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2商鞅变法-高三历史试卷与试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①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①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①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2.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3.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魏文王B.李悝C.吴起D.商鞅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不同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改革的结果不同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6.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统治者的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B.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C.东方六国君主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7.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这些措施()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使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8.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
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法家学说的推动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9.《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共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封疆D.重农抑商8.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我国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 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A. 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B. 法律成为“可以做”的文本C. 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D. 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各国的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主要是用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这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压制性作用 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压制性作用不是成为“可以做”的文本 B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和说明故选C2.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①符合“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 ④符合“知利而不知义” 商鞅变法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它有着材料中所说的局限性如轻视教化和道德故③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了商鞅对待商业的政策故②错误故选B3.《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反映了()A. 是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B. 顺应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C. 形成了一道具有军事意义的屏障D. 彻底解决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可知长城构建了一道军事屏障有效的阻挡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 C项正确秦长城的修筑是起到屏障作用而非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排除A项秦朝时期儒学并未受到重视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4.如图为今山东文登出土刻有秦始皇诏书的度量衡标准器﹣﹣秦权除此之外在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地都有秦权出土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秦朝()A. 开始统一度量衡B. 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C. 政令所及范围有限D. 向全国推行统一的衡制【答案】D【解析】A.秦权为秦朝衡器材料中提到各地出土秦权说明秦朝以此统一衡制秦国时期就曾在国境内统一度量衡 A项错误B.铸秦权是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排除B项C.出土秦权的范围远及内蒙、甘肃等边地说明秦朝的政令范围较广泛排除C项D.根据材料“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地都有秦权出土”可得出秦朝向全国推行统一的衡制5.秦国于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建立县制至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 森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具一令四十县” 这一进程体现了()A. 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B. 秦国建立了专制制度C. 贵族力量逐步得到强化D. 秦国首先设置县级政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设立县制后不断推广县制加速了贵族政治的衰落促进封建官僚政治的兴起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涉及中央政权改造排除C项县制有利于消弱贵族政治排除D项材料无法证明首先排除6.魏文侯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据此可知该变法()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建立了成熟的官吏选拔制度D. 制定了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法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变动为李悝变法变法使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济制“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修兴水利法令有利于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故B项符合题意李悝变法为封建性质的变法 A不符合题意变法中以军功作为官吏选拔依据 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A. 书同文B. 车同轨C. 行同伦D. 地同域【答案】C【解析】“行同伦”指的是对思想及行为的统一符合题干材料“心理认同”的限定故C项符合题意“书同文”指秦朝统一文字为篆书故A项不符合题意“车同轨”指秦朝统一交通轨道故B项不符合题意“地同域”即统一地域与心理认同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这些变法()A.引发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D.引起了诸侯国经济政治地位变化【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各国为取得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争霸战争 A项错误各诸侯国进行以法家为指导思想的富国强兵变法运动 B项错误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9.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革新秦国家庭制度B. 打击旧贵族势力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增殖秦国的人口【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故答案为C.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 C10.《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用金钱换取百姓的支持B. 商鞅变法取信于民,法出必行C. 商鞅变法时资金充足D. 商鞅行事谨慎,办事稳妥有效【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揭示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的故事反映了商鞅“言出必行”的作为分析选项 B符合题意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的经济思想与后世有何不同11.(2)依据材料说明孔子与司马迁评价管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案】(1)不同管仲认为四民职业有区分但都是国家的柱石后世对工商业者歧视管仲重视商业以商业兴国后世重农抑商管仲认为百姓的物质利益及经济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后世重义轻利管仲主张顺应民心和人性制定政策后世往往空谈心性和义理【解析】(1)依据材料“四民分业士(兵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可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也”“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结合所学后世的经济思想分析即可【答案】(2)相同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不同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 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解析】(2)依据材料“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可知两者的相同之处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依据材料“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可知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依据材料“管氏有三归(府邸)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放酒杯的台)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可知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不能简单指称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专制政体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需要借助君主制度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君主制度也有极化为专制的情形但总体来说不能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简单地称为君主专制制度也不能将中央集权等同于封建专制自然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作为地主阶级总代表进行统治对劳动者是不民主的但在统治阶级内部不一定是“专制”的﹣﹣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对此(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见我赞成不能将中国古代政体与君主专制简单等同这一观点理由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宰辅系统这些在后世长期延续的系统和制度在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同时汉武帝以后儒家伦理道德强调忠君的同时对皇权构成了道德上的制约中国古代是君主政体更不能将君主政体与作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中央集权等同起来【解析】13.(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4.(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14.(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4.(3)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14.(4)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14.(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这-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富国强兵郡县制【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商鞅变法在地方推行县制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解析】(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答案】(3)百家争鸣【解析】(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4)孔子“仁”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解析】(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孔子的观点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的教育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答案】(5)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解析】(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变法中的这一政策又可表述为()A. 废除井田B. 废世卿世禄C. 奖励农耕D. 什伍连坐【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废除了贵族政治上世袭特权也就是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故B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劝民耕农利土”C. “依军功行田宅”D. “除井田民得买卖”【答案】D【解析】A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措施排除B是鼓励农民垦荒排除C是奖励军功排除D废除井田制肯定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3.据记载子产对乡校议政采取“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的态度周厉王“革典” 在“国人谤之”时才怒而“使监谤者” 商鞅却将赴国都盛赞变法之民“尽迁之于边城” 使“民莫敢议令” 这表明商鞅变法()A. 汲取子产乡校议政经验B. 依靠行政力量树立权威C. 旨在集中力量发展农耕D. 注重激发民众政治热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子产对乡校议政采取‘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的态度……使‘民莫敢议令’”可知子产允许人民议政商鞅用行政手段禁止人民议政故B项正确 A项错误没有提及农耕故C项错误不利于激发民众的政治热情故D项错误故选B4.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 秦朝统一文字B. 秦朝统一货币C. 秦朝疆域辽阔D. 秦朝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从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子素朝统一文字故A正确BCD表述和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5.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实质上()A. 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B. 禁止自由买卖土地C. 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D.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答案】A【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商鞅是通过变法承认了土地的买卖即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A. 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 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C. 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 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答案】A【解析】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7.