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溯效应
当一位科学家的杰出成 就得到承认后,人们可能会追 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作。 “对一位科学家早期工作 引证数量的增加,是由于他现 在在科学界分层体系中所处的 地位较高,而不是由于其早期 工作的质量有所改进。” 科尔兄弟
奥本海默
波敦克效应
因工作环境不同而导致 奖励分配不公的一种表现。 反例: 努道普效应:低声望机构中 工作,成果不应承认而被承 认。 韦泰梅效应:声望高的机构 里工作的科学家也得不到承 认。
专门的:他们作为专门的解决问题人员被聘用而不
是由于个人的创造力。
思考:
如何看待科学界分层中的“权威结 构”和“马太效应”? 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社会规范包括哪 些内容?技术的社会规范是否与其 相同?现实世界中科学家的行为常 常偏离默顿规范,既然如此,你认为 默顿规范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际 意义? 你如何看待目前科学界存在的“越 轨行为”:这种现象能否有效控制?
普朗克效应
在科学权威阻碍新的科 学成果得到普遍承认及在科 学权威形成过程中的表现形 式。 一项重要的科学发明创 造,很少是逐渐地争取和转 变他的对手而获得成功的, 扫罗变成保罗的事是罕见的。 而一般的情况是,对手们逐 渐死去,成长中的一代从一 开始就熟悉这种观念。 普朗克
棘轮效应
科学家一旦因为自己的 工作而获得某种承认与地位, 就再也不会退回到原来的地 位,就象有棘爪防止倒转的 棘轮一样。 “一旦成为一个诺贝尔 奖获奖者,不论是好是歹, 都将稳固的居于科学界的精 英行列。”
伽罗华
“大人物”有可能 压制“小人物”
柯 西 泊 松
权威结构
普朗克现象 一项重要的科学发明创 造,很少是逐渐地争取和转 变他的对手而获得成功的, 扫罗变成保罗的事是罕见的。 而一般的情况是,对手们逐 渐死去,成长中的一代从一 开始就熟悉这种观念。 普朗克
马太效应
“因为凡有的,还要 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 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 来。”
阿维洛依
圣诺克利特斯
第欧根尼 赫拉克利特
毕达哥拉斯
欧几里得 (阿基米德)
2、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肇始
近代科学家
1834年,英国科学和哲学家惠威尔首先提出 “科学家”(scientist)一词,并逐渐被社会所 接受
技术专家(工程师)
技术科学和工程师互相促进、相生相长,推动 了工程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并最终取代传统工 匠成为专业化、职业化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 经过50多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国 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 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 与发展中心。50多年来取得了诸如” 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及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 时,累计招收研究生45000余名,培 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爱因斯坦在奥林匹克学院 与最好的两个朋友合影
第3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 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 社会规范
爱因斯坦与玻尔
一、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与 “无形学院” 技术共同体与 “创新者网络”
信仰“数即万物”的毕达哥拉斯
1、科学共同体与“无形学院”
以共同的科学范 式为基础形成的科 学家群体,科学社 会组织的基础和有 机构成。 “科学学派”
二、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和互动
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 , 科学技术界的社会互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
不是根据科学工作 者所掌握的权力和财产 来界定,而是根据社会 承认度的不同形成自身 的等级体系。 “权威结构” “马太效应”
权威结构
权威的行使和对权威 的信仰、服从、完全 是建立在受动者自愿 的基础之上的。
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 优势后,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进一步去获得成果和承认, 获得评价他人成果的权力以 及压制“小人物”的机会。
科学上的优势积累
马太效应
表 现
累计优势效应 光环效应 回溯效应 波敦克效应 普朗克效应 棘轮效应
累计优势效应
把过去的成绩累积起来 形成竞争优势,并影响以后 评奖。
二、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
科学的社会规范 技术的社会规范
1、科学的社会规范
默顿,1942,《科学的规范结构》 -公有主义 -普遍主义 -无私利性 -独创性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1、科学的社会规范
公有主义(communism) 科学家无权 独占自己的科学发 现,所有的发现都 是社会协作的产物。
居里夫人
1、科学的社会规范
普遍主义(universalism) 科学向一切有能力的人开放; 科学知识向一切人开放; 科学的标准处处一样。 “科学的真理性不依赖于 个别人的社会或个人属性。”
纳 什
1、科学的社会规范
无私利性 (disinterestedness) 首先是“增进知识、 造福人类”, 其次才是“谋生手段”
诘难:
默顿规范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 产物,不适合于现代大科学 默顿规范只是一种“理想类型” 或根本不存在的概念抽象物, 它是不符合实际的或毫无意义 的 对默顿获致规范的功能主义方 法和默顿学派倡导的引证分析、 内容分析、集体传记等经验研 究方法的批判
2、技术的社会规范
独占主义或垄断主义,具体的制度安排是保 密和专利制度 不具有科学那样的普遍主义。找不到处处一 致的评价标准 无私利性的规范对技术更不适用 技术不是不要求独创性,但相对科学对独创 性的要求要低一些 技术的继承性要比科学强烈得多
古希腊柏拉图学院的门上刻着这样的文字: “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诘难:科学运行的现实与默顿规范相背离
学术界历来就存在为个人名誉、地位、特权 利益或逃避现实而苦心经营的人,在竞争中 存在各种各样的弄虚作假现象。 科学发现和成果的社会承认往往与发现者的 声望、地位及其它个人和社会因素相关。 保密行为愈来愈严重。 怀疑地检验他人的工作时常得不到有效贯彻。 病态科学的大量存在。
贝尔实验室一角
第2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职责 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和互动 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的构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职责
科学技术劳动的特征 “精神产品的生产” 科学工作者:生产科学知识 技术工作者:使科学成果物化为产品
1955年水土保持检查组赴山西考察 (左二为竺可桢,左三为黄秉维)
牛顿
达芬奇
-科学技术人员职业化
爱迪生
3、科学技术体制化的确立和成熟
现代科学体制
