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制剂的开发

合集下载

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创新药研制思路与方法

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创新药研制思路与方法

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创新药研制思路与方法□刘良周华潘胡丹中医药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文明和文化,蕴含着优化人类医学模式的先进思想与方法。

中医药也是发展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资源,但其防病治病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手段、药物等与西医药差别很大,由此决定了中药新药的属性和特点、研制模式、审评与注册要求,以及研发路径、技术与方法等,当与西医药有所不同。

鉴于此,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以下简称《资料要求》)。

《资料要求》将中药新药注册分为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资料要求》的颁布与实施,界定了中药复方制剂和中药创新药的范畴及审评准则,为中药复方药物研发及其产业发展给予了法律保障。

本文仅就1.1类中药复方制剂创新药的开发思路和实践进行介绍。

从源头把好中药复方制剂创新药的“方剂”遴选关《资料要求》将中药复方制剂创新药界定为“由多味饮片、提取物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而成的制剂”。

该类产品与《资料要求》中3.2类“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和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的中药复方制剂”类似。

基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减化裁,我们开发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中药创新药——“关节康”。

在确定“关节康”组方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关节康”源于经典名方乌头汤,已从东汉末年应用至今,具备逾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文献依据。

《金匮要略》载: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由乌头五枚、黄芪、麻黄、白芍、甘草各三两组成,上五味,哎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二是乌头汤组方简洁、用药精当,堪称以中医药理论指导“增效减毒”配伍的典范。

方中乌头温经通络止痛、麻黄发表散寒通经、黄芪益气固表、白芍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五药配伍,共奏“温、散、补、缓、调”的协同增效之功,攻邪而不伤正。

在“减毒”方面,主要有两个关键环节:配伍白芍和甘草,以缓和乌头、麻黄之烈性;内蜜久煎并先煎乌头,且配伍甘草以解乌头之毒。

云南省中医药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的开发思路

云南省中医药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的开发思路

云南省中医药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的开发思路何雨桐3周启微2李齋2蒋维2于浩飞2张荣平2(1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中心,昆明,656166;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6506)摘要云南中医民族药源远流长,造就了大量民族民间经验方和经典名方,在临床医疗和相关科研工作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对云南省的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的整理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次开发研究情况分析,得到云南中医药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启示开发思路。

制约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的主要问题为:资料收集整理不齐,临床应用缺乏相应的质量考评标准和系统的安全性总结;现行法律法规对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方有效性及合法产权界定尚不完善;二次开发利用不创新等。

对流落民间,口耳相传但尚未被整理在册的药方应该及时保存记录,妥善保护,建立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标准;建立云南民族医药数据库,完善民族医药保护制度;对现有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进行创新及二次开发。

关键词云南省;中医药;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创新;二次开发;开发思路Development Thoughtr of Ethnic Fold Experience PpscVptions and Famout ClassicPpscVptions of Trvditional Chinest Meeicine in Yunnan PrvvinceHE Yu/xy3,ZHOU Qiwei5,LI Fan5,JIANG Wei5,YU Hsfei5, ZHANG Ronaping5 (3Drug ant MePicai DePce Evaluation CenUs p MePicai PaUucta Administration p Yunnan Prninca,Sainming654146, China;5Sciooi up Pharmaca,Kunming MePicai Unwersita t0Kep Laboratora p Natural MedOionPhomacoUpy p Yunnan Proviace,Kunming750540,China)AbstFrct Ethnic medicine of Yunnan traditioxai Chinese medicine has a/ng his/m of medicine,and has created a large numbef of ethnic fold experience and famous classic pmscOp/oxs.It p/ys an Wdispeqsad/role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Through coPecting the ethnic fold experience pmscOp/oxs and famous classic pmscOp/oxs in Yunnan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s its deve/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as well a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deve/pment m-seamh situa/ox,and obtains the Wspim/ox and deve/pment ideas of the ethnic fold experience prescriptions and famous classic pmscOp/oxs in Yunnan Province.The main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ethnic fold experience and famous classic pmscOp/oxs are: The data coPect/x is not complete;the clinical app—cation/chs the corresponding quaUty evalua/ox smndarhs and the sys/matW cal s—ety summag:the chrrent/ws and reyu/Uoxs have not yet peOect the validity and/yai pmpeOy rights of the fold experience pmscOp/oxs and classic pmscOp/oxs;and the secondary deve/pment and u/hza/ox are not innovative.For the fold pmscOp/ox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the mouth but have not yet been compiled,recorhs should Ue kept in/me,properly pro/c/d,and s—ety and e/ec/veness evalua/op standarhs should Ue esmb/shed;a damdase should Ue estad—shed for Yunnan ethnic medicine, and the ethnic medicine pm/c/ox system needs to Ue improved;Innova/ox and the secondam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fold ep-peOence pmscOp/oxs and classic famous pmscOp/oxs are needed.Keywords Yunnan Province;Tradihopai Chinese Medicine;Ethnic fold experience prescriptions;Famous Classic pmscOp/oxs;Innova/ox;Secondarp development;Development ideas中图分类号:R289.5;R24.3;R95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W/u373-7945.2453.07.025经典名方是沿用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特色与优势相结合的古医籍所载录的方剂,是历代医家治病经验总结和中医药理论载体[3]°云南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各种民族民间药与现代疾病密切相关并具有开发价值的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在中医药理论研究、方法学习和传承、民族特色展现、临床应用等方面都颇具优势。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逐渐加深,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备受关注。