《管子》记载齐国“均地分力”、与之(民)分货即把田地分配给耕者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从此劳动者“夜寝早起” “为而不倦”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这种变化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小农经济的兴盛D. 铁器牛耕的使用【答案】B【解析】8.秦国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主要目的是()A. 革新社会风俗B. 发展小农经济C. 鼓励人口增长D. 增加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利于发展小农经济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史记·商君列传》载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司马迁的这一评论反映了商鞅变法()A.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B. 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 重视教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D. 吸引了其他诸侯国百姓来归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可以判断出因为商鞅变法采取了一些列促进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社会的稳定故A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错误商鞅变法重法治轻教化故C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吸引了其他诸侯国百姓的归附故D错误故选A10.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答案】B【解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就成为习俗汉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遗产” 由此内生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一种制度文化该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义是()A. 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B.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 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D. 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分家现象并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家现象有利于推动古代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B两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 C项并非主要意义故排除12.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A【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变法还规定了相同的租税“舍地而税人” 这些做法()A. 刺激了农民对土地的追求B. 使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C. 以利益调节刺激农业发展D.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14.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①④B. ③④C. ①③D. ②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奖励耕战及“燔诗书而明法令” 故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不可能“四书五经”是宋代以后才成为官方教科书所以④与题意不符故①③符合题意15.《史记》“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B. 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C. 为征服岭南而修筑D. 为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而修筑【答案】B【解析】材料中“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是对秦“直道”的描述其目的是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故B项正确“五尺道”与“九原”地理位置不符故A项错误为征服岭南而修筑的是灵渠故C项错误“通道”是为防止北部匈奴族的入侵而修筑故D项错误故选B16.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士”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四民阶层的形成B. 百家争鸣的效果C. 学在官府的打破D. 政治结构的转型【答案】D【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17.(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17.(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17.(4)依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答案】(1)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制度基础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特点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第二小问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基础有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答案】(2)依据分封制为出身、血缘宗族郡县制为军功、选贤任能方式分封制为世袭郡县制为君主任命【解析】(2)本小问的差异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依据和方式等方面比较即可【答案】(3)权限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便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解析】(3)第一小问的权限依据材料三“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得出权限是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行省制度的影响解答即可【答案】(4)性质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性质的机构)作用提高了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解析】(4)第一小问的性质依据材料四可知性质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第二小问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18.(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18.(2)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侧重点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解析】(1)依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得出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依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得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依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得出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依据“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得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答案】(2)启示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解析】(2)依据材料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可得出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19.(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为田而赋税平”概括回答【答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影响通过材料“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答案】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意义通过材料“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意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就成为习俗汉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遗产” 由此内生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一种制度文化该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义是()A. 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B.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 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D. 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分家现象并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家现象有利于推动古代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B两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 C项并非主要意义故排除2.《商君书·更法篇》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遵循)?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材料意在强调()A. 克己复礼的重要性B. 历史进步的必然性C.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D. 与时俱进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体现了法令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D项正确ABC并非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故选D3.《周易》载“水主阴终数六” 秦朝则数以六为纪如舆六尺乘六马其余也往往以“六”为基数如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铸“金人十二” 秦朝以六为纪的做法()A. 受法家规制严格理念影响B. 意在加强和神化皇帝专制C. 加深了迷信对民众的束缚D. 吸取六国经验完善度量衡【答案】B【解析】秦朝可以选择六或六的倍数作为记数是受阴阳五行家影响阴阳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认为秦朝主水水主阴终数六所以秦朝是为了宣扬天命论的色彩进而巩固皇权 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 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神化皇权 C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与完善度量衡无关 D选项排除故选B4.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二十等爵制和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故②③④正确统一度量衡主要是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故①错误故B项正确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 加强刑罚B. 奖励生产C. 推行县制D. 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促进士兵积极杀敌增强了秦国战斗力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军事措施 A项是刑罚措施 B项是经济措施 C项是政治措施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6.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凡夫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惟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何种风气的转变?()A. 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B. 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C. 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D. 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答案】B【解析】“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说明清初由于严密的文化专制导致文人更多的从事空谈义理和心性他们引经据典而不注重实学而现代学者则反对这种做法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7.《商君书》写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其意在()A. 维护传统的贵族政治B. 论证革新的历史依据C. 规劝当政者施行仁政D. 强化周王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商鞅关于变法的著作“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表明历史一直处于变化演进之中以此来论证变法的依据和作用 B项正确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传统贵族走向衰落商鞅变法旨在确立地主阶级专政 A项错误题干所示为强调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的集权统治 C项和题干主旨不符商鞅变法时期周天子地位旁落商鞅变法是为了强化秦国的统治 D项错误故选B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加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是()A.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B. 建立县制C. 奖励军功D. 奖励耕织【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奖励耕织有利于加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 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 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 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分异令该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异令 ACD三项均与其无关排除故选B10.2010年央视电视剧《神话》中主角易小川穿越时空来到秦朝下列情节有可能在当时出现的是()A. 在铁匠那里买了把锋利的灌钢刀来防身B. 被秦始皇任命为九原郡刺史监察辖区内官员C. 带领秦军用火炮攻打岭南地区D. 人们把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事迹画成壁画予以纪念【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秦始皇统一是在秦朝时期完成的 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灌钢法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排除B选项中刺史是在汉朝时期设置的排除C选项秦朝时期没有火炮排除故选D11.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 推行县制B. 法令严酷C. 奖励军功D. “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实行什伍连坐法一人犯法与之有关的人均要受到牵连依据材料可知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正是受这一措施的影响体现了法令严酷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2.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商鞅变法B. 焚书坑儒C. 迁都洛邑D. 陈桥兵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应的时空为战国时期③所在位置为秦国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焚书坑儒发生在秦统一后的秦朝故B项错误迁都洛邑发生在东周开始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陈桥兵变发生在后周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3.(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13.