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问题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2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 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nvrax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忸、因子区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 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忸、区、幻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刈、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异常结果分析
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异常结果分析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临床广泛使用,尤其在外科手术中,主要监测手术前的检测、DIC的协助诊断、抗凝药物的治疗效果等检测中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因子是否发挥正常作用,目的在于通过从不同侧面、不同环节更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过程以及病理状态,进而完成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凝血功能的异常与很多学科疾病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多年来各科学者都着力于研究与探讨凝血因子在各类疾病中所反映的异常改变及改变所带来的临床意义。
更进一步协助临床医师准确完成对疾病的诊断。
笔者通过对5870例临床病例凝血功能治疗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研究分析,发现二者出现异常变化与部分疾病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存在于部分正常体制中,为诊断和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的有效帮助。
标签: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结果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是针对患者凝血因子是否在凝血机制中正常运行的重要检测,对于临床上疾病诊断与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检测Ⅷ、Ⅸ等内源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检测Ⅰ、Ⅱ、Ⅴ、Ⅶ等外源性凝血因子[1]。
为分析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异常对于临床的意义,我院进行了通过对5870例临床病例凝血指标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与检查的5870例患者,其中男性3240例,女性2630例。
年龄15d-75岁1.2 标本收集:早晨取患者空腹时静脉血2ml,将其中1.8ml静脉血中加入0.2ml 109mmol/L枸橼酸钠后于试管中颠倒4-7次,使其充分混匀。
于1h内(2500r/min×10min)分离血浆,血浆分离后在-20℃以下密封可保存24h,室温环境下不宜超过2h.1.3方法:采用光学凝固法对标本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近年来,血栓止血检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术前检查和抗凝治疗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仪器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系统误差,使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就是这其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在日常检验中我们发现该项目的检验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实验室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1检验的标准化由于凝血活酶试剂活性的差异以及报告方式的不同,抗凝治疗的患者在不同实验室得到的PT往往不具有可比性,不能用于抗凝治疗药物的调整。
为此,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人脑来源的凝血活酶作为一级国际参考品(IRP)来校准凝血活酶试剂。
并将PT以INR的形式表示,INR=(PT/MNPT)ISI,其中ISI为凝血活酶的国际敏感度指数,MNPT为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的几何均数,这种校准方式大幅提高了手工检测时不同试剂之间的检测标准化。
INR的方式提高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口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在各大临床指南中都可以发现以INR为监测目标的诊治措施。
今天,我们必须明确的是INR概念和校准方式的提出是基于手工方法的,当自动化凝血仪被普及使用之后,INR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更为复杂的改变。
仪器测试原理与手工法显著不同,对凝血活酶ISI以至INR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程度不确定,机械和终点判定等因素破坏了INR体系原有的可靠性和精密度。
据文献报道,同一厂家的相同机型对INR的影响都有显著差异,仪器校正显得十分必要。
必须明确:INR是WHO利用IRP标定凝血活酶试剂后,手工测定PT时优化报告的一种方法和理念,这时可以减少室间差异及提高报告的可比性。
凝血活酶校准时要求使用参考品和试管倾斜方法判定结果,然而,将商品化凝血活酶在自动化凝血仪上检测标本时,原理发生了改变,这种校准方法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时我们校准的不仅仅是凝血活酶,而是包括凝血活酶和检测技术(仪器)在内的整个系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际标准化比值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凝血酶时间等凝血五项指标意义疾病诊断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际标准化比值、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凝血酶时间等凝血五项指标临床意义及疾病诊断凝血主要途径及对应辅助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 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一般为 26 ~ 36s(仪器法),32 ~ 43s(手工法),与对照血浆比较大于 10 s 以上有意义,使用不同 APTT 试剂的参考区间可有显著差异。