中药复方制剂是将数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制剂,具有综合疗效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是传承和继承古代名方的重要文献,通过系统整理、归纳和总结,让古代名方得以传承,并且有助于临床应用。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这一主题。

1. 古代名方的历史渊源古代名方是指在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一批医学著作和处方。

这些名方来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丰富的渊源和历史内涵。

古代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则是将这些名方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和归纳,方便医者和患者的使用。

2. 中药复方制剂的优势相比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综合疗效、调和阴阳、辨证施治的特点。

由于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各种中草药具有不同的药性和归经,通过合理搭配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3.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的重要性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不仅仅是一部传统医学著作,更是中医药文化的珍贵遗产。

这些说明书对古代名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包括方剂组成、配伍禁忌、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内容,为后人学习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是中医药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桥梁。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经典名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传统精髓,为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结回顾: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古代名方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些说明书,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医药传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的研究和应用,发挥其在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的研究与应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古代名方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申报资料要求(DOC 33页)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申报资料要求(DOC 33页)

附件3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一、申报资料项目(一)综述资料1. 药品名称2. 证明性文件3. 处方来源及历史沿革4. 方义衍变5. 临床应用6.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7. 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参考文献8. 包装、标签设计样稿(二)药学研究资料9.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9.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9.2 分析与评价9.3 “标准煎液”标准10. 药材10.1 处方药味10.2 药材资源评估10.3 药材的质量评价10.4 药材的检验报告书10.5 参考文献11. 饮片炮制11.1 药材产地加工11.2 炮制方法及参数的确定11.3 质量评价11.4 参考文献12. 工艺研究12.1 处方12.2 制法12.3 剂型及产品组成12.4 生产工艺研究资料12.5 工艺验证12.6 参考文献13. 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用样品14. 药品标准研究14.1 药品标准概述14.2 药品标准项目14.3 关注事项14.4 化学成分研究14.5 质量研究14.6 样品检验报告书14.7 参考文献15. 稳定性研究15.1 稳定性总结15.2 稳定性研究数据15.3 包装材料的选择15.4 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15.5 参考文献(三)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16. 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综述17. 安全药理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8.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9.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0. 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依赖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料21. 遗传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2. 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3. 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4. 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二、申报资料撰写说明(一)综述1. 药品名称药品名称包括:①中文名;②汉语拼音名;③命名依据。

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以下简称“经典名方”)制剂的药品名称原则上应与古代医籍中的方剂名称相同。