(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涵的不同1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解析】(1)依据材料“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可概括得出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答案】(2)不同政治上西欧民族主义重视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则侧重反对列强侵略建立平等关系经济上西欧民族主义主张自由贸易扩大市场中国则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文化上西欧民族主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论中国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解析】(2)依据材料“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闳、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可概括得出政治上西欧民族主义重视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则侧重反对列强侵略建立平等关系经济上西欧民族主义主张自由贸易扩大市场中国则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文化上西欧民族主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论中国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答案】(3)西欧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西欧列强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觉醒中国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解析】(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4.(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4.(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商鞅变法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哪些基础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国家统一与秦国统一六国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政治基础分封制被废除推行县制健全了国家机器经济基础井田制被废除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军事基础奖励军功强化了军力思想文化基础“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了思想【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材料信息“使中原诸文化种族在他的冲刷与激荡之中融化混合而凝结为一个整个的种族”可知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四个方面对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答案】(2)相同通过发动战争武力统一不同秦国统一由新兴阶级领导完成德国统一由旧贵族领导完成秦国兼并六国德国对内排除国内强大邦国对外打败国际强敌原因秦改革取得巨大成效新兴封建地主取得政权德国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地主贵族势力强大国际环境的影响【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和“俾斯麦……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当代的重大问题’”可知秦国和德意志都是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运用战争手段完成统一大业两国统一大业完成的不同点及其原因可以从领导阶级和国际环境来思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 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限定词“不包括”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在平阳君赵豹看来”可推断出 A、B、D都是秦国强大的原因C与题干材料无关但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2.以下能够显示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③传子制度开始出现④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子制度在夏朝就已经出现故排除③①②④均与秦朝历史有关综上所述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3.《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A. 稳定物价B. 严禁流通C. 抑制商贾D. 提倡节俭【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说明政府对商业征收重税限制商贾的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4.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实质上()A. 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B. 禁止自由买卖土地C. 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D.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答案】A【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商鞅是通过变法承认了土地的买卖即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5.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 改革户籍制度B. 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D. 严明法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军功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这严重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A. 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 封建制度正式确立C.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 生产力飞速的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退避三舍”来源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来源于吴越之间的争霸战争“围魏救赵”是桂陵之战中齐军包围魏国都城用以援救赵国“纸上谈兵”来自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以上的成语都与春秋战国的兼并与争霸战争有关反映了诸侯之间兼并争霸战争不断的特点 C项符合题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A项不合题意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 B项不合题意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D项不合题意故选C7.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 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 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8.农战理论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强调“利出一空(孔)” 即让人们只能从一条途径上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开公利而塞私门” 商鞅“利出一空”的主张()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 不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 强调官府需垄断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 能反映出商鞅主张国家控制和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这种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有利于集中财富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由国家垄断故排除D项9.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一律按田亩实有数目收税这一税制改革()A. 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 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C. 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D. 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有数目收税”可知实际上是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故B项正确A项夸大了这一赋税制度的作用应排除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鲁国实行初税亩时封建土地私有制还没有确立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提出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题干时间是春秋时期故D项错误10.秦在兼并六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的措施灭赵后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今河南辉县)秦采取这做法旨在()A. 强化对反秦势力的监视B. 加快军事统一的进程C. 消灭反秦的残余势力D. 削弱地方割据的根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在统一过程中对所灭诸侯国采取强迁各诸侯离开原都城目的是消弱诸侯在地方的势力防止再形成割据势力故D正确秦灭诸侯国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在巩固统一的过程中防止各诸侯国势力东山再起是重要目的和任务因此A项不是其主要目的只是表现故A排除材料与加快统一的进程无关故B排除材料中不是消灭残余势力而是把原诸侯迁出原都城故C排除故选D11.《商君书》写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其意在()A. 维护传统的贵族政治B. 论证革新的历史依据C. 规劝当政者施行仁政D. 强化周王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商鞅关于变法的著作“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表明历史一直处于变化演进之中以此来论证变法的依据和作用 B项正确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传统贵族走向衰落商鞅变法旨在确立地主阶级专政 A项错误题干所示为强调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的集权统治 C项和题干主旨不符商鞅变法时期周天子地位旁落商鞅变法是为了强化秦国的统治 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2.(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12.(2)阅读材料二分析清朝君主重视编撰《大清一统志》的背景和编纂《大清一统志》的重要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举出清朝前期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国家统一的两个事例12.(3)依据材料概括王韬、郑观应关于边疆问题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背景及影响【答案】(1)形成秦灭六国收复河套征服百越地区管辖维系通过郡县制维系管理大一统的帝国意义奠定了历代王朝疆域的基本格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基础【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据材料“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可得出收复河套据材料“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可得出征服百越地区第二小问据材料“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可得出通过郡县制维系管理大一统的帝国第三小问据材料“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可得出奠定了历代王朝疆域的基本格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基础【答案】(2)背景清朝初年面临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艰巨任务作用确定国家的疆域版图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厘清边疆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事例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统治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侵略者清朝初期沙俄进军东北清朝统治者奋起抗击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抵御外来侵略【解析】(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康熙朝中国尚未完全统一”可得出清朝初年面临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艰巨任务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据材料“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其间风气群分民情类别不有缀录何以周知”可得出确定国家的疆域版图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据材料“规定新疆管辖‘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可得出厘清边疆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第三小问直接迁移所学知识即可【答案】(3)观点中国面临强邻环伺的局面主张加强边防迁移人口巩固边防加强海防建设收回澳门维护国家主权背景鸦片战争后(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面临民族危机影响有利于国防的加强及国家主权的维护【解析】(3)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皆强邻也故强调加强边防之重要”可得出中国面临强邻环伺的局面主张加强边防据材料“对新疆地区移民实边‘以固我边陲’”可得出迁移人口巩固边防据材料“宜加强驻军对海疆的防护”可得出加强海防建设据材料“宜索还澳门一隅”可得出收回澳门维护国家主权第二小问“背景”应结合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来分析第三小问“影响”从加强边防、巩固国家主权角度分析即可13.(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13.(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可以概括出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由“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可以概括出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第二问结合材料和所学不难概括出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2)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可以概括出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由“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可以概括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重农的目的和直接影响14.(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宗教、政治三个方面概括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历史条件14.(3)关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目的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影响通过变法重农成为秦的国策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和国力强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解析】(1)由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可知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由材料“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可知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答案】(2)主张经济方面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信仰自由政治方面强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2)第一小问由材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可知经济方面是自由放任由材料“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可知宗教方面是信仰自由由材料“在政治方面卢梭认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知政治方面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答案】(3)赞同①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增强民众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国进一步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赞同②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但没有意识到变革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近代民主民族革命的时代主题【解析】(3)两种看法任选一种结合史实简要论述即可15.