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综合征幻灯片
合集下载
低颅压综合症 ppt课件
①Mo nr o - Ke lli e 假说来进行解释 , 即脑组织体积 、 脑脊液容量和颅内血容量的总和 是不变的 。低颅压时脑脊液容量减少 , 而脑组织体积相对固定不变 , 因此颅内血容量增 加 , 以静脉系统的代偿性扩张为主 , 而静脉系统的扩张只能表现在硬脑膜和静脉窦上 ②体位性头痛 , 由于 CSF 水垫的缓冲作用减弱或消失 ,因重力关系脑组织下沉 , 使脑底 部硬脑膜 、 动脉 、 静脉和神经被压在凹凸不平的颅底骨上 , 特别是前后颅凹更明显 ,
亦有报道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基底池
和皮质沟回狭窄 , 是一种暂时的可逆现象 , 可能与 脑水肿有关, 在临床症状消失后此征象消失。
约10 %的病人出现硬膜下血肿。
10 ppt课件 强化增强扫描脑膜无增强与 CT 的敏感性较低有
SIH的影像学表现
头颅MRI 表现 1. 硬脑膜增厚 T2WI 可见略高信号的硬脑膜呈轻度广泛均匀增厚。 2. 脑膜异常增强
ppt课件 7
SIH的临床表现
体检
一般无明确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 也可以发现颅神经
一过性麻痹、颈神经牵拉、脑血管痉挛的体征。
ppt课件
8
腰椎穿刺
CSF 压力低于60mm H2O
轻度白细胞增高,蛋白含量增高
红细胞可轻度增高
ppt课件
9
SIH的影像学表现
•
头颅CT 表现
大多数报道SIH 病人的头颅CT 正常。
ppt课件 2
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① 腰穿(麻) 后,脑脊液外漏或渗出,致脑脊液减少 ② 脑外伤后引起脑脊液的漏出或闭合伤致脉络膜的功能障碍脑脊液分泌减少 ③ 中毒疾患见于巴比妥类中毒的早期,服用噻吩嗪类抗精神病药物,若观察处理 不够及时周详亦可陷入低颅压
低颅压综合征【疼痛科】 ppt课件
ppt课件
5
颅内压
颅内压,是颅腔内脑脊液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 mmH2O,儿童为50-100mmH2O。
成人颅腔容量基本恒定。 内容物:脑脊液(10%)
血液(2%-11%) 脑组织(80%) 正常情况下,三种内容物总量基本恒定,可调节范围小。
ppt课件
6
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CSF)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 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是充满脑室系统、 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各种浓 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 功能上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 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
低颅压综合征
疼痛科
ppt课件
1
青年女性,曾在某诊所行腰部神经阻滞,数日后出现显 著体位性头痛,坐立、站位时头痛明显,平卧后头痛减 轻
无头晕、恶心、呕吐、耳鸣,无四肢不适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3天后头痛症状减轻,来我科门诊复诊
诊断:低颅压综合征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颅内压
脑脊液循环
概述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ppt课件
15
(2)脑组织结构移位:表现为中脑导水管开口位置下移、 小脑扁桃体下疝、脑干腹侧压向斜坡。桥前池明显狭窄、 视神经视交叉受牵拉而向下移位;鞍上池消失、脑垂体受 压。上述现象均提示脑干向下移位,统称“下垂脑”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深入研究病因和 病理机制
未来展望: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预后
研究方向:寻找更有效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
关注领域:加强预防措施和 公众教育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起效 快、操作简便,缺点是 可能产生副作用和依赖 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外 伤后低颅压综 合征的有效治 疗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 快速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通常 采用硬膜外血 贴法,通过将 自体血液贴敷 于硬膜外腔, 增加颅内压,
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的优 点在于见效快, 疗效显著,但 也有一定的风 险和并发症, 需要严格掌握 适应症和手术
YOUR LOGO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02.
外伤后低颅压综 合征概述
03.
外伤后低颅压综 合征的治疗方法
04.
