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看不见的爱》教学教案北京版
龙湖区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看不见的爱》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看
二、通读全文,感悟“鸟的天堂"
1、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读得投入动情的学生。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指名谈“鸟的天堂”给ຫໍສະໝຸດ 留下了什么印象,根据谈话内容随机点评。
三、指导精读,感受“鸟的天堂”之美
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感受爱的力量是神奇的.)
(三)总结全文。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开放性小结。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他们的爱,选择一下,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来自父母等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也让他们更加爱他.)
《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段略
2、学习生字、新词
3、理解“大榕树”与“鸟”的联系
4、写“鸟的天堂”导游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大榕树、百鸟图之美
三、教学难点:理解“大榕树”与“鸟”的联系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天堂"二字: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天堂”一词的理解。
(尽管孩子老是打不中目标,但母亲毫无怨言,对孩子充满信心。从“轻轻”、“安详”词中可以知道。)
小结:文中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我们能体会到母亲不寻常的爱.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深切、伟大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设计意图:在讨论的过程中,读懂课文的内容,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走近母亲,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理解母亲,理解母爱。)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恬静、默契、黯然、倾听”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句子的理解: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如“妈妈的爱,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伴随着你。
”3. 文章主题的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句子的理解。
难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例句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4. 句子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文章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课文的结构和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文的要点进行梳理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请写一段话,描述你对自己的母亲的感情。
3. 请从课外找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答案:1. 妈妈的爱,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伴随着你。
2.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每天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然后送我上学。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看不见的爱_北京版
教学内容20*看不见的爱学习目标1、感受母亲对小男孩的无声的爱与小男孩的执着、聪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母亲对小男孩的无声的爱和小男孩预测学生问题概括主要内容问题解决策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内容)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经看到过奥运射击场上,选手们精准的射击动作,他们高超的射击技术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但是,他们瞄准的前提是他们有一双健康的眼睛。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的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却能在10米外打中一个玻璃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生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体会作者感情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可怜:小男孩看不见,是个盲童。
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水平差: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执着:(1)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2)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
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3)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4)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5)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
聪明: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转点,然后慢慢移回来。
母亲(1)那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支持)指名读课文孩子可怜:小男孩看不见,是个盲童。
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水平差: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执着:(1)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2)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20、看不见的爱_北京课改版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20、看不见的爱_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体会“安详”、“微笑着”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来源:]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
3.从母亲耐心地陪伴、鼓舞盲小孩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目标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强的爱,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初步感知:1、板书课题:30 看不见的爱(齐读)[来源:ZXXK]2、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第一我们来讨论一下你是如何样明白得课题《看不见的爱》的,把你的明白得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老师听听你们是如何样明白得的。
3、随机板书:母亲男孩二、重点研读,深入感悟:1、师:老师听了大伙儿对课题的明白得,发觉你们差不多慢慢走进那位母亲的内心世界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位母亲的明白得来轻声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课文写了这对母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读通课文,想想母亲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出示: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小孩能像一般小孩一样玩打弹弓,耐心地同伴和鼓舞小孩。
最后,小孩终于打中了目标。
3、师:关于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来说,这只只是是件专门一般的事,但关于这位母亲来说,她的付出就显得不那么一般了,大伙儿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是一份如何样的母爱吗?板书:不同平常4、师:这位母亲的爱是不同平常的,让我们默读课文,找出表现这份不同平常的爱的语句,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
(1)交流。
(2)师:在我和这位母亲的交谈中,母亲只有几句淡淡的话语和一些十分安静的表情,你是如何体会到“不同平常”的?出示:对话部分4-13节指名读句明白得,谈感受。
(每谈一句,读好一句。
)随机板书:和别的小孩一样关键是做了没有健康、欢乐地成长5、指导朗读对话部分:(1)同桌配合读对话(2)指名分角色读(3)全班分角色读。
6、除了对话部分,我们还找到了两处重点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句子。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4页至第36页,讲述了一位母亲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认识并感受到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文章主题,把握故事情节;2. 学会生字词,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3. 领悟文章中所传递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看不见的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掌握文章的重点句子;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学会关爱他人;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文章中所传递的看不见的爱;2.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掌握文章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爱有哪些表现形式,进而引出本课主题;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找出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尝试感悟文章所传递的情感;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详细讲解生字词、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表达看不见的爱;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学到的方法表达对家人、朋友、老师的爱;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重点生字词:感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4. 教学流程图: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看不见的爱;2. 答案:略。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眼睛里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看不见的爱》。
