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绞痛急症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急症
通过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对比,我们验证了针灸在 急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如快速缓解疼痛、调整 脏腑功能等。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 今后的针灸治疗急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经验教训分享
针灸操作需规范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规范的针灸操作对于保证治 疗效果至关重要,包括准确的穴位定位、适当的刺激强度 等。
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急性疼痛主要采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穴位,如阿是穴(即疼痛部位 )、合谷、内关、足三里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迅速缓解疼痛症状。
适用范围
针灸治疗适用于各种急性疼痛,如头痛、牙痛、胃痛、腰痛等。在治疗过程中,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
针刺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患者 体质和病情,掌握适宜的 针刺深度,避免过深或过 浅。
针刺角度
根据穴位特点和针刺目的 ,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 如直刺、斜刺、横刺等。
刺激量掌握
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 控制刺激量大小,以达到 治疗目的,同时避免过度 刺激引发不适。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严格消毒
针刺前对针具和针刺部位进行严 格消毒,防止感染。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针灸治疗急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
国外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针灸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临床实践 的不断丰富,针灸治疗急症的效果将 会更加显著,应用范围也将会更加广 泛。
国外对针灸治疗急症的研究也在逐渐 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患者开始接受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急症
目录
• 针灸治疗急症概述 • 常见急症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临床疗效评估与总结 • 安全性问题探讨与风险防控策略 • 总结与展望
董氏针灸治疗心脏病三才穴转载
董⽒针灸治疗⼼脏病三才⽳转载董⽒针灸治疗⼼脏病:三才⽳转载⼼臟病三才⽳起沈疴:七⼗⽼醫師戎辨明先⽣翻出五⼗四年(⼀九六五年)⼼臟病醫案,治效神奇,值得⼀錄:『五⼗四年三⽉,住在台北市北投區新X 巷的王⽼太太,六⼗七歲,患⼼臟病已⼗六年。
我應診時,看她呼吸急促,不能⾔語,脈細⽽數,怔忡,即為針⼤腿三才⽳左右各三針。
三分鐘後,病⼈呼吸漸平,跟著便能講話,⼗分鐘後,能⾃訴⼈很舒適,在場男婦⽼少⼗餘⼈,稱奇不已,三⼗分鐘後,病⼈即能起坐並飲茶。
在場⼀婦當即請我去治她的每⽇⼤便⼋九次怪病,述如另案。
』渡⼈按:三才⽳為奇⽳專家董景昌先⽣不傳秘⽳。
吾每⾒他治哮喘,下針⼗分鐘病⼈即稱爽快不已,吾引⽤之亦有奇效,配服補腎逐濕化痰健胃的藥(真武汤或苓桂术⽢汤),每使⽔毒性哮喘能在短時間內痊癒。
⾄其針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王全民按:兩年前,筆者治⼀⼗⼆歲⼩妹妹雙⽬⽬斜,針天皇,光明雙,計針⼗六次,亦糾正⼗之⼋九。
戎辨明先⽣與陳渡⼈師兄提到的三才⽳,應即通關,通⼭,及通天三⽳。
⼜此三才⽳的名稱,⽬前亦僅於陳渡⼈師兄書中⾒之。
⼠不可不弘毅,任重⽽道遠。
仁以為⼰任,不亦重乎?死⽽後矣,不亦遠乎?(⼀)治疗⼼脏疾病常⽤⽳道 1、⼼灵⼀⽳、⼼灵⼆⽳、⼼灵三⽳ 2、通关⽳、通⼭⽳、通天⽳ 3、地宗⽳ 4、四花上⽳、四花中⽳、四花外⽳点刺放⾎ 5、委中⽳的上下左右找青筋点刺放⾎ 6、背部第四到第六胸椎之间区段放⾎ 7、⽕包⽳ 8、委中⽳、阴陵泉⽳附近放⾎治⼼脏病、痔疮,⼀次轻,多次愈。
(阴陵泉⽳附近见青筋,⾮⼼脏病即痔疮)。
9、⼀切⼼脏病:皆可于背部第五、六椎间及阴阳泉⽳附近放⾎。
10、⼼脏病总治(1)肘弯处点刺放⾎(2)四花中⽳点刺放⾎(3)五岭⽳点刺放⾎。
(⼆)⼼绞痛 1、上俞⽳、下俞⽳、委中⽳点刺出⾎,⽴愈。
2、⽕包⽳点刺出⾎,再针⼼灵三⽳,⽴愈。
3、四花中⽳点刺出⾎,再针地宗⽳,有效。
4、⼩腿阳明区找青筋放⾎,针⽕包⽳、妇灵⽳5、针⽕包⽳(因为⽕包⽳在胃经上,根据脏腑别通原理,胃与⼼包通,故治⼼绞痛,特效)6、⼼绞痛急救:针地宗⽳。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样题:请回答针灸治疗高热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毫针操作。
1.治法:清泻热邪。
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2.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3.操作:毫针泻法。
大椎穴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一、偏头痛【治疗】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操作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
诸穴均用泻法。
二、落枕【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操作毫针泻法。
