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7篇)
![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65ad5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9.png)
大禹治水教案《大禹治水》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的7篇《大禹治水》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
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
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
(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出示自读要求:(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1317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b.png)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设计意图: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1、齐读课题,生书空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滔滔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百姓无家可归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
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
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
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
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
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大禹治水》语文教案3篇
![《大禹治水》语文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2f9d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5.png)
《大禹治水》语文教案10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贴有生字的大转盘、印有“识字小博士”字样的小奖章。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
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
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标然段;(2)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1)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2)评选出小组的“朗读小状元”。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这一环节把主要活动放在“读”上,读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引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注重读的面,让全体同学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读的要求明确,学生易于操作。
)5、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a、小组合作认读。
b、开火车检查。
(2)做“大转盘”游戏认读生字。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很多,在引导学生读文时,教师巡视可发现:有一些字是学生普遍认读困难的,如:“势、淹、伏、制、领”等。
因此可以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贴在课前准备的转盘上。
〉(通过大转盘的游戏,帮助学生加强认读,突破识字难点。
《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5篇
![《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10d6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f.png)
《大禹治水》教案《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5篇《大禹治水》教案1一、教学目标:认知: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
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
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同桌同学讲)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6篇)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e9eda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a.png)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6篇)大禹治水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禹治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禹治水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16 大禹治水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
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继续细读课文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2)学习二、三两句。
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水》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7d7d3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e.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鲧禹治水的过程和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治水故事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祖先的情感。
3.2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1.2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1.3了解鲧禹治水的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部分生字词的书写和发音。
2.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向学生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治水故事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鲧禹治水的了解。
第二步: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主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尝试解释。
第三步: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即鲧禹治水的过程和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第四步: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生字词的书写和发音。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鲧禹治水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五步: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文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2.教师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填空题,学生抢答。
第六步: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七步: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课文。
2.学生完成课文生字词的练习。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问答、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时间1课时本节课通过学习《鲧禹治水》,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尊敬祖先的情感。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5c295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c.png)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交流)引读:结果——(出示句子)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
(板书:伟大)[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鲧禹治水》教案
![《鲧禹治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394a96168884868662d615.png)
《鲧禹治水》教案《鲧禹治水》教案3篇《鲧禹治水》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14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da92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2.png)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14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神话想象丰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点,掌握“窟、栖、悯、矗、拯、疏、跋、涉、锹”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赏析神话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力量。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精神。
2、难点:分析合乎人物身份、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讲读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一般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语的学习,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难点:理解禹的不平凡的出生。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具准备]生字词的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转困的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他就是大禹。
(二)了解神话。
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灯,进行字词教学。
(四)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4)写鲧治水被杀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写大禹哭石生启,被尊为“大禹王”。
(五)讲读第一部分。
1、课文如何描绘这场大水灾?说明什么?明确:课文从田淹、房毁、人们无处栖身这几方面突出了上古这场水灾水势的浩大、灾难的深重。
这样写既点明了治水的必要,也为鲧治水失败被杀作了伏笔。
2、面对这场灾难,众神、鲧、天帝各采取了什么态度?明确:众神: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鲧:费尽心机偷来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对鲧违背他的旨意非常恼怒,派火神杀了鲧。
3、鲧是怎样治水的?如何评价他?明确:鲧治水方法不对,但他具有为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刚强的行为,是一个英雄。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e818b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9.png)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经过和意义。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勇气,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鲧禹治水的相关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化内涵。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和运用。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鲧禹治水的场景或人物形象。
3. 预习下一课文,准备进行课堂交流。
五、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4465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5.png)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学、交流,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他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生字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两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过渡:大禹治的是什么水?那是怎样的洪水呢?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人们心情如何?(指导朗读)3、我们一起看看这可怕的洪水(看视频)。
4、齐读一自然段。
(二)其它原因。
1、大禹治水,除了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还来自哪方面?2、指名说。
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大禹的精神。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大禹怎样治理洪水的?(1)指名回答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2)鲧采用了什么方法?是鲧办法好,还是禹办法好呢?(3)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禹办法好。
2、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1)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容易吗?(引导学生找句子,抓重点词语理解。
)(2)指导朗读。
3、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比较句子。
(2)指导朗读。
(3)师讲述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4)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治水的结果。
1、治水结果如何?2、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出示禹画像,师:面对他,你想说什么?2、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英雄们!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历尽千辛万苦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教案篇二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485c2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7.png)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经过和结果。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上古时期,洪水肆虐,鲧和禹两代英雄治理洪水,最终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故事。
