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想卢梭 (2)..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

《拉奥孔》局部
为什么拉奥孔及其儿 子在极端痛苦之中不是放 声哀嚎,而仅仅是微张嘴 巴叹息?
知识背景介绍3:温克尔曼及其《古 代艺术史》
温克尔曼(1717-1768) ,卓越的艺术史家和文艺 理论家。近代欧洲第一个 对古希腊艺术进行全面、 彻底、认真、细致研究的 人,影响深远。代表作《 对各系列绘画和雕刻的反 思》(1755)、《古代艺 术史》(1764)
‚我们已经有了两个极端剧种, 那就是喜剧和悲剧。但是人不总是在 悲哀里或喜乐里,所以应该有一个介 乎喜剧和悲剧之间的剧种。” 狄德罗在此提出了怎样一种新的 戏剧样式?此前是否出现过类似 的戏剧?
何谓‚严肃喜剧‛?
‚只要题材重要,诗人格调严肃认真,剧
情发展复杂,那么即使没有诗人发噱的笑 料和令人战栗的危险,也一定有引起兴趣 的东西。而且,据我看来,由于这些行动 是生活中最普遍的行动,以这些行动为对 象的剧种应该是最有益、最具普遍性的剧 种。我把这种戏剧叫做严肃戏剧。‛
——《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
走德国民族自己的文艺之路
寓言《猴子和狐狸》
猴子吹牛皮:‚你说说看,有哪一种 动物的动作灵巧得我无法模仿!‛ 狐狸:‚那么请你告诉我,有哪种动 物下贱得会想起来要模仿你?‛
2.诗画之辨:肃清新古典主义 美学的影响
《拉奥孔:论画与诗的
界限——兼论<古代艺 术史>的若干观点》
化 激 情 为 静 穆
拉奥孔在身体上的极端痛苦“表现在面容和全身姿
势上,并不显出激烈情感”;“身体的痛苦和灵魂 的伟大仿佛经过衡量,均衡地分布于全体结构”。
莱辛的反驳1:诗与画之间的界限
A 、摹仿的媒介不同:画以空间中的 形体和颜色为符号(空间艺术),诗 以时间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时间 艺术);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想卢梭 (2)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想卢梭 (2)

留给老师的问题: 卢梭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归结于私有制 的产生,那么私有制的出现真的是一种 罪恶吗?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私有制?
中国出版的版本
• 作者: [法]卢梭著, 何兆武译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印刷时间:1963年
《社会契约论》用社会契约学说解决国家的 起源和本质问题。他强调人是生而自由平 等的,天赋人权不容剥夺。主张国家应以 人间的社会契约为支柱,实行民主共和国 形式的直接的人民政权。为了自由,人们 有权进行革命,以便恢复天赋人权。
中国出版的版本
• 作者: [法]卢梭著, 陈伟功、吴金牛译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2-1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 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 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 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壕, 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不要听信这个骗 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 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要 遭殃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
《忏悔录》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 悔录》是最早最有影响的 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 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 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 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 露风格的影响。
• 全书的主题是通过卢梭坎坷的一生控诉封 建社会对人的迫害和腐败。在这部被称为 “文学史上的奇书”的自传里,卢梭是把 自己作为标本来剖析的。他认为自己与那 些迫害他的人相比,是纯洁的。这是一个 平民出身的人对封建专制社会的大胆挑战, 也是为维护人权尊严的宣言书
(一)家庭背景
出生于现今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父亲 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 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 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 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 走,一去不返没有音讯。卢梭10岁时,他 的父亲因和别人(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 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发生了争执,最 终离开日内瓦,留下了他一个人。

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以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封建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

作为启蒙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启蒙文学,体现了启蒙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原则。

1、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唯物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主张,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性。

2、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扩大反映和描写的范围。

3、具有多样化的文学样式,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

启蒙戏剧是法国作家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哲理小说除了具有启蒙戏剧相似的特点,主要通过形象表现哲理,想读者启示某种寓意。

形式上分书信体和对话体。

4、正面地、直率地宣传作家们的主张。

启蒙文学在当时促进了封建制度瓦解和生产力的发展。

它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唤起人们从封建的、宗教的意识影响中解脱出来起了较大的作用,其对现实的揭发和批判成为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导。

