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一例分析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一例分析

患者为女性,8 体重为5k , 3岁, 8g 因慢陛宫颈炎拟行宫腔镜下宫颈锥形 电切术。 既往体健 , 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史, 与麻醉相关辅助检查均正常, 禁食禁饮到位。 考虑其手术时间短, 采用全凭静脉麻醉。 人室血压为17 / 1 7mmh , 5 g, 率为7{ Oj 分, 氧饱和度为9 。 术前采用面罩给氧 , 给予芬太 尼0 1 gv 丙泊酚1 ̄li, .r i, a l gv手术于o :5 84开始, 手术持续时间6#钟(8 0 0: 4— 94 )术 中患者 的 生命体 征 平稳 , 9 l追 加 丙泊酚 7mg 静 脉输 5 0 :5 , 于0 :5 0 , 注平衡盐液5 ml官腔灌洗液40 ml回流约2( l术毕为患者取平卧 ( ,  ̄ 00 , 0  ̄n。 位 ,9 4, 者突然 出现心 率增 快的现 象 , 4 / n 至18 -mi, 0 :7患 由8次 mi升 2  ̄/ n 神 Y ' . 志不 清 , 吸增 快约 2次/ n,p 1/ 0 呼 6 mi B l0 7mmHg 口鼻涌 出大量 液 体和 白 , 色泡沫,p 2 S O 突降至8%~6 %, 5 O 为患者清除口鼻黏液后, 即刻给予面罩加 压吸氧,p 升至10 查双肺呼吸音增粗 , S 02 0%。 布满湿哕音, 考虑患者可能为 急性水中毒, 即刻予氨茶碱O2g .5 静注, 速尿4 r , 0n 地塞米松 lmg g o  ̄理, 心 率lO 分 . 15 7mmHg 尿量约1( l急查血生化和血气分析。 1次/ 血压 1/ 5 , 5  ̄n。 0 :2 95 患者病 f好转 , 识清 楚, 青 意 自诉 轻微 呼吸 困难 , 诊双肺 呼 吸音粗 。 听 血 生化 显示 : 钠 15 mo L, 49mmo/ 血 氯8 .mmo/ , 血 1m l 血钾 .3 / tL, 20 lL 血钙 1 . 4mo几 , 4mmo/ 明显 的稀释 性低 钠低 氯血 症 。 9 l 血糖 2 lLI 血气 分析 结果 正

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临床及误诊分析

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临床及误诊分析
护脑 细胞 等 对症 治 疗 , 愈 9例 , 转 1 治 好 2例 , 亡 5 死
6 .d 2 5 。其 中 2例 因反 复 呼 吸 道 感 染 而 经 常 用 多 种 抗 生 素治 疗 , 既往 体健 , 余 否认 有 糖 尿病 、 核 、 瘤 结 肿 病 史 , 无 长期 服用糖 皮质 激 素 和 免疫 抑 制 剂病 史 。 均
或克 氏征 阳性者 3 6例 ( 4 7 9 . %) 病 理 神经 反 射 阳性 ,
3 讨 论
新 型 隐球 菌 性 脑 膜 炎起 病 隐 袭 , 呈 亚 急 性 或 可
者 8例 ( 1 1 , 体 瘫 痪 者 2例 ( . %) 出现 颅 2 . %) 肢 53 , 神 经 受 损征 者 5例 ( 3 2 ) 眼底 检 查 3 1.% ; 0例 , 乳 视
中2 5例 误 诊 作 一 分 析 。 结 果 :8例 隐 球 菌性 脑 膜 炎 有 2 3 5例 误 诊 。结 论 : 隐球 菌 性 脑 膜 炎 早 期 易误 诊 , 次 多 脑 脊 液 离 心涂 片 墨 汁 染 色镜 检 是 防 止 漏 诊 、 诊 的 关键 。 误
关 键 词 新 型 隐球 菌 脑 膜 炎 儿 童 误 诊
头 水 肿者 1 2例 ( 0 。 4 %) 1 3 实验 室检 查与 辅 助检 查 .
慢 性起 病 , 床 表 现 复 杂 多 样 , 期 常误 诊 。毛 定 临 早 容 等 … 报 道 误 诊 率 达 8 . % , 组 误 诊 率 达 15 本 6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 成人 , 58 低 如何 提 高早 期 确 诊率 是 本 文讨论
查: 压 3 测 0例 , 高 者 2 增 5例 ( 3 3 , 力 1 8 8 、 %) 压 .~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治疗(综述)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治疗(综述)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治疗(综述)隐球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侵入性真菌性疾病之一,在沙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每年约有 100 万患者,并约有 65000 人因此而死亡。

在超过 30 余种的隐球菌菌种中,新型隐球菌和隐球菌是唯一两种常见的致病菌,因为它们能在 37 度时存活,并有其他的毒力因子,比如产生黑色素和保护性荚膜。

既往已有文献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了描述,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主要影响HIV/AIDS 患者或其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尽管其他类型感染也主要累及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

