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文言断句解析
文言文断句2016
例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 / 王示之病扁 鹊请除之左右 /病在耳之 / 曰君之 前目之下 / 除之未 / 必已也将使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不知者败 /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政 也则君一举而亡国 / 矣。
言 如 过 曰 多 下 信
诸 我 能 臣 益 不 之
将 能 将 多 善 能 所
能 将 十 多 何 将 以
不 几 万 而 为 兵 为
/
上 常 从 容 各 有 差 /上 何/ 信 曰 / 陛 上 曰/ 于 君 益 善 耳 /笑 为 我 禽/信 而 善 将 将 陛 下 禽 也
与 信 言 诸 问 曰 /如 我 下 不 过 能 何 如/ 曰/ 臣 曰/ 多 多 益 曰/ 陛 下 不 此 乃 信 之 。
三、真题回放
(卷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 贬蕲州安置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 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 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 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 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 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 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 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 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 安罝/ 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 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精致版)
[应用体验] 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 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 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 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 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 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解析】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无以……者”,可作 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 气词进行断句即可。
【参考答案】 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 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 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 尊矣。 【参考译文】 等到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 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 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 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 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 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 为人臣要尽职全身。”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 诲。”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 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解析】(1)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臣”, (2)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和“玉人”,可以根据 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参考答案】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美于徐公。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 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参考译文】 (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 求于我,(于是)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2)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 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 是件宝物,才敢进献的。”
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
悬泉(或:飞漱、瀑布)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 湍”“回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5·武威)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亮躬耕 陇亩 , 好 为 《梁父吟》。身 长 八尺 , 每自比于管仲、 乐 毅 , 时 人莫之 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 颍 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 谓为信然。 时 先主屯新野。徐庶 见 先主 , 先主器之 , 谓 先主曰: “诸 葛孔明 者 , 卧 龙 也 , 将 军岂 愿 见 之乎? ” 先主曰: “ 君与俱来。 ” 庶曰:
开(优先停顿)。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 ,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 节奏。例: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
者,……也 ②……者,…… ③……,……也
④…… , ……者也。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 肯定判断。 (2) 被动句。文言文里 , 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 , 有
“被”的意思。例:则人之食于虎,无怪矣。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
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 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016高三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 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 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 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 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 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 (六)句尾语气词:
•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 述句末尾; • 耶、与(欤)、邪(耶)、乎 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 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 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 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 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刘基 《郁离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 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 化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找虚词 (一)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 可断句。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 且夫、若夫、至若、初、唯、斯、今”等。
• (二)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 词前后都可断句。 •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 (三)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 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等。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 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 得干预 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 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 人∕不得干预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高三120分钟适用区域全国课时时长(分钟)知识点 1.传记类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教学重点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法和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过程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一)趣味断句: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老人的儿子和女婿,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两人最终对簿公堂。
主审官命他们提出理由,女婿便抢先念道:“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接着,儿子说:“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主审官一听,感到为难,无从断案。
(二)标点留客: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做客。
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了好几天。
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看后,脑子一转,在字条上加了几个标点,就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友人见状,便只能无可奈何地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三)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从前,有一位阔少爷,一直希望找个漂亮的妻子。
某天,他收到了一封媒人寄来的提亲信。
信里这样描述了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十分高兴,以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美女。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1、2、3)解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 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 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课外延伸——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 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 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 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 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各个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 补充。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 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 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 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 的悲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 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 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 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①
。太空垃圾已
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剖析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剖析[知识清单]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一、文言文常见虚词位置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如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如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值得注意的是,“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二、文言文的习惯句式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都可以帮助断句。
需要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三、文言文断句标志(一)文言实词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
名(代)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后往往要断句。
2016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
2016中考文言文试题〔一〕2016XX〔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与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9.〔4分〕〔1〕弯曲〔或翻卷〕〔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4〕离开10.〔4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
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文言断句_2016高考修订版