但艺术上忽略对典型人物的刻画和描写,缺乏鲜明的个性描写,人物常常是启蒙思想家的传声筒。

代表作有: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卢梭的《新爱洛依丝》和《忏悔录》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大量作品。

费加罗形象的历史地位《费加罗的婚姻》是十八世纪启蒙文学时期法国作家博马舍的代表作,它的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费加罗这个艺术形象。

费加罗从事过很多职业——马夫、理发师、剧作家、经济学家等,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第三等级的人物。

费加罗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承认存在了几百年之久的封建特权,而坚决维护自己的基本人权和荣誉,表现了平民对贵族的自觉反抗。

不过,费加罗的形象有着明显的二重性。

他来自社会下层,有反对封建贵族特权的要求,同时也具有资产阶级的恶习。

因此,他有时表现出下层平民的纯朴善良,有时表现剥削阶级的刁钻圆滑。

国开一平台2022春季《外国文学基础#》形成性考核1-4题库

国开一平台2022春季《外国文学基础#》形成性考核1-4题库

1.下列关于古典主义戏剧的描述中,不对的是O单选题(4分)4分•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提倡唯心主义艺术上重视规则,恪守“三一律”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营养2.推动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产生和发展的哲学基础是一单选题(4分)4分经验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唯理主义哲学3.下列关于启蒙主义文学思想特征的表述上,不对的是单选题(4分)4分以理性作为思想尺度以自然神论或无神论去批判宗教或教会从唯物论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世界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写作题材4.下列关于启蒙主义文学艺术特征的表述上,不对的是单选题(4分)4分有着严格的艺术标准,恪守“三一律”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奥的哲学道理哲学和文学水乳交融提出并开创了市民剧的理论5.《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o单选题(4分)4分•法国作家福楼拜英国作家笛福法国作家卢梭美国作家福克纳6.对所做的百科全书般的阐释和总结,使《神曲》成为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单选题(4分)4分荷马……古罗马时期乔叟……古希腊但丁……中世纪奥古斯丁……中世纪7.文艺复兴是对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斗争。

多选题(4分)0分平民阶层……贵族制度资产阶级……封建制度资产阶级……氏族制度无产阶级……封建制度8.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单选题(4分)4分《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暴风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暴风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9.莎士比亚的悲剧虽带有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但他的悲剧不在神示与先知的怪圈中徘徊,有着鲜明的信念。

单选题(4分)4分浪漫主义人文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10.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无论是在欧洲戏剧史还是世界戏剧史上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时期伟大剧作家和诗人。

单选题(4分)4分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文艺复兴11.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学也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第六章启蒙主义文艺思想18世纪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的一百多年里,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以蒸气和机械使用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彻底摆脱封建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通过政治革命,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新兴资产阶级这一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必然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一场深刻的革命。

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正是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按照西方史学家的解释,“启蒙”即“照亮”,“启蒙运动”即“光明观念”的运动,或称思想解放的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高扬资产阶级的人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对人性的束缚与扼杀;高举理性的旗帜,反对宗教蒙昧,他们相信理性和知识是照亮人们思想、改造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力量,是建立“理性王国”的强大武器。

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原则”,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主要包括人性论和自然神论,前者视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为人之理性,遵从理性,必然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后者尊自然为神,强调以自然规律作为人的行为准则。

对于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原则”的政治内涵,恩格斯曾这样评说:“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这个永恒的理性实际上不过是恰好那时正在发展成为资产者的中等市民的理性化的知性而已”。

对自然神论,马克思也指出:“自然神论——至少对唯物主义者来说——不过是摆脱宗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罢了。

”启蒙思想家们所宣扬的“理性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意义。

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演变的方向也不尽相同。

启蒙运动发轫于荷兰,高潮在法国。

由于17世纪航海业的发展,荷兰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荷兰的哲学家们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高扬理性主义的批判精神,提倡科学,主张泛神论以批判教会神学对人的思想的束缚,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声。

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卢梭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人物介绍
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

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

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名词解释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名词解释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定义: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是指18世纪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潮流,主张通过理性思维和知识传播来改善社会的不合理和不公正之处。

•特点:1.大量运用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对迷信、愚昧和封建传统进行批判和反对。

2.强调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人人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

3.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提倡人权、自由和民主。

4.追求真实和客观,倡导写实主义文学。

5.对理性和思考的推崇,以及对传统权威的质疑。

•重要人物及作品:1.伏尔泰(Voltaire) -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性作品有《论人性》和《卡尔密被烧死》。

