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1苏教版三年级上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

观察水教学章节第三单元教学内容观察水第 1 课时教材分析《观察水》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科学探究: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科学知识:1.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的空桶中课前准备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

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师:猜猜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

)2.学生猜测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生:摇动瓶子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4.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

无论是牛奶、水还是白醋等装在瓶子里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

要想知道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生:打开瓶盖,看一下。

生:闻一下。

……5.师:哪种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观察物体的方法。

如果4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冷开水?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4种液体中找到水,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

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苏教版
3、想一想,右边男孩搭的物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形状相同吗?是怎样的形状?从侧面看呢?
4、这两个长方形还可以怎样搭?同桌先搭一搭,再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先读题,理解题意。
同桌按要求拼拼搭搭,再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
集体订正。
先直接根据直观图作出判断。
再搭出物体订正。
课堂作业:P18(3、4)
晚自习作业:每课练P11
课后感受
出示拼搭出的物体实物,学生较易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在作业中只出现直观图,看图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部分学生稍有困难,空间的想象力还不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观察物体
课题
观察物体(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观察由两个简单的几何体拼搭而成的物体,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位的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先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确定观察到的形状,再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物体模型。
教学准备
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课题
二、教学“正面、侧面、上面”
三、新授
四、练习
1、做P17(1)
2
让学生说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理解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的意思。
说说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侧面和上面呢?
2、变换长方体的位置。
再让学生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各是什么?
3、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同桌一人说从哪个面看,一个说看到的形状。
1、出示两个两样大小的长方体拼搭后的物体。如书上左边小男孩搭的物体。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苏教版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苏教版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观察物体”知识点,掌握观察物体的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观察物体”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成果,促进课堂交流和互动。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板书设计
- 板书标题:观察物体
- 重点知识点:
- 观察物体的角度
- 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 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
- 关键词句:
- “多角度观察物体”
- “比较物体形状和结构”
- “细心观察,准确描述”
2.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图形:用简单的图形表示不同角度的观察,如圆形代表正面观察,三角形代表侧面观察等。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技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观 察 物 体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观 察 物 体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游戏:学做木头人听《健康歌》做动作。

一、认识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1、认识小橱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选择提供的长方体物体指出正、侧、上面3、观看录象:教师用相机变换位置地拍下微波炉的三个面学生指出微波炉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4、指出洗衣机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5、拍小橱柜的一个面。

问:你能用相机拍下小橱柜的某一个面吗?6、小结:象这样我们能用相机拍摄下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那从其他位置来观察,会有怎样的观察结果呢?让我们开始观察物体的活动吧!(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观察储物柜,体会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不同提出观察要求:观察某个物体时必须在同一个位置,注意观察姿势。

1、学生观察小橱柜,记录观察结果。

3、探究观察结果,思考:观察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小结:有时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

4、指导学生观察指定的面①如何看到两个面指名学生演示示范检验观察结果的方法②如何看到三个面指名学生演示,检验5、组织全体学生观察指定的面要求:①找能同时看到两个面的位置。

②找能同时看到三个面的位置。

三、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1、明确观察活动要求:音乐响起小组学生围着长方体转圈,音乐停学生立刻停,选择观察的姿势,数出看到的面数。

思考: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个面。

2、学生踏着音乐进行观察活动3、交流观察活动体会如有学生有其他观点,请他上来用射象头观察。

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具有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能够正确观察和描述物体。

2.过程与方法:发现物体的共同点和特点,在观察中提高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内容1.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

2.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学习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

2.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理解程度和精细观察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拿出一些物体,要求学生先在脑海中想象这些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然后请学生举手发言,描述这些物体的属性,并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物体的方法。

二、概念讲解1.教师通过举例子,介绍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

2.在讲解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认识物体的全貌。

三、训练与巩固1.观察一些具有共同特点的物体,例如:相同颜色的球、相同形状的瓶子等,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观察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物体,例如: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球,让学生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教师出示一组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辨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写在纸上。

四、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文具、水杯、水果等,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观察物体中,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此外,教师通过设置各种不同的观察和辨认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也培养了学生的细致认真的态度。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

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

牟老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1)观察药箱,即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箱子,从而得出结论: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能一次看完一个物体所有的面,但是至少能看到箱子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这个箱子的三个不同的面。

(2)观察并画出所观察到的面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

尤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教师的温馨提示:你从哪个面去观察,就要正对着这个面;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这样的提示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些误差,值得我们借鉴。

因为这其实的对于只能观察到一个面的最好方法。

(3)观察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和球,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左右侧面、上面。

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

(4)出示从一个角度所观察到的面,然后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比如从一个正方形可以想到时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从一个圆可以想到时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学生空间观念。

(5)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的观察。

通过观察组合物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

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本课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观察水》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观察水”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再整个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一节“生命离不开水”的深化与具体化,又为后面观察研究水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水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尚上升到属性层次的概念。

在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但脑海中对水的认识是零星的: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是离不开水的。

但还不能很好的用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如:看、闻、尝、摸等来观察水、描述水。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建立从浅显地看到细致地观察的转变框架,使学生通过本课的教学,对科学观察事物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思维的习惯。