经典名方研发培训PPT

经典名方研发培训PPT
经典名方开发
研发部
一、经典名方背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8年6月1日公布了《中药经典名方复方 制剂简 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里面规定中药经典名方申报生产可仅提 供药学及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免报药效研究及临床试验资料。 经典名方是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 药宝库中最精华部分。为支持经典名方开 发,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先后 发布了相关鼓励性政策,但是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目前还未能形成共 识,因此经方的开发仍 然任重道远。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对植物药研发、 注册和管理规定,结合100个经典名方的实际,对其未来研发可能 遇到 的难关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首次提出了“基于传统制法的对 照汤剂”用于经典名方“原汁原味”研发的一致性 评价,强调在质量一 致性策略中的全成分质量平衡一致性和生物效价一致性用于生产工艺、 过程控制和成品质控,同时提出 应充分关注和考证处方的组成、剂量、 药材基原等问题。此外,还就经典名方产品上市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 应解决办法提 出了建议。
生产放大技术交接
生产样品稳定性考察
制剂申报 现场核查 获得生产批件
处方药量
• 经典名方历经千载而广为流传,与其处方组成、投药剂 量、煎煮方法、服药方法等密切相关,而投药剂量是关 键之核 心———“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在筛选 经典名方时,必须 严格遵从原方要求、处方组成及其 剂量、煎服法和方后医 嘱[6],以保证经典名方的“ 原汁原味”。 纵观经典名方,其药物用量的计量单位 非常复杂,如分、 合、龠、匕、字、铢、钱、两、斤 、升、秤等。如《伤寒杂病论》1 两 为今之 1. 6,3 ,6. 96,13. 92,15. 625 g 等之谜,通常认为 1 两 是 3 g,仝小林研究员牵头的“973”课题最新研究认 为 1 两是 9 g。因此,经典名方的药量是一个不得不 谨慎考证的难关, 其实各朝代的计量单位变迁有迹可 寻,可依据朝代、计量演 变、战乱、成书时代、后世 书载等方面仔细加以考证。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2024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2024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为促进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3.1类)的研发和注册,按照《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审批管理规定》《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根据其研究特点,指导申请人撰写药学申报资料,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二、基本原则(一)符合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中药3.1类的研发应当符合此类药物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申报资料应当按照《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及本技术指导原则撰写。

(二)体现中药3.1类的特点中药3.1类与中药1.l类中药复方制剂的药学研究要求存在差异,应当按照国家发布的关键信息和古籍记载研制基准样品,明确其关键质量属性,以制剂质量与基准样品质量基本一致为目标,研究确定制剂商业规模的生产工艺。

基准样品和制剂的相关信息涉及国家发布的关键信息的,原则上应当一致。

按照国家发布的关键信息研制基准样品和制剂的,无需提供已发布关键信息的考证研究资料。

基准样品和制剂生产所用的饮片应当符合研究确定的饮片质量标准,其药材应当来源于选定的产地并符合研究确定的药材质量标准。

(三)全面反映药学研究内容申报资料是展示研究工作的载体,是药品审评的基础,应当完整全面、规范严谨、数据详实、图表清晰,能够充分体现研究工作的科学性、逻辑性。

三、主要内容(一)概要1.品种概况简述品种的处方、辅料、制成总量、规格、申请的功能主治、拟定的用法用量、日用量(包括制剂量和饮片量),以及国家发布的该品种的处方组成、药材基原、用药部位、炮制规格、折算剂量、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关键信息。

说明基准样品和制剂的相关信息与国家发布的关键信息的一致性。

2.药学研究资料总结报告按《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的“2.2药学研究资料总结报告”内容进行撰写,在“221药学主要研究结果总结''中增加基准样品的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等;在“222药学研究结果分析与评价”中增加基准样品所用药材和饮片情况、基准样品制备和质量研究结果、评价制剂和基准样品质量一致性的各指标对比研究结果等。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定位策略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定位策略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定位策略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药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治疗方式。

中药复方制剂作为中药治疗的一种形式,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和总结,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经典名方。

这些名方在历史长河中蜚声中外,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

然而,如何合理地进行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定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定位策略。

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内涵1. 经典名方的来源古代经典名方是在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些名方凝聚了医家们对于中药治疗的深刻认识和精湛技艺,被誉为中医宝库中的珍品。

2. 名方的特点与作用古代经典名方包含了丰富的药物资源,并具有药物配伍独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

它们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甚至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3. 复方制剂的临床定位中药复方制剂是将多种单味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配伍在一起,以发挥协同作用或者弥补单味中药的不足。

在临床定位中,复方制剂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病程等因素,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定位策略在进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定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病情辨证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定位首先要进行病情辨证,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选择合适的名方并进行适当的配伍调剂。

