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文化心理学知识

合集下载

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用通俗的话讲实际上就是文化规 范、价值、理论观念等,而这些 东西本质上是文化意义和资源。
精品课件
由于不同文化种群的近经验概 念不同,且通过个体的日常行为 或活动表现出来,因此,文化心 理学研究文化必须涉及三个重要 方面: 语境 认识论 现象
精品课件
二、J.RKantor的观点 文化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对制度
精品课件
2.跨文化心理学
Magnusson和Endler等人(1977)把心 理学中的互动论引入了文化研究的范 畴。他们认为,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是 人们为了适应环境而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人是这种作用的主体,社会 文化特征与外在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必须经由人的行为才有可能。这种人 境互动论的观点与文化人类学的思想 一起成为了跨文化心理学(Cross— cultural psychology)研究的理论基 础

精品课件
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强调文化的历 史传承、文化代表了一群人的传统。
文化是一种规范:代表了一些规则和 规范,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是一种心理概念:文化是一种人 工环境,它与个体的自我认同、自我 概念、心里表征以及意义系统等联系 在一起。
精品课件
(二)什么是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文化之间
精品课件
文化心理学兴起的背景
哲学基础 (一)文化哲学的兴起 (二)后现代主义是文化心理学的直接
哲学基础 心理学背景 (一)精神分析学派等非主流心理学的
影响 (二)主流心理学的困境与文化心理学
兴起 社会历史基础
精品课件
文化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初步构建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 20年代,初步构建了文化心理学 体系,用质化方法进行探讨。 代表人物冯特、狄尔泰

文化心理学的理论

文化心理学的理论

文化心理学的理论概述文化心理学是一门独立于传统心理学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文化和心理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化心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自此以后,它已经成为了研究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

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了认知、情感、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从而真正实现了心理学与文化学的跨学科融合。

本文将探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包括文化与心理、文化心理的分类以及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文化与心理文化和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理是人的心智过程,而文化是人类的集体思维、行为、价值和文化产物的总和。

在文化的影响下,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会产生明显的差异。

例如,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因此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而东方社会则主张集体主义,人们更加倾向于群体行为和团队合作。

文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还影响了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

因此,在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文化心理的分类文化心理可以分为四类:心理文化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认知心理学和文化发展心理学。

心理文化学心理文化学是研究文化和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讨的是文化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心理文化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解释文化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心理学机制。

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是比较不同文化之间心理差异的学科。

它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关注文化因素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了解了文化背景下人心理过程产生的异同性。

文化认知心理学文化认知心理学是研究文化背景下的认知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人类的认知、学习、决策、解决问题等心理过程。

文化认知心理学的目标是分析不同文化下的心理认知差异,并找到与之相关的文化因素。

文化发展心理学文化发展心理学是研究文化与人类发展关系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究文化如何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包括身体、认知领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PPT:文化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PPT:文化心理学
29
3.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0
3.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1
3.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Kitayama等(1997)发现美国学生倾向 于自我夸大,日本学生自我贬低。
32
3.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3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访谈、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人类学传统) 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
34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7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是衡量某一社会总体是关注个人的 利益还是关注集体的利益。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以个体自己为最 终目的、重视个人尊严与自我 发展、自主与个人隐私。
( Gould , Kolb 1964 ; Lukes 1973)
集体主义
强调 内团体(ingroup)为 核心,它关注内团体的目标与需 要,强调团体的规范与责任,而 不是自身的快乐。
文化心理学
1
第十二讲 文化心理学
——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人的 心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
3
4
文化与心理学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他们所 构建的心理学理论不仅适合分析西方人,而且对 欧美之外的人也是普适的。
5
跨文化心理学 日本 60年代 亚洲四小龙 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 中国 80年代
40
叔叔阿姨辈的“油腻忠告”
41
“察言观色”实验
Masuda, T., Ellsworth, P. C., Mesquita, B., Leu, J., Tanida, S., & Van, d. V. E. (2008). Placing the face in context: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facial emotion. J Pers Soc Psychol, 94(3), 365-381.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的心理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人际关系、孝道文化和审美情趣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这些价值观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个体间的互相关怀和帮助。