而由隐球菌所致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相对研究较少。

隐球菌是一种喜欢生长在周围有不同树木的泥土环境中的菌种。

与新型隐球菌类似,其也可导致人类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首次发现隐球菌作为一种病原体是在1896 年,在一位病理学家报道的腰部肿瘤患者中发现。

回顾历史,大部分隐球菌感染的患者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全球性的真菌性致病原。

文献报道,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发生在其他方面正常,但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中。

然而,近期来自美国的研究报道显示有些患者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相关。

隐球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表现,包括脑膜炎、脑炎以及更常见的脑膜脑炎。

这些表现可能导致过多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并且导致与之相关的颅内压升高。

既往认为隐球菌是新型隐球菌的一个亚型(B 和C 亚型),但目前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菌种。

该菌种分为4 种独特的分子型(VGI-IV)。

在澳大利亚主要以 I 和 II 型为主,在南美以 II 和 III 型为主。

在美国,以加利福尼亚南部和夏威夷病例居多。

从这些地区的人和动物体内分离的菌种分析显示与其他亚热带地区类似,主要以 I 型和 III 型为主。

2004 年,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区出现了一次感染爆发,以VGII 型为主,包括加拿大地区出现 VGIIa 和 VGIIb 型,美国出现 VGIIc 型,这些首次在温哥华岛分离出的菌种已经蔓延至加拿大以及美国西北州。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附病理报告)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附病理报告)
I9 1 。 9 ’. ( 62
壮蝗 变足诊断 I NP的重 要依据 x线检查 可排 除消化 遭
穿 f 或 机 械性 肠 梗 阻 . 与 A L 应 HNP致 肠 麻痹 柑 鉴 j 。 j J J 2 笔 者 认 为 AH NP患 者 难 蹦 忍受 的 剧 痛 不 是手 术 探 盎
解疼痛 : 选用无肾毒 性. 在胰 液 中有较 高浓度 的 广谱抗 生 预 防感染 ; 静脉内营荐疗弛 等。叶 少病 人经 绵台像守治疗 .
取 手术 : . ①高 热持续 迥 . 盒
身 中 毒 严重 , 上 述 治 疗 效 果 不 佳 者 ② 盲 严 重 腹 膜 炎 台并 经 中毒 性体 克 、 麻 醉 者 ; 黄 疽 深 . 功 能 损 害 重 者 . 肠 ③ 肝 蕾 总竹 明显 扩 张 1 c 伴 有 结 彳 . 囊 肿 大和 胆 囊 趣 丧脱 5m. t胆
填体情 况 采 用 1 同 的 甙式 , f 术 _ 有效 . 洗 胰 鼎 f I 童 1 1 腹腔. 广泛 充分{流, 至术 后腹腔 2 井 1 甚 4小 时 诗 蛭 瘫 洗 . “ 减 步 _ 器 功 能 障碍 . 低 病 死 率 。 多脏 降
参 考 文 献
】绦 点 啦 l 6倒 急 性 出 血 坏
维普资讯
l 1 0
y ui f Mei lc m; 0j l 0_ q] n ̄ cc Jm d2 1 u] 3 、 ! a la 0 D 髀外 分 泌的 功 能 “ 生 K抑 索 能 有 效 抑 哺 腺 讣 澎 ; 1 ¨ 6 I
箭: 复查 C T提示咦臁坏 加币. 社 帕遵 、 既 哺骨毪 窄者
f 水的 日的 是砗 低 H 总 管 内 的 蜓 由. 缓 胰 腺 H 廷 嫡 钝, . l 胃腑 髓对 脯 腺 的刺 激 泌 , ’ 碱鞋 碱 川鹰翻 腹 肺 渗 赦 段 罐

24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例临床分析

24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例临床分析
1 临床 资料
l | 1 一 般资料 : 2 4 例 隐脑 中 , 男 1 5 例, 女9 例; 年龄 l 2 — 6 8 岁, 平 均 年龄 3 5 . 5 岁。 均为亚急性起病 , 2 4 例病例中 2例为系统性红斑狼 疮伴发隐脑, 1 例发病前使用免疫抑制剂 , 1 例发病前使用过抗生 素, 2 例 有鸽子 接触 史 , 有 基础 疾病 者 1 7例 。 1 . 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及颅压增高症状 , 体温在 3 7 . 5 — 3 9 , 3 c c 之间, 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 呕吐等, 其中有 l 3 例出现视乳 头水肿 , 4 例有精神症状 , 2 例人院时有意识障碍 , 1 例有抽搐发 3 讨 论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深部真菌, 主要存在于土壤、 鸽粪、 水果及 作, l 7例脑膜刺激征阳性。
2 4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例 临床分析
李 敏 欧 阳敏 陈 鹏 范 学文 ”
摘 要: 目的 : 了解新 生隐球 菌性 脑膜 炎 ( C N M) 的临床 特点及 治 疗方 法。 方法: 对2 4 例 临床 诊 断 为C N M的 患者进 行 回顾 性 总结分析 。 结 果: 2 4 例 患者 中, 男1 5 例, 女9 例, 其 中1 7 例 合 并有 基础 疾病 , 包括 淋 巴瘤、 干燥 综合 征 、 重症肌 无 力等 。所有 患者均有 发热 、 颅 高压 症状 , 1 3 1 '  ̄ 0 出现视 乳 头水肿 , 4 例 出现精 神 症状 , 2 例入 院时有 意识 障碍 , 1 例 有抽搐 发作 , 1 7 例 脑 膜刺 激征 阳性 。所有 患者的 脑脊 液压 力均增
高, 所有病例均经过脑脊液涂 片找到隐球菌或( 和) 真菌培养阳性确诊。其 中1 5 例治愈或好转出院, 死亡9 例。结论 : C N M的早期误诊 率

