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民族的融合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经济发展
一、科学技术
项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取得成功的 共同原因
圆周率 数 学 祖冲之 3.1415926< π<3.141592 7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 周率计算到小数点 后第七位,比欧洲 社会因素: 早一千年 经济的发展
个人因素: 热爱科学 刻苦钻研 《水经注》: 优秀的地理著作, 亲身实践 记述1252条河 又具有很高的文学 地理学 郦道元 流及河流沿途 和史学价值 情况
南方经济发展 的原因
淝水之战
1.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2.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 和先进工具;(主要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 的影响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概 况 农业
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麦稻兼作,双季稻; 水利工程
纺织业
手工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6.农历又称夏历,并通常俗称为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
。目前,全世界华人及朝鲜、韩国、越南和日本等国家 ,仍使用中国农历来推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 节日。
历法的产生对与古代掌握天时季节按时农耕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的历法又称为农历。 《齐民要术》: 1、天气新晴,是夜必霜。 2、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 3、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4、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5、以时及泽,为上策也。 6、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 7、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 8、小雨不接湿,无以生禾苗;大雨不待白背,温辗 则令苗瘐。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2.表现
农
业
围湖造田、兴修水利、江南地区麦稻兼作、岭南种 植双季稻
织锦 设立管理丝织业的管理机构,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 业 迅速发展 手 冶铸 发明“______________”(方法) 灌钢法 工 业 业 制瓷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业 造船 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人航海到达夷洲(今台湾 业 )。南方商人的船队远航到达波斯一带 商 业 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 市
考点1
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战役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结果 曹操以 公元200 少胜多, 年 大败袁军 孙刘联 公元208 军以少胜 年 多
时间
作用 为曹操统 一北方奠 定了基础 奠定了三 国鼎立局 面的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政 权的建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期的文化
代表人物 (作品) 成 就 (特色)
圆周率 把________ 数值精确推算到小 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近一 千年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北朝) 贾思勰
农学
齐民要术 著作《__________》,是我国现 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水经注 著作《________》,是一部综合 性的地理学专著,以水道为系统, 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 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 史古迹等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战乱较少,社会较 安定。_______ 东晋 淝水之战 胜利,保证了南方的 安定。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湖田 开辟_____ 1. 农业
的发展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 水利 _____ 织锦业 2. 手工业 纺织业: _____技术 人口南迁 2. 北方大量________ 的发展 进步 (劳动人手、先进的 发明灌钢法 冶铸业:________ 生产工具、先进经验 青瓷 制瓷业:_____ 烧制 技术。) 技术高 3. 商品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 经济的发 ____ 繁荣 3.自然条件优越 展 人口 ____ 众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提纲第20课1.200年,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取得的胜利,统一了北方。
2.208年的之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的局面。
3.三国鼎立指的是、、三国并立,它们的建立者分别是、、,都城在、、。
问答:a.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b.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第21课1. 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后期,出现了大规模南迁的浪潮。
2.北方移民南下,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一带。
3.东晋南朝时,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兼作,五岭以南则种植。
4.东晋南朝时,在冶铸业中,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陶瓷烧制技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问答: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b.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c.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发展?d.列举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e.列举本册书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第22课问答: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c.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d.列举五胡的民族名称。
e.列举出以洛阳为都城的朝代名称。
f.列举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几次统一。
第23课1.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在计算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位的人。
2.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终写成了一书,这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写成了一部地理专著。
第24课1.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的书法,其代表作是行书 ,后人尊称他为。
2.东晋时擅长画人物画的是 ,其代表作有和。
3.代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最高成就的是,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4.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的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22北方的民族汇聚课件北师大版
【读一读】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
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 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 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解读】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原文大意:皇帝说:“如果 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 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 习惯,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 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者,就要降职或罢官。”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鲜卑姓 贺赖 独孤 贺楼
汉姓 贺 刘 楼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此之外,请再写 出一项其改革的措施。 提示: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任写一项) (3)请你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提示: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或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内迁的边疆少数民族? 提示:内迁少数民族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是构成中华民族的 成员,不能称他们为“异族”或“外族”,他们对祖国北方的生 产发展作出了贡献,且十分显著。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政治:(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军事: 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 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 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音ren,指庄稼成熟),则数
2. 手工 纺织业:技术进步
业的
冶铸业:_发__明__灌_钢__法 制瓷业:青__瓷___ 烧制技术高
发展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
3. 战乱较少,社会较 3. 商品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安定。_淝__水__之__战东晋 经济的 城__市__ 繁荣
胜利,保证了南方的 发展 安定。
人__口__ 众多
观察右图, 结合课本内 容完成下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北方民族汇聚
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隋
北齐 北周 东魏 西魏
北魏 十六国
西晋 魏蜀
东汉
北朝
宋 东晋
吴
政治:政权分立
齐 梁陈
南朝
三国鼎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归纳总结三国建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经济:南方经济发展
原因——《宋书》
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 大量人__口__南__迁__(劳 1. 农业 开辟__耕作技术
工具、先进经验技
兴修 _水__利__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1 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时间标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中心发言人成员一、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第四学习主题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二、学情分析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历史知识、认知特点的实际。
