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破产重组实录——以“中核钛白”为例(观影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治平: 它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但是它只展示了一下。可能学生或者学
者不了解情况,一定会去问,比如股东和股民的命运是和这个企业重
3
组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为什么要跑到那儿去提出这种诉求?当然, 这种情况、结论是非常中国化的,但是后面支持他的事情比如这个影 片是完全没有在这方面去表现出来。我的意思就是说,类似这样的东 西你可能拍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去反映比如股民的诉求,他认为什么是 正当的,这个后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制度文化的背景,而在这个纪录片 里面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就是一点点,这其实是很让人费解的。就好 比你买错股票了,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你认为它是一个国企就一 定能再升上去,但其实它掉下来了,这本来也是一种可能性,对不对? 那你就应该承担你作判断时候的责任,但他们可能就会去证监会、政 府门前静坐。这就像我们的楼市掉下来,那些人说“你不退款,我的 损失谁给我补偿?”他不打算接受市场。当然,这里面他可能有某种 合理性,这个合理性在什么地方?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都非常有 意思,包含在里面,但它没有展示出来。
2
量?让人感觉敌我意识特别强。(梁治平:History transition 艰难的转 型)我觉得英文名字比中文名字好,一是中文名字没有英文名字的视 野,也没有那么准确,而且会产生各种政治的联想。这里面谁是敌谁 是友呢?当然确是有冲突双方,而且冲突非常激烈,但是总觉得英文 名字要好一些。
梁治平: 他最后其实是要平衡、妥协,而不是要跟谁较量,不是有几方较
1
周放生: 我介绍一下,许美征老师是片子里面的重要人物,许老师今年
84 岁,还在改革第一线。这个案例是许老师做的财务顾问,是许老 师的意见扭转了方向。刚开始他们就是准备卖壳,许老师去了之后表 示不同意,指出要顾两头,既要顾股民,又要顾职工。所以方向就是 破产重整。这是《企业破产法》颁布之后实施的一个典型案例。洪范 研究所是经济与法律研究所,片子里面既有法律问题,又有经济问题、 改革问题,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所以想听听各方面专家、学者的评 述、意见。
放映:一个半小时。
梁治平 一个半小时的观影,感觉似乎没有一个半小时,因为故事连着工
厂还有所有相关人员的命运,让人非常关切。其实很多过程你都没有 展开,比如制度背景(周放生:我们拍了 280 个小时的素材,影片中 只用了百分之一,素材非常丰富,因为已经一个半小时了)把 200 多 小时的资料保存下来就非常有价值。另外,可以剪出不同的版本,也 许给人的感官又有所不同。
改革史研究的,我也参加你们的改革研究会。但是基本上属于非影像 的,印象不是很深,很抽象,因为我们也很少接触企业。你通过这种 方式比写一大本书都要让人印象深刻得多,留下这样的史料是最好的。 今年开始章百家也搞了一个关于共产 1929 的文献纪录,一直纪录到 文革,你看了那个东西以后会对历史有一种不同的印象,所以这是功 德无量。
第二,许老师在这里面起的作用是特别值得钦佩的,就是说不仅 要兼顾到企业怎么重组,而且要兼顾到各方的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
5
的利益,这个是人文关怀,我认为这是这个企业重组或者上市成功的 一个很重要因素。大家不要以为一博弈后就成功,其实也有失败的案 例,比如通钢不是闹了很大的事吗?为什么?据说重组方没拿一分钱 去。这就不对呀!所以,这里面的情况复杂得狠。就是说,必须要平 衡各方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我认为这是推动成功的一个因 素。
