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牵拉技术

合集下载

肌肉牵伸技术(2019)

肌肉牵伸技术(2019)
• (一)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长期制动
肌肉紧张
软组织挛 缩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14
• (二)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软组织挛缩
•初期-主动抑制技 术。避免被动牵 伸,以免增加疼 痛和肌肉紧张度。
通过反射机制
使紧张的肌 肉松弛
紧张明显好转后
被动牵伸
• 拉长挛缩肌肉, 恢复生理性肌 力平衡,增加 活动范围。
• ●前臂旋后肌——旋后肌功能障碍与外上髁炎(网球肘)症状相似。 过度地离心收缩很有可能会损伤旋后肌。特别是在肘伸直的情况 下活动,如网球反手击球,提重的手提箱或者遛狗时拉狗绳。桡神 经行走于深支行于旋后肌间,神经问题通常表现为无力,而不是疼 痛。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45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4
• (三)辅助技术
01
冷热疗法
02
手法按摩
03
夹板和支具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5
六、肌肉牵伸程序
• (一)治疗前的评估
发病原因

性质

功能状况
依据相关的评定量表,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6
• (二)牵伸方法的选择
• 积极与患者沟通,让其尽量保持在舒适、放松的体位;被牵伸部 位处于抑制反射、易于牵伸的肢体位置;充分暴露牵伸部位,如有 可能应去除绷带、夹板或较多的衣服。根据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 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由软 组织挛缩引起的,可选用肌肉牵伸技术;如果是关节本身的原因,可 选用关节松动术或两者兼顾。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牵引与牵伸技术

牵引与牵伸技术
6.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制动和复位作用。
牵伸的治疗作用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调节肌张力
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预防软组织损伤
牵伸技术的适应症
脊柱及四肢的短缩和挛缩组织的牵伸 预防畸形的发生 软组织瘢痕、粘连 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牵拉拮抗肌 体育运动前预防
牵引与牵伸的区别
牵引的主要目的是牵拉关节 牵伸的目的是牵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牵引的禁忌症
♦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强直Fra bibliotek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
松症,脊髓明显受压,脊柱及周围软组织急 性损伤。
♦重要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
瘤,妇女月经期,孕妇等。
♦急性感染性疾病。
牵伸技术的禁忌症
严重骨质疏松,骨性限制关节活动 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1个月内 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剧烈疼痛 新近骨折及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期 急性感染、炎症、结核、肿瘤、出血倾向 挛缩已造成关节固定,形成不可逆性挛缩 肌麻痹和严重肌无力患者慎用
♦前屈位颈椎牵引: 前屈0~5度最大应力作用于C4~5
◆牵引的治疗作用
1. 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和增加椎管容积,减轻对 神经根的压迫。 2. 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 3. 解除肌痉挛,疼痛缓解,促进炎症消退,有利 于病损组织的修复。
4.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调节和恢复已破坏的颈椎 和腰椎平衡
5. 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松解粘连的软组织, 的关节活动范围。
牵引
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
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 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

物理治疗学4第4章肌肉牵伸技术

物理治疗学4第4章肌肉牵伸技术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一)挛缩定义和常见病因
2. 常见病因
皮肤组织挛缩:烧伤、炎症及创伤等 结缔组织挛缩:肌腱和韧带等结缔组织受损 肌肉源性挛缩:长期制动和卧床、不良姿势和生活习惯 以及创伤后所致肌肉损伤 神经源性挛缩: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 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挛缩发生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三、牵伸的临床价值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防止软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调整肌张力、提高肌肉兴奋性 防治粘连、缓解疼痛 有效预防软组织损伤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一)挛缩定义和常见病因
1. 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理 变化,软组织适应性短缩,造成关节活动障碍 临床上通过对肌肉紧张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的评 估,一般容易诊断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4. 肩关节内旋(如图4-3)
– 患者体位:仰卧位屈肘90°,肩外展90° – 治疗师位置:站在患者被牵伸侧,内侧手置于肱
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 牵伸手法:外侧手缓慢将前臂向足部方向朝治疗
床面运动至最大范围,牵拉肩关节外旋肌群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图4-3 肩外旋肌群牵伸
物理治疗学(第2版)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陈和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四节 脊柱牵– 为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和降低肌张力,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运用外力拉长短缩或挛缩的 软组织,做轻微超过软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内的运动
、短时间牵伸更容易损伤软组织,造成关节失 稳 • 避免牵伸已出现水肿的组织和过度牵伸肌力较 弱的肌肉
第二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肌肉的拉伸

