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精品资料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活动受限 • 挛缩造成关节僵硬者
六、牵伸技术临床应用
• 充分地固定好近端,牵伸动作宜缓慢可控制 • 治疗后出现肌肉酸痛,不能持续超过一天 • 避免跳跃性牵伸手法,尤其在关节活动末端 • 避免过度牵伸已长期制动的组织,特别是大强、短时间
– 让患者尽量保持在舒适、放松的体位 – 被牵伸部位处在易于牵伸的肢体位置 – 充分暴露牵伸部位,如有可能应去除绷带、
夹板或较多的衣服
五、肌肉牵伸程序
(三)牵伸技术参数
– 牵伸体位:一般选择卧位和坐位 – 牵伸方向:与肌肉挛缩方向相反 – 牵伸强度:在无痛或微痛的范围 – 牵伸时间:每次15~30秒,间隔30秒,
一、下肢肌肉解剖
大腿和臀部肌肉
髂腰肌
小腿三头肌
二、牵伸的定义
牵伸定义
– 为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和降低肌张力,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运用外力拉长短缩或挛缩的 软组织,做轻微超过软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内的运动
三、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1. 手法牵伸
– 治疗师徒手对紧张或挛缩的组织及活动受限的关 节进行牵伸,通过控制牵伸参数(体位、方向、 速度、强度和时间等),来消除组织紧张、增加 挛缩组织的长度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一)髋部肌肉
伸膝时髋关节屈曲
(一)髋部肌肉
3. 髋关节后伸(如图4-9)
– 患者体位:俯卧位,牵伸侧下肢稍屈膝,非牵伸侧下肢伸膝 –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患者牵伸侧,上方手放在臀部固定骨
盆,防止骨盆运动;下方手放在股骨远端托住大腿 – 牵伸手法:下方手托起大腿离开治疗床面进行牵拉,后伸髋
关节至最大范围
(一)髋部肌肉
全身肌肉牵拉方法总结
肌肉拉伸动作一、上肢肌群(一)肩前屈、后伸肌群三角肌前束患者体位:坐位,头微前屈,双上肢后伸治疗师体:站于患者后方,双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上方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后伸、内收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肱二头肌患者体位:坐位,上肢伸直后伸,掌心向上治疗师体位:站于患者身后,双手握住患者腕关节上方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后伸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拉伸强度以肘不高于肩为宜(二)肩后伸肌群三角肌后束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前屈约90°治疗师体位:站在治疗床头,斜对患者被牵拉侧关节,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外侧缘,另一手握住其肘关节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地屈曲、内收、内旋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自我拉伸:背阔肌患者体位:仰卧位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站于床头,双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使其屈曲90°牵拉手法:治疗师外旋、屈曲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过头背阔肌拉伸::1. 身体挺直平坐在地面上,搭档在身后。
抬起一只手臂向上伸直,然后手肘弯曲,试着用手碰到你的背部。
让搭档握住你的肱三头肌和手腕。
这是动作的起始位置。
2. 试着将你的上臂向侧面拉动,搭档则给予反作用力,阻止你完成这个动作。
3. 持续10至20秒后,手臂放松,让你的搭档轻轻地压住肱三头肌,进一步放松背阔肌。
保持10至20秒,换边。
背阔肌自我牵拉:坐于桌旁,身体左侧靠近桌面,左侧下肢屈髋屈膝,将左踝置于右大腿上,左膝置于桌面下方,左臂上举直至左手握住右耳,腰背挺直然后向右侧屈肱三头肌长头患者体位:坐位,在肘关节屈曲的情况下屈曲并内收肩关节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站于健侧,一手固定患者肩关节外侧,另一手握住其腕关节上方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屈曲患者肘关节至最大限度小圆肌患者体位:坐位,屈肩上举,屈肘90°治疗师体位:站于患者身后,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牵拉手法:缓慢使患者肩关节内旋至最大限度大圆肌患者体位:仰卧位,屈肩过头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站于患侧,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另一手握住其肘关节上方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地屈曲、外旋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二、下肢肌群臀大肌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站于患者,一手握住踝上方,另一手前臂置于小腿前面牵拉手法:被动屈髋、屈膝至最大范围。
肌肉牵伸技术资料
要点三
提高柔韧性和灵活性
牵伸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要点一
要点二
预防运动损伤
