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大全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一、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词汇,却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简单来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教育,我们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教育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它能够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持。
这就要求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他们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从微观层面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天赋。
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品德形成和个性发展。
通过接受教育,个体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
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师: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这就是教育学意义上所说的教师。
4、教师权利:法律上的教师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与教师职务相关的权利和利益,表现为国家对教师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5、教师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是教师依法承担的与其职务相联的责任。
6、教师专业能力: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
7、教师专业知识: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情境知识和解决难题的知识。
二、简答题1、简要列举教育学创建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英国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德国康德《康德论教育》,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英国斯宾塞《教育论》,法国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及教育》,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福禄贝尔《人的教育》2、简要列举教育学多元化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前苏联马卡连柯《教育诗》,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刘佛年《教育学》3、研究教育学产生与发展历史过程的意义。
研究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要找出教育学产生的渊源,并且揭示教育学发展的规律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研究并明确这些问题,可以增强研究者的自觉的主体意识,并加深对教育学自身理论的认识和建构。
4、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以及终身教育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激发和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教育学概论》word版
第一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狭义的教育那么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揭示了构成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在其《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
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教育家孟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在其所著的《教育史》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老年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原始人教育的起源。
(三)劳动起源论持这种观点的有前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
他们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三、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教育活动也随之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概论知识点期末总结
教育概论知识点期末总结一、教育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和训练,使其在智力、道德、体格、审美等各个方面获得发展和提高,形成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并最终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3.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 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
不同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在社会中发展与社会中成长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引导和训练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和感情、有行为和表现、有社会关系和社会作用的主体。
3. 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协作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
三、教育学科知识体系1. 教育学的概念和性质:教育学是以研究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为中心的科学,它是研究并了解教育生长和教育改造的规律和方式的学科。
2.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教育关系等,以及这些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3.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历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育的目的与功能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的角色与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教育者的特点与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育评价与测量评价的目的与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的工具与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的构成与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和方法,以促进教育实践的改进和发展。
11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111 古代教育学在古代,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著作中。
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强调道德教育和启发式教学;古希腊的柏拉图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
1112 近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始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等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则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强调了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113 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多种流派,关注教育与社会、文化、个体发展的关系。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第一章:两种教育价值观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教育的形态: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育第二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历史: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着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着作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着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第三章: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是造成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3、为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环境因素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3、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③教育因素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有专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④主观能动性1、是个体发展的基本动力2、其形成与社会环境、个体需要等有关3、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个体实践第四章:①教育的人口功能: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和质量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②教育的文化功能: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本体影响着教育内容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观念教育手段③教育与经济: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内容和学科设置3.经济发展制约教育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制约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的滞后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教育的保守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教育的封闭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第五章: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结构层次: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单元或一节课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调控、激励、评价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①人本位的价值取向②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3文化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3、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我国落实教育目的需要注意的问题:重视个性培养、培养现代人的新品质第六章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一双轨学制代表国家:西欧各国结构:在双轨学制中,一轨是为贵族设立的学校,实行的是学术性课程的精英教育,培养学术和管理精英;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由古典大学发展而来和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家庭教育;另一轨是为下层劳动阶级设立的,实行的是基础教育文化与职业性课程的大众教育;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先是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中等职业教育;优点:学术性的一轨具有较高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准,有利于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缺点:阶级对立性十分明显;不利于教育逐级普及二单轨学制代表国家:美国结构:自下而上,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起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优点: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能够体现社会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缺点:同级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级别之间易发生失衡;三分支型学制代表国家:前苏联结构:特点是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双轨;即起点不分轨,所有的孩子都进入公立幼儿园,然后进入初等教育机构,到了中学阶段便开始分流;优点:在教育的起点上是公平的,没有阶级、阶层歧视;从中等教育开始分流,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另外,学术性一轨保持了较高的质量;缺点: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管理体制过于集中、统一,具体表现形式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时过多,课程过多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制结构:六三三四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措施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七章:儿童的特点: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成果的精神性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第十章: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点和核心任务。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1.教育学开展的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性。