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

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
部 肿 胀 无 消 退 。 继 之 出 现 发 热 、 痛 , 当地 诊 所 就 诊 , 以 局 头 在 予
般为 5—1 t 少数 3— 0a H 0 m, x 2t , E染色不易识别 , m, 经验不 足 隐脑的诊 断 目前 主要靠脑 脊液墨汁涂 片和真
往往漏诊或误诊 , 治疗不及时往往 累及 生命 。
西南军 医 20 0 9年 5月
第 1 卷第 3期 1
Junl f la ugo otw s C iaMa ,09 1 ( ) ora o ir S reni Suh et hn y2 0 ; 3 Mit y n 1
皮 肤 隐 球 菌 感 染 继 发 脑 膜 炎 病 例 分 析
22 早期诊断 . 菌 培养 , 以病原体检 出为确诊依据 J 。脑脊液直接涂 片墨汁染 色简便易行 , 阳性率低 , 但 国外 文献报 道即使 在连续 多次 检查 的情况下 , 阳性率也 只有 5 % 一5 % , 其 3 6 同时存在一定 的假 阳 性, 脑脊液离心沉淀物涂片墨 汁染色 , 其早期 阳性率 可达 8 % 5 以上 ; 传统的脑 脊液真菌培养是将标本接种于葡 萄糖 蛋 白琼脂 培养基上 , 室温 2  ̄ 5C或 3  ̄ 7C培养 2— b可 生长 , 5 阳性 率 可达 9 % 以上 , 0 但所用周期较 长而延 误诊 断; 隐球 菌抗 原检测 是一 种简易的筛选方法 , 中最常用 的是 乳胶凝集 试验 , 最大 的 其 但 问题是存在一定 的假 阳性和假阴性 , 目前仍未 得到解决 。苏 明 权等¨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 测和鉴定 脑脊液 中新 型隐球菌
部“ 敷药 、 输液 ( 具体药 物不详 ) 治疗后 , ” 面部肿 胀处 溃烂 , 头
痛 。入 院 前 1 0天 , 述 症 状 加 重 , 出 现 恶 心 、 吐 , 吐 物 为 上 并 呕 呕

神经科疑难病例——隐球菌脑膜炎

神经科疑难病例——隐球菌脑膜炎

病例4病史女,69岁,右利手,近端肌无力、记忆减退、眩晕5年。

大约5年前患者出现爬楼梯困难,坐位站起费力,症状缓慢加重,过去几年中,提重物困难,但是仍能走动。

4年前丈夫注意到患者出现间断的意识错乱和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常常将物品放错地方,重复问题,对本来熟悉的环境陌生。

近来,对许多以前喜好的活动丧失了兴趣。

2年来,出现发作性旋晕,每次持续5分钟,每周发作2次,与体位变换无关,不伴呕吐、耳鸣、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听力丧失等。

患者第一次就医是在一次教堂集会跌倒后,当时在走路中突然出现短暂眩晕,倒地,意识丧失几秒钟,继之意识错乱约10分钟,不伴自主神经症状,无尿便失禁、肢体动作和舌咬伤,被送往外院接受以下检查:血常规除白细胞3.6*109/L外余未见明显异常;生化检查CPK为375U/L;维生素B12和甲状腺功能正常;ANA(-);RPR(-);头颅MRI平扫示临近小脑蚓部双侧性长T2信号,解释为代谢异常或变性改变;颈椎MRI示轻度颈椎病改变;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未发现肌病证据。

病人被送往我院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20年前肺水肿,住院一周,胸部X光检查异常,被告知与小时候肺部疾病有关,其次可能与麻疹、百日咳有关, PPD(-),一名肺病学家考虑可能为结节病,但是没有活动性疾病的证据。

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长期服用倍美力625mg/d。

磺胺过敏。

个人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无药物滥用史。

家族史:周围血管病史,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系统回顾:无体重减轻,无咳嗽,否认血尿、黑便,无头痛。

