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共16张PPT)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共16张PPT)

主要内容
法律 文化
习俗
商鞅变法的结局如何?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思考:1、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 依据是什么? 2、有没有可能出现商鞅不死,变 法措施也得以保留的结局? 3、为什么秦惠文王处死了商鞅, 却又保留了商鞅的变法措施?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
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⒊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商鞅变法
课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 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 史实;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特点和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 时期 秦 国 商鞅 主持的一场变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发生在春秋战国?
阅读教材P18-19页,从经济、政治、军 事、文化四方面归纳春秋战国的时代特 征。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出现 2、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改革
(二)变法内容:
阅读参考史料《史记· 商君列传》 第1、2段并结合教材p23-24内 容,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领域
经济
军事 政治
作用 废井田制,土地私有,奖励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有利封建制度确立 打击奴隶主旧贵族 实行军功爵制(奖军功), 严禁私斗 提高秦军战斗力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 废分封制,推广县制 打击旧贵族势力 废世卿世禄制 制订秦律,轻罪重刑 建立户籍制、连坐法 焚烧诗书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以法律巩固改革 强化对人民统治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可 能 性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商鞅?
旧贵族: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 法而治。 商 鞅:三代不同礼而王, 五伯不同法而霸。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高二历史选修1_原始资料: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高二历史选修1_原始资料: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原始资料: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1/ 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商鞅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商鞅变法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常考知识点商鞅变法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商鞅变法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商鞅变法369634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化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_①__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农业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成就。

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

阶级关系变化:____②____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向新兴地主转变,出现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2)政治方面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

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

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达到这些目的的最有效途径是变法改革。

(3)军事方面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

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各国都致力于变法改革,努 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

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4)文化领域的变化在文化领域,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

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___③___出现的热烈局面。

其中,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 国的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a 春秋时期的变革齐国的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

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 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___④___。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1243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1243人教PPT课件

一、商鞅之死
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文王代后,……人说惠文王曰:“大
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卒行其法。
——《战国策·秦策一》
问题一:材料中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其向秦惠文王进言的目 的是什么?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
社稷。
——《汉书•食货志》
问题一:材料1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结合材料1总结商鞅变法的作用。
一、商鞅之死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完成下列知识清单)
材料1: 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一、商鞅之死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完成下列知识清单)
材料1: 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2: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
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商君虽死,
而秦卒行其法。
——《战国策·秦策一》
问题一:材料中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其向秦惠文王进言的目 的是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秦惠文王会相信此“人”的话吗?为什么? 问题三: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而秦卒行其法。
——《战国策·秦策一》
问题一:材料中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其向秦惠文王进言的目 的是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秦惠文王会相信此“人”的话吗?为什么? 问题三: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历史选修一第四课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一第四课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一第四课知识点归纳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 时代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秦国的状况。

- 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

秦孝公继位后,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才,商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召入秦。

二、变法的内容。

1.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 内容: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

人们依照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

严禁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刑罚。

- 影响: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2. 经济方面。

- 废井田,开阡陌。

- 内容: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 影响: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内容: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

- 影响: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但是,这一政策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政治方面。

-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有涉及此项,这里从政治角度补充)- 内容:不再以血缘关系为选官标准,而是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和爵位。

- 影响: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建立县制。

- 内容:把秦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进行治理。

-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 什伍连坐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 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18年 9
一、经济方面
普遍推行郡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7
文化 习俗
18年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 1 )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 4 )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 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18年 18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18年
兵源得到 可靠保证
12
三、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高三历史选修1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商鞅变法

