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费孝通早年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针对中国乡村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在其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差序格局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属性:前者以克已主义为内核,表达儒家道德理想;后者以自我主义为内核,践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克已主义的道德理想和自我主义的道德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

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旨趣,与其说是刻画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毋宁在于以现代西方为他者,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紧张。

费孝通理性意识到,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世界大势决定了中国再也不可能独立于现代化洪流之外,然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既不是西方社会制度的直接转渡,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

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会变迁决非一个彻底告别传统辞旧迎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过程,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角力和冲突的过程。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这种张力决定了中国社会转型既不可能通过移植西方社会制度来完成,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

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怎样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

正是由于这一问题意识,费孝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既没有沦为激进主义,也没有滑向保守主义,而是在探究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中表达他对充满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切忧思。

近代以来,无论是戊戌年间的维新主义者,抑或五四时代的自由主义者,均将中国的文化传统视为“现代化”的最大敌人,在思想上选择了“往而不返”的激进倾向,且一波比一波更烈。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只有破除一分“传统”,才能获得一分“现代化”。

在百余年的反传统和现代化过程中,大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遭到工具理性的解构,而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在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机制中被不断地再生产。

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深深地嵌入到中国现代性之中,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萌发、生成和扩展的资源、规则和逻辑。

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张力的消弭,在为现代性的生成和扩展开拓空间的同时,也很大程度地刺激了社会成员的工具理性和自我主义的扩张。

个体道德性处于快速衰退的态势,社会秩序也遭遇极大的危机。

目睹这一情势,“志在富民”的费孝通到了晚年,谈的最多的不再是“富民”问题,而是“富了之后怎么办”的问题。

在他看来,前者是“生态”问题,而后者则是“心态”问题。

说到底,“心态”问题是人与人之间道义关系的问题,是利害关系失去道德约束而衍生出来的问题。

费孝通认为,道义秩序的重建和“心态”问题的解决只能从儒家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

这一认识既来自费孝通对西方文明弊病的深刻洞察,也源于他近一个世纪的现代性体验。

费孝通晚年力倡文化自觉,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而不是走向西化或复旧。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思想正是其文化自觉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二重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费孝通认为中国乡村以每个家庭为中心,依其势力划出大小不同的圈子。

B.差序格局能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有助于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

C.儒家道德理想和日常道德实践蕴育而生的张力,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中国文化大小传统百余年来的不均衡发展,给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第一段紧扣题意,首先诠释差序格局的概念,然后分析其双重属性的具体内涵。

B.第二段立足世界大势和中国文化特性,指出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C.第四段以差序格局被解构为依据批判近现代激进倾向,体现以史为鉴的思想。

D.末段从费孝通角度指出,要解决“心态”问题,应将儒家文化作为唯一精神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概念可用于研究中国乡村结构,也可用于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B.中国现代转型难以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接榫之处,是因为其过程曲折、艰巨和复杂。

C.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工具理性和自我主义扩张的积极意义,在于实现了“富民”目标。

D.费孝通的文化自觉与自身现代性体验有关,《乡土中国》是他力倡文化自觉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材料一:
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地表水可依次划分为五类。

其中一至三类为合格饮用水水源;四类为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人体不能直接接触;五类及以上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

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40个国考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点为1316个,占67.8%。

但是,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的恶化更使城市水短缺雪上加霜。

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也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

城市污水按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共设施;工业废水往往含有腐蚀性、有毒有害、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因此必须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统;城市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等形成的,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甚至会高出生活污水多倍。

(摘编自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司《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
材料三:
城市污水通过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一-般会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

一级处理的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可采用筛滤截留法等。

二级处理,指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弥补二级处理的欠缺,可使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比如中和法、人工湿地法等。

某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利用闲置盐碱地,共占用芦苇荒地80公顷。

污水进入湿地后,芦苇繁密的茎叶减缓水流速度,过滤并加速沉降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同时,基质表面和芦苇根系吸附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悬浮物被基质和芦苇根系戳留过滤与吸附,有机污染物或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或作为养分与元素被芦苇根系直接从水体中吸收。