内科系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BP156/72mmHg, HR72次/分 T99.1F(37.3℃) R12次/分。

全身查体:体型偏瘦,外表略显蓬乱。

颈软,无淋巴结病和皮肤异常。

心、肺、乳房等全身查体均正常。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精神状态:神志清楚,注意力集中,查体合作。

简易智能评分26/30分。

言语流利,语言复述和理解力正常,无构音障碍,无观念性失用。

氟康唑治疗9例隐球菌脑膜炎分析隐球菌脑膜炎吃多久氟康唑

氟康唑治疗9例隐球菌脑膜炎分析隐球菌脑膜炎吃多久氟康唑

氟康唑治疗9例隐球菌脑膜炎分析隐球菌脑膜炎吃多久氟康唑[摘要]目的研究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

方法9例都给予氟康唑400mg静脉滴注,1次/d;其中1例53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另2例120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5例给氟康唑200mg静脉滴注,1次/d。

结果9例隐球菌脑莫炎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除1例死亡,其余8例都取得良好效果,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两性霉素B是系统性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对隐球菌脑膜炎首选,但由于肝、肾毒性大,很多患者不能耐受;氟康唑作为补救治疗首选方案,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氟康唑可以用于治疗绝大多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氟康唑;两性霉素B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于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晚期又缺乏强有力的药物治疗,死亡率很高。

新型抗真菌类药物氟康唑由于毒副作用小、吸收完全、血脑透过率高,因而被日益广泛用于防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目前国内有关报道较少,因此对于氟康唑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用法、用量、疗程、疗效尚缺乏统一认识。

笔者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9例患者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3年间,本院共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其中男6例,女3例,男女之比2�∶�1;年龄21~72岁,入院时发病最短12d,最长4个多月,平均42d,在我院从入院到确诊所需时间7d~14周,平均2周。

这9例患者中,6例均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化疗、化疗患者,2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例有接触鸽子史者。

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最常见者为发热,体温在37.2~41.5℃,不规则热。

脑脊液检查:①常规:9例均有压力增高,最高>500mmH2O,平均260mmH2O,>300mmH2O者3例;外观多为无色透明,微黄稍混浊者3例;白细胞计数2~890/μl,平均(102.48±56.23)μl,分类以单核为主者7例(0.6~1.0);②生化检查:糖定量0.10~0.72g/L,平均0.30g/L,明显低于血糖的60%者6例;蛋白定量0.23~6.51g/L,平均1.65g/L,只有2例蛋白增高不明显;氯化物定量95~128mmol/L,平均113.5mmol/L,9例患者均降低;③新型隐球菌检查:涂片墨汁染色阳性者5例(5/9,55.56%)。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e y tc e a n n i s w s ma e b h o i v e u t o F s a rc l r ,a d o rp o o c llt x a gu i ain ts. Al r po o c lme ig t a d y te p s ie r s l fCS me ro u t e n / r cy tc c a ae g lt t e t i t s u n o l
c i r n M e h d B t e n Ma c 9 3 a d J n 0 8,1 o — V—ne td c i r n w r ig o e s ey te e a n n i s hl e . t o s d ew e r h 1 9 n u e2 0 6 n n HI i fce hl e e e d a n s d a rp o o c lme i gt d i
量 的关 键 。
【 关键词 】 隐球菌性脑膜炎 ; 童 ; 儿 临床特征
【 中图分类号 】 R7514 . 2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2 (090 4 2- 63 87 20 )13 4 2 3 0 0
Clnia r fl fc y o o c lm e i ii n c l e i c lp o e o r pt c c a i n ng tsi hi dr n

2 ・ 4
中 国真 菌 学 杂 志 20 0 9年 2月 第 4卷 第 1 期
C i JMvo,e ray20 , o 4,o 1 hn clF bur 0 9 V l N .