(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1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不得照抄材料)【答案】(1)社会背景社会大变动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目的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解析】(1)第一问背景由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可概括为社会大变动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第二问目的由材料“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分析概括即可【答案】(2)效果人民高兴军人勇于战斗社会安定秦国逐渐强大【解析】(2)由材料“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16.(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16.(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16.(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答案】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解析】本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可知其主张是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答案】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公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解析】本小问的实践依据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可以得出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依据材料二“将法太子”可以得出刑公族以立威依据材料二“尽迁之於边城”可以得出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答案】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身败名裂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解析】第一小问的结局依据材料三“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可以得出商鞅变法的结局是变法使秦国富强依据材料四的描述可知商鞅的结局是身败名裂第二小问的说明依据商鞅变法及其结局可以看出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 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 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 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 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答案】D【解析】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排除;D是客观条件,故D正确。
2.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C【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3.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 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故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材料中“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是秦国必然强盛的原因,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B项说法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4.云梦秦简记载,“发(拆看)伪书(文书),弗智(知),赀(惩罚)二甲。
今咸阳发伪传(通行证),弗智,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传其县次,到关而得……咸阳及它县发弗智者,当皆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A. 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 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 儒家思想的影响D. 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答案】D【解析】2.史记。
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 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联系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表明当时秦国()A. 宗族嫡庶差别不复存在B. 君主权力不断得到强化C. 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D. 宗法认同观念逐渐消失【答案】C【解析】根据“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可知,当时秦国按照军功赏赐宗室,没有军功即使富贵也没有官爵,这对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形成了冲击,故选C;当时的秦国仍然存在嫡庶的差别,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君主权力的强化,排除B;“逐渐消失”说法明显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故选C。
4.下列言论观点与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原则相符的有()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②“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③“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政策,①②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史载,商鞅在变法失败后的逃亡中投宿旅店遭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最后商鞅被抓捕并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折射出
A.秦国民众对变法内容的遵守B.商鞅变法最终人亡政息
C.秦国社会法制观念深入人心D.商鞅自身富有牺牲精神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2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B.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简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7.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8.《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7选修1-1梭伦改革-高三历史试卷与试题
梭伦对国家机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请回答
18. 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分]-----正确答案(C)
A 四百人会议 B 首席执政官 C 公民大会 D 陪审法庭
2. 古希腊城邦兴起于( )[2分]-----正确答案(A) A 公元前8价纪前后 B 公元前6世纪前后 C 公元前5世纪前后 D 公元前2世纪前后
3. 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正确答案(D) A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 B 城邦独立自主,赋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 C 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D 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
21. 梭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 ) 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2分]-----正确答案(A)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梭伦实行的改革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依然尖锐。请回答。
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阶级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改革势在必行。请回答8~11题。
8. 公元前8世纪后,关于雅典经济迅速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雅典农业、手工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③生产技术如造船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2分]-----正确答案(D)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3. 下列有关“遗嘱法”的表述( ) ①其目的是为了杜绝贵族侵占平民的财产 ②其内容之一是规定尤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2分]-----正确答案(B) A ①正确,②不正确 B ①②都正确 C ①不正确,②正确 D ①②都不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农战理论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强调“利出一空(孔)”,即让人们只能从一条途径上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开公利而塞私门”。
商鞅“利出一空”的主张()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 不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 强调官府需垄断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能反映出商鞅主张国家控制和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这种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有利于集中财富,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由国家垄断,故排除D项。
2.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2.下列秦统一中国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促进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②推进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③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④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3.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是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A. 土地私有农商并重B. 保护农民限制贵族C. 推行县制什伍连坐D. 奖励耕织抑制商业【答案】D【解析】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吴起和商鞅变法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 新旧阶级间斗争异常激烈D. 变法的时机还不够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吴起和商鞅的变法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因此在变法过程中被处死故C项正确变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愿排除A BD项不是其被处死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5.“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属于首创()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 ①②④B. ①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的②郡县制在秦朝统一之前已经有了③长城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是秦朝统一以后巩固统一的措施是秦始皇的首创故选B6.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 建立了皇帝制度B. 统一了全国C. 实行三公九卿制D. 修筑了万里长城【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秦王扫六合”中秦王是嬴政六合指六国据此可判断该诗主要歌颂了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伟大功绩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修筑了万里长城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CD排除故选B7.宋元之际的马端临说“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而私也秦废封建而始以天下奉一人也”有学者形象地将这两个阶段比喻为中国古代国家的“1.0版”和“2.0版” 据此文中古代中国国家体制由“2.0版”取代“1.0版”的主要变化是()A. 官僚制统治取代了贵族制统治B. “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C. 地方管理出现了郡和县的设置D. 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彻底取代【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 "1.0版”指的是“三代而上” “2.0版”指的是秦朝建立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国家的官僚全部由皇帝任命而非世袭天下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由是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A项正确B项指的是由禅让到王位世袭制排除C项“出现”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郡县的建制排除D项“彻底取代”说法错误严格意义上的分封制虽然废除但是分封制度却延续下来排除故选A8.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9.以“客”(宾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其中秦国相当典型据统计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担任丞相的23人中有20人是客卿这在七雄中是绝无仅有的对比东方六国秦国()A. 学术氛围更加自由B. 选官制度更为先进C. 宗法势力相对薄弱D. 经济实力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秦国地处西北作为后起的国家其旧的宗法制度不似中原地区那样严格在重用游士、充分发挥游士的积极作用方面也比较开放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秦国的学术氛围更加自由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当时各国选官制度基本类似排除B项 D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10.公元前5世纪的剧作《马蜂》道出了雅典人对诉讼案件的热情“最让人高兴的事……当我带着薪资回到家的时候一家人都因了这笔钱迎接我”这种“热情”缘于A. 梭伦改革B. 克里斯提尼改革C. 伯里克利改革D. 英国议会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当我带着薪资回到家的时候一家人都因了这笔钱迎接我”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改革规定给担任官职的公民提供津贴因此材料中的带薪回家缘于是指伯里克利改革 C项正确梭伦改革没有涉及给担任官职提供津贴不会出现材料所述“带着薪资回到家”的现象 A 项错误伯里克利改革规定给担任官职的公民提供津贴而不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伯里克利改革时期给担任官职的公民提供津贴的规定与英国议会改革无关 D项错误11.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秦朝的统一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B. 