延长1)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 XI 水平减低:如血友病 A、血友病 B 及因子 XI 缺乏症;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3)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4)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5)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缩短1)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凝血酶原时间(PT)PT 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的指标,是检测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有无障碍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纤维蛋白原(Fg)缺乏(< 0.5 g/L)、无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DIC;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的急慢性肝病;阻塞性黄疸;Vit-K 缺乏;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等。
缩短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血栓性疾病、DIC 高凝期、口服避孕药等。
小贴士与 PT 结果缩短相比,APTT 缩短的几率要高出很多,但只有少数是因为因子 VIII 或因子 XII 的活性特别高,存在高凝状态,其余多是技术上的原因。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血凝五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测定。
它们是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血凝五项能够反映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判断凝血功能异常的类型、程度及原因起着重要作用。
在肿瘤患者中,肿瘤细胞产生的凝血因子活化物质以及组织因子的释放能够引发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常见于肝癌、胃癌、肺癌等几种常见肿瘤。
血凝五项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凝五项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通过测定PT、APTT和INR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时间,并筛查有无凝血功能异常。
PT、APTT和INR的增加,提示凝血时间延长,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可以反映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释放异常,从而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血凝五项可以用于预测患者的出血风险。
凝血因子的异常活性与出血风险相关,通过测定PT、APTT和INR等凝血功能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表明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存在患者出血的风险。
血凝五项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患者治疗的效果。
凝血功能异常的纠正是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定期监测血凝五项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它们能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预测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合理选择血凝五项进行检测,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易康平(四川现代医院,四川成都610000)凝血试验是临床检测凝血因子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凝血机制的重要指标,在血栓性疾病以及出血等诊断中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随着检验项目的日益增加和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所涉及到的检验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进一步加强检验质量控制,规范检验方法具有必要性。
尤其是全自动血凝仪的推广应用,D u k e出血时间测定法和玻片法凝血时间由于检测的敏感性较低,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检验要求,逐渐被敏感性更高的凝血酶原时间(P 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所取代,有研究报道,P T与A P T T测定在脑出血、血液病、肝癌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1]。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各类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深入分析了P T与A P T T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各类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22岁~51岁,平均年龄(39.8±4.6)岁;其中急慢性感染20例,白内障14例,心肌梗死10例,肝癌1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例,高血压5例,血液病4例,其他疾病7例。