论著 ・
儿 童 隐球 菌性 脑 膜 炎 临床 分 析
徐 楠 朱元杰 陈江 汉 温海 顾菊林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5例诊治分析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5例诊治分析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3 . 5例新 型 隐球菌脑 膜炎 为 19 9 8年 1月 至 20 0 7年 1 2月我院住院病例 , 全部病 例均 具有 脑膜炎 的症状 及体征 , 经脑脊液 墨 汁染 色涂片 或 ( ) 和 培养 隐球 菌 阳性 确 诊 。男 1 , 1 , 9例 女 6例 年龄 l 9至 6 , 8岁 平均 3 . 54岁。病 程 为 7—18 , 均 2 d 2 d平 2 。1例合 并艾 滋病 , 合并 自身免疫 2例 性溶血性贫血 , 2例合并 系统性红斑狼疮 . 3例合并慢性淤胆 型肝硬化 , 4例合并糖尿病 , 无原发病者 2 5例。 12 诱 因 存 在 慢 性 病 或 使 用 激 素 , 疫 抑 制 剂 者 为 . 免 7 .9 (6 3 ) 有养鸽 或与 鸽接 触史 为3 .9 ( 2 3 , 4 2 % 2/ 5 , 4 2 % 1/5) 住院期间 出现各种并发症 2 .% ( 7 6 ) 54 1/ 7 。 13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者 l , 急性起病 1 . 0例 亚 8例 , 慢性 起病者 7例。3 5例病人 均有颅 内高压症 状 , 现为头 痛、 表 呕 吐 。2 8例有发热 , 中中低热 1 , 其 8例 高热 1 , 有精神 0例 5例 症状 , 现为焦虑 、 表 狂躁 , 例有不同程度 的意识 障碍 , 例有 8 3 智能下降 ,2例有脑 神经 麻痹 ,3例 出现 脑积 水 , 1 1 视盘 水肿 1 7例 ,3例有颈抵抗 ,9例克 匿格 征 阳性 , 2 1 巴宾 斯基 征 阳性 大 多数表 现为糖 、 氯化 物降低 , 白、 蛋 细 胞数 、 颅内压 升 高 。本 组 3 1例 测 脑脊 液 压 力 升 高 , 6例 为 20— 0 m H2 ,9例  ̄30 mH 0 6例 > 0 mm 2 。脑脊 0 30 m 0 1 > 0m 2, 40 H 0 液直接涂 片墨汁染 色检 出隐球菌 2 7例 , 脑脊 液隐球 茵培养 检 出 8例。脑 脊液细 胞数 正常 7例 , 2 ( 0—20)×1 L者 0 0/ 1 例 , 0 。 L 1 >20X1 / 6例 , 程 短 的以 中性粒 细胞 为主 。蛋 0 病 白定量 0 2 2 8 L, .6— .8 平均 0 9 g L 2 .2 / ,3例 > .5 氯化 物 0 4 L; 9 7~13 m lL, 均 14 6 m o L 2 4m o 平 / 1 .0 m l ,8例 <10 o L 糖 / 2 mm l ; / 0 4 4 3 m o L 平均 17 m lL 1 .7~ .4 m l , / .5 mo ,9例 < . mm lL 8 / 2 5 o , / 例 <1 mo L m l 。 / 15 3 . 5例均经头颅 C T扫描 , 有异常的 占 5 .4 (0 3 ) 7 1% 2/5 , 多表现为脑内低密度影 , 积水 以及弥 漫性 脑膜强 化 , 脑 少部 分表现为弥漫性脑 萎缩 , 为年龄 较大 的患者 , 有病 例未 多 所 见伴 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 16 治疗方法及 结果 抗 真菌治疗 , . 单用两性霉素 B治疗 6 例, 两性霉素 B静滴与 口服 5一氟胞 嘧啶 1 , 6例 两性 霉素 B

一例脑膜炎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一例脑膜炎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压增 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脓性改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研究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侵入脑膜:
血行感染
直接蔓延
直接感染
致病菌主要来自鼻 咽部、呼吸道,其 次是皮肤粘膜破损 部位、新生儿脐部 及消化道等处的感 染。当小儿免疫防 御功能降低时,细 菌即通过血脑屏障 侵入脑膜。
抗感染
0.9%NS100ml+哌拉西 林他唑巴坦钠粉针 0.9%NS100ml +万古霉 素粉针
降血压
硝苯地平控释片 0.9%NS100ml+奥拉西 坦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改善循环
保肝 调节肠道菌群
100ml ,3/日
80mg、1/日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口服
30mg,1/日
抗菌药物治疗
病例基本信息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控制不佳,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血压171/110mmHg体温:38.2℃呼吸:18次/分,脉搏:84次/分
专科检查
头颅CT:右侧尾状核头裂隙样低密度;双侧基底节区腔隙灶;脑萎缩;双 侧上颌窦少许炎症;
专科查体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外展受限,左侧额纹,鼻唇沟浅,左眼睑闭合无力左 侧鼓腮漏气双侧腱反射对称(+),双侧Babinski征(-)。颈强(距胸壁1 指),Kernig征(-)
Tunkel AR, Hartman BJ,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Clin Infect Dis. 2004 Nov 1;39(9):1267-84

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讨论

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讨论

一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讨论基本情况:患者吴X ,男,24 岁,W 50kg, H 165cm, BMI 18.36kg∕m2o主诉:头痛半月余,伴呕吐14天,夜间潮热、盗汗10天。

现病史:半月余前出现头痛,为前额及两侧颍部疼痛,呈阵发性隐痛,持续约2小时后可自行缓解,运动时头痛可加剧。

14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头痛持续,呕吐前头痛无明显加重,院外治疗后呕吐稍缓解,头痛持续。

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潮热、盗汗,自感发热,具体体温不详,发热时头痛加居IJ,仍伴呕吐,于合川人民医院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未再呕吐,头痛程度稍缓解,但头痛呈持续性隐痛,伴反酸、恶心、心悸、乏力。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