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
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1)拔罐法在患侧项背部行闪罐法,应顺着肌肉走行进行拔罐。
(2)耳针法选颈、颈椎、神门。
毫针中等刺激,持续运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部。
三、中风【治疗】1.基本治疗(1)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
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2.其他治疗(1)头针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一、偏头痛:(1)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二、落枕:(1)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3)配穴: 1 风寒袭络(风池、合谷)2 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3 肩痛(肩髃、外关)4 背痛(天宗)三、中风(中经络):(1)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3)配穴: 1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2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3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4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5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6 口角喎斜(颊车、地仓)7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8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9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10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11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12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13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中风(中脏腑):(1)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
(3)配穴:1 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2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四、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喘习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实证:(1)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3)配穴: 1 风寒(风门)2 风热(大椎、曲池)3 痰热(丰隆)4 喘甚(天突)虚证:(1)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以手太阴、足少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3)配穴:1 肺气虚(气海)2 肾气虚(阴谷、关元)五、呕吐:(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胰腺炎)(1)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
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针灸的急症治疗及要点归纳
1头痛: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均用泻法。
2落枕:外劳宫(经验穴)、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风寒加风池合谷,气血瘀加内关。
毫针泻法。
3中风:中经络: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
中脏腑:内关、水沟。
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内关太冲合谷泻法、水沟雀啄、十二井点刺、关元气海灸、神阙隔盐灸。
4哮喘:实证: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效穴,刺络拔罐)。
风寒加风门,风热加大椎曲池,痰热加丰隆。
虚证: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肺气虚加气海,肾气虚加阴谷关元。
5呕吐:内关、足三里、中脘。
寒吐加上脘胃俞,热吐加合谷,食滞加梁门天枢,痰饮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腹胀加天枢,肠鸣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加公孙。
6泄泻: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寒湿加神阙,湿热加内庭,食滞加中脘。
神阙隔姜灸。
7痛经:实证:三阴交、中极、次髎。
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太冲。
虚证: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8牙痛:合谷、颊车、下关。
风火牙痛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加太溪行间。
9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虚证加气海关元百会,实证加合谷太冲。