肌肉的拉伸

肌肉的拉伸一.拉伸肌肉的方法有几种?二.什么时候拉伸?三.为什么要进行拉伸?四.拉伸到什么程度?五.拉伸哪块肌肉?一.拉伸肌肉的方法有几种?1.静态拉伸:又叫静力性拉伸法,是通过有节奏的、缓慢的动作进行拉伸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长到一定程度时保持静止不动,并保持30秒左右。

因为主要是在在肌肉放松的时候进行拉伸,拉伸速度较慢,不会引起牵张反射。

对肌梭、腱梭的刺激很小。

2.动态拉伸:又叫动力性拉伸法是有节奏地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

动力性拉伸法和静力性拉伸法又分别有主动和被动训练两种方式。

1 )主动拉伸训练是运动员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拉伸练习。

2 )被动拉伸训练是运动员在外力(同伴、器械、负重等)帮助下完成的拉伸练习。

拉伸练习的效果1) 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练习方法在改善肩部柔韧性上均取得明显成效。

2) 静力性拉伸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持续性地改善被试者的柔韧性,取得的练习效果要优于动力性拉伸。

3) 静力性伸展练习是目前较理想的伸展练习方法。

与动力性伸展练习相反,静力性伸展练习要求四肢缓慢伸展,队员着重体会肌肉被拉长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防止拉伤,由于拉伸缓慢不会激发牵张反射。

动力性伸展练习引起的是肌肉牵张反射,肌纤维被暂时拉长。

如果过度牵拉肌纤维,就会导致肌纤维受损,造成肌肉弹性丧失。

牵拉练习方法:1·牵拉小腿腓肠肌—弓步后腿绷直拉腓肠肌-膝关节微微向下跪出拉2·比目鱼肌脚跟不要离地。

3·牵拉胫骨前肌—跪姿躯干微微后仰-4·牵拉股四头肌—立姿或侧卧单侧腿屈曲同侧手握持脚踝向后上侧牵拉5·牵拉腘绳肌—体前屈6·牵拉大腿内收肌、股薄肌—坐姿屈腿抵脚双手向下按压双侧膝关节7·牵拉臀大肌—仰卧位单腿屈曲抱膝,助手扶膝关节向内测压,座位单侧下肢屈曲置于对侧大腿上,同侧收扶膝躯干前倾。

8·牵拉臀大肌、臀小肌、股薄肌、腹外斜肌—坐位单侧腿屈曲脚置于对侧腿外侧,再向反方向转体。

牵伸技术PPT课件

牵伸技术PPT课件

▪ 被动牵拉 手法被动牵拉 机械被动牵拉
主动抑制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自我牵拉
2021/6/21
10
2021/6/21
11
2021/6/21
12
2021/6/21
13
2021/6/21
14
牵拉的目的
▪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
▪ 增加或恢复ROM(柔韧性) ▪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
力 ▪ 肌张力降低后增加ROM ▪ 牵拉结束时渐减牵拉力
2021/6/21
19
临床应用
2021/6/21
20
应用举例
2021/6/21
21
徒手被动牵拉肩关节
2021/6/21
22
自我牵拉肩关节
2021/6/21
23
2021/6/21
24
牵拉髂腰肌
2021/6/21
25
牵拉髋内收外展肌
2021/6/21
▪ 快速牵拉肌肉时:肌梭(肌肉的长度感受器)兴 奋,刺激传人神经纤维,增加肌肉张力,这一过 程称为单突触牵张反射。
2021/6/21
8
牵拉技术原则
▪ 进行牵拉时,注意牵拉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同时要注意不应引起剧烈疼痛
▪ 牵拉有效的标志:疼痛在牵拉后24小时减弱或消失
2021/6/21
9
牵拉技术分类
互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为肌的粘滞性,构成肌肉 拉长与回缩时的内阻力。内阻力大小影响肌肉伸 长/缩短的速度。 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当肌肉温度 升高时,肌肉的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
2021/6/21

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

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

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是一种精细而有效的锻炼腿部肌肉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加强你的下半身力量,并促进腿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腿部牵拉绳锻炼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准备工作在进行腿部牵拉绳锻炼之前,你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你的身体状态良好,没有腿部受伤或肌肉紧张的问题。

其次,在进行锻炼前,你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或慢跑,这样可以帮助你的身体逐渐进入锻炼状态。