外伤后低颅压综 合征的预防和护 理
05.
外伤后低颅压 综合征的案例 分析和经验分 享
06.
外伤后低颅压 综合征的最新 研究进展和未 来展望
教训反思:分析 治疗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和 注意事项
案例启示:总结 案例对临床实践 的启示,强调医 生对患者病情的 全面了解和准确 判断
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护理建议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监测颅内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调整姿势: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突然站立或坐起,尽量保持平卧或侧卧的姿势。 控制水分摄入:患者应适量饮水,避免过度摄入液体导致颅内压波动。 心理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C低颅压综合征》幻灯片
《C低颅压综合征》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概念
低颅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是一组由 多种引起、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 60 mmH2O(1 mmH2O=0.0098 kPa) 时产生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低 颅压综合征分原发性、继发性。
第一次CT检查
第二次CT检查
MR检查结果
脑脊液压力高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放置使 红细胞沉淀后脑脊液呈草黄色
也可引起下垂脑,静脉窦可扩张,但无硬膜 强化。
鉴别诊断
脑膜炎
头颅MRI
① 脑膜增强 : 头MRI轧强化扫描时出现硬脑膜增强, 这是低颅压肯定而共有的现象。其特点为大脑凸面和 小脑幕的脑膜呈弥漫的、连续的线形增强,侧裂及脑 干外表的脑膜无增强。目前,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其 机制是由于低颅压时脑脊液减少,硬脑膜〔主要是静 脉〕代偿性扩张,通透性增加,因此轧在硬脑膜血管 及间质聚集。脑膜增强为可逆性的,当病症减轻或消 失时,它们也会减轻或消失。临床上应注意在脑膜炎 症、硬膜下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鞘内化疗后、颅 脑手术后,脑膜癌或神经肉芽肿时也会出现脑膜的增 强;脑膜炎时的脑膜增强不应局限于幕上或硬脑膜, 它可以是局限性地增强,软脑膜也可受累。其病理根 底是脑膜的增厚和纤维化,所以炎症好转后脑膜增强 的现象仍长期存在,与低颅压所致的脑膜增强不同。
病因
• 目前还不清楚,有以下几种说法:
➢ ①下丘脑功能紊乱,脉络丛血管舒缩功能失 调,导致脑脊液生成减少
➢ ②矢状窦及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亢进 ➢ ③潜在的脑脊液漏 ➢ ④脉络丛钙化 ➢ 亦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劳累、饮酒后使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概念
低颅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是一组由 多种引起、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 60 mmH2O(1 mmH2O=0.0098 kPa) 时产生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低 颅压综合征分原发性、继发性。
第一次CT检查
第二次CT检查
MR检查结果