芦苇有适应缺氧土壤条件的结构与特征,能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将氧气传送到根区,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保证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作为营养成分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且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污水中被去除。

最后,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成熟的茎叶,或者定期更换湿地床基质,就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持续有效地移走,从而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被去除。

并且芦苇根系分泌物还能杀死河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源菌。

经过该市污水厂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五类标准,可以直接用于淡水养鱼和水生植物种植。

这种处理工艺还促进了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进了生态系统结构,并且能够防治近海区域的赤潮。

(摘编自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
4.下列对“地表水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表水的类别划分不仅要考虑环境功能,更要兼顾保护目标。

B.四类地表水属于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有时可用于水产养殖。

C.工业废水在进行去毒去害的处理后,可以排人生活污水系统。

D.从降雨期污染物含量来看,城市径流污水始终高于生活污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国考断面中合格饮用水水源占多数,这应与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分不开。

B.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存在较为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域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的处理力度。

C.芦苇的根系能够直接从水体中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膜吸收同化及异化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有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D.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城市污水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三个阶段也可共用同一种方法。

6.相对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某沿海城市污水厂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法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

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来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个不小的章鱼。

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

开饭前,岛上的最高长官、守备班班长个不得人心地在饭堂门口点名,让飘逸的鱼香引得士兵的喉结上下滑动着。

班长说了一大堆元旦过节的注意事项后,强调二点:老规矩,十点钟在机房门口集合收听北京来的慰问电。

有个老兵咽口唾沭说:别集合子吧?谁愿来谁来,十点钟电视晚会正精彩呢。

又一个接着说:“反正是那老一套。

拼死拼活干一年,到头还算记得我们,来份电报班长没有理睐他们,争下去会给新兵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帮老兵就在嘴上,执勤巡逻可从来不会含糊。

也是,这儿离大陆太远了。

十几个人窝在这零点一平方公里的岛上,也实在是憋得慌。

有些怪话倒是正常,没人说,班长倒反而紧张了。

早先,供给能力达不到的时候,这个岛荒无人烟。

到七十年代中期有了守兵。

因为远,因为是最前沿的岛屿。

每到年终北京都要来电慰问,班长还记得自己是新兵时,头一回听北京来电,那是什么劲头。

为祖国把着门,北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那帮老兵倒也不见得真是牢骚,没准是在新兵面前摆摆谱吧!
晚饭的啤酒不敢喝,怕查哨时误事;石板鱼也不敢多吃,那东西躁人。

早早地走完这零点一平方,到机房换下报务员,让他们都去看电视吧。

这儿的电视节目要靠十几海里外的大岛转播,平时看完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也就没了图像,今天过节例外,让大家听听新年钟声。

到了九点五十分,陆陆续续来了大半数的人。

在机房门前柳树下排成一溜,班长知道有几个老兵没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戴上耳机打开了机器。

最后十秒倒记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开始一众人屏住气,班长听着,听着,咦,耳机里没有反应。

再等等,还是没有。

是机器有问题?班长出了一身汗,不会呀,刚才还查了又查呢。

他只好继续等待着。

依然没有。

“也许是什么出了岔。

”班长轻轻地放下耳机说,像对自己,又像是对门外的兵们。

等众人陆续散去了,他依旧是那么痴坐着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电报没来?”
班长惊醒,见是那几个刚才没来的老兵。