无特殊。

个人史:出生于重庆市,生长于重庆市。

未婚未育。

否认吸烟、饮酒史。

否认药物依赖史。

家族史:家人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9βC, P 70次/分,R 20次/分,BP 121∕78mmHgo神志清醒,呼吸平稳,对答切题,口齿清晰,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颈软,无抵抗感,无颈静脉充盈,气管位置居中,扁平胸,无肋间隙增宽,叩诊双肺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70次/分,节律齐,无杂音,腹部平坦,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无腹部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肝脾,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

双侧克氏征可疑阳性。

辅助检查:(2014-09-29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常规:WBC 8.72×109∕L, N% 84.3% t o (2014-10-05合川人民医院)结核杆菌抗体阴性,血培养:无细菌及真菌;肝肾功未见异常。

GLU 7.3mmol∕L,电解质:Na+132.Immol∕L Cl- 92.8mmol∕L: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胸片:1、右上肺结节,提示陈旧性结核可能。

2、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请结合临床。

隐球菌病研究报告

隐球菌病研究报告

隐球菌病研究报告
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隐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

它可以在土壤、鸟粪、动物粪便等环境中找到。

隐球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当人体的免疫系统较弱时,隐球菌就会引发感染。

隐球菌病主要分为侵袭性隐球菌病和非侵袭性隐球菌病两种类型。

侵袭性隐球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肺部和皮肤,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嗜睡、全身乏力等。

而非侵袭性隐球菌病主要影响肺部,症状较轻,通常表现为慢性肺炎。

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和脑脊液的培养和检测。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对病变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隐球菌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真菌药物为主。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

治疗疗程一般较长,并需要反复治疗。

对于侵袭性隐球菌病,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调整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预防隐球菌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防护。

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并做好个人卫生。

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对于预防和控制隐球菌病也非常重要。

总之,隐球菌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真菌感染疾病。

在预防和治
疗方面,需要综合采取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和提高免疫力,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例报告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例报告
广 西 来 宾 县 人 民医 院 (4 10 覃学 美 5 60 )
新 型隐球菌 性脑膜 炎 ( 以下 简称 隐脑 ,属 ) 于 中枢神经 系统 真菌病 ,I 临床发 病率 低 ,病 情 复杂 多样 , 易误诊 。 9 O 1 9 年 我 院 曾诊治4 病例 , 较 19~ 9 9 倒 现 分析总 结如下 。
例 1 女性 ,农 民 ,因头痛 1 月 ,加 重5 , 个 天 伴 呕耻1 天人 院 。 院 前 1 月 出现 头 痛 ,呈 阵发性 隐 人 个 痛 ,以两侧 颧部 明显 ,无发热 。 曾在 当地治疗 好转 。 5 天前 头痛 加重 ,呈持 续性胀 痛 ,人 院前1 天伴 呕 吐 胃内容 物。 查体 } 6 5C, 压1 / l P , T3 血 1 k a 神清 , 7 颈 软 ,心肺无 异常 ,左侧 戈登 氏征 阳性 ,脑膜刺 激征 阴性 。 常规 : C1 . X1 , . 6 H l O / 血 WB 0 4 0儿 N 0 6 , b lg
抽搐 、 昏迷4 时人 院 。 小 人院前 1 在做家务 过程 中突 天 然 头痛 、呕耻 胃内容物 , 喷射状 ,人 院前 4 时突 非 小 然全身强 直性 抽搐 ,伴 昏迷 、小便 失禁 。 年前 曾有 2 脑出血病 史 ,已治愈 。 体 {T3 查 7 6C,R 5 / , 2次 分 P 0 次/ ,B l / 0 P ,深 昏迷状 态 ,呼吸表 浅 , 16 分 p 61k a
两侧瞳孔 等大 等 圆 , 径2 5 直 . mm, 对光 反射 消失 , 颈
项 强直 ,心肺 、腹 部无异 常 ,两侧 克 氏征 阳性 ,布 氏征 ( ) 血常规 j 1 5 / WB 3 5 0/ 一 。 Hb 3g I, C1 X1 I, N08 , . 5 血糖 、肾功 能 、肝 功能 、电解质均 正常 。 诊