在心理学中,仁爱被视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义和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们强调个体的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个体的智慧和聪明才智的培养。

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个体的诚信和信任的重要性。

这些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亲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社会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环境。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

孝顺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在心理学中,孝顺被视为个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强调了友谊、亲情和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亲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归属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也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代表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中国的诗歌、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形式,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内心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独特感受。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个体的审美需求,还能够培养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心理学中,审美情趣被视为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研究了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它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心理学中的文化心理学探索知识点

心理学中的文化心理学探索知识点

心理学中的文化心理学探索知识点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研究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

通过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文化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文化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化的定义和影响文化是指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信仰、行为模式和实践方式的集合。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给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带来巨大影响。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集体利益,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我实现。

这些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二、文化与认知过程文化对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

例如,语言是文化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用于交流,还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各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反映出不同文化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另外,文化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解释方式,这体现在对注意力的选择、记忆的编码和解码、问题解决的策略等方面。

三、文化与情绪表达文化对情绪的表达和体验也有显著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情绪表达的规范和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东方文化更注重内控情绪,倾向于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来传达情绪,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外显和直接的情感表达。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的有效性。

四、文化与认知偏差文化背景也会导致认知偏差的出现。

个人在进行信息加工和决策时,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更倾向于采用整体性思维模式,更注重上下文和关系的综合,而在个体主义文化中,个体更偏向于采用分析性思维模式,更注重个体的独立和权利。

五、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常常采用文化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以揭示文化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方法包括文化比较研究和文化适应性研究。

文化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异,来探究文化对心理的影响。

文化适应性研究则更加注重个体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适应状况。

文化心理学教案 文化影响与心理健康研究

文化心理学教案 文化影响与心理健康研究

文化心理学教案文化影响与心理健康研究导论:文化心理学是一门关注文化与心理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文化对于个体的思维、行为和情感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心理健康也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介绍文化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研究与讨论。

第一部分:文化心理学概述1.1 文化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文化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学科,研究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 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文化心理学的跨学科性质与研究领域1.2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介绍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使学生对文化有基本的理解。

- 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文化的要素与特征-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第二部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1 文化的认知影响文化对于个体的思维方式、知觉以及判断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 文化的认知差异与基本认知过程- 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塑造与影响- 文化对知觉和判断的影响2.2 文化的情感影响不同文化对情感的表达、体验和情感调节方式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 文化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文化对情感体验的影响- 文化对情感调节方式的影响2.3 文化的行为影响不同文化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对个体的行为习惯和行为选择产生影响。

- 文化对行为规范的影响- 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塑造与影响- 文化对行为习惯与行为选择的影响第三部分:文化影响与心理健康研究方法3.1 文化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介绍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

- 实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3.2 文化心理学中的跨文化研究方法介绍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了解跨文化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 跨文化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跨文化研究的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跨文化研究的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结语:文化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升个体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文化心理学?

什么是文化心理学?

什么是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范围涉及文化和心理的关系。

文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如何产生、诠释和表达情感、思考和行为。

文化心理学通过对文化差异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心理的本质。

下面,我们将探讨文化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方面。

1. 文化对身份认同的影响身份认同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个体对自我的感知和理解。

文化对身份认同的影响是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集体重于个人,因此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更注重保持面子,在行为和言语上更为谨慎。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他们更注重自由和个人表现。

2. 文化对认知过程的影响认知过程指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知觉、思考、判断等。

文化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是文化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方向。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所关注和擅长的认知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东亚文化中,人们更注重整体性和关系性思考,更倾向于“细节”思维,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因果联系和类别化思考,更倾向于“全面”思维。

3. 文化对情感表达的影响情感表达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出文化环境的影响。

文化心理学也关注了文化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在亚洲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理智和控制情感的表达,更倾向于间接表达;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感性和直接情感的表达。