2. 配伍原则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定位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配伍原则。

药性相畅、相易相伏、相激相畏等配伍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抵消或者相互加重,以发挥最佳的协同效应。

3.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体化治疗。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定位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一般流程

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一般流程

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一般流程古代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药物复方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古代经典名方的制剂开发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文献调研开发古代经典名方的第一步是进行文献调研,了解该方的来源、历史背景、适应症、药物组成等信息。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获取到该方的基本信息,并初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和药物组成。

第二步:药物筛选在了解古代经典名方的基本信息后,需要对方中的药物进行筛选。

根据方剂的适应症和药物组成,选择适合的药材作为复方制剂的组成部分。

药物筛选的关键是根据方剂的功效和临床需求,选择具有相应药理作用和疗效的药材,并考虑其相互配伍的合理性。

第三步:提取工艺研究药物筛选完成后,需要对所选药材进行提取工艺研究。

提取工艺是将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是制剂开发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从而保证复方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第四步:制剂工艺研究在完成药物提取工艺研究后,需要对复方制剂的制剂工艺进行研究。

制剂工艺是将提取得到的药物有效成分进行配伍、加工和制备的过程。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制剂方法、辅料和加工工艺条件,可以保证复方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疗效。

第五步:质量控制研究制剂工艺确定后,需要对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研究。

质量控制是保证复方制剂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对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药材原料、提取物和制剂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

第六步:临床试验在完成质量控制研究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评价复方制剂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适当的临床试验方法和研究指标,对复方制剂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价,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第七步:监测评价在完成临床试验后,需要对复方制剂进行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是对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监测和评价,包括对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和疗效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

附件1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以下简称经典名方制剂)的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来源于国家公布目录中的古代经典名方且无上市品种(已按本规定简化注册审批上市的品种除外)的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上市,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实施简化审批。

第三条实施简化注册审批的经典名方制剂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处方中不含配伍禁忌或药品标准中标识有“剧毒”“大毒”及经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味;(二)处方中药味及所涉及的药材均有国家药品标准;(三)制备方法与古代医籍记载基本一致;(四)除汤剂可制成颗粒剂外,剂型应当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五)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日用饮片量与古代医籍记载相当;—1 —(六)功能主治应当采用中医术语表述,与古代医籍记载基本一致;(七)适用范围不包括传染病,不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

第四条经典名方制剂的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为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药品质量安全等责任的药品生产企业,并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要求。

生产企业应当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完整的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第五条符合第三条要求的经典名方制剂申请上市,可仅提供药学及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免报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资料。

申请人应当确保申报资料的数据真实、完整、可追溯。

第六条经典名方制剂的研制分“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研制与制剂研制两个阶段。

申请人应当按照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公布的处方、制法研制“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并根据“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开展经典名方制剂的研究,证明经典名方制剂的关键质量属性与“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确定的关键质量属性一致。