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脑膜炎

四、临床表现
(1)肺隐球菌病 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症状。如出 现症状、则与肺结核不易区分, 如低热、乏力、轻咳、盗汗、体 重减轻等。少数患儿呈急性肺炎 的表现。 X线片 •可显示单侧或双侧块状病变, •亦可为广泛性浸润、支气管周围
(2)皮肤黏膜隐球菌病
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丘疹、硬结、肉芽肿等。中央可见坏死, 形成溃疡、瘘管等,粘膜损害见于口腔、鼻咽部、表现为结节,溃 疡和肉芽肿样,表现覆盖粘性渗出性薄膜。
二、传播途经
①以粉尘形式经鼻吸入,导致肺 感染,从鼻腔沿嗅神经及淋巴管 传至脑膜致脑膜炎。
②通过皮肤接触入侵,原发性皮 肤隐球菌可发生隐球菌脑膜炎。
③ 有人给动物口服大量隐球菌可 导致隐球菌感染,但尚无确凿证 据。
三、隐球菌的流行病学
在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中,隐球菌感染的发病率约5%~10%;在 AIDS患者中,隐球菌的感染率可以高达30%;而在免疫功能正常 的人群中,隐球菌的感染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00 万HIV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HIV相关性隐脑患者3个月内的 死亡率仍然高达20%左右。目前国际上的治愈率为65%-75%,病死 率为20%-30脑膜炎, 晚期脑内炎性肉芽肿
视神经受累或视神经盘水肿
明显升高
(50-500)×106/L,很少超过500,(10-500)×106/L,很少超过500,以淋 以淋巴细胞为主,早期可达80% 巴细胞为主
蛋白g/L
中度升高,多为1-2
糖及氯化物 降低
升高,0.2-5,平均为1 显著降低
1、抗真菌治疗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抗真菌药物有: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氟 胞嘧啶(flucytosine,5-FC)、氟康唑(fluconazole)等。 两性霉素B又名为AmB去氧胆酸盐(AraB deoxycholate,AMBd) 药用机制:作用于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 如钾离子、核苷酸、氨基酸外漏,破坏细胞正常代谢,抑制其生长。

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脑膜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通常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本文将分析一个典型的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病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15岁男性,最初出现高热、头痛和呕吐症状。

他的病情逐渐加重,出现颈部僵硬、意识障碍和抽搐等症状。

他的父母带他前往附近医院就诊。

在医院,患者被立即送往急诊科。

临床表现:患者入院时,体温达到40°C,意识模糊,颈部强直并出现Kernig 征和Brudzinski征。

体格检查还发现皮肤出现瘀点和瘀斑。

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高,同时检测到疑似致病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阳性。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脑膜炎。

为了确定具体的病原体,医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在血液培养中发现了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治疗:患者立即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此外,他还接受了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抗惊厥药物和液体支持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状态。

病情进展与后续治疗:在治疗的前两天,患者的病情逐渐改善。

体温下降、血压稳定,颈部强直逐渐减轻。

在连续7天抗生素治疗后,再次进行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继续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根据需要提供康复治疗。

总结:本病例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及早诊断并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医生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状态,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了解并掌握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隐球菌感染继发脑膜炎病例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皮肤隐球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治疗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26岁,因右面部肿胀、溃烂2月,伴头痛、恶心、呕吐1月余入院。

患者因2月15日面部疖子挤压后出现肿胀、疼痛,此后,局部结痂多次被自行抠掉和用缝衣针挑破,面部肿胀无消退。

继之出现发热、头痛,在当地诊所就诊,予以局部“敷药、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面部肿胀处溃烂,头痛。

入院前10天,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无咳嗽、胸痛、腹痛及腹泻等,到当地县医院就医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对症、抗感染等治疗”10余天后,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并大小便失禁,遂到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T 37.8℃,P 98次/分,R 19次/分,BP 130/90mmHg,体重50K g,右侧面部皮肤见3.4㎝×2.8㎝类圆形溃疡面,上界距眼裂2.5㎝,内界距鼻翼外侧1㎝,中央凹陷,结痂,痂皮呈灰黄色,有少许分泌物,溃烂面
边缘隆起,充血,质地中等,界限尚清,轻压痛。

颈部抵抗,克匿格征阳性,巴宾斯基片阴性。

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体重明显下降,有畏寒、盗汗现象。

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及伤寒等特殊病史。

门诊以“(1)颅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2)左颜面部溃疡”收入神经内科。

辅助检查:胸部X线:两肺纹理稍增粗,未见病灶。

血常规:WBC 1.8/GL,LYM 65.5%,GRAN 30.5%,RBC 313T/L,HGB 77G/L,PLT 313G/L;抗-HIV(-);脑脊液:压力300mmH2O,无色透明,RBC 40×106/L,WBC 60×106/L,分叶核0.3,未分叶0.7,葡萄糖22mmol/L,总蛋白200mg/L,氯测定107mmol/L;镜检:墨汁染色查见隐球菌,抗酸染色(-)。

入院后行面部皮肤活检及脑脊液穿刺检查后明确为“面部隐球菌感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经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脱水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15天后因经济条件差而主动出院。

1月后死亡。

2 讨论
2.1 微生物学隐球菌病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也可原发或继发于皮肤、粘膜、骨骼、肝脏等器官,病性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易发生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如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肿瘤、AIDS、器官移植后使用抗排斥药物等,隐球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外已成为AIDS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