总结文化心理学是一个涉及文化和心理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本质是至关重要的。

在文化心理学中,身份认同、认知过程和情感表达是其中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它们揭示了不同文化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并且可以为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基础。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

中国文化心理学ppt
第一章 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
什么是中国文化心理学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怎样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什么是中国文,即中国文化里所 蕴含的心理学思想,就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为底蕴,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 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几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西方心理学思想
融会中西方心理学思想的精华,成一家之长
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要 学会“两条腿”走路
中国的心理学思想
西方心理学思想
怎样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以对象为先,以方法为重 对中西方心理进行比较 求同与求异研究相结合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主要阐述中国古代文化里的心理学思想 2 为何不以“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命名 3 中国文化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史的异同 4 中国文化心理学是在讲述“丑陋的中国人” 吗? 1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促进当代中国人心理的现代化
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部分——当代中 国人的心理
冰 山
海平面——现实世界 冰山未露出海平面的部 分——历史上中国人的 心理,其核心部分常常 以类似于集体潜意识的 形式存在于当代中国人 的心灵深处
促进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的建设
树枝——应用心理学各分枝 树干——基础心理学
大地——中国文化
树根——中国文化心理学思想
弥补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不足
中国心理学思想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文化影响下的人类心理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学科,它探究了文化和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涉及到人类的认知、情感、性格和行为等多个领域。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将就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文化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心理学与人类学的交叉领域,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文化演化论、文化相对论、社会认知理论、符号互动论等。

文化演化论认为文化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动态进化过程,文化间的差异来源于环境与历史的不同。

文化相对论认为文化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每个文化系统有其独特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是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的,符号互动论则认为人们的言语和行为是由符号系统的交互作用构成的。

在理论的基础上,文化心理学探索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心理行为和思维方式。

比如,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在人际关系和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两国人在决策、审美、情绪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外,文化心理学还研究了文化刻板印象、文化竞争、文化情感等多个方面。

二、文化心理学的实践价值文化心理学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安全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心理学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

而跨文化交流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只有通过对文化差异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并避免出现跨文化误解和冲突。

其次,文化心理学有助于拓展文化视野。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特征之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认知、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从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技能,加强和谐文化交流,推进人类文化的和谐共生。

中国文化心理学读书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中国文化心理学读书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中国文化心理学读书笔记(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人的心理至少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机制:1、心理的自然机制,主要包括心理的生理机制和心理的普适性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等内容。

它主要通过生物进化形成,具有较大的文化普适性。

2、心理的文化机制,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心理机制(如自我、品德和价值观等)和审美心理机制等内容。

它主要通过文化的积淀慢慢形成,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文化心理机制。

第二章中国人的社会化观一、“社会化”与“做人”:一对名异实同的概念(一)“社会化”本是一个外来词社会化亦称“教化”,是指个人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互活动,习得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

即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做人”实相当于“社会化”而中国古代学者则多强调以义、恻隐、仁爱、良知等情感或综合性的德作为划分人禽的主要标志,在中国人看来,德是成“人”的依据。

换言之,人们需要德,主要在于德是“人”最起码的要求,人无德就不成为人。

中国先哲们普遍认为,“人”主要是靠自己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做出来的。

(三)中式做人与西式社会化的区别西方社会化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眼中,确定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依据是人的生物性,一个人只要具备了为人的基本生物条件,不论你“做”与“不做”,都是人。

既然“成人”的条件如此容易达到(只要是由“人类妈妈”生出来的即可),“做人”又如此容易,那么“傲人”问题在西方文化传统里就不构成一个重要问题。

于是,西方人将目光转向“做事”,导致“做事”问题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现代意义的科学最终在西方文化里诞生的深层原因之一。

中国社会化因此当中国人讲个体的社会化时,重点自然就放在探讨怎样使一个本与阿猫阿狗没有多大区别的“已具人形的生物性个体”,通过种种方式成为一个拥有一定社会认可度的德性的社会人上。