课文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关爱盲童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学生自学生字,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关爱。
b. 小组讨论:母亲为什么能为盲童付出这么多?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道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新词:关爱、无私、付出、珍惜等。
3. 课文大意:讲述一位母亲关爱盲童的故事,展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
b.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新词答案略。
母爱如海,深沉而宽广。
正如课文中所讲述的母亲一样,她们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
我想对我的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一定好好珍惜您的爱,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母爱的故事,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看不见的爱》。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默默无闻地关心着儿子的成长,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引导儿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课文通过讲述“我”在母亲关爱下成长的故事,揭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实际生活,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图片中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母爱。
2. 自主学习(5分钟)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自己身边的母爱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重点解析(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6. 朗读展示(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板书内容:母爱关爱儿子引导成长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题目自拟。
2. 作业答案:(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练习题答案。
(3)关于母爱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关爱儿子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点解析等环节,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优质教案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爱》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爱》这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讲述生活中一些不易察觉爱,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身边爱。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词汇讲解、句子分析以及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温馨家”,课文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母亲对子女无私关爱进行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并体会文中母爱伟大。
3. 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到文中母亲无私关爱。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课文大意,标注出生词和不懂句子。
3. 词汇讲解:对课文中生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用法。
4. 句子分析:对课文中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典型例句,讲解句子结构、语法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修改练习中句子,巩固所学。
7.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母亲无私关爱,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爱》2. 主要内容:母亲无私关爱、关爱他人、感恩3. 重点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生词,并写出每个词词义。
(2)分析课文中一个句子,包括句子结构、语法知识。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短文。
2. 答案:(1)略(2)例句:妈妈爱就像阳光,温暖着我心。
句子结构:主谓宾语法知识:比喻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母爱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京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眼睛的奥秘》,具体章节为《看不见的爱》。
内容主要围绕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展开,通过揭示眼睛背后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爱护眼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认识到眼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自主探究眼睛的奥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眼睛的敬畏之情,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眼睛、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眼睛模型、放大镜、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进而引入课题《看不见的爱》。
2.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教师巡回指导。
3. 第二环节:课堂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4. 第三环节:实践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眼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分享感人故事。
5. 第四环节: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第五环节:随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眼球视网膜视神经2. 视觉原理光线晶状体视网膜3. 眼睛的象征意义看不见的爱智慧之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
(2)谈谈你对“眼睛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包括眼球、视网膜和视神经等部分。
视觉原理是光线经过眼球内部的晶状体聚焦,形成物像在视网膜上,再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视觉。
(2)眼睛的象征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智慧、光明和爱。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爱的教育》中的一篇课文《看不见的爱》。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通过描述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深沉,体会看不见的爱。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与讨论(10分钟)(1)教师针对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讨论课文中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4.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母爱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母爱的伟大。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新词:失明、关爱、深沉、教育、感受、伟大3. 重点句子: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提示:结合课文内容,描述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题目:用本课所学生字、新词造句。
答案提示:例句:母亲的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了看不见的爱。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关爱。
2024年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精彩教案设计
2024年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爱的主题》中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盲人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感人亲情,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力量。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盲人母亲的爱的伟大;学习生词、短语和修辞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学会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词、短语,思考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掌握生词、短语。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盲人,体验盲人母亲的爱。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词、短语:沿、抚摸、晶莹、涌出、重叠、屏障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作品,开展亲情主题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20看不见的爱》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20*看不见的爱》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体会结尾的写法。