课前组织预习和指导,对本课知识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课堂上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景表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课后通过反馈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扩展思维。
三、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知识技能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影响。
过程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速记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 220 年到 589 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 ,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 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 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 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 魏、蜀、吴。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时空定位把握脉络)【单元概述】01 单元概览(总览全局高屋建瓴)【单元时空】【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 )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 )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 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 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 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单元名称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备课教师
单元教学知识结构
本单元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是战乱迭起、国家分立、民族汇聚趋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但它又为南方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化艺术展现提供了条件,也为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史实。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主题下的内容,涉及到历史与现实,国家法规与民族关系,也涉及到史学理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国家与政权、分立与分裂、民族关系与政权性质等问题的思考。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重点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及 过程影响
(2)江南开发的原因
(3)孝文帝改革的目 的内容作用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思考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与本课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在因果联系,使历史知识建立在科学系统之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1、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提高归纳能力
第17课时: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时: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2课北方民族的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单元总体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三国鼎立的形成,南方经济的发展,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重大的科技成就和艺术成就
(2)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典故,成语,并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资料收集能力,结合地图,了解历史现象,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锻炼分析归纳能力。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单元
知识结构
第一,如何在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先进的科学技术
昌盛的文化
中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13颗时:第13课秦帝国 的兴亡
第14课时: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时: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时: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单元教学建议
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21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
【线索构建】 A:_人__口__ B:_淝__水__ C:_建__康__城__
新华学校七年级三班的同学正在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 主题进行探究,让我们也参加进来吧。 【史料解读——江南变迁】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 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 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
二、淝水之战 1.概况:383年爆发,_东__晋__以少胜多战胜_前__秦__。 2.影响: (1)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_南__方__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 的和平环境。 (2)阻止了_游__牧__民__族__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原因: (1)北民南迁为南方补充了_劳_ 和经验。 (2)南方政局比较稳定。 (3)南方_自__然__条__件__优越。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2)通过表格数字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人口变化的主 要原因。 提示: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
【对比史书中南方经济状况】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òu,锄草)。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 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提示:(1)自然条件: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 (2)人口、技术: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3)社会环境: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统治者: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5)人民: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图示解读——民族迁徙】
(3)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 有何影响? 提示:原因:北方战乱;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 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积极作用。 提示: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有利于劳动力、生产技术、生产工 具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梳理】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操 曹操获胜,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 孙刘联合抗曹,曹操败 220年,曹丕,国号魏,定都洛阳三国鼎立的形成 221年,刘备,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国号吴,定都建业魏:修水利,促生产经济 蜀:丝织业兴旺,蜀锦畅销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夷洲(今台湾)266年司马炎,建西晋,定都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集团腐朽,皇族混战北方民族内迁,民族矛盾尖锐 结果:316年,西晋被匈奴灭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东晋)经过:383年,苻坚欲灭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影响:前秦瓦解,北方重现战乱 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南迁 社会安定,人民辛勤劳作 修水利、开荒地、牛耕、粪肥、绿肥 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闽粤得到开发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十六国后期,鲜卑族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出产粮食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和向汉族学习 影响:洛阳获得发展,为改革创造条件政治上: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措施 生活上: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文化上:学汉礼,尊孔子、尊老、养老作用: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考点归纳与分析】1、 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 掌握江南开发原因和开发情况。
3、 掌握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经过 以少胜多的战役 三国鼎立兴起 原因 灭亡 西晋灭亡 背景 淝水之战 北方战乱 原因 表现 江南得到开发开发 北方统一 原因 孝文帝迁都孝文帝改革本单元内容繁杂,头绪多,必须抓住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要点深入复习。
有关三国鼎立的形成要结合地图从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和方位等掌握。
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章末复习教案
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章末复习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库艺术。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在分裂战乱的岁月里,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
塑造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谋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石窟艺术。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三、教学法指导采用系统知识讲解法,讨论知识点重点记忆,再次查漏补缺。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朝代更替表,带领学生回忆整体框架。
讲授新课:要点一:三国鼎立时期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
2、三国鼎立是哪三国?220年曹丕建魏,建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建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建都建业。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
要点二:西晋的兴亡和淝水之战1、西晋建立:266年;灭亡:316年。
西晋短命的原因:①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风气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