本课结构表现为常用的引导认识思路,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属类——液体的特征。

本课在介绍水属性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运用看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的能力。

培养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从三杯装有白醋、糖水、水的透明液体中找到水”提出闻、尝、摸的观察方法。

2通过用“看、闻、尝的方法观察水”的小组活动发现水的特征: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3通过观看瀑布的视频以及用两个空杯往返倒出水来模拟瀑布的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现水的运动特征:会流动。

4通过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探讨水的形状,最后总结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通过讨论“”寻找生活中其它会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总结出具有这一特征的一类物体统称为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可以通过乘法进行验算,提高正确度)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92÷3 ()十多 17×5 ()十多4.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数量×单价=总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1)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 84÷3 95÷4 81÷3(2)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4)在()÷6=17......()中,余数有()种可能?a÷7=b÷6(a和b都不等于0),则a与b 的关系是()。

注意点: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大于余数,反之,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注意数位:从右往左数,千位是第四位,左边一位是万位,右边一位是百位。

(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6000—200 7000+100(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4)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目标:能正确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位置教学重点:正确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位置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描述语言来观察物体教学准备:1. 小板凳2. 各种形状、大小的物体3. 彩色笔、纸张4.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学会使用描述语言来描述物体。

2. 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带领学生回顾物体的基本特征。

3. 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二、讲解1. 要观察物体,首先要了解观察物体所需要的知识点包括什么: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

2. 向学生介绍各种形状、大小的物体,并讲解基本数据的量词,如体积、重量等;3. 通过让学生举例,理解观察物体时,需要使用一定的语言描述,并暗示学生,要注意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三、示范1. 教师示范观察一样物体,例如一个小球,并展示如何用语言形容“小球”的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

2. 必要时,将语言表述在教师准备好的表格中,以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四、练习1. 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适应观察物体的环境,从简到难,逐渐扩展对新物体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2. 让学生在使用描述语言时,注意准确性和规范性,规定必须要使用一定的策略来讲解他们所思考的问题。

3.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描述物体,并根据描述,让其他同学找到此物品,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互动能力。

四、总结1. 小结一下今天的课堂内容:观察物体,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位置等。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轻松舒缓地结束今天的课堂,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目录及大纲要求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目录及大纲要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目录及学习范围第1章除法1、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2、除法的验算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4、商末尾有0的除法(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易错题型第2章认数1、认识整千数2、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3、比较数的大小第3章千克和克1、认识千克2、认识克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物品的质量、易错题型第4章加和减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3、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易错题型第5章24时记时法1、24时记时法的认识2、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错题复习第6章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认识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错题复习第7章乘法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3、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5、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错题复习第6、7单元测评第8章观察物体1、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能体会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观察由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第9章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1)统计与可能性(2)第10章认识分数1、认识分数(1)2、认识分数(2)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整理复习:例题分类、常见应用题、错题复习第11章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1)整理与复习(2)整理与复习(3)整理与复习(4)。

小学数学-有答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小升初题单元试卷:八_观察物体(01)

小学数学-有答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小升初题单元试卷:八_观察物体(01)

苏教版三年级(上)小升初题单元试卷:八观察物体(01)一、选择题(共25小题)1. 如图,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A. B. C. D.2.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为()A. B. C.3. 如图右边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D.4. 如图是由5个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A. B. C. D.5. 8个组成一个立体图形(如图),从()看到的形状相同。

A.正面和上面B.正面和左面C.正面和右面D.左面和右面6. 下面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有()个。

A.1B.2C.3D.47. 用同样大小的四个正方形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右面看到下面哪个图形()A. B. C. D.8. 小华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物体,下边分别是他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从侧面看摆成的物体,看到的是第()号图形。

A. B. C.9. 从左面看,与其他三块形状不同的是()A. B. C. D.10. 如图,这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的图是()A. B. C. D.11. 从正面看下面的4个物体,形状相同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12. 用五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看这三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相同的。

A.正面B.上面C.侧面13. 用五个小立方体摆立体图形,要求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肯定不正确的是()A. B. C.14. 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侧面看是()A. B. C.15. 明明用一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了一个长方体,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如图所示。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52平方厘米B.26平方厘米C.24平方厘米16. 从上面看如图的立体图形,正确的是()A. B. C.17. 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图形。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浮沉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了解物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小玻璃瓶、小石块、小木块、盆子、水实验步骤:1. 将盆子填满水;2. 将小玻璃瓶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3. 将小石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4. 将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小玻璃瓶浮在水面上;小石块沉入水底;小木块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是由物体的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底,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二、实验名称:电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电流的产生和传递。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灯泡实验步骤:1. 用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2. 将另一端的导线连接灯泡的两端;3. 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果:当电流顺利通过导线和灯泡时,灯泡会发光。

实验结论:电流的产生和传递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电流会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当电路中有灯泡时,灯泡会发光。

三、实验名称:生活中的感光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线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器材:黑色纸、白色纸、阳光实验步骤:1. 在黑色纸上放置一些小物件;2. 将黑色纸和白色纸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3. 观察黑色纸和白色纸上的小物件。