通过牵伸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等。
提升运动表现
牵伸可以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反应速度,增强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升运动表现。
要点三
缓解工作压力
静态肌肉牵伸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肌肉,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肌肉柔韧性,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静态肌肉牵伸技术的练习方法简单易学,不需要专门的器材和场地,可以在家中、办公室或健身房练习。
动态肌肉牵伸技术
动态肌肉牵伸技术是通过缓慢地活动关节来牵伸肌肉,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秒钟。
动态肌肉牵伸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肌肉,可以有效改善肌肉柔韧性,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牵伸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身体姿势
牵伸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身体姿势,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促进身体健康
牵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功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肌肉牵伸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04
肌肉牵伸技术的练习方法
静态肌肉牵伸技术
静态肌肉牵伸技术是一种基本的牵伸技术,通过维持一个特定的姿势不动来牵伸肌肉,持续时间一般为15-30秒钟。
肌肉牵伸的定义
肌肉牵伸的原理
肌肉牵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排出肌肉中的代谢产物,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肌肉牵伸还可以刺激本体感受器,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肌肉牵伸可以改善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提高肌肉收缩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肌肉牵伸的种类
肌肉牵拉技术
力学原因引起的挛缩 弛缓性麻痹和痉挛性麻痹引起的挛缩造成肌 力不平衡而引起的挛缩 截肢后造成挛缩(膝上截肢后内收肌和腘绳 肌的影响丧失而形成髋屈曲外展挛缩;膝下 截肢产生屈膝挛缩) 脊柱侧凸是典型力学因素导致挛缩
肌肉长度测试
脊柱伸肌和腘绳肌
站立位,前屈躯干,双上肢尽量向地面触摸,测量 中指尖到脚踇趾距离。
Rectus Femoris Contracture Test(Kendall Test)
受试者仰卧于治疗床沿,双小腿自然下垂,双手抱 住一侧膝关节并屈向胸部,对侧膝关节应保持近 90° ,如果对侧膝关节出现伸直则表明股直肌有挛 缩。
Ely’s Test
受试者俯卧位,检查者被动屈曲患者一侧膝关节, 如果同侧髋关节同时出现屈曲则为阳性,表明同侧 股直肌挛缩。
COMPANY NAME
肌肉牵拉技术
Contents
基本概念
挛缩类型 肌肉牵拉的治疗作用 牵拉程序、技术与方法
牵拉注意事项
基本概念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 组织并使其延长,做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 范围内的运动。 目的: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 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30 and 60 sec. stretch more effective than 15 sec. (Hamstrings) 15 sec and 2 min stretch equal (Adductors) No benefit past a 1 min hold 3 x 30 sec or 60 sec no more effective than 1 x 30 or 60 sec. If total duration equal, cyclic and prolonged stretch are equally beneficial
肌肉牵拉技术(课堂PPT)
牵伸髋内收外展肌
30
内收肌的自我牵拉
31
牵伸髋旋内旋外
32
自我牵拉髋后伸肌群
33
自我牵拉小腿三头肌
34
35
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
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10
适应症
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肌肉、 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软组织挛缩影响ADL 当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先牵
拉紧张的拮抗肌,再增加无力肌肉的力量
长肩后肌群。
增加肩后伸 增加肩水平外展 增加肩外旋 增加肩外展
16
徒手被动牵伸肩关节17源自自我牵拉肩关节18
被动牵伸肘关节
19
牵伸前臂旋前旋后
20
牵伸腕关节、指关节
21
自我牵伸腕关节
22
23
自我牵伸指关节
24
牵伸国绳肌
25
牵伸伸屈膝肌群
26
自我牵拉伸屈膝肌群
27
28
牵伸髂腰肌
挛缩可以通过检查肌肉的紧张度和关节的 活动范围而证实。
6
软组织挛缩分型