梁治平: 大家看了这个片子后一定有很多想法,那么我们现在就开放讨论。
大家可以提问题,也可以提建议。张静你先讲,我觉得这个案例跟你 们搞的田野调查非常接近,只不过你们采取的手段不一样。张静教授 是搞社会学研究的,她们对田野这块比较熟悉,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就 先讲一讲。
张静 我觉得他们做了很大的贡献,确实要向你们致敬!我刚才已经跟
4
例就失败了。大家仔细看这个案例的话,很多很多环节都是危机四伏, 比如第二次债权人会,如果债权人投票不能通过,就得清算了,也完 了。
梁治平: 那个是很关键,但是你从后来得票来看,包括这个事情发展,它
的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因为它是一个集体的事情,而不是一个 人的事情。一个人比如他本来还算健康,可是压力很大,一下子就不 行了,就倒下去,整个事情就完全改变。但是,比如有些人不同意, 还是能通过,尽管不是 90%,可能是有 80%、70%,还是能通过,因 此通过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因为在那个阶段的时候他要做很多工作, 包括这边拿 2000 万提高他的偿付率,还有很多,这是一个计算的过 程,他可以看他接不接受这个方案?接受或者不接受对他意味着什么? 那个过程虽然很重要,但是基本上你会觉得它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张静: 这里面有意思的特别多,比如李建锋后来得血压高住院了,假定
他非常健康,那么这些人会不会认为他完全是一个剥削者,他是一个 想要逃跑的人,他是一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人,等等?后来事实证 明他不是,虽然他没有唱高调,没有说“我们应该有企业社会责任、 私人应该承担起来社会稳定责任”这些话,但事实上他所做一切都是 导致了一个向好的结果,所以他的作用是非常建设性的。最后职工也 谈到这一点。
6
周大伟: 很感动、很震撼!好几个场景我看到后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特别
是许老师的一些讲话,另外还讲到核二代的一些生存状况。有一个独 立制片人作过一个类似的题材《铁西区》,也是看了心情很不好、很 压抑,但是它拍的时间是 90 年代。为什么我看这个片子后有一个 Surprised 的感觉?因为这个事情发生时间离现在不远,如果同样的事 情发生在 90 年代,大家就习以为常了。到了五年前、四年前在戈壁 滩上还有如此保守的观念,对市场、对计划经济的铁饭碗还如此执着 追求,相比沿海一带的人观念,我感觉中国之大,差异之大。这是一 个时间差的问题,正因为里面有离我们不太远的时间点,就导致一些 戏剧性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上访”、“维稳”这些事情都 是在最近 7、8 年才成为关键词的,在 90 年代的时候补偿很低,那时 候几乎大量的人下岗且维权意识在中国不是很强烈,这让我联想到有 一个外国学者曾给中国政府献了一计,他说: “你在人均收入不到 1000 美元的时赶快拆迁,如果超过 1000 美元就不好拆了”。他的建议未必 是居心叵测,但是我们看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都是这么 走过来的,一旦人的收入达到 1000 美元以上,你到各个地方拆都不 好拆,所以这是一个时间问题。尽管我们今天面临很多问题,对国家 的未来还有很多困惑、疑虑,但我们感觉到这个社会的法治观念的水 位在增加、在提高,所以演出了这么多一幕一幕的较量或者是艰难转 型。
量,更不是有两方较量。
张静 而且最后的结果也是新的体制取得了胜利。我觉得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法律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 的问题,它好就好在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企业的例子,到 最后他怎么处理之中的问题,完全是一个创造性的方案。我不知道这 个解决方案在国际上存不存在,或者别的国家在法律上、经济上是怎 么处理的。后来股市上的投资人张小青他们的收益如何?一直有收益 的,还是他们没有多少收益?