10虚脱:素髎、水沟、内关。
神志昏迷加中冲涌泉,肢冷脉微加关元神阙百会。
11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风热加鱼际外关,肺热加尺泽,气分热盛加内庭,热入营血加内关血海,抽搐加太冲,神昏加水沟内关。
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12抽搐水沟内关合谷太冲。
发热加大椎曲池,神昏加十宣涌泉,痰盛加阴陵泉丰隆,血虚加血海足三里13心绞痛:内关、阴郄、膻中。
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
14胆绞痛: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特效穴;阴郄活血缓急止痛;膻中疏调气机。 配穴:气滞血瘀——太冲、血海 操作:毫针泻法。 其他治疗:耳针法
内脏绞痛
2、胆绞痛
(1)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足少阳经穴、胆的俞募穴为 主。
呕吐
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取手厥阴、足 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主穴:内关 足三里 中脘
方义:内关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为止 呕要穴;足三里疏理胃肠气机,与中脘 远近相配,通降胃气;中脘理气和胃止 呕。
呕吐
配穴:寒吐者——上脘、胃俞 热吐者——合谷、金津、玉液
食滞者——梁门、天枢 痰饮者——膻中、丰隆
配穴:寒湿者—神阙 湿热者—内庭
食滞者—中脘
操作:毫针泻法。神阙用隔姜灸法。
其他治疗:穴位注射法、耳针法
痛经
1、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取足太阴经及任脉穴 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 次髎
方义:三阴交通经止痛;中极通调冲任之气,散寒 行气;次髎为经验穴。
配穴:寒凝—归来、地机 气滞—太冲
主穴: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方义:肾俞、三焦俞配关元疏利膀胱气化;三阴交、 阴陵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配穴:湿热——委阳、合谷
血尿——血海、太冲
操作:毫针泻法。
其他治疗:耳针法
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三 阴交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 肢体经络。
中风
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配气海、足三里
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
上肢不遂配肩髃、手三里、合谷
心绞痛的治疗方案中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1.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不通,引起心绞痛。
2. 痰浊阻络: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痰湿内生,阻于心脉,引起心绞痛。
3. 心气不足:年老体衰,久病体虚,心气不足,心脉失养,引起心绞痛。
4. 心阳虚衰:久病伤阳,心阳虚衰,心脉失于温煦,引起心绞痛。
二、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白芍、川芎、红花、丹参等。
(2)痰浊阻络型:治宜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方选二陈汤加减,药用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丹参等。
(3)心气不足型:治宜益气养心,活血通络。
方选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当归、川芎、丹参、桂枝等。
(4)心阳虚衰型: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方选参附汤加减,药用人参、附子、干姜、丹参、桂枝等。
2. 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心俞、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配穴:气滞血瘀型加太冲、血海;痰浊阻络型加丰隆、阴陵泉;心气不足型加神门、心俞;心阳虚衰型加关元、气海。
(2)耳针:主穴:心、交感、神门、心俞;配穴:气滞血瘀型加肝、胆;痰浊阻络型加脾、胃;心气不足型加肾、肺;心阳虚衰型加心、交感。
3. 推拿治疗(1)按揉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心俞、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次按揉2-3分钟。
(2)拿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拿捏肩井、曲池、合谷、委中等穴位,每次拿捏2-3分钟。
(3)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手臂,从肩部抖至腕部,每次抖动2-3分钟。
4. 饮食调养(1)气滞血瘀型:宜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橘皮、玫瑰花等。
(2)痰浊阻络型:宜食化痰祛湿、通络止痛的食物,如薏苡仁、茯苓、百合等。
(3)心气不足型:宜食益气养心、活血通络的食物,如红枣、山药、核桃等。
(4)心阳虚衰型:宜食温阳益气、活血通络的食物,如羊肉、鸡肉、鹿角胶等。