肌静力性挛缩 疤痕粘连 纤维性粘连 不可逆性挛缩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7
肌肉牵拉技术分类
被动牵拉
手法被动牵拉 机械被动牵拉
主动抑制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自我牵拉
8
9
牵拉的目的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
肌肉牵拉技术
1
肌肉牵拉基础
牵拉: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其目的旨在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 动范围。
肌肉牵伸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贰 腰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技术
牵伸腰部侧屈肌群
๏ 患者体位:站立位。
๏ PT体位:站立,上方手置于患者牵伸侧肩膀, 下方手置于对侧髂部。
๏ 操作过程:下方手固定腰骶部,上方手缓慢地向 对侧推使腰椎侧屈至最大范围,保持15~30秒 ,重复3~5次。
02 牵 伸 时 要 有 清 晰 地 语 言 诱 导 ;
03 亚 极 量 、 较 长 时 间 的 等 长 抗 阻 收 缩 可 以 有 效 地 抑 制紧张肌肉,也便于治疗师控制,所以在牵伸前 ,紧张肌肉不需要进行最大强度的等长抗阻收缩 。
贰 牵伸作用
贰 牵伸作用
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手托起大腿离开台面,被 动后伸髋关节至最大范围
壹 髋部肌肉
1.徒手被动牵伸技术
患者体位
牵伸髋内收肌群
PT体位
操作过程
仰卧位、下肢伸直
内侧手置于对侧大腿内侧, 外侧手托住牵伸侧大腿远端
外侧手将下肢外展至 最大范围
壹 髋部肌肉
1.徒手被动牵伸技术
患者体位
牵伸髋内旋肌群
PT体位
操作过程
俯卧位,一侧下肢伸髋、 屈膝90°一侧下肢伸直
01
牵伸治疗前先进行评定,明确功能障碍的情况,选
择合适的牵伸方式,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02
牵伸治疗前可先进行热疗、按摩或关节松动术
,增加挛缩组织的伸展性,缓解关节疼痛和周
围组织的痉挛。
肆 临床应用
(三)注意事项
03
牵伸力量要适度、轻柔、缓慢、持久,达到一
定力量,持续一定时间。应避免过大的牵伸力
量和跳跃性牵伸,以避免刺激牵伸肌肉引起牵
肌肉牵伸技术资料
在减肥过程中,肌肉牵伸技术可以帮助日常健身者增加肌肉的质量和代谢率,辅助减肥并塑造身材。
辅助减肥
日常健身
肌肉牵伸的安全性
05
牵伸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适应性和个体差异
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牵伸的安全范围
避免牵伸的禁忌情况
急性疼痛或损伤
在牵伸前应排除急性疼痛或损伤的可能性。
慢性疼痛或功能障碍
慢性疼痛或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肌肉紧张或身体结构问题引起的,牵伸可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肌肉牵伸技术资料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ontents
肌肉牵伸技术简介肌肉牵伸的益处肌肉牵伸的实践肌肉牵伸的运用场景肌肉牵伸的安全性肌肉牵伸的训练计划设计
肌肉牵伸技术简介
01
肌肉牵伸是一种促进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延展性的康复技术,通过重复性地拉动肌肉或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达到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缓解肌肉紧张和减轻疼痛的目的。
03
根据患者的恢复进程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牵伸训练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多种牵伸方法的综合运用
01
运用主动牵伸、被动牵伸、抗阻牵伸等多种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综合治疗。
02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肌肉长度和柔韧性等评估结果,选择最合适的牵伸方法。
01
牵伸训练的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每次20-30分钟为宜。
牵伸训练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02
牵伸训练的频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牵伸目标来设定,一般每周进行3-5次治疗。
康复治疗
预防职业病
肌肉牵伸技术可以帮助职业人群预防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导致的肌肉疼痛和僵硬,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肌肉牵伸技术资料
THANKS
感谢观看
目的
肌肉牵伸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因 肌肉缩短或紧张导致的关节活动 受限,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减少 肌肉疲劳和损伤风险。
牵伸的生理机制
静态牵伸
通过维持特定姿势,使肌肉和软组织 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增 加肌肉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
动态牵伸
通过缓慢、连续地活动关节,使肌肉 在运动中得到拉伸,提高肌肉的柔韧 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腹部肌肉
