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定性翻译研究与描述性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规定性翻译研究与描述性翻译研究

【摘要】翻译研究方法是指从事翻译研究所采取的手段、途径和可操作性规

则或模式。本文想介绍描述性研究与规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以客观描述为主,

尽量不予以价值判断。而规定性研究则以价值判断为主。

【关键词】翻译;规定性翻译研究;描述性翻译研究

一、规定性翻译研究概述

“规定”一词在《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中的定义,“是定下规则

或给出明确指令”。“描述”一词的定义是“与批判、评价、理论、规范、规定、情绪化、先验、分析等词相对。”因此我们可想而知规定与描述是一对彼此对立,相伴相生的概念。

中国传统的译论遵循着“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样的翻译标准道路在发展。[[1]]

那么规定性翻译研究在《翻译学词典》中的定义如下:“规范性的翻译研究

途径,或者说,那些制定标准、规定在特定文化下该如何译为佳的翻译研究。”

而在国内的定义是“规范性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2]]

规定性翻译研究有以下特征:1、以原语或源文本为中心,它主要的目的是

指导翻译实践,为翻译实践及评估设定普遍标准。在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中,

翻译实践及评估的标准主要来自原文。比如西塞罗、圣哲罗姆、泰特勒,他们都

坚持以原语为中心的原则,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中,更是每一条都以源文本

为标准:要完全复写原作的思想、风格笔调与原作性质相同、与原作同样流畅。[[3]]

中国传统的译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都是在追求与原

作的某种程度、或某一方面的“等”或“似”。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以

源语文本为导向。

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仅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换,忽视“文化这个大语境”,即使提到了文化,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出具体的翻译技巧。[[4]]换而言之,在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中,译者往往通过译语和源语两种语言的系统来对

比和探讨翻译技巧和翻译艺术。

第三个特征是“源自‘纯粹的臆想’”或者其它更‘基础的学科’框架下所

做出的理论及描述性研究成果。”[[5]]

也就是说,从个人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感悟概括出翻译之难和翻译的一些技巧,再用概括出的技巧指导翻译实践,以此提出翻译的标准和译者培养出的种种原则。成为规定性判断源头的“更‘基础的学科’框架下所做出的理论及描述性研究成果”[[6]]而这些成果往往是语言学和文学、文艺学的研究成果。

第四个特征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到实践中去”,提出标准,指导

实践。因此它包含着研究者的价值判断。

因此规定性翻译规范的研究是成功的翻译经验的总结。任何人类行为, 包括

翻译, 总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也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由于规

范经过经验验证被证明有效之后, 就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 所以免去行为实施者

在行为前检验的繁琐程序, 而可以径直使用。规范的优点是可预见性、确定性与

可重复性。[[7]]

二、描述性翻译研究概述

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定义本文按照霍姆斯和图里的构想概括如下:它的研究目

的是按照翻译活动及翻译呈现在我们经验世界中的方式描述与其相关的现象。它

研究一切与翻译有关的现象;它认为翻译是“目的文化中任何被呈现或认为是翻

译的话语”“只是一个系统的事实”。

西方的翻译研究是如何从规定性研究走向描述性研究的呢?因为学者们共同

持有以下五个信念:一、翻译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了解翻译现象。二、出发点

是“现有的翻译”“真实的行为”。[[8]]三、描述性翻译研究应当尽量避免对研

究对象(译作、译者)进行是与非、正与误、好与坏的价值判断,只把研究对象

“当成跨语际传递中的既成的文学现象或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关注造成

译者选择某种翻译策略的原因。[[9]]

第四个是描述性翻译研究以目的语为导向。他从可以观察的现象出发(如译

作本身、译作的接受与否、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逐步过渡到从原本与译本的

对比推测出译者进行一个个决策的原因,能不能直接观察得到的翻译过程,是一

个重构及逆推的过程。第五个是描述性翻译研究要求将翻译语境化。

描述性翻译理论研究具有实证主义的特征,因此其可以借鉴实证主义的研究

方法。归纳分析、个案研究、动态分析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

三、刘宓庆眼中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与描写性翻译研究

我国的著名翻译学者刘宓庆则认为描写翻译研究性和规定性翻译研究既对立,又相互依存。一方面,有描写性研究的地方就会有规定性研究,这是描写的目的; 反之,有规定性研究的地方也会有描写性研究,这是由人的行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描写求“真”,体现一种客观性; 规定求“善”,体现了一种主

观性。但“真”中有“善”,“善”中存“真”,规定性标准是主观上要求一种

客观性,而描写性理论是客观上体现出一种主观性。[[10]]

2、他认为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虽然依托于现代语言学理论从而具有较强的理

论性和科学性,但其服务于翻译实践和翻译培训的社会需求的现实使其带有较强

的实践品格。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描写只是手段,规定才是目的。

3、传统翻译理论和文化学派翻译理论( 及其他) 都兼具描写性和规定性的

两面。

4、关于描写性理论,从场外看翻译实践或翻译事件,不做价值判断。但政

治意识形态本身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介入性。

5、与规定和描写相关的 3 个概念: 解释、判断和伦理。“系统”的概念可

以较好地总结描写对象之间的关系,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说明。[[11]]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