另选取4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正常成人为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9.7±4.8)岁。
1.2方法实施凝血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与试剂为日本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凝血测定试剂盒,具体检测方法为: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1.8m L,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加入3.8%枸橼酸钠0.2m L,轻轻颠倒试管3~5次,充分摇匀后对样本实施离心处理,离心速度控制为3000转/m in,离心时间为10m in。
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复溶的凝血活酶试剂放入到预热槽中,将温度控制在(37.0±0.5)℃,同时对还未检测的血液标本【摘要】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 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测定的临床意义。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徐菡;邸平;夏全成;马骏龙;王成彬【摘要】目的: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58例血量不足标本,要求血细胞比容在20%~55%,离心后无溶血、脂血及黄疸。
按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分为8∶1组与7∶1组两组,再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合格血量(2.7 mL )标本作为各自对照组,检测4个组血样的PT、APTT。
结果 PT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8∶1组和8∶1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7∶1组与7∶1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8∶1、7∶1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凝血项目的检测中,PT、APTT 的结果受血液和抗凝剂比例的影响。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blood samples volume on the prothrombin time ( PT )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results .Methods Fifty eight cases were chosen whose HCT was 20% -55% .After centrifugation ,there was no hemolysis ,lipemia oricterus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blood and anticoagulant ,samples we 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8∶ 1 group and 7∶ 1 group .Then re-extracted sufficient blood(2 .7 mL) for each control group(9 ∶ 1) respectively ,blood samples of these 4 groups were detected PT , APTT .Results The PT results of 8∶ 1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nd the PT re-sults of 7∶1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different .The APTT results of 8∶1 ,and 7∶1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coagulation project PT and APTT′s results were affected by the proportion of blood and anticoagulant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4(000)016【总页数】2页(P2201-2202)【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标本采集量【作者】徐菡;邸平;夏全成;马骏龙;王成彬【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是临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是术前筛查凝血系统疾病、观察抗凝剂用量、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项目[1]。
临床检验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等凝血指标参考值、临床意义及干扰因素
临床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抗凝血酶、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等凝血指标参考值、临床意义及干扰因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❶参考值。
20-40 s❷临床意义APTT 检测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内源凝血系统筛查试验,用于APTT 定量分析和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活性分析,还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测。
APTT 延长:1. 血友病 A、B,凝血因子Ⅵ、Ⅶ缺乏症,血管型血友病(vWD)。
2.严重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病、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等。
3.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DIC,原发性后期及循环血液中含有 FDP/D-D。
4. 口服抗凝药,肝素治疗等。
5. 循环血液中含有抗凝物质:抗因子Ⅷ、Ⅸ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APTT 缩短:1.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凝血期。
2.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和严重灼伤等。