最后,你需要一个弹性绳和一个稳定的支撑物,用以进行各种腿部牵拉动作。

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以下是五个常见的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1. 弓步牵拉- 站直,并将一只脚放在弹性绳之间,足尖向前。

保持双腿伸直,上半身保持挺直。

- 将另一只脚往后迈,使其足尖着地,脚跟抬起。

注意保持重心稳定。

- 缓慢地向下弯曲前膝,直到感到拉伸。

保持这个姿势15到30秒。

- 慢慢恢复到起始位置,然后换另一只腿重复上述动作。

2. 蹲下牵拉- 站直,将脚分开与肩同宽。

保持上半身挺直,收紧腹部肌肉。

- 将弹性绳穿过两脚之间,并抓住绳两侧。

- 慢慢蹲下,使臀部向后移动,膝盖弯曲。

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和上半身的挺直。

- 慢慢站起来并伸直膝盖,恢复到起始位置。

3. 坐姿牵拉- 坐在地上,将腿伸直并并拢,用手抓住弹性绳的两端。

- 保持上半身挺直,开始慢慢拉动弹性绳,使双脚向自己拉近。

- 当感到腿部肌肉有拉伸感时,保持这个姿势15到30秒。

- 缓慢地松开弹性绳,使腿再次伸直,返回起始位置。

然后重复。

4. 侧躺牵拉- 平躺在地上,将一只腿伸直,并将另一只腿向上抬起,弯曲至90度,脚平放在地上。

- 将弹性绳缠在抬起的脚踝处并抓住绳两端。

- 保持上半身稳定,慢慢拉动弹性绳,使抬起的腿向上侧拉伸。

- 当感到腿部肌肉有拉伸感时,保持这个姿势15到30秒。

- 缓慢松开弹性绳,使腿回到起始位置。

然后换另一只腿重复上述动作。

5. 站姿牵拉- 站立,将脚分开与肩同宽,上半身保持挺直。

肌肉牵伸技术

肌肉牵伸技术
提供受试者指导
向受试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如日常生 活中如何保持肌肉柔韧性等。
04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中应用
运动损伤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肌肉拉伤
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收缩导致 ,常见于跑步、跳跃等运动中

韧带扭伤
关节周围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 撕裂,多发生于足球、篮球等
运动中。
肌腱炎
肌腱反复摩擦或过度使用导致 炎症,常见于网球肘、跟腱炎
分类
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可分为被动牵 伸、主动牵伸和神经肌肉抑制技术等 。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 刺激肌肉感受器,引起肌肉反射 性松弛,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和 软组织延展性。
作用机制
牵伸刺激肌肉和筋膜中的感受器 ,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肌肉反射性 松弛;同时,长期牵伸可改善软 组织延展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多学科交叉融合
肌肉牵伸技术涉及医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未来有望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 和紧密,有助于推动肌肉牵伸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和普及应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专业人才匮乏
肌肉牵伸技术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但目前具备 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技 术的普及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肌肉牵伸技 术有望实现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提高技术 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
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肌肉牵伸技术主要应用于运动康复和疼痛治疗等领域 ,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多领域,如老年人肌肉功能改善、残 疾人运动功能恢复等。

肌肉牵伸技术报告范文

肌肉牵伸技术报告范文

肌肉牵伸技术报告范文引言肌肉牵伸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康复技术,在帮助肌肉放松和恢复活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肌肉牵伸的技术原理、方法和效果,以及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技术原理肌肉牵伸通过施加外力,使紧张的肌肉组织发生形变,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增加关节活动幅度的目的。

牵伸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外力的重力、其他肌肉的收缩力或外力装置来施加力量。

牵伸作用下,肌肉组织得以伸展,增加伸展后的长度,从而减轻肌肉紧张和僵硬。

牵伸方法静态牵伸静态牵伸是最常见的牵伸方法之一。

通过保持牵拉力持续施加,使肌肉组织得以伸展并保持伸展状态一段时间。

常见的静态牵伸方法包括连续性牵伸、恢复性牵伸和维持性牵伸。

连续性牵伸是通过持续施加轻度的拉力,使肌肉产生逐渐的伸展,并且逐渐延长持续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肌肉紧张、僵硬的情况,可以促进肌肉纤维的适应性改变。

