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空白点”,拓展文本深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空白点”,拓展文本深度摘要:文中的“不言”“无字处”是作者特意留下“空白点”让读者自己去解读、去思考、去体味,使文章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空白点”的挖掘和文本教学的拓展与深化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鲁迅先生可称为一代文学宗师,读他的作品仿佛咀嚼橄榄果,愈嚼味愈淳,回味无穷。鲁迅的小说创作除《阿Q正传》是中篇外,其余皆为短篇,短篇创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巧将很多余味无穷的艺术“留白”留给读者,让读者在遐思神驰中去补充、去想象、去参与作品的创造。本人在《孔乙己》教学时就抓住了该文的多处“空白点”加以挖掘,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一、在情节“空白”处推想

小说的空白艺术,还常常用它作强化悬念的力量。在读者极其注重的人物归宿、故事结局处留下“空白”,把无限的感慨、惆怅、希望、推测留给读者,使读者从味之不尽的余意中受到感染和启示。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演变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我们常常会感悟到因为构思炼意,布局谋篇的需要而留下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缺隐。

小说《孔乙己》结尾处这样写到:“我们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此处“大约”表明可能没死,“的确”表示肯定死了,孔乙己的结局到底如何呢?句中并未明确。这就是作品的情节空白之处。空白留给读者更多的联想思索的空间,所谓空白示人意更丰。这个结尾,读来平淡却包含着很多凄恻,令人回味起来感伤不已,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当时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的冷漠麻木,尽在不言之中。

结合这个情节空白,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前文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实行思考,这样使很多学生理解到:孔乙己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而好逸恶劳,四体不勤又死要面子,被丁举人打断腿后,连“窃”也不能了,其结局的这个空白点充溢了作者独特的感情,课堂上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实行合理想象,解说结尾这个空白。学生各抒己见,或说孔乙己天寒无衣穿,在凄厉的冬风中被冻死,或说无钱治腿而病死,或说饿死……此处空白鲁迅先生设置得精妙,学生填充得合恰,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活了思维。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水平和创造性思维。

读到课文“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段文字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孔乙己的长衫到那里去了?”很显然,课文没有直接交代这个问题。但当时的课堂气氛却是相当的活跃,学生积极地来填补老师提出的“空白点”。生(甲):被丁举人剥下来了,因为孔乙己偷窃,作为惩罚而去之。生(乙):孔乙己为生活所迫,脱下来卖了换酒喝了。生(丙):孔乙己同别人换了蒲包,因为他被打折腿后,蒲包的需要比长衫更为迫切。……应该说以上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有道理。与此同时,作者即时引导学生思索:孔乙己不穿长衫行吗?为什么?此话一出,课堂里就像炸开了锅,学生之间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乃至争论,课后甚至有学生基于“穿与不穿”的问题实行了一番理性思索,写成了一篇作文《孔乙己的长衫》,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孔乙己长衫的去向。整堂课学生的常规思维打破了,逆向思维爆发出了火花。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做好学生思维的导向性引导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自我寻找到文学作品中的关键要害的“空白点”。当然,在完成“空白点”的阐释后,还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孔乙己的长衫,无论是丁举人还是孔乙己自己脱下,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孔乙己的

确是不穿长衫了。作品通过这个情节要形象说明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致死的孔乙己至死也不明白他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

二、在意义隐含“空白”处揣摩

古诗文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只之说。这种“贵在言外,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就是文学作品的意义空白。

鲁迅先生在文中反复出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多达四次,很多人认为鲁迅这么写的目的是说明酒店掌柜的冷漠无情。其实不然,如果掌柜真的冷漠无情,只关心自己的钱,他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赊酒给孔乙己呢?在孔乙己欠了十九文钱后,拿着四文钱来喝酒,他怎么还让他喝,而不是把他拿来抵债?其实这十九文钱浓缩着孔乙己的悲惨命运,鲁迅这么写主要是表现孔乙己。当掌柜第一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时候,我们听说了孔乙己被打断腿的传闻。当掌柜第二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时候,我们证实了孔乙己被独断腿的事实。当掌柜第三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年了,我们能够猜测孔乙己可能发生了什么。当掌柜第四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时候,以至更久,我们知道孔乙己的确死了。很多人已经注意到,鲁迅通过“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向我们交代了孔乙己的遭遇以及他悲惨的结局。

三、在心理活动“空白”处猜想

“‘孔乙己,你当真理解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不过全是之乎者也只类,一些不懂了。……”

孔乙己的神态由“不屑置辩”到“颓唐不安”,他的高傲的灵魂一下跌落到万丈深渊,他的内心活动是复杂的。我就让学生猜想孔乙

己“不屑置辩”时的心理活动,有个学生高昂着头说:“你们这些短衣棒,没看我穿着长衫吗,还明知故问!”生(乙):“你们这些没文化的,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师又问:“为什么后来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神色呢?他想到了什么?”生(甲):孔乙己想到自己一个堂堂的读书人,没能考取功名,确实很惭愧。生(乙):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功名是读书人最大的心愿,没有进学是孔乙己最大的伤痛……

四、在标点“空白”处品味

标点符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停顿或表语气语调等。这些语气、语调传达了文本的感情内涵。语文教学如果能抓住这些富有情感的符号空白,引导学生体验和填补,在符号、学生、情感之间建立一种心理联接以后,就会激发他们产生共鸣。

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到咸亨酒店,掌柜照样取笑他因偷东西而被打折腿。这回,孔乙己低声说是:“跌,跌……”文中孔乙己怎么不说了?此处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我让学生展开联想,加以合理想象推测,填补这个空白。很多学生填补了这个空白,不但非常合情合理,还合意。如一位学生是这样填的:一是孔乙己没有勇气再自欺欺人地说出只能招致取笑更多的跌字了;二是孔乙己是想以跌断骗人,但转眼一想,又骗不了人,心里很矛盾;三是孔乙己很像求掌柜,不要再提。一个省略号就有三种味道,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留下的空白,妙不可言。

《孔乙己》之所以百读不厌,就是作者炉火纯青的使用了“留白”艺术,也是作者的匠心所在。鲁迅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去研讨,让我们在读中去悟,在读中去享受他的艺术手法。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化而小之就是学生产生的疑问,也就是教学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