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制度C.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 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ABD故选C12.荀子认为“欲恶同物欲多物寡寡则必争矣” 必须对人的恶的本性加以控制并提出了三种社会控制手段使群、隆礼、至法以达到“至平”的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由此可见苟子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社会的变革B. 适应争霸战争需要C. 达到“克己复礼”D. 重塑社会有序体制【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三种社会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等信息可知荀子性恶论的主要目标在于社会治理重塑社会有序体制故选D项社会变革与变法运动相关故排除A项B项是法家的主张故排除 C项是孔子的主张故排除13.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14.墨家在思想上一方面追求举贤任能另一方面又强调尚同服从一方面追求兼爱、平均另一方面又主张专制统治一方面强调强力和非命另一方面又尊尚鬼神据此可知墨家思想()A. 具有明显的功利性B. 代表统治阶层利益C. 首倡建立君主专制D. 理性主义色彩深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追求举贤任能另一方面又强调尚同服从一方面追求兼爱、平均另一方面又主张专制统治一方面强调强力和非命另一方面又尊尚鬼神”可知墨家在思想上的一系列看似矛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为了现实服务现实需要哪种主张墨家就强调哪种主张具有功利性故A正确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与农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墨家并不首倡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此处材料反映的是墨家思想功利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又尊尚鬼神所以理性主义色彩深厚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故选A15.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根据材料判断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的史料价值正确的是A. 能印证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B. 属于商鞅改革的文献史料即二手史料C. 属于反映秦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料D. 能直接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的文物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这是商鞅变法中经济方面的内容因此属于反映奏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料 C项正确商鞅变法在奏统一之前排除A 这是一手的史料不是二手的排除B 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指导思想是什么故排除D.16.《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17.(2)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值得后世改革者借鉴的成功经验【答案】措施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影响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国家强化统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解析】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令民为什伍”、“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影响解答即可【答案】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注重制度变革【解析】本小问的经验依据材料结合商鞅变法积极影响分析即可18.(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9.(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来源19.(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发展农业方面的举措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个人因素【答案】(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各国纷纷变法秦国面临强邻威胁被迫改革思想来源法家思想三晋政治文化传统【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而秦国又受到魏国的威胁被迫进行改革主要的思想来源是法家的思想还有当时三晋政治文化传统【答案】(2)举措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原因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立足秦国实际改革措施全面持之以恒【解析】(2)商鞅变法在发展农业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以及奖励耕织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个人因素主要是商鞅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立足秦国实际改革措施全面持之以恒。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商鞅认为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 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为此商鞅主张()A. 藏富于民B. 强国贫民C. 劫富济贫D. 严刑酷法【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法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勇敢而凶猛的战士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2.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表明商鞅实行()A. 农商皆本B. 奖励军功C. 重农抑商D. 什伍连坐【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到“本业”“末利” 在封建社会“本业”指农业“末”指的是商业材料中对于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人要进行奖励对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人进行惩罚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3.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 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 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进行社会改革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故B项错误当时汉族还没有形成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只是开始瓦解彻底瓦解是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故选A4.据记载子产对乡校议政采取“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的态度周厉王“革典” 在“国人谤之”时才怒而“使监谤者” 商鞅却将赴国都盛赞变法之民“尽迁之于边城” 使“民莫敢议令” 这表明商鞅变法()A. 汲取子产乡校议政经验B. 依靠行政力量树立权威C. 旨在集中力量发展农耕D. 注重激发民众政治热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子产对乡校议政采取‘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的态度……使‘民莫敢议令’”可知子产允许人民议政商鞅用行政手段禁止人民议政故B项正确 A项错误没有提及农耕故C项错误不利于激发民众的政治热情故D项错误故选B5.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 ①④B. ②④C. ②③D. ①③【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曰益遭到排斥”可知改革的效果是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按军功授爵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梭伦改革中主要以财产为标准划分等级分配政治权力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故①③正确②④均不涉及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应排除故D项正确6.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 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 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 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分异令该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异令 ACD三项均与其无关排除故选B7.有人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思想()①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②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潮流③可以看成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④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可以使得国家强大那么不去效仿过去的事物不遵循过去的礼制即进行改革①材料中进行变革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故错误②材料体现的是变革的思想故正确③材料提出了变法改革的思想这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故正确④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是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故正确故选B8.战国时代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如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注重大量养士这主要反映了()A. 选贤任能成为社会共识B. 士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 世卿世禄受到极大冲击D. 重视人才成为社会需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 士即古代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据此判断选项材料没有提及选贤任能、士的社会地位高低以及选官制度据此即可直接排除A、B、C三项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重视人才” D项符合题意9.秦始皇采取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建立直道、驰道和五尺道为主导的道路网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最重要的影响是()A. 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B. 稳定了君主专制统治C. 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D. 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答案】D【解析】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而措施落实之后也实现了对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这种巩固在后世也得到了延续因此是最重要的影响 D正确A是这些举措的客观影响排除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统治无关而且秦朝二世而亡说明这些举措在秦朝当世的影响较为有限排除BC强调的是对奏朝统治的影响不属于最重要的影响排除故选D10.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试想一下兵马俑应该面朝()A. 东方B. 南方C. 西方D. 北方【答案】A【解析】A秦国军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工具所以秦始皇兵马俑应该是面向东方因为当时秦国处于西方要统一天下必须向东面征服六国南方只有楚国 B不准确C西方是少数民族地区不是秦朝统一的对象D北方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也不是秦国统一的对象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各有何优越性?1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11.(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11.(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答案】(1)周分封制优越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秦郡县制优越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1)第一小问的制度依据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可以得出周朝建立的制度是分封制依据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相(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以得出秦朝建立的制度是郡县制第二小问的优越性结合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影响分析即可【答案】(2)大变动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解析】(2)第一小问的变动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是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的史实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解答即可【答案】(3)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解析】(3)本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三“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中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结合所学可知政治结构是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答案】(4)表现“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原因①中国政治秦统一全国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教训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②希腊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解析】(4)第一小问的表现结合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和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中国古代和古代希腊经济、政治状况分析即可12.(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董仲舒、苏轼评价商鞅变法是否客观并说明理由12.(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上述评价的出发点【答案】(1)董仲舒指出了商鞅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后秦国存在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土地兼并贫富悬殊等现象是客观的但董仲舒只强调变法后农民的贫困未认识到变法对促进秦统一全国的作用苏轼看到秦国经过变法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成为七国中最强的诸侯国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是客观的但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是暴政苏轼归结为变法则是错误的【解析】(1)董仲舒和苏轼的评价都有其客观性和局限性根据材料“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可知董仲舒指出了商鞅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后秦国存在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土地兼并贫富悬殊等现象是客观的但董仲舒只强调变法后农民的贫困未认识到变法对促进秦统一全国的作用根据材料“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可知苏轼看到秦国经过变法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成为七国中最强的诸侯国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是客观的但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是暴政苏轼归结为变法则是错误的【答案】(2)董仲舒为迎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站在儒家立场上否定商鞅变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苏轼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苏轼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认为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召怨天下” 导致秦“旋踵而亡” 以攻击王安石变法【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中的时代背景可知董仲舒为迎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站在儒家立场上否定商鞅变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苏轼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认为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召怨天下” 导致秦“旋踵而亡” 以攻击王安石变法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鲁士高级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13.