他没好气地说:“没有什么,刚好遂你们的愿了。


那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着很再不敢吱声。

好一会儿,有人怯生生地问:“不会有什么意外
吧,多少年了,不都是准时么?”
班长想的也是这个问题:难道是我们今年什么没干好,让上头不满意了?他心里一沉。

再看窗外,刚才散去的也都聚了。

他们无声地看着他,眼睛里都在期待着什么。

他觉得没法儿交待,仿佛都是自己的过错。

这种事,又不能问上级为何不来慰问。

急中生智,他想到了在营部当通信员的老乡。

北京的电报也是一级一级下来的,最后一站是中心大岛上的营部。

他赶紧拎起磁石电话,摇好几圈,终于接通了。

虽说电话里的声音因刮着西北风听不清,但老乡的嗓子还能辨出来。

趁着线路还好,他羞涩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简单:今年起电报发给白砂岛了。

他重复过句话后,大家都沉默了。

白砂岛也是这一海区的一个小岛,比这儿更小,离大陆更远,以前供给能力弱,够不着它,虽说属于我国领海,却无人驻守。

上个月去了六个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安营扎寨。

从现在起,这儿的小岛已不是最前沿了。

班长无言,众人也无言。

班长眯起眼睛朝白砂岛的方向好一阵张望,岛是看不见的,但月色下的大海风平浪静,秀色十分宜人。

更何况今晚的月亮那么大,那么圆。

看着眼前肃立着的士兵,他觉得该说些什么,但无从启齿。

胸口窝着什么,不知道是得到还是失去,是骄傲还是嫉妒……
电视机里的喜剧小品伴着阵阵笑声传来,众人就像是没有听到。

也许这时,这台电视机是全中国唯一开着又闲着的。

还是班长打破了沉默,他打开保险柜,拿出了一叠纸,说:“这是进驻岛上以来,北京发来的全部电报,一共十八封。

我提议,今天我们宣读这些电报,同意的举手。


“唰”的一声,一致举手赞成。

班长清清嗓子,念几句,有些沙哑,再清清,还哑,也就这样念了下去。

众人静静地听着,听着。

班长也真有点奇怪,以往真的来电报还没有这么认真呢!读着,往事潮水一样涌上心头。

慢些,慢些,他嘱咐自己。

让大家多回味一会儿,再多一会儿。

潮声随着清悠的风儿过来,像是伴奏。

终于念完了。

那十八封,就一下子完了?班长捏着最后一张怅然若失,众人好像还要等待什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在这里代表全国人民对坚守在边防海岛的解放军指战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电视机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紧接着,新年钟声敲响了。

“解散吧——”班长轻轻地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电报”为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情节安排上采取延岩和突转等手法,增添了小说了的戏剧化效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B.小说描写老兵对于收听新年慰问电报的态度既有“谁愿来谁来”的牢骚,也有“电报没来?”的疑惑,人物形象更显真实和立体。

C小说语言铿锵有力,段落都此较短小甚至多处使用了一句一段的形式,形成参差错落之美,使小说的叙事节奏加快且富于变化。

D.小进通过典型的场景和细节把守岛生活写得细致动人,投射出坚毅,内敛着激情,蕴藏着感动,歌颂了战士献身海疆的崇高精神。

8请结合情节发展,简要分析班长在未能收到电报后心理变化的主要过程。

(6 分)
9小说写的是海岛战士收听北京慰问电报的故事,却以“潮声”为题,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俭一,名众,东海郊人也。

父陵,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俭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汝南周弘正重其为人,妻以女。

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尝侍宴赋诗,元帝叹赏曰:“徐氏之子,复有文矣。

”江陵陷,复还于京师。

太建初,广州刺史欧阳纥举兵反,高宗令俭持节喻旨。

纥初见俭,盛列仗卫,言辞不恭,俭曰:“吕嘉之事,诚当已远,将军独不见周迪、陈宝应乎?转祸为福,未为晚也。

”纥默然不答,惧俭沮其众,不许入城,置俭于孤园寺,遣
人守卫,累旬不得还。

纥尝出见俭,俭谓之曰:“将军业已举事,俭须还报天子,俭之性命虽在将军,将军成败不在于俭,幸不见留。

”纥于是乃遣俭从间道驰还。

高宗乃命讨纥,仍以俭悉其形势,敕俭监军。

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咨议参军,兼中书舍人。

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

寻迁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以公事免。

寻起为中卫始兴王限外咨议参军,兼中书舍人。

后主立,授和戎将军,行丹阳郡国事。

俄以父忧去职。

寻起为和戎将军,累迁寻阳内史,为政严明,盗贼静息。

迁散骑常侍,袭封建昌侯,入为御史中丞。

俭性公平,无所阿附,尚书令江总望重一时,亦为俭所纠劾,后主深委任焉。

又领右军。

祯明二年卒。

弟份性孝悌,陵尝遇疾,甚笃。

份烧香泣涕,跪诵《孝经》
....,昼夜不息。

如此者三日,陵疾豁然而愈,亲戚皆谓份孝感所致。

(节选自《陈书.徐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 /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
B.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
C.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
D.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持符节作为凭证。