脑脊液压力高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放置使 红细胞沉淀后脑脊液呈草黄色
也可引起下垂脑,静脉窦可扩张,但无硬膜 强化。
鉴别诊断
脑膜炎
头颅MRI
① 脑膜增强 : 头MRI轧强化扫描时出现硬脑膜增强, 这是低颅压肯定而共有的现象。其特点为大脑凸面和 小脑幕的脑膜呈弥漫的、连续的线形增强,侧裂及脑 干外表的脑膜无增强。目前,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其 机制是由于低颅压时脑脊液减少,硬脑膜〔主要是静 脉〕代偿性扩张,通透性增加,因此轧在硬脑膜血管 及间质聚集。脑膜增强为可逆性的,当病症减轻或消 失时,它们也会减轻或消失。临床上应注意在脑膜炎 症、硬膜下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鞘内化疗后、颅 脑手术后,脑膜癌或神经肉芽肿时也会出现脑膜的增 强;脑膜炎时的脑膜增强不应局限于幕上或硬脑膜, 它可以是局限性地增强,软脑膜也可受累。其病理根 底是脑膜的增厚和纤维化,所以炎症好转后脑膜增强 的现象仍长期存在,与低颅压所致的脑膜增强不同。
病因
• 目前还不清楚,有以下几种说法:
➢ ①下丘脑功能紊乱,脉络丛血管舒缩功能失 调,导致脑脊液生成减少
➢ ②矢状窦及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亢进 ➢ ③潜在的脑脊液漏 ➢ ④脉络丛钙化 ➢ 亦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劳累、饮酒后使
低颅压综合征随访最新ppt课件
脑下垂
? 中脑导水管开口位置下移 ? 小脑扁桃体下疝 ? 脑干腹侧压向斜坡,桥前
池明显狭窄 ? 视神经、视交叉牵拉向下
移位 ? 鞍上池消失,脑垂体受压
M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现
? 硬膜下积液 ,约占 10%,多为双侧,累及额 顶部 与低颅压引起 颅内静脉扩张、血液外渗 有 关;硬膜内侧面与蛛网膜间缺乏紧密连接, 易 随脑脊液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发生硬膜下积 液
? 增强:增厚的大脑镰、小脑幕、大脑凸 面的硬脑膜弥漫性、均匀、线样强化, 无结节状强化,脉络丛有强化,幕上、 幕下均可受累,但侧裂池、脑干表面的 硬脑膜及软脑膜无强化
MRI 表现
? 垂体是富有血管的器官,低颅压时静脉淤血 可引起垂体增大,一般是可逆性的,低颅压 纠正后可恢复
? 脑下垂,一般为轻度,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 骨大孔水平,少数疝达C1、C2水平,桥前池 和鞍上池变窄,脑室缩小,视交叉变平或下 移,后颅窝结构拥挤
癌脑膜转移
脑下垂
? 中脑导水管开口位置下移 ? 小脑扁桃体下疝 ? 脑干腹侧压向斜坡,桥前池明显狭窄 ? 视神经、视交叉牵拉向下移位 ? 鞍上池消失,脑垂体受压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 正常硬脑膜 血管内皮因缺乏紧密连接在增强扫描时 可出现纤细、光滑、不连续 的线样强化影
? 异常强化表现为 连续较长增粗的 曲线样或结节状, 位于大脑表面,紧贴颅骨内板或沿大脑镰和小脑幕 走行
? 一般脑膜强化长度 超过3cm时,应高度怀疑异常强 化
脑膜炎
? MR表现软脑膜及邻近脑组织呈长T1长T2信号, DWI脑表面可见点状或条状高信号,增强扫 描软脑膜和脑表面呈曲线样或脑回样强化
? MRI表现T1呈稍高信号,T2呈高信号,晚期 在鞍区、侧裂池等部位可见不规则斑点状钙 化影
疑难病例讨论-低颅压综合征ppt课件
2019/9/9
16
入院诊断
定位依据
硬脑膜或脑膜中的血管:患者头痛、伴有干呕,查体 提示颈强直
定性依据
中年女性,急性起病,临床以突发头痛伴恶心为主要 特征,平卧位头痛可部分缓解,查体可见颈强直
2019/9/9
17
现在你的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毒性脑炎? 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检查?