❸干扰因素1.标本采集管顺序错误,先采集含促凝剂或草酸盐、EDTA、肝素等抗凝剂的采血管;存在部分抽血困难的患者,使用含肝素抗凝的抽血针抽血后注射到柠檬酸钠抗凝管;肝素污染导致 APTT 延长。
2.标本采集不顺畅导致组织损伤,引起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试管,导致 APTT 缩短。
3.输液过程中同侧采血,导致 APTT 延长。
4.采血量过多或过少导致抗凝剂比例变化,导致 APTT 延长。
5.标本黄疸、脂血可能会对部分检测方法产生影响,导致无法测得或假性升高。
6.标本采集后长时间放置,导致 APTT 延长。
7. 标本采集后处理不当,混匀时过分用力,使标本溶血,导致APTT 缩短。
血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出现凝块,无法测出结果。
8. 标本离心力低、离心时间短,导致 APTT 结果降低。
9. 患者红细胞比容>0.55 或<0.25,调整抗凝剂比例进行校正。
10. 试剂配置以后未用完,与新批号试剂混合使用;部分检测试剂配置后需常温放置 5-10分钟,若没有常温放置,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血凝实验的原理
血凝实验的原理血凝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
它通过观察血液在一定条件下凝结的时间和形态,来判断凝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血凝实验的原理主要涉及到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多个因素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凝实验的原理。
首先,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在血管受伤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被激活,依次参与形成血栓的过程。
而血凝实验中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就是通过模拟这一生理过程来评估凝血功能的。
其次,凝血酶原时间(PT)是评价外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在PT实验中,通过添加凝血原激活剂和凝血酶原激活剂,观察血液凝结的时间,从而评估外源凝血通路的功能是否正常。
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则是评价内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通过添加磷脂和活化剂,观察血液凝结的时间,来评估内源凝血通路的功能是否正常。
另外,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它在凝血过程中会被转化成纤维蛋白,形成血栓。
因此,纤维蛋白原定量实验是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方法,通过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来判断血液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最后,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因此血小板功能实验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血管损伤后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过程,来评估血小板的功能是否正常。
综上所述,血凝实验的原理涉及到多种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多个因素的作用,通过模拟生理凝血过程,来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这些实验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对于诊断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以及评估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了解血凝实验的原理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常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活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血栓与止血的常用筛检实验,在临床上常用于术前准备,抗凝药物用量的观察,出血性的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评估,所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1][2]。
因此,对于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掌握和了解影响凝血试验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包括以几个方面。
1.标本的采集1.1患者应空腹。
进餐后,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干扰。
1.2患者应处于平静状态。
因为情绪紧张,剧烈运动会激活或干扰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等成分。
1.3血样采集用的试管必须是塑料或硅化过的玻璃试管或真空带盖采血管以免激活凝血,如不加盖,可使血液中二氧化碳(CO2)丢失,PH增高,从而凝血时间延长。
1.4采血必须顺利,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
因为组织液中会有丰富的因子Ⅲ,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源的消耗,使试验结果偏低。
溶血可引起FⅦ激活,使PT缩短。
1.5抽血不顺利,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血浆中可见微小凝血块,也可产生误差。
1.6采血速度要适当,若太快易产生气泡,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VII变性。
因此,建议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
1.7止血带使用时间要短,过长可使局部血液浓缩,内皮细胞释放t-PA。
引起纤溶活动增强。
1.8如一次采集多管样本,则用于凝血四顶的样本的采集位应为第二管或第三管较好。
1.9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防止溶血和产生气泡。