西汉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B天子,天之嫡长子、封建时代宣扬帝王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

C.店主,古代指被俘的割据政权的末代君主,如蜀汉后主刘禅、南唐后主李煜等。

D.孝经,儒家阐述政治制度的著作,认为孝是美德的根本,国君可用孝治理国家。

1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徐俭修身好学,受到赏识。

他自幼修养身心而能有所成就,勤奋好学而有志行操守,入仕前周弘正重其为人,入仕后梁元帝赏其文才。

B.徐俭深入叛军,态度从容。

他面对叛军首领欧阳纥的威逼利诱,能不辱君命出言劝诫,后又以禀告天子为由说服欧阳纥放自已回到京城。

C.徐俭屡任要职,施政严明。

他在平定叛乱之后曾多次担任中书舍人等要职,调任寻阳内史之时,施政严格公正且赏罚分明,盗贼不兴。

D.徐俭正气凛然,为官正直。

他秉性公正平和,不阿附权势政要,曾经纠察弹劾声威重极一时的尚书令江总,赢得陈后主对他的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吕嘉之事,诚当已远,将军独不见周迪、陈宝应乎?转祸为福,未为晚也。

(2)纥于是乃遣俭从间道驰还。

高宗乃命讨纥,仍以俭悉其形势,敕俭监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

浣花溪图°引(节选)
黄庭坚
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无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兜鍪,老儒不用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注]①浣花溪:杜甫晚年隐居于此,附近有杜甫草堂。

②宗文宗武:杜甫的儿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两句直陈杜甫乐观平易,深受人们喜爱,菜农和渔夫都愿意与他为邻。

B.“鱼鸟相亲,桃李无主”生动再现杜甫与自然相亲相近、亲密无间的关系。

C.宗文守家有成而宗武建功立业,诗人表达了对杜甫教子有方的赞赏之情。

D.诗人选取若干典型的画面来表现杜甫的精神世界,情感深厚,语言平实。

15. 本诗既写了杜甫之“乐”,又写了杜甫之“愁”,二者有何内在联系?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卫灵公)中“- ”两句,表达了不要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的观点。

(2)李白《蜀道难》中“,这两句从声响角度描绘了激流冲击山崖、响彻山谷的情景。

(3)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强调如果不吸取前世的经验教训,就只会让后人再次痛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的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____、古朴和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

中国是岩画大国,在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发现了____的古代岩画,山岩上到处都是构图奇特、形象简练的岩画。

对于这些岩画,人首像最具特色,并以近千幅左右的数量成为世界上人面像图形最为集中、最具规模的地区。

有贺兰山岩画“镇山之宝”之称的“太阳神岩画”,就是一幅人面图案,眼睛、耳朵筹部位奇特且对称。

重环的双眼、短线刻划的睫毛、半圆形的轮廓和鼻子,以及嘴部____的描绘,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

把太阳____,表现出远古人们对太阳和自然的崇拜、敬畏。

根据岩画的图形和西夏的刻记分析,( ) ,记录了远古时代先民在3000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和娱舞等生活场景。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寻觅那些曾经留驻贺兰山的先民们的踪迹,只有这些镌刻在岩石上的最初印记,在风中向后人隐隐传达着来自远古的信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粗犷数以万计匪夷所思人格化
B.粗率数以万计匪夷所思形象化
C.粗率不可胜数异想天开人格化
D.粗犷不可胜数异想天开形象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些人首像岩画是最具特色的,并以近千幅的数量成为世界上人面像图形最为集中、最具规模的地区。

B.这些最具特色的人首像岩画,以近千幅左右的数量使这里成为世界上人面像图形最为集中、最具规模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