三、注意事项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 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盐、低糖,戒烟限酒。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急症的针灸治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急症的针灸治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因体质虚弱所致的虚性晕厥除主穴外,应选用A、气海、关元B、风池、肾俞C、合谷、太冲D、合谷、内关E、素髎、内关2、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A、内关、血海、太冲、外关B、内关、阴郄、膻中、郄门C、外关、阴郄、膻中、内关D、外关、血海、太冲、膻中E、心俞、膻中、神门、阴郄3、治疗肾绞痛的主穴,除肾俞、膀胱俞外,还包括A、血海、阴陵泉、委阳B、膈俞、三阴交、阴陵泉C、三焦俞、三阴交、阳陵泉D、中极、三阴交、阴陵泉E、三焦俞、阴陵泉、委中二、A21、治疗心前区刺痛,心痛彻背,心慌汗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有瘀斑,脉涩,针灸取穴是A、内关、阴郄、郄门、膻中、神阙、关元B、内关、阴郄、郄门、膻中、血海、太冲C、内关、阴郄、郄门、膻中、中脘、丰隆D、内关、阴郄、郄门、膻中、心俞、厥阴俞E、内关、阴郄、郄门、膻中、心俞、脾俞2、治疗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针灸取穴除阳陵泉、日月外,还可用A、胆囊穴、胆俞B、阑尾穴、中脘C、胆囊穴、京门D、中脘、天枢E、梁丘、太冲三、B1、A.关元、气海B.合谷、太冲C.十宣、气海D.内关、百会E.十二井穴<1> 、治疗晕厥虚证者,宜加用A、B、C、D、E、<2> 、治疗晕厥实证者,宜加用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眩晕的针灸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实证配合谷、太冲。
【该题针对“急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其他病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心绞痛的针灸治疗:主穴: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该题针对“急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其他病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肾绞痛的针灸治疗: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该题针对“急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其他病症的针灸治疗,急症的针灸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二、A2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症状诊断为:心绞痛。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临床体会
治疗组 1 0例 ,临床 控 制 3 0 2例 (20 % ) 3 . 0 ,显效 5 8例
(8 0 % ) 好 转 8例 ( .0 ) 无效 2例 (. 0 ) 总 有 效 率 5 .0 , 80 % , 20 % , 9 . 0 ; 照组 9 00 % 对 8例 , 临床 控 制 2 例 (0 4 % ) 显 效 5 0 2. 1 , 7例 (8 1% )好 转 1 例 (8 3 % )无 效 3例 (.6 )总 有 效 率 5.6 , 8 1. 7 , 30% , 7 . 7 。 两组 比较 , 85 % 治疗 组 疗 效 优 于对 照 组 ( <0 0 ) P .5 。
参照 《 中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则 》I 拟 定 , 2 1 顽 固性 心 绞 痛 是 指 心 绞痛 发作 频 繁 、疼 痛 持 续 时 间 长 或 进
1控制 、 效 、 转 、 效 四级 。 显 好 无
2 结 果
行性加重而经一般抗 心绞痛治疗效果不显者。本病经常规抗 缺 血和抗血栓治疗 , 往往效果不佳 , 有条件者需做冠状动脉造影后
伏之痰瘀 , 致邪壅肺气而宣肺 不利 , 郁而化热而见 咳喘 、 痰多气 急症 。方 中炙麻黄宣肺平喘 , 与杏仁相配 , 一宣一降共行平喘之 功; 紫苏子 、 法半夏 、 款冬花降气化痰 , 加强平喘之作用 ; 桑白皮 配黄芩清泄肺热 以止咳平喘 ; 僵蚕 、 地龙起平喘作用 ; 丹参活血 化瘀 ; 少量党参佐 以益气 ; 桔梗引药上行 , 开宣肺气 ; 甘草调 和诸 药 。诸药合用 , 共奏宣肺 降气 、 化痰平喘及清热解毒之功, 使外
维普资讯
针灸郄穴治疗急症
针灸郄穴治疗急症最近看(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对郄穴有所领悟。
过去所写的文章未涉及过郗穴,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郗穴原来对治疗血症和痛症有如此大的功用。
怪不得《人体自由大药》一书的作者武国忠先生道出一句:“有急病的时候,郗穴就是最神的药”。
为了进一步了解郗穴对治疗血症和痛症的功效,尤其探讨利用郗穴一穴治疗急症的功用,遍查典籍,现总结于后,奉献给大家。
郗穴的名称和在人体的分布首载于《针灸甲乙经》。
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用,是空隙、间隙的意思。
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只有胃经的郄穴梁丘在膝以上,十二经脉、阴阳蹻脉和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合为十六郄穴。
这十六个郗穴是:手太阴肺经孔最穴,手厥阴心包经郄门穴,手少阴心经阴郄穴,手阳明大肠经温溜穴,手少阳三焦经会宗穴,手太阳小肠经养老穴,足太阴脾经地机穴,足厥阴肝经中都穴,足少阴肾经水泉穴,足阳明胃经梁丘穴,足少阳胆经外丘穴,足太阳膀胱经金门穴,阴维脉筑宾穴,阳维脉阳交穴,阴跷脉交信穴,阳跷脉跗阳穴。
郄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此外,郄穴还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发生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