(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鲁士高级文官制度改革与光绪皇帝科举制改革的共同之处并分析产生的共同影响【答案】(1)背景选拔过度重视法学官员年龄整体偏大职位被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垄断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解析】(1)本小题的背景结合材料“德国高级文官明显的‘法官型’结构”“长期的学历教育和训练使得年轻人进入德国高级文官阶层时已近30岁……在精力、视野和竞争意识方面略显不足”“法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容克贵族、政府高级官员以及有产阶级的子弟他们把学习法学作为将来从事文官职业的准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2)共同之处选拔官员时重视实践能力共同影响触动了旧体制下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引导学风向实用转变有利于教育和人才选拔的近代化【解析】(2)本题的共同之处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共同影响先列举各自的影响在从中提取交集可以避免遗漏可知有触动了旧体制下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引导学风向实用转变有利于教育和人才选拔的近代化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变法中“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的特点1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起变法中“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的影响【答案】(1)特点将精简机构与削弱特权相结合主要针对旧贵族在节省开支的同时注重开发边区协调各地发展【解析】(1)本小问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剥夺一些旧贵族的“有余” 来补充军政开支的“不足” 其特点体现在既精简了机构又削弱了贵族的特权的特点二是把旧贵族迁移到荒凉地区去其特点体现在既节省了开支又利于开发荒凉地区的特点【答案】(2)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开发了荒凉地区打击了旧贵族纯洁吏治利于楚国实现富国强兵【解析】(2)本小问的影响“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的影响基本可以照抄材料例如革除了一些世袭封君的特权、精简了国家机构、增强了军事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并有利于开发荒凉地区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后果与影响的是()A. 秦国的边陲已有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B. 秦国的儒士盈庭C. 秦国已出现阶层的流动D. 秦国的农民勤于耕种战士勇猛作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燔诗书而明法令” 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所以秦国不会出现儒士盈庭故B符合题意为本题答案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A、C、D均是商鞅变法的后果与影响故排除2.《商君书·更法篇》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遵循)?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材料意在强调()A. 克己复礼的重要性B. 历史进步的必然性C.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D. 与时俱进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体现了法令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D项正确ABC并非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故选D3.“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 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 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 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君虽死秦法未亡”的根本原因是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故B正确A、C、D三个选项只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4.观察《战国形势图》判断以下表述成立的是()A. 战争频繁推动商业经济发达B. 楚王问鼎严重威胁晋国地位C. 中原地带居于全国经济重心D. 长城众多说明民族关系紧张【答案】C【解析】5.商鞅要求君主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令制度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他还提出了“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的观点其主要目的是()A. 限制君主的一切权力B. 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C. 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D. 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使秦国富国强兵为君主服务不是限制君主权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鞅变法的要求是为了使秦国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从而使其强大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地主阶级的改革主要目的不是维护百姓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对贵族世袭特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故选B6.战国初期李悝在魏国为相他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 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李悝此举()A. 终结了分封制度B. 体现了“民本”思想C. 顺应了时代潮流D. 强化了“尚武”理念【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可知李悝改革打击了贵族的特权顺应了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潮流故C项正确李悝改革不是分封制终结的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本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尚武”理念故D项错误故选C7.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政府迁天下富豪到关中以充实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强化关中地区作为都城所在地的中心地位故C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中中央政府迁天下富豪到关中是为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而不是协调全国经济故B排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无关材料只是强调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故D排除故选C8.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下列属于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的是()A.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日益强盛B. 长期战乱使得人民渴望统一C. 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D.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答案】B【解析】9.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①②B. ③④C. ③D. 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故①②正确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和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故③错误贵族如有军功仍然可以加官进爵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10.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兴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夏” 而称关东诸国为“蛮夏” 从而构建起“受命于天的秦理当继周人之业而征服蛮夏”的历史叙事秦国这一举动()A. 为兼并战争寻找历史依据B. 扩大秦国在关东的影响力C. 传播华夏认同的文化观念D. 重构历史以承继政治正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秦国史书记载本国承袭周人之业征服关东诸国目的在于为当时的兼并统一战争寻找历史依据故A正确B项扩大影响力错误C项传播华夏认同是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观目的D项重构历史表述错误与材料不符故选A11.《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 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12.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于国有害并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这一措施()A. 打击了旧贵族阶层特权B. 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C. 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行D. 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下令焚烧“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典籍是因为他认为“于国有害” 故这一措施是为了巩固秦的统治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 D正确AB项材料中未涉及排除焚烧诗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并不是保证改革顺利推行排除C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阅读材料一说明每次建立民主政治机遇出现的过程及其最终命运13.(2)材料二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分别说明错失机遇的原因13.(3)材料三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具体史实指的是什么?【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答案】(2)第一次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然经济的阻碍第二次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阻挠第三次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解析】(2)根据材料二“1793年”、“1842—1860”年、“1957—197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然经济的阻碍第二次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阻挠第三次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答案】(3)三个节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3)根据材料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期”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1)指出材料一史料对于研究秦朝(秦国)的历史价值14.(2)材料二中“秦朝既是帝国的模范又是被批判的标靶”说法是否矛盾?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两则史料都是研究秦的第一手资料图一秦士兵家书能够解读出秦人尽孝道等风俗可以印证秦实行全民兵役制费用自理等历史信息图二是秦朝时期刻石能够印证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等史实但存在溢美之词两则史料分别为隶书和篆书书写为研究秦朝文字使用提供一定史料价值【解析】(1)依据“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能够解读出秦人尽孝道等风俗可以印证秦实行全民兵役制费用自理等历史信息依据“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能够印证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等史实但存在溢美之词同时两则史料分别为隶书和篆书书写为研究秦朝文字使用提供一定史料价值【答案】(2)不矛盾秦统一后所创立的一系列制度和维护统一的措施为以后各朝代所长期沿用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上汉承秦制就说明了秦朝既是帝国的模范秦朝二世而亡引发后世以史为鉴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解析】(2)依据“这些批评都属于服务于汉朝利益的政治宣传与秦的政策或它的灭亡没有关系事实上汉朝政府起先毫无保留地沿用了秦代的政策对少数政策做了更改比如对法律的简化以及建立分封制但都迅即被摒弃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15.(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哪一家的思想?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新法得以推行的原因有哪些?15.(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15.(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15.