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81~前411)生于边远城邦阿布德拉,是德谟克利特的同乡。
他在雅典当了40年的教师。
据柏拉图说,他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
普罗泰戈拉以善辩著称,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还有不少著作,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其《论神》一书的开头,他写道:“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暂的。
”由于这段“大不敬”的文字,他被指控亵渎神灵而被驱逐出雅典,著作大多遭到焚毁。
对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后人主要是根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记载来追述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最著名的命题。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后人对这个命题作过许多解释。
柏拉图在其《泰阿泰德篇》中讨论认识论问题时,就曾作过解释。
他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向我显现的样子。
亚里士多德认为,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不过是说,每个人所感知的都是一样确实的。
一阵风吹来,有些人觉得冷,有些人觉得热,而风本身无所谓冷热,对于感觉冷的人来说,它就是冷的;对于感觉热的人来说,它就是热的。
这里涉及到对“人”与“尺度”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的问题。
就“人”而言,一是将其理解为与世间万物相对立的人类,那么这句话所表达的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如果“人”在这里被理解为与其他人相对立的个人,那么,这句话表达的则是唯我主义观点。
同样,对于“尺度”,既能理解为以自己的欲望,也能理解为以自己的认识为标准去衡量万物。
就以认识为标准而言,还有用感觉还是用理智为标准的问题,等等。
由于这些歧义的存在,对普罗泰戈拉的命题的解释就难免出现分歧。
尽管“人是万物的尺度”带有浓厚的主观意味,如将冷热、好坏等事物性质看作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否定事物性质的客观性,应用到认识论中就是把感觉作为知识,但它毕竟一反传统的神是万物的尺度,把人作为主宰万物的力量,抬高了人的地位,贬低了神的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精神。
它明显强调了人的能动性,从而突出了认识的主体性,反映了古希腊哲学由研究客体到研究主体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