他批判了神权统治以及宗教对人类自由的束缚,提倡信仰自由和平等。

2.孟德斯鸠(Montesquieu) - 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作品是《论法的精神》。

他主张三权分立和政治权力的限制,对国家制度和法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3.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 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作品是《社会契约论》。

他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主张通过社会契约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4.戈培尔(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德国文学家,代表作品是《浮士德》。

该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浮士德的一生,表达了人对知识和文学追求的价值。

5.洛克(John Locke) - 英国启蒙思想家,代表作品是《人类理解论》。

他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并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和平衡。

•影响: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对后来的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社会问责制度的建立,鼓励了人们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同时,启蒙主义文学思潮也提供了对抗传统观念和权威的工具,为后来的自由主义和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艺理论[25页]

第六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艺理论[25页]
二建立市民剧的新剧种二建立市民剧的新剧种莱辛既然重视戏剧的社会功用把戏莱辛既然重视戏剧的社会功用把戏剧看作实现启蒙主义社会理想的有力手段剧看作实现启蒙主义社会理想的有力手段那他就必然要批判表现封建贵族的思想意那他就必然要批判表现封建贵族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古典主义戏剧创立符合识和审美情趣的古典主义戏剧创立符合新兴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新新兴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新型剧种
二、《拉奥孔》中的文艺思想
莱辛对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及其 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建立,在他的理论名 著《拉奥孔》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三、《汉堡剧评》的戏剧理论
在启蒙主义文艺理论中,戏剧理论占有 特别突出的地位。在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 家狄德罗冲破古典主义陈规的束缚,创立了 市民阶级的严肃剧种,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戏 剧理论;在德国,与之呼应的是莱辛。
(三)真实性与普遍性
关于戏剧创作问题,莱辛强调艺术的 真实性必须符合事物的普遍性。他认为, 戏剧创作必须真实,“不真实的东西不会 是伟大的”。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狄德罗的文艺本质论和文艺功用论。 2、狄德罗主张“情境中心说”的理由是什么? 3、莱辛认为诗与画的区别和联系各是什么?
(三)戏剧表演论:体验与表现
狄德罗晚年撰写并不断修订历时近10 年之久的《演员奇谈》,专门论述了戏剧 表演。问题的焦点是:演员表演是凭感情, 还是凭理智?
第三节 莱辛
一、生平和著作
莱辛(Lessing,1729—1781)1729年1月 22日生于卡门茨一个牧师家庭。他少年时就 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和法文,爱 好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和德国文学,并创作 了自己的第一部喜剧《年轻的学者》。
第二节 狄德罗
一、生平和著作
狄德罗(Diderot,1713—1784)1713年 10月5日生于法国朗格莱城一个刀剪作坊老 板家庭。幼年进教会学校,后来到巴黎上 学,毕业后当家庭教师,并为书商翻译文 稿。1746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 《哲学思想录》。

第六章 启蒙运动时期

第六章  启蒙运动时期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
法国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约法规定:中华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国民有人身、
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 严复将《论法的精神》 一书,以《法意》为名 译成中文出版。
卢 梭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
1.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1689-1755 孟德斯鸠是其男爵称号,他虽身为贵族,却抨击法国政治专制。主张向英国学习 采用民主制度。
⑴《波斯人信札》1721 一部融合了哲学、政治和伦理的讽刺法国的著作,伪装成150封访法的波斯人与 其国内同乡的书信,抨击各种专制形式。 ⑵《论法的精神》1784 对历史上和现实中各个民族的法律进行概括,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 法的精神:造成种种法律的因素--民族性格、整体形势、地理气候的总和。 自然法:由万物本性派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在不同条件下,自然法派生出三种政体:共和制、君主制和独裁专制。共和制是 全体(民主制)或一部分国民(贵族制)的统治;君主制是一个人按照基 本的法则,通过中介力量进行统治。专制是独裁者既不依照法律、又不通 过中介力量的任意统治。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用资 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
礼教。严复借用进化论理论,阐明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2)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

Ⅲ.英国文学
1. 笛福 Defoe 1660-1731

卢梭与启蒙思想分析

卢梭与启蒙思想分析

卢梭与启蒙思想分析作者:杨碧涵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20期摘要:启蒙思想作为一场以理性出发构文明形态的思想革命,卢梭敏锐的洞察到启蒙思想内部所存在的危机,并基于他所提出的“自然学说”对启蒙思想中过度夸大理性的理念展开激烈批判,并试图调和科学理性与道德间的矛盾,从而构建新的人类社会模式。