(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理论基础法家思想(或“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现实社会的需要)秦孝公的支持公平无私、赏罚分明【解析】(1)第一小问的派别依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派别是法家思想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秦孝公的支持依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以得出公平无私、赏罚分明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2)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削夺旧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解析】(2)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在小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以得出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削夺旧贵族特权依据材料三“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以得出废井田、开阡陌【答案】(3)社会秩序安定国力(或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旧的奴隶制度(或井田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析】(3)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的奴隶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答案】(4)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认识改变旧制度的变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解析】(4)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四可以得出原因是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第二小问的认识依据第一小问的原因和所学可知说明改变旧制度的变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 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解析】(1)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等信息可以得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秩序的稳定和维护政治联系方面来分析出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答案】(2)不同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朱熹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把君主专制上升到天理高度董仲舒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劝诫君主实行德政朱熹则通过正君心要求君主“存天理灭人欲”而行德政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了阴阳五行家思想朱熹主要吸收了具有思辨化的佛教和道教思想【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加强君权是通过君权神授而朱熹加强君权是把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上升到天理高度董仲舒约束君权是通过天人感应学说而朱熹约束君权则是通过正君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根据下列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秦国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基础B. 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C. 秦统一及开创制度被高度评价D. 秦朝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海内为一”、“明法度”、“扫六合”、“千古一帝”等可见材料对于秦朝中央集权与大一统进行了高度评价故选C项材料中写的是秦朝而非秦国排除A项材料中并无对暴政的描写排除B项材料中“扫六合”描写的是统一与幅员辽阔经济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C2.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 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 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统一全国思想文化B. 保障皇权独尊C. 加强中央集权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秦朝修建的“直道”、“新道”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选项符合题意焚书坑儒体现的是思想文化的统一 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皇权独尊 B选项排除促进经济发展属于修建道路的影响 D选项排除3.农战理论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强调“利出一空(孔)” 即让人们只能从一条途径上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开公利而塞私门” 商鞅“利出一空”的主张()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 不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 强调官府需垄断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 能反映出商鞅主张国家控制和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这种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有利于集中财富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由国家垄断故排除D项4.战国时期被“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井田制D. 世卿世禄制【答案】D【解析】禅让制属于夏朝以前实行的制度故A错误王位世袭制属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与战功大小没有关系故B错误井田制属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与授军功没有关系故C错误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D正确5.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 铁犁牛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B.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和推动D. 各国诸侯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就促进了生产关系改变土地私有制就逐渐的产生和发展B.百家争鸣不是根本原因C.地主阶级壮大只是经济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各国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直接因素故选A6.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 改革户籍制度B. 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D. 严明法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军功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这严重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商鞅变法中提到“户有两男丁以上而不分户者倍其赋”该措施目的是A. 践行“小国寡民”思想B. 扶植新兴地主成长C. 鼓励按军功授爵位D. 鼓励发展小农经济【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中通过重税使大家庭析分成为小家庭从而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户口数和征税对象并不是为了践行“小国寡民” 故选D 排除A 商鞅的措施有利于形成小农家庭并非扶植新兴地主排除B 题意与军功授爵无关排除C8.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A. 统一思想B. 加强中央集权C. 思想文化专制D. 打击旧贵族的势力【答案】C【解析】商鞅认为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他提倡的是法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A. 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B. 助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 有利于恢复社会的礼乐秩序D. 推崇“立贤而不立长”【答案】A【解析】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法家的变法改革的主张这一主张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故A项正确B项是道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是儒家孔子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涉及的王位继承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0.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③“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④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奏国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同时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在军事上“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故①②③A项正确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这与奏统一无关排除BCD.11.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 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 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2.西周时期彝铭称“皇天”、“天子”、“天令(命)”甚多这些皆于天命观念春秋时期上起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则多言“天下”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天命B. 政治生活中的神权色彩已经淡化C. 社会变迁拓展了人们的视域D. 周王权威日益衰微【答案】C【解析】1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经常出现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这一现象在本质上()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 为官僚政治出现奠定基础C.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D. 导致血缘政治的逐渐瓦解【答案】B【解析】出身贵贱不再成为选官用官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官僚政治出现的前兆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这种现象与经济无关所以排除AC选项D选项错在材料只提到了官僚政治没有说血缘政治的情况因此排除D选项故选B14.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A【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5.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 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 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 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而战国时期的变法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权力故A说法错误C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故排除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故排除D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6.(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16.(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答案】(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目的面对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环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1)根据材料“富之”“教之”可知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的教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希望人民富裕减少阶级矛盾通过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答案】(2)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商鞅变法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2)根据材料“必先禁末作文巧”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必先富民”“粟多则国富”体现的是富国富民的思想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17.(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17.(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可以概括出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由“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可以概括出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第二问结合材料和所学不难概括出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2)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可以概括出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由“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可以概括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重农的目的和直接影响18.(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宗教、政治三个方面概括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历史条件18.(3)关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目的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影响通过变法重农成为秦的国策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和国力强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解析】(1)由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可知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由材料“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可知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答案】(2)主张经济方面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信仰自由政治方面强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2)第一小问由材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可知经济方面是自由放任由材料“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可知宗教方面是信仰自由由材料“在政治方面卢梭认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知政治方面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答案】(3)赞同①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增强民众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国进一步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赞同②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但没有意识到变革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近代民主民族革命的时代主题【解析】(3)两种看法任选一种结合史实简要论述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商鞅认为: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
为此商鞅主张()A. 藏富于民B. 强国贫民C. 劫富济贫D. 严刑酷法【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法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勇敢而凶猛的战士,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2.1978~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 “一五计划”实施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十年“文化大革命”D. 改革开放的推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78~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可知,1978~2000年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正确。
ABC时间不符合,故排除。
故选D。