高三历史选修1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商鞅变法
பைடு நூலகம்
(2)重农抑商。原因:一方面,封建社会初期,促进 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 权;另一方面,导致封建经济结构单一,尤其是封建社 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要点二 理解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 隶主旧贵族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 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 重要一步。
3.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 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 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思维点拨] 商鞅(约前 390-前 338):商鞅不姓商, 他是卫国国君后裔,本名公孙鞅,又名卫鞅,后因在秦国 变法有功,被封在商邑,故称商鞅。商鞅是战国法家的代 表人物之一, 他变法的成功说明人才在落后地区更容易建 功立业。
三、强国之术 1.目的:富国强兵。 2.中心: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 3.第一次变法:公元前 356 年。 (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居民的管理。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生产粮帛多者可免除赋役; 对商人课以重税;以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百姓来秦垦荒。 (3)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②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各国先后出现 一系列变法。 (3)军事上: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4)思想上:私学兴起,儒、墨、法等派别宣传自己 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法家思 想顺应了时代潮流。
[ 思维点拨 ] 不要误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就 是是历史的大倒退时期。在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的 背景下,中国经历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经 济、政治、思想诸方面都在进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商鞅变法
——(宋代)王安石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商鞅变法的影响
一、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一)、历史意义(积极性)
1、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
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
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4、综合国力:前343年得到周天子和各诸侯的认可
总之,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 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二)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结合变法的措施分析其历史局限)
探究4: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了解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前秦 国的社会状况,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材料1:秦国地处西陲,据有今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 分,与西部各族为邻,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 之邦”。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蹇叔、 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 河南三门峡东南)遭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发展,攻灭十 二国,称霸西戎。秦国从此步入了春秋强国的行列。但是,秦 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不利状况:政治、经济、文化落后;BC4世纪初秦 迫切性
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有利因素: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 思想:注重实用,讲求功利;
条件
民风:质朴、尚武;
其 他:三家分晋;士人游说各国;孝公雄心 机遇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求贤令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5: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5: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5)“燔诗书而明法令” ①烧毁一些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 ②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 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6)社会习俗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 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史论要旨 1.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2.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以农战和法治为主 要特点。 3.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影响深远。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二十等爵,是秦汉最有特 色的制度之一。它以军功为拜爵依据,打破依宗法身份获取 爵位的传统,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贵族、平民两阶层沟 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
——孙闻博《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
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
早年立志 热衷于法家学说 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
初投魏国 得到公孙痤的赏识 没有被魏惠王重用 秦孝公求贤若渴
弃魏从秦 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得到秦国的重用 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商鞅原名公孙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又 称卫鞅。他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魏国之行:未受到魏惠王的重用。 3.弃魏投秦:秦孝公招揽人才,卫鞅投奔秦国,从公元前 356年开始,卫鞅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
中物理
中物理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 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统一奠定 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的观念 长期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 发展的巨大障碍。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 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 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 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特别提醒】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 表现在其变法内容上,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贵 族无军功不再授爵;“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的形式废除 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
商鞅变法
(1)知识层面: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及评价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 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奖励耕织(砖画)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 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 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 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 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_二__十__等__爵__制__。 (2)废除“__世__卿__世__禄__制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连__坐__法_。 (4)普遍推行_县__制__,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法经》,制订了秦律。 (6)改革__社__会__风__尚__习__俗___,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史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商君列传》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探究思路]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和统一度量 衡。第(2)问,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第(3)问, 要求依据材料说明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的标准。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124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1247人教PPT课件

三.商鞅变法的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 的剥削和压迫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 划清界限
(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 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 “焚书坑儒”政策
P28学思之窗
秦二世灭亡的根子在商鞅变法时期 就已经种下了?你认为呢?
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槽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
稷。
——《汉书·食货志》
问(1)根据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2)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 么?
参考答案
▪ (1)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 (2)“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
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 隶制度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
2)奖励耕织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对秦国有那些影响?
1、历史作用:
军事方面(强兵)
1)废除世卿世 禄,奖励军功
增加士兵勇气, 提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2)严肃军纪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提高军队战斗力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2.原因:
(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 坏与反扑
(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3.结果: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虽死,但新法未废,变法二十 年,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改革措 施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 关系和设县户籍等在秦国确立.----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 败了呢?讨论……
不难看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 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 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 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的原则,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 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 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

知识巩固与拓展:
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 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 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 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同意。理由:商鞅变法 ①通过“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 础,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 制;实行县制,打破了分封制,奴隶制的上层建筑逐 步被瓦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了国家赋税标准,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时代特征:
①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②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发展
一、时代背景:新的气象(必要性)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的要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
实现富国强兵,称霸天下 —内在(直接)动力 根本目的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法家学说成为变法 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政治权利:担任低级官职,参加公民大会等。 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 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
二、时代潮流:改革变法(可能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6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61张PPT)


战 国

时 期




、 长






游 地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群 雄纷争,强者为王,变法图强的潮流在各国激荡。 地处西部一隅的秦国,在“欲兴秦、图天下”的 秦孝公继位后,重用胸怀大志的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力排变法阻力,循历史潮流而动,行“富国 强兵、殷民图霸”之法。其“身虽死”而“法卒 行”,为“秦王扫六合”建千秋伟业而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 阶级属性。
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 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认识和启示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
进步性;局限性。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曾在鲁国担任将 领。后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到了魏国。魏文侯以吴起作为将帅, 攻打秦国,拔下秦国五座城池。文侯死后吴起遭谋害,便离开魏国, 投奔楚国。楚国便拜他为相国。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作乱, 围攻吴起,吴起最后被乱箭射杀。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 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 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 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
——《国语》
祭祀宗庙——农耕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高中历史选修1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资料