实验结果:在阳光下晒过后,黑色纸上的小物件颜色没有改变,而白色纸上的小物件变淡了。

实验结论:光线的照射会使物体的颜色发生变化。

黑色物体吸收光线,不会发生明显的颜色改变;而白色物体会反射光线,导致颜色变淡。

四、实验名称:声音传播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铃铛、长竹筒实验步骤:1. 将铃铛放在一端的竹筒内;2. 发出一声响亮的铃声;3. 在距离铃铛一定距离的另一端听声音。

实验结果:声音从竹筒中传出,可以听到亮响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的。

竹筒充当了声音的传播介质,使声音得以传出。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一、引言本篇文档旨在介绍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方面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什么是物体;2.理解物体的特征;3.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4.学会用语言表达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新知识可以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往这些物体上发散思维,引入物体的概念并指导学生形成初步印象。

3.2 理解物体的概念并讲解物体的特征接着,讲解物体的概念和特征。

可以通过使用物体的视觉特征、触摸特征等对同学进行讲解,结合生动的事例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3.3 观察物体先给学生分配物体,然后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摸索、聆听等方式来熟悉这个物体并分析其特征,课堂上应该要求同学们观察的全面,包括物体的大小、形状、材质、颜色等特征。

3.4 同学分享物体观察结果在分析观察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进行分享,并帮助同学们进行策略分析。

比如,有多少人观察了物体的颜色,有多少人观察了大小等等。

3.5 概念融会贯通通过复习一下物体的特征,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特征的共性,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概念,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重量等差别。

3.6 结束在本课的结束过程中,可以点题回顾课程的内容,并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物体,部分做到观察与总结相结合,在实践中去探究新知识,让学生具有更多的熟悉物质世界的机会。

四、教学注意点1.教师应该注重提供足够的观察对象,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观察;2.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观察当中,对物体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3.学生往往比教师更有耐心,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对观察进行尝试。

五、教学结语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将会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了解物体的特征,并学会正确认识物体,这对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当然,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付之珍重,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探究更多世间的奥秘。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第1课《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第1课《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第1课《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简单的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能够简单的用语言描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化的图片和几何模型,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角度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用于课堂展示和练习。

3.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化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物体。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从哪个方向观察物体可以看到它的全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本单元以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为观察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通过物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套教材里观察物体从二年级(上册)起陆续安排。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间的相互转换。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

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一道思考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

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发展。

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

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

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

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

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学习使用手电筒观察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学习使用手电筒观察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学习使用手电筒观察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学习使用手电筒观察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在三年级科学上册中,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学生们将学习使用手电筒观察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教学目标1.学习手电筒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并掌握不同材质和不同结构的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

3.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手电筒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不同材质和不同结构的物体,掌握不同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并分析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总体采用互动讲解、示范演示和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1.手电筒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的讲解(1)手电筒是一种便携式电源装置,主要用于亮光。

手电筒通过一个电池或者多个电池为能量,通过一串导线和一个电灯泡来实现亮光的作用。

(2)不同的手电筒功能和使用方法各不相同。

常见的手电筒一般具有调节光阵、聚光和漫射光等不同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来使用不同的功能。

(3)使用手电筒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时不要将光线直接照向自己或者别人的眼睛,以免造成伤害。

2.观察不同材质和不同结构的物体,掌握不同物体的透明度和不透明度,并分析问题(1)透明度是物体透光的程度。

透明是指光线通过物体后可以看得很清楚,透光的物体称为透明体。

透明度可以通过放置一个物体后,看看能否看清它背后的物体以及看得清晰的程度来进行判断。

(2)不透明度是物体阻挡光线的程度。

不透明是指光线不能通过物体,只有看到物体的表面,不能穿透它。

不同材质和结构的物体对光线的阻挡能力不同,可以放置不同的物体来进行比较。

(3)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金属、塑料、木材等材质的物体都是不透明的;透明材质有玻璃、水晶、塑料薄膜等,其中水晶的透明度最高,最能穿透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并 能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 面的个数不同。 2.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能有条理地观察、有根据的 判断,能进行一些初步的想象,最后能合理表达。 3.情感目标: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 参与操作,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第2页/共10页
重点:认识到不同位置看到的物 体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难点:了解从同一个角度观察 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第3页/共10页
正面
上面
侧面
第4页/共10页
第5页/共10页
你能说出他们的正面、侧 面、上面是什么图形吗?
第6页/共10页
填空
1、在同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 多可以看到( 3 )个面,最 少可以看到( 1 )个面。
第10页/共10页
第7页/共10页
Hale Waihona Puke 2、一个没有特殊标志的物 体,端正地摆放,正对着 我们的面叫做( 正 )面, 我们看到的“左面、右面” 可叫做(侧 )面。
第8页/共10页
判断
1、人不管怎么站,脸部的那 一面都是正面。 ( )
2、小明在观察物体的时候, 同时看到了左面和右面两个 侧面。 ( )
第9页/共10页
教学后记: 教学前把教室设计成一个活动的场地, 学生席地而坐,中间设计为展示台,学 生开始就很好奇。教学中不断变化不同 的观察角度,让学生比较思考。一节课 下来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