恢复性牵伸是在肌肉活动之后进行的牵伸,通过延长活动后的阶段性收缩使肌肉组织放松。

这种方法适用于运动前后的肌肉预热和恢复。

维持性牵伸是在达到一定的伸展程度后,保持该伸展状态一段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和柔韧度的情况。

动态牵伸动态牵伸是通过肌肉活动产生的运动幅度刺激肌肉组织伸展的方法。

常见的动态牵伸方法包括摆臂式牵伸、摆腿式牵伸和推胸式牵伸。

动态牵伸的优势在于能够加强肌肉的收缩力和力量,并提高肌肉组织的弹性。

配套练习牵伸前后的配套练习对于提高肌肉活动能力和康复效果非常重要。

配套练习可以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等。

这些练习可以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并促进肌肉的纤维修复和再生。

效果评估肌肉牵伸的效果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节活动幅度的增加:通过测量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可以评估牵伸的效果。

- 疼痛感的减轻:通过病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可以评估疼痛感的变化。

- 肌肉的柔韧度:通过测量肌肉在伸展状态下的长度,可以评估牵伸的效果和肌肉的柔韧度改变。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一技术分型根据牵拉技术来源,牵拉方式和持续时间,可以把牵拉分为以下几种。

(一)被动牵拉被动牵拉是利用外界力量如治疗者、器械或病人自身健侧肢体力量来牵拉的一种方法。

根据是否使用器械又分为手法被动牵拉和器械被动牵拉2种。

1、手法被动牵拉:治疗者对发生紧张和挛缩的组织或活动受限的关节,通过手力牵拉,并通过控制牵拉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挛缩组织的强度和关节活动范围。

手法被动牵拉是最常用的一种牵拉技术。

与关节的被动活动不同,软组织的被动牵拉是使活动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而关节被动活动是在关节活动未受限、可利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目的是维持关节现有的活动范围,但无明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

与机械被动牵拉相比,手法被动牵拉是一种短时间的牵拉,一般每次牵拉持续15-30秒,重复4-6次。

在具体应用时,常用维持性牵拉和强制性牵拉两种。

缓慢、轻手法牵拉,持续15-30秒或更长时间,称为维持性牵拉;这种牵拉不容易引起肌肉的牵拉反射和增加已被拉长了的肌肉张力,有时也称为静力性牵拉。

弹性牵拉是指大强度、短暂的“跳跃式”牵拉,这种牵拉极少用于康复治疗中,因为弹性牵拉可以迅速拉长肌梭,刺激牵拉反射,引起被牵拉的肌肉张力增加。

与维持性牵拉相比,弹性牵拉引起肌肉张力是维持性牵拉的2倍,因此,很容易引起肌肉损伤。

2、机械被动牵拉:是指借助机械装置,增加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缩短组织的一种牵拉方法。

其牵拉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而发生作用。

牵拉时间至少要20-30分钟,甚至数小时,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二)主动抑制主动抑制是指在牵拉肌肉之前,病人有意识的放松该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此时进行牵拉的阻力最小。