2019/9/9
14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2019/9/9
15
入院查体
全身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部皮 肤发红,散在较多痤疮,心肺腹查体无异常。
专科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活动检查无异 常。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2.5mm,直接间接对光 反射灵敏,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颈强直,四肢肌力肌张 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粗测深浅感觉及共济运动无异 常,双侧病例征阴性。克氏征、布氏征阴性。
颅底硬脑膜、硬脑膜中的动脉、软脑膜及蛛网膜之中 的动脉、大脑镰、小脑幕
颅外痛敏结构
颅骨骨膜、帽状腱膜、头皮及皮下组织
头颈部肌肉、颅外动脉及C2、3
五官、鼻窦、口鼻腔黏膜
2019/9/9
3
头痛的病因
颅内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梗塞、脑膜炎、外伤等) 全身性疾病(发热、癫痫发作后、鼻窦炎、弱视和屈光不
2019/9/9
18
入院检查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免疫指 标、凝血功能、自身抗体谱检查无异常。
物理检查: 心电图正常。 胸部CT:双肺下叶陈旧性病变,双侧胸膜局部增厚 头颅CTA:头颈部CTA未见明显异常,双上颌窦、筛窦 炎。
2019/9/9
低颅压综合症PPT课件
二、SIH的临床表现
头痛 正常情况下,人脑约重1500克,悬浮在水中 则重48克,可见脑脊液对脑组织的衬垫作用是多么 重要。脑脊液包绕脊髓,形成保护性水垫,对外界 的、震动与冲击起着机械缓冲的作用。低颅压时, 脑脊液的衬垫作用减弱、消失,脑穹窿向下移位, 引起:①颅内疼痛敏感结构被压在高低不平的颅底 骨上.这些敏感结构包括脑底部的硬脑膜动脉、静 脉和神经等,还可影响到第5、9、10对颅神经而产 生疼痛;②斜坡的基底静脉丛及相通的静脉和静脉 窦受压,②颅顶部静脉和颅内其它结构受牵拉.从 而产生头痛。头痛位于颞枕部,有时波及全头或向 肩、项部放射,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 消失。
临床检查可发现病人有心动过缓、眼球震颤、 展神经麻痹、双鼻视野缺损、颈强直及轻度意 识障碍。 SIH脑脊液检查时许多病人卧位腰穿测不到 CSF开放压力,而立位开放压力也常小于 40mmH20:但在一些有脑脊液漏的病人中CSF 压力可在正常范围内。这些病人在治疗后随着 症状的好转.CSF压力有所上升但仍在正常范 围内.因此认为CSF的量比其压力对病人的影 响更大,对于同一个病人其CSF压力有时也可 能是变化的.这预示着脑脊液漏可能是间断性 的。
一、SI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938年Schaltenb rand首次报道并提出了 SIH的三个可能发病机制:⑦CSF的产生过 少:②CSF的过度吸收*③脑(脊)膜小的撕 裂造成的CSF漏. 有学者认为脉络丛功能紊乱将导致CSF产 生过少可能引起低颅压和脑、脑膜充血: 至今为止.支持这一理论的唯一证据就是 SIH病人CSF蛋白和红细胞含量增加。
其它症状 除了头痛之外,患者还可伴有恶心、 呕吐、眩晕、耳鸣、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复 槐、畏光、听力改变、颈项僵直等。低颅压时 脑在颅腔中的相对位置的改变,使脑干腹部受 压.影响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出现恶心、呕 吐、眩晕、耳鸣及听力下降等症状。脑移位还 牵拉视神经,引起视力障碍 ,复视,视野缺损 等症状和体征。约23%的患者可出现视觉障碍。 脑移位还可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甚至产生 Chiari’s畸形.压迫颈神经.所以会出现颈项牵 拉感、僵硬和颈强直.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预防性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预防外伤后低颅压 综合征的发生
手术时机:外伤后早期,颅内 压尚未明显升高时
手术方法:颅骨修补术、硬膜 修补术等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 免感染,定期复查颅内压情况
预防性康复治疗
早期识别:及时发现外伤后低颅 压综合征的早期症状
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如平衡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水剂、止痛药等
生活指导:指导患者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剧烈
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 持,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
治疗效果
护理要点
保持卧床休息,避免 剧烈活动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止窒息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加强营养支持,促进 伤口愈合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 冷敷等,帮助缓解疼痛和 肿胀
运动疗法:如步行、跑步、 游泳等,帮助恢复肌肉力 量和关节活动度
心理治疗:如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等,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药物治疗:如止痛药、抗 炎药等,帮助缓解疼痛和 炎症
康复护理:如定期监测血 压、血糖等,确保患者身 体健康
早期治疗: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如使用甘露醇等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预后评估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影像学检查:CT、MRI等,观察颅内压、脑组织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电解质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如症状缓解、颅内压恢复正常等 预后因素: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评估预后情况
药物治疗
2024年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护理查房PPT
诊断过程: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确诊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预后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预后评估等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护理计划:根据治疗方案,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活动、休息等方面的护理。
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观察头痛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
观察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瞳孔等体征的变化
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体位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和舒适度,调整患者体位,如平卧、侧卧、半卧等。
监测患者体温、脉搏等,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判断有无昏迷、意识障碍等情况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度、湿度等,判断有无皮肤损伤、感染等情况
加强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调整体位: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体位,如平卧、半卧、坐位等,以减轻颅内压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加强患者家属的培训,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定期与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进展
及时反馈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求医生帮助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心理状况,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总结本次护理查房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案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PPT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诊断为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患者需 要专业护理。
这包括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患者,护理重点有 所不同。
谁需要护理?