“经典名方物质基准”,是指以古代医籍中记载的古代经典名方制备方法为依据制备而得的中药药用物质的标准,除成型工艺外,其余制备方法应当与古代医籍记载基本一致。

医药行业中药经典名方研发方案

医药行业中药经典名方研发方案

医药行业中药经典名方研发方案第一章研发背景与目标 (2)1.1 研发背景 (2)1.2 研发目标 (2)第二章中药经典名方筛选与评估 (3)2.1 名方筛选标准 (3)2.2 名方评估方法 (3)2.3 名方筛选与评估流程 (4)第三章研发团队与资源配置 (4)3.1 研发团队组建 (4)3.1.1 团队定位与目标 (4)3.1.2 团队成员选拔与配置 (4)3.2 资源配置规划 (5)3.2.1 人力资源配置 (5)3.2.2 设备资源配置 (5)3.2.3 资金资源配置 (5)3.3 研发团队培训与管理 (5)3.3.1 团队培训 (5)3.3.2 团队管理 (5)第四章中药提取与制备工艺 (6)4.1 原材料选择与处理 (6)4.2 中药提取工艺优化 (6)4.3 制剂制备工艺研究 (6)第五章药效学研究 (7)5.1 药效评价模型建立 (7)5.2 药效指标筛选与分析 (7)5.3 药效学研究方法 (7)第六章安全性评价 (8)6.1 急性毒性试验 (8)6.2 慢性毒性试验 (8)6.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9)第七章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9)7.1 药效物质筛选与鉴定 (9)7.1.1 药材来源与质量评价 (9)7.1.2 药效物质提取与分离 (9)7.1.3 药效物质鉴定 (9)7.2 药效物质含量测定 (10)7.2.1 标准曲线制备 (10)7.2.2 样品处理与测定 (10)7.3 药效物质作用机制研究 (10)7.3.1 药效物质对靶点的作用 (10)7.3.2 药效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10)7.3.3 药效物质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10)7.3.4 药效物质的综合评价 (10)第八章药品注册与审批 (10)8.1 注册申请资料准备 (10)8.2 审批流程与要求 (11)8.3 注册申请策略 (12)第九章市场前景分析与营销策略 (12)9.1 市场需求分析 (12)9.2 市场竞争分析 (13)9.3 营销策略制定 (13)第十章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13)10.1 项目进度管理 (13)10.1.1 进度计划制定 (13)10.1.2 进度监控与调整 (14)10.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4)10.2.1 风险识别 (14)10.2.2 风险评估 (14)10.3 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 (15)10.3.1 风险控制 (15)10.3.2 风险应对措施 (15)第一章研发背景与目标1.1 研发背景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

中药经典名方开发思路

中药经典名方开发思路

中药经典名方开发思路
中药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宝库,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开发经典名方,可以充分利用传统中药经验,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以下是几个中药经典名方开发的思路:
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药相结合,挖掘经典名方并进行质量分析研究,明确其主、副作用,进一步完善中药配方。

2. 发掘中药经典名方背后的科学机理,并进行临床实验,探索其临床效果和适用范围,在现代医学框架下加以应用。

3. 对中药经典名方加以现代化改良,发掘每种药物所含有效成分及功效,借鉴现代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提高其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4. 通过中医药产业化战略,培育合格的企业,积极推动中药配方的需求,并实现经济效益。

5. 培养中医药学专业人才,传承中药经典名方学术成果,加强中医药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其在中药经典名方的应用水平。

通过以上思路,不仅可以将中药经典名方有效应用于医学领域,还可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学科的长足发展。

经典名方创新开发初步探讨与研究

经典名方创新开发初步探讨与研究

经典名方创新开发初步探讨与研究作者:刘冠萍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07期【摘要】古代经典名方是到现代依然广泛应用、疗效好、有明显特点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古典籍所载录的方剂。

中药经典名方是中医药理论历经几千年锤炼得到的产物,是中医药宝库的瑰宝。

为保护和支持经典名方的研究及创新开发,国家层面已出台了多项关于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创新开发的相关政策,这对中医药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文章主要对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政策及研究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经典名方;政策;开发【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7-0068-021 经典名方现状中国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古代经典方剂有近10万个,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后世传承并得到现代开发的仅占极小部分。

2008年实施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首次明确了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的注册管理要求,但没有相应颁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也没有颁布注册审批管理规定。

目前,我国临床使用的中医药只是传承下来的一部分,而要将中医药传承并发扬光大,还应该做一些技术指标上的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

2018年4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2018年06月0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

2 经典名方创新开发政策解读(1)配套审批政策出台,经典名方制剂研发受益。

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第十三条明确指出要支持中药传承和创新,经典名方类中药按照简化标准审评审批,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鼓励发挥中药传统剂型优势研制中药新药,加强中药质量控制。

行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意见》是国家最高层面对药品和器械创新给出的全方位顶层设计,其中对中药行业的创新支持政策比较友好。

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新药研发流程

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新药研发流程

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新药研发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新药研发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历代名方收集:首先,研究人员会对历代名方进行搜集和整理,包括古籍文献、民间传统药方等,找出其中具有潜在药效的复方药物。

把握经典名方特点促进中药传承开发

把握经典名方特点促进中药传承开发

把握经典名方特点促进中药传承开发“方”是方剂的简称,“方剂”的本义是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调剂成方,现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针对中医病证的病因病机,应用“君臣佐使”等组方原理,将中药配伍组合使用的形式。