从很大意义上说,中国人讲的“社会化”是一个“质变”过程:个体在社会化之前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仅仅是一个已具人形的生物性个体,个体在社会化之后只有习得了必要的德性,才能真正“成人”。

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一)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 由于当时西方主流心理学急于想借助自然 科学属性摆脱哲学范畴自立门户,以致心 理学的文化意识被忽视。 • 20世纪中叶以后,主流心理学坚持心理学 家意识到心理学中的“文化沙漠”和种族 中心主义造成的研究上的困境,在文化问 题上出项了退让。人们开始思考心理学与 文化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跨文化心理 学、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
4·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的出现是基于对传统跨文化 心理学的批评:跨文化心理学并非真正重 视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而只是在其他文化 背景下试图检验西方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重视文化因素的心理学家要求改造传统的 跨文化心理学,建立新的跨文化心理学, 即文化心理学。
二·文化心理学的观点 1、文化心理学从文化的特性分析心理与行为,其方 法论的理想是要通过文化内的生活风格和交往方 式来分析心理与文化的内在关系,从文化的内部 研究文化,注重心理与行为特殊性的研究。 2、文化心理学给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心得视野,它 试图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合理内核和精华结 合在一起,集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为一体,是心 理学的理论、方法论以及技术,社会、文化、生 态等环境得到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开放 的心理学体系。
③多元文化论认为原有的跨文化心理学、文 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三种研究方式虽然 都关注文化与行为的联系,但是都只强调 了其中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面,应该从多元文化的角度 出发,把心理与行为上的特殊性研究与一 般性研究结合起来,既强调文化与行为的 联系,也注重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注意 行为特殊性和行为一般性研究的结合,真 正把心理学学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
3、文化心理学重视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的文化对其民众心理的不同影响。 三·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区别: ①传统的跨文化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作为它 的理论和方法论模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 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发现适合于各种社会、 各种文化、通用的心理学理论和定律,而 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反映了心理学和文化 人类学的综合,其性质更多的是人文科学。

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社会交换功能
人情式的面子——情面
因社会互动而产生,也因社会资源的分布情况影响
人际间互动关系。
“面子”的相关研究
佐斌
社会调查法
被试:192名武汉市民,包括党政干部、商务人员、
大学老师及120名大学生。 对30种脸面事件丢脸的程度进行评定,探讨在中国 文化背景下,影响个体丢面子的事件以及面子的相 关维度。 结果发现:共有4种行为,即违背道德的行为、能 力缺陷行为、不良习惯行为和隐私暴露行为,最让 人觉得丢脸。
文化心理学的界定和主要理论
R.A.Shweder 希维德尔
J.R.Kantor 坎特
M.Cole 科尔
希维德尔的观点
文化心理学的目的是寻求永不会忘记的、不可分离
地镶嵌在意义和资源中的心理,这些意义和资源是 它的产物,同时也构成了它。
文化心理学是研究“近经验概念”,指人所获得的
隐藏在其行为背后一般不为其所意识或觉察,但支 配其行为的经验或观念。
面子的定义
面子——人从社会成就(财富、才学等)而拥有的
声望。 面子——个体的声望、成就、社会形象、个体能力 的表达载体,是个体努力维护的一种公众形象。
面子的两个层面
社会面子:所获的身份、声望 道德面子:个体道德、人格底线
中国式“面子”
中国是集体主义国家,个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中介的文化与心理相互构建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人的实践活动,是文化与心理的相互作 用过程; 2. 文化与心理是相互建构的; 3. 人造物是中介,由于人造物是由人来创造和使用的, 因而它具有对人的意义。
1.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访谈、民俗分析等方法
价值调查法 中国人家族主义认知、意愿及情感量表(杨国枢) 孝知、孝感、孝意、孝行量表(杨国枢) 中国人“大七”人格量表

文化与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文化与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文化与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文化与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探讨了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

