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教案3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在进入《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包括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欲望。

然而,由于制取氧气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准备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学生猜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

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初中化学教案:课题三氧气的制取

初中化学教案:课题三氧气的制取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记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记着分解反响的看法并会判断分解反响。

【讲课重难点】催化剂的看法及催化作用。

【讲课重难点打破】经过实验研究和议论的方式理解催化剂的看法。

【讲课过程】教师活动旧识回顾:依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导入:出示氧气在平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平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一、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演示实验 2-5、2-6,增补加热过氧化氢溶液获得氧气的实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填写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2、书写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指导学生看书第 38页,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看法。

2、教师表达相关催化剂看法的注意点:①改变包含加速或减慢;②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③催化剂也可能参加化学反响;④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改变;⑤催化剂是针对详尽的反响而言的;⑥某反响的催化剂可能不独一。

学生活动教师自主学生回答。

1、学生观察实验并填写表格1(见表后附一 )2、书写文字表达式并记忆:过氧化氢水+氧气MnO 2H2O2→ H2O+O21、看书后回答:催化剂:在化学反响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自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响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反响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2、学生听、记。

3、指导学生 2分钟内达成课堂练习3、学生做。

1~3题并及时反响。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1、演示实验 2-7: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杂物制取氧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写出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并记忆。

1、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写出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加热2、指出用高锰酸钾也能制取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写出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并记忆。

化锰 +氧气四、分解反响1、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1、分解反响:由一种反响物生的三个反响表达式,指出其同样点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余物质的和不同样点,得出分解反响的看法。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3.课后作业:布置与氧气制取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情感教育:强调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增强环保意识。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情境创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氧气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氧气的价值和重要性。
6.持续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氧气?”“氧气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存在的?”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高山探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氧气在极端环境下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4.课外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氧气相关的科学文章或观看科普视频,了解氧气在自然界、生物体、工业等方面的应用,拓展知识面。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要求每组整理讨论成果,并在下节课分享。
6.家庭实践任务:布置一个与氧气相关的家庭实践任务,如观察家用氧气的使用方法、了解家庭氧疗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实践体验。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装置制取氧气,并能进行氧气的检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氧气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要点。

2.氧气检验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反应物,进行反应。

收集氧气。

检验氧气。

3.讲解氧气检验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四、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一节课。

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3.学生对氧气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操作【新课导入】:提出问题:医疗、潜水、炼钢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呢?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学生活动】自学讨论: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哪种气体先出来?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条件加热。

收集装置: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提出问题,学生思考:1.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2.连接仪器的顺序,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利用谐音法,“茶庄定点收利息”让学生记忆起来更加牢固。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提出问题】:1.实验步骤?如何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2.装药品试管为什么塞一团棉花?3.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4.如何收集气体?5.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撤离导管再撤酒精灯?【思考讨论】1.导管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为什么有长有短?2.收集到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教师强调:1.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2.实验完毕,先撤离导管,不能颠倒,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后熄灭酒精灯。

【课后小结】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验满方法【课堂练习】: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2.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取出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在设计上体现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

课题3制取氧气公开课获奖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公开课获奖教案

课题 3 制取氧气教课目的知识重点课标要求实验室制取氧气(重点)认识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1. 催化剂、催化作用(难点)认识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概括认识催化剂的观点与作用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认识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 分解反响(重点)知道分解反响特色,得出分解反响的观点4. 氧气的工业制法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主假如分别液态空气教课过程情形导入“氧来乐”是养鱼伯伯的“救命药”,鱼塘内按期使用可防止鱼儿缺氧死亡。

【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含量规格】15%【作用与用途】本品在分解过程中开释出开朗的重生态氧,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平和,使用方便,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用法与用量】用法:将本品以1000 倍水稀释后直接泼洒于养殖池塘中。