隐球菌属于无菌丝的单细胞芽生的酵母型真菌,孢子无孢子囊,包括17个种和7个变种,其中仅新型隐球菌(CN)及其变种具有致病性[1,2];CN属环境腐
生菌,广泛生存于土壤和鸽粪中,在组织中呈圆形、卵圆形,菌体较体外大,直径一般为5~10μm,少数3~20μm,HE染色不易识别,经验不足往往漏诊或误诊,治疗不及时往往累及生命。

2.2 早期诊断隐脑的诊断目前主要靠脑脊液墨汁涂片和真菌培养,以病原体检出为确诊依据[3]。

脑脊液直接涂片墨汁染色简便易行,但阳性率低,国外文献报道即使在连续多次检查的情况下,其阳性率也只有53%~56%,同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脑脊液离心沉淀物涂片墨汁染色,其早期阳性率可达85%以上;传统的脑脊液真菌培养是将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琼脂培养基上,室温25℃或37℃培养2~5b可生长,阳性率可达90%以上,但所用周期较长而延误诊断;隐球菌抗原检测是一种简易的筛选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乳胶凝集试验,但最大的问题是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目前仍未得到解决。

苏明权等[4]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和鉴定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特异性基因,阳性率可达9
3.3%,具有灵敏快捷等特点,明显优于墨汁复染和分离培养。

2.3 组织病理学诊断病理切片在病变组织中查到隐球菌可明确诊断,如取病变皮肤活检、经皮肺穿刺或支气管活检、手术直接于病变处取材等,石蜡或冰冻切片检查均可。

镜下观察:肉芽肿病变主要由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组成,伴有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病灶内细胞弥漫分布,无明显的结节形成,多核巨细胞体积大,有异物型和朗罕斯型二种,部分可有微脓肿、凝固性坏死及粘液坏死,无干酪样坏死,在多核巨细胞和巨噬细胞胞质
内、病灶间质中隐约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的隐球菌,HE染色无色或稍呈红色,细胞壁外常有3~5的空隙,为未着色之菌体荚膜,具有折光性。

胶样病灶主要由成堆的隐球菌孢子和粘液变性组织构成,可被纤维组织包裹。

组织化学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CN胞壁呈红色,奥尔辛蓝(AB)胞壁呈浅蓝色,粘液卡红(MC)染色隐球菌荚膜被染成胭脂红色,Grocott六胺银(GMS)染色胞壁呈黑色。

通组织化染色,可提高隐球菌的检出率[5]。

2.4 治疗目前治疗隐球菌病的方法包括原发病的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抑制剂疗法以及手术治疗等[6]。

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作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标准治疗方法[7],而长疗程足量用药是保证疗效,减少复发的关键。

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但多以两性霉素B为基础,联合其它药物的方案为主,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替代两性霉素B可减少两性霉素B的副作用,动物试验提示两性霉素B、5-FC、氟康唑联合用药效果显著。

由于隐球菌易出现耐药,因此提倡规范用药。

对HIV感染与非HIV感染者的治疗方案不同[8]:(1)非HIV感染者的治疗:两性霉素B剂量每天0.7~1mg/kg,氟胞嘧啶每天100mg/kg,疗程6~10周。

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性作用显著及治疗时间较长,也可选用另一替代方案,即上述方案治疗应用2周后,改每日口服氟康唑400mg/kg,疗程不少于10周,对于一些难治疗的隐脑或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较单纯用两性霉素B疗效好。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开始剂量为0.05~0.1mg,以后渐增加至
每次1mg为高限,鞘内给药一般可隔日或每周2次,总量15~20mg。

(2)合并HIV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治疗:已成功治愈的AIDS 隐脑患者,复发率仍可超过50%。

目前国外学者建议对合并HIV感染者或对免疫功能低下的非HIV感染者推荐使用分期治疗,治疗分三个阶段:(1)急性期:两性霉素B 0.7~1mg/(kg/d)和氟胞嘧啶100~150mg/(kg/d)联合治疗2周;(2)巩固期:氟康唑或伊曲康唑,400mg/d,疗程8~10周;(3)维持治疗:长期服用氟康唑200mg/d。

近来有学者提出巩固期治疗采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600mg/d的较大剂量,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翁心华,朱利萍.隐球菌病.见:秦启贤,主编.临床真菌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46~363.
[2]Fraser RS,Müller NL,Colman N,et al.Fraser and par’s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e chest.4th ed.Loudon:W.B.saunders,1999,875~878.
[3]葛朝莉,白润涛,韩漫夫.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的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5,4(2):74~76.
[4]苏明权,马越云,谭庆荣,等.新型隐球菌聚全酶链反应的检测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4):336~338.
[5]易祥华,孔洁,朱美芳,等.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5):424~428.
[6]许金国,丁海峰.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4):288~291.
[7]W.C.Powderly,Current approach to the acute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 infections[J].J Infect,2000,41(1):18.
[8]郭爱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478~4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