经典名方具有“三定八性”的特点,即组方结构固定、药物质量稳定、临床效用确定,具有有序性、恒定性、可变性、稳定性、整体性、可控性、有效性、安全性。

组方结构固定经典名方的组方结构是固定的,具有有序性、恒定性和可变性。

有序性是指方剂的组成是有序的,是按照“君臣佐使”的结构进行组方,按照“七情和合”的原则进行配伍。

如《伤寒论》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以麻黄为“君”、桂枝为“臣”,“相须”为用,辛温发汗解表;“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能;“使”以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

四药合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恒定性是指方剂的组方恒定,尤其是基础方、代表方,药物的组成是恒定的。

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又如《温病条辨》银翘散,以银花一两、连翘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

可变性是指方剂药味的加减、药物剂量的调整、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的选择是可以随临床病证的改变而变化的。

如《伤寒论》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治疗阳明腑实证;去芒硝,减少厚朴、枳实用量,即《伤寒论》小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的组成药物与小承气汤一样,为大黄、厚朴、枳实,但剂量不同,方名不同,功用也不同。

古代经典名方和证候类复方制剂研制可行性分析

古代经典名方和证候类复方制剂研制可行性分析

古代经典名方和证候类复方制剂研制可行性分析【摘要】对执行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分析,提出古代经典名方和证候类中药复方制剂研制和审批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名方;证候;复方制剂;中药新药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了《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3号文件),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审批实施分类管理。

旨在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研制水平。

但实际操作中,发现从研制到审批客观存在许多无法逾越的问题和困难。

1 古代经典名方入选标准、疗效、特色评价标准尚难明确3号文件第七条指出:“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

”这是关于处方来源的笼统规定。

为了便于统一操作,3号文件将古代经典名方具体目录的确定权交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

至今该目录尚未制定和发布出来。

但这并不影响学术界思考该目录制定并发布的难度与可行性问题。

分析这一规定,其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件:一是清代或清代以前的古方(著作和方剂入选标准);二是现今临床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疗效标准);三是处方组成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特色标准)。

三个要件既应有各自的具体要求和问题,又互相联系、密不可分,都以其他要件作为自身存在的必要前提。

关于著作和方剂入选标准,此类中药复方应来自清代或清代以前的医籍,这些医籍至少包括经方、时方、方书、方论、验方和医案等。

清代以前的方剂大致有几十万首,从中选取古代经典名方,建立开发目录,可操作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可行的办法是,对这些书籍的取舍预先做出明确规定,即尽可能缩小古代经典名方的考察范围。

那么这些书籍取舍的原则如何确定呢?学术界通常推崇经方或时方,但不可能将经方和时方全部开发为上市品种。

客观地说,其他书籍中也不乏疗效卓著和特色突出的方剂,按理不应排除在外。

经典名方研发的三条道路

经典名方研发的三条道路

经典名方研发的三条道路⊙作者:建中⊙编辑:一墨经典名方一般指古代医籍中有记载,获得古今中医的普遍认可的方剂。

此类方剂开发大体有三条道路: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源于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研发、上市经典名方产品的二次开发。

就有关问题分别论述如下:1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依据2008年公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七条明确提出“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2017年3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定的遴选范围与遴选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将经典名方遴选范围界定为:1911年前出版的古代医籍。

《补充规定》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无需进行临床研究,并直接申报生产:(1)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2)处方中药味均有法定标准;(3)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4)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日用饮片量与古代医籍记载相当;(5)功能主治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6)适用范围不包括危重症,不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

正因为免临床,较新药研发工作量少,似乎开发难度低;企业也许受到日本汉方药、港台地区的科学中药广泛应用的鼓励,认为该类药物市场前景良好。

尽管该类中药复方制剂已明确不发给新药证书,还是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冷静思考,统筹考虑产业的实际情况。

(1)在市场环境上。

我国目前拥有大量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也广泛应用,与日本、港台地区区别很大。

(2)在政策环境上。

经典名方上市后,必然涉及医保支付等问题,在医保控费、单病种付费等支付环境下,该类经典名方制剂的功能主治按要求只能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也就是说无明确的西医适应症,未来如若相关政策上不能有所突破,医保内应用可能难有作为。