大学的科研体制(分科的系、研究生院制 度 )、企业中工业实验室、国立科研机构
现代技术体制
现代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和职业岗位中的技术专 家、企业中从事技术工 作的人员
麻省理工学院主楼
贝尔实验室
三、科学技术体制的构成
科学技术活动的经济支持制度 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构比例 科学技术活动的法律调整 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增加的体制 科学技术工作者培养制度 科学技术活动的管理体制
补充:技术的社会规范
齐曼:技术是产业科学, 所有者的:它所生产的是不一定需要公开的所有者
知识;
局部的:它关注的往往是对象中的局部问题而不是
对对象的总体认识;
权威的:技术研究者是在管理权威下做事而不是作
为个体做事;
定向的:技术成果也不是为人共享的普遍性的科学
认识,他们的研究被定向到实际目标而不是追求知识;
无私利性
这个职位一旦可以 带来大量收入,那么, 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 将不是天文学家了。 布拉德莱
格林威治天文台
1、科学的社会规范
独创性(originality) 从事科学研究的 科学家要依靠自己的 独立思考去解决新问 题、提出新见解。
茅以升
1、科学的社会规范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organized skepticism) “科学家的任务并不 是在于去证明什么,而是 在于总是企图去怀疑什么 、否定什么。”
“那些在过去作过优秀成果 的人好像在将来更容易因工作良 好而得到报偿(即使别人已先于 他完成该项工作);而那些不出 名的,大约仍然不会出名。” 哈格斯.特罗梅 《科学共同体》
卢瑟福
光环效应
容易被别人引证的科学工作更 容易被别人引证,而不容易被别人 引证的科学工作更不容易被别人引 证。
“人们倾向于引证那些对所研究的问 题或领域具有影响的工作,但同时也倾 向于引证那些非常可见的科学家的工作。 这些科学家作出了最初的重要贡献,以 后他们的工作还会被频频引证。当然, 被引证的程度可部分的表明一些科学家 的可见性。” 科尔兄弟
2、技术共同体与“创新者网络”
以共同的技术范 式为基础的技术专家 群体,其任务是在技 术范式的指导下从事 技术的解题活动。
“创新者网络”
一种特殊的创新者 组织形态。 一种松散连结的组 织,成员和组织之间靠 一种合作关系作为连结 机制。提供创新者非正 式的直接互动机会。
前德国V-2火箭专家冯· 布劳恩在 解释他的第一次载人月球飞行火 箭设计方案
一、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含义
社会建制 (social institution) 指的是组织编制和制度的总 称,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 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 动的组织系统和制度体系,主 要是指社会组织制度,它包括 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 统和物质支撑等要素。
中国科学院第一 任院长郭沫若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第11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科学技术的体制化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节 科学技术的体制化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含义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历史过程 科学技术体制的构成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于 1955年6月1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
一、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含义
科学技术活动确立为 一种社会建制的过程。 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社 会组织化、系统化、规范 化、形式化,是科学技术 社会建制的主要内涵和标 志。
2、科学技术界的社会互动
学习 交流
包括知识、技能和技艺 的传授、模仿和暗示等 有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 流两种形式 既互相对立 又相互依存和促进的两种形式 包括学术性冲突和非学
竞争与合作 冲突
术性冲突
三、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的构成
科学技术的社团组织 科技交流的物质载体 科学技术的教育机构 科学技术研究组织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1、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孕育
业余科学家(学者)
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没有专 业分工,科学活动的主体是一些具 有科学气质和渴望探索自然奥秘的 人
技术工匠
技术活动与生产活动融为一体,主 体是生产活动中的生产者、工匠
雅典学院
阿基米德
音乐之神 阿波罗
智慧女神
雅典娜
琐罗斯德 伊壁鸠鲁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历山大王 亚里斯多德 芝诺 托勒密 拉斐尔 索多玛
哥本哈根学派
“无形学院”
介于一般科学共同体与科学技术实体研 究组织之间的,也是以学术思想的沟通为基 础的组织形式。
由于现代科学即使是最小的分支也有成千的同行, 所以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分裂为非正式的小团体。任何一 个大学科中都有这种小规模的、百人左右的优秀人员组 成的“无形学院”。这些人通过互送未定稿、通信、交 流信息,或者进行教学和科研上的互访或合作来加强联 系。在科学的前沿,往往是由无形学院通过少数人的非 正式交流系统创造出新知识,然后由大范围的正式交流 系统来评价、承认、推广和传播 普赖斯
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 组织系统 物质支撑
王淦昌
邓稼先
二、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历史过程
默顿,1938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 术与社会》 贝尔纳,1954 《历史上的科学》
贝尔纳
默顿
二、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历史过程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孕育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肇始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确立和成熟
一、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职责
科学工作者: 做出科学发现,为人 类提供理论形态的科学知 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认 识自然、认识世界,丰富 人类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同时为技术活动准备知识 基础。
霍金
一、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职责
技术工作者: 使科学技术得到发 展和实际应用,实现科 学技术成果的转化。
王 选
谢谢各位 请提宝贵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