关键词:启蒙思想;卢梭;自然学说启蒙运动作为欧洲历史上自文艺复兴后的一场思想和社会革命,以让个人享有自由的权利为目的。

在启蒙思想家的眼中,统治者用强硬的制度和异化了的宗教思想使人失去自由,受其控制。

究其原因在于人的无知,无知带来了恐惧、愚昧、迷信和盲从。

所以,启蒙思想家坚信,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让人解除无知的状态,而摆脱无知的途径就是人可以运用理性思维认识自身,认识世界,从而获得自我的解放。

随着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启蒙思想家试图将理性进一步发展,运用到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当以伏尔泰为首的思想家对科学和理性的发展必将实现人类社会高度自由这一观念充满信心之时,卢梭以其截然不同的观念向大多启蒙思想家提出反对,提倡“归复自然”理念。

卢梭认为个体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科学理性只在乎物质利益而忽略人的精神层面,容易导致个体迷失心智,道德沦丧。

而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当个体一味的追求物质财富时,人的精神状态会是一种“无根状况”。

由此卢梭认为,科学理性虽然能够帮助个体摆脱物质的贫困,但永远无法满足个体的精神世界。

在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一书中,就曾严厉地批评:“科学不仅没有促进精神进步,反而导致了道德沦丧。

”卢梭在此时就已然意识到,启蒙运动的弊端就在于没有意识到道德价值对科学理性具有基础性的建构意义。

进而阐述倘若启蒙思想始终无法克服自身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缺陷,将会走向灭亡。

所以卢梭表示,既然理性启蒙无法实现启蒙理想,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启蒙内部展开一场对理性启蒙本身的启蒙。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卢梭意识到理性思想之所以不能使人类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关键在于:当启蒙者在用科学解放人性时,忽视了科学也会随之产生负面效应—扭曲人的天性,并逐步使理性变为道德堕落的根源。

西方文论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

西方文论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
他认为戏剧使人耽于娱乐;在效果上与美 德不兼容;在经济上耗费时间和金钱;并 进一步全盘否定演员。
三、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的卓越领导人,有综合精神的 优秀学者。最为典型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他强调模仿,主要是模仿自然。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强调模仿古人和贵 族的生活趣味与情调,布瓦洛要人们认识 研究都市宫廷。
为了证明诗与艺术的合理性,为了修正唯理 主义哲学忽视感性的思想偏向,同时为了填 补由于忽视感性而造成的知识的空白,鲍姆 嘉通决心建立一门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
人类的心理活动:
知——理性认识的学问——逻辑学 意——道德活动的学问——伦理学 情——感性认识的学问——审美学(感受学)
他从抽象演绎出发来讨论诗,对后世诗学 产生影响。
他对古典主义持彻底批判的态度。
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卢梭从科学和艺术的历 史经验和自身特征两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和艺术的 作用是伤风败俗的。使人灵魂腐败,懈怠并贪图享乐。
其次,他从科学艺术自身特征出发,论证其伤风 败俗的地方。他认为科学与艺术出自人类的罪恶; 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错误对人有害;科学艺术目的 虚幻,滋生懒惰与虚荣;还虚饰精神,腐蚀判断。
他定义诗为“一种完善的感性谈论,诗法 就是诗的科学,诗的艺术就是用诗的特有 构思方式创作作品,诗人则是指能欣赏诗 意的人”。
他认为诗的要素是感性表象、作为符号的 词和两者关联,在强调诗的审美价值。
鲍姆嘉通强调的“表象”就是意象,通过 感动而由感性印象再生并激起情感。意象 越明晰,越有诗意。
(法国)百科全书学派: 《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 艺大词典》,1751—1780,狄德罗、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爱尔维修 等。向民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以启 迪民众的心灵,宣扬天赋人权、自由、 平等。

关于卢梭的思想

关于卢梭的思想

关于卢梭的思想在高中学习法国启蒙运动时对于卢梭就感觉很好奇,觉得他的思想很激进,当然这里的激进并不是贬义词,同时因为课外的一些了解,又觉得这个人有些矛盾,但一直没有很深入的去了解,去探索,趁着这个机会就更近一步的去拜读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

