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教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3)学科知识结构。 (4)发现教学方法。
4.情感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 其基本主张是: (1)教学目标;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4)师生关系的品质。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 陈述性知识 定义: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
第三节 教学过程与模式
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 教学模 式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手 段和途径,教 学策略的具体 化
教 对整个教学 活动的计划 和安排。 学
策 略
位于较高层 包含教 次,属于理 学策略 论、观念形 态
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使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某一节课、某一内 容的范围内。 虽包含有理论,但本质上是属于操作形态的东西,是对教学思想观念的 具体化。 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 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本科)
教育学
教学微课7
第七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第四节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 中国的教学新理念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的含义 1.教学的含义 从“教学应该怎样;教学应该如何”的教学特征 和本质引出教学的含义: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所共同组成的活动,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 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 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 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分类:(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 识; (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 (3) 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 , 即 经过组 织的言语信息。
2.程序性知识
定义: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 识,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
3.策略性知识
定义: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 么办”问题 的知识 , 它与程序性 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 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 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这 类知识是渗透在各科学习之中的, 没有专门和具体的学科内容。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时间:20世纪初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
基本主张为: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 目标;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3)程序教学的方法。
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线式", 另一种程序学习的形式 是"分支式"。
3.认知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 纳和奥 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 大的是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 论。 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3、当代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一) 教学理论的一般概述
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 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 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 和技术。 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 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1.教学理论的概念 它是一门理论科学,一门应用科学;
2.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具体地说,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 问题;学习理论主要是在描述和说明“学习是怎 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 况”的问题。 (2)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
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论 教学论
2. 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 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 在对教学活 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 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 行过程。
1、古代
2、近代 班级授课制的兴起对教师的“教”提出 了客观要求,“怎样教”的问题成为热门话题, 与此相对应的“教授”一词成了教学的同义语。
梁启超:提出趣味教学思想,主张学生“乐 知”;强调联系实际,使学生有所“发明”;推 行自动、自主、自治、自立教学法; 蔡元培:强调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 研”能力的培养,反对单方面的讲授和灌输。 陶行知:批判"教授论",认为"教的法子必须 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 学,教学生学。极力主张把 " 教授法 " 改为 " 教 学法","教学"的本质含义即为"教学生学"。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 德”。 代 表 作: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 论》(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 教学论》(1982) 、王策三的《教学论 稿》(1985)。 基本主张: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2.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

育 教 学
(2)教育与智育
智育的途径 作为教育 来自百度文库径的教学
3.教学的功能: • (1) 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 (2)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中 国:“教”与“学”不可分离; 苏格拉底:强调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并在讲 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一一“产婆术”; 柏 拉 图:从构建他的所谓“理念世界”出发, 主张要寓教于乐、重视思想训练等,并根据 培养军人和哲学家的目的,提出较为完整的 教学思想体系;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 长过程的年龄分期,主张体育、德育、智育 的和谐教育思想; 昆 体 良: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教学要根 据儿童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和量力而行,要劳 逸结合和给学生以奖励、反对体罚等。
3.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1)教学理论的形成 • 《学记》 • 德国教育家拉特克(W.Rath,1571-1635)和捷克 教育家夸美纽斯。 • 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 (2) 派 教学理论发展的线索 赫
教尔 学巴 理 特 哲学取向(德国、苏联、日本、中国) 论学
心理取向(德国莱比锡大学与耶拿大学的德 加尔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