教育无阶级性古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教育为统治阶级效劳,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容封闭。
教育方法机械。
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学的共同特征.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根本属性有哪些"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长期性阶级性4.东西方对于教育涵的不同理解.1、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且教师占主导地位。
2、重视书本知识。
3、教育具有强制性。
西方1、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
2、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
3、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5.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容有哪些"人的开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开展即:一方面,人的开展方向是全面开展〔具体为: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开展;人的精神道德与审美情趣获得充分开展;其结果的能够适应劳动的变化,从一个劳动部门流动到另一个劳动部门〕;另一方面,全面开展中主要表达在德智体三个根本素质上面。
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开展;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涵及其特点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的功能。
它是一种脱离社会开展和人的开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的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学概论(完整)
高等教育概论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形式:专门性的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
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
修辞学校内容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
哲学学校增加四艺---算数、天文、几何、音乐。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形式:❶西周大学❷私学(春秋齐国的稷下学宫,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始于唐末的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鹿书院号称宋代四大书院)❸太学(汉武帝)宋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王安石改革太学考试制度,实行“三舍”法,择优授官。
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高等教育的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学生年龄参差不齐;高等教育思想尚未从哲学、政治思想中分化出来。
■2.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①★欧洲中世纪大学:❶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❷早期中世纪大学四大学科文科法学医学神学❸高等教育近代化教育活动的制度分层化,世俗化,国家化❹德国洪堡的两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❺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成立,意味着研究型大学这一体系初步建立②★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并通过“莫里尔法案”。
、“增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威斯康辛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它标志着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确立。
具体为:❶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❷进行科学研究,发展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1901年清政府的壬寅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1903年清政府的鍨卯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高等教育的概念表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概论ppt课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各国教育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实践经验,促进教育的共同发展。
教育本土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本土化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吸 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应关注本国、本地区的特点 和需求,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服 务本国、本地区的发展需要。
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需要采用多元 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外,还应采用线上教学、实践教学、 协作学习等多种模式,以满足学生不 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
智能教学技术可以为个性化教学提供 有力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 能等技术手段,可以精准分析学生的 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个 性化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同时,智能 教学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 化、精准的学习资源和辅导。
教育社会学
总结词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 科,主要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传承、 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关系。
详细描述
教育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教育 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探讨教 育与社会变迁、文化传承、阶级、性别等方 面的关系。它还涉及到教育制度、教育组织 、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05
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
教育经济学
总结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经济现 象和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资源的 配置、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分析。
VS
详细描述
教育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 究教育领域中的成本、收益、效益等问题 ,旨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的 经济效益。它还涉及到教育政策、教育财 政、教育产业等方面的研究。
THANKS
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
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教育全球化的重要体现。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教 育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革,进而就引起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以及其中专业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促进教育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学校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利于教学。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领导权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么服务的问题,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统治阶段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要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社会价值和思想品德的人,以及实现某种教育目的所要传播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都直接受到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制约。
不同的政治制度要求培养具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的人,自然要求传递不同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知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与水平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而文化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含义广义:狭义: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四、教育的基本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五、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性随意性非独立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学校的出现)①国外:斯巴达的教育特别重视军事教育雅典的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三艺:哲学文法修辞)②中国: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封建社会①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形成了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贵族)两个阶层,因而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教会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合称“七艺”。
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②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
唐朝的官学中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
在地方设立的学校有:州学、府学、县学.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五经”和“四书”。
(三)现代教育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个性化4、教育信息化5、教育国际化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萌芽阶段中国:《论语》《学记》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雄辩术原理》(二)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洛克《教育漫画》裴斯泰洛齐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四)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1、布鲁纳美国教育家结构教学论发现学习2、赞科夫苏联教育家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教育与人的关系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与制约)教育与政治文化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文化第三章教育的目的与制度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的目的广义:狭义:2、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方针: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教育目的制定依据社会个人制定者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无目的论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含义五、教育制度的发展史六、现代教育制度单轨双轨分支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专业化二、教师职业的特点三、教师的职业素质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六、现代学生观七、现代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一、课程的含义广义:狭义:二、课程的结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课程的设计1、课程的目标设计制定依据:社会知识个人层次结构:三维目标2、课程的内容设计含义:根据课程目标逻辑编排组织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3、课程的内容组织直线式与螺旋式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六章教学一、教学的定义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性质(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三)教学过程中处理的几种关系三、教学规律四、教学原则五、教学方法六、教学组织方式七、教学评价分类原则和方法第七章德育一、德育的含义二、社会道德与个人品德三、德育过程与规律四、德育原则五、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一、班级与班级管理的概念二、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模式三、班集体的概念、特征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五、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九章教育研究一、教育研究的方法(一)、教育观察法自然状态下有目的观察(二)、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三)、教育实验法人为干预(四)、行动研究法(教师与专家组成团队,整个研究都在教育行动中进行)(五)、教育叙事研究法(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描述: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发掘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六)、个案研究法(某一个个体或群体)(七)、教育随笔。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者:简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3.学习者:在终身教育时代中包括青少年,成人乃至所有的社会公民的教育对象。