卢梭的全名是让·雅克·卢梭,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1712年6月1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

母亲因生他难产而死,父亲在其十岁时被逐放,卢梭变得孤苦伶仃,开始谋生生活,先后做过律师书记,雕刻匠学徒。

在16岁时,他离开了日内瓦。

后来经过一位朋友认识了华伦夫人,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最后,她做了他的情妇和养母。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

卢梭听从华伦夫人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

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

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

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

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

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

“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

华伦夫人的嗓子轻柔动人,还会弹琴,她常教卢梭唱歌,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

后来卢梭去神学院学习,华伦夫人送他音乐方面的书。

卢梭在神学院除学习外,经常带着歌谱,练习歌唱。

华伦夫人认为卢梭对音乐感兴趣且有天赋,有意让他朝音乐方面发展,这使他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不断地自学和研究,想出一种用数字代替音符的简易记谱法,即以数字1234567来代替Do、Re、Mi、Fa、So、La、Si音阶,并写出了具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音乐记谱法》,希望借此革新音乐世界,同时还撰写了《现代音乐论文》。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郭晓蓉(内蒙古大学,01004025,哲学学院2010级)关键字:社会契约论;自由民主;人民主权;自然状态主要内容:卢梭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也对后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更是为许多人所喜爱,被广为流传。

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卢梭“使我双目重光”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卢梭的启示。

可见,卢梭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卢梭可以说能够超过德国所有的天才,连著名的莱辛(Lesing)、赫德(Herder)、歌德(Goethe)和席勒(Schiller)都是他的崇拜者。

他是法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是启蒙运动的卓越的代表之一。

卢梭的一生耐人寻味,要了解他,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一、卢梭的生平在那黑暗的中世纪之末、近代社会肇始不久的时代里,卢梭敢于在政治社会制度方面、自由平等权利方面超越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历经来自包括朋友在内的多方的诽谤,官方的焚书与追捕,民众的骚扰(他曾遭到石头甚至手枪的威胁),终使他晚年处于阴影之中,以致精神的错乱,这一切都与他生存的环境与经历有关。

卢梭在1712年6月28号出生在“日内瓦共和帮”。

他是一个被迫从法国逃离的新基督教的后裔。

他的父亲是一个制表匠,很仁慈,但脾气暴躁,他是个冒险者和游荡者的结合体,而且酷爱读书。

卢梭的母亲在他生下来便难产而死。

所以在卢梭的一生中他受他的父亲的影响巨大。

因此,他常常和他的父亲一起读书,甚至到深夜。

他阅读极其广泛,从古希腊的今典著作到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到自然科学读物他都有涉及。

卢梭热爱日内瓦,也热爱法国,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法国度过的。

在卢梭10岁的时候,他从被收养的人的家中出走,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华伦夫人,并在她家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人分手后,在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和百科全书派还有休谟有来往。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 培根(F. Bacon,1561-1626)作为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 奠基人,总结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成就,提出了“知识 就是力量”的口号。强调观察和实验的归纳方法,肯定 认识的实践功能。把人类知解力分为记忆、想象和理智 这三种活动。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继承了培 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思想,建立了自己的经验主义的 认识论体系。他指出,人的认识本身是一张“白纸”, 在它的上面没有任何标记,没有任何观念,“我们的一 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 的。”[1] [1] 转引自《西方哲学史》上册,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3年版,第563页。
虽然同为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同伏尔 泰、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在思想上存在较为 明显的差异。伏尔泰和狄德罗更多地强调理 性,而自然”。与伏 尔泰相比,卢梭更要激进得多,彻底得多, 也正是由于卢梭对古典主义的彻底批判姿态, 他成为法国启蒙思想的标志性人物。
与柏拉图对“诗”的否定相类似,卢梭认为艺术使人 浪费时间去追求虚饰,沉湎于怠惰和奢侈,以致灵魂 被腐蚀、风化解体,趣味低劣。他特别谴责了悲剧和 喜剧,说它们无补于道德风尚。但与柏拉图不同的是, 柏拉图是站在贵族统治的阶级立场上否定艺术,要求 艺术为政治服务。而卢梭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否 定过去讴歌帝王将相、为贵族服务的艺术作品,认为 它们有害于人民和社会。他还进一步将文明与自然对 立起来,认为人天生是善良的,是文明把人教坏了。 所以推崇太古时代的淳朴景象,提出“回到自然去” 的著名口号。他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例,批评雅典以科 学和艺术培养人的礼仪和雅趣,贻害和腐化后世;而 斯巴达则将艺术家和科学家一并赶出了城邦,从而保 持了淳朴和古老的风俗和德行。
史诗与民族 史诗之为史诗,在于它深刻地反映或体现了世界各 民族的共性或普遍性,任何有意义的东西都属于世 界上所有的民族。这种共性集中在情节上。伏尔泰 说各民族都认为单一而简单的情节比混在一起互不 相关的冒险事迹,更能使人感到愉快。情节应该是 轻松而逐步展开的,而且不使人产生厌倦之感。在 主导情节基础上适当加一些插曲,是为人们所普遍 喜爱的。据此,伏尔泰肯定在文学上有为所有民族 共同接受的关于鉴赏趣味的准则,而且认为这样的 准则有很多。