窍门2:看虚词,定句读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 “苟”“纵”“是故”“于是”“向 使”“然而”“无论”“至若”“是 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 面大多可以断句;而“以、于、为、而、 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 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考 纲解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读这句话,“理解”是指能读懂文言文表 达的内容,理解文意是断句和翻译的基础。 而断句又是阅读古文最基本能力。考查了 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 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可见,断句与 翻译息息相关。
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 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 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 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探究四:(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 查。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 断句后,语句是否通畅,内容是否 合情理。
文 言 断 句 步 骤 及 方 法
一、前提:通语意,凭语感
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
六、依总分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迁移训练:高考题检测
1、广东高考题: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译文】 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 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 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
【解析】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 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断句,如句中的“ 国子祭 酒 ”“ 休烈 ” 等专有名词。再利用文言虚词、句子 结构等断句,如文中 “ 之 ”“ 以 ” 等虚词,都是断 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D
【答案】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 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 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 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 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 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 是杰出的史官。 如果朕有过失, 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 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文言文断句
1
考 情 分 析
3
提 分 技 巧
2
考 点 梳 理
4
专 题 训 练
考情分析
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有些试卷要求考生给文言 文断句,可以看作“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另 一种考查形式。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 考试题可以看出:
(1)文言文断句是训练学生语感、培养综合的文言能
鹊 左 未 扁 谋 政
见 右 必 鹊 之 也
秦 曰 已 扁 而 则
武 君 也 鹊 与 君
王 之 将 怒 不 一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举 而 亡 国 矣 。
鹊 之 明 与 知
请 下 君 知 秦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
• 5、察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 云、 言” • 6、明修辞:对仗工整,常用对偶、排比、反复、 对比、顶真,句式整齐,多为四六句 • 7、明总分:准确判断文段的总分关系 • 8、懂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谥号、称谓、年号、 • 地名、年龄、官职
③修辞断句法:
文言文是比较讲究修辞技法的——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
•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 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 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 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 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 容,予不暇多记也。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 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 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 之功也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 最贤,然有人言其卿之非者,何也?” 敬宗 对曰:“春雨如膏滋生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 者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 盗贼恶其辉光。天地之大,人犹憾焉,何况 臣乎?(《贞观政要》)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 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人 咸知饰其面而莫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 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 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班 昭《女诫》)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 / 则尘垢秽之 / 心一朝不思善 / 则邪恶入之 / 人咸知饰其面 / 而莫修其心 / 惑矣。夫面之 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 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 (班昭《女诫》)
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 利用好这两大特点,我们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了。
对偶
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2016高三复习文言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 例4:
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 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 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 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解析:要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盖、
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 定所列虚词所处位臵:“盖、而、夫、惟、是以、乃、 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 “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
点拨
文中有虚词的地方往往需要停 顿,可据此断句。
答案: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 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例2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例1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道鼻 目
鼻 目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事 然 事 也则事寡败矣。
思路 点拨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 就断开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则事时间:汉六年正月。历史人物:良=张良=子房,高 帝,萧何。官职:三万户,侯。历史地名:下邳,留。这段 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 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理解起来便容易许多。
答案: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 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 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 俱封
(2016·浙江卷·T16-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2016·浙江卷·T16-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选自贾谊《治安策》)【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乘:车。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文中语境可知,这里的“肃”应是动词,意思是“恭敬的样子”时“肃”是形容词,所以A项错。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2016文言断句(附答案)
文言文小故事断句练习90句附答案1陆贽论审察群情(唐)德宗问陆贽以当今切务贽以乡日致乱由上下之情不通劝上接下从谏乃上疏其略曰臣谓当今急务在于审察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恶者陛下先去之欲恶与天下同而天下不归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未理乱之本系于人心况乎当变故动摇之时在危疑向背之际人之所归则植人之所去则倾陛下安可不审察群情同其欲恶使亿兆归趣以靖邦家乎此诚当今之所急也2齐威王行赏罚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3治国不私故人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4孟子对滕文公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5晏子论社鼠景公问晏子曰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0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与盖谦谦之志耳7苏武牧羊北海上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10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4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5孙权喻吕蒙读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6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7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8智永与退笔冢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坟)19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0张溥与七录斋(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1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22高凤专心致志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23叶廷圭与《海录》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25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6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27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28林逋论学问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29欧阳修诲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30王安石伤方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31李存审出镞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33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3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5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36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37曾子杀猪明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38子路受教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40墨子怒责耕柱子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42陈万年教子谄谀(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43钱大昕默坐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44王荆公旁听文史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45大树将军冯异(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47曾参不受鲁君邑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48贤妻桓少君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49魏徵论自制(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50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60治本在得人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61齐桓公登门访士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62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63物各有短长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64汉武帝下诏求贤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66唐太宗论举贤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67何充直言不讳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68吕僧珍不仗势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69刘庭式娶盲女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这样的人真可评莱卡好男儿)70范式言而有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71王坦直言惊益王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72 饿死不吃"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错不在黔敖韩信还受胯下之辱呢何况黔敖的语气在常人看来并无侮辱之意)73殿上虎刘安世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74娄师德与狄仁杰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75司马迁赞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可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致死都未被当朝封侯)76何岳得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77钱金玉舍生取义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78郑玄谦让无私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79李绩煮粥侍姊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勣(Jī)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80海瑞遗物都御史刚峰(海瑞的号)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81腹朜(黄享)大义灭亲墨子有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朜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82闵仲叔辞侯霸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劾而去83杨震论"四知"(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84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85宋濂不隐真情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016文言文解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法1、课文求义法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
