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冷和热》知识点修正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知识点可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知识点可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一知识点一、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种;热水轻;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二、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三、热胀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四、大部分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五、水在4摄氏度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4摄氏度以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金属锑和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六、与水相比;气体的热胀冷缩变化的更快、更明显..七、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八、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九、为什么水泥路面、铁轨、建筑物的各部分之间等都留有一小段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铁轨、建筑材料等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有缝隙是为它们在温度变化时有自由伸缩的空间..十、为什么架设电线时候不能太紧答: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如果电线架设的太紧;冬天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十一、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水表、饮料瓶里的饮料会冻裂答:因为水在4摄氏度以下会热缩冷胀..冬天气温低;自来水管水表里的水饮料瓶里的饮料会结冰体积膨胀;所以就冻裂了..十二、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因此;热量绝不会消失..十三、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十四、热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十五、不同的物体传导热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金属等传导热量快;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良导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木头、塑料等传导热量慢;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第二单元热的科学概念、知识点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只能起到保温的作用..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5、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6、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1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2、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3、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一、热起来了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全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二、给冷水加热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三、液体的热胀冷缩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四、空气的热胀冷缩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热胀现象:1、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2、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3、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五、金属的热胀冷缩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六、热是怎样传递的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七、传热比赛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八、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冷和热》全单元精品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冷和热》全单元精品课件
2、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装置都装好后再加热。 3、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4、注意安全,小心别烫着手。
4
3
2
1



返回
4
3
2
1
返回
结论
热是从较热的一端 传向较冷的一端。
结论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 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 热方法叫热传导。
2、 纸板吸热慢散热也慢。
总结 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 性能是不一样的。
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 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自己设计实 验
我的结论
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 板都被漆成黑色?
深色物体的散热 性能更好。
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 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温 度

21
24
26
28
32
6
我的结论
1.油的吸热性能比水强。 2.油的散热性能比水强。 3.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用纸板和金属片来做实验
1.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纸盒。
2.各剪一块同样大小的纸板和金属片, 放在纸盒上。
3.把它们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 测盒子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结论
1、金属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
(三)实验2:加热液体——水
1.实验目的: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2.实验材料:
酒精灯、烧杯、木屑、三脚架、夹子、打火机、石棉网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复习课件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复习课件

课堂练习
二、对号入座
1.下列( )不是利用空气受热产生变化。
A.孔明灯
B.热气球
C.气球
2.下列关于水温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下部。
B.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C.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课堂练习
二、对号入座
3.如果塑料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 )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 )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能/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 )。
课堂练习
4.测量体温 (1)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 )刻度线以下。 (2)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 (3)将玻璃泡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并夹紧,( )分钟后取出,读数。 5.测量气温 (1)气温计要( )在空气中,(能/不能)直接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 (2)(要/不要)将气温计暴晒在阳光中; (3)气温计要保持( ),不要沾水或其他液体;
热空气会( )。
2.热气球就是利用(
)的原理升空的。
3.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所以
课时回顾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 ),有 的地方温度(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 ),周围的冷空气( ) 过来,空气不停地( ),就形成了( )。 2.在海边,白天风从( )吹向( );夜晚风从( )吹向( )。
A.密封
B. 打开
C.都可以
6.下列关于正确使用体温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6℃刻度线以下。
B.测体温前,没必要使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冷和热单元概要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冷和热单元概要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3.1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杯热水放在桌上会慢慢变凉;勺子放在热汤中,勺柄会慢慢变烫;四季更替等等。

学生对“火热”、“冰冷”、“温暖”这些不同的冷热程度都有切身的感受,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也时常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此为基础,本单元将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亲历活动中,了解冷热现象中蕴涵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主要由五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一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理水温。

通过感受和比较活动,使学生建立温差和温度的概念。

然后,教会学生测量水温的方法。

其后,教材安排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的实验,这是一个将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的好活动。

通过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和画曲线图国,学生将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能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以及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知识点整理(共5课)(2022秋)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知识点整理(共5课)(2022秋)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冷与热6.哪杯水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由刻度、玻璃管、液体、玻璃泡四部分组成。

常见的温度计有: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等。

2.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3.怎样测量水的温度?答:(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部。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4.如何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答:(1)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刻度线以下。