第六讲 卢梭

第六讲 卢梭

瑞士卢梭纪念碑
核心:回归自然 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 城市文明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 儿童15岁之前到农村受教育 教育对象:城市富人子弟
讨论:农村与城市何者更适合作为教育的场所?
形成人的三种教育(另一种论述角度) 自然: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完全不可控) 事物:外在的经验(部分可控) 人:他人的教导(完全可控)
良好的教育=三者的协调一致 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均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
定义: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尊重儿童的个 性。又称“消极教育”。
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人
独立自主
遵从平等 自由、能力极高
自食其力
实质:资产阶级新人
“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 不是武士,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 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
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
育 爱弥儿系卢梭虚构的出身名门的孤儿 康德的破例
你认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为什么?
可能的线索
人之初、性本善 儿童是天生的自私自利者,总是想独占食物和妈妈
的爱
性善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 里,就全变坏了。”
自爱心与怜悯心 良心(恶劣的教育与罪恶的社会使其泯灭) 与宗教的原罪说针锋相对
感觉论
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重视儿童感官训练,反对用书本代替感官
猛烈抨击封建教育对人的 天性、对儿童个性的压抑 和摧残
反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 自由
反对呆读死记和体罚盛行 的经院式教育
反对当时城市富人子弟的 教育
要求教育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遵循自然而施教, 成为近代儿童研究的先行者及内发论的一代宗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回答是:
“返回自然”的口号,目的在于用古 朴与现实的虚伪和不平等比较,用 理想的自然社会来否定腐朽黑暗的 现实社会,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作 为一个启蒙思想家追求理想王国、 张扬个性自由解放的社会理想。
当然,卢梭所说的“自然状态”,并 不是原始社会,而是由订立契约组成的、 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平等、自由的国家, 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自然思想 是他基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产生的一种 社会理想。
卢 梭 故 居 ---日 内 瓦
(二)成长经历 1、父亲走后,他到舅舅家寄住两年, 这期间,舅舅也曾把他送到一个牧师处 学习古典语文、绘图和数学。 2、在他12岁时,就去当学徒,先跟一 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 了苛待。 3、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 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 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文艺思想之一: 对科学艺术的否定与批判
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强调,艺术与科 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 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 人的自由。他总觉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 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 妒、畏惧和怀疑。
论《论科学与艺术》手稿
印象深刻的句子
1、“我们的灵魂是随着我们的科学 和我们的我们的艺术之臻于完美而 越发腐败” 2、“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 的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失了”
读书的爱好:
• 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 饭后互相朗读。有时通宵达旦地读,有次父亲听 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 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 •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 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 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 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
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 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 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 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 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 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 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
自己解决的问题: 如何评价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 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 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 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这样 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 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 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 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 比这个人更好!”
中国出版的版本
• 作者: [法]卢梭著, 陈伟功、吴金牛译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 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 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 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壕, 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不要听信这个骗 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 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要 遭殃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
(三)成名
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
1、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 狄德罗认识,并从 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最重要的 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但 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紧张。 2、1750年卢梭对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赢得 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因此成为巴黎名人。 3、随后他又写出了许多其它著作,包括《爱弥 尔》(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 《忏悔录》,1761年《新爱洛琦丝》。 4、卢梭对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剧: 《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想