十六郗穴在人体的分布以及功用: 1、足太阴脾经之郄穴--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可治疗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症。
配三阴交穴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漏。
配合穴阴陵泉治疗股内侧痛。
股内侧痛多由气虚寒凝,经脉失养,肌肉挛缩而成。
其病位属脾经所过之处,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是本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阴陵泉是脾经之合穴,脉气最盛,使气随血流,气行血行,脉道充盈,气血流畅,经筋和缓,疼痛自止。
针灸治疗冠心病的国内研究进展
心俞 、 阳陵泉等 穴 , 注射 复方香 丹 注射液 疗 冠心 病 心绞 痛5 8例 , 总有效 率为 8 7 . 9 %。 虞 金龙 等 m 取足 三里 穴 , 用 1 0mL一 次性 无 菌注射 器直 刺穴 位 , 得气 后 回抽 , 若
合组 3 8例 取 双 侧 内关 、 神 门、 心俞 、 膈俞 、 阴陵泉 、 膻 中, 配 以人参 、 丹参 、 川芎 、 三 七粉 ( 冲服) 、 薤 白、 瓜蒌 、 枳壳 、 地龙 等 , 与单 纯 中药组 3 6例 、 单 纯 针 刺组 3 9例
8 4 . 0 0 % 。热 敏 灸 组 治 疗 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 全 血 黏 度 低
率8 2 . 6 %。郭 爱娣 等 H ¨ 使 用 黄芪 注射 液 穴位 注射 的方
法 治疗 冠心 病心 绞痛 患者 2 7例 , 总 有效 率为 8 5 . 1 9 % 1 . 4 针 药结合 法 巴艳 [ 治疗 冠心 病 心 绞痛 . 针 药 结
例, 每 日 1次 , 双 侧 交 替 治疗 , l O次 为 1个 疗 程 , 疗 程
1 . 1 艾 灸疗 法 吴 长 岩等 将 冠 心病 心 绞痛 患 者 2 7 2 例 随 机 分 为治 疗 组 ( 1 3 6例 ) 、 对 照 组 (I) ( 6 8例 ) 和对 照组 ( Ⅱ) ( 6 8例 ) , 选取心俞 、 厥 阴俞 、 膻 中和 内关 , 分
明 ,穴 位药 物贴 敷对 冠心 病心 绞痛 的治 疗效 果优 于 对 照组。 尼娜 ・ 尼亚 孜别 克 [ 6 ] 用 自制 中药 丸 ( 白芥子 4 0 %、 细辛 4 O %、 甘遂 1 0 %、 延 胡索 1 0 %) 贴 敷 于膈 俞 、 膻 中、 心俞穴 。 结 合 艾 炷 灸 于 内关 穴 。 治 疗 阳虚 型 心 绞 痛 6 0 例. , 发 现总 有效 率 达 9 5 %。李颖 等 [ 将7 0例 临床 确诊
董氏针灸治疗胸痛、背痛、重听、胸闷及手下臂痛,小腿前侧痛的特效穴位
董⽒针灸治疗胸痛、背痛、重听、胸闷及⼿下臂痛,⼩腿前侧痛的特效⽳位⽳名⽕串⽳⽕陵⽳⽕⼭⽳定位在⼿背腕橫紋上⼆⼨五分,兩筋⾻間陷中。
在⽕串⽳上兩⼨,腕橫紋上四⼨五分。
在⽕陵⽳上⼀⼨五分,腕橫紋上六⼨。
⼗四經四瀆⽳下⼀⼨。
主治便秘、⼼跳、⼿下臂痛、胸痛、背痛、⼩腿前側痛。
胸痛及發悶、發腫、⼿抽筋。
同⽕陵⽳。
深刺透過側腰靈⽳時,⼜可治腎盂炎、腰酸、坐⾻神經痛。
針法與應⽤針深三分⾄⼀⼨半。
左⼿下臂痛針右⼿⽳;右⼿下臂痛針左⼿⽳。
胸部痛及發悶、發脹則⽕陵、⽕⼭兩⽳同時⽤針。
另⽕串⽳與⽀溝⽳位置與主治不同須重新辨清,不可混淆。
【⽕串⽳】⽳位:⼿背腕横纹上⼆⼨五分。
解剖:浅层分布桡侧⽪静脉的分枝,和后前腕⽪神经的分枝,深层有⾻间动、静脉与后⾻间神经,肺分⽀神经、⼼副神经。
取⽳:⼿背朝上平伸,从⼿腕横纹中央上⼆⼨五分处取之。
亦即外关⽳上五分处。
其它见⽳位。
归经:⼊三焦经。
⽳性:宣导⽓⾎、通络⽌痛。
主治:胸痛、背痛、重听、胸闷。
⼿下臂痛,⼩腿前侧痛。
针刺法:直刺五分—⼀⼨五分。
针感:酸胀感。
有时会上下扩散⾄指、肩端。
辨别:董公原书写横纹后三⼨,因此被误此⽳为⽀沟⽳,因此⽳⼤都⽤来治胸背痛与⽀沟⽳主治不同,其正确位置应为横纹上⼆⼨五分,特此说明。
说明:⽕串、⽕陵、⽕⼭位于三焦经上,三焦经与⼼包经成表⾥,因此三针同下,可治胸痛、胸闷、背痛。
⽕⼭⽳深度透刺侧腰灵⽳,因此⽕⼭与其它两⽳有相同主治外,⼜可治肾盂炎、腰酸、坐⾻神经痛。
配⽳:(⼀)重听,本⽳配驷马、三重、腕顺。
(⼆)胸闷、胸痛可本⽳配四花、驷马⽳。
突发心梗如何急救针刺
突发心梗如何急救针刺
一、突发心梗如何急救针刺二、如何预防心肌梗死三、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
突发心梗如何急救针刺许多老年人因为发病时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死亡,心肌梗塞往往突然发作,而且在较短时间内易造成死亡。
正确、及时的抢救,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那么,心肌梗塞如何急救呢?中医救治方法很多,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如下:
1. 针刺内关穴
内关穴是急救心脏病发作的特效穴,在手腕内侧上2寸,两筋之间,要用强刺激,一般几秒至几分钟之内就会醒来。
2、捏掐极泉穴
极泉穴在腋窝内。
先重按揉左侧腋窝,然后握紧腋前方肌腱及韧带肌肉等组织,以心跳的速度相当的节律地往外用力牵拉五次。
如此反覆进行,直到苏醒为止。
3、针刺人中穴
人中在鼻唇沟的上三分一与下三分二的交会点。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1、不搬抬过重的物品。
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2、放松精神,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
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
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中医内科心绞痛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心绞痛心绞痛是指胸骨后或心前区阵发性压迫性疼痛的症状,大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属于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范围。
其病理变化可概括为标本两个方面:心和肝、肾、脾等脏气的亏虚是其本,从而导致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或胸阳不运,痰浊内生,痰瘀交阻的标实证,以致不通则痛,引起心胸疼痛阵作。