高中历史选修1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资料
• 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 • 春秋改革成效主要表达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
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 和中央集权制度确实立奠定了根底。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1〕献策 〔2〕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 就是否变法问题进展讨论。以甘 商鞅舌战图
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
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 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
①改革者意志坚决
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②商鞅变法的信心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三、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 革变相法比核心〕:农战、法治 〔表现?〕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开展封建 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 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 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 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根底与国家治理根底,对日 后中国历史的开展也有重大影响。
范围 影响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根底。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商鞅变法
1〕废除井田
1、经济——以农求富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 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2〕重农抑商 3〕统一度量衡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根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了吏治,削弱了 旧贵族特权
建设农田水利,事实 上破坏了井田制
我国第一部法典; 维护秩序稳定政局
楚国 吴起
政治:限制贵族权力;免余官,
减俸禄,禁私托
对外兼并战争中连
连获胜;使“秦兵不
经济:变相没收旧贵族土地; 敢东向”
军事:养兵,奖励军功
CHENLI
10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一)历史大环境:
1、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1)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被破坏 (2)大变革: 政治:阶级关系变化,面临社会变革
文化:私学兴起,百家争鸣(表现、影响)
(3)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生产力等方面
CHENLI
7
大变革时代,路在何方?
2、历史作用(积极性)
(1)经济:
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 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2)政治:
使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 中央集权制度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
极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 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总之,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CHE发NLI 展起了重要作用。 19
CHENLI
14
秦孝公下令求贤
三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
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司马CHE迁NLI 《史记》
15
治世不一道 ,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 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 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 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 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2、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CHENLI
11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历史大环境: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性 (经济) 兼并战争的需要——必要性 (军事) 新兴地主的需要——必要性 (政治) 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能性 (文化)
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商鞅的主张太吓人了,他无比激进。激进到什 么程度呢?在他那里,“从容易地方着手”等等, 全是废话。……丝毫没有考虑过“渐进”这个字眼, 也不需要论证什么“社会承受力”。商鞅要在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 念和家庭生活等所有领域全盘出击,一个也不落下, 齐头并进,锐意突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上 述方面,把秦国全盘改变,彻底改变,变出一个你 从来不认识的秦国。 ——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国大良造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 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县境 内)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今咸阳市渭城区境内),得到秦孝公支 持。次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

中原霸主
鲁初 国税

不论公田和私田,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都征收实物税 (按亩收税)
CHENLI
9
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战国时期)
国家 名称 魏国 李悝
内容含义
政治:“选贤任能”,改革旧 的世卿世禄制度
经济:“尽地力之教”的农 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 “平籴法”
法律:制定《法经》,加强 法制
成效
2.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CHENLI
12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千益 里国 ,十 遂二 霸, 西开 戎地
这是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1965年在四川省成都市百花潭出土,现藏于四川省博 物馆。 铜壶高40厘米,重4.5公斤,通身镶嵌有图饰,上部分为采桑、狩猎的图像;中部为
CHENLI 宴历史乐提、供射了箭生情动景的;画下面部。分为徒兵搏斗、水陆交战的战争场面。它为研究1战3国时期的
——《史记·秦本纪》
CHENLI
16
卫人公孙鞅,素好刑名之学。秦王孝公知其贤招之以富 秦。遂拜卫鞅为左庶长。谕群臣:“今后国政悉听左庶长施行, 有违抗者,与逆旨同。”卫鞅定法制国,择都咸阳以迁之。 太子驷不愿迁,且言变法之非。卫鞅怒曰: “法之不行,至上 犯之,太子君嗣,不可加刑,若赦之,则又非法。”乃言于 孝公,坐罪师傅,将太傅公子虔劓鼻。百姓闻之曰:“太子违 令,且不免刑其师傅,况他人乎?”变法之令得以实行。
商鞅入秦
CHENLI
1
商鞅立木为信
CHENLI
2
“治世不一道CHEN,LI 便国不法古” 3
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CHENLI
4
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3 富国强兵的秦国(历史作用)
CHENLI
5
CHENLI
6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CH君ENLI列传》
17
领域 军事
经济
政治 文化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具体措施
作用
实行军功爵制度 严肃军纪
实行什伍制度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旧 贵族特权,极大提高秦军战斗力, 使秦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 权。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国家
楚国
赵国
吴起
韩国
2、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
CHENLI
齐国 燕国
主持者
管仲 李悝、吴起
吴起 赵列侯 申不害 邹忌、晏婴 乐毅
8
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春秋时期)
名称
内容含义
作用
经济:大力发展工商 ①增加国家赋税收
业,改革赋税制度 入,加速齐国井田
齐 管仲 (相地而衰征)
制瓦解
国 改革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 ②使齐国率先成为
统一度量衡
用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立土 地私有制,推动秦国农业发展, 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
实行县制,国君任免 推行什伍连坐制 实行轻罪重罚
使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 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中央集权 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焚烧诗书
CHENLI 加强思想文化的统治。 18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1、性质: 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这是1965年在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铜壶上的纹饰。该壶高40厘米,
(二)秦国小环境:
1、地理环境:深居内陆,土地肥沃 2、不利状况:政治、经济、文化落后 3、有利因素:
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 思想:注重实用,讲求功利 民风:质朴、尚武
迫切性 条件
其他:邻国削弱;士人游说;孝
机遇
公雄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