张静: 我觉得这里面可以反映出好多我们已经熟知的一பைடு நூலகம்道理,这些道
理看上去是非常抽象的理论,但这个案例已经证明:比如其中一个道 理就是各方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导致毁灭?结果是不会,它会 建立起一个新的结构,所以各方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是正当的,而且不 会导致坏结果,而是会导致好结果。
萧冬连 许老师,我看了这个片子以后感到很震憾,为什么?因为我是搞
两位导演讲过:它除了作为一个电视纪录片之外,还应该纪录中国改 革开放的历史,然后把它作为教学案例片或者是资料库来保存,各个 大学的教学也会非常关注它,因为这差不多是中国的缩影,尽管它只 是从一个企业的命运来说。所以,我觉得可以考虑放进影像资料库, 未来再过 30、50 年,时间越长它的价值越高,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已 经看不到现在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因为肯定还有很多变化,但是变化 怎么发生的?是通过影像来了解。如果你要让他去读论文,他会觉得 很吃力、很难受,不如看影像。如果让现在的学生看影像,他就会了 解得更深刻,然后通过影像来分析一些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法律方 面的各种问题。因此,我觉得你做了很大的贡献。这部片子的中文名 字叫《较量》,我觉得不如英文名好。我一看《较量》,以为是以前的 一部电影,因为曾经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较量》。而且谁跟谁较
梁治平: 这个事比较有意思就是这个案例的成功也可能取决于非常偶然
的因素,如果他晚 20 分钟送到医院去,这个企业可能就完了,你们 这个片子也拍不成了,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所以最后要讲的一句话 就是:这个过程可能到处都在重演,但是结果都不一样,因为结果往 往取决于很多非常偶然的因素。
周放生: 这个案例的过程真的是九死一生,很多环节如果过不去,这个案
刚才放生也介绍说是典型,你也用典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 你说它典型,它也不典型,比如下岗职工以及许老师在里面说的话, 为什么我们要顾及两头呢?可能在别的企业就很简单,我就给你做一 个方案就完了,都剥出来,为什么这儿不能剥?就是因为这件事涉及 到第一代核人的后代,他们是特别特殊的一个群体,这里面有特别深 的道德关系。但是,这种情况在全国并不是普遍情况,所以这个意义 上说,它不典型。上千万的下岗职工在 90 年代的国企改革里面下岗 了,那些才是典型的,这些下岗工人他们怎么转型?他们的命运是什 么?给了他们一点补偿金后他们结果都干了什么?(萧冬连:据说县 以下的国企连买断都没有。)所以,我觉得做这种影像纪录选择个案 的时候是可以考虑的,就是说什么是典型,什么是不典型,怎么去平 衡?因为纪录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去做哪些东西?像这个案例就特 别有戏剧性,而且结果比较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很愿意看,最后 心理面会舒服一点。大伟,你也做过影印纪录,你讲讲吧。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实录——以“中核钛白”为例 (观影讨论)
放映人:周放生 纪录片《较量》总策划、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 究会副会长 国内首部大制作企业案例纪录片《较量》,由北京颐宁文化传媒有限 公司制作
背景: 本片所拍摄的中核钛白[002145]前身为中核四〇四总公司钛白分厂, 1989 年经国务院批准,定点建设为我国第一座万吨级钛白粉厂。1999 年,国家实施“债转股”政策,该厂成为第一批债转股企业,并完成 公司制改造。2007 年挂牌上市,随即爆出巨亏,创中小板之最,2008 年底,该企业全线停产,发生多次大规模职工群体上访事件。2010 年,中核钛白股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企业面临退市、破 产,职工即将下岗、失业,给企业员工的生存、资本市场和国家核基 地安全稳定都带来巨大压力。周放生先生及其团队在此时深入中核钛 白,用专业的拍摄手法,历时数年,理性客观地记录了职工、大股东、 债务人、重组方、地方政府、法院等各方利害关系人之间错综复杂的 博弈过程。该团队对中国企业改革有着长期的思考与丰富的经验,使 该片得以兼顾观赏性与学理性,为关注中国企业改革及相关问题的有 识之士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周放生: 有收益,重组成功后股价马上往上升,他看着不赔钱,赚钱合适
了,就走了。
张静 这其实是各方受益的结局,而不是其中一两方受损或者都受损的
结局,所以这是一个好的结局,它充分显示了一个新的规则、新的观 念取胜的过程,而且这个新的规则和新的观念导致了这个好的结局。 我觉得它能证明很多东西,所以它是一个挺好的教学案例片。
再一个就是国有企业,而且这个属于经典性的案例,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国企改革,特别是 90 年代的“抓大放小”也有不同的看法, 80%都已经通过“抓大放小”把它放掉了。那里面确实情况各不相同, 也有不同的看法。我采访过的学者里,就有人认为国企改革有些地方 值得总结经验,当时太急于甩包袱,对于工人的就业问题以及其他问 题照顾不够。因此,我建议:除了国企成功的案例以外,对于其他大 量的非国企或者非央企的中小企业以及被“抓大放小”的企业也要找 一些案例,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作一些这样的分析。这个是典型,而 那些是属于普遍的案例,那种案例恰恰反映了面上的一个普遍性。我 觉得还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这样面就更宽了。 梁治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