主动抑制技术只能放松肌肉组织中具有收缩性的结构,而对结缔组织则无影响。

这种牵拉主要用于肌肉神经支配完整,病人能自主控制的情况下,而对那些具有神经-肌肉障碍引起的肌无力,痉挛或瘫痪,则无太大作用。

运动治疗技术—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牵伸技术方法
被动牵伸 徒手被动牵伸
被动牵伸 机械牵伸
主动牵伸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牵伸技术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其他辅助方法
检查和评估
牵伸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其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 性质、原因以及功能情况,是否有炎症性疼痛,挛缩组织处于什么阶段, 同时还要评估活动受限的肌肉肌力,其年龄、认知、身体状况如何,能否 主动参与以及预后等。
徒手牵伸程序的应用
1.治疗师位置 治疗时,治疗师应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与牵伸动作平面平行,一侧手固 定在牵伸肌肉的近端附着点,一侧手置于远端附着点。除特别说明外,凡 是靠近患者身体的手称内侧手,远离患者身体的手称外侧手;靠近患者头 部一侧的手为上方手;靠近患者足部一侧的手为下方手。其他位置术语与 标准解剖位相同,即靠近腹部为前,靠近背部为后,靠近头部为上,靠近 足部为下。
分类
当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损伤后,组织的纤维性病变而形成的挛缩称 为纤维性粘连。纤维挛缩存在时间越长,正常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 组织取代得越多,而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分类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 骨、纤维组织所替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了延长的能力,称为不可逆性挛 缩。常见于关节长期慢性炎症、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通常不能通过保 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松解。
2.牵伸具体步骤 首先将肢体缓慢移动,通过自由未受限的活动范围,直到组织的受限点, 能显感受到阻力;一侧手牢固地固定近端,另一侧手移动远端;在牵伸跨 关节肌肉时,要先实施单关节伸方法,然后再多关节牵伸,为了尽量减少 小关节承受的压力,先牵拉远端关节然后再牵拉近端关节。
3.牵伸后动作 牵伸后,在伸展的位置上冷敷牵伸后的软组织,冰敷可将牵伸时的肌肉微 创损造成的酸痛减至最低程度,但软组织在延伸的位置上冷却,比较容易维 持增加的关节活动度;无论种模式的牵伸训练,都要提供给患者在新获得 的关节活动范围做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并且通过模拟在新获得的活 动度下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巩固疗效;建立和强化拮抗肌在 新的活度范围内的肌力,以便有足够的神经肌肉控制和稳定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目的:牵伸胸部肌群。 病人体位:仰卧位,患侧肩部置于治疗床外, 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可呈屈曲位。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病人被牵伸侧,内侧 手固定肩部,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 牵伸手法:外侧手将患侧上肢朝地面方向牵 伸至最大活动范围,牵伸肩关节水平内收肌群。
第二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增加肩胛骨的活动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外旋
牵伸目的:牵伸髋内旋肌群。 病人体位:病人俯卧,伸髋屈膝90°。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病人牵伸侧,上方手按压 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外踝处。 牵伸手法:上方手固定骨盆,下方手将小腿向内 旋转至髋部外旋最大范围,以牵拉髋内旋肌群。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内收
牵伸目的:牵伸髋外展肌群。 病人体位:健侧卧位于床边,在上面的牵伸侧下肢 取伸髋位,在下面的非牵伸侧下肢取屈髋屈膝90°位。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于病人背后,上方手置于髂嵴 上固定骨盆,下方手按在牵伸侧股骨远端的外侧。 牵伸手法:上方手按压髂嵴固定骨盆,下方手缓慢 向下方做牵伸动作。
牵伸目的:牵伸股直肌,同时增加伸髋和屈膝 活动范围。
病人体位:俯卧位,牵伸侧下肢稍屈膝,非牵 伸侧下肢伸膝。
治疗师手的位置及牵伸手法:上方手保持髋关 节完全伸直,下方手握住胫骨远端向上做后伸 髋关节的动作,并逐渐尽可能多地屈膝。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外展
牵伸目的:牵伸髋内收肌群。 病人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病人牵伸侧,上方手放在 对侧大腿内侧,下方手从腘窝下托住牵伸侧大腿。 牵伸手法:上方手按压支撑病人大腿的远端,保 持对侧下肢轻度外展来固定骨盆;下方手尽可能 外展髋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拉内收肌。