家属与照护者
患者的家属和照护者在护理过程中扮演重要 角色,需要接受相关指导。
培训家属识别症状和应对措施可以提高护理 效果。
谁需要护理?
医疗团队
多学科医疗团队,包括神经科医生、护理人 员和康复治疗师,都参与患者的护理。
团队协作能够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 理。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急性期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的急性期,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护理的重中之重。
何时进行护理?
恢复期护理
在恢复期,护理工作应侧重于帮助患者恢复日常 功能和心理支持。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调整护理计划。
通常发生在脑脊液漏或脑膜损伤后,患者需要及 时就医。
什么是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病因
主要由外伤、手术或其他情况引起的脑脊液漏导 致颅内压降低。
识别病因对于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至关重要。
什么是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觉模糊、听力障碍、意识 改变等多种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颅内压的降低程 Nhomakorabea直接相关。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 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如何进行护理? 5. 护理的预期效果是什么?
什么是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
什么是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定义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是由于颅脑外伤引起的颅 内压降低,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简介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 护理 护理措施
简介
简介
概述: 本课件旨在介绍外伤性 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内 容及措施。
目标: 通过本课件,了解外伤 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特点 和护理要点,提供科学有效的 护理指导。ຫໍສະໝຸດ 外伤性低颅内 压综合征患者
的护理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特点: - 低颅内压表现 - 意识水平下降 - 其他临床表现
外护理伤要性点: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 - 维持血氧饱和度 -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定期转换体位 - 维持化验指标稳定 - 针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 预防和干预 -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 务 - 监测和管理液体平衡 - 有效控制感染 -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 支持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呼吸道管理: - 实施气道通畅措施 - 维持呼吸支持
护理措施
意识状态管理: - 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状况 - 提供合适的刺激和环境 - 确认并维持适当的镇静
和镇痛
护理措施
血液循环管理: - 监测和维持血压、心率、血氧饱
和度等指标 - 适时进行液体输注
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 防止出血、感染等并发
症的发生 - 注意疼痛管理
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 - 提供康复训练和适宜的活动 - 关注患者心理恢复和社会支持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目录 简介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 护理 护理措施
简介
简介
概述: 本课件旨在介绍外伤性 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内 容及措施。
目标: 通过本课件,了解外伤 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特点 和护理要点,提供科学有效的 护理指导。ຫໍສະໝຸດ 外伤性低颅内 压综合征患者
的护理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特点: - 低颅内压表现 - 意识水平下降 - 其他临床表现
外护理伤要性点: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 - 维持血氧饱和度 -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定期转换体位 - 维持化验指标稳定 - 针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 预防和干预 -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 务 - 监测和管理液体平衡 - 有效控制感染 -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 支持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呼吸道管理: - 实施气道通畅措施 - 维持呼吸支持
护理措施
