细胞骨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03-1-14 作者:童安莉陈璐璐、丁桂芝 骨不断地进行着重建,骨重建过程包括破骨细胞贴附在旧骨区域,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矿物质,分泌蛋白酶消化骨基质,形成骨吸收陷窝;其后,成骨细胞移行至 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而形成新骨。破骨与成骨过程的平衡是维持 正常骨量的关键。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 矿化。目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发展及其调控的分 子机制也逐渐得以揭示。 1 成骨细胞的起源 成骨细胞起源于多能的骨髓基质的间质细胞,除成骨细胞外,基质细胞还可分 化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或肌细胞。成骨细胞来源谱系有以下几种: (1)骨髓克隆形成单位(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2)骨祖细胞,可分化 成前成骨细胞和前软骨细胞谱系,常位于骨髓腔中,有很强的自身增殖能力; (3) 前成骨细胞,即最近的成骨前体,能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和增殖能力[ 1,2]。成骨细胞由多能的间质干细胞在体内的各种调控因素的调节下发展而来, 调控因素主要有BMP-2,BMP-2能诱导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具体就是诱导间质 干细胞分化形成骨祖细胞进而形成前成骨细胞[3]。 2 成骨细胞发展阶段及骨形成机制 成骨细胞在骨形成过程中要经历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成熟、细胞外基质 矿化和成骨细胞凋亡四个阶段。很多因素可调节这几个阶段,从而最终调控骨形成 。 成骨细胞增殖期成骨细胞数量增加,以形成多层细胞,并合成、分泌Ⅰ型胶原 以便最终可以矿化形成骨结节。对成骨细胞增殖的调控具体说来即是对细胞周期的

成骨细胞如何与破骨细胞共培养

Osteocytes as mechanosensors in the inhibition of bone resorption due to mechanical loading Lidan You a,b,c,?,Sara Temiyasathit b,c ,Peling Lee c ,Chi Hyun Kim b,c,d ,Padmaja Tummala b ,Wei Yao e,f ,Wade Kingery f,g ,Amanda M.Malone b,c , Ronald Y .Kwon b,c ,Christopher R.Jacobs b,c a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Toronto,ON,Canada M533G8 b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R&D Center,Department of Veteran ’s Affairs,Palo Alto,CA 94304,USA c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tanford University,CA 94305,USA d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Yonsei University,Wonju,Kangwon Do,Korea e Center for Healthy Aging,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Medical Center,Sacramento,CA 95817,USA 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Veterans Affairs Palo Alto Health Care System,Palo Alto,CA 94304,USA 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tanford,CA 94305,USA Received 7October 2006;revised 30August 2007;accepted 6September 2007 Available online 26September 2007 Abstract Bone has the ability to adjust its structure to meet its mechanical environment.The prevailing view of bone mechanobiology is that osteocytes are responsible for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mechanical loading and initiating the bone adaptation process.However,how osteocytes signal effector cells and initiate bone turnover is not well understood.Recent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steocytes support osteoclast formation and activation when co-cultured with osteoclast precursor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osteocytes'role in the mechanical regulation of osteoclast formation and activation.We demonstrated here that (1)mechanical stimulation of MLO-Y4osteocyte-like cells decreases their osteoclastogenic-support potential when co-cultured with RAW264.7monocyte osteoclast precursors;(2)soluble factors released by these mechanically stimulated MLO-Y4cells inhibit osteoclastogenesis induced by ST2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or MLO-Y4cells;and (3)soluble RANKL and OPG were released by MLO-Y4cells,and the expressions of both were found to be mechanically regulated. Our data suggest that mechanical loading decreases the osteocyte's potential to induce osteoclast formation by direct cell –cell contact.However,it is not clear that osteocytes in vivo are able to form contacts with osteoclast precursors.Our data also demonstrate that mechanically stimulated osteocytes release soluble factors that can inhibit osteoclastogenesis induced by other supporting cells including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In summary,we conclude that osteocytes may function as mechanotransducers by regulating local osteoclastogenesis via soluble signals.?2007Elsevi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 Keywords:Osteocyte;Osteoclast;RANKL;OPG;Mechanotransduction Introduc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bone can adjust its structure to become better suited to withstand the mechanical demands it experi-ences.Physical loading and routine activities have been shown to inhibit bone resorption that would otherwise occur with disuse [3,8,12,26].However,the cell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remains largely unknown.The focus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oste-ocytes might transduce and regulate bone resorption and the anti-resorptive effects of loading. Osteocytes inhabit a fluid-filled network made up of widely spaced lacunae and are interconnected via cellular processes contained within thin channels known as canaliculi.These fluid-filled lacunae and canaliculi also contain a proteoglycan-rich extracellular matrix which affects the diffusion of soluble factors released by osteocytes.Two key features of osteocytes Bone 42(2008)172– 179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9023491.html,/locate/bone Corresponding author.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Toronto,5King's College Road,Toronto,Ontario,Canada M5S 3G8.Fax:+14169787753. E-mail address:youlidan@mie.utoront.ca (L.You).8756-3282/$-see front matter ?2007Elsevier Inc.All rights reserved.doi:10.1016/j.bone.2007.09.047