(3)在医疗环境上。

该类经典名方制剂的功能主治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也就说应用此类制剂的,应该是中医大夫为主,而我国医疗体系中,西医占80%以上,这也就决定了其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标准正文:处方、制法、含量测定等 11.5 样品检验报告书:连续3批样品的检验报告 11.6 参考文献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申报 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综述资料 1. 药品名称 2. 证明性文件 3. 处方来源及历史沿革 4. 方义衍变 5. 临床应用 6.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安全性、有效 性、质量批间一致等
第十九条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将药品生产销售、不 良反应监测、药品上市后的变更及资源评估等情 况的年度汇总结果及相关说明报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第二十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发布过 度重复注册申报提示信息,科学引导药品生产企 业有序研发和理性申报经典名方制剂,避免过度 重复和资源浪费。
第四条 经典名方制剂的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 应当为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药品质量安全 等责任的药品生产企业,并应当执行投资方面的国家产业 政策。
生产企业应当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 制剂等完整的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 求。
第五条 符合第三条要求的经典名方制剂申报生产,可 仅提供药学及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免报药效研究及临 床试验资料。申请人应当确保申报资料的数据真实、完整、 可追溯。
第六条 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研制分“标准煎液”研制与制剂 研制两个阶段。申请人应当按照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公布的处方、 制法研制“标准煎液”,并根据“标准煎液”开展经典名方制 剂的研究,证明二者质量的一致性。
前款所称“标准煎液”,是指以古代医籍中记载的古代经典名 方制备方法为依据制备而得的中药药用物质,除成型工艺外, 其余制备方法应与古代医籍记载基本一致。“标准煎液”应作 为经典名方制剂药用物质确定的基准。 第七条 申请人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相应的经典名 方制剂“标准煎液”标准前申报生产的,可仅提供“标准煎液” 有关的申报资料,并在“标准煎液”标准发布后补充提交经典 名方制剂的相关申报资料。审核“标准煎液”所用时间不计算 在审评时限内。申请人因研究需要可延长补充资料的时限,同 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说明理由。
经审评不符合规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药品审评中心将审评意见和有关资料报送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总局依据技术审评意见,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 发给《审批意见通知件》,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经典名方制剂的生产企业应当对原料药 材及辅料质量、制剂生产、经销配送以及不良反 应报告等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11. “标准煎液”的质量控制 11.1 基本要求:符合药典药品标准研究的规定。 11.2 化学成分及关键质量属性研究:从安全、有
效、质量一致等方面评价化学成分及限度。
11.3 质量研究:包括检测项目(性状、鉴别、水 分、含量、指纹图谱、检查等)、分析方法及验 证、外源性污染物分析(农残、重金属、砷盐、 真菌毒素、溶剂残留、树脂残留)
对已批准上市而5年未生产销售的经典名方制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批准其再注册。
第二十一条 经典名方制剂的上市审批除按本 规定实施简化审批外,申报资料的受理、研 制情况及原始资料的现场核查、生产现场检 查、药品标准复核、抽样检验以及经典名方 制剂上市后变更等的相关注册管理要求及有 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审批要求,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执行。
专属性鉴别和多成份、整体质量控制,充分
反映现阶段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
生产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内控药品标准,根据关 键质量属性明确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关 键质控点及相关质量要求。企业内控检验标准不 得低于药品注册标准。
第十六条 经典名方制剂的药品名称原则上应当与 古代医籍中的方剂名称相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标准煎液的申报资料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一、综述资料 1. 药品名称:①中文名②汉语拼音名③命名依据 2. 证明性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证》
认证证书复印件;内包材(或容器)的注册证书。 3. 处方来源及历史沿革:处方来源、组成、主治 4. 方义衍变: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配伍原则 5. 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现代临床价值,
9.2 质量评价:①建立饮片质量一致性评价方 法,以表征饮片批间一致性高低②建立工艺关 键过程参数、过程质控指标体系,对工艺流程、 炮制设备、生产设施以及原辅料等实施控制。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9.3 参考文献
10. “标准煎液”的制备:不少于15批原料饮片, 经煎煮、浓缩(干燥)分别制得15批“标准煎液”, 以其均值作为基准。固定方法、设备、工艺参数 和操作规程,建立相应过程控制方法(出膏率、 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确保“标准煎液”批间质量 基本一致及可追溯。
第二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的目录。该目录应包 括每个方剂的处方出处、处方药味及剂量、制法 等基本内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
评中心按照该目录的要求进行审评。
第三条 实施简化注册审批的经典名方制剂应当符合 以下条件:
(一)处方中不含配伍禁忌或药品标准中标识有 “剧毒”“大毒”“有毒”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 药味;
9.2 分析与评价:分析药学研究结果与药品的安 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工艺可行性、 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
9.3 “标准煎液”标准:经过批准的标准
10. 药材 10.1 处方药味 10.2 药材资源评估 10.3 药材的质量评价 10.4 药材的检验报告书 10.5 参考文献 11. 饮片炮制 11.1 药材产地加工 11.2 炮制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11.3 质量评价 11.4 参考文献
7. 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参考文献:药 品说明书中,警示语应注明:本方剂有长期中医 临床应用基础,本品仅作为处方药供中医临床使 用。【成份】应注明处方药味及其剂量(相当于 饮片的量)。【注意事项】须注明处方及功能主 治的具体来源。【功能主治】只能采用中医术语 表达,并应当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药理毒理】 应根据所进行的毒理研究资料进行撰写,并提供 撰写说明及支持依据。
经典名方制剂的开发
1、政策历程 2、100首经典名方的遴选及目录 3、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
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4、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标准煎液的申报 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
5、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申报资料要求 (征求意见稿)
6、 总结 7、问题 8、备选经典名方
制剂所有的药学研究须与“标准煎液”取得一致。
10.1 工艺研究:研究煎煮、浓缩(干燥)等参数
10.2 药材、饮片与“标准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 出膏率和含量测定不得超过3倍RSD或均值的 70%—130%;指纹图谱需比较多批次“标准煎液” 相似度,或比较主要成分峰个数及比例。
10.3 参考文献
收时间、产地加工、性状、有效/指标成分等②定量指标, 如有效/指标成分含量,水分、杂质、农残、重金属和有害 元素、真菌毒素等外源污染限量等。
鼓励进行DNA条形码检测的探索性研究和应用 8.4 参考文献
9. 饮片炮制 9.1 炮制方法及参数的确定:包括药材净制、
切制、炮炙等详细过程,并提供加工依据。
市场前景 6.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二、药学研究资料
7.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7.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7.2 分析与评价 8. 药材 8.1 来源:基原(包括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
位、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是否种植/养殖等
8.2 资源评估:保障来源稳定、资源可持续、环境生态影响。 8.3 质量评价: ①定性指标,如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