意识状态管理: - 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状况 - 提供合适的刺激和环境 - 确认并维持适当的镇静
和镇痛
护理措施
血液循环管理: - 监测和维持血压、心率、血氧饱
和度等指标 - 适时进行液体输注
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 防止出血、感染等并发
症的发生 - 注意疼痛管理
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 - 提供康复训练和适宜的活动 - 关注患者心理恢复和社会支持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位性头痛
通常在站立位后 15min内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部位可以在额部、枕部或全头部。 性质呈轻至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痛,少数病例会出现雷击样、震动性头痛。
机制可能为 ① 由于 CSF 减少,对脑实质的衬垫作用减弱或消失,患者坐立位时脑组织因重力作 用向下移位,使颅内血管、颅底脑膜的痛觉纤维、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等 痛敏结构受到牵拉或压迫产生疼痛; ② 低颅压导致颅内血管(主要是静脉)的扩张和血管移位而造成头痛; ③ CSF减少,激活腺苷受体产生头痛。
不良反应
1 常见的为嗜睡、眩晕、运动失调、 疲劳、眼震、头痛、复视、鼻炎及恶 心呕吐。
2 偶有惊厥、发音不良、体重增加、 遗忘、神经过敏等。
3 极少发生胰腺炎,肝功能受损。
13
药物 治疗
咖啡因 机制:阻断腺苷受体,使颅内血管收缩,增加脑脊液压力和缓解头痛 用法:一次静脉用苯甲酸钠咖啡因500mg,若无效在 2h 后再给一次 副作用:胃肠道刺激症状 中毒症状:呕吐、头晕、血压升高、失眠、震颤、谵妄 禁忌症:胃溃疡
7
低颅压的辅助检查
CSF压力:<60mmH2O 常规及生化检查无特异性
硬膜下积液或水囊瘤 硬脑膜增强 静脉结构充盈 脑垂体充血 脑组织下沉
李佳, 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学及临床分析, 2014, 吉林大学. 第 56页.
b
பைடு நூலகம்
d
e
8
诊断和鉴别诊断
(1)体位性头痛 (2)至少存在一下1项:
CSF压力:<60mmH2O 硬膜外血贴治疗后头痛持续缓解 证实有活动性脑脊液漏 颅脑MRI提示低颅压样改变 (3)近期无硬脑膜穿刺史 (4)排除其他继发因素
网膜下腔出血、椎体骨赘等
5
Lin, J.P., et al., The statu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including SIH. J Headache Pain, 2017. 18(1): p. 4.
低颅压的临床表现
茶碱 机制:与咖啡因类似 用法:300mg/次,3 次/ d
14
药物 治疗
皮质醇激素 机制:水钠潴留,减轻脑脊液中细胞及蛋白渗出后所致的炎症反应,减少血管渗漏
抗脉络丛血管痉挛:首选前列腺素E1和尼莫通 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20ml 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20ml 对于腰穿后低颅压,可吸入5%CO2和95%O2混合气体,每小时5-10ml
15
硬膜外 血贴
即向脊髓硬膜外间隙注射自体静脉血,通过增加CSF容量,压迫硬膜囊,同时形成 血凝块阻塞脑脊液漏出口
注射的入口通常选择腰大池,首次治疗的注入量一般为 10-35ml,如果未成功可以 注入更大量到 100ml,患者在注射后需以头低脚高位休息30~60min 适用于腰穿后头痛和自发性低颅压性头痛
低颅压综合征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
1
C目录 ONTENTS
1
低颅压的定义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
辅助检查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6
治疗
2
低颅压综合征的定义
低颅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是一种 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时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压力在60 mmH2O以下, 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IHS发病率约为0.02-0.05‰,多发于女性患者,其男女发病比率大约 为1:2-5。发病年龄一般在30岁-50岁之间,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肥厚性硬脑膜炎:是以颅内硬脑膜弥漫性肥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炎性反应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与体位无关的顽固性头痛、多组颅神经损害、癫痫发作以及眼部症状, CSF压力多为正常或偏高。
颈椎病:可有体位性头痛,但还存在单侧颈肩部、上肢疼痛麻木、 腱反射改变等, 颈椎MRI常显示椎间盘突出, CSF压力正常
血管性头痛:慢性头痛,与体位无关, 呈轻中度胀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影像学 检查无器质性病变,CSF正常
4
低颅压的病因
自发性: 可能与脉络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CSF 分泌障碍、 蛛网膜颗粒吸收过度等有关
继发性
创伤:颅底骨折、硬脑膜撕裂等 先天异常:脑膜憩室 脱水:频繁呕吐;大量使用脱水药、利尿剂、限制液体摄入等 医源性:腰穿、脑室或椎管引流放液过多
脊髓造影和硬膜外麻醉、颅脑或脊柱手术等操作不当损伤硬脊膜 结缔组织病:马凡综合征、 多囊肾、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 其他:感染、糖尿病昏迷、尿毒症、休克、营养不良、 安眠药中毒、 头颅放疗、蛛
9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 (beta version). Cephalalgia, 2013. 33(9): p. 629-808.