2.标本的储存和运送2.1要及早分离血浆,最好在2h内分离测定,对于当前不能做的标本,可将血浆分离分装在带塞子的塑料管内,冷冻在-20℃的冰箱内,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逐渐融化,这样会有纤维蛋白遇冷沉淀蛋白析出,应放置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溶化。
2.2标本需要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结果缩短。
凝血常用指标解读
凝血常用指标解读凝血是机体在受到伤害时为了止血而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包括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凝血因子活化和血栓形成等。
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凝血功能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状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及其解读。
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一项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它通过检测凝血因子的活化情况来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
PT测试中,将被测血浆加入血管收缩剂和石蜡酸钠酶原活化剂后,计时观察血浆凝血时间的延长程度。
正常情况下,PT的值在11-13秒之间。
如果PT延长,则可能表示凝血因子活化异常,如凝血因子Ⅶ、Ⅸ或Ⅹ缺乏或功能异常。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也是一项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其主要用于评估凝血系统内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
APTT测试中,将被测血浆与激活剂和石蜡酸钠酶原接触,计时测量加入凝血酶前的时间和加入凝血酶后的时间,然后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
正常情况下,APTT的值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延长,则可能表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或功能异常,如凝血因子Ⅷ、Ⅸ、Ⅺ或Ⅻ缺乏或功能障碍。
3.血小板计数(PLT):PLT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内血小板数量的测量,也是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在150-400×10^9/L之间。
血小板是血液凝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聚集、粘附和释放细胞因子,从而参与血栓的形成和维持。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将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易发生出血。
4.凝血酶时间(TT):TT是评估整个凝血过程所需时间的指标。
在TT测试中,加入凝血酶原活化剂后,观察血浆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TT的值在14-21秒之间。
如果TT延长,则可能表示凝血因子功能异常或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减少。
除了上述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活动度(FⅡ、FⅤ、FⅦ、FⅩ)、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等。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_省略_法和淘汰过时的出凝血时间的建议_朱忠勇
因仪 器/ 试 剂 不 同 , 会 得 出 不 同 结 果 , 故很难 统一 规定 参考 值。各 实验 室 可根据自己的仪器、 试剂等条件 , 自行 测 定一批健康 人 , 建立 参考 值。此 后至 少 每年或当条件有变化时 , 根据新的条件 , 重新建 立。 PT 测定 的 一切 条 件均 应 与 患者血浆 PT 测 定相 同 , 包括 采血 方法、 容器、 抗 凝剂等。健康对照者应 选 20 个 18~ 55 岁 的男性 和非妊 娠、 月 经期的 女 性对照 各半 , 不 可服 药 , 在平 静 状 态 采 血。测定结果 , 计算标准差 ; 以正负两 个 标准差或 95% 可信 限作为参考范围。 九、 质 量控制 1 室内 质 控 : 每 天 工 作 开始 , 或 工 作量大的单位每 40 个样本一批 , 用正 常 和异常对照血浆 ( 质 控品) 进行核对 。这 种血浆有商 品供 应 , 多为 冻干 品。如 发 现出 控 现 象 ( 超 过 原 标 定 的 平 均 值 2 s) , 应逐一 检查 仪 器、 试剂 和质 控血 浆 有无问题并加 以校 正 , 否则 不能 发出 报 告。 目前尚无 PT 的血浆标准品 , 上述 对 照 ( 质 控 ) 血 浆主 要 供各 实 验室 自 己 核 查、 校对之 用。 亦可以采取临床化学室内质控中 常 用的 Levey - Jenning 质 控图 , 每天 将 质 控 物所测得的结 果点 于图 上 , 并用 短线 连 接各点 , 以 记录和 观察 一个 时期 的变 化 趋势。具体方法及出控判断与临床化 学 同 ( 详见各 种临床化学专著 ) 。 2 可接 受的 变异 性 ( acceptable vari ability) 对 于 同一 批质 控 血浆 , 分析 系 统 中的试剂、 仪器、 加 ( 取 ) 样装置以及定 时 器等总的 天与 天之 间 的变 异系 数 ( CV ) 不得超过 5% 。 3 重 复 试 验的 变 异 系 数 ( coefficent of variation for replicate test) 同份标本测定 两次 ( 下称双份测定 ) , 其差值 的大小 , 可 用来评价分析系统的批内精密度。正 常 的双份测定 , 其 CV 不应超过 5% 。 4 室间质评 : 各 实验 室必需 积极 参 加由检验中心 组织 的室 间质 评活 动 , 以 便及时了 解 本 单 位 PT 测 定 的 准确 性。 虽然因仪器和 试剂 不同 , 同 一份 质控 血 浆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 但用手工法 , 同 一试剂的测 定结 果应 是一 致的。 此外 ,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深入了解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在医学领域中,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凝血酶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
凝血酶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金芬芳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下半月》
