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本单元重点
1、了解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历史 事实及创作实际情况。
2、掌握那些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并为台湾文 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作家。
2、“台湾”之名的来历
关于“台湾”之名的来历,经历了一个过程: 最早称“夷州”、“流求”,明朝时称“东 番”。 台南有个小地方叫“大员”、“大湾”,有 闽南语发音,语音正好是普通话的“台湾”之音, 这就是“台湾”一词的来历。郑成功消灭荷兰入侵 者后,改热兰遮堡为安平镇,“大湾”变成了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于是以部分指代全体,“台湾” 就成了整个“台湾”岛的称谓了。 明朝末年正式起用“台湾”之名。
除上述内容外,乡愁诗、高山族同胞生活的 诗歌也在移民文学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汉族同胞去台湾开发,许多方面得到了高山 族同胞的支持。
其《金陵城》是歌颂郑成功的,《东都行》、 《南洋贼》是描写郑成功驱荷复台和中国人艰苦卓 绝开发台湾的,《老乞翁》、《甘蔗谣》、《蕃薯 谣》、《哀渔父》、《田妇泣》、《抱儿行》等是 描写台湾人民生活疾苦的。
他是最能体贴下层百姓的知识分子,其诗歌题 材广阔,挖掘深刻,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作。
三、创作概况
郑成功驱荷复台后,决心将传统的中华文化 运用于台湾,并邀请了沈光文等一批成熟的诗人、 散文家传播汉文化,从此台湾结束了无文人、无文 学的现状。
沈光文是最早移居台湾的大陆文人。他不仅 是台湾文学界的开山人,而且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 个发起组织诗社的人,他与季麒光、韩又琦、陈元 图等人以“爱结同心,联为诗社”为宗旨,成立了 “东吟社”。这就开了台湾文坛社团组织和文人有 组织活动的先河。
他著有《钓黄堂诗集》20卷,2700多首,其中 《台湾诗抄》是他在台湾创作的诗篇。他的诗写移 民心态和情感、郑成功的复台、思念家乡故土,表 现诗人对祖国的忠贞之情等。连雅堂评价说:“暗 公之诗……人格之高,诗品之正,足立典型,固非 藻绘之士三比也。”
3、卢若腾
卢若腾(1598-1664)金门县人,明崇祯13年 进士,1664年到台湾。他是郑成功最为敬仰的文人 之一,是最突出的爱国诗人,擅长写长诗。
(2)作品分析 沈光文的著作有《文开诗集》、《台湾赋》、 《台湾与图考》、《流寓考》、《草木杂志》等。 这些作品中,有诗歌、散文、考证。他对台 湾文学的开创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古诗创作方面。 他的诗歌擅长捕捉自然与情感的交汇点,明 朗通达,情景交融,很受高山族同胞的喜爱。季麒 光这样赞美他:“从来台湾无人也,斯庵来始有人 也;从来台湾无文也,斯庵来始有文也。”
概括地讲,第一代的移民文学最突出、最重 要的内涵是炽热的爱民族、爱祖国的主题思想。这 种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常常与反对外来入侵占领 的斗争连在一起,与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和尊严连 在一起。
另外,还有大量的、突出描写中国人筚路蓝 缕开发台湾的诗歌,如卢若腾《岛噫诗》中的《海 东屯卒歌》。它们告诉读者,台湾自古并非是自然 的宝岛,而是中华民族一代人,一代人开发的结果, 是前辈们用血汗换来的。
二、文化上
郑成功特别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将一大批反 清复明的文人学士延揽重用。
郑成功的参军陈永年在文化教育建设上区起 了重要作用,他建议设孔庙,建立各级学校,起用 科举取士制度。于是一套自上而下的较为完整的文 化教育体制便创立起来,中华文化很快覆盖全岛。
以沈光文为代表的一批大陆文人,积极投入 创作,使得台湾由无文人到有文人,由无文学到有 文学,开启了台湾文学的发展里程。
第二节 大陆移民文学开启了台湾文学之路
Baidu Nhomakorabea
一、历史背景
1661年郑成功光复台湾以后,狠抓教育事业。 一批在大陆有显赫名声的明朝遗老,也跟着郑成功 到了台湾。他们与先期去台湾的沈光文等,成了台 湾文坛的拓荒者和开山人。
从遥远的年代开始,台湾由于地缘的关系, 在文学和社会形态上,承续的主要是来自中原汉民 族的传统。明末,沈光文来到台湾开始播种旧文学, 历经两百多年的培育,到了清末,台湾的旧文学才 真正开花结果,作品的水准达到“跟大陆旧文学并 驾齐驱的程度”。
3、台湾的开发与光复
明朝末年,大陆发生特大旱灾,福建巡抚熊文 灿为减轻灾害压力,决定移数万人去台湾。此时, 大批大陆移民开始开发垦植。
同时,由于明朝政府腐败无能,日本、荷兰、 西班牙等殖民势力不断对台湾进行侵扰,后荷兰和 西班牙分别盘踞台湾一些城市和村镇。
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光复了台湾。郑成功光 复台湾后,按明朝的规章典籍、行政区划制度运用 于台湾。
二、作家介绍 1、沈光文
(1)作家简介 沈光文(1611-1688),字文开,号斯庵, 浙江鄞县人(今宁波)。他是明朝故相文恭之后, 家学深厚,在大陆时期是著名的诗人。 明亡后,沈光文投靠南明,不久,福王被灭, 他隐居普陀山为僧。1647年(顺治4年),桂王称 帝,沈永文复明心切,前往投效,并参与了郑成功 的琅江之战役,受到郑成功的礼遇。不久,清兵攻 克福建省,沈光文在福建失去依托之后定居台南。
季麒光这段话是对沈光文在台湾史上的地位 和作品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以及他为传播中国传统 文学所作的贡献,做出了最准确、最客观、最公正 的评价。
沈光文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磨灭的 财富,同时他对台湾文学的开创意义也是不可抹杀 的。
2、徐孚远
徐孚远(1599-1665)江苏华亭人。1642年明 朝举人,1661年随郑成功去台湾,郑成功去世后, 定居于彰化县,一面招徒授诗,传播汉文化,一面 从事农耕和文学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