鉴别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多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头痛与体位无明显关系,常伴有意识 障碍,项强明显,CSF 压力较高
6
低颅压的临床表现
颈项强直
多由脑移位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不典型症状
恶心、呕吐、眩晕、耳鸣 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动眼神经等: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复视、斜视、畏光 压迫三叉神经:面部麻木、疼痛 压迫面神经:面瘫、面肌痉挛 极少数病例出现意识障碍、痴呆、帕金森样症状
部分病例可并发硬膜下血肿、SAH、静脉窦血栓、反弹性颅高压等
3
Lin, J.P., et al., The statu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including SIH. J Headache Pain, 2017. 18(1): p. 4.
低颅压的病因
CSF分泌减少 CSF吸收过多 CSF外漏和流出过多
10
低颅压的治疗
病因治疗
一般对症 治疗
药物治疗
硬膜外血 贴
11
病因 治疗
控制感染 纠正脱水和高血糖等 对于有明确硬膜外囊肿、憩室或脑脊液漏部位的 , 可行手术去除或修复
12
一般 对症治疗
严格卧床休息: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1-2周 大量饮水:淡盐水 5000ml/d 静脉补液:生理盐水 3000-4000ml/d 止痛:头痛严重者 , 可口服加巴喷丁 600 mg 治疗 。 其他:可穿紧身裤、束腹带
通常在站立位后 15min内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部位可以在额部、枕部或全头部。 性质呈轻至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痛,少数病例会出现雷击样、震动性头痛。
机制可能为 ① 由于 CSF 减少,对脑实质的衬垫作用减弱或消失,患者坐立位时脑组织因重力作 用向下移位,使颅内血管、颅底脑膜的痛觉纤维、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等 痛敏结构受到牵拉或压迫产生疼痛; ② 低颅压导致颅内血管(主要是静脉)的扩张和血管移位而造成头痛; ③ CSF减少,激活腺苷受体产生头痛。
不良反应
1 常见的为嗜睡、眩晕、运动失调、 疲劳、眼震、头痛、复视、鼻炎及恶 心呕吐。
2 偶有惊厥、发音不良、体重增加、 遗忘、神经过敏等。
3 极少发生胰腺炎,肝功能受损。
13
药物 治疗
咖啡因 机制:阻断腺苷受体,使颅内血管收缩,增加脑脊液压力和缓解头痛 用法:一次静脉用苯甲酸钠咖啡因500mg,若无效在 2h 后再给一次 副作用:胃肠道刺激症状 中毒症状:呕吐、头晕、血压升高、失眠、震颤、谵妄 禁忌症:胃溃疡
7
低颅压的辅助检查
CSF压力:<60mmH2O 常规及生化检查无特异性
硬膜下积液或水囊瘤 硬脑膜增强 静脉结构充盈 脑垂体充血 脑组织下沉
李佳, 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学及临床分析, 2014, 吉林大学. 第 56页.
b
பைடு நூலகம்
d
e
8
诊断和鉴别诊断
(1)体位性头痛 (2)至少存在一下1项:
CSF压力:<60mmH2O 硬膜外血贴治疗后头痛持续缓解 证实有活动性脑脊液漏 颅脑MRI提示低颅压样改变 (3)近期无硬脑膜穿刺史 (4)排除其他继发因素
网膜下腔出血、椎体骨赘等
5
Lin, J.P., et al., The statu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including SIH. J Headache Pain, 2017. 18(1): p. 4.