设计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在自主探究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母爱,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导语:我们很多同学都玩过弹弓,怎么玩?(用眼晴瞄准要打的物体,然后发弹。
)“瞄”需要眼睛,可是有一位母亲,却带着她那双目失明的孩子打弹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看不见的爱》讲述的一个故事。
齐读课题。
二、指名分部分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或者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这位母亲为什么要教双目失明的孩子打弹弓?这个盲童能学会吗?课文为什么以“看不见的爱”为课题?总结归纳出自学方案。
四、深入学习课文:出示自学方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位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个男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写写批注。
五、共议交流:1.母亲用心良苦随机出示:(1)“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自由读这句话,想一想,别的孩子指什么样的孩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悟出: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别的正常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
母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非常平静)你能读出这种平静的心情吗?两人一组练习对话(一人读“我”的问话,一人读母亲的回答)指名读,评议。
过渡:母亲这样教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打弹弓,他能打到吗?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那么母亲是怎样回答的呢?(2)“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
”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随机出示,学生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母亲告诉自己的孩子,要想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生活,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去“做”。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看不见的爱》教学教案北京版
看不见的爱教学过程一、引入:有位诗人说过,“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谁对我讲述美丽的故事?谁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打开记忆的闸门,你能数清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爱有多少?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却不能使她对孩子的爱减去半分!当我第一次读到《看不见的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字里行间传递出的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
让我们自己打开书,轻轻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长句不读破句。
评讲——纠正三、初释课题:1.板书:看不见谁看不见?盲童2.快速读文,根据课文内容给你的信息,你试着介绍盲童。
(1)聪明A、孩子们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B、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2)十岁左右的男孩(3)打瓶子的技术很差: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3.出示:补全课题板书爱爱指谁的爱?(母亲,母爱)4.既然是盲孩子,看不见,但盲人的听力是最好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母亲直接向孩子表述母亲爱的句子。
(快速看文,文中是没有的。
)四、重点研读,深入感悟:1.那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母爱的呢?请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的?(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老师出示这些句子。
)2.小组学习:出示句子,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感动?3.品词品句,感悟中心:(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这是对人物什么方面的刻画描写?(神态)怎样的神态?(安详)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爱意)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因为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
)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朗读指导)(2)从那母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谁判断出她是孩子的母亲?(作者)你认为怎样的眼神可以让一个不知情的人得出这样的判断?(慈祥、温柔、充满信心、温和等)从母亲的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爱意)(3)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爱的教育》中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题思想的阐述,重点词语的解析,修辞方法的讲解,以及通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细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修辞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重点词语的解析和母爱主题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感受母爱的伟大。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章内容,分析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阐述文章主题思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例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不见的爱》2. 板书内容:①重点词语:无私、伟大、细腻、关爱……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③文章主题:母爱的伟大与细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母爱的特点。
(2)运用本文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母爱的描述。
2. 答案:(1)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细腻的,关爱我们的成长。
(2)例:母爱如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母爱如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如翅膀,让我们勇敢地飞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母爱主题的感悟较为深刻,但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看不见的爱》原创教案北京版
课题
20看不见的爱
教学
内容
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教学
目标
1.认读10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
2.通过阅读课文,体会结尾的写法。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重点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画出描写男孩动作的语句,并体会。
虽然看不见,但一直在打着,很有毅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预示着人间的爱是多么美好的感情。
想象:当听到瓶子碎的声音,妈妈什么样?动作语言怎样,儿子有什什么样,说什么、做些什么?
四、板书
看不见的爱
母亲对儿子的爱
儿子对生活的爱
1.你从课文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画出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体会一下母亲对儿子的爱。
“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别的孩子都这么玩,“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
2孩子对生活的爱
“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课前
准备
课堂活动安排
教学步骤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1.体会爱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结尾的好处
三、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读课题:看不见的爱
看着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带着上述问题读课文
讨论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象回答。
谈一谈,读完后的感受。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京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四单元,课文《看不见的爱》。
文章讲述了一个盲童在母亲爱的呵护下,学会独立生活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盲童的坚强。
2.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母爱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体会母爱的伟大和盲童的坚强。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课文录音,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讲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母爱、坚强、勇敢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呵护、勇敢、坚强、母爱3. 重点句子: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盲童前进的道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答案: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正如课文中所说,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盲童前进的道路。