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教育是在一定神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教育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尤其明确的目的。
其次,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耦合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片面的强调个体社会化,就会出现机械的“灌输”,而忽视社会的一般要求,就会导致个体自身的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的学习不是教育。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抚养”,“养育”行为都不能成为“教育”。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目前教育学研究中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4.*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其实都非常明显。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一、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这个我们生活中时常提及的词汇,到底是什么呢?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不仅仅发生在学校里,家庭中的言传身教、社会中的各种实践体验,都可以被视为教育的一部分。
而从狭义上讲,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意味着教育具有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性。
教育不是随意发生的,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比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传承文化等。
同时,教育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的,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而且,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还包括品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多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首先是教育者,他们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能够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
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能够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其次是受教育者,这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内化。
再者是教育影响,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等。
教育手段则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
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将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又会反过来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决策。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三个阶段: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建国后的教育。
西方教育的发展过程: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及其特点。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西方教育学的发展:1、古代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3、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中国教育学的发展:1、古代教育思想——孔子儒家教育思想、《学记》、《大学》、《颜氏家训》、《师说》。
2、20世纪教育学的演变:(1)借道日本引进西方教育理论;(2)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3)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引进及影响;(4)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经济(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4、经济体制决定着教育体制。
(二)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二、教育与政治(一)政治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3、政治决定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1、教育培养政治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3、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平等。
三、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1、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2、教育使文化得到整理、发展和创新;3、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学校文化。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3.目前教育学研究中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4.*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其实都非常明显。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5.**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6.**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7.**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教育对社会民主的推进主要表现在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2.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对人的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以人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通过多方面的涵养和培养活动,引导人的品德得以建构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而教育的目的和形式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
在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传授技艺和知识。
古希腊有着非常发达的教育体系,他们提倡全面的教育,包括体育、音乐和哲学等。
中世纪的教育更加注重宗教教育,这期间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和修道院。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重新回归到人文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国际教育动态国际教育动态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等方面。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国际化、数字化、全球化等。
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立法、政策法规。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对于国际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现象、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和思考,是研究教育事业的本质、目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等问题。
教育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育事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从而为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四章: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中心理现象和教育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中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支撑和指导。
第五章: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教育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和解释教育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社会支持和指导。
第六章: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教育资金来源和分配以及教育投资回报等问题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育资金和教育效益等方面。
教育概论——精选推荐
教育概论第⼀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义:是指能增长⼈的知识技能,影响⼈的思想品德,提⾼⼈的认识能⼒,增强⼈的体质,完善⼈的个性的⼀切活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学者的⾝⼼发展为直接⽬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揭⽰教育规律的⼀门社会科学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关系:三要素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先,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其次,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是去了对象。
最后,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源之⽔,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标,也都⽆法实现。
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2、关于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1)19C法国社会学家托尔诺:提出教育起源于“⼈类⽣存竞争的⽣物本能”的观点2)20C初,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提出教育起源于“⼉童对成⼈的模仿”之说3)教育产⽣于社会⽣活的需要4)教育起源于⼈类在劳动中形成的超⽣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等3、各个阶段教育的特点原始教育:○1教育对象的全民化○2教育内容的⽣活化○3教育场所的社会化○4教育价值的实⽤化古代教育:○1学校教育与⽣产劳动相脱离○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以⼈⽂学科为主近代教育:○1⾃然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并重○2基础⽂化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重现代教育:○1教育的终⾝化○2教育的全民化○3社会的学习化○4教育⼀体化○5信息技术现代化4、教育学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及代表⼈物、著作四个阶段a)萌芽阶段孔⼦《论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b)独⽴形态阶段夸美纽斯《⼤教学论》“⼀种把⼀切事物教给⼀切⼈类的全部艺术”。
是教育学独⽴形态时期的起点性标志。
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教育概论
一、名词解释1、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这种理论认为,首先,个人的一切发展依赖于社会,其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再次,以对社会功能的好坏来作为教育结果的评价标准。
3、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4、《学制》: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及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格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格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
5、教学: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说,教学是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
6、壬戍学制:1922年,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学制提出了新的学制改革方案,此学制被称为“壬戍学制”新学制的改革指导思想史发扬平民教育的精神、谋求个性的发展,依据这个标准,学制系统分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3段。
小学6年,初级中学3年和高级中学3年,即所谓的六三三制。
7、普通教育学: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在其中,赫尔巴特认为要形成独特的教育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就必须把教育学建立一定的学科基础上,普通教育者本教育学巨著已经完全脱离了哲学的体系,形成了教育学自身的话语体系。
8、《学记》: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它阐述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任务、制度、内容、原则、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体系比较严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9、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特点,如集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也俗称天资、天赋、禀赋,是人与生俱来的特征,人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前提。
教育学概论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