在考研心理学专业中,对文化与心理学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对文化与心理学考研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学习经验,并在一代代人群中传递和演化的整体。

它包括物质文化、认知文化、社会文化和符号文化等多个方面。

文化是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驱动力,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动机、情绪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二、文化与认知1. 文化影响认知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认知任务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分析与抽象思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东方文化注重综合与整体思维,强调群体的依存性。

2. 文化表达方式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差异,如表情、肢体语言、礼仪等。

人们在交往中必须了解并适应他人的文化背景,以有效地进行沟通和理解。

三、文化与社会认知1. 社会认知的文化差异文化背景对社会认知有深远影响。

个体在不同文化中对他人的态度、价值观、道德标准等认知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决策。

2. 文化与自我概念文化背景塑造了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观。

东方文化普遍强调集体利益和亲属关系,个体更多地与社会环境相互依赖;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四、文化与情绪1. 文化差异在情绪体验中的作用不同文化的个体对情绪的理解、表达和体验存在差异。

如东方文化中对负面情绪的抑制和掩饰,而西方文化中更注重情绪的表达和释放。

2. 文化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选择和运用的情绪调节策略也不同。

如东方文化倾向于使用内化策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来调节情绪;而西方文化更倾向于使用外化策略,通过表达和寻求外部支持来调节情绪。

五、文化与道德1. 文化的道德观念差异不同文化对道德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各文化拥有不同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对于个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判断具有重要影响。

第12讲文化心理学

第12讲文化心理学

2、什么是文化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它的主要目 的在于揭示文化和心理之间互相整合的机制。文化心理学 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 人类的生活受制于自身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情境 文化本身又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
A 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文化人类学:可观察的外在物品 ➢跨文化心理学:价值观差异 ➢文化心理学:人们潜在假设 ➢民族心理学:民族特性 ➢本土心理学:从一种文化中衍生
特定文化与扩散文化:前者是指公共空间很大,而人们的 私人空间很小,人们很在意自己的空间,只与关系亲密的 人共享;后者则是指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大小类似,个体 对公共空间也很在乎,因为侵入公共空间意味着可以轻易 进入个人空间。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前者工作与私人生活 区分明确,后者则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就与归属:成就型的文化强调人们通过自身的表现来 获得相应的地位,后者则强调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是 怎样的一个人。
中国、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国家中,因为强调的是团体以及 个体从所属社会团体中获得的自我感。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的确更偏好对他人做出内在归因,而 相比之下,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作出情境归因。但 是如果认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从不进行内在归因,则是 错误的。
行动者和旁观者差异
发现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韩国被试和美国被试并 没有太大差异——都对自己的行为都做出了情境归因,唯 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以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对他人的行为 进行归因:美国人更有可能认为另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人 格所引起的,而韩国人更有可能认为他人的行为是由情境 引起的。
集体主义:是一种以强调内团体为核心的信念,它关注内 团体的目标与需要胜于个体自己,强调团体的规范与责任, 而不是个体自身的快乐,并且乐于接受他人。