2.2 生字词学习:洪水、肆虐、鲧、禹、疏导、担当、智慧、勇气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洪水肆虐的场景,引发学生对鲧禹治水故事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标记生字词。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共同解答问题。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答,强调重点知识点。
3.5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鲧禹治水》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抄写。
5.2 图片或视频资源:提供洪水肆虐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氛围营造: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2 教学方法运用:运用讲述、提问、讨论、解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6.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满足个体差异。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设计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ec1c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e.png)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及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比鲧、禹治水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治水英雄的事迹,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担当、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朗读与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及特点。
2.2 治水方法的分析:通过对比鲧、禹治水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古代治水知识:对古代治水方法、技术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讲解。
3.2 治水精神的领悟: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勇于担当、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教师悉心引导。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朗读材料:准备课文原文,以便学生朗读。
4.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治水的精神。
5.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对比鲧、禹治水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领悟到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鲧禹治水的精神。
5.7 作业布置六、教学延伸6.1 课内外结合教师推荐与鲧禹治水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知识面。
6.2 实践活动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朗读表现等。
7.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中的理解程度、表达水平、心得体会等。
八、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3633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e.png)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
2. 引发学生对治水英雄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鲧禹治水》。
2. 学生分享对治水英雄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
2. 学生阅读课文《鲧禹治水》。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听取学生的分享和讨论。
第二章: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理解鲧禹治水的过程和成果。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对鲧禹治水过程和成果的理解。
3.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听取学生的分享和讨论。
第三章: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
2. 讨论鲧禹治水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
2. 学生分享对鲧禹治水精神品质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鲧禹治水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听取学生的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创意写作1. 让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鲧禹治水的短文。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鲧禹治水的短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鲧禹治水的短文。
2. 学生进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2. 听取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鲧禹治水的故事和所学内容。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59aae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3.png)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第一章:《鲧禹治水》故事梗概1.1 学习目标了解鲧禹治水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理解治水的重要性和困难。
1.2 教学内容讲述鲧禹治水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讨论治水的重要性和困难。
1.3 教学活动阅读故事《鲧禹治水》。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讨论治水的重要性和困难。
第二章:《鲧禹治水》故事分析2.1 学习目标分析鲧禹治水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鲧禹治水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探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2.3 教学活动阅读故事《鲧禹治水》。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鲧禹治水》故事讨论3.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治水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2 教学内容讨论鲧禹治水故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思考治水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鲧禹治水故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鲧禹治水》故事创作4.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元素进行创作。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创作以鲧禹治水为主题的故事或诗歌。
运用故事中的元素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进行创作。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故事或诗歌创作。
学生分享创作成果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五章:《鲧禹治水》故事表演5.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元素进行表演。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鲧禹治水故事的表演。
六年级上册语文《鲧禹治水》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鲧禹治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c50e6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7.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鲧禹治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习鲧禹治水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鲧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2.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2.深入领悟鲧禹治水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增进对鲧禹治水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问。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教师讲解鲧禹治水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课堂讨论a.鲧禹治水的艰辛在哪里?b.鲧禹治水的智慧体现在哪里?c.鲧禹治水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五、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鲧禹治水的场景。
2.学生通过表演,感受鲧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六、课后作业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治水英雄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到了鲧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品质。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增进对鲧禹治水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问。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3b63b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2.png)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认识到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鲧禹治水》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内容的讲解和讨论,包括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3. 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鲧禹治水》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讲解和讨论,包括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2. 教学难点:(1)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2)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3.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向学生介绍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类需要治理洪水?治理洪水对人类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 朗读课文《鲧禹治水》:(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
3. 讲解课文内容:(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包括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思考:大禹为什么能够成功治理洪水?他的成功有什么意义?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279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古代神话传说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情节。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及用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6.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拓展作业:收集其他关于治水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鲧禹治水》与其他治水故事进行对比,如大禹娶亲、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分析其异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2、朗读全文,分别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
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鲧禹治水指的是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鲧禹治水的教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教学要求:
1、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
2、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教学设想:
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大胆、丰富的想象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c:关键词的作用进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记下问题,以便质疑。
B、小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决的就交流解决,不能交流解决的就集中起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进行解决。
四、交流讨论
1、学生推选各小组的代表汇报讲解本组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难,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
A、学生自由读,老师单独指导、纠正。
B、指名读,集体评论,指导。
C、小组读,推选一人参加班级的朗读比赛。
三、细读课文
1、仔细读课文,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鲧因同情人类的悲惨遭遇,盗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发现后将其处死,治水失败。(1------4自然段)
B、大禹产自鲧腹,继承父志,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制服洪水。
(5-----10自然段)(文章还可以又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学生自读全文;
A、给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语音语义障碍。
b: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并用铅笔写在课文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