2. 作业题目:用“呵护”、“勇敢”、“坚强”这三个词语造句。
答案:(1)在妈妈的呵护下,我茁壮成长。
(2)他勇敢地面对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3)即使身患重病,她依然坚强地与病魔抗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看不见的爱》,使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盲童的坚强。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主题。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看不见的爱》教课设计篇一教课目标:⑴自主识字若干,积攒“安静”、“忽高忽低”、“迟疑”等词语。
⑵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语调。
⑶从母亲耐心地陪同、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领悟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课要点:⑴能在阅读中,领悟“安静地”、“轻轻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⑵从母亲耐心地陪同、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领悟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课难点:⑴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语调。
⑵从母亲耐心地陪同、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领悟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提示课习题。
⑴板书:()的爱。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出一道习题,你能说出几种答案?⑵学生自由沟通。
⑶师:对呀,爱是温暖的,是无私的,是崇敬的,是令人难忘的,但是,你们见过这样一种爱吗?增补板书:看不见的爱⑷指名读课习题,齐读。
⑸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回复谁看不见?(盲童)二、读课文,谈谈文中介绍了盲童,还介绍了谁?⑴文中还介绍了母亲。
⑵母亲让孩子干什么?为何要这么做?⑶出示:让孩子用弹弓打玻璃瓶。
为了让自己和正常的孩子同样嬉戏。
最后。
⑷谁能用这几个局部把句子连起来,就是本文的内容。
(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一般的孩子同样地嬉戏——打弹弓,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的。
)三、细读课文,认识母亲⑴师:读了一遍课文,你能否知道课习题为何叫“看不见的爱”?⑵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爱,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按能感觉到。
⑶默读课文,划出描绘母亲的神情、动作的语句。
⑷沟通。
出示。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静地微笑着。
⑸还有哪一句句子也讲母亲在递识字?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仍是很安静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不过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看不见的爱》精品教案北京版(最新整理)
看不见的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读10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体会结尾的写法.情感目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看到世界是如此美丽,发现生活是这样的精彩,感受到父母是这样的慈爱。
到了晚上,你一个人在寂静的小巷里行走,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你有什么感受?(害怕;看不见;孤独;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希望看到光明)如果有一天,突然你的眼睛看不见了,永远地看不见了.不能看书了,不能看电视了,看不见你要走的路了,看不见你心爱的洋娃娃了,看不见疼爱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你有什么感受?(板书:看不见)(痛苦、孤独、寂寞、伤心,绝望……)这时候你最需要什么?(有人关心、疼爱……最好有人时时陪伴左右,给我指明方向:不仅是走路的方向,还有生命的方向。
)是啊,当你看不见的时候,当你感到孤独痛苦的时候,你需要有人给你关心,给你温暖,当你伤心绝望的时候,你需要有人给你希望,给你光明。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2.看不见的爱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3.精读,深入感悟母亲对孩子无声的爱再仔细读课文,看不见的爱是怎样的爱?你从哪里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自由读读句子,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4.你现在明白了吗,无声的爱是怎样的爱?(关爱、支持、坚定)三、巩固.1.你的妈妈爱你吗?有什么话或者什么事让你感受到母亲对你的爱?写下来,5分钟。
2.交流。
3.课后小结:这篇文章中描写母亲的爱,像一首诗,温馨感人;像一首歌,贯穿生命,传唱永远;母亲的爱,像春天的雨丝,滋润心田;像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无声无息,却甜入肺腑。
真心希望他们在生活这本大语文书中,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这种看不见的爱。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看不见的爱》教学教案北京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位诗人说过,“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谁对我讲述美丽的故事?谁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打开记忆的闸门,你能数清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爱有多少?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却不能使她对孩子的爱减去半分!当我第一次读到《看不见的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字里行间传递出的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
让我们自己打开书,轻轻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长句不读破句。
评讲——纠正
三、初释课题:
1.板书:看不见
谁看不见?盲童
2.快速读文,根据课文内容给你的信息,你试着介绍盲童。
(1)聪明A、孩子们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B、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2)十岁左右的男孩
(3)打瓶子的技术很差: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
3.出示:补全课题板书爱
爱指谁的爱?(母亲,母爱)
4.既然是盲孩子,看不见,但盲人的听力是最好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母亲直接向孩子表述母亲爱的句子。
(快速看文,文中是没有的。
)
四、重点研读,深入感悟:
1.那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母爱的呢?请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的?(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老师出示这些句子。
)
2.小组学习:
出示句子,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3.品词品句,感悟中心:
(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这是对人物什么方面的刻画描写?(神态)怎样的神态?(安详)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爱意)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
因为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
)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朗读指导)
(2)从那母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谁判断出她是孩子的母亲?(作者)你认为怎样的眼神可以让一个不知情的人得出这样的判断?(慈祥、温柔、充满信心、温和等)从母亲的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爱意)(3)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
理解“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下”,(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怀着深深的爱意)。
(4)“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
“别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正常的孩子,健康的孩子)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
”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
“平静”这个词换成“铿锵有力”行吗?母亲鼓励孩子什么?(身残志坚)指导朗读(轻轻,又是充满爱意。
)
(5)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在写作中,我们常说词应尽量避免重复,那么这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安详、微笑着”这两个词呢?(执着)你从“也”字得到什么信息?(母亲累了,但仍然坚持着,鼓励着孩子。
孩子累了,母亲减慢了速度,附和着儿子的行动。
)朗读指导(母亲轻柔的动作和态度中感受爱与鼓励。
)
4.在母爱的陪伴与鼓励下,男孩子不断向困难挑战,不向困难屈服。
正因为这样,结果当我走出不远……
出示: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破裂声。
五、拓展延伸:
“走出不远,身后穿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破裂声。
”此时,作者回过头,看到什么样的情景?母亲对儿子说什么?
六、再释课题:
学完课文,你再来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看不见的爱”。
(同桌讨论)
七、课后作业: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
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学着课文,也来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