(2)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

(3)将玻璃泡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并夹紧,5~10分钟后取出,读数。

5.常用的体温计一般是水银体温计,内有随体温升高而上升的水银柱。

水银是汞的通称,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易挥发成汞蒸气而被墙壁和衣物等吸附。

人吸入一定量的汞蒸气会导致汞中毒。

如果水银体温计破碎,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处理。

6.如何读写温度:(1)0摄氏度的读写。

红色液柱的顶端对齐刻度0,温度是0摄氏度,写作:0℃。

(2)从液柱零向上数,一格一格数清楚,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举例:15摄氏度,写作:15℃)(3)从液柱零向下数,一格一格数清楚,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举例:零下15摄氏度,写作:-15℃)7.气温计的使用方法:答:(1)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拿住玻璃管上端,以防手的温度影响测量结果。

(2)停留片刻,等到温度计内液体不再升高或降低稳定停留时,才能读取数值。

(3)观察温度计的刻度时,视线要和液面平行。

(4)测量室内气温时,不可将温度计放在暖气或火炉旁。

测量室外气温时,应将温度计放在空气流通、阳光不直射的地方。

7.温度计的秘密1.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单元 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单元 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2、温度计是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等部分构成的。

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3、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4、一杯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并且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下降。

5、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答:⑴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并且要(轻拿轻放)。

⑵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⑶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⑷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液面),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37℃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也就是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冰点是(0℃)。

2、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4、烧水时,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循环)流动,使全部的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

5、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

⑴对流。

⑵辐射。

⑶传导。

⑷辐射。

3、加热和冷却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4、糖、蜡烛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苏教版《科学》四(上)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四(上)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四(上)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没有形状,看不见,摸不着。

空气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空气总是循环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氧气,其他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人的生存需要空气,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森林能净化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

汽车尾气是有毒的,焚烧垃圾也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第二单元、冷和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地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热水降温的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热的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5、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6、不管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为“辐射”。

7、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8、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603年造出空气温度计。

9、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1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4、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复习专用资料)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复习专用资料)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超全整理精品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2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3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4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二单元冷和热 3加热和冷却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二单元冷和热     3加热和冷却
(1)提出问题: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实验。
(4)汇报结果。
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气体会热胀冷缩吗?
(2)学生提出假设。(最好把自己的设计画出来)
(3)学生设计实验。
(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四)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
1.提问:你们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2.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
(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
(4)小结: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可以体验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活动拓展
讨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讨论交流,回报讨论结果
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
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1、加热和受冷会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
2、加热和冷却对物体提及的影响
固体液体气体
3、温度计的发明
教学反思
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补充讲解具体事例。(据科学家测算,每升温1℃,钢轨便伸长10万分之一米。冬夏温差达50℃时,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钢轨在夏天会伸长257米)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

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冷热与温度》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一杯热水在常温下降温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其温度变化的规律,建立温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搜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热的传递》一课通过大量实验探究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使学生认识到热传递的一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为传导,液体和气体中的热传递主要方式为对流,不需要任何物质做媒介的热传递为对流。

《加热和冷却)一课通过大量的活动探究了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形态和体积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

《吸热和散热》一课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了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能力,以及颜色对物体吸热和散热能力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培养学生实验、记录、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课引领学生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形态,并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探究了水的三态变化条件,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4.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5.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单元课时安排:1、冷热与温度………………………………………………………………1课时2、热的传递…………………………………………………………………1课时3、加热和冷却………………………………………………………………2课时4、吸热和散热………………………………………………………………2课时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2课时课题:冷热与温度第 1 课时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四年级下册冷和热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冷和热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冷和热复习资料四年级下册冷和热复习资料天气转暖了,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冷和热的交替。

那么,你知道冷和热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年级下册关于冷和热的知识。

一、温度的感知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冷和热是相对的概念,与温度有关。

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通常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当我们觉得物体的温度高于我们的体温时,我们会感到热;当物体的温度低于我们的体温时,我们会感到冷。

二、冷和热的传导冷和热的传导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量会自然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达到平衡。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热传导。

当我们用手触摸一杯热水时,热量会从水杯传递到我们的手上,我们会感到热。

同样地,当我们触摸一个冰冷的物体时,热量会从我们的手传递到物体上,我们会感到冷。

三、冷和热的变化除了感知冷热外,冷和热还可以引起物体的变化。

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会逐渐融化,并变成水。

这是因为室温比冰块的温度高,热量会从室温传递到冰块上,使冰块的温度升高,最终融化成水。

而当我们将水放在冰箱里,水会逐渐冷却,最终形成冰块。

这是因为冰箱里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热量会从水传递到冰箱里,使水的温度降低,最终凝结成冰块。