低颅压的临床表现
茶碱 机制:与咖啡因类似 用法:300mg/次,3 次/ d
14
药物 治疗
皮质醇激素 机制:水钠潴留,减轻脑脊液中细胞及蛋白渗出后所致的炎症反应,减少血管渗漏
抗脉络丛血管痉挛:首选前列腺素E1和尼莫通 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20ml 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20ml 对于腰穿后低颅压,可吸入5%CO2和95%O2混合气体,每小时5-10ml
15
硬膜外 血贴
即向脊髓硬膜外间隙注射自体静脉血,通过增加CSF容量,压迫硬膜囊,同时形成 血凝块阻塞脑脊液漏出口
注射的入口通常选择腰大池,首次治疗的注入量一般为 10-35ml,如果未成功可以 注入更大量到 100ml,患者在注射后需以头低脚高位休息30~60min 适用于腰穿后头痛和自发性低颅压性头痛
低颅压综合征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
1
C目录 ONTENTS
1
低颅压的定义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
辅助检查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6
治疗
2
低颅压综合征的定义
低颅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是一种 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时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压力在60 mmH2O以下, 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IHS发病率约为0.02-0.05‰,多发于女性患者,其男女发病比率大约 为1:2-5。发病年龄一般在30岁-50岁之间,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肥厚性硬脑膜炎:是以颅内硬脑膜弥漫性肥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炎性反应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与体位无关的顽固性头痛、多组颅神经损害、癫痫发作以及眼部症状, CSF压力多为正常或偏高。
颈椎病:可有体位性头痛,但还存在单侧颈肩部、上肢疼痛麻木、 腱反射改变等, 颈椎MRI常显示椎间盘突出, CSF压力正常
血管性头痛:慢性头痛,与体位无关, 呈轻中度胀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影像学 检查无器质性病变,CSF正常
4
低颅压的病因
自发性: 可能与脉络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CSF 分泌障碍、 蛛网膜颗粒吸收过度等有关
继发性
创伤:颅底骨折、硬脑膜撕裂等 先天异常:脑膜憩室 脱水:频繁呕吐;大量使用脱水药、利尿剂、限制液体摄入等 医源性:腰穿、脑室或椎管引流放液过多
脊髓造影和硬膜外麻醉、颅脑或脊柱手术等操作不当损伤硬脊膜 结缔组织病:马凡综合征、 多囊肾、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 其他:感染、糖尿病昏迷、尿毒症、休克、营养不良、 安眠药中毒、 头颅放疗、蛛
9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 (beta version). Cephalalgia, 2013. 33(9): p. 629-808.
鉴别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多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头痛与体位无明显关系,常伴有意识 障碍,项强明显,CSF 压力较高
6
低颅压的临床表现
颈项强直
多由脑移位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不典型症状
恶心、呕吐、眩晕、耳鸣 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动眼神经等: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复视、斜视、畏光 压迫三叉神经:面部麻木、疼痛 压迫面神经:面瘫、面肌痉挛 极少数病例出现意识障碍、痴呆、帕金森样症状
部分病例可并发硬膜下血肿、SAH、静脉窦血栓、反弹性颅高压等
3
Lin, J.P., et al., The statu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including SIH. J Headache Pain, 2017. 18(1): p. 4.
低颅压的病因
CSF分泌减少 CSF吸收过多 CSF外漏和流出过多
10
低颅压的治疗
病因治疗
一般对症 治疗
药物治疗
硬膜外血 贴
11
病因 治疗
控制感染 纠正脱水和高血糖等 对于有明确硬膜外囊肿、憩室或脑脊液漏部位的 , 可行手术去除或修复
12
一般 对症治疗
严格卧床休息: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1-2周 大量饮水:淡盐水 5000ml/d 静脉补液:生理盐水 3000-4000ml/d 止痛:头痛严重者 , 可口服加巴喷丁 600 mg 治疗 。 其他:可穿紧身裤、束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