文化社会心理学课件PPT

文化社会心理学课件PPT

二、文化影响的三个层次
文化影响的第三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潜在假设的影 响上, 这种作用是无意识的, 但它却是文化影响的最 终层次, 它决定着人们的知觉、思想过程、情感以 及行为方式。
文化心理学
两个一样大吗?
两个一样大吗?
文化心理学
尽管跨文化心理学对我们理解文化差异与文化影响提供了 丰富的资料,但有许多问题并不是它所能解决的,越来越 多的心理学家注意到仅仅重视文化差异,而没有深入分析 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不够的。
中国的圣贤们主要是教育人们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文化▪与集经济体的关主系 义强调的是共同信仰而非个人信仰;
▪ 随时准备和集体成员合作的强烈意愿
个人主义
自我是一个自足的独立实体,自我认同建立在一系列稳定 和独特的个人信念、态度、偏好和价值观之上。
个人目标是个体主义者行动主要动力。
在面对冲突时,个人主义者主要关心的是公正;偏好通过 法庭解决争端。
1. 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
中国人的辩证观念包含着三个原理 ➢ 变化论 ▪ 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 ➢ 矛盾论 ▪ 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 就没有事物本身, ➢ 中和论 ▪ 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存在着适 度的合理性。
1. 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
马库斯认为,东方文化中依赖型的自我结构使得自我的内容延伸到了与自我关系密切的他人。
男性化-女性化 天桥问题 (A footbridge problem)
英国科学史学家约瑟夫•尼德汉姆注意到,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场”、“远程作用力”等概念,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早1500年。
霍夫斯泰德Hofstede,这位来自荷兰的心理学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16000名来自70多个国家的IBM员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社会认知系统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 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中国人 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 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 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
目标之上。
32
生态背景 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
28
(4)文化与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
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
中和论。变化论从世界的变化性出发,认为世界永远处 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 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 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存
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调个人的独立自主, 关注个人的特点和目标,鼓励—个
人的成就和实现,看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反对顺从一 致, 如图(A)。图中大圈表示自我,小圈表示特定的 他人,X表示自我和他人各自的属性。
21
依赖型的自我(Interdependent View of the Self) 依赖型自我看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强调集体的目标 和团结,认为关系和责任是社会中最主要的东西,反 对人的自私自利。这种自我结构常常出现在亚洲和一 些第三世界的文化中。
9
汤皮诺对28个国家15000名经理人——五个维度: 普遍主义对特殊主义:前者是指相信观念和实践可以在任
何地方不需改变就可以加以应用,后者则是指相信情境决
定观念和行为,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高度普遍主义的社会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如法律和合同必 须被严格遵守;高度特殊主义的社会则强调情境和关系的 影响。
要求与人性弱点、罪恶感与追求超脱、世俗行为与超俗的
补偿以及宗教责任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张状态,因此就没 有杠杆作用使人内在的力量超脱传统。
38
由于太重和谐——尤其是天地人的合一,使得人与社会、自 然之间缺乏紧张状态,从而也就没有可能去培养合理的克服 外界的精神。与儒家伦理相反,基督教尤其是清教徒的相信 原罪而又力求克服原罪的观念,使得他们发展出了一套克服 内在罪孽的宗教修养功夫。这种功夫扩展到规范、习俗与权
22
(3)文化与归因
基本归因偏差:
从内部对行为加以归因,忽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
但是,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偏差主要出现在强调个体自 主的西方文化中。因为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一个人 被看成是独立自主的,他或她的行为反映了其内部特 点、动机和价值观。
24
中国、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国家中,因为强调的是团体以及 个体从所属社会团体中获得的自我感。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的确更偏好对他人做出内在归因,而 相比之下,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作出情境归因。但 是如果认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从不进行内在归因,则是 错误的。
国家的经济是不是能够发展,他认为,在一个保守的社 会中培养创造型的人格是相当困难的,而没有这样的人,
社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7
Weber从宗教角度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也表达了类似的主张。
在其著作《Confucianism and Taoism》中,他对儒家思想提
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儒家伦理,缺乏自然与神、伦理
15
集体主义:是一种以强调内团体为核心的信念,它关注内 团体的目体自身的快乐,并且乐于接受他人。
16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测量 何友晖构建了一个个人主义 — 集体主义量表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从个体对待配 偶、父母、亲戚、朋友、邻居及同事的态度等六个方 面衡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倾向。
以及意义系统等联系在一起。
5
2、什么是文化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它的主要目
的在于揭示文化和心理之间互相整合的机制。文化心理学
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 人类的生活受制于自身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情境 文化本身又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
6
A 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文化人类学:可观察的外在物品 跨文化心理学:价值观差异 文化心理学:人们潜在假设 民族心理学:民族特性 本土心理学:从一种文化中衍生
25