肌肉牵伸技术

肌肉牵伸技术
患者姿势:俯卧 支撑前臂,抓住肱骨远端。 固定肩胛骨后缘避免代偿动作 将患者手臂移动到肩关节完全后伸的方向以延 长肩前屈肌
42
4.肩关节外旋
将肩关节外展至舒适角度(30-45度起始,终点90度) ,或将手臂放在体侧。 屈肘90度 一手抓住前臂中段的掌侧面 肩胛骨的稳定由患者躺着的床提供 将前臂转向治疗床完成肩外旋动作。这样可以充分延 长内旋肌
15
非收缩组织的机械特性
2.结缔组织的成份:3种形式的组织和非 纤维的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由旋转胶原结晶组成,抵抗 张力变形及反应组织的强度和硬度 弹性纤维:提供延展性 网状纤维:占组织绝大多数成分 基质:是含水分的有机胶质,可以降低 纤维间的摩擦,运送养分及代谢产物
16
非收缩组织的机械特性
3.非收缩组织的机械性质:与它们所含的胶原 及弹性纤维的比例相关,也与纤维的结构方向 有关。 肌腱中:胶原纤维平行排列,抵抗张力最大 皮肤中:胶原纤维任意排列,抵抗张力最弱 韧带及关节囊:胶原纤维排列介于两者之间
34
ⅴ抑制与放松
全身性放松:全身渐进式放松技巧可借意识上的努力 及思想来解除肌肉张力。方法如下: 1.将患者摆放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及舒适的姿势下,并确 定没有衣物的限制 2.使患者做深而放松的呼吸 3.要求患者主动收缩手足部远端的肌肉数秒,然后要患 者有意识的放松这些肌肉 4.建议患者试着感觉手足部的重量 5.建议患者对放松的肌肉试着感觉微温的存在 6.再进展到身体较近端的部位 7.建议患者受否能感受到整个肢体的重量及微温感,再 逐步扩充到整个身体。
43
5.肩关节内旋
肩外展于一舒适体位使肩内旋时不受胸壁阻挡 屈肘90度使前臂作为一个杠杆(旋转) 一手抓住前臂中段背侧,另一手和前臂固定肩 前方并支撑住肘关节 移动患者手臂内旋来延长外旋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部的内旋牵伸手法:内侧手固定肱骨远端, 外侧手移动前臂使肩关节内旋,将前臂向床面 被动运动至最大范围,充分拉长肩关节外旋肌 群。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5.肩关节外旋
牵伸肌群:肩内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外旋(以牵拉肩内旋 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外展患者肩关节至一舒服 的位置(30°~45°),如果肩关节稳定则外 展至90°、屈肘90°。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肩 内 收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6.增加肩旋转活动范围 患者侧坐桌旁。牵伸侧上肢屈肘90°平放在桌 上,牵伸内旋肌群时,前臂掌面离开桌面。牵 伸外旋肌群时,前臂掌面向桌面运动,牵伸肩 内旋肌群。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7.增加肩胛骨活动范围 患者靠墙站立。牵伸侧上肢外展,屈肘,肘部 接触墙壁,手放在头后面,头部转向非牵伸侧, 稍前屈。牵伸时身体稍向下蹲,使肩胛骨上旋。 也可以坐在治疗床边,牵伸侧手抓住床沿,头 转向非牵伸侧并前屈,非牵伸侧手放在头的对 侧。牵伸时双手同时反方向用力,使肩胛骨向 下运动。肩 后伸源自肌 群 自我 牵 伸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4.增加肩后伸活动范围
患者背对桌子而坐。牵伸侧上肢后伸,手放在桌上,肘、 非牵伸侧手放在肩部以固定肩关节,身体向前并向下运 动,以牵伸肩前屈肌群。
肩 前 屈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5.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当上肢外展不到90°时,可坐在桌旁。牵伸侧上肢放 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牵伸侧手放在上臂上面, 身体向下及桌子方向倾斜。
(1)软组织 (2)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3)肌肉 (4)肌梭 属于本体感受器 (5)关节活动度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 或被运动到既定运动范围的能力,即功能性 活动范围(ROM)
返回
.
三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1.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 变化,产生关节运动。又称动态收缩。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的一侧,外侧
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肩关节外旋牵伸手法:内侧手移动前臂使肩关节外旋,将前 臂向床面被动运动至最大范围,充分拉长肩关节内旋肌群。
注意:当牵拉肩内、外旋肌肉时,施加的牵拉力通过肘关节 达到肩关节,必须确保肘关节稳定、无痛和较低的牵拉强度, 尤其是骨质疏松的患者要特别当心。
返回
.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⒊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 影响
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肌 肉中能源物质缺乏,机械性创伤和生物感染 都可能降低肌肉收缩的效果 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以 及运动锻炼则提高肌肉的收缩效果
返回
.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4.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3.肩部外展 牵伸肌群:肩内收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手托 住肘部,下方手放在腋下。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肩部外展牵伸手法:上方手托住肱骨远端,将肱骨被动外展 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肩内收肌群。下方手固定肩胛骨的腋 侧缘,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外展至肩完全外展的最大范围, 以牵拉肩内收肌群。
肩内旋肌群牵伸
.
返回
一 、肩部肌肉
6.肩关节水平外展
牵伸肌群:胸肌。
牵伸目的:增加肩水平外展活动度(以牵拉胸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肩部需位于床沿,肩关节 外展60°~90 ° 。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内侧手握住 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牵伸手法:双手将移动患者上肢向地面方向被动运动肩
返回
.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㈡挛缩分类
肌静力性挛缩 瘢痕粘连 纤维性粘连 不可逆性挛缩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
第三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㈠徒手被动牵伸
1.肩部前屈 牵伸肌群:肩关节后伸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前屈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屈肘,前臂及 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 从内侧握住肘关节/肱骨远端的后方,下方手放 在肩胛骨腋缘固定肩胛骨。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1.肩部前屈 牵伸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长肩后伸 肌群。牵拉大圆肌,或者固定胸椎或骨盆上部以牵拉背阔肌。 上方的手将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前屈至肩完全屈曲的最大范围, 以牵拉肩关节后伸肌群。