第十条 受理经典名方制剂生产的申请前,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应当安排 与申请人进行会议沟通,提出意见建议。申请 人应当根据沟通交流结果修改、完善申报资料。
第十一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 中心收到经典名方制剂申请生产的申报资料后, 应当组织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审评,必要时可 以要求申请人补充资料,并说明理由。
政策历程
100首经典名方遴选原则:1911年之前的中医医籍记载、至今广 泛应用、疗效确切、特色明显 。
应当符合的条件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 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第三十条之规定,对来源于国家公布目录中的古 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以下简称经典名方 制剂)申请上市实施简化审批,制定本规定。
第十二条 经审评符合规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通知申请人申请生产现场 检查,并告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 品审核查验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 品审评中心依据技术审评意见、样品生产现场检 查报告和样品检验结果,形成综合意见,连同有 关资料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依据综合意见,作出审批决 定。
第八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在收到
首家申请人提交的“标准煎液”相关资料后5日内,应当
在其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六个月。公示期内,其他申 请人可继续通过申报生产程序提交自行研制的该“标准煎 液”相关资料,一并予以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组织专家开始对“标准煎 液”进行审核。 第九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应当对 经过审核的“标准煎液”标准进行公示(公示期不计算在 审评时限内),并在公示后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鼓励申请人参与“标准煎液”标准的研究、起草并享有成 果,在发布的“标准煎液”标准中标注起草单位的名称。
(二)处方中药味均有国家药品标准; (三)制备方法与古代医籍记载基本一致; (四)剂型应当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 (五)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日用饮片量 与古代医籍记载相当; (六)功能主治应当采用中医术语表述,与古代医 籍记载一致; (七)适用范围不包括急症、危重症、传染病,不 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