腹部肌肉主要包括腹直肌和腹斜肌。牵伸技术包括腹部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腹部 的活动范围,缓解腹部疼痛。
05
CATALOGUE
肌肉牵伸技术的临床应用
运动损伤康复
肌肉或韧带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牵伸技术可以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预防肌肉萎缩和韧带挛缩,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损伤,设计特定的牵伸动作和训练方案,以恢复关节活 动度和肌肉长度,改善肌肉弹性和力量。
术后康复治疗
对于手术后或创伤后的患者,牵 伸技术可以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 和肌肉力量,预防术后并发症和
残疾。
根据手术类型和损伤部位,设计 适合的牵伸动作和训练方案,逐 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长度,
促进术后康复。
牵伸技术可以与术后理疗、药物 治疗等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和 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06
特点
被动牵伸可以减少肌肉的 紧张和僵硬,增加关节活 动范围。
应用
在康复和健身训练中广泛 应用,适用于需要增加关 节活动范围的情况。
交互牵伸
定义
交互牵伸是一种两人或多 人配合的牵伸方法,需要 相互配合和协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点
交互牵伸可以增加肌肉和 软组织的长度和弹性,同 时提高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
肌肉牵伸技术
向受试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如日常生 活中如何保持肌肉柔韧性等。
04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中应用
运动损伤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肌肉拉伤
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收缩导致 ,常见于跑步、跳跃等运动中
。
韧带扭伤
关节周围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 撕裂,多发生于足球、篮球等
运动中。
肌腱炎
肌腱反复摩擦或过度使用导致 炎症,常见于网球肘、跟腱炎
分类
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可分为被动牵 伸、主动牵伸和神经肌肉抑制技术等 。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 刺激肌肉感受器,引起肌肉反射 性松弛,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和 软组织延展性。
作用机制
牵伸刺激肌肉和筋膜中的感受器 ,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肌肉反射性 松弛;同时,长期牵伸可改善软 组织延展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多学科交叉融合
肌肉牵伸技术涉及医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未来有望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 和紧密,有助于推动肌肉牵伸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和普及应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专业人才匮乏
肌肉牵伸技术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但目前具备 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技 术的普及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肌肉牵伸技 术有望实现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提高技术 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
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肌肉牵伸技术主要应用于运动康复和疼痛治疗等领域 ,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多领域,如老年人肌肉功能改善、残 疾人运动功能恢复等。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一技术分型根据牵拉技术来源,牵拉方式和持续时间,可以把牵拉分为以下几种。
(一)被动牵拉被动牵拉是利用外界力量如治疗者、器械或病人自身健侧肢体力量来牵拉的一种方法。
根据是否使用器械又分为手法被动牵拉和器械被动牵拉2种。
1、手法被动牵拉:治疗者对发生紧张和挛缩的组织或活动受限的关节,通过手力牵拉,并通过控制牵拉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挛缩组织的强度和关节活动范围。
手法被动牵拉是最常用的一种牵拉技术。
与关节的被动活动不同,软组织的被动牵拉是使活动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而关节被动活动是在关节活动未受限、可利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目的是维持关节现有的活动范围,但无明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