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③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淝水之战: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与317年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为南方营造了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
然北方试图占领南方并成立北方王朝,383年前秦军队和东晋军队在淝水交战,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失败。
淝水之战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经》
3. (2013·某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三、相关训练
1. (2012某某某某)下列历史事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联的是
A、漠北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赤壁之战 D、雅克萨之战2.(2012某某)6.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路开辟
4. (2013·某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5. (2013·某某)(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某某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北方人口的南迁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排
复备标注
复习过程
一、本单元知识脉络讲解
1.曹操发展壮大的原因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概况
4.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
5.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作用
6.北方人口的南迁、少数民族的内迁
二、重点问题讲解
请回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匈奴 鲜卑
羯
氐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虽然也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羌 但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
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
①迁都洛阳
3、内容:
②汉化措施
穿汉服 说汉话 姓汉姓 通汉婚
4、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次 以少胜多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政权分立 科技领先世界, 隋朝统一全国 江南经济发展 民族汇聚
文艺异彩纷呈
两次民族迁移
(北人南迁、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一次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歌 曲 《 五 十 六 个 民 族 五 十 六 枝 花 》
3.一次著名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 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①材料中“魏主”指谁?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北魏孝文帝 鲜卑语 汉话
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他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农业
麦稻兼作、双季稻
手工业
纺织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蜀锦 灌钢法 青瓷 (吴国)技术发达,远航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
时代骄子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中考热点
1.本单元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2.本单元五次北方统一的政权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 北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时代特征:1、国家分裂,各地分裂割据;2、各民族在碰撞中融合,丰富了中原文化,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被人人口开始大批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复杂多变、政权并存,时战时和的时代。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如袁绍、曹操、孙权、刘备等),割据称雄,战乱频繁。
2、曹操统一北方:1、唯才是举,重用人才;2、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事方面)。
3、挟持汉献帝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政治方面)。
4、实现屯田,解决军粮问题(经济方面)3、三国鼎立: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击败曹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原因:为了逃避战乱时间: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出现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
分布:北方移民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
2、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原因: 1、南方统治相对稳定,战乱少(社会环境);2、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自然条件);3、北方人口为了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劳动力与技术条件)4、人民辛勤劳动,兴修水利,开荒垦田,促进了农业发展(主观因素)。
表现:农业: 1、南方大量兴修水利,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一带开辟了大量湖田;2、北方现金生产技术传到南方(犁耕、施肥、栽培等技术);3、江南地区普遍实施稻麦两熟制,南五岭以南出现双季稻;手工业:1、南方纺织技术明显进步,蜀锦闻名全国,织锦业在长江流域迅速发展;2、南方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超百万。
3、发明了灌钢法,提高了炼钢质量;4、江南的青瓷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海外贸易活跃:南方造船业发达。
南方商人的船队最远到达波斯一带。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鲜卑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汇聚的趋势成为时代主流。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word教案 (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
南方经济的发展,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重大的科技成就和艺)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典故,成语,
分析归纳能力。
习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体会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
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形成勇于
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他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
“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
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业
商业
为经济重心奠定了基础。
开辟湖田;改进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多
纺织业:技术进步,蜀锦有名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汉族
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文化成就
特点
领域
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地位或特点
领
先
世
界
科学技术
数学
祖冲之
南朝宋、齐之际
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世界上最早,比欧洲早约1000年
农学
贾思勰
北魏和东魏时期
著《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从220年曹丕称帝开始,到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共经历了360多年。这一时期,封建国家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迅速开发,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1.三国鼎立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帝)
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汉)
221年
刘备(帝)
成都(今四川成都)
地理学
郦道元
北魏
著《水经注》
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异
彩
纷
呈
艺
术
书法
“书圣”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
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以形传神”,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
石窟艺术
工匠
北魏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新的风格特色
383年
前秦—东晋
东晋胜
阻止游牧民族南下,南方保持安定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3.人口迁徙
人口迁徙
原因
开始时间
分布地区
民族
影响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中原王朝的招抚甚至强迫。
东汉末年
黄河流域
匈奴、鲜卑、羯、氐、羌
促进民族融合
北方人口南迁
南方比较安定;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
东汉时期
主要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
5.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目的
内容
作用
北方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为了学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①迁都洛阳(494年平城——洛阳);②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6.江南经济的发展
原因
表现
影响
①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战乱较少,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④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⑤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吴
222年
孙权(王)
建业(今江苏南京)
2.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名称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成语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局混乱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胜
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赤壁之战
曹操控制黄河流域后,准备统一全国。
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草船借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淝水之战
前秦统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