B.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2、成语印证法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矢的:箭靶)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借助)③其文约,其辞微。
(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3、结构求义法3、结构分析法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③变姓名,诡踪迹。
4、语法分析法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③故久立与其客语④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
⑥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
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5、形训求义法6、音训求义法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应该在拥有扎实的课内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上下语境,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另外在做选择题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文言文考查内容是古文,如果选项中给出的加点字解释是现代文最常见的意思,应特别注意。
这类选项错误率较高。
2、可使用代入法进行判断,如果带入后语句不通,或者不合逻辑的,则为错误项。
如2010年四川省试题(选自《汉书·酷吏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中奸猾浸.多浸:逐渐。
B.悉籍.记之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里面。
D.赏所置.其魁宿置:放置。
反馈练习1、(05高考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2、(06高考福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王室)宗:祭祀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D.余甚或焉或:通“惑”3、(09高考山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B.会.天疾风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过:经过4、(05年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言文《明史·陈登云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言文《明史·陈登云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使用地区:重庆、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陕西、海南)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授予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鄢陵知县,征(召入朝中。
梁启超《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
”——你由于学士徐靖的推荐,被光绪皇帝宣召,恰巧生大病,不能去)授(授予官职)御史,出按(出外巡视。
出:离开京城。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按:巡察。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后来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攘(安定天下,排除祸害)十册,又请速(加速)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
还朝,会(恰逢,正赶上。
《汉书·李广苏建传》:“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廷臣方争建储(立太子)。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沮(jǔ,同“阻”。
阻止,阻遏)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hé,揭发罪状。
《汉书·李广苏建传》:“劾大不敬,伏剑自刎。
”——你的大哥苏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怀有祸心,包藏奸计),窥觊储贰(窥视企望太子之位。
觊:jì,希望得到。
储贰:储副,太子。
《晋书·成都王颖传》说:“皇太子,国之储君”。
高考文言文断句实用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实用解题技巧作者:邓晓枚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6年第10期中国古书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考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断句题之所以受到课标高考命题组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考查了考生的文言语感和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力。
它以古书文本原貌形态的文言语段为材料,模拟古人读古文时的状态和心理,不仅能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而且能让考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人读书时的心理感受。
高考文言文断句命题,最早见于2004年北京卷。
近年来,这一考点不断被自主命题的各省(区、市)采用。
这一命题趋势应引起考生的关注,只有研究断句命题特点,总结解题规律,了解命题走向,预测命题趋势,才能在复习备考中有的放矢,立于不败之地。
一、全国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命题特点由上表可以看出,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 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Ⅱ卷、Ⅲ卷都加入了考查断句的队伍。
用考查断句形式来考量考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将成为一种趋势。
2. 主观型试题(用“/”标注断点)较少,只有起步较早的浙江省坚持用主观题型命制。
客观型试题(选择用“/”标注断点正确的文句)居多。
从试题难度来讲,主观型试题难度明显大于客观型试题,对考生语感要求更高。
3. 文句的选用有的来自文言文阅读文本中的语句,有的来自独立文段或独立文段中的句子。
就近三年高考断句考题而言,由单用走向合用,出现由分而合的趋势。
2016年高考断句考题除了浙江省继续坚持以独立选文命题外,其他的无一不是使用阅读文本中的语句。
这应该是回归文本整体性、完整性,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文句的整体性、文意的完整性),注重文意理解与文句理解结合的命题理念使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文言文断句和我们诵读现代文经典一样很注重语感,而语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除了平常多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课内外文言文来阅读外,还需掌握一些断句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所以断句如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如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示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筑扞蔽也?筑犹齿之有唇也?筑唇亡则齿寒?筑今日亡赵?筑明日患及齐楚矣?筑且救赵?筑高义也?筑却秦师?筑显名也?筑不务为此而爱粟?筑为国计者过矣。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注:扞蔽——屏障。
分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也、矣、也、也、矣”。
找出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决了。
二、找句式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又如: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个句子中"以……为"连用,表判断不能断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整句话翻译为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三、看对话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示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又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此段断句如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四、据修辞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
最后,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点断后的句子是否讲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要想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学好课本中的经典文言课文,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语感;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加强运用。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
高考文言断句方法探讨一般来说,文言断句要依照以下三项原则: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二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
文言断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也讲求一定的技巧,方法如下: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通观上句,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
意思是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
由此,可确定如下标点:“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
准确地把握这些特殊语序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帮助。
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遂辞归。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古人写文章非常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把握文言文的这一特点,对断句很有帮助。
例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
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例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5.文言虚词断句法文言虚词断句的一般规律是:“曰”后往往加冒号;“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也”“者”表停顿,或句号或逗号看情况。
6.顶真修辞断句法例如: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
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答题时,考查还要清楚文言断句题的评分标准。
如2010年北京卷文言断句的评分标准是:①答对两处得1分;②断错两处扣1分。
对于确定读不懂或没有把握的句子,宁可少画斜线,也不多画斜线。
突破难点翻译和断句都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
断句重点考查考生的文言语感,隐性地考查了文言翻译的能力,只是不需要表达。
可以说,“文言翻译和断句”这一考点的复习重点、难点还是准确地翻译文言语句。
要提高文言翻译和断句的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了解有关文言翻译和断句的方法。
如断句的方法:①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②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③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④通读全文,查漏补缺。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首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对文言翻译,要重点掌握在词语和句子的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2)要经常做一些口译、笔译练习。
高考要求考生翻译一段或一两句文言文,而要想译得准确流畅,归根结底是靠平时的翻译训练。
笔译练习时,应多采用直译法,争取字字落实,不可大而化之,有太多的随意性。
(3)剖析高考试题,把握考查重点。
我们发现,北京高考文言断句常选择那些带有停顿标志性词语和对称性句子的材料;高考文言翻译主观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并将其设为高考阅卷的给分点。
文言翻译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偏义现象、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