【年(卷),期】2005(019)004
【摘要】为避免围手术期异常出血,手术病人术前常规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FT)的检测。
但常出现标本凝血。
现将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744)
【作者】金芬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溶血标本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 [J], 庄文芳;孙晨光
2.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 [J], 徐菡;邸平;夏全成;马骏龙;王成彬
3.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 [J], 赵欣宇;宋鉴清;张丽霞
4.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 [J], 黄秀群;周斌
5.凝血酶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 [J], 金芬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问题【摘要】就目前玻片法凝血时间和Duke 氏出血时间测定已淘汰,迄今凝血试验中的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测定已有公认的标准化方案,简要介绍此两种时间测定的方法、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
【关键词】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活酶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与日俱增,检验内容不断扩大,工作量也日益增多,不断出现方法更新和试剂商品化、操作自动化,改变了以往靠手工操作、自配试剂、工作效率低的局面。
过去的玻片法凝血时间和Duke 氏出血时间测定已淘汰,迄今凝血试验中的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已有公认的标准化方案[1],并成为实验室检查的常规项目。
1 玻片法凝血时间和 Duke 氏出血时间测定已淘汰1.1 凝血时间凝血时间是检测“内源”凝血系统相关因子缺陷的简易过筛试验。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玻片法很不敏感,国外早在60年代即已淘汰。
即使是被认为是较好的试管法,对第Ⅷ、第Ⅸ因子缺乏病例的阳性率也不高,而且操作繁琐。
某些出血性疾病需要查凝血时间时,现已改用 APTT 代替[1]。
1.2 出血时间出血时间是一种检测血小板数量、功能和毛细血管功能的过筛试验。
目前我国临床常规实验室普遍采用的 Duke 氏法,甚不敏感。
少数出血性疾病,例如血小板减少及功能异常及血管性血友病(vWD)等需要作BT时,应采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 改良的 Ivy法 );后者要求患者在上臂缚压脉带,充气并维持一定压力,再用特制的刺血刀具 ( 目前这种刀具主要靠进口 ),切一标准切口,记录出血时间。
操作繁琐、费时,不能列为常规。
该法影响因素很多,Crowl ey等列举的主要因素有 : 技术操作、切口的方向和部位、皮肤的温度和 Hct,特别是后者影响较大[2]。
1991年LIND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出血时间不能预测外科出血”的文章[3]。
1990年RODGERS和LEVIN也发表了文章,认为出血时间要重新评价[4]。
该二文收集了大量评价出血时间临床应用价值的文献资料,认为这种方法 ( 包括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 对某些出血性疾病,特别是用于手术前预测出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强。
因此在外科术前不必将出血、凝血时间作为常规[1]。
如果少数有出血史或出血体征,需作该项检查时,凝血时间改用 APTT,出血时间用正规的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下面就简要介绍凝血酶原测定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测定的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等[1]。
2 PT测定2.1 原理将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加到枸椽酸钠抗凝血浆中,37 ℃保温,测定血浆凝固时间(PT) 。
如果患者凝固时间延长,表示血浆中缺乏 ( 或降低 ) 某一种或几种凝血因子。
本法主要用于过筛检测外源凝血途径依赖维生素K的第Ⅱ、第Ⅶ、第Ⅹ因子。
另外,第Ⅴ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以及存在相关因子的抑制物时,也可出现异常结果。
2.2 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及贮存[1]用一次性塑料采血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采静脉血液;采血技术要熟练,不可过多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致使组织液混入血液中;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不应超过5 min;针筒内见到血即应解开止血带,否则某些凝血及纤溶因子会活化,并可使红细胞比积 (Hct) 升高;血与枸椽酸钠抗凝剂按 9∶1混合,轻轻颠倒混匀,防止不洁的试管和不合格橡皮塞的污染。
贮血应用清洁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或其他不沾湿的容器,避免接触活化凝血因子;取得血液后应尽快送到血液检验室。
在运送中应避免剧烈振动和日光直射;一般要求自采血到测定不得超过 4 h,不可久贮;如在室温中贮存过久,第Ⅴ因子会破坏;另一方面,在4 ℃贮存过久,会导致第Ⅶ因子活化。
实验室在取得血样后应尽快分离血浆并尽快测定;血液如发现凝固,应弃去不用。
2.3 标本制备 PT和APTT试验都必须用乏血小板血浆(PPP),分离血浆时要求相对离心力(2 000~2 500)Xg,离心30 min。
用浊度法测定终点的自动化凝血仪,溶血和较明显的黄疸及脂血均会影响测定结果。
2.4 造成结果错误的原因[1]2.4.1 与标本或样品有关的问题血标本收集管注入血液过多或不足;患者红细胞比积>55% 时未校正枸椽酸盐液体积;用了非规定的抗凝剂 ( 如 EDTA或草酸盐 ) 或未加抗凝剂,或抗凝剂浓度不准确;用了已凝固、溶血、黄疸或脂血样品;血标本混匀不当或剧烈的混匀;采血器或贮血管不洁,已受到污染;污染了肝素。
2.4.2 分析前的问题血标本送验延误或用了不合规定的容器和方法运送、处理或贮存血标本。