与机械被动牵拉相比,手法被动牵拉是一种短时间的牵拉,一般每次牵拉持续15-30秒,重复4-6次。
在具体应用时,常用维持性牵拉和强制性牵拉两种。
缓慢、轻手法牵拉,持续15-30秒或更长时间,称为维持性牵拉;这种牵拉不容易引起肌肉的牵拉反射和增加已被拉长了的肌肉张力,有时也称为静力性牵拉。
弹性牵拉是指大强度、短暂的“跳跃式”牵拉,这种牵拉极少用于康复治疗中,因为弹性牵拉可以迅速拉长肌梭,刺激牵拉反射,引起被牵拉的肌肉张力增加。
与维持性牵拉相比,弹性牵拉引起肌肉张力是维持性牵拉的2倍,因此,很容易引起肌肉损伤。
2、机械被动牵拉:是指借助机械装置,增加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缩短组织的一种牵拉方法。
其牵拉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而发生作用。
牵拉时间至少要20-30分钟,甚至数小时,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二)主动抑制主动抑制是指在牵拉肌肉之前,病人有意识的放松该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此时进行牵拉的阻力最小。
主动抑制技术只能放松肌肉组织中具有收缩性的结构,而对结缔组织则无影响。
这种牵拉主要用于肌肉神经支配完整,病人能自主控制的情况下,而对那些具有神经-肌肉障碍引起的肌无力,痉挛或瘫痪,则无太大作用。
肌肉牵拉术PPT课件
• • •
• •
•
• •
注意事项 (1)低强度、长时间牵伸能够提高组织耐受性,利于维持在 拉伸后的位置。 (2)低强度、长时间的徒手牵伸对患者来说较舒服,能够达 到最佳效果。 (3)高强度、长间隔的牵伸利于组织修复和肌肉酸痛的消除。 (4)徒手和自我的静态牵伸可选择15至30秒,重复8次,每 天2组。 (5)避免使用弹跳式牵伸,以免引致张力反弹性增高或拉伤 组织。 (6)利用器械的机械式牵伸,每次可维持20-30分钟。 (7)注意患者的适宜与舒适体位、治疗师的体位及操作手的 摆放位置。
肌肉牵伸术
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 刘云飞
下肢
• 定义 在上肢肢体的某一部位施加作用力, 用于牵伸关节附近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 (包括皮肤、韧带和关节囊等)的技术, 从而达到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目的。
• 适应证与禁忌证 • (1)适应证:因组织粘连、挛缩或疤痕导致软组 织失去延展性、关节活动度受限、功能受限或障碍; 肌肉无力而对侧紧绷、组织短缩;作为整体运动程 序的一部分用于预防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用于激烈 运动前后特别是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 (2)禁忌证:骨性的关节活动受限,新发骨折 或骨折未完全愈合,急性炎症或感染(红肿),关 节活动或肌肉延展时有剧痛、血肿,继发性的关节 过伸/过屈,以及有利于结构稳定、神经肌肉控制 或瘫痪等因素的短缩软组织等
• 设备与用具 • 徒手、沙袋、牵伸带、牵伸支架、滑轮等 装置
• 操作方法与步骤 对下肢各肌群进行牵伸, 基本技术参考上肢牵伸技术的操作方法及 应用技术。具体步骤包括: • 1)选择患者合适的体位; • 2)治疗师体位选择; • 3)操作者手的固定与摆放; • 4)牵伸的方向。
躯干
• 定义 指在躯干的某一部位施加作用力,用 于牵伸躯干周围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包 括皮肤、韧带和关节囊等)的技术。
肌肉牵拉技术
牵拉: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其目的旨在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 动范围。
肌肉具有收缩性和伸展性
收缩性:肌肉主动作功、长度变短的特性; 伸展性:肌肉放松,在受到外力牵拉时长度增
加的特性。
肌肉牵拉基础
高尔基腱器: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是接受牵拉 刺激的感受器。
牵拉的目的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
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
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适应症
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肌肉、 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软组织挛缩影响ADL 当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先牵
握住肘关节,下方手放在肩胛骨腋缘固定肩胛骨。 牵拉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
长肩后肌群。
增加肩后伸 增加肩水平外展 增加肩外旋 增加肩外展
徒手被动牵伸肩关节
自我牵拉肩关节
被动牵伸肘关节
牵伸前臂旋前旋后
牵伸腕关节、指关节
自我肌肉时:肌梭兴奋,刺激传入神经纤维,增 加肌张力,这一过程称为单突触牵拉反射。
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高尔基腱器兴奋,激发抑制反 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度变长。
因此进行牵拉时,牵拉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将影响到治疗效果
软组织挛缩
挛缩:经过关节的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发生 缩短,从而引起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向相反。 为避免牵拉中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