行动者和旁观者差异 发现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韩国被试和美国被试并 没有太大差异——都对自己的行为都做出了情境归因,唯 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以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对他人的行为 进行归因:美国人更有可能认为另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人
格所引起的,而韩国人更有可能认为他人的行为是由情境
引起的。
26
自利偏差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谦逊和人际和谐,可以预期,中国学
29
逻辑思维: 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统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认为事物 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要 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
30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来源 社会背景 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的为 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截然相反,强调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第12讲
文化心理学
1
引言:为什么要重视文化?
波音的文化之旅 郑伯壎的文化收益 我们能从文化中得到什么?
2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与行为 方式的总称,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
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规范下的人所具有的心理与行为
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传统之中,离开了自身所存在 的文化,人类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Needham Paradox)(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场”、
“远程作用力”等概念,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 可惜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却由后者提出)。
杨振宁:《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的诞生?
34
5. 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论反思
(1)世界体系理论的思路 文化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文化的 传播方向是从强势向弱势,但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也 将不断增强。
地表露在外面,如墨西哥和荷兰。
12
特定文化与扩散文化: 前者是指公共空间很大,而人们的 私人空间很小,人们很在意自己的空间,只与关系亲密的
人共享;后者则是指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大小类似,个体
对公共空间也很在乎,因为侵入公共空间意味着可以轻易 进入个人空间。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前者工作与私人生活 区分明确,后者则紧密联系在一起。
7
B 文化影响心理的例证
文化对生理活动的影响 文化与认知
文化与符号表征
文化与社会化 文化与人格 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8
3、文化的维度
霍夫斯泰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16000名来自70多个国 家的IBM员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文化的维度有四个: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权利距离 不确定性的规避 男性化/女性化
3
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Berry提出的一种观点,主要强调文
化和活动或行为的联系,认为文化包含衣食住行、经济生活
和迁移方式、个人和家庭的活动、政府形态、福利宗教与科 学艺术,以及生活圈子等。 文化是历史概念:强调文化的历史传承,文化代表了一群人 的传统。
4
文化是规范:一些规则和规范,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是心理概念:它与个体的自我认同、自我概念、心理表征
威之上,使人不会一味盲从,而是去思考改进的方法。
39
推荐: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
40
19
社会行为 在解决现实中的人际冲突时,集体主义者更倾向于用协商的
方法,而不象个人主义者那样更多地求助于法律。在社会知
觉与人际交往方面,集体主义者看重团体的欢乐与和谐,而 个人主义者强调竞争和控制他人。
20
(2)文化与自我
独立型的自我(Independent View of the Self) 是西方文化中自我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自我强
费正清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很重集体(指家族而非国 家),强调服从权威,不能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中国
文化的动机模式是依赖型而非自主型,这种传统培养出
的人只适合农业社会,不适合工业社会的要求。Hagen在 他的著作《On the theory of social change》也表达了同样的
观点。他用一个社会可否培养出创造性人格来分析一个
13
成就与归属:成就型的文化强调人们通过自身的表现来 获得相应的地位,后者则强调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是
怎样的一个人。
14
4、 文化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Gould 和 Kolb(1964)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以 个体自己为最终目的、认识到自我和自己的决断以及不能 容忍社会压力之下的从众的信念。 鲁克斯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概念的主题,认为它包括重视个 人尊严与自我发展、自主与个人隐私,同时强调个体是社 会的基础。
生会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他人,比如他们的老师或父母,
或者情境中的某些方面,如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正如 所料,美国被试比中国被试更加地将成功归因于自己; 中国学生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情境中的某些方面,这正 好反映了他们所属文化的价值观。
27
公正世界: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公正的文化中,经济
和社会不平等会被看成“公正”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 们相信穷人和弱势群体之所以所得较少,是因为他们本来 应该得到的就少。因此,公正世界归因可以被用来为不公 正进行解释和辩护。研究显示:在贫富分化极端严重的文 化中,公正世界归因比在财富分配比较公允的文化中更为 常见。
强调等级与和谐;与中华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希腊文明则不
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 的依赖较大,而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为了 适应这种生态环境,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 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