2.4.3 与试剂有关的问题试剂己被污染;复溶时水或稀释剂加量不准确;复溶时未用规定的溶液;试剂在运输、贮存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而变质;试剂复溶后超过了规定的稳定期或试剂己超过有效期。
2.4.4 分析过程的错误如保温时间不准确、温度、加试剂量以及操作步骤不准确等。
3 活化APTT推荐方法APTT 是检测“内源”途径凝血因子缺陷的过筛试验,也是当前用于凝血因子治疗、肝素抗凝治疗监控以及检测狼疮抗凝物 ( 一种抗磷脂自身抗体 ) 的主要手段。
其临床应用频率仅次于 PT或与之相当。
APTT 是从复钙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PTT) 改良而来。
它用脑磷脂 ( 比 PT测定用的凝血活酶少了蛋白质部分,故名部分凝血活酶 ) 作为血小板代替物,加到PPP中,同时加入了活化第Ⅻ因子的激活剂。
较之PTT,其凝固时间缩短,并且排除了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对血浆凝固的影响。
迄今为止,ICSH和ICTH尚未有 APTT 测定标准化或试剂标准化的方案,仅NCCLS于1992年提出了一个编号H29T的暂行规范[5]。
以下是我国 APTT 测定标准化初步方案[1]。
3.1 原理将一种脑磷脂 ( 血小板替代物,即部分凝血活酶 ) 和激活剂加到血浆中,经过保温后,加入适当浓度的钙离子。
其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 ( 以秒计 ),即为APTT。
本法主要用于过筛测定内源途径和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的缺陷,如因子Ⅻ、Ⅶ、Ⅸ、Ⅺ、PK、HMWK 以及纤维蛋白原等。
同时也用于上述因子的抑制物测定和肝素治疗的监控。
3.2 测定步骤3.2.1 样品采集样品的采取、贮存、运送与 PT测定相同。
注意:应用清洁的塑料或硅化玻璃采血器采血及贮血,防止凝血因子接触活化。
3.2.2 标本制备标本 ( 乏血小板的血浆 ) 的制备与 PT 相同。
注意:必须用PPP测定。
3.2.3 温度水浴箱或电热块的温度为 (37±1)℃,要经常检查温度是否准确。
3.2.4 接触活化时间加激活剂活化Ⅻ因子的时间要保持一致。
各仪器和试剂生产厂家的规定可能不一样,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3.2.5 操作已预温(不超过30 min)的APTT试剂一份,与预温(不超过10 min)的待测血浆一份混合,立即开动秒表计时。
至规定的接触活化时间 ( 各商品要求不同 ) 终了时,加入预温37 ℃的CaC12液一份,混匀,同时开动秒表。
至出现血浆凝固时,停表记录血浆凝固时间(以秒计)。
4 PT和APTT的临床意义[7]4.1 血浆PT测定正常参考范围:正常PT为11 s~14 s,超过正常对照3 s为异常。
临床意义:PT延长见于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肝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或口服避孕药等。
P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4.2 活化APTT测定正常参考范围:35 s~45 s,临床意义:A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 s以上有意义。
本试验较CT敏感,凡参与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各种因子缺乏时,均可引起APTT延长,尤其Ⅷ、Ⅸ、Ⅺ因子含量减少所致的各种血友病时多见延长,能检出因子Ⅷ:C<25%的轻型血友病。
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以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亦可延长。
也可作为血友病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
APTT缩短见于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症等。
5 活化的APTT和血浆PT可见下列4种情况[6]5.1 APTT和P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仅见于遗传性和继发性因子Ⅹ、Ⅲ缺乏症。
获得性者常由于严重肝脏疾病、肝脏肿瘤、恶性淋巴瘤、包括白血病、抗因子Ⅹ、Ⅲ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恶性贫血等引起。
5.2 APTT延长伴PT正常多数是由于内源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Ⅺ缺陷症;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Ⅷ、抗因子Ⅸ或抗因子Ⅺ抗体存在;DIC时可见因子Ⅷ、Ⅸ、Ⅺ减低,肝脏疾病时可见因子Ⅸ、Ⅺ减少,口服抗凝剂时可见因子Ⅸ减低、vWD等。
5.3 APTT正常伴PT延长多数是由于外源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Ⅶ缺陷症,获得性者常见于肝脏疾病、DIC、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Ⅶ抗体存在和口服抗凝剂等。
5.4 APTT和PT都延长多数是由于共同途径凝血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Ⅹ、Ⅴ、凝血酶原(因子Ⅱ)和纤维蛋白原(因子Ⅰ)缺陷症,获得性者主要见于肝脏疾病和DIC,口服抗凝剂时可有因子Ⅹ和凝血酶原减低。
此外,血循环中有抗因子Ⅹ、抗因子Ⅴ和抗因子Ⅱ抗体存在时,它们也相应地延长。
临床应用肝素治疗时,APTT和PT也都会延长。
【参考文献】[1]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标准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5):308312.[2] Crowly JP,Metzger JB,Valeri CR.TheVolume of Blood Shed During the Bleeding Time Correlates with the Peripheral Venous Hematocrit.Am J Clin Pathol,1997,108:579584.[3] Lind SE.The Bleeding Time Does Not Predict Surgical Bleeding.Blood,1991,77:25472552.[4] Rodgers RPC,Levin J. A Critical Reappraisal of the Bleeding Time .Semin Thromb Haemost,1990,16:120.[5]NCCLS.Document H29T(tentativeguideline).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est(APTT),1992,12:22.[6]王鸿利.出血的实验诊断[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7]杨春生,宋乃国.临床检验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