离牵引力。
牵拉的放松及抑制技术
主动抑制技术 局部放松
热疗 按摩 关节松动
【优秀文档】肌肉牵伸技术下肢牵伸技术与程序PPT
一只手握住胫骨远端并逐渐尽可能多的屈膝不 要使髋外展或旋转,使股直肌得到最大的牵伸 。
返回
股直肌牵伸
返回
一、髋部肌肉
4.髋关节外展
❖ 牵伸肌群:髋内收肌群。
❖ 牵伸目的:增加髋外展活动。
❖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 方手放在对侧大腿内侧,下方手从腘窝下 托住牵伸侧大腿。
部向后运动至最大范围,以牵伸伸髋肌群。
牵牵伸伸手 肌法群::上髋方外骨手旋固肌盆定群骨。向盆,后下方方手将倾小腿斜向内移转至动髋部患外旋者最大的范围臀,以部牵拉和髋内膝旋肌部群。,使其充分屈曲以达 到牵拉髋关节的伸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伸膝时的屈髋活动范围。
治疗师位置和操作步骤:面向患者站在被牵伸患侧,远端手握住足跟,近端手托住患肢股骨远端。 部向后运动至最大范围,以牵伸伸髋肌群。 上抬至最大范围,以牵伸髂腰肌。 治疗师位置和操作步骤:面向患者站在非牵伸侧,上方的手放在臀部固定骨盆,防止骨盆运动; 牵伸手法:保持患肢膝关节充分的伸展,另一手或另一个人帮助,沿大腿的前面固定对侧的下肢在膝0º伸展位,髋关节中立位,同时尽 量屈曲牵伸侧髋关节至最大范围。 治疗师位置与步骤:保持髋关节完全伸直,另一只手握住胫骨远端并逐渐尽可能多的屈膝不要使髋外展或旋转,使股直肌得到最大的 牵伸。 患者体位:患者俯卧,伸髋屈膝90°。 牵伸肌群:髋外旋肌群。
屈膝位伸髋肌牵伸 部向后运动至最大范围,以牵伸伸髋肌群。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返回
一、髋部肌肉
2.伸膝时的屈髋 ❖ 牵伸肌肉:腘绳肌。 ❖ 牵伸目的:增加伸膝时的屈髋活动范围。 ❖ 患者体位: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放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
一技术分型
根据牵拉技术来源,牵拉方式和持续时间,可以把牵拉分为以下几种。
(一)被动牵拉
被动牵拉是利用外界力量如治疗者、器械或病人自身健侧肢体力量来牵拉的一种方法。
根据是否使用器械又分为手法被动牵拉和器械被动牵拉2种。
1、手法被动牵拉:治疗者对发生紧张和挛缩的组织或活动受限的关节,通过手力牵拉,并通过控制牵拉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挛缩组织的强度和关节活动范围。
手法被动牵拉是最常用的一种牵拉技术。
与关节的被动活动不同,软组织的被动牵拉是使活动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而关节被动活动是在关节活动未受限、可利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目的是维持关节现有的活动范围,但无明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
与机械被动牵拉相比,手法被动牵拉是一种短时间的牵拉,一般每次牵拉持续15-30秒,重复4-6次。
在具体应用时,常用维持性牵拉和强制性牵拉两种。
缓慢、轻手法牵拉,持续15-30秒或更长时间,称为维持性牵拉;这种牵拉不容易引起肌肉的牵拉反射和增加已被拉长了的肌肉张力,有时也称为静力性牵拉。
弹性牵拉是指大强度、短暂的“跳跃式”牵拉,这种牵拉极少用于康复治疗中,因为弹性牵拉可以迅速拉长肌梭,刺激牵拉反射,引起被牵拉的肌肉张力增加。
与维持性牵拉相比,弹性牵拉引起肌肉张力是维持性牵拉的2倍,因此,很容易引起肌肉损伤。
2、机械被动牵拉:是指借助机械装置,增加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缩短组织的一种牵拉方法。
其牵拉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而发生作用。
牵拉时间至少要20-30分钟,甚至数小时,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二)主动抑制
主动抑制是指在牵拉肌肉之前,病人有意识的放松该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此时进行牵拉的阻力最小。
主动抑制技术只能放松肌肉组织中具有收缩性的结构,而对结缔组织则无影响。
这种牵拉主要用于肌肉神经支配完整,病人能自主控制的情况下,而对那些具有神经-肌肉障碍引起的肌无力,痉挛或瘫痪,则无太大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主动抑制方法有3种:①收缩--放松;②收缩-放松--收缩;③拮抗肌收缩。
分述如下。
1、收缩---放松
(1)操作步骤
① 牵拉的肌肉处于舒适的拉长位置。
② 紧张或挛缩的肌肉先进行等长抗阻收缩5-10秒,使肌肉感觉疲劳。
③ 病人主动放松肌肉。
④ 治疗者被动活动肢体通过增加的活动范围,以牵拉肌肉。
⑤ 休息几秒钟后重复上述过程。
(2)注意事项
① 在无痛状态下完成紧张肌肉的等长抗阻收缩。
② 牵拉前,紧张肌肉并非一定要进行最大强度的等长抗阻收缩,亚极量、较长时间的等长抗阻收缩可以有效的抑制紧张肌肉,也便于治疗者控制。
(3)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牵张。
① 踝背伸到适当的位置,使跖屈肌紧张。
② 治疗者一手放在小腿远端固定,一手放在足底,向足背方向施加阻力。
③ 病人跖屈抗阻等长收缩5-10秒。
④ 跖屈肌放松。
⑤ 治疗者被动将病人踝背伸,拉长跖屈肌。
2、收缩-放松--收缩
(1)操作步骤
①-③ 步骤与“收缩--放松”技术相同。
④ 紧张肌肉的拮抗肌作向心性的收缩,使肢体增加了关节活动范围。
(2)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3)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
①-③ 同“收缩--放松”技术。
④ 病人放松紧张的踝跖屈肌。
⑤ 主动作踝背伸。
3、拮抗肌收缩
(1)操作步骤
① 先把紧张的肌肉被动拉长到一个舒适的位置。