第五组:张丹丹 殷昭君 张友萍
卢梭
个人简介 文艺思想 政治思想
《忏悔录》
一、卢梭的个人简介
卢梭:全名让-雅克· 卢梭,1712年6月 28日 --- 1778年7月2日,是瑞士裔的 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政治理 论家和作曲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 的思想先驱,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 代表人物之一。
文艺思想之二: “返回自然”的口号
卢梭认为在社会国家出现前的自然状态下, 一切人都是自由、平等和善良的,但自从出 现了私有财产,人类便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富欺贫、强凌弱。卢梭断定,所有这一切灾 祸,都是私有财产造成的。有了私有财产, 便产生了文明社会,便出现了人压迫人的现 象,发展到专制政治阶段,即封建君主专制 时期,不平等达到了顶点。因此,他强调人 类应当“回归自然”,归复到“自然状态” 下面去。
《忏悔录》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 悔录》是最早最有影响的 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 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 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 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 露风格的影响。
• 全书的主题是通过卢梭坎坷的一生控诉封 建社会对人的迫害和腐败。在这部被称为 “文学史上的奇书”的自传里,卢梭是把 自己作为标本来剖析的。他认为自己与那 些迫害他的人相比,是纯洁的。这是一个 平民出身的人对封建专制社会的大胆挑战, 也是为维护人权尊严的宣言书
印象深刻的句子
3、“自从学者从我们中间出现以后, 好人就不见了。从前罗马人是安 心实践德行的,但他们开始研究 德行后,一切就不见了。从前罗 马人是安心实践德行的,但他们 开始研究德行后,一切都完了”
讨论解决的问题: 如何评价卢梭对科学与艺术的批 判与否定?
自己解决的问题: 如何评价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 讨论解决的问题: 如何评价卢梭批判与否定艺术的观点? 留给老师的问题: 卢梭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归结于私有制的产生, 那么私有制的出现真的是一种罪恶吗?我们应该 如何评价私有制?
教育思想
• 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据此, 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是卢梭 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 • 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 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爱弥儿》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爱弥儿》卷首语
• 观点:腐朽的社会文明,即封建社会和封 建文化教育是损害人的自然本性的根源。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 对策:“返回自然”的口号,用自然社会 对抗封建社会。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认为 应当重新教育封建主,贵族和懒汉,正确 的教育他们的儿童,只有这样才能根治社 会的弊病。
留给老师的问题: 卢梭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归结于私有制 的产生,那么私有制的出现真的是一种 罪恶吗?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私有制?
中国出版的版本
• 作者: [法]卢梭著, 何兆武译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印刷时间:1963年
《社会契约论》用社会契约学说解决国家的 起源和本质问题。他强调人是生而自由平 等的,天赋人权不容剥夺。主张国家应以 人间的社会契约为支柱,实行民主共和国 形式的直接的人民政权。为了自由,人们 有权进行革命,以便恢复天赋人权。
(四)和朋友出现分歧
从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 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虽然起初法 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 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 尼· 狄德罗和 让· 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 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与伏尔泰反目
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 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 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成了终生 的仇敌。此外卢梭属于情感主义,与伏 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的理性主义,形 成了鲜明的对照。他的一些同事开始疏 远他,大约在这个时期,他患了明显的 偏执狂症。虽然有些人对他表示友好, 但他却采取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同他们 每个人都争吵过。
(六)逝世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 分裂症”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 维拉去世(恰与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 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 狗扑伤践踏。 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 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 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的棺椁
卢梭的塑像
文艺思想之三: 对个性与真情的呼唤
卢梭认为:大自然是人类真正的故乡,人只 有回到自然的怀抱,灵魂才能得到净化, 情感才能获得自由。他将艺术抒发情感与 追求个性解放联系起来,认为只有人的本 性和情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真正顺 应自然而避免恶习和偏见的影响,文艺作 品充分表现这种个性和情感,才能有利于 发挥艺术的教育作用。
(五)感情生活
• 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 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 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 多重角色。 •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 居。对于戴莱斯,卢梭同样抱有多种复杂的 感情。戴莱斯陪伴卢梭走完了后半程人生, 卢梭只是在晚年和其举行了一个极为简单的 形式上的婚礼。戴莱斯为卢梭共生育了五个 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而 卢梭只是在后来草草地寻找了一下他留了标 签的第一个孩子。
(一)家庭背景
出生于现今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父亲 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 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 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 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 走,一去不返没有音讯。卢梭10岁时,他 的父亲因和别人(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 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发生了争执,最 终离开日内瓦,留下了他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