【诊断】1疼痛的部位,一般在胸骨后或心前区,有时放射至左颈、左肩、左臂内侧或上腹部。
呈阵发性发作,一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2.疼痛呈绞窄、紧压或闷窒感觉,亦可仅感胸闷而不痛,多在剧烈活动、受凉、饱食或情绪激动以后突然发作,经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后即得缓解。
3.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可有高血压病、高脂蛋白血症或主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亦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或梅毒性心脏病人。
4.心脏体检可无异常发现,或有心尖区第四心音、心律失常和血压增高(常见于冠心病),或在主动脉瓣区有杂音(常见于风湿性或梅毒性心脏病)。
X线心脏检查可能有心脏扩大、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增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脂质含量测定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5.如疼痛发作剧烈,持续不止,甚至出汗,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均无效时,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可能,须立即作心电图检查。
【治疗】一、辨证论治心绞痛经常发作时应治标为先,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通阳化浊为主;疼痛缓减后则宜标本同治,以调补脏气为主,酌加治标药物,巩固其疗效。
1标证胸闷不舒,或心胸绞痛阵作,舌质有紫气或紫斑,脉细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举例:丹参15~30g,川尊IOg,赤芍12g,红花2~3g,郁金10g。
加减:胸闷甚,或伴咯痰,体胖,苔白腻者,酌加全瓜萎15-30g,甦白或桂枝10g,法半夏10g,炒枳壳10g,制香附IOg0胸痛甚,酌加蒲黄、五灵脂、桃仁、三棱、莪术各10g,另用参三七粉Ig吞服,每日2~3次。
2.本证(1)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酸肢软,口干,脉细弦,舌质偏红。
学习倪海厦老师针灸总结的215条针灸经验(收藏)
学习倪海厦老师针灸总结的215条针灸经验(收藏)最近不少同学私聊问我:有没有倪师针灸相关经验的总结?来点全面的呗!有求必应,我只能把我早些年就悄咪咪整理好的倪师《人纪针灸》超浓缩精华笔记——215条针灸经验——分享出来。
抓核心、抓重点,越学越精彩。
01心·心血管1. 冠心病:关元、巨阙、少府、涌泉、公孙2. 心脏肥大:巨阙、少府、神门、劳宫、关元、公孙、内关、天突3. 心脏痛:公孙、内关、巨阙、关元、天突、厉兑4. 心绞痛:厉兑、人中、十宣(放血)、涌泉、百会(放血);注意:人中向上斜刺5. 真心痛:巨阙、关元、天突、厉兑6. 心律不齐:关元、太渊7. 心悸:神门、少府、关元【医案】:颜某,男,78岁,江西人,主诉:胸闷心悸8月余。
刻下:胸闷,心慌,畏寒,四肢不温,时有酸胀感,疲倦,乏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大便稀,小便清长。
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细。
针神门、少府、灸关元,日一次,3日大改善,2周痊愈。
02肝胆·少阳·厥阴1. 肝病:肝关、行间2. 肝炎:行间3. 肝硬化:肝俞、行间4. 肝硬化腹水:水分、水道、肝关5. 黄疸:脊中、行间6. 胆结石:肝俞、胆俞、胆石点(胆石点是阳陵泉正下约一寸处压痛点)03脾胃消化·太阳·阳明1.胃病胃痛:中脘(梅花灸;吐血时不可灸)、关元、天枢、公孙、内关【医案】:徐某某,男,40岁。
患胃脘疼痛一年。
其痛上抵心胸,脘腹自觉有一股凉气窜动。
在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服中、西药,收效不明显。
病人饮食日渐减少、腹部胀满、少寐、大便溏泄。
余给其灸中脘、关元,针刺天枢、公孙、内关穴,3日胃痛愈。
2. 胃癌:膺窗、鱼际、足三里、天溪、痞根、地五会3. 肚子痛:三阴交、公孙、关元、中极、肠关4. 腹胀:水分(灸)、公孙、消积【医案】:周某,女,52岁,因腹胀3个月加重7天,患者3个月前因饭后(吃饭同时过多)冒寒去河边洗衣服感受寒凉而发病,曾去某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给予木香顺气丸、吗丁啉等治疗月余,未见明显效果。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而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瑰宝之一,在中医内科学中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种内科疾病。
首先,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面瘫等,针灸疗法有着良好的疗效。
以头痛为例,根据头痛的部位和性质,选取相应的穴位。
如前额头痛,可针刺阳明经的穴位,如头维、合谷等;偏头痛则多取少阳经穴位,如外关、风池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的治疗也是如此,通过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心神安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针灸对于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对于高血压患者,针刺曲池、太冲等穴位,能够平肝潜阳,降低血压。
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艾灸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调整心律。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针灸同样能发挥作用。