3.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 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 法家学说的推动C. 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 晋国分裂,士人游说【答案】C【解析】注意限定信息“直接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诸侯会盟,拒邀秦国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奋图强进行改革,是直接原因,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4.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汉书》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中的“务本”所指的是()A. 重视农业生产B. “燔诗书而明法令”C. 废除世卿世禄制D. 大力推行县制【答案】A【解析】“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表明“务本”所指的是重视农业生产故A正确B是文化措施排除CD是政治措施排除2.嬴政自称“始皇帝” 下列由嬴政当上皇帝后开始实施的措施是()A. 采用郡县制B. 使用大篆C. 统一度量衡D. 修都江堰【答案】C【解析】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故A项错误嬴政当上皇帝后采用小篆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故C项正确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修都江堰故D项错误故选C3.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 ①④B. ②④C. ②③D. ①③【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曰益遭到排斥”可知改革的效果是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按军功授爵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梭伦改革中主要以财产为标准划分等级分配政治权力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故①③正确②④均不涉及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应排除故D项正确4.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多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 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答案】D【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奠定封建经济基础的最有效措施故选D5.秦始皇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历史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是()A.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B.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D. 天下为公世卿世禄【答案】C【解析】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体现的是天下都归皇帝管理强调的是国家统一 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是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描述排除6.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所示左表中应填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解析】对于历史事件的原因往往都是由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概括材料中已经给出政治和思想上的原因所以选择经济的原因和社会方面的原因①是经济原因④是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7.商鞅认为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 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为此商鞅主张()A. 藏富于民B. 强国贫民C. 劫富济贫D. 严刑酷法【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法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勇敢而凶猛的战士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8.有人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思想()①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②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潮流③可以看成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④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可以使得国家强大那么不去效仿过去的事物不遵循过去的礼制即进行改革①材料中进行变革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故错误②材料体现的是变革的思想故正确③材料提出了变法改革的思想这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故正确④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是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故正确故选B9.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 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 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进行社会改革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故B项错误当时汉族还没有形成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只是开始瓦解彻底瓦解是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故选A10.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A. 秦孝公大力支持B.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 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 “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D项正确A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其变法措施并未被各国所沿用排除C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初年分封了哪几类人?11.(2)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施产生了怎样影响?11.(3)□应该填上哪一个朝代名称?当时西藏地区属于哪个机构管辖?11.(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规律【答案】(1)分封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初期实行的分封制受封的主要有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答案】(2)制度郡县制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解析】(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郡县制度通过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答案】(3)朝代元朝机构宣政院【解析】(3)从材料中的“行中书省” 可以看出这是元朝当时西藏地区应该属于宣政院管辖【答案】(4)规律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解析】(4)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12.(1)材料中梁启超生中的“变”与“不变”分别指的是什么?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为践行“政治革命”思想所进行的政治努力12.(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3.(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13.(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李悝变法的原因李悝变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答案】(1)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颁布“尽地力”的教令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实行平籴法制定刑法建立法律制度【解析】(1)依据材料“面对世卿世禄下的慵政局面魏文侯向他询问治理之道李悝说‘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可以得出内容一是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依据材料“李悝向文侯建议‘尽地力之教’ 鼓励农耕”可以得出内容二是颁布“尽地力”的教令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依据材料“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可以得出内容三是实行平籴法依据材料“根据各国法律撰写了《法经》”可以得出内容四是制定刑法建立法律制度【答案】(2)原因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代替土地国有制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权力战争频繁各国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时代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悝变法的原因有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代替土地国有制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权力战争频繁各国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董仲舒否定商鞅变法的原因1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评价历史事件的因素【答案】原因商鞅变法造成社会道德滑坡不符合儒家德治思想、二世而亡的教训【解析】【答案】因素史学家的史识、史德现实的需要、史料的变化发展【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 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正确答案(D) A 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 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 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10.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2分]-----正确答案(D)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奖励军功 C 废除“世卿世禄制” D 建立县制
11. 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2分]-----正确答案(D) A 商鞅变法 B 吴起变法 C 管仲改革 D 李悝变法
18.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分]-----正确答案(D) A 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 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 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19.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 本目的是[2分]-----正确答案(B) A 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 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 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 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6. 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2分]-----正确答案(A) A 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 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 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 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17.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2分]-----正确答案(B)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奖励军功 C 建立县制 D 禁止弃农经商
8. 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2分]-----正确答案(C) A 墨子 B 孟子 C 商鞅 D 荀子
9. 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历史作用是
[2分]-----正确答案(A)
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B 使秦国成为七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 铁器从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
12.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2分]-----正确答案(D) 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 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13.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2分]-----正确答案(A)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实行县制 C 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D 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5. 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是[2分]-----正确答案(B) A 儒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道家学说 D 兵家学说
6. 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2分]-----正确答案(A) A 初税亩 B 租庸调制私都城又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的是 ①邯 郸②宛③陶④临淄[2分]-----正确答案(B)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22.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④⑤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2分]-----正确答案(B)
23. 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2分]-----正确答案(C) A 改革的内容 B 改革的方式 C 改革的性质 D 改革的结果
20.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2分]-----正确答案(A)
A ①② B ③④ C③ D④
21.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2分]-----正确答案(C) A 土地可以买卖 B 土地禁止买卖 C 土地私有出现 D 农业水平提高
14.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 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2分]-----正确答案(A)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臣
15. 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2分]-----正确答案(A) A 贵族保守势力 B 大地主保守势力 C 中小地主保守势力 D 农民阶级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2 商鞅变法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2分]-----正确答案(A) A 铁农具的使用 B 牛耕的运用 C 水利的兴修 D 曲辕犁的发明
2. 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2分]-----正确答案(B)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24. 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2分]-----正确答案(B) A 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 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C 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D 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
25. 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 ②轻罪重罚 ③户赋、劳役沉重 ④重农抑商[2分]-----正确答案(A)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