② 紧张肌肉的拮抗肌作等张收缩。
③ 对收缩肌肉施加轻微阻力,但允许关节运动。
当关节运动时,由于交互抑制的结果,紧张的肌肉可以放松。
(2)注意事项
① 避免加太大的阻力,由其可以引起紧张肌肉的张力扩散,限制关节运动或引起疼痛。
② 当肌肉痉挛限制了关节运动时,也可以用此技术。
如果病人不能在“放松--收缩”技术中完成紧张肌肉无疼痛范围内的强力收缩,用主动抑制技术很有帮助。
(3)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
① 病人将踝关节处于一个舒适的位置。
② 主动踝背伸,同时治疗者在足背处施加轻微阻力,但允许关节活动。
(三)自我牵拉
是病人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可以利用自身重量作为牵拉力量,牵拉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被动牵拉(徒手、器械)相同。
二肌肉牵拉的临床应用
(一)牵拉目的
1、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
2、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3、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4、预防或降低躯体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二)牵拉适应症
1、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2、软组织挛缩影响了日常功能活动。
3、当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先牵拉紧张的拮抗肌,再增强无力肌的力量。
(三)牵拉禁忌症
1、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如结核、感染,特别是在急性期。
2、新近发生的骨折。
3、新近发生的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有其他创伤体征存在。
4、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内。
5、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有剧痛。
6、严重的骨质疏松。
7、当挛缩或缩短的组织具有下列作用时牵拉应慎重: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或为了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力量,增加功能活动的基础,特别是截瘫或肌肉严重无力的病人。
(四)牵拉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牵拉。
过度牵拉是指牵拉力量过大,使关节活动超过了正常的活动范围。
牵拉后的肌肉酸胀,属于正常反应,但如果肌肉酸胀并持续24小时,甚至出现关节疼痛,说明牵拉力量过大。
2、避免过度牵拉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的结缔组织。
因长时间制动后,结缔组织失去了正常的张力,特别是大强度、短时间的牵拉比小强度、长时间的牵拉更容易引起损伤。
3、避免牵拉水肿组织。
水肿组织比正常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同时牵拉后水肿扩散,可以增加疼痛和肿胀。
4、避免过度牵拉肌力较弱的肌肉。
对肌力较弱的肌肉,应与肌力训练结合起来,使病人在伸展性和力量之间保持平衡。
三肌肉牵拉程序
(一)牵拉前先评估病人,了解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是软组织引起的还是关节本身所致。
根据原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果软组织是引起关节受限的主要原因,可用肌肉牵拉技术;如果是关节本身的原因,可用关节松动技术;或二者兼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先用关节松动技术,使关节内的相互关系恢复正常,再用肌肉牵拉技术。
此外,还须评估活动受限的肌肉力量,了解牵拉这些结构的可能性及实用价值。
(二)开始牵拉之前,应选择最有效或最佳的牵拉方法,并向病人解释牵拉的目的和牵拉步骤,以取得配合。
病人尽量保持在舒适、放松的体位,被牵拉部位处于抑制反射、易于牵拉的肢体位。
充分暴露牵拉部位,如有可能,应除去绷带,甲板或较多的衣服。
牵拉局部可先用热疗以增加组织的伸展性以降低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三)牵拉时,牵拉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先在关节可动范围内,缓慢的活动肢体到受限处,然后,固定关节近端,牵拉远端,以增加肌肉长度和关节范围。
(四)为了避免牵拉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离牵引力。
牵拉力量要适度、缓慢、持久,既能使软组织产生张力,又不会引起或加重疼痛。
避免跳跃性牵拉,在关节活动末端应避免弹动关节,因为刺激被牵拉肌肉的牵拉反射,反射性引起收缩。
(五)牵拉中,组织的张力会逐渐降低,当感觉到张力最低时,再稍微活动肢体或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牵拉结束前,应逐渐减弱牵拉力。
四牵拉的放松及抑制技术
(一)主动抑制技术
具体方法见本节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中的主动抑制。
(二)局部放松
1、热疗:牵拉前使组织加热,可以增加缩短组织的伸展性,加热后肌肉更容易放松和被牵拉,牵拉时病人的感觉较舒服。
2、按摩:特别是深部按摩,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肌痉挛和肌紧张。
按摩通常在热疗后进行,可以进一步改善软组织的伸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