例如,感冒初期,针刺风池、大椎等穴位,可以祛风解表,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咳嗽和哮喘,艾灸肺俞、膻中穴能够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消化系统疾病更是针灸疗法的常见适应证。
如胃痛,可针刺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以理气和胃止痛。
对于腹泻,艾灸神阙、天枢等穴位能健脾止泻。
针灸还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内分泌系统疾病中,针灸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针刺胰俞、脾俞、肾俞等穴位,可以调节胰岛功能,辅助降低血糖。
在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时,需要准确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辨证,明确病因、病机,然后选取相应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同时,针灸的操作也需要严格遵循规范。
针刺时,要注意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手法,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
倪海厦的“心脏三针”
倪海厦的“心脏三针”
我们在治疗心脏病方面,有心脏三针,病人躺平后,下针巨阙、关元、天突,这三个穴道下针,病人的心痛就会去掉。
尤其是在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塞。
巨阙、关元、天突一个是心脏的募穴,一个是小肠的募穴,天突是气脉经过,这个气很强。
这三个针下去,心痛就不痛了,一下针病就去了。
心气泻出来的时候,平常很好玩,临床上可以看到。
病人躺在病床上,如果下针天突,巨阙,关元,这三个针下去后,这个气会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没有穴道,所谓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这个气会集中到这边。
我们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气导出来。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几乎无所不治。
上面是天突,中间是心募巨阙、下面是关元——小肠的募穴。
小肠跟心脏是表里。
天突呢,在喉咙旁边,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来治疗。
看天突穴过来第四行中间的地方,心与背相控而痛,这是我们讲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是心脏病。
在美国临床见的很多,病人觉得心脏很痛,跟医师讲说要发心脏病,可是在仪器上完全检查不出来,晚上再发,同样的医师同样的器材,当场就死在医师的前面。
这是美国太空总署的工程师告诉我的,一见到我就要帮他检查有没有心脏病,因为他两个朋友三十几岁都死在医师前面。
十二急症针灸口诀
十二急症针灸口诀1、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水沟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神阙(隔姜灸)。
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
(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
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1)心绞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1)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2)内伤头痛A、肝阳头痛——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肾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血虚头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
口诀: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从“扶正祛邪”辨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探析
从“扶正祛邪”辨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探析王嘉恒;王丽颖;王凤;刘大胜;任聪;尹彤;崔梁瑜;赵志伟;孙晨格;井天月;韩学杰【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24(33)1【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突发诱因导致的斑块破裂、糜烂,产生心肌缺血,以频发加剧的心前区绞痛为特征的严重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邪盛正虚,斗争剧烈,虚在脾胃受损与阳气亏虚,导致水湿痰浊不化,与瘀血互结于心脉,脉管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受损。
日久后痰瘀互结形成的斑块受到突发不良条件的刺激,致血管中斑块从底层糜烂、破裂,成为毒邪,堵塞心脉,发为UAP疾病。
治疗时先祛邪后扶正,祛邪不伤正。
扶正不恋邪,其中祛邪除痰、瘀、气滞,用药平和,不用峻猛之品,辅以补气、养血扶正。
祛邪后舌腻减退,扶正时补气而不燥,补血养血而不滋腻,若病势转坏,急剧疼痛,亡阴亡阳,那么应中西医配合,救命为主,扶正固脱,使用中医注射液、汤剂、针刺与芳香疗法结合的方式,多剂型、多给药途径进行治疗。