四、冷和热的应用冷和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冷和热的传导原理来煮鸡蛋。

当我们将鸡蛋放在热水中,热量会传递到鸡蛋内部,使鸡蛋变熟。

而当我们将鸡蛋放在冷水中,热量会从鸡蛋传递到水中,使鸡蛋变凉。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冷和热的变化来制作冰淇淋。

当我们将牛奶和糖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冰箱冷冻,糖会吸收冰箱里的热量,使混合物变凉,并最终形成冰淇淋。

五、冷和热的保护在冷和热的环境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

当天气炎热时,我们可以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戴上帽子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以防止被阳光灼伤。

第二单元__冷和热复习详解

第二单元__冷和热复习详解

如何做热在固体中的传递的实验: (P18)
实验名称: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实验材料: 蜡烛、金属汤匙、试管夹、酒精灯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间和 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 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 深化的情形。
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 到温度低的地方。
凝结 :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 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 请举例说明。 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如:蜡烛、
巧克力、松香等遇热会熔化成液 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
的热胀冷缩。
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 事情?哪些地方应用了热胀冷缩?请 举例说明。
答:(1)、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 (2)、炼钢炼铁。(3)、使 玻璃管变弯。(4)、修筑预留缝 隙的铁轨。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些、
传导:
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 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 式称为传导。
对流: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 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 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辐射:
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 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蒸发:
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 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四面八方 。
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 叫干冰 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 室温时 又恢复到气体状态。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发现了气体热 胀冷缩现象,德国物理学家 华兰海 特 发明了华氏温标 用 ℉ 表示。瑞典 天文学家 摄尔修斯 提出 摄氏温度 用 ℃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 冰点为 0℃ ,沸点为 100℃ 。
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 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 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等。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二单元《热》知识点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二单元《热》知识点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二单元《热》知识点第一课《热起来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晒太阳、运动、烤火、多穿衣服、打开取暖器、吃食物)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会感觉热起来的原因:(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空气进入)。

第二课《给冷水加热》1.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沉)在热水盆中,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浮)在冷水盆中,说明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也说明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

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但在(0℃-4℃以下)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冬天里自来水管或水表冻裂,就是管子里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

3.许多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液体受热膨胀)后使瓶子爆裂。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第四课《空气的热胀冷缩》1.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放进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减少),物体就收缩了。

第五课《金属的热胀冷缩》1.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但(锑和铋)却是(热缩冷胀)。

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字就是利用了(锑的这种热缩冷胀)性质。

3.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是因为钢铁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水泥路面做成一块一块的原因也是防止水泥路面的(热胀冷缩)后使路面破坏。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word教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加热与冷却》这三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一、二、三课,这三课,要紧是依照《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这三课涉及到的《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看、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出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4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说明。

科学知识:1.4明白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明白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明白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像。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3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奇异,科学就在周围。

4.1喜爱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从内容上看,教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学习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关心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通过“认识热传导现象以及学习使用酒精灯”、“认识热对流现象”、“认识热辐射现象”这三部分关心学生认识“热的传递”;通过“研究冷热对物体形状的阻碍”“研究冷热对物体体积的阻碍”、“认识加热与冷却的用途”这三部分来关心学生认识“加热与冷却”。

从结构上看,这三课探究的差不多上生活中的一样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差不多上可看作并列关系。

同时,第一课《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又是后两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依旧停留在自我感受的层面,对专门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说明,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确实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二单元冷和热 2热的传递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二单元冷和热    2热的传递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课时备课
第5周第1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冷和热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
2、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3、能正确使用酒精等
4、知道热总是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5、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6、能揭示生活中相关的热传递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6.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三)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么在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2.学生说出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
3.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5.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
6.汇报、交流。
7.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列流传递热的。
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评价
活动准备
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铁片
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铁片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冷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教学反思
(四)认识热辐射
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冷和热》知识点
一、冷热与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帮我们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物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④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到容器的外面。

二、热的传递
1、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例如:和别人握手能感觉温暖;做饭时给铁锅的底加热,铁锅的上面也会热。

2、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例如:用空调制冷或制热;烧水时壶上层的水也变热了。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例如:夏季烈日下我们的头发摸上去很烫;用浴霸取暖;用火炉取暖。

4、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①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③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④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盖灭后需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三、加热和冷却
1、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3、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4、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
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既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変圆;炼钢;预留铁轨缝隙等。

四、吸热和散热
1、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2、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
降温也(慢)。

3、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①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

②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到凉爽。

③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

五、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它们在受热和遇冷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5、在自然界中,海洋、地面和植物体内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云和雾,云和雾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