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公文重点总结
1、古代公文文种:
(1)誓:是出兵征伐时(交战前)宣布的誓师动员令。
(2)令:上古时期,只有国君对大臣的言辞称令,到秦代,把皇后、太子对下属的文稿称为令,汉代,诸侯王下达的文稿称为令,再以后,天子诸臣都可使用。
(3)制书:是皇帝颁布的有关制度方面的文书。制书与诏的区别:“诏”也是一种公文文种,它是一种指令性的文书,凡皇帝颁布不属于重大制度的文书都用诏,诏的分量不如制,但是诏比制用途广泛。(4)告谕:古代公文名称,用于发布命令,使人知晓,明确。区别玺书与上书:玺书属于下行文,上书属于上行文,是大臣给皇帝、诸侯王的奏疏
(5)疏:古代公文名称,是古代大臣上给帝王论政事、提意见的文书。也称“奏疏”,由汉文帝开始(6)议:古代公文文种,在古代,国家有大事,必集群臣于朝廷之上议论,往来辩驳。以此来确定处理事情的事宜、方案叫“议”。
(7)檄:古代公文文种。檄本是军用公文,但也通用于政治。
(8)教:是上级官僚对下级或百姓的一种告谕性文书。
(9)表:是古代公文文种,大臣写给国君的上行文。是大臣表示对国君的忠诚、希望、陈说政治的诉求与愿望,其内容往往是议论和叙事,有时也带有抒情。
(10)封事:奏疏的一种,涉及机密之事,用囊密封呈进。故曰封事。
(11)札子:公文名称,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称榜子,宋人称札子,凡百官上殿奏事或官吏向长官进言议事通常用札子。
(12)敕:古代公文文种,属于下行文,主要起到使人警饬,不敢怠慢的作用。
2、古代公文基本常识:
(1)《尚书》是第一部公文总集。
(2)《秦誓》有别于《汤誓》,后者乃出兵前的动员令,这是“誓告群臣之词”,有述往戎来之作用。(3)谥法:古时贵族死后,依照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种制度称为“谥法”。
(4)《谏逐客书》的作者是李斯,本文在章法上,发端即表明看法,提出了全篇的总观点,即“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表现方法,开公文“片言居要”写法的先河。
(5)汉定礼仪,则有四品:章、表、奏、议。言“上书”或“上疏”者,乃四品之总括。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6)曹操的三篇令分别为《求贤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
(7)遗诏:古代帝王临终时留给后世的遗嘱,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诏告群臣百姓的,一种是诏敕嗣君的。
(8)《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的作者是骆宾王。
(9)《废职田议》中职田的意思:即职分田。北魏至明初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做俸禄的公田。(10)《置三司使诏》中的三司分别指:盐铁、度支、户部三司。
(11)“六部”分别指:吏、户、礼、兵、刑、工。(12)《论积贮疏》的作者是贾谊
3、几个问题
(1)考虑选才应该唯才是举还是选择品德兼备的?
“伯乐相马”,当以德才兼备者为最佳,但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面对“德”与“才”不兼备时到底是以德为先还是唯才是举,自古多少英雄豪杰都各有高论,如管仲、司马光、康熙等都推崇以德为先,而刘邦、曹操、陆贽等则赞同唯才是举。真可谓是莫衷一是,各有各的看法和道理。请看他们的观点:正方观点:以德为先企业在选人时,老板们往往考虑最多的这个人的品性如何。品性即为其品德和性格,若一个人品德不正,能力越强,反而越容易坏事。企业要健康持续的发展,团队成员的品性比能力更为重要,对品德有问
题的人,老板们是不敢轻意冒这个险的。再者,一个人的品性一旦养成很难改变,而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从长远来看,能力和才干固然重要,选人还是应以德为先。反方观点:唯才是举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市场经济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考验企业的首先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靠的业绩,而业绩要靠一帮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来实现。没有能力,带来不了实质性业绩的人才对企业来说就是无用之才,品德再好都无济于事。从现实来看,能力和才干才是最重要的。选人应唯才是举。
(2)是否支持妇女参政?
(3)为什么明代开始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三点原因:一、明太祖朱元璋,将朝臣议事的地方称为“奉天殿”;二、在他常使用的玉玺上刻下了“奉天法祖”四个字;三、在他给群臣的诏令中,开头习惯自称“奉天承运皇帝”。
4、重点篇目的重点句、词翻译
(1)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来吧,诸位,都听我说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汤誓》商汤
你什么时候灭亡,我愿意与你一起灭亡。时:是。日:指桀
(2)A“民讫自若,是多盘。”——《秦誓》秦穆公
一个人做事,若只顺从自己的心意,这样会有很多的过错。讫:止也。若:顺也。盘:通般B“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国家局势不安,是因为用人不当,国家繁荣安定,是因为重视了贤臣。杌陧:局势不安定。怀:安。庆:善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李斯
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赍:送给,付与
(4)“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入关告谕》
我与关中父老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要处以死刑,伤害别人及盗窃的,根据情节轻重来判罪。
(5)“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令二千石修职诏》汉景帝
在器物上雕刻花纹,是损害农事的行为,在衣服上过多的修饰,是损害女工行为的事。锦绣纂组:指服饰的奢侈。
(6)A“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贾谊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yín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大害公然盛行,没有谁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生产的人很少而耗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会不用光呢?汉朝自从建立以来,近四十年了,公和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百姓就会忧心忡忡;年成不好,百姓交不了租税,(朝廷)卖官爵,(百姓)卖儿女,(这样的事)已经传入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惊恐的呢?