【总页数】5页(P66-70)【作者】王嘉恒;王丽颖;王凤;刘大胜;任聪;尹彤;崔梁瑜;赵志伟;孙晨格;井天月;韩学杰【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活血通络汤辨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2.邵念方辨治真心痛先兆(不稳定型心绞痛)经验3.范金茹教授妙用心痛方加减辨治不稳定型心绞痛4.顾宁教授从“瘀热”辨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验5.从“瘀热论”辨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经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绞痛急症的针灸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手法和临床医用。
方法研究我
院近年来接受过针灸治疗心绞痛的患者治疗病例。
结论针灸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方
法其效果良好,先将治疗过程进行总结。
【关键词】心绞痛急症针灸治疗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中医学称之为“胸痹”或“真心痛”。
多见于40岁
以上的男性。
《灵枢·厥病》篇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
”在化疗过程中,如出现急症——心绞痛,可进行针灸治疗。
一、辨证治疗
(一)体针
1.症状和体征:患者常在受寒、饱食、劳累或情绪激动后,突发左胸心前区
绞痛,时间一般持续l~5分钟,并可向左侧颈部及肩臂放射,伴汗出和前胸压榨、紧闷和窒息感、恐惧感,及心慌、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舌紫黯,脉弦涩。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下降,T波降低或倒置。
2.证候分析:心居胸中,凡气滞血瘀、痰湿闭阻于胸,皆使胸部气机不利,
故见前胸压榨、紧闷、疼痛连及肩背。
胸阳不振,心脉失养,故心慌气短、呼吸
急促。
阳气虚衰,失于温煦,故见面色苍白、自汗肢冷。
舌紫黯,脉弦涩,为气
滞血瘀之象。
3.治法:行气通阳,化瘀止痛。
以手厥阴心包经穴、相应募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内关、郄门、阴郄、巨阙、膻中。
(2)配穴:呼吸急促者加天突、孔最;痰湿壅盛者加中脘、丰隆;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膈俞;心肾阳虚者加心俞、厥阴俞、肾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睥俞、
足三里。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郄门0.8±0.2寸,直刺阴郄0.4±0.1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
(2)配穴:常规消毒后,刺天突(先直刺,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
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0寸),直刺孔最0.6±0.2寸;直刺中
脘1.0±0.2寸,直刺丰隆0.8±0.4寸;直刺太冲0.6±0.2寸,斜刺膈俞0.6±0.2寸;
斜刺心俞0.6±0.2寸,斜刺厥阴俞0.6±0.2寸,直刺肾俞0.9±0.1寸;斜刺脾俞
0.6±0.2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
主穴用
捻转泻法为主,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
5~10秒。
其他配穴针以泻法为主,体虚者用补法。
6.方义: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相通,能宽胸理气、活血通络。
郄门、阴郄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郄穴,功善救急缓痛。
巨阙为心,之募穴,可宁心安神。
气会膻中,可调气行瘀。
(二)其他疗法
1.耳针
(1)处方:心、脑、神门、交感。
(2)操作方法:强刺激捻转,留针30~60分钟,每10分钟间歇行针1次。
2.电针
在针刺的基础上,将电针的输出电极接于阴郄、郄门、膻中、巨阙穴上。
连续波、快频率,刺激20~30分钟。
3.穴位注射
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入郄门、心俞、厥阴俞、足三里等穴。
每日1次,每次选用2穴,每穴2mL。
【古代成方举例】
针刺膈俞、膻中、心俞及内关可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膈俞,为八会穴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为血会。
补之则补养阴血、摄血止痛、强壮筋脉;泻之则调血活血、祛瘀生新、宽胸理气、通经止痛。
膻中,八会穴之一,是任脉的胸部腧穴,为任脉、足太阳、手太阴、手少阴经之交会穴,又是宗气聚集之处,气之所止部位。
其功能为通畅气机、理气散瘀、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膈俞与膻中相配,调理气血、行气导滞、活血化瘀止痛。
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
《针灸大成》曰:“中风心急,灸心俞百壮,当权其缓急可也……主治心胸闷乱……”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别走至于手少阳三焦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
《针灸甲乙经》言:“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以其辛能发散,苦能泄热,温能行气活血,热能胜寒,又因其气味芳香,可升可降,善通诸经,启闭开窍,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
其与火同灸,借火力以升药力,使灸火直达病所,调理气血,平衡阴阳。
针后加灸,可使经络畅通,气机条达,气血宣行流畅,血脉和利,故临床可获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8.108-112.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3] 陈可冀,廖家帧,肖镇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8.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