细胞培养实验室设计与布局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9023491.html, 细胞培养实验室设计与布局 细胞培养实验室应能进行六方面的工作:无菌操作、孵育、制备、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储藏。 1.无菌操作区 (1)无菌操作区: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他无菌操作的区域,最好能与外界隔离,不能穿行或受其他干扰。 理想的无菌操作室应划为三部分: a) 更衣室—―供更换衣服、鞋子及穿戴帽子和口罩。 b) 缓冲间—―位于更衣间与操作间之间,目的是为了保证操作间的无菌环境,同时可放置恒温培养箱及某些必需的小型仪器。 c) 无菌操作间—―专用于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其大小要适当,且其顶部不宜过高(不超过2.5m)以保证紫外线的有效灭菌效果;墙壁光滑无死角以便清洁和消毒。工作台安置不应靠墙壁,台面要光滑压塑作表面,漆成白色或灰色以利于解剖组织及酚红显示pH的观察。 (2)净化工作台: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且净化效果很好。一般细菌培养室使用的净化工作台主要有两种:a)侧流式或称垂直式 b)外流式或称水平层流式。 2.孵育区

本区对无菌的要求虽不比无菌区严格,但仍需清洁无尘,因此也应设置在干扰少而非来往穿行的区域。孵育可在孵箱或可控制温度的温室中进行,后者费用高,一般实验室多采用孵箱进行工作。 3.制备区 在该区主要进行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的液体等的制备。 4.储藏区 主要存放各类冰箱、干燥箱、液氮罐、无菌培养液、培养瓶等,此环境也需要清洁无尘。 5.清洗和消毒灭菌区 清洁和消毒灭菌区应与其他区域分开,主要进行所有细胞培养器皿的清洗、准备、消毒及三蒸水制备等工作。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9023491.html,

细胞培养室的建立

【经验转帖】细胞培养室地建立 前段时间,经历了几个月地时间,为实验室建了一个细胞培养间.目前这个细胞培养间运转良好,培养地神经元长了来天,长势不错,已经可以认为细胞培养室建立成功.在建立细胞培养间地过程中,碰到了许多问题,逐一解决后,觉得大家如果要建立细胞培养间,肯定也会碰到许多相同地问题,所以将我碰到地问题整理出来.首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个人认为是比较经典地——《动物细胞培养基本技术指南》科学出版社,英,.弗雷谢尼.内容不多,但以下地资料大部分是书上找不到地. 陆新江一、建细胞间地一些细节问题: 一、建细胞间地一些细节问题: 、甲醛薰蒸:资料():%甲醛溶液(药用规格、福建三明化工总厂出品),用量/,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加热薰蒸使蒸汽弥漫全室,关闭门窗.甲醛水溶液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地液体,可杀灭多数微生物,价廉,熏蒸消毒时不损坏衣服、家具、皮革、橡胶等.市售地甲醛水溶液中一般含-地甲醛.其主要用法为: .熏蒸消毒:对室内消毒其用量为-毫升米,在加热该溶液时最好同时煮沸一壶水,使室内相对温度保持在左右,室内温度最好在摄氏度以上,作用时间小时.如消毒皮毛服装,甲醛水溶液地用量可加至毫升米,挂衣密度为每平方米套为宜.熏蒸消毒时应密闭门窗.消毒后一般多用自然通风驱散甲醛气体,其需时较长,急于排出气体,可将氨水加热蒸发中和.氨水用量为所用甲醛水溶液地一半,中和时间为分钟. .自然挥发: 将较大量地甲醛水溶液放入一敞开容器中,室内温度保持在摄氏度以上,同时室内喷水以保持相对湿度在以上,经小时可达到室内消毒地目地.关于甲酸、甲醛和甲醇三者地毒性比较:甲酸地毒性比甲醇大倍,甲醛地毒性比甲醇大倍.所以吃进克甲醇,就能引起慢性中毒.它地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损伤视力,使视力减退(不能矫正),视野缩小,以致双目失明,直到死亡. 实际操作:我地每个房间是个平方,约个立方.按书上地算要福尔马林,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放入甲醛液体中后,在开始地秒钟内没有反映,秒钟以后,会产生大量烟气.所以一旦在甲醛中加了高锰酸钾请马上离开灭菌室,并关上门.高锰酸钾放入甲醛液体中会使液体沸腾,所以反应要在比较大地大口径容器进行,本人用地是脸盆.甲醛气体毒性非常强,所以操作时一定要带上防毒面具. 、关于紫外线: 资料:紫外线地穿透能力非常弱地,主要靠电离产生氧自由基来消毒.细胞培养室里面一些不能照射紫外地物件可以用一般地材料盖住.如:玻璃和有机玻璃都可以地.紫外有些人认为大型精密地显微镜是不可以照紫外地,因为它们地镜头上涂地膜会被分解掉,但我特意问了我校光学系地老师,他们认为是没有关系地.紫外线在许多实验室被认为是起心理安慰作用地.我参观过地一个细胞培养间他们地房间大约平方米,但是只装了地紫外灯,但前提是他们有一个层流系统.个人认为,如果细胞培养间有层流系统,那紫外地作用是可以被忽略地,但如果没有层流系统,那么紫外地作用还是相当重要.此外,不要担心紫外不能照射到地角落,因为紫外杀菌功能除了紫外本身以外,还可以由产生地臭氧来完成.臭氧过量吸入地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