返回 肩后伸肌群牵伸
肩前屈肌群牵伸
.
一、肩部肌肉
2.肩部后伸
牵伸肌群:肩关节前屈肌群。
⑹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 程
⑺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 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返回
.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㈠被动牵伸
1.手法牵伸 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2.机械牵伸 牵伸时间至少持续
20min 3.自我牵伸 又称主动牵伸
返回
.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返回
.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定义: 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应
性短缩,导致被动或主动牵伸明显的抵抗 和限制ROM。如肘屈曲挛缩;髋内收肌 挛缩。
返回
.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㈠挛缩常见的原因
由于疾病使身体某部位长期制动; 坐位工作和生活习惯; 姿势异常和肌肉失衡; 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受损; 组织创伤所导致的炎症和疼痛; 先天或后天畸形。
肩 内 收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5.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如果上肢外展超过90°,可侧对墙边站 立,牵伸侧肩外展,屈肘,前臂放在墙上, 牵伸肩内收肌群。非牵伸侧手放在肱骨近 端,固定肩关节,身体缓慢下蹲,以牵伸 肩内收肌群。
通常水平双侧内收肌均较紧,牵拉技术两 侧都可运用,也可让患者站于墙角进行自 我牵拉。
返回
.
三、肌肉牵伸程序
1.康复评估 2.选择牵伸方法 3.向患者解释牵伸目的和步骤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⑴患者体位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⑶牵伸方向
⑷牵伸强度
⑸牵伸时间
⑹牵伸疗程
⑺治疗反应
返回
.
三、肌肉牵伸程序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⑴患者体位 一般选择卧位、坐位和站立位(根 据不同牵伸方法选择)
患者体位:坐在椅上,头转向非牵伸侧,稍
向前屈,直至颈部后外侧有酸胀感。牵伸侧 上肢外展,屈肘,手放在头后部。
治疗师位置:站在患者身后牵伸侧,外侧手
从前面托住上臂远端,内侧手放在牵伸侧颈 肩部变界处。
牵伸手法:外侧手向上抬,内侧手向下压,
同时,让患者深吸气后深呼气,以牵伸提肩
胛肌。
返回
.
一、肩部肌肉
返回
.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4.附属牵伸方法 ⑴热疗 蜡疗、热敷、超声波 ⑵按摩 ⑶关节松动术 ⑷肢具 增加ROM
返回
.
五 、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2.禁忌证 3.注意事项
⑴牵伸前必须先进行康复评估 ⑵避免过度牵伸 ⑶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⑷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⑸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 ⑹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
⒈前负荷
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所加载的负荷, 称为前负荷 这种被拉长状态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前负荷反应长度对张力的影响 肌肉在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产生最大的张力
返回
.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⒉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 负荷 其不增加肌肉初长度,但能阻碍收缩时肌肉 的缩短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与收缩速度二者呈反比关 系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根据牵伸部位需要及 时调整
⑶牵伸方向 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 缩的方向相反
⑷牵伸强度 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 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
返回
.
三、肌肉牵伸程序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⑸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左 右;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肘屈肌群牵伸
返回
.
二、肘部肌肉
2.肘关节屈曲 牵伸肌群:伸肘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肘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 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托住肘部,注意固 定好肱骨。
牵伸手法:上方的手被动屈曲肘关节至最大范 围,以牵伸伸肘肌群。患者也可取坐位,手放 在颈后部。治疗者外侧手握住肘部向上牵伸, 内侧手握住腕部向下牵伸。此法对牵伸肱三头 肌长头的效果较好。
.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返回
.
一、骨骼肌生理学
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的40%; 收缩是骨骼肌最重要的生理特性; 肌纤维属永久性细胞,不能再生,一旦遭 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
返回
.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影响骨骼肌收缩力学因素主要有三个:
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内部功能状态的改变
返回
.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返回 肩内收肌群牵伸
.
肩外旋肌群牵伸
一、肩部肌肉
4.肩部的内旋 牵伸肌群:肩外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内旋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外展患者肩关节至一舒服 的位置(起始的30°或45°)或肩关节稳定在 外展90°、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的足,站在牵伸一侧。 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