用量:每亩水深 1 米用本品100~ 150ml,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我们进入化学实验室研究过氧化氢是怎样分解放出氧气的?合作研究研究点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便可放出氧气,往常还放入二氧化锰,这是为何呢?议论沟通议论有关原由。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研究实验( 1)实验研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响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装置实验推测实验结论实验操作现象图①在试管中加带火无氧入 5 mL 约 5%的气放星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快速分解,放过氧化氢溶液,出或木条出氧气,且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将带火星的木只有不复中不发生变化。

条伸入试管少量燃氧气放出②向上述试管 带 火中加入少许二 有 氧 氧化锰,将带火 星 的气 放星的木条伸入 木 条 出试管复燃③待 ②中试管 内不再放出气 泡时,从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带 火 并将带火星的 有 氧星 的 木条伸入试管。

气 放 木 条 ④待试管中又 出复燃没有现象发生 时,再重复上述 操作。

讲堂议论 上述实验中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吗?二氧化锰在此反响中起什么作用?概括总结经过以上实验可知: 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 二氧化锰仿佛永久用不完, 可重复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适用于2010版)一、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育理念:1. 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2. 探究性: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

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五、教育方式:采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六、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七、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

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唯物主义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激发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器材: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你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探究新知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1)(2)(3)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3.氧气的收集方法。

【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水洛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包学科领导签字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世界课题3:制取氧气课时第1课时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3.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学习难点】:催化剂的理解。

【教学方法】:交流、合作、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试管、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药匙、木条、火柴、酒精灯。

教学流程课前导学:1、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方法现象结论用带火星的木条空气氧气氮气2、课本中介绍了几种在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课堂导学:一、O2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氧气演示【实验2-5】1、实验原理:2、实验装置:如右图(1)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2)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3、主要操作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4、收集气体的方法:用收集氧气。

5、检验:方法二:用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MnO2)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颜色气味状态过氧化氢(H2O2)二次备课二氧化锰(MnO2)2、观察老师演示P38【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教学反思结论(是否有氧气放出)试管内药品况5mL5%的过氧化氢5mL5%的过氧化氢+少量二氧化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应原理):。

温馨提示:1.胶头滴管使用时做到“垂直悬空”。

2.加药品时要先液后固。

因为是探究哪种催化剂最适宜制取氧气,如果是已经确定了实验用品,加药品时要先固后液。

3.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不宜过多。

思考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根据本实验能否确定二氧化锰是本实验的催化剂?说出你的理由。

根据你对催化剂的理解,应该增加哪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
【跟踪练习2】
1·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答】该反应由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其它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所以应选A项。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
(3)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实验探究3】
【教师】呈现实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视频。
【师生总结】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C错误;
D.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要把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故D正确。
故选:C。
☆知识2:反应类型
【教师】呈现PPT。
【归纳总结】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
(4)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实验探究2】
【教师】呈现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视频。
【师生总结】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3、催化剂
(1)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5)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水平,指导他们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交流、互助。
4.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在装置选择、实验操作细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氧气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巩固与拓展:
-学生完成实验Leabharlann 告,撰写实验现象和结论。-针对不同装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拓展思维。
-讨论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重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4.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验室制取其他气体的一般思路:
加热
高锰酸钾 →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五、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2
药品 高锰酸钾(固体)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 型
气体的收集装置

气体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了
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七、课堂检测: 1.图1-J-3是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验装置图。
(1)写出图中所标序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氧气的制法(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基本操作。 (3)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会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会动手制取氧气。 (4)归纳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学习,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验,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在实验中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讲练法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出示目标→问题指导→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投影仪,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素材。 课时安排(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情景导入:
自然界中的氧气获得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我们如何在实验室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探究新课
[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结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5分钟
该“活动与探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首先让学生填写表格,
教学设计
四平市第十七中学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化学
课时:1
总课时数: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掌握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0分钟
然后比较、讨论,自主归纳
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分钟
课题3氧气的制取
(2)过氧化氢制氧气
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教学后记:
现象:
编号
现象
原因
1
木条不复燃
没有氧气放出
2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时能分解出氧气
3
木条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4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不能分解出氧气
结论:
过氧化氢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