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母亲的悲剧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福会》中母亲的悲剧命运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喜福会》中移民母亲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剖析华裔女性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母亲;悲剧命运;文化夹缝;痛苦遭遇
谭恩美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华裔女作家,《喜福会》是其成名作。该书于1989年蝉联纽约时报销售排行榜37周,还被著名导演王颖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深远。《喜福会》主要讲述了四位性格各异的从中国移民美国的女性及她们各自在美国出生的女儿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故事,还有她们之间既有隔膜怨恨又有骨肉情深的爱恨交织的母女情愫。
以往对《喜福会》的研究中,对此书中的母女关系,文化身份,文化冲突进行解读的文章较多,也有从女儿的角度来分析在美国出生,拥有双重文化身份的华裔群体的心态,观念等的文章。其实小说中母亲的故事读来也让人动容,感慨万分。这些母亲在旧中国都曾有过一段辛酸的痛苦遭遇,她们满怀憧憬来到美国,希望就此达到幸福的彼岸。母亲们表现出的充满自我牺牲的中国式母爱和良苦用心不但不能被女儿理解,反而激发了女儿性格上的叛逆,让母女关系长期处于紧张,隔膜和怨恨之中。直到母亲向女儿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女儿才开始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母亲。本文从母亲这个角度来探讨《喜福会》中母亲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母亲们的悲剧的表现形式:
1.生活在文化夹缝中的移民母亲的悲剧
小说中的四位母亲满怀憧憬地来到美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更是把自己的未遂心愿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把女儿培养成兼具东西方优点的高贵优雅的“天鹅”,生活事事顺心。这些移民母亲们虽已身在异乡,骨子里却是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烙印的传统中国女性。她们凑合着美国方式过日子,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种种尴尬困境,成为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生活的边缘人。例如;小说书名“喜福会”就是源于四个家庭时常聚会的一个组织名称。为何要组织这样一个喜福会呢?当年吴素云一家在收容难民的浸礼会礼拜活动中结识了许家,龚家和圣克莱尔家。“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母亲感到,这些人家的女人们也各有各的难言之痛——那遗落在中国的希望和梦!然而,她们的英文太不行了,以致她们根本不可能将此一吐为快,只好成天憋在心里。至少我母亲,已从她们漠然惆怅的脸上估摸出了这一点。所以当她一提议成立这么一个喜福会的时候,她们一口同意了。”(6)甚至作为女儿,对母亲都不甚了解,“我一直以为喜福会是一个有着令我感到脸红的许多魑魅荒唐的中国陈规习俗的社团。好比3K党的秘密集会,或者电视中那些印地安人出征前围着火堆跳通通舞,反正有着一套神秘繁琐的仪式。” (15)在现实生活中,她们虽不得不按照美国的准则来生活,而骨子里一直不肯放弃从中国带来的一套准则。如:我妈总是用中国的“五行”来评判衡量周围的人,
似乎对周围的所有人都不满意,总能从中挑剔种种的不是与缺陷。(18)。母亲们恪守着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和传统的思维习惯,也造成了母女间的诸多冲突和隔阂。“妈妈虽是用英语说,但我还是感到,我们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来对话。”(21)这些移民母亲们都怀着望女成凤的夙愿,以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式母爱去爱自己的女儿,却和从小接受美式教育的女儿之间矛盾重重,难以沟通。例如在薇弗莱·龚的故事中,有下棋天赋的薇弗莱小小年纪就被誉为唐人街的“小棋圣”,其母龚琳达在生活中对薇弗莱关怀备至、疼爱有加,但母亲以女儿为骄傲的方式是到处向人介绍自己的女儿是“小棋圣”。龚妈妈的这种做法很让女儿反感,不仅造成母女之间的隔阂,还激发了女儿的叛逆行为和心理障碍,以致薇弗莱最终放弃下棋。在中国式母亲看来,“父母尽责,子女尽孝”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价值观。母亲会全心全意地为子女付出,作为子女,这个孝体现在对父母的顺从。子女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女儿的成就也就是家庭的荣耀,妈妈当然有权利以此为荣而向人炫耀,然而在美国式女儿看来,个人的独立性是首先应得到尊重的,即便是母亲也无权把自己的期望和行为准则强加于孩子身上。因而女儿对于妈妈把她像个奖品一样四处炫耀特别反感。“为什么你非要拿我出风头呢?那么你为什么不学下棋呢?”(87)女儿这样的话当然也深深地伤害了母亲的自尊,造成了母女间的隔阂。正如龚琳达后来的感叹“长期以来,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适应美国的环境却保留中国的气质,可我哪料到,这两样东西却是水火不融,不可混合的。” (248)由此可见,这些移民母亲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备受煎熬。
2.生活在过去的痛苦遭遇阴影中的母亲的悲剧
本书中的移民母亲们都是解放前离开中国,她们在旧中国都曾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小说中几位母亲的故事都反映出旧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束缚和伤害,造成了许多女性的悲剧命运。如龚琳达的第一次痛苦婚姻就是全凭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她的婚事两岁就定了,十二岁就出嫁了。“我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只为了履行父母许下的一个诺言。”(40)因为那时的女子没有任何婚姻自主权和女性的自我价值。在《姨太太的悲剧》一章中,我们看到在三妻四妾的封建婚姻制度下,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女人们为争夺财产和宠爱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悲剧故事。许安梅的母亲,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由于二太太设下圈套而被吴青诱奸才被迫嫁给吴青的。本是作为受害者的她却遭到了所有人的指责和唾弃,甚至她的家人和母亲都嫌弃她,认为她有辱家门。逼得这个无辜的弱女子最终因不堪屈辱而吞鸦片自尽。这些充满血和泪的早年经历对这些女性造成的伤害,使她们即使去到一个新的国度,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却一直没能走出过去痛苦经历的阴影,始终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如映映·圣克莱尔原本是个和活泼聪明漂亮的富家女,长大后不幸嫁给一个十恶不赦的花花公子,使她身心都受到摧残。尽管映映后来离开了那个坏男人,又碰到了温柔体贴的丈夫圣克莱尔,但她几乎一辈子都没有走出第一段婚姻的阴影。正如属虎的她在向女儿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所道“我再也不是一只生龙活虎的雌老虎了,早在我答应嫁给圣克莱尔时,我已是个没有人气的活鬼了。(245)小说中的另一位母亲吴素云曾经历过战乱,在战争中她和两个年幼的孪生女儿失散,骨肉分离之痛是吴妈妈一辈子的心结。
所幸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最重要的是出于爱女儿的慈母之心,母亲们都在努力地与女儿和解,让女儿能理解母亲,消除母女间的隔阂。如当映映·圣克莱尔看到性格懦弱的女儿在遭到婚姻危机时,为鼓舞女儿的斗志,她通过向女儿讲述自己的经历,终于帮助女儿振作起来,学会反抗,坚强自信。
谭恩美在《喜福会》这篇小说中通过讲述母亲们的悲剧故事,一方面让这些生活在美国主流文化边缘的移民母亲们打破沉默,发出声音,释放压抑,另一方面,读者们也会在读过这些动人的母女故事之后,反观自己,从小说中汲取生活智慧,让自己更坚强更理性地面对现实生活。
谭恩美一直关注美国华裔女性的生存状况,寻求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少数族裔如何更好地生存。在当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指导学生阅读这样的跨文化文本亦可让他们了解美国的文化和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谭恩美:《喜福会》,程乃珊,贺培华,严映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本文出自该书的引文只在文中注明页码
课题:
